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党校政治理论入学课件资料

党校政治理论入学课件资料

2015年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

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纲要(精华)

总分150分;

简答5题,8分,共40分;简答,辨析题库38题,选择10题。辨析5题,10分,共50分;

论述2题,20分,共60分;论述题库9题,选3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9题)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7题)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6题)

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题)

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8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9题)

一、世界观是什么?

世界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1、世界观也是宇宙观,是哲学的基础,集体科学的内容不是世界观,而是具有实证性的具体知识和理论。世界观有两种表现形态: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和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才是哲学的特征。

2、世界观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不同时代或不同的人的世界观也不相同。

二、谈谈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

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1、这是由哲学的特点决定的。

2、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确定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的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回答和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着一定哲学体系的基本路线和方向,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标准。

四、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它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五、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也具有能动性。能动是人能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具体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的能动性首先体现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未对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

六、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区别所在。

4、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根本方法。

七、如何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在存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提供了科学认识事物的总的方向。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区别、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九、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第一,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第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

一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7题)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①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

③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

3、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条件的变化,使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许多新特点。

①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爆发频繁。

②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③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④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4、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1)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

(2)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

(3)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

(4)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

5、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是什么?

(1)从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2)从理论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

(3)从实践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6、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和战略部署是什么★(十八大报告李学勇起草的内容)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③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④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⑤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

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⑦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6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五四运动的中心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它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因为:

一是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它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二是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三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指导力量。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这是五四运动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什么?

①政治纲领:就是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②经济纲领:就是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

③文化纲领:就是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4、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1)无产阶级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势力。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5、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是什么?

①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②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

③强调要注意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④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①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这次会议,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这次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题)

1、如何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突破了计划是社会主义标志,市场是资本主义标志的传统观念,明确了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2)突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3)包含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为要持续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文化制度,这是个前提和保证。

(4)这一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这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基础与社会关系的统一,又体现了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的统一、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

(3)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做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一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性质,第二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程度。

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P71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中国共产党永保先进性需要做到“四个坚持”根本点是什么。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三是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

四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反复讲解)。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③立足基本国情,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8、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八个必须: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4、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8题)

1、简述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的原因。

(1)领导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按照美国的意志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3)实施“马歇尔计划”及援助日本,并以此控制西欧和日本。

(4)实施“第四点计划”,进一步控制亚非拉国家和地区。

(5)实施两个“安全网”,保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2、世界格局转换的特点是什么。

①与以前世界格局的转换通过战争进行不同,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没有爆发战争。

②虽然格局的转换没有经过战争,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争夺对地区事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依然激烈。

3、多极化趋势新发展的表现。

(1)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2)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

(3)日本随经济实力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4)俄罗斯处于转轨之中,但从中长期看仍是一个世界大国。

(5)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力量。

4、邓小平新的时代主题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①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主流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②对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为我国制订跨世纪发展的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在国际斗争中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民主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

5、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

①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的结果。

②他在政治上放弃共产党领导,主张实行多党制,攻击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全民国家”;

③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

④在思想上否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从而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深层次的原因

①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②争夺霸权的对外政策,使其自食恶果:

③在民族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

④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等等。

6、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1)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7、恐怖主义在世界各地滋生蔓延的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民族和宗教矛盾浮出水面,民族和宗教意识骤然增强,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惜诉诸恐怖手段。

②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经济不断恶化,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③个别西方国家打着维护“人权”和“人道”的旗号,公然提出对他国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干预并不等于干涉其内政等理论,引起这些国家极端势力的暴力反抗。

8、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是2008年震撼世界的严重事件。当年9月15日,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为标志,美国资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向世界各国蔓延。

原因主要有四个:

①有些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②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

③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

④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

论述题1、联系实际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第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

主要矛盾是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第二、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2)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找到并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紧紧抓住工作的重心,同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即抓住重心,照顾一般,有主有次,主次结合。

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或将出现一些新问题,产生新的矛盾,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来解决它们。

论述题2、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与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它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否则,就阻碍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两者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基本适合”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

政治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提高效率,维护安定团结,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述题3★、试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并阐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扩大再生产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2)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由以下三点: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调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实际也就是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更多地走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路子。

