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

从老师那里取经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类大学生,成为一名老师是我的一个梦想。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填报了东北师范大学。当时自己的分数超出重点线二十多分,心想应该没问题的。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年东北师范的录取分数格外高,导致了自己与梦想擦肩而过。最终通过各种关系,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我被鲁东大学破格录取了,更幸运的是,我可以继续我的教师梦,我选择了数学师范专业。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大都是我的老师的为师之道。仔细想想,全天下的老师的为师之道也都差不多吧。而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更好的传承这些为师之道:无私的教书育人,无偿的关爱学生。

去年实习的时候,我选择到自己小学母校跟着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学习教学技能。当我怀着好奇欢喜的心情来到自己的母校。母校变化真的很大,以前两排瓦房教室已经被一座四层教学楼取代。我悄悄地来到我数学老师办公室,心里不由得一阵心疼:孙老师还是那么认真的在批改作业,还是穿着一身不华丽但格外整洁的中山装,可那头让人嫉妒的黑发已经变得苍白,脸上多的是皱纹和一副普通的老花镜······此时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我的老师去打招呼,我还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心里的感觉复杂的让人不舒服,心疼,敬佩·····“孟祥文,长成大人了呀”,孙老师的一句话把我从沉思中拽了回来。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我想即使我长大了,在老师面前永远还是那个什么也需要学习的孩子。孙老师让我坐了他旁边,跟我讲了很多这些年发生的事情。某某某现在干什么工作,某某某现在在哪上学,谈话中孙老师除了询问了我这些年的学习什么的,谈到更多的也是其他学生的状况。每次谈到我们这些读大学的同学或者事业有成的同学时,老师脸上总是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从孙老师身上我突然明白,原来作为一名老师,最欢喜最自豪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成才啊。这些道理也许就是作为一名新老师的我需要去领悟,去感受的吧。

孙老师领着我去了他们班,看见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我想起了那时的我,调皮,任性;想起了老师的小木棍,也想起了老师领我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真的想回到童年,那时的我在学校病了,会有老师背着我去看医生;那时的我在学校犯错,会有老师罚着我去改错;那时的我们什么也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身后总是伴随着老师的帮助、叮嘱······尽管我能看出来每个学生和我当时一样,心里更多的是害怕老师的小木棍,害怕老师会让人胆颤的眼睛,可当你们长到和我一样大,对这些东西会是多么的感激和怀念。现在的我多希望迷茫的时候,老师在我身后指引;现在的我多希望犯错了的时候,老师在身后批评教育。人呀,总是会长大的,当我们漫步在人生的路途中,老师的那些教诲仍然会经常窜出来拽你耳朵一下,告诫你去走一条无悔的路。长大后的我,理解了老师的那些爱。我想,我成为老师后也应该去坚持用这种被经常误解的爱去关心教育我的学生,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大彻大悟。

实习期间,孙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严格。每周都检查我的备课情况,每节课都听课指导。甚至连备课本上一个知识点,一堂课上一个小小的讲课细节都要求我做到完美。也许自己早已习惯了老师的严格要求,心里更多的是感激和敬佩。每天下午放学老师总是让我去他家吃饭,开始还有点不习惯,慢慢地也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一个学生的关爱。有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严格起来,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然而作为一名好老师更需要在严格的教学中无私的对每个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

两个月的实习很快结束了,和孙老师道别的时候,老师送给我一幅毛笔字: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两个月的实习是辛苦的,每天备课讲课听课;两个月的实习又是快乐的,每天都充满收获的喜悦;两个月的实习更多的是幸福,重新又做了一次孙老师的学生。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我会像孙老师一样,用他的那些为师之道教书育人。更会

记住老师送我的那句话: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 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 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 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老师大笨蛋。”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2)以人为镜。(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 “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

