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硫化氢防范措施教学文案

硫化氢防范措施教学文案

硫化氢防范措施教学文案
硫化氢防范措施教学文案

硫化氢防治措施补充规定

一、硫化氢概述

硫化氢( H2S)是一种极毒的可燃气体,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其化学活动性极大,能使银、铜等金属表面发黑。H2S极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H2S在水中的溶解度是CO2的2.7倍,是CH4的93倍多。H2S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1.19)。人体能够闻到硫化氢气味的浓度下限为(0. 2-0.3 )×10-6。当硫化氢浓度为(20-30)×10-6时就出现强烈气味,当浓度为(100-150)×10-6时,将使人嗅觉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反而嗅不到。当浓度在1000×10-6时,在数秒钟内会致人死亡。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二、硫化氢(H2S)的危害

硫化氢不但能使人中毒,同时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

人体受硫化氢中毒时的征兆如下:

1、H2S浓度达到0.01~0.015%时,流唾液和清水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

2、H2S浓度达到0.02%时,经5~8分钟后,引起眼、鼻、喉、黏膜的强烈刺激,昏睡、呕吐、头痛、四肢无力。

3、H2S浓度达到0.05%时,经30分钟就失去知觉,痉挛,脸色变白,不进行急救就会死亡。

4 、硫化氢极毒,人吸入浓度为1g/m3的H2S在数秒钟内即可死亡。

三、硫化氢防治

1、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全员培训、班前会等时间,针对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瓦斯和硫化氢气体灾害严重的问题,提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了解硫化氢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及其灾害预防,掌握突发预兆,提高职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在施工前打排放孔或煤层注水等方法稀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3、加大工作面风量,防止硫化氢积聚。增大掘进面风量,确保有效稀释和排除瓦斯和硫化氢,防止硫化氢浓度超限。按照工作面排除瓦斯、硫化氢、最低风速等诸多因素计算决定通风机的选型。当掘进工作面有大量硫化氢气体涌出时,加大供风量集中抽排,风筒末端到掘进面距离不得超过5 m,以保证掘进工作面风量充足;局部通风机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持正常运转。

4、由瓦检员随时检查工作面硫化氢气体浓度,做好相关记录,下班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每班瓦检员配备一台DVW-50型多种气体采样器,比长式硫化氢测定管,量程为0-100ppm,同时将测定结果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和带班队长,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有害气体情况下超限作业。

5、硫化氢毒性极大,但硫化氢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1.17),且极易溶于水,故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加强工作面及巷道两帮的洒水工作,使爆落下来的煤体湿润,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在突发事故中用湿毛巾等捂嘴、鼻,向上风侧撤离等。

2020年催化车间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防范措施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催化车间防止硫化氢中 毒安全防范措施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2020年催化车间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防范 措施 1、目的 为了防止硫化氢泄漏造成的职工急性中毒,增强职工安全保护和防急性中毒的意识,提高车间职工对突发硫化氢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援能力,针对硫化氢的毒性和我车间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硫化氢泄漏事故,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特制定本安全防范措施。 2、车间硫化氢的现状 催化裂化装置所用原料主要为常减压减三线、减四线蜡油。其中硫化氢含量最高的为送至硫回收的酸性气。另外,富气压缩机、分馏塔顶V201等部位也有浓度较高的硫化氢。 3、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和中毒特性

3.1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分子量34.08,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7.1ppm), 低浓度(0.3ppm以上)时 有臭鸡蛋气味,0.3~10ppm 时有强烈的臭味,浓度大于200ppm时反而不再感觉有气味。溶于水生成氢硫酸。相对密度1.189,溶点-85.5℃,沸点-60.4℃,闪点小于-50℃,极易燃,自燃点260℃,爆炸极限:4.0-46.0(V%),危险特性:火灾、爆炸、中毒。 3.2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

硫化氢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硫化氢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一、H2S的来源及分布 1、 H2S的来源 硫化氢通常出现在炼油厂、化工厂、脱硫厂、油/气/水井或下水道、沼泽地以及其它存在腐烂有机物的地方。 硫化氢主要来源于: (1)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 (2)在炼油化工过程中,硫化氢一般是以杂质形式存在于原料中或以反应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3)硫化氢也可能来自辅助作业或检维修过程,例如用酸清洗含有FeS的容器,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硫化氢;或将酸排入含硫废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 (4)水池管道中长期注入含氧水(如海水、含盐水、地下水),在注入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导致水池中的溶液“酸化”而产生硫化氢。 二、H2S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作业中的分布 1、油气集输、油气储存分布区域 ①单井进站的高压区;②油气取样区;③排污放空区;④油水罐区。 2、天然气净化厂分布区域 ①脱硫区;②再生区;③硫回收区;④排污放空区。 3、油田注水(水处理、回注站)分布区域 ①油气取样区;②排污放空区;③油水罐区。 三、H2S的危害 1、H2S的物化性质 H2S为无色气体,在低浓度时具有臭鸡蛋气味,在高浓度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到臭鸡蛋气味。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密度是空气的1.19倍。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硫化氢职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度危害(II级)。 2、侵入途径 接触H2S的主要途径是吸入,H2S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H2S 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3、毒理学简介 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H2S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少部分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这些代谢产物可在24小时内随尿排出,部分随粪排出;极少部分H2S经肺呼出,在体内无蓄积。H2S的急性毒性作用器官和中毒机制,随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变化而不同。浓度越高则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较低时对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见表2-1。 4、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表