(3)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如下重大意义:

①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一。

②它是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等。

③它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今后国内外市场竞争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很难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

(4)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长期过程。必须:

①要正确处理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

②要切实改革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

③最根本是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论述题4★(最新内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方针p4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总体要求并制定了指导方针。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

(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5)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公平参与竞争、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控股的垄断行业,实行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7)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论述题5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1、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成为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2、毛泽东的这个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第一次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性质及其特点。科学的划分了两种矛盾的区别,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第一次科学阐述和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报告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阶级关系,明确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同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①在人民内部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②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必须实行“兼顾国有、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

③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总之,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论述题6、如何认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与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②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根本的组织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

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因此,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述题7、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一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论述题8、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的阐述★(重要)p84-86

(1)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首次阐述了中国梦了科学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系统阐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 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 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论述题9、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有着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根源。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贯讲信修睦、崇尚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理论考试要点

政治理论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二者紧密联系。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又受哲学的指导。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时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时无条件的、永恒和绝对的,静止时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喝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时理解运动、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是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则是形而上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连续性。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指事物保持自己的数量界限。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是质变。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又必然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又是相互渗透的。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量变,如此相互交替,不断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5、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7、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发展规律: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8、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我们党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利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9、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首先,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其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10、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对于科学地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建立劳动价值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基础。弄清劳动二重性理论,才能科学地理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怎样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怎样创造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也是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的。 11、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生产,也就是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不断自发调整而实现的。(2)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会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个商品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会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不同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调节时不同的。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的商品生产者越来越富有,有的则在竞争中失败和破产。 1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 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的动机;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全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全过程。 31、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对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 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 13、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目标:①维持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反映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它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14、股份公司的性质和股票:股份公司,是资本以股 权的形式联合经营的现代企业。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金额定期从股份公司获得的收入,叫股息。股息是股份公司所得利润的一部分。股票是一种特别的商品,它本身没有价值,由于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因而有价格。股票价格,是通常所说的股票行市,主要由股息和利息率决定,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变动,与股息的变动成正比,与利息率的变化成反比。 1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Ⅰ(V+m)=ⅡC。从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以下两个条件:②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Ⅰ(C+V+m)=ⅠC+ⅡC。 ③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 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m)+Ⅱ(V+m)。 16、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目标:①维持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③维持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 1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 1