师德乃教师之魂

师德乃教师之魂 我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在十几年的教学涯中,我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 一、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思想。 “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真正的敬业者必然有爱业情怀。有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我认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孩子是我的全部。每天我都乐此不疲地徜徉于孩子中间,望着他们一张张童稚的笑脸,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感觉到了幸福。我爱他们,我知道要爱他们就要把我的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要把我的爱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我和班中的孩子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们有时把我当成他们的妈妈,有时不小心喊出来,还有些羞涩。在孩子们的心中,我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爱他们。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课下我们是好朋友。 只有爱学生,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我抱着一颗爱孩子、爱工作的心精心的呵护着我的班级,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好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与他们相处。在课上只要是对学生有好处的,我都会尊重。在课下,与学生共同解决难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会不厌其烦的回答他们。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二、尽职尽责做好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无微不致地关爱、管理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很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我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用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师范”二字的真谛。有人说:“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也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但在我看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两者都是身为一个教师不可或缺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工作。“学高为师”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师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颗向上的心。停滞就意味着退步,我们身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断的扩大视野,才不至于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在脚后。 但我觉得,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都有了更高要求的时代,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有高挑战的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中知识能力在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提高。教会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自我提高的老师才足为人师。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自己才要做那个“领跑者”,为学生点一盏明灯。 教授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教书和育人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我们老师责无旁贷。 教师不是伟人,更不是圣人,不会从不犯错;教师不是英雄,不能树碑立传;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受万人追捧……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却是任何职业无法代替的。孔子曾这样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师者,应处处为学生这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论语子罕》里记载道:“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春秋时期,孔子的出现好像中国童年时代启蒙的一道曙光,多么美丽而让人向往。弟子三千,人人敬仰他,这是为人师者的无上荣耀。而孔子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代表人物,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东方巨人就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是“师范”。所以只有兼备过人的学识与一课育人的爱心,我们才不负头顶“教师”的名号。

孔子的交友之道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一、朋友间的交往——“缘” 说到朋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温暖,朋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罗马一位作家西塞罗说过,朋友就像阳光一样,从生活中取消阳光,不堪设想,它有温暖也有光明。人和人相处的缘,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缘有长短,有的人缘很长,一辈子的朋友,有些人可能说不定就是一时之间;第二个是缘有深浅,有的缘很深,有的缘很浅;第三个是缘有好坏,叫善缘和恶缘。我们谈到交友从缘来看,是因为命中注定的事通常是在家庭范围内,父母和子女,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关系;在社会上,朋友往往是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缘就是指条件而言,后面的发展就可以从缘有长短,缘有深浅,缘有好坏来看。 二、孔子的交友之道 从《论语·季氏》的几段材料可以看出来:首先孔子的朋友很多,但是他和朋友来往的时候价值观好像有点特别,有这么一句话:“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朋友送给我礼物,虽然是车马,古代车马很贵重,只要不是祭祀祖先的肉,我是不会作揖拜谢的,作揖拜谢代表内心和外表是一样的,非常诚恳,送车跟马,我就不拜谢,但是你送我一块祭祀祖先的肉,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是祭拜过祖先之后,代表你把我当成你家族的朋友,祭拜祖先的时候还想到我这个朋友,就是情意深重,要拜谢。古人有一句话,朋友有通财之谊,从这个情况看孔子交朋友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操。另外一句话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病”。(《论语·乡党》)朋友死了,没有人料理丧事,通常这种情况有两个理由,一是家道中落,另外一个是子孙不孝,朋友过世这没有人管,这是很难过的,孔子就说我来负责丧葬,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他不会说太麻烦了,让我来管,不是要花钱花时间力气吗?孔子听到后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你找到和你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和你相处,就会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到任何地方去都不会觉得孤独,所以孔子对于朋友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孔子交朋友,不是每一个都有很深的交情,交朋友第一个要考虑道义,第二个考虑礼仪,要有规范。如果讲道义的话,交朋友还是要考虑志趣的,道义作为我们的目标,志同道合;那么礼仪的话就被规范出来了,比如孔子有一个好朋友,他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中,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所以有一次蘧伯玉派一个朋友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和他见了面就问这位来宾,我那位老朋友如何?这位来宾就用了一句话来回答,蘧老先生想要改善自己的过错,没有办法,怎么办?这个使者走了之后,孔子说,真是一个好的使者,替别人传话的使者。所以他跟蘧伯玉做朋友,两个人通消息的时候说我想改善自己的过错,还没有做到。他的这个朋友每天都在进步,人们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刮目相看是说感觉到,不断在成长,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是,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可以看出人只有在不断的求知,不断的修德这两方面改进才能不断的改进生命,而孔子和他的朋友也都可以说是志趣相近。 三、孔子的交友原则 1.志趣相近,理想相同 说到志趣,就是志向跟兴趣,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第一》),这个“如”不是比较的意思而是相似的意思,不要交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你们的志趣不相似的话,根本不可能来往,比如今天放假我要爬山你要游泳,我要打球你要下棋,不能结合到一起,志趣如果差别远的话。我们都希望交到好朋友,但是老师希望交到好朋友,你自己不能成为好朋友这不是办法,所以我们这样解释是想把它的范围应用的更广一点,志趣相近。 2.真诚相待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今天,我们特别推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文章,他从个人经历和观察出发,竟然得出做一名好老师的秘诀是:做不太像老师的老师,上不太像课的课!真相究竟是什么? 说到上课,我们真的要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局面,努力践行昭示着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在这方面,外国的同行做得确实好。下面的例子我牢记不忘,它不知胜过多少大道理! (一) 一位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 讲着讲着,一位小学生站了起来—— 生: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 师:抱歉,我没有尝过。 生:我可以尝尝吗? 师:当然可以! 生:我尝过了,您加分吗? 师:当然加分! 这位学生果真去“品尝”了蚯蚓,然后向老师和同学讲蚯蚓的味道!而且,据说这位学生后来成了一名生物学家。(这位老师培养了好几位生物学家) 如果我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会怎样回答? 再者说,我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二) 一位日本老师这样教“千克”: 他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袋,到操场的沙坑里装一千克沙子——你觉得一千克多重,就装多少。然后他逐一过秤。可想而知,没有人能装得准的。 这时,老师把一千克的沙袋拿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一一掂量,尔后重新到沙坑里装。这次学生们“估量”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居然装得正好! 老师一堂课,就是忙着“过秤”,一边称着,一边夸赞着,或者惋惜着。(三) 我女儿是教小学英语的。她从澳大利亚考察回来后,讲了这样一个课例。 上课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着一身黑色的“海盗服”,一只眼睛戴着黑眼罩,手里拿着一把刀——纸做的,张牙舞爪地走进教室,大讲海盗的故事——那天,她执教的是《海盗的故事》这篇课文。 这哪里是老师,简直是一名“江洋大盗”!但她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并不时发出笑声。 别说女老师,我们男同胞敢这样做吗?