最新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化氢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 企业名称:XXXXXXXXXX 地址:XXXXXXXXXXXX 邮编: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chem@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0518597.html, 联系电话:0XXX-XXXXXXX 传真号码:0XXX-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0XXX-XXXXXXX 技术说明书编码:XXXXXXX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

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压缩气体;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吸入致死;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 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戴橡胶 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 免与强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排水管道防止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排水管道防止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85-47 排水管道防止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下井作业是市政排水疏通养护和排水工程施工以及防汛抢险中经常遇到的生产和施工项目,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井下检查、管道维修、下井清淤和捞杂物,管道内砌堵、拆堵、砸管,排水泵站掏挖集水池等。 该下井作业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工作环境较恶劣,其工作面狭窄,通气性差,作业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有的存有一定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缺少氧气,作业稍有不慎或疏忽大意,极易造成操作人员中毒的死亡事故,特别是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历年来在全国市政排水行业中下井作业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天津市近几年连续发生硫化氢中毒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如99年9月纪庄子污水厂在检修泵站进水闸门时,五人井下作业中

H2S安全防护知识题库

H2S安全防护练习题 第一篇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第一部分:H2S安全防护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硫化氢是透明的、剧毒的酸性气体,危险类别属甲类。√ 2、硫化氢具有臭鸡蛋味,所以在作业现场,可以依靠闻到的硫化氢气味来判断它的存在。× 3、因为硫化氢气体比空气略重,所以硫化氢容易在地势低凹处发生聚集。√ 4、当硫化氢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到适当的比例时,就会发生爆炸。× 5、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乙醇、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6、氢硫酸比硫化氢气体具有更强的氧化性,易被空气还原生成二氧化硫。× 7、地层中硫化氢的形成,与石膏的存在、温度、地层厚度及地层孔隙度、天然气组分等因素有关。√ 8、我们通常看到的硫化氢是气态的,是因为它的沸点、熔点都很低。√ 9、硫化氢气体能够随着存放液体(包括水、油、乳液和污水)的容器而被搬运、转移。√ 10、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产物属于生物化学成因的一种。√ 11、火山喷发物中,往往也含有大量含硫化氢的气体。√ 12、钻井作业时,硫化氢气体可以通过孔隙、裂缝等通道,上窜侵入井中。√ 13、储层水中的硫酸盐,可以将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经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硫化氢。√ 14、酸洗输送管道时,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 15、在对地层的酸化或酸压时,地层中的一些含硫的矿石如硫化亚铁(FeS)与酸液接触会产生硫化氢。√ 16、在注水作业时,会造成对地层的污染,将使硫化氢的含量增加。√ 17、硫化亚铁自燃的过程中,当周围有其它可燃物(如油品)存在时,会冒出浓烟,并引发火灾和爆炸。√

18、硫化氢气体在作业现场不会发生飘移、扩散。× 19、在潜在硫化氢存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指示风向的装置。√ 20、当听到硫化氢溢出或泄漏的警报后,首先应该确定出风向,以便迅速撤离。√ 21、撤离时,若发现有人出现硫化氢中毒倒地意外,应立即进行施救。× 22、接触硫化氢的次数越多,使人们对硫化氢的敏感度反而会增强。× 23、当硫化氢浓度极低时,将被血液中的溶解氧氧化,此时硫化氢对人体的威胁不大。√ 24、达到阈限值浓度时,对生命和健康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延迟性的影响。× 25、肩部正前方直径在~(6in~9in)的半球型区域,称为呼吸区。√ 26、就地庇护所是指通过让居民呆在室内直至紧急疏散人员到来或紧急情况结束,避免暴露于有毒气体或蒸气环境中的公众保护措施。√ 27、“ppm”表示的浓度数据不会受到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 28、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它也是一种助燃的气体。× 29、二氧化硫有硫燃烧的辛辣刺激性气味,具有窒息作用,在鼻和喉黏膜上形成亚硫酸。√ 30、硫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高价的铁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铁)和硫。√ 二、单选题: 1、硫化氢(H2S)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 C )。 A、三氧化硫(SO3) B、硫单质(S) C、二氧化硫(SO2) D、氧化硫(SO) 2、[T]A-B-001 5 2 5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时,会呈现出( D )火焰。 A、赤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化氢 化学品中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54 CAS NO:7783-06-4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质成分:硫化氢 含量: CAS NO:7783-06-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

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采油队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24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采油队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采油队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 急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20xx年3月下旬,重庆开县高桥镇一座矿井发生井漏,泄漏的硫化氢气体从河底及附近山体缝隙冒出。以事故点和距事故点一公里处的出气点这两个为圆心,一公里为半径范围的1.5万多名居民被紧急疏散。该矿井就位于12~23特大井喷事故矿井旁,20xx年12月23日,中石油川东北气田罗家寨16号井就曾发生过井喷事故,剧毒的硫化氢殃及了4个乡镇28个村庄,夺走了243条性命,4000多人中毒就医,10万人连夜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多万元。硫化氢对人体的伤害和其产生的灾害冲击触目惊心,震惊了全国。

