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于平淡处蕴深意—浅谈《青龙偃月刀》的言语特点

于平淡处蕴深意—浅谈《青龙偃月刀》的言语特点

于平淡处蕴深意—浅谈《青龙偃月刀》的言语特点
于平淡处蕴深意—浅谈《青龙偃月刀》的言语特点

于平淡处蕴深意

—浅谈韩少功《青龙偃月刀》的语言特点

王一博

作为韩少功乡居期间的作品之一,《青龙偃月刀》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小说只有短短一千八百字,却深刻展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之下人们的迷茫。这当中,作者对语言的出色运用发挥了巨大作用。《青龙偃月刀》中,作者借鉴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简练质朴,贴近生活,情节发展较为平和,没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细品之下,不难发现,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多样的情感,平和的情节中饱含苦痛与无奈。

一、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写作手法。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文章简练,含蕴丰富。《青龙偃月刀》之所以给人以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之感,象征手法的运用便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篇小说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两处运用象征手法的地方,其一是“青龙偃月刀”,其二便是文章的结尾三明爹的死。

首先,剃匠敬奉关帝爷,因为关帝爷凭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而剃刀是剃匠们谋生的工具。可以说,何爹的青龙偃月刀便是他的生存支柱。小说中何爹不愿用电剃刀,不愿给青年人染发和烫发,“宁可败走麦城也绝不背汉降魏”。因为对于何

爹来说“青龙偃月刀”代表了一代代传承的手艺,代表师傅的教诲,代表了传统的延续,它不仅是何爹维持生活的工具,更是何爹的精神寄托,是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青龙偃月刀也渐渐被冷落,这也正象征着在现在文明的冲击之下,传统技艺乃至传统文化的被动与落寞。

此外,青龙偃月刀也象征了一种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作为关帝爷手中的神兵,它承载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坚守,而作为何爹这样一个普通而执着的剃匠手中的工具,它同样承载了何爹在面对现代潮流的冲击下对传统的不离不弃。虽然传统的剃头方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生意日渐冷清,何爹始终没有为了金钱而放弃传统技艺,这是对自己行当的义。当三明爹即将离世时,何爹毅然含泪回家取回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让三明爹享受到最后的极乐,这是对人的义。当人们迷醉于现代社会的灯红酒绿之中,何爹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无疑是对传统的坚守、对人性大义的完美诠释。

三明爹是何爹“最熟悉的脑袋”,随着他的去世,何爹的“青龙偃月刀”也不可避免的随着这一知己的离去而走向自己的完结。同样,面对现代文明的入侵,乡土文化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也会不可避免的趋于没落。在惋惜的同时,作者也借此提醒人们,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保持传统,又要注意传统和现实的融合,才能发扬传统,与时俱进。

二、富有美感的陌生化语言

陌生化语言即文学性语言,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陌生化的结果,是“文学性”的具体体现。①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可以产生一种距离感,也更容易引起读者诗意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青龙偃月刀》中对何爹高超的剃头技艺的描写充分运用了这一技巧。洗脸清头到开刀、清刀、弹刀,再到三十六种刀法的熟练运用,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无不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赞叹不已。而其中对关公拖刀、张飞打鼓、哪吒脑海等技巧的描线,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为何爹高超的技艺叫一声好。

精湛的技艺、低廉的价格,却依旧无人问津,强烈的反差使得小说即使没有大肆渲染,也有了明显的情感变化,给人以韵味无穷之感。

三、对古代笔记体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孙犁在《谈笔记小说》一文中提出:“中国的所谓笔记小说,由来已久,汉晋已有,就是先秦经籍中,也有类似的断片。至唐宋而大兴,推演至明清,这种书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杂列并陈,在中国文化遗产中有很大的部分。”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青龙偃月刀》继承了古代小说篇幅短小,情节明晰的特点。没有冗长的记叙,也没有大段的对白,全文不足两千字,却依然

叙事完整内涵丰富。情节平淡顺畅,没有感天动地的情感倾诉,也没有紧张激烈的生死之争。虽然写的是传统文化的衰亡,却没有痛哭与哀嚎,但就在这种平淡当中,饱含着辛酸的泪水、无尽的哀叹。正如古代笔记小说多写民间的故事,《青龙偃月刀》写得是何爹这样的平民百姓,他们本身就不会像诗人般的抒情达意,对于社会的发展他们无可奈何,作者正是用“平淡”来体现广大民众的感情变化,也正是这种“平淡”使得文章自然质朴,毫不造作。

另外,古代笔记小说语言通俗,多用富有个性化的口语来刻画人物。这在《青龙偃月刀》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吗?”何爹说的这两句话,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固执的老剃头匠的形象。通过个性化口语的运用,使得小说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性与通俗性上完美结合。