传承师德是为师之本

传承师德是为师之本 魏县二中张新斌 至圣先师—孔子告诉我们: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排在最前面,我认为传道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传道?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道。道在天地指的是生生不息的能量。在人身上叫做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因为只有这种德才是人类价值的体现,所以道跟德是合一的,有道必有德。德是道的具体表现。道是先天的,德是后天的,道德就是要人类把先天已有的人性发挥出来,明心见性,把为社会人群做贡献的愿望一步一步去达成。佛教把这性叫做佛性,这是人类最高的价值。 其实,我们所说的佛的真正意思是觉悟者,也就是老师的意思。只要你觉悟了道理,你就能成佛。中国人的学问是通天的,不像西方,上帝是绝无仅有的,任何人成不了上帝。中国人的学问则不是,只要你努力,按道理去做,就能成为圣人,成为佛。 那么到这里就明白了,老师要传道,传的就是圣贤之道。孔子是圣人,也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我们讲: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所以作为老师必须把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东西:道德,传承下去,教给学生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然而,要发扬道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容易的话那早就应该做好了。社会很复杂,人心难测,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可能比做个普通人更难。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透过道来看万事万物。从道来看就是从

整体来看,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是一场马拉松,但人生是一场一段时间后就会结束的马拉松。所有的得失,祸福,荣辱,成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另外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你能说得清吗?所以,一定不要斤斤计较,心底无私天地宽。 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和智慧传承下去,把圣贤之道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脉,也是实现我们华夏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 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 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 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

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读《为师之道》有感】读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读《为师之道》有感】读我的为师之道有 感 《为师之道》有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学高”还应当做到“身正”,“学高”是幼儿教师为师的前提,“身正”是幼儿教师为师的根本。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达到“学高”与“身正”的和谐统一,真正做“传道受业解惑”。幼儿教师“学高”能够教会幼儿丰富的科学知识,幼儿教师“身正”,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健康的人格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很重视依法治教,以德树人的思想。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我们幼儿园也有规章制度。我们幼儿老师不仅要对《幼儿园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熟记一二的,而且必须遵守。而我也是一直遵循着用热情,活力,激情创新教育,用和谐,友爱,奉献爱戴幼儿,这也做为了我为师之道的思想之一。在幼儿园中,我不但是幼儿的老师,朋友,有时候还扮演者亲人甚至妈妈的角色。因为孩子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我来安排,我得对他们的时间负责,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负责。孩子们每周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和自己的亲人相处的时间。那么,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对老师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深。久而久之,我们的内心也应该会心生友爱,那也就更加促使了我们的责任心,爱心,耐心