谈及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人们自然十分惊恐。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硫化氢,也有硫化氢的危险和危害,被人们称之为“神秘的杀手”。近年来,在我们周围就发生过不少硫化氢事故的惨痛教训:有的从业人员进入污水处理池或窨井时,没有佩戴或者正确佩戴过滤防毒面具,结果无声无息地被硫化氢气体所“陷害”;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存在疏漏,废液在半路“分流”,其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致使现场从业人员中毒或死亡;有的从业人员在作业现场中随便吸烟,乱扔的烟蒂而引燃了沉浮的硫化氢气体,造成从业人员致残或者性命葬送。 硫化氢可溶于水和乙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导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烈和爆炸的危险。

硫化氢安全知识试题答案卷

硫化氢安全知识试题答 案卷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硫化氢安全知识考试题 班组:____ ________ 姓名:____ ________ 工号:___ ________ 成绩:____ ____ 一、多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60分) 1. 在硫化氢氢浓度高于10mg/m3的区域作业,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CD ) A.在防中毒措施未落实好之前,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B.遇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可在没有佩戴防护器材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C.遇中毒事故状态,不能直接向主管领导报告 D.不需要硫化氢检测仪进行监测 2. 凡进入含有硫化氢的储罐、下水井等受限空间内,不应选用哪些防护器具。 ( BC ) A.空气呼吸器 B.橡胶防毒面罩 C.过滤式防毒面具 D.长管式防毒面具 3. 以下关于在装置现场工作中描述错误的是( ACD ) A.在岗职工可不进行硫化氢中毒知识教育和培训 B.进行从事与硫化氢相关的作业必须二人同时到现场,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C.如果在有毒区作业感觉身体不适,应马上摘下面罩离开毒区 D.作业人员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监护人应立即不顾一切进入毒区抢救中毒者 4. 使用空气呼吸器,正常情况下其空气瓶压力应不低于( D )。 A.8MPa B.12MPa C.16MPa D.24MPa 5. 在装置现场进行以下作业过程中,哪几种作业可能会引起硫化氢中毒( ABD ) A.污油罐的检尺、测温作业 B.凝缩油装卸车作业 C.成品油罐的脱水作业 D.瓦斯脱液作业 6. 施工单位在硫化氢积聚区域施工,我们作业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可执行的职能有 ( ABCD ) A.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是否影响生产安全 B.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是否违章作业 C.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测量该区域的硫化氢浓度是否超标 D.有权制止施工单位违章作业 7. 下列有关硫化氢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硫化氢是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 B.当人员接触到高浓度的硫化氢时,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 C.长期在含硫化氢的区域作业的人员,其硫化氢会在体内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 引起中毒 D.硫化氢主要对人体的眼睛和肺造成危害 8. 发现有人发生硫化氢中毒,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BC ) A.大声疾呼,迅速向公司气防站(电话12300)和公司医疗中心(电话120)求 援,选择合适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迅速佩戴好 B.从近距离方向进入毒区将中毒者尽快脱离毒区 C.检查中毒者心跳情况,若心跳已经停止,马上进行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D.对中毒者采取保暖措施 9. 硫化氢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身体有( B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手 10. 硫化氢滤毒罐选用的型号是( B ) A.3# B.4# C.5# D.6# 11. 在硫化氢积聚的地区,其相应的区域、岗位和人员应( ACD ) A.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 B.设置易燃、易爆危险警示牌 C.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 D.对其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体检 12. 滤毒罐在正常情况下为每( A )称重一次,其有效期为五年。 A.半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3. 过滤式防毒面具可在下列哪几种硫化氢浓度的场所(氧气含量为19.5%)使用。 ( AB )

硫化氢安全知识试题

硫化氢安全知识考试题 班组:____ ________ 姓名:____ ________ 工号:___ ________ 成绩:____ ____ 一、多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60分) 1. 在硫化氢氢浓度高于10mg/m3的区域作业,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CD ) A.在防中毒措施未落实好之前,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B.遇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可在没有佩戴防护器材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C.遇中毒事故状态,不能直接向主管领导报告 D.不需要硫化氢检测仪进行监测 2. 凡进入含有硫化氢的储罐、下水井等受限空间内,不应选用哪些防护器具。( BC ) A.空气呼吸器 B.橡胶防毒面罩 C.过滤式防毒面具 D.长管式防毒面具 3. 以下关于在装置现场工作中描述错误的是( ACD ) A.在岗职工可不进行硫化氢中毒知识教育和培训 B.进行从事与硫化氢相关的作业必须二人同时到现场,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C.如果在有毒区作业感觉身体不适,应马上摘下面罩离开毒区 D.作业人员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监护人应立即不顾一切进入毒区抢救中毒者 4. 使用空气呼吸器,正常情况下其空气瓶压力应不低于( D )。 5. 在装置现场进行以下作业过程中,哪几种作业可能会引起硫化氢中毒( ABD ) A.污油罐的检尺、测温作业 B.凝缩油装卸车作业 C.成品油罐的脱水作业 D.瓦斯脱液作业 6. 施工单位在硫化氢积聚区域施工,我们作业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可执行的职能有( ABCD ) A.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是否影响生产安全 B.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是否违章作业 C.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测量该区域的硫化氢浓度是否超标 D.有权制止施工单位违章作业 7. 下列有关硫化氢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硫化氢是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 B.当人员接触到高浓度的硫化氢时,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 C.长期在含硫化氢的区域作业的人员,其硫化氢会在体内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中毒 D.硫化氢主要对人体的眼睛和肺造成危害 8. 发现有人发生硫化氢中毒,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BC ) A.大声疾呼,迅速向公司气防站(电话12300)和公司医疗中心(电话120)求援,选择合适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迅速佩戴好 B.从近距离方向进入毒区将中毒者尽快脱离毒区 C.检查中毒者心跳情况,若心跳已经停止,马上进行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D.对中毒者采取保暖措施 9. 硫化氢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身体有( B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手 10. 硫化氢滤毒罐选用的型号是( B ) # # # # 11. 在硫化氢积聚的地区,其相应的区域、岗位和人员应( ACD ) A.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 B.设置易燃、易爆危险警示牌 C.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 D.对其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体检 12. 滤毒罐在正常情况下为每( A )称重一次,其有效期为五年。 A.半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3. 过滤式防毒面具可在下列哪几种硫化氢浓度的场所(氧气含量为%)使用。( AB ) A.0.5% 14. 配置在操作岗位上的公用空气呼吸器,描述错误的是( AD ) A.可随时拿出来进行练习佩戴 B.平时放在气防柜内保存 C.使用和管理应遵守气防柜和器材的使用规定 D.使用时不需要检查空气瓶压力