不仅如此,作者在继承古代笔记小说的长处的同时,也对其缺点做出了改进,发展了笔记小说的写法。

在《青龙偃月刀》这部作品中,作者突破了古代笔记小说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单一的弊端,运用了象征、陌生化等多种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予读者多重审美体验。同时,作者注意了多重视角的转换以及多重视角的聚焦,这种方法的一

个突出的叙事效果,就在于它能够造成一种阅读的主动性。在这种角度的叙事中,读者看到的是人物行为的直接呈现,这里既没有讲述着的引导,也没有人物的心理剖析,读者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做出自己对故事以及故事人物的意义解读。使得人物立体丰富,故事富有层次感。

作者在对古代笔记小说所做的另一个改进便是叙事风格追求散文化的效果。“力求突破小说的假定性,选语力求平易近人,切近于生活,从多方面给人以指示,使人觉得它所写的东西是真的”。(谈歌《人间笔记》)《青龙偃月刀》开头作者便介绍“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像是在给读者讲故事一般,让人觉得何爹确有其人,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最后,作为一篇短篇小说,《青龙偃月刀》可谓字字珠玑。作者对语言的完美驾驭及熟练的写作技巧,使得轻巧简短、自然清淡的语言中传达出深邃厚重的精神诉求,既有充实丰富的情节,又让读者产生对人生和文化的感悟,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注:

①“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领军人物为什克罗夫斯基。其观点认为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陌生化的结果,是“文学性”的具体体现,甚至认为文学的“文学性”只存在于这种艺术处理过的语言中。

参考文献:

贾兴沛《论当代笔记小说的生存基础和审美特点》《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韩少功《文学的根》

《形式主义的美学突破与人文困惑》张政文/杜桂萍

论文—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

韩国语词汇特点及其学习策略

韩国语汉字词研究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始终贯串于语言学习全过程的重要的语言要素。在语言学习中语音和语法具有阶段性,但是词语学习没有阶段性,需要始终学习的要素。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地产生,旧的词语不断地消失,这一变化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新词。 每种语言的词汇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由民族语(本民族语)和外来语构成,但是属于汉字圈的韩国语、日本语、越南语由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构成,这里的固有词就是民族语,汉字词是从汉语中借用的词。 一、汉字词 汉字词,又叫汉源词,是在汉字文化圈内的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语言中存在的,从古汉语中派生出的词语。但是这几个国家的名称不一样,韩国/朝鲜称为汉字词,日本称为汉语,越南称为汉越词。 与当地的固有词相反,汉字词都可以用汉字表记,而固有词只能用本民族文字表记。 汉字词虽然源自古代中国,但由于传入时间很久,已经充分融入当地语言中,所以在日本语、韩国/朝鲜语和越南语中一般不将汉字词看作外来语。 二、汉字词的形成 1.汉字 汉字是目前在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唯一的最古老的自源文字,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几千年汉字的字形没有变,但是它的读音,随着语言的变化产生变化,有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音。 汉字的优缺点: 优点:信息量大、构词能力强、超越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右脑的开发 缺点:字数多、结构复杂、字音难读、字义复杂 2. 汉字的传播 朝鲜半岛从公元前开始受中国文化影响,长期借用汉字,韩国语/朝鲜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词,汉字词占60%以上。 日本的汉字是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据资料公元285年,朝鲜半岛百济的王仁把汉字传给日本,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而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越南语中的汉字词占60%以上。 3. 用汉字记录语言的方法 1)用汉文记录 用汉语的词和语法进行记录 2)利用汉字的音或义记录本民族语言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史培芹文秘112 010811224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具有的现象,还与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所以,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文化”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根据人文来进行教化。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文化的经典定义, 是1871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 ylor )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只注重在精神方面, 并不完整。现代文化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1)人类创造的物质。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都不是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我们创造的物质才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各项发明、人文景观等等;(2)法规、制度。这些都是人们制定的内容,完全属于文化层面。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拟定的,一方面用来约束社会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社会的规律和行为习惯;(3)精神、宗教。人类的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宗教文化。“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1996)。季羡林先生(1995)曾指出文化的定义“最好还是不下”,同时他认为:“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文化具有如下本质特征: ( 1) 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 而非遗传获得的; ( 2) 文化是一个社团成员所共有的, 而非某一个人所独有的; ( 3) 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 4) 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由此可见,文化辐射的范围包罗万象,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存,无处不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研究成果已颇丰,进入新世纪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出现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