党校系统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的情况

很多人不了解党校系统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的情况,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 除了高校系、中科院系、社科院系、军校系、政府系、工业研究所系的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外,中国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党校系硕士研究生。由于党校在职学历一度泛滥,大家对党校的研究生也缺乏充分的了解,对党校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产生了种种误解。 目前全国具有招收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党校是: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辽宁省委党校、吉林省委党校、黑龙江省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山东省委党校、湖北省委党校、湖南省委党校、广东省委党校、重庆市委党、四川省委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共15家(除中央党校外,排名不分先后,以教育部《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上的排序为准)。 其中,中央党校具有博士授权点,以上的省级党校有硕士授权点,均培养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毕业颁发与高校系、中科院系、社科院系完全相同的蓝皮的硕士学位证书。招生也不局限于党员,非党员也可以报考。统一参加1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按地区执行相应地区的国家线。由于中央党校每年竞争极为激烈,部分学科的竞争甚至高于北大同类学科,因此基本上都要高于一区线很多分。虽然也招保送推免生,但中央党校历来不太相信高校的推免生素质,因此每年推免生考试极为残酷,到目前为止,虽然推免生的报名人数每年都多于接受推免生的指标人数,但是没有一年按指标招满推免生。(2011年由于有一211院校985平台的推免生先参加了推免考试,获得推免资格,后由于其本科学校不同意其推免外校而取消其推免资格,该生后来参加1月份统考,结果没考进中央党校,令中央党校的老师更认为推免生的水分太大,坚持多招统考生) 省级党校由于大部分2003年才开始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社会上知道的人少,所以每年报考人数不多。基本上如果上国家线就可以录取。但从2011年开始,部分省级党校报考人数增多,例如陕西省委党校,也开始刷人。在国家扩招的时代,中央党校一直没有大规模扩招,所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120人左右,多的专业招10个,大部分专业只招2人。省级党校大部分专业都只招2-4人。从2011年开始,全国性学术硕士缩招,省级党校也开始压缩招生人数,辽宁省委党校2011年原计划招16人,后来只招了10人。全国党校系统每年招生规模不大,总共招生人数大约700人左右。因为全国党校系统全日制统招硕士全部是学术型硕士,以现在缩招的趋势,2012年估计会进一步减少招生。 党校系研究生的学费,除了四川省委党校和湖南省委党校收取学费外,一般都是免费的。因为从不招收计划外的考生,所以可以放心不会被转成自费生。住宿方面一般条件都比较好,基本上都是两人间。四川省委党校由于收学费,就不收住宿费,是宾馆化标间的配置。中央党校和各省级党校内大部分都收住宿费,800-1200元/年不等。也有少数省级党校学费住宿费都免费,如辽宁省委党校目前不收住宿费也不收学费,没配发被褥脸盆等也免费。 党校系研究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党校和部分省级党校的研究生实行第一年不分导师,入学后再分的制度。这样避免了导师决定研究生录取的情况出现,完全按成绩来。还有一些省级党校如陕西省委党校实行报考时的导师制,其常务副校长也直接带研究生。另外有一些省级党校如辽宁省委党校不实行导师制,而是实行导师组制,导师组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教研部的导师都有,有助于拓宽研究生在交叉学科的研究思路。不管是导师制还是导师组制,党校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在于学生人数少于导师,这样有的党校是一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有的则是几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见导师的机会远远高于高校系。 调研方面,党校系相对高校、社科院有着更为优秀的资源,经常组织研究生到基层调研,并有经费保障。中央党校每年每个研究生都有专门的调研经费,省级党校如上海市委党校则经常组织研究生到区县党委政府进行现场调研。 就业方面,中央党校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多、专业多,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都有。省级党校硕士研究生人生相对要少,专业也大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社

党校入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党校入学考试题库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是在(A)上通过的。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七大 2、党的(A)大明确把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A.一大 B.二大 C.四大 D.七大 3、党员有(D),选举权,被选举权。 A、参与权; B、建议权; C、否决权; D、表决权 4、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集中吸收; B、个别吸收; C、广泛吸收; D、统一吸收 5、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B)讨论。 A、上级党委; B、党支部大会; C、支部委员会; D、支部书记 6、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 A、党支部所有成员; B、党旗; C、党徽; D、支部书记 7、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B)。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8、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成员服从领导; C、下级服从上级; D、

个人服从集体 9、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A)选举产生。 A、中央委员会全体;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0、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D)组成的图案 A、斧头; B、火炬; C、五星; D、锤头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是江泽民同志(C)年3月21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的。 A、 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12、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B)。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13、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共5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条。(C) A《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0 B《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5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7 D《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50 14、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遵照执

大院党校入学考试一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章,是 A 通过的党的最根本的纲领性才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B.党的中央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B 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中国人民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C.中华民族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C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c.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以 A 为行为指南。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B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创造和发明B.运用和发展C.继承和创新 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C 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A.当代中国实践 B.时代特征C.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 C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A.与时俱进 B.创新发展C.继承和发展 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 A.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B.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 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020年中央党校政治学原理考研模拟试题

中共中央党校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科目代码:631科目名称: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人; 2.政治权力; 3.行为主义政治学; 4.市民社会; 5.政治发展; 6.正义; 二、简答 1.政治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科学; 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3.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4.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三、论述 1.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 2.简述政治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 扫一扫,分享更多的考研资料 ?答题基本要求 1、全面 全面,是指完整地回答出所有的得分要点,没有遗漏。一般来说,在专业课考试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对绝大多数考生并不构成威胁,通常都能获得基本