毒理学

毒理学飞升神卷 一.名词解释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2.毒性 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3.接触生物学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 4.LD0 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二.填空题 1.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合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现象称

为代谢排毒,经生物转化其毒性增强的显现称为活化。 2.实验动物染毒方法主要包括经口染毒,经呼吸道染毒,经皮肤涂抹染毒和注射染毒四种。 3.毒理学主要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 4.有些有机溶剂的LD50值相似,即其绝对毒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实际毒性可以相差很大,将物质的挥发度考虑在内的毒性称为相对毒性。该毒性指数对有机溶剂来说,更能反映化合物经呼吸道途径吸收的危害程度。 5.非整倍体指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倍体,增加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倍体。 6.外源化合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7.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称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8.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9.I 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10.毒作用带是表示化学物质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11.经呼吸道染毒包括人工染毒和自行吸入染毒,其中自行吸入染毒又分为静式吸入和动式吸入两种形式。

硫化氢防范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74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硫化氢防范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防范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硫化氢产生机理和事故原因、特点分析,防范硫化氢中毒关键要抓好以下“六大环节”: 一、普及防范知识

污水处理、市政建设和化工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企业每年要定期开展专题教育,针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的认识。 二、落实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实行安全叮嘱,提示安

硫化氢安全防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硫化氢安全防护知识答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硫化氢概念: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对人的毒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被称之为“无形的杀手”、“瞬间杀手” 二、硫化氢的特点: 剧毒-----致命易燃-----可爆无色-----不能用眼睛识别 比空气重----通常聚积于低洼地带 低含量时有一股臭蛋味,但不能靠嗅觉检测 对一些金属有腐蚀作用容易被风或气流驱散 三、硫化氢的危害是什么? 1、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被吸入人体,首先剌激呼吸道。其次,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严重时,心脏缺氧而死亡。 2、硫化氢对设备材料的危害: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硫化氢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者为主,一般统称为氢脆破坏。 3、硫化氢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略重于空气,往往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主要是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且污染非常严重,危害巨大。 四、依据SY/T5087-2005行业标准《职业性安全暴露极限》和《毒气的强度等级》可将采油厂含硫化氢的油井按照硫化氢检测出来的浓度分为哪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为15mg/m3以内;(10PPM) (安全) 第二等级为15mg/m3~30mg/m3;(10PPM~20PPM) (尚安全,超过1小时有明显不适) 第三等级为30mg/m3~150mg/m3 ;(20PPM~100PPM) (暴露15分钟出现头痛、肺浮肿,眼睛产生严重刺激和伤害,症状明显。) 第四等级为150mg/m3~450mg/m3 ;(100PPM~300PPM)(3~5分钟失去嗅觉,为立即危害生命和健康的浓度值。) 第五等级为450mg/m3以上。(导致人身伤亡) 五、职业性安全暴露极限 1、15mg/m3 限时加权平均值是日工作8小时的暴露安全极限(10PPM)