和恒心。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秉承了依法执教,以德树人的思想。最近几年,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事件频繁发生。大家的为师之道呢?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是呀,人们都说三岁看老,七岁定终身,但是人各有志,通过勤奋和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崭新的面貌。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在家娇惯成形,所以有些孩子确实有了一些娇惯,蛮横,粗暴的行为。在幼儿园里也有一些很难管教的孩子。但是,我们就该一贯的否定他们吗,就该一贯的指证他们的缺点吗。也许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也许我们可以陪他们一起正确的成长。请不要以我们的一些小误会而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教师在师德方面要做到为人师表。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人民的文明程度,都有赖于道德规范。教师应该是体现社会道德规范的表率,是培养学生道德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抵制一切不良行为,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跟不道德的行为做不疲倦的斗争。同时,从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教师的高尚情操,做学生的模范,为人师表。 教师要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意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教

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的中庸之道》 一、中庸的起源 “中庸”的看法起源于上古的时代。我们看《尚书》的《周书》里面,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洪范九畴”,其中就有所谓的“中道”的思想。“皇极”它是讲正直为主要,有刚有柔,相互调剂的中正的思想,“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讲这样一个中平的、中正的中庸之道,正直的政治哲学。所谓的“极”,它就是一个大房子中间的一个大梁,房屋中间的最高、最中、最重、最正的东西,它引申为一个中正平直的一个标准。春秋末期,孔老夫子对“中庸”的思想大大地加以推进。 乡下上梁的时候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梁就是房屋的最正、最中、最重、最大、最主要的物件,它也是一个标准,老百姓家都非常看重这一点。你如果坐在直升飞机上看北京的古城,你看从天坛到紫禁城到皇陵,它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古城是一个中庸、平和的、是对称的,这是一个建筑美学,是城市规划的美学,实际上很多有名的城市都是这样。大家可能也看到一些考古资料,辽阳的辽河流域,有一个古代四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的遗址,那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祭祀上天,他有一个遗存,他有祭坛,相当于北京的天坛。可见我们这个民族,它的审美,它对世界、宇宙的看法,它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非常对称、非常中正。有一条主轴,有对称性的这样一个结构,这可能是最稳定的结构,也是最美的一个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中庸。 二、孔子对中庸的解释 孔子主张中庸,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是一个“其至矣乎”,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修养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但也是可及的。中庸的第二意思,它是一个方法。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智慧和方法,处理各种事务的一个方法,或者叫方法学。中庸的“中”就是中正的“中”。 中庸的“庸”字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平凡,很平常; 第二个意思:庸者不易也,庸是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变化的一个原则;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

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6.B 7.B

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的为师之道》 一、孔子的求学事迹 孔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学生,一个人只有先做好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做好的老师。孔子15岁的时候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她就自己找老师,很多地方都有些学者,比如最有名的就就是她问礼于老子。老子在周朝担任守藏室之史,也就就是说,国家档案图书馆的负责人,这样的工作使老子对古代的学问与古代历史的发展非常了解。了解的时候就瞧得很透彻,所以她才提出道家的想法。 孔子还学音乐。她学音乐的故事可以说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她找到师襄学习音乐。师襄就是古代的乐师,她就是一个瞎子,古代人说,瞎子瞧不到,所以她会注意去听,所以她的音感就比较好,但就是也未必如此。但就是不管怎么样,孔子向师襄学习演奏音乐,她演奏一首曲子,演奏得很好了,老师都主动给她说您弹得不错了,您可以换一首曲子了,孔子说不行,我只会弹这首曲子的旋律,还没有掌握到她的技巧。老师一听,也有道理,就让她弹。她又弹了好几天,技巧实在就是太成熟了,可以表演了,老师说您换一首曲子吧,我教您别的。孔子说不行,我只知道它的技巧还不知道它的心意,老师只好让她继续练习了。到后来,孔子主动说了,我现在知道她的心意了,但就是还不够,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所描写的人长什么样子。因为老师就是瞎子,也没见过人长什么样子,就有点惊讶了,最后孔子说,我终于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了,这个人长得瘦瘦的,高高的,黑黑的,眼睛望得很远,好像在牧羊一样,除了就是周文王,还会就是谁呢?老师说这首曲子叫《文王操》,《文王操》就就是用曲子来歌颂周文王。老师就避开她的座位,古代的老师坐在东首,东面,学生面向老师,师襄就避开自己的座位向孔子鞠躬,老师立刻发现这个学生就是后生可畏。孔子学什么像什么,学到后来,连老师们都认为她可以提早毕业了,她很短的时间就把古代的知识与技能全部学会,并且能够温故而知新,自己担任老师。 二、孔子收徒典故 孔子自己开始了平民教育,希望多教些好学生,有天她走到曲阜附近的街头,瞧到一个年轻人,一瞧就有点像不良少年,头上插着公鸡毛,身上披着野猪皮,带把剑,随时都可以与别人决斗,那就就是子路。孔子就主动跟她说,您瞧起来还蛮直爽的,怎么不来跟我学习呢?子路说,何必学习呢?南山有竹,资质非常好,砍下来当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子路认为自己就就是南山的竹子,天生资质很好。我不用学习,就就是一个人才,孔子并未放弃,就对她说,那么您