分数。但要得到高分应尽量答得全面一些,涉及到一些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年代、人名、论著名,最好知道几个就写几个,因为这种题型考的就是记忆。简答一般不须展开,最重要的要答得全面,这种题型绝对是踩点给分。因为原则上,阅卷时按点给分,有点有分,没点没分。 2、准确 准确,是指采用标准、规范的用语进行语言表述,表达严谨。专业课是考查你的专业素质,因此既要全面,是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又要严谨有深度,在每一点上都要分析的透彻,令人信服,展现你扎实的专业功底。 3、逻辑性强 逻辑性强,是指答题要点之间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特别是论述题,要有知识点的适度展开。论述题题目一般最后出现,往往分值较高,临场发挥比较大,有两个最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展开对问题的理论分析。专业课考试目标之一是考查大家在专业领域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潜力,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科学分析就不能得到较高分数。 二是对现实问题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不了解。这样的考生难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具有更强的研究性质。因此,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思维逻辑的清晰,同时也要兼顾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4、卷面整洁 说到卷面的整洁,首先肯定是要保证我们的书写清晰,至少要让阅卷老师能毫不迟疑地认得出你写的是什么。除此之外,帮帮还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卷面上任何反常的细节,都可能被怀疑作弊试卷。毕竟被怀疑作弊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各题型答题技巧 如果报考院校有提供考试样题和参考答案,请大家仔细研读。这部分内容是最接近真题和最接近阅卷答案的材料。可以说,出题人已经把阅卷答案示范给我们看了。千万不要怀疑,什么这个答案写的如此简单,字数少之类。因为阅卷是按点给分的,而不是看你写了多少个字。

中央党校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奖评奖规定(第二次修订)

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奖评奖规定 (1999年8月制定,2015年5月修订,2017年9月第二次修订)为提高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特设立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奖。 一、评奖条件 (一)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表优秀科研成果; (三)遵纪守法,自觉执行学校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 (四)在校的博士研究生(含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代培生; (五)在评奖指定日期范围内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学术成果,且未违反学术道德与规范。 二、本奖设一、二、三等奖 本奖以年级为单位评出各年级的奖等。 一等奖人数为参评总人数的10%,二等奖人数为参评总人数的15%,三等奖人数为参评总人数的25%。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分别评比;对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一等奖获得者必须在研究生院认可的核心期刊目录所收录的学术期刊中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三、科研成果的认定: (一)时间范围: 1、每年6月份对毕业年级的科研成果进行评比,时间范围为上年度9月1日至当年度5月31日; 2、每年9月份对二、三年级的科研成果进行评比,时间范围为上年度9月1日至当年度8月31日。 (二)科研成果的种类: 1、学术论文:包括独著与合著,以书代刊杂志,公开出版的学术论文集,由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或论文集,期刊论文必须发表在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学术性期刊、综合性期刊或省级以上报纸的理论或学术专栏上,期刊与报纸必须能且仅能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查询与报纸查询中查询; 2、学术著作:包括独著、合著与编著著作; 3、科研课题:包括主持的课题与参与的课题,以立项时间为准; 4、译文与译著:由学术委员会认定。 (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构成科研成果: 1、证成或证伪某个学术命题; 2、阐释某个学术概念,或者从学术角度阐释某个非学术概念; 3、建构某个理论框架; 4、运用学科理论解决实践中的某个问题; 5、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6、运用学科理论进行的社会调研所撰写的调研报告;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

中央党校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2、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反对哪些错误倾向?产生这些错误倾向的根源是什么? 3、什么是党风?为什么说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4、如何理解党的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 5、党的团结的基础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l、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2、为什么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 中央党校1997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政党的本质属性 2、政党不同于其他政治团体的一般特征 3、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4、党风问题的实质 5、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邓小平关于党风建设的基本思想 2、为什么说党内监督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3、为什么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l、论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2、论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中央党校1998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8分,共40分) 1、群众路线 2、党的思想路线 3、党内监督 4、党的领导体制 5、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l、试论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 2、试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中央党校1999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l、党的思想理论建设2、党的群众路线 3、党的作风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2、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党校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本质?(P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5) 社会主义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P10) 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P16)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P49)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P48) 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47)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P48)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P49)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P4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P48)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逐步建立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根本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P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P17) 和平与发展是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平与发展乃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三、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P45)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3、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完整word版,2019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内部资料)