毒理

1.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2.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Orfila。 3.生物学标志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4.反应分为量反应、质反应。 5.剂量-反应曲线有S形曲线、直线、抛物线。 6.安全限值有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容许摄入量、阈限值、参考剂量。 7.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8.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9.外源化学物主要经过简单扩散的方式经生物膜转运。 10.简单扩散的条件是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外源化学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是非解离状态。 11.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12.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是表皮的角质层。 13.机体可作为贮存库的组织通常有血浆蛋白质、肝和肾、脂肪组织、骨骼组织。 14.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一般分为两大类,称为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15.排泄的途径通常有经肾脏(尿)排泄、粪便排泄、经肺(呼气)排泄、其他途径排泄。 16.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生物系统、外源化学物的氧化还原代谢。 17.细胞内Ca2+的持续升高可导致以下有害作用能量储备的耗竭、微丝功能障碍、水解酶的活化、ROS和RNS的生成。 18.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的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的>不对称的。 19.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 20.化学物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21.PCBs和二恶英的联合毒性,多呈相加作用。 22.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毒性,呈协同作用。 23.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利用了化学物的拮抗作用。 24.不同的LD50计算方法对动物组数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4~6组。大、小鼠等小动物每组数量通常为10只,犬等大动物为6只。 25.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LC50)值,通过LD50(LC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26.不论我国或国际上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都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急性毒性试验时,除报告该毒物的LD50值和急性毒性级别外,还应对中毒和死亡特征加以报告。 27.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有蓄积系数法、生物半减期法。 28.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9.化学致癌物诱导生成DNA加合物的数量与致癌性有密切关系,故DNA加合物可作为人类接触环境致癌物的标志。 30.化学致癌机制,与突变有关。突变的出现是损伤-修复-突变模式。 31.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有石棉、激素、免疫抑制剂、多氯联苯、TCDD。

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 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 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 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生产管理 第一条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 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 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 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五条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 1、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弱酸性气体。有臭鸡蛋气味,相对密度1.176,较空气重。燃点250oC,燃烧时带蓝色火焰,产生有毒的SO2气体,当硫化氢与空气混合,浓度达4.3%~46%时,形成爆炸混合物。硫化氢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2、硫化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硫化氢的毒性,几乎与氰化氢同样剧毒,较一氧化碳的毒性大五至六倍。硫化氢进入人体,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严重时将其灼伤。其次,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硫化氢进入人体,与血液中的氧发生反应。浓度低时,被氧化,对人体威胁不大,而浓度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其浓度对人体的危害见下表。 3、人员进入含硫地区工作应做的准备 主要有:1)每个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明确硫化氢的特性及其危害,在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推荐的急救程序;2)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现有防护设备的使用训练和防硫化氢演习;3)在进入怀疑有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前,应先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及其浓度;4)不能靠气味来确定硫化氢是否存在,因为它很快就会使人的嗅觉麻痹;5)工人应相互密切关注。可能的话,应俩人结对工作,以相互照应;6)发现硫化氢应急时,发出危险信号通知那些不知道的人;7)没有戴上合适防毒面具的人,切记不要进入硫化氢可能聚集的封闭地区;8)应为在可能存在硫化氢地区内工作的工人身边准备一些防护设施。

4、发现硫化氢后对人员的疏散 主要是:1)接到疏散通知后,现场所有不必要人员迅速向上风方向疏散;2)现场所有暂时无事可做的必要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待命;3)HSE监督必须通知有关管理部门,必要时,应协助居民疏散;4)为保持井场安全,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5、硫化氢中毒后的早期抢救 主要有:1)进入毒气区抢救伤员,必须先带上防毒面具;2)迅速将中毒者从毒气区抬到通风且空气新鲜的上风地区;3)如果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正常,亦可使用呼吸器进行抢救;4)如中毒者没有停止呼吸,应绝对保持中毒者处于放松状态,并给予输氧,随时保持中毒者的体温,不能乱抬乱背,应将中毒者放于平坦干燥的地方就地抢救。 6、硫化氢中毒后的一般护理知识 主要有:1)当呼吸和心跳恢复后,可给中毒者饮些兴奋性饮料和浓茶、咖啡,并派专人护理;2)如眼睛轻度损害,可用干净水清洗或冷敷;3)那怕轻微中毒,也要休息几天,不得再度受硫化氢的伤害。因为被硫化氢伤害过的人对硫化氢的抵抗力变得更低了。 7、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操作要领 内容包括:1)确定按压部位:剑突上方两横指处,或胸骨的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2)手法及姿势:双膝跪于病人胸侧,双手重叠,下手侧掌根压在按压点上,两臂绷直且垂直于病人胸廓;3)按照80--100次/分的频率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半;4)按压深度:将胸骨压下3~5厘米;5)按压力度:以胸骨压下3~5厘米为宜。 8、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领 主要是:1)病人处于仰卧位,清理口鼻异物;2)打开呼吸道: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颏处,将下颏抬起;3)手捏鼻两侧,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紧紧包绕病人的口部,用力快速吹气(吹气量约为800~1200毫升);4)吹气完毕,病人自己呼气,抢救者换气;5)按14~16次/分的频率进行。 9、当中毒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的现场抢救 当中毒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应同时进行,单人抢救时,人工呼吸:胸外按压=2:15;双人抢救时,人工呼吸:胸外按压=1:5。一旦患者自由呼吸或确认已死,方可停止进行。 10、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以RHZK型为例)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1)佩带前首先打开气瓶开关,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短暂的音响;气瓶开关完全打开后,检查空气的贮存压力,一般应在28~30 MPa;2)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在5min时间内压力下降不大于2 MPa,表明供气系统气密完好;3)供气系统气密完好后就,轻轻按动供气阀膜片,观察压力表示值变化,当压力降至4~6 MPa时,警报器汽笛发出音响,同时也是吹洗一次警报器通气管路。