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 摘要:教师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本文从精于勤、妙于度和源于心三个方面阐述了为师之道,以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的同事,前辈从容镇定、游刃有余,新人观点先进、亲和大方,携手将趣味和知识揉为一体,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处。工作乃至生存一日,即是获取经验的一日。我也常思何为为师之道,结合自身实践和耳濡目染得来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学解》中这样表述。要做一个好老师,勤勉是必要的态度。我们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新理念日新月异,面对这样的变动不居,唯有勤勉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汲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做好知识的传递,引导他们实行创新。勤勉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高和身正,无一不需要勤于律己。只有一个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理论知识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因为尊敬、信任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为师者要认真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一节课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做好归类总结,提炼出实用的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同时,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立教。 况和对象不同,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规范守则并切实贯彻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到时时处处自身充当表率达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教师在道德内化时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注重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学生的精神状态,多和学生谈心,有教无类,不言放弃。也要即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一起构建教育网络,通过和谐的家庭氛围和适当的家庭教育来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为师之道妙于度和很多工作不同,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着自由意识的孩子,他们都是富有特色的个体,因而如何把握工作中的度就变得尤为重要,也特别困难,从而体现为师之道的精妙。 1、赏罚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激励也难以进步,所以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有一套明确的赏罚措施。成绩好的、进步快的、团结同学的、尊敬师长的、乐于助人的等等,总来说之,只要学生身上凸显出闪光点,都能够有“赏”。班级之内的赏,既能够是物质的,也能够是精神的。什么情况有奖励,奖品的形式、数量等等如何实行确定,都是学问。奖励太少,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奖励太多,学生也会日渐麻木,从而难以体现效果。与“赏”相反,当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不遵守纪律等情况发生时,应该有“罚”。“罚”什么,怎么“罚”,如何才能使“罚”起到理想的警示作用,也充满着技巧。这赏罚之间的度,要依据各班各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论。 2、宽严有度即使有了较为完善的赏罚措施,也还是不够的。生活远比我们设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一于老师在文中详细讲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包括上课之道、待生之道、激励之道等。这些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像我这样新教师来说无疑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从教之路的前方。而在这本书的众多理论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应该算是于老师教育理论中的“中庸之道”了。下面我就着重谈一谈我对于于老师的“中庸之道”学习的体会及感悟。 朱友明老师曾说过,“在中草药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守望者,而在课堂中,于永正老师就是学生当中那棵谙熟中庸之道的甘草。”我想朱老师之所以给予于老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几十年的教学中于老师在温和与严厉,庄重与慈祥,尊重与威仪之间把握住了合适的“度”,就像中药里的甘草那样,调和百药之毒,减少副作用,做到去其过,增其效。 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过分的温和或严厉都是不合适的,一味的温和会使学生很难被教育,而一味的严厉又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凡是都要有一个尺度,其中尺度的拿捏往往是最难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于老师在文中说的那样严慈并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了一个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在教育事业上,庄重与慈祥这两个词往往是一对矛盾,千百年来,国人一直都信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认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威严庄重一些,只有这样才算是为人师表。但这样的理念无形中也