2019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原理》复习模拟试题 (内部资料) 1.政治的含义和本质(名词解释) 政治涵义的共同特点:(1)政治带有强制的特征。(2)国家和政府制度应该是政治的重要内容。(3)政府或公共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因为权力是强制的基础,没有权力也就不存在强制。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不同的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政治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进行的活动,由此产生的关系。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集团和个人。这里的集团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党政民族地区等。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国家作为暴力机器,是一种具有强制性、主权性和权威性的力量。因此,谁掌握了国家权力,谁就会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只有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的社会活动才是政治活动,才会构成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换句话说,政治行为就是人们利用国家权力追求利益分配的行为。

2.政治的作用(简答)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其它部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对文化、道德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 1.政治关系的含义(名词解释)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 2.政治关系的特征(简答) (1)客观性。政治关系有上层建筑决定的根本特性说明,政治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2)复杂性。政治关系的复杂性是由政治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多元性决定的。(3)变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主体的变化、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政治关系的变化。 3.政治角色(名词解释):政治角色是指与政治参与者特定的政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 一、高水平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水平的明显提高 1.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真正重视。党和国家关于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我以前看到过,以为那只是政策性的讲一讲,不会有太多的实质性的支持力度。通过这次学习和对党和国家关于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属于措施,我深信不疑且感慨良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真正地来到了。 2.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高度重视。我以前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具有习惯性的关注。现在我已经转换专业了,所以,这次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党和国家发出了这么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感到了这项事业的崇高和希望。 3.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殷切期待。以前我以为教师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样,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到了党校学习才知道教书育人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的殷切期待,我深深地懂得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教书育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中之重。 4.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高度重视。在学习中,我们讨论最多的是中央提出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倡导。这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 二、感人的革命传统和被革命传统的感动 首先,被井冈山革命领袖和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深深地感动。通过一系列的参观、考察、体验,通过听讲座、观看《井冈丰碑》、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到井冈山革命历史陵园敬献花圈、祭扫小井革命烈士墓、走朱毛红军挑粮上山小道、参观茅坪八角楼和黄洋界哨口等现场教学点,我被井冈山革命领袖

党校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方式及意义探寻

党校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方式及意义探寻 党校教师对学员开展政治理论教育,都是采用了“灌输”法,使学员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却难以发挥实践功效。因此,党校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就要在教育中注重理论“渗透”于实践当中,通过教育实践方式提升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本论文针对党校政治理论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意义进行探究。 标签:党校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方式实践意义 党校教育工作中,政治理论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对党校的学员开展政治理论教育,重在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应用水平,以回到工作岗位中提高工作效率。党校的政治理论教育要取得成效,就要注重采用教育的实践方式,确保教育要针对于实践展开,以切实地发挥党校传播理论的作用,使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一、党校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方式 党校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培养的作用,就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教育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校在政治理论教育中,不止于向学员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学员的探索意识激发起来,让学员作为学习主体存在,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党校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与学员之间换位思考,在教学中从学员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使学员能够透彻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并提高思想觉悟。 1.整理知识脉络,重点知识突出 党校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员在课上就能够深入领会主要教学内容,并具备一定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要参考,根据学员的知识需求设计教学模式,做到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还要根据学员的工作实际对教学内容予以延伸,做到政治理论内容与学员的工作实践相互融合[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整理知识脉络,将所有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将学员的工作内容融入其中,让学员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对政治理论知识予以理解,随着理论知识点明晰,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就会上升到理论层面。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重点知识突出。对学员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员在讨论中沟通,以更为深入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教师还可以从中融入提问教学模式,让学员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在思考中对政治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2.注重思想教育,强化道德渗透 党校教师在开展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员深入探究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将道德教育内容渗入其中,以在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学员的思想素质提高,特别是道德品质要进一步加强,以丰富学员的理论知识,懂得在政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2020年新编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名师精品资料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P12 2、商品: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P10 3、资本: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15 4、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P14 5、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邢台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P11 6、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值。P16 7、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概括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P12 8、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唯物之一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既人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依据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29 9、主要矛盾:在事物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P100 10、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关于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P97 1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P107 1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P103 13、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7年招生简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7年招生简章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党性修养的党政领导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继续招收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2017年招收专业:法学理论。 考试科目:1、政治理论;2、法理学。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一)学制:3年(2017年9月-2020年7月)。 (二)培养方式:学习采取集中面授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面授的时间为:每月上课一次,每次连续4天(周四至周日)。 (三)毕业: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颁发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招生办法 (一)招生对象: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系统的副县(处、团)级或相当于副县(处、团)级及以上干部或党校、高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