毒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名解:毒理学(toxicology)、毒物、毒性、毒效应、LD50、LD100、LOA EL、NOAEL、毒效应普、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急性毒作用带(Zac)、慢性毒作用带(Zch) 简答: 1、化学物对机体有选择性毒性的原因;P 15 2、简述毒理学研究领域;P1 3、简述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P4 4、剂量—反应的曲线类型有哪些;P13 5、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P16 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名解:生物转运(biotransporta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蓄积(accumulation)、消除半减期、代谢灭活、代谢活化、终毒物、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简答:1、列举Ⅱ相反应;P35 2、简述外源化学物吸收入机体的主要途径;P24 3、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P32 4、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P32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 名解:血/气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简答: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P42

2、简述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P53 3、简述联合作用的类型P50 第四章毒理学试验基础 名解: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品系(strain) 简答:1、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P61 2、人体观察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P60 3、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P62 4、毒理学试验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P65 5、简述试验染毒的途径P67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名解: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蓄积作用、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简答: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74 2、短期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83 3、简述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要素;P75 4、简述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试验设计:P84 5、一般毒性作用包括哪几种类型P74 6、LD50的意义P78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名解:Ames test、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简答:1、简述遗传学损伤的类型及突变的不良后果;P90、P95 2、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P91 3、简述染色体畸变的类型;P91

硫化氢防范措施

硫化氢防治措施补充规定 一、硫化氢概述 硫化氢( H2S)是一种极毒的可燃气体,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其化学活动性极大,能使银、铜等金属表面发黑。H2S极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H2S在水中的溶解度是CO2的2.7倍,是CH4的93倍多。H2S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1.19)。人体能够闻到硫化氢气味的浓度下限为(0. 2-0.3 )×10-6。当硫化氢浓度为(20-30)×10-6时就出现强烈气味,当浓度为(100-150)×10-6时,将使人嗅觉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反而嗅不到。当浓度在1000×10-6时,在数秒钟内会致人死亡。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二、硫化氢(H2S)的危害 硫化氢不但能使人中毒,同时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 人体受硫化氢中毒时的征兆如下: 1、H2S浓度达到0.01~0.015%时,流唾液和清水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 2、H2S浓度达到0.02%时,经5~8分钟后,引起眼、鼻、喉、黏膜的强烈刺激,昏睡、呕吐、头痛、四肢无力。 3、H2S浓度达到0.05%时,经30分钟就失去知觉,痉挛,脸色变白,不进行急救就会死亡。 4 、硫化氢极毒,人吸入浓度为1g/m3的H2S在数秒钟内即可死亡。

三、硫化氢防治 1、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全员培训、班前会等时间,针对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瓦斯和硫化氢气体灾害严重的问题,提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了解硫化氢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及其灾害预防,掌握突发预兆,提高职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在施工前打排放孔或煤层注水等方法稀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3、加大工作面风量,防止硫化氢积聚。增大掘进面风量,确保有效稀释和排除瓦斯和硫化氢,防止硫化氢浓度超限。按照工作面排除瓦斯、硫化氢、最低风速等诸多因素计算决定通风机的选型。当掘进工作面有大量硫化氢气体涌出时,加大供风量集中抽排,风筒末端到掘进面距离不得超过5 m,以保证掘进工作面风量充足;局部通风机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持正常运转。 4、由瓦检员随时检查工作面硫化氢气体浓度,做好相关记录,下班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每班瓦检员配备一台DVW-50型多种气体采样器,比长式硫化氢测定管,量程为0-100ppm,同时将测定结果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和带班队长,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有害气体情况下超限作业。 5、硫化氢毒性极大,但硫化氢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1.17),且极易溶于水,故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加强工作面及巷道两帮的洒水工作,使爆落下来的煤体湿润,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在突发事故中用湿