疏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育的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于老师在他的书中列举了很多课堂教学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欢,至于为什么那样受学生喜欢,可能很多老师都会感到疑惑。在我看来,于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在教学中能够把庄重与慈祥之间尺度拿捏的特别合适,课堂上他从能够放下老师的庄严,不以长者自居,坚持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上课不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做值日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使得于老师每带一个班级都能够迅速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而实现预期目标。在执教《翠鸟》和《狐狸与乌鸦》这两篇课文中,于老师按照事先的教案设计,主动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一举动一下子就将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课堂上大家欢声笑语,而于老师就是这课堂上的“甘草”,将学生、课堂、书本知识调和在一起,推进课堂不断前进,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试想,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吸引学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 圣人孔夫子的中庸之道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精髓就是“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道理我们可能都明白,但若想真正的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这句话却是很难的。在教学中对于这一点是有亲身体会的,俗话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然而真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阻碍,使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人类智能是具有多元性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明显,智力发育快的

师德论文——师德修养是为师之本

师德修养是为师之本 修养,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每个职业被社会认可的基础。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 在我看来,教师的道德修养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爱”。即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爱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爱自己应尽的职业义务和应履行的职业责任,爱每一个孩子。 一、爱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的意愿、个人的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的核心。 二、爱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 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教师特有的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

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这位苏老师对老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又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 三、爱自己的职业义务和应履行的职业责任 作为老师,你要给孩子半桶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但随时要充实自己.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无怨无悔的,耐心细致的关心着他们的生活,真正做到家长称心,领导放心,学生开心. 在学校我从事的是教学工作,虽然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我知道课改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为了能更好的胜任这门学科,我认真备课上课,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和工作有关的书籍杂志,利用假期去学习。通过学习,我不断开阔视野,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培养孩子们求真务实,治学严谨学习态度。多年的教学工作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

孔子为师之道

孔子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他对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的论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 孔子论为师之道之一 [强调做教师必须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孔子一生热爱学生,忠于教职,在教育这片芳草地上辛苦耕耘,硕果累累。当弟子们问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他回答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种爱生忠诲的精神构成了师生关系的基础。 孔子把“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联系起来,把“学而不厌”作为“诲人不倦”的前提。 孔子所讲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教师自己,为了教育好学生,就应该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典型的终身教育思想。二是对学生,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不知疲倦地为他们工作。 孔子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勘称“万事师表”,后世楷模,即便在今天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值得大力赞扬。 孔子论为师之道之二 [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在如何看待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问题上,孔子提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的著名论题。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孔子看到了历史的发展,时代在前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是历史的必然,他鼓励学生一定要积极进取,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敢于并最终能够超过自己的老师。孔子正是由于有这种虚怀若谷的豁达胸襟培养了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些人在春秋战国之际遍布中原南北各地,就象燎原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百家争鸣的把把火炬,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孔子论为师之道之三 [提倡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 孔子要求教师以身教胜言教,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孔子认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并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人。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言教固然重要,身教更是万万不可少的。因为言教在说理,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旨在指导学生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养成某种行为定势。孔子认为教师身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更大,身教重于言教。因此,他主张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品质行为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用这种无声的语言去渍染熏陶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做。孔子多次论述教师以身作则的意义,比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等,孔子所提出的这种从业理论一直是所有优秀教师的从业信条,是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之一。 孔子是举世瞩目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已成为中国教师的典范。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很多,但不能不提的是,他与弟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如朋友般默契、如父子般情笃、符合教育规律的师生关系:孔子深爱着弟子,也深得弟子的敬仰和爱戴。孔子与弟子形成的师生关系,颇具研究价值。 一、真诚欣赏学生的优点,全面具体,明察秋毫 对弟子的优点,孔子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而且经常表扬、激励。 1.孔子最欣赏弟子的优良品行。孔子学说,以“仁”为主,最推崇道德修养。因而也就最欣赏弟子的优良品行,这方面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和闵子骞。颜回,又称颜渊,出身贫寒,但勤勉好学,品德甚佳,屡受孔子赞誉: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孔子经常称赞弟子的才干。孔子善于表扬弟子的品行,也经常称赞弟子的才干。与孔子交往甚密的弟子子路、子贡等,都因为其才能突出而多次受孔子夸奖。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其才干也颇受孔子器重:“子贡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在当时,祭祀乃国家大事,“瑚琏”属于祭器,当为神圣之物,讲究礼仪的孔子用其比喻子贡,可以说明孔子多么欣赏子贡的才华,并且在适当场合给予褒扬。对弟子才干,孔子的表扬客观、准确。 3.孔子善于发现弟子细微的进步,及时肯定。认为子贡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子夏也是孔子弟子,当他能和孔子探讨《诗》的内容并互相启发时,孔子称赞:“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为师之道感悟-张佳雨