(二)报考条件: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三)招生办法:招生采取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不招收任何类型的免试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统一入学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四、报名时间、地点、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报名时间:2017年4月10日—5月14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报名办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首先登陆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网站填报相关信息、提交各种材料,填报成功后打印《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7年报考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其次,携带报名材料前往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办理报名手续(报名地址与联系方式见后。)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2016年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政治理论》练习题 一类: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5、当今世界多极化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6、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8、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0、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1、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4、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1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二类:(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6、我国的经济特区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7、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会改变党的性质。 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 9、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三类: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现代管理学》练习题 一类: 1、评价的原则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4、管理客体的特征

党校研究生英语考试试题

一、完形填空 (一) The first man who cooked his food,instead of eating it raw,lived so long ago that we have no idea who he was or where he lived. We do know,however,that for thousands of years,food was always eaten cold and raw. Perhaps the first cooked food was heated accidentally by a forest fire or by the molten lava from an erupting volcano. No doubt,when people first tasted food that had been cooked,they found it tasted better. However,even after this discovery,cooked food must have remained a rarity until man learned how to make and control fire. Early peoples who lived in hot regions could depend on the heat of the sun to cook their food. For example,in the desert areas of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the Indians cooked their food by placing it on a flat stone in the hot sun. They cooked pieces of meat and thin cakes of corn meal in this method.We suspect that the earliest kitchen utensil was a stick to which a piece of meat could be attached and held over a fire. Later this stick was replaced by an iron rod or spit which could be turned frequently to cook the meat on all sides. Cooking food in water was impossible before man learned to make water containers that could not be destroyed by fire. The first cooking pots were reed or grass baskets in which soups and stews could be cooked. As early as 1600 B. C.,the Egyptians had learned to make more permanent cooking pots out of sandstone. Many years later,the Eskimos learned to make similar pans.

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考博真题

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 2005年 一、简述题(20分) 简述政治权利的涵义、特点及功能。 二、简论题(30分,两题任选其一) 1、简论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2、简论权力制约的权力和功能。 三、论述题(50分) 试用政治学理论分析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2006年 一、简答题(20分) 简述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与功能。 二、简论题(30分,两题任选其一) 简论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1、简论政治发展。 三、论述题(50分) 论民主实现形式的共性与个性。 2007年 试题:(2题,每题50分) 1、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2、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 2008年 试题:(3题任选2题,每题50分) 1、试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2、为什么必须把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加以推 进? 3、试论权力制约理论的历史变革。 2009年 一、简述题(2题,每题10分) 1、公民社会 2、政治家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布坎南的立宪理论 2、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2013 1、权力制衡理论。 2、协商民主理论

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05年 一、简述题(20分) 简述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观。 二、简论题(两题任选其一,30分) 1、简论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 2、简论现代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 三、论述题(50分) 试评卢梭与熊彼特的政治民主观。 2006年 一、简答题(20分) 简述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二、简论题(两题任选其一,30分) 1、评析马基雅维利关于权力的思想。 2、评析新保守主义理论。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其一,50分) 1、论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 2、试评熊彼特的精英主义民主观。 2007年 一、简论题(3题任选2题,每题25分) 1、简论洛克的分权论与孟德斯鸠的分权论的异同。 2、简论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 3、简论现代西方“多元主义民主”理论。 二、论述题(50分) 试析密尔和哈耶克的社会政治自由理论。 2008年 试题:{3题任选2题,每题50分} 1、试论协商民主理论。 2、试论治理理论。 3、试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价值观。 2009年 一、简述题(每题10分) 1、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2、多元主义民主 二、论述题(每题40分) 1、评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