(完整版)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3、毒物(poison,toxicant):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称为毒物。 4、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毒效应)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5、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通常把生物学标志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7、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指毒物在低剂量时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其基本形式是U型,双相剂量- 反应曲线。 8、半数致死剂量/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or concentration,LD50/LC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通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最敏感。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9、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10、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11、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12、毒效应(toxic effect):又称为毒作用,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毒效应是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当改变暴露条件时,毒效应会相应改变。毒性是一种能力,中毒是一种状态,而毒效应是一种表现。 13、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是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由于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可引起机体多种变化。 13、量反应(graded response):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用某种测量数值表示。14、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而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 15、不确定系数(LIF):根据所得的有害作用阈值量或最大无有作用剂量提出的安全限值时,为解决由动物资料外推至人的不确定因素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 1、生物转运(biotransport):外源化学物穿越生物膜的过程,且其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发生变化。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转化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形成的产物结构与性质均发生了改变。特点:反应的连续性、反应类型的多样性、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3、蓄积(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包括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 circulation):一部分如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可为肠道菌群水解,脂溶性增强,被肠道重吸收,返回肝脏,形成肠肝循环。毒理学意义:排泄速度减慢、延长生物半减期、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5、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又称生物活化(bioactivation),一些外源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代谢活化。 6、脂水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脂相中溶解度/水相中溶解度,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8:血气分配系数:气态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泡气中的浓度之比为 7、首过消除:经胃肠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通过门静脉系统首先到达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再进入体循环,这种现象称---- 1、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指与直接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 2、自由基(free radicals):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特点:①化学性质十分活泼②反应性极高,半减期 极短,作用半径短。 3、增毒(toxication)或代谢活化:外源化学物在 体内经生物转化为终毒物的过程称为增毒。 4、解毒(detoxication):消除终毒物或阻止终毒 物生成的生物转化过程;在某些情况下,解毒可能 与中毒竞争同一外源化学物。 1、毒物的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 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2、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剂量相加作 用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等于各个外源 化学物单独对机体所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它们每 一化学物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机制,作用于相同 的靶,仅仅效力不同。 3、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各外源化学 物不相互影响彼此的毒性效应,作用的模式和作用 的部位可能(但不是必然)不同,各化学物表现出 各自的毒性效应。 4、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外源化学物对 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 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5、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 action):外源化 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性效应低于各个外源 化学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即为拮抗作用。 6、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一种化 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 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 1、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连续 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 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 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 积作用。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当实验动 物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体 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 积。 3、损伤蓄积(damage accumulation):如果在机 体内不能测出其原型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 性作用,称之为损伤蓄积(功能蓄积)。 4、一般毒性: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的接触剂量, 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动物产生 综合效应的能力。 5、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机体一次或24小时 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 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1、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引起 的变异称为突变,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分为自 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和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2、致突变作用或诱变作用(mutagenesis):外来 因素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 且此种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4、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中DNA序列 的变化,因基因突变限制在一特定的部位,也称为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中发生碱基对 的缺失、增添或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5、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指染色 体的结构改变,是遗传物质大的改变,一般可 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细胞有 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发现。 6、S9混合液:经多氯联苯处理后制备的肝匀浆, 再经9000g离心分离所得上清液,加上适当的缓冲 液和辅助因子。主要含有 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是国内常规应用于体外 致突变试验的代谢活化系统。 7、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 每个个体所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 平均水平。 1、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是指具有 化学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大多数是亲电子活性产 物。 2、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是 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 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3、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s):本身直接具 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 癌。 4、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s):本身并不 直接致癌,必须在体内经代谢转化,其所形成的代 谢产物才具致癌作用。 5、终致癌物(ultimate carcinogen):指不需代谢 活化的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经代谢活化所形 成的具有致癌作用的代谢物的统称。 1、畸形(malformation):指出生前因素引起发育 生物体的严重的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异常)。 2、畸胎(terate):具有畸形的胚胎或胎仔。 3、致畸性(teratogenicity)和致畸作用(teratogenic effect):均指在妊娠期(出生前)接触外源性理化 因素引起后代结构畸形的特性或作用。(致畸作用 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出生后立即可被发现) 4、致畸物或致畸原(t eratogen):凡在一定剂量下, 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 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 形的化学物。 5、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通常是指外源性 因素造成的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的 所有的毒性。表现为:胚胎 期染毒而出现畸胎、生长迟缓、着床数减少和吸收 胎,也偶有晚死胎。 6、发育毒理学(deve1opmenta1 toxico1ogy):研 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 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 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7、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出生前后 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 何有害影响。 