为师之道——孝道的意义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着关于“孝”较为原始的观念和内容。 《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没有一个人不尊仰父亲,没有一个人不依恋母亲。对父母要尊敬和慕念,不要忘记了他们。 《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孝道与师道的结合呢?首先,应该孝顺父母,这样的人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善良,先做人,再做学问,如果教师的品行端正,从良好的方面影响学生,学生也会模仿老师,成为一个孝顺的人。其次,孝道包含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内容,对待父母的原则也往往与对待朋友、同事、领导的原则类似,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起点。最后,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对待父母,如何善待他人呢?所以,强调孝道,更多的是强调我们现代教育的德育,知识教育应该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培养的就不是健康的、完满的人。 张佳雨 2016/10/24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4)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4)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4)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 征文(4) 师德乃为师之本 有人曾这样写道:粉笔一支绘人生,清风两袖师德承。讲台三尺育桃李,树人百年乐其中,这是对教师的真实写照与赞颂。高尚师德千年传颂,为师者常常对师德这一话题有感而发,掩面深思。何谓师德?师德是指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职业, 师德为本。由此可见,师德乃为师之本,师德修养也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师德修养是整体人格结构的核心内容。有人说: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也有人说: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是徐特立忠贞为教,严谨治学的优秀 品格,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声影响

面对着师德二字,让我勾想起人生经历中的一幕幕挥之不去的往事,一丝丝动人心弦的感动。此时,一个无比熟悉的面孔和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我十多年前已去世的父亲 。我的父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任教在农村。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父亲从一名山村代课教师到村小校长 ,在离圩镇二十多里的穷乡村从教,一干就是三十八年。在这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 里,他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体验过什么叫清苦,体会 过什么叫劳累,直至临终时他还念念不忘他曾经干过平凡而高尚的事业,他对我们说:今生教书我尽力了,我对得起孩子们,我无悔无憾!。的确,我从孩童记忆起就依稀记得间,他以校为家,放学后,睡过在教室里搭的地铺,住过用牛棚改成的宿舍。冬天,呼呼北风灌进破房,寒意袭人;夏天,雨滴渗透房顶,打湿被帐,他却无怨无悔地在乡村播种着知识和文明 。他爱生如子,平时哪个学生有伤风感冒、跌打碰伤,他立刻请医送药。他敬业爱岗,他白天上课,晚上等我们入睡后再批改作业、准备教案,早着也要12点以后才能睡觉。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睡眠缺乏使他身体虚弱,几次差点晕倒在讲台上,他常常带病坚持工作。他经常教育我们说:当老师虽然辛苦、清贫,但快乐、满足。因为我们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当成功地把一棵棵小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时,你会感到莫大的幸福。几十年来,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有的大学毕业后当了机关的科长、局长,这些学生没有忘记老师的恩情,他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我家里总是那么热闹,因为来看望父亲的学生多。以前,为人之师的父

为师之道,为师之德

为师之道、为师之德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书心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品质的总和。 在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后,我对为师之道与德有了新的认识: 师之道。“道,所行道也”,本意指道路,古人有言称走路要“顺道而行”,后来人们在走路需“顺道而行”的行为活动中得出了人生启发: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亦更加需要:“顺道而行”,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道”的内涵便引申为做人的规矩、规范、原则等。师之道便是为师的规范与原则。 师之德。“德者,得也”,“德”之为“得”,有两层意义,一是“得道”,指我们应当将做人所应该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且持之以恒的保持下去;二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指道德的行为,会有益于他人,同时使自己也有所收获。师之道便是为师的“让他人得,让自己得”,奉献他人,乐于自己。 传统教育中,把学生仅视为"塑造"的对象,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

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教师的道与德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名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默默的影响学生,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道德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感召学生呢?我想对学生的教育,更需要的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则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