8、致畸作用敏感期:器官形成期的胚胎对致畸物 最为敏感,一般称为危险期(critical period)或致 畸敏感期。 9、致畸指数:致畸指数=母体LD50/胎体最小致畸 作用剂量。 10、出生缺陷:婴儿出生前已形成的发育障碍。 1、安全性(safety):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 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 健康不产生损害)。 2、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利用规定的 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 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 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 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4、可接受的危险度:是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 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3、危险度:指在具体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 系统或(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可分为绝 对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5、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以损害作用评 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接触评定的各种参数为 依据,对外源化学物对人 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作出估计。 6、VSD:实际安全剂量,相应于可接受危险度的 外源化学物暴露剂量称为实际安全剂量。 7、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收集,处 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 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 策。 8、基准剂量BMD: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 的结果,用一定得统计学模型求得的受试物引起一 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 下限值。 9危险性管理:依据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权衡出管 理决策的过程,必要时,选择并实施适当的控制措 施。 简答题 1、简述毒理学的基本功能以及三大领域。 答:⑴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①检测理化因素产生 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②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 度评价功能); ⑵三大研究领域:①描述毒理学②机制毒理学③管 理毒理学 1、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 答:暴露生物学标志: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 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 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 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效应生物学标志:机 体中可测出的生理、生化、行为或其它改变的指标。 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有关 的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易感生物学标志:反映 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 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毒作用分类: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局部或全身 作用,可逆或不可逆作用,超敏反应,特异质反应 1、简述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的主要特点 及影响因素。答:⑴经胃肠道吸收:吸收方式主 要通过简单扩散,还可以通过主动转运、滤过、胞 饮或吞噬;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影响胃肠道吸 收的因素:①化学物的脂溶性和水溶性;②胃肠道 的酸碱度;③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胃肠的 蠕动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丛等也可对吸收产生 一定的影响。⑵经呼吸道吸收:吸收对象气态物 质(气体、蒸汽)气溶胶(烟、雾、粉尘);吸 收的方式——简单扩散;主要的吸收器官—— 肺;经肺吸收的特点经肺吸收十分迅速,仅次于静 脉注射;不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体循环 而分布全身。影响因素:①主要取决于脂溶性和 浓度;外源化学物在肺泡气中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中 的浓度差;③血气分配系数;④肺通气量和经肺血 流量;⑤气溶胶颗粒的直径大小⑶经皮肤吸收:外 源化学物经表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透阶 段,第二阶段为吸收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① 化学物溶解性: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脂/水 分配系数接近于1,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光有水溶 性或光有脂溶性吸收困难;②皮肤条件表皮损伤 可促进外源化学物吸收。皮肤潮湿,促进吸收充 血和炎症。 2、简述体内主要的贮存库及分布的毒理学意义。 答:⑴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①血浆蛋白作为贮存 库(清蛋白);②肝和肾作为贮存库;③脂肪组织 作为贮存库;④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⑵意义: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对 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靶器官中外源化学 物的量,毒效应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贮存库是不断 释放毒物的源头,使毒物在机体作用的时间延长, 并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认为贮存库中蓄积的毒物 是慢性毒性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 4、简述生物转化的意义、主要类型以及影响生物 转化的因素。 答:⑴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可以:①多数化学物经 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毒效应减弱,水溶性增加, 易于排泄; ②一些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明显增强,甚 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生物转化是机体 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 的主要机制。⑵生物转化反应类型:I相反应和 II相反应;①I相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和水解 反应。②II相反应主要——结合反应。⑶影响生 物转化因素:①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②代谢酶 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③遗传与代谢酶的多态 性;④代谢饱和状态;⑤其他。 1、简述终毒物的四种类型。答:⑴亲电子剂:指 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带部分或全部正电荷)的分 子。⑵自由基: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 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⑶亲核物;⑷活 性氧化还原反应物:一种特殊的产生氧化还原活性 还原剂的机制。 2、简述靶分子反应的几种类型。答:⑴非共价结 合:通过非极性交互作用或氢键与离子键的形成, 具有代表性的是毒物与膜受体、细胞内受体、离子 通道以及某些酶等靶分子的交互作用。⑵共价结 合:亲电子剂以共价结合方式与靶分子结合。⑶ 去氢反应:自由基可迅速从内源化合物去除氢原 子,将这些化合物转变为自由基。⑷电子转移。⑸ 酶促反应。 3、多数毒物发挥毒性作用经历的4个过程:1、 经吸收进入机体的毒物通过多种屏障转运至一个 或多个靶部位;2、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 分子发生交互作用(反应);3、毒物引起机体分子、 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的紊乱; 4、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应对毒作用,当 机体修复功能低下或毒物引起的功能和结构紊乱 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机体即出现组织坏死、癌症 和纤维化等毒性损害。(无法修复) 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毒作用 的主要四类因素:⑴化学物因素:①化学结构(取 代基不同毒性不同;异构体和立体构型的影响;同 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②理化性质(脂 /水分配系数;大小;挥发性;气态物质的血/气分 配系数;比重;电离度和荷电性);③不纯物和外 源化学物的稳定性。⑵机体因素:①物种、品系 及个体的遗传学差异;②宿主其他因素对于毒性作 用敏感性的影响⑶环境因素:①气象条件;②季 节或昼夜节律;③动物宠养形式;④外源化学物的 接触特征和赋形剂。⑷联合作用:①非交互作用; ②交互作用 2、试述联合作用的类型。答:⑴非交互作用:① 相加作用:剂量相加作用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 性效应等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所产生效 应的算术总和。每一化学物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 机制,作用于相同的靶,仅仅它们的效力不同;② 独立作用:各外源化学物不相互影响彼此的毒性效 应,作用的模式和作用的部位可能(但不是必然) 不同,各化学物表现出各自的毒性效应。⑵交互作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造成比预期的相加 作用更强的(协同,增强)或更弱的(拮抗作用) 联合效应,在毒理学中称之为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 交互作用(interaction)。 ①协同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 应大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 和,即毒性增强 ②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 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 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③拮抗作用:外源化学 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性效应低于各个外源化 学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即为拮抗作用。 2、毒理学试验染毒途径有哪些?答:①经口灌胃 染毒:是最常用的染毒途径;②经呼吸道静式吸 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③经皮肤染毒:研究外 源化学物经皮肤吸收应当尽量选择皮肤解剖、生理 与人类较近似的动物为对象,目前多选用家兔和豚 鼠。但由于研究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毒性(求经皮 LD50)所需的实验动物较多,使用家兔、豚鼠不 够经济,也常用大鼠代替。④注射染毒。 3、简述急性毒性试验动物的选择。答:急性毒性 试验动物的选择:大鼠为首选的啮齿类动物,动 物要求刚成年,健康,未曾交配和受孕的,试验动 物的体重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常用的动物体重范 围:大鼠180~220g,小鼠18~25g,兔2~2.5kg;动 物的性别是雌雄各半。 4、简述LD50概念、毒理学意义。答:⑴LD50: 引起一组收拾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⑵ 意义:①标准化药物毒作用强度,评价药物对机 体毒性的大小;②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药效剂量 和毒性剂量的距离;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③为后续的重复给药毒理 学试验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④通过比较不同途径 的LD50值,获得生物利用度的信息⑤试验结果推 测人类的致死剂量以及中毒后的体征,为临床毒副 反应提供监测参考。 7、简述短期重复剂量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和慢 性毒性作用的概念、目的。答:⑴短期重复剂量 毒性: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外源化学物超过 14天~30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28天短期毒性 试验)。⑵亚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