浅谈韩国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韩国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 【关键词】韩国语;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发展,韩中翻译也起到了越来越重的作用。许多人认为,只要学好了外语,就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翻译。这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翻译的基础是精通外语,才能够熟练地进行语言的转换。但是,实际上,只精通外语未必能够得心应手地从事语言转换活动。因为翻译学是一门学问,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所以有必要学习翻译的方法与技巧,这有利于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受到启发,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工作者。 一、韩国语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韩国语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音译三种。直译与意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学术界曾经争论不休。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直译、意译和音译这三种翻译方法,在韩国语翻译实践活动中也被广泛地运用。 1. 直译: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据估算,大约70%的句子要用直译方法来处理,所以直译广为翻译工作者采用。例如:“家庭—??” “交流—??” “太平洋战争—?????”等。韩国语中有许多的这样的汉字词,这些词大多都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译文有时冗长啰嗦,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 2.意译:意译指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由于韩国语与汉语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造成了两个民族独特的语言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翻译时必须对两种语言文化基础有基本的认识,不能逐字翻译。凡是语言都有习惯表达、言外之意,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基础上,运用相应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汉语加以表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例如:身份证”可以翻译成“???”或“???? ?”,但是根据韩国人的语言使用习惯,我们应该选择后者。“自主招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产物,但在韩国教育中也有类似的大学自主招生类型,称为“??”,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两者对等起来进行翻译。“高考”也可以译成“????”,但是“??”更贴近韩国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再如一些新词,例如“???”很难用相应的汉语词汇翻译,这类词汇

浅谈英语中的女性语言特点 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中的女性语言特点 0 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突破性进展始于1975年Robin Lakoff出版的《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Lakoff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语言学教授,她被普遍认为是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创始人。Lakoff 作了大量有关性别和权力的研究并发表了近一百篇文章,她详细描述了的女性语言的特性。Lakoff对女性语言的研究极大影响了之后学者们的研究方向。 1 女性语言的特点 在父权社会的长期控制下,女性被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她们无疑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也告诫她们忽视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正如Lakoff在她的著作《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中提到:“女性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既反映在她们想要说的话语中也反映在他们实际的交谈方式中。恰当的女性话语应避免表达强烈的个人情绪,女性更青睐于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她们对主观世界的表达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女性的语言被看成是一个物体,她们的性本质决定了她们必须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她们的社会角色也被视为男性的派生品和附属物。”(Robin Lakoff, 1973: 46) 《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绍了女性的语言,而这些女性语言的特征现在常常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

它激励学者们跨越国界、阶级和种族使用不同的策略来研究语言和性别。除了性别以外,《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也以阶级、权利和社会公平著称,Lakoff在书中提到女性的语言在很多方 面区别于男性。 首先,女性更趋向于避免作正面的回答,例如她们经常使用诸如“sort of”(有点儿),“kind of”(有些),“it appears that”(看起来)等等这类的词语。女性喜欢使用各种空洞的形容词,如“adorable”,“charming”,“lovely”来强调自己的情绪。外表和名声对女性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对自我形象的强烈在意感推动她们使用礼貌、间接的表达方式,她们试图表现的更有礼貌从而避免冒犯他人。所以一些过于礼貌的形式在女性群体中被广泛的使用,例如:“Would you mind…”(你介意…吗?),“…if it's not too much to ask”(…如果不是过分的请求的话),“I 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could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除了在句法层面上的特征以为,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女性使用附加问句的频率非常的高。女性经常使用附加问句来显示她们的不确定性,即使她们非常确定自己所谈的内容。以下是Robin Lakoff在书中所描述的女性语言的特征: 1)女性会大量使用与自身兴趣相关的词,这些词通常被看作是“女人干的事”,例如“magenta(品红),“shir”(抽“dart”(缝褶),等等。如果男人使用这些词,它们褶),

沟通的特点有哪些

沟通得特点有哪些 由于沟通,我们能够探索自我以及肯定自我。要如何得知自己有什么专长与特质,有时就是藉由沟通从别人口中告诉您得。与她人沟通后所得得互动结果,往往就是自我肯定得来源,人都想被肯定,受重视,结果从互动中就能找寻到部份得答案。 沟通得特点有哪些 一、有效沟通得原则 1、有明确得沟通目标 2、重视每个细节 3、至少要达到您得一目标 4、适应主观与客观环境得突然变化 二、沟通得四大特点 1、随时性—我们所做得每一件事情都沟通 2、双向性—我们既要收集信息,又要给予信息 3、情绪性—信息得收集会爱到传递信息得方式所影响 4、互赖性—沟通得结果就是由双方决定得 三、无效沟通可能会导致得结果 1、事业受损失 2、家庭不与睦 3、个人信誉降低 4、身心疲惫 5、失去热情与活力 6、产生错误与浪费时间 7、自尊与自信降低

8、团体合作性差 9、失去创造力 四、研究表明造成沟通困难得因素 1、缺乏自信,主要由于知识与信息掌握不够 2、人得记忆力有限 3、对于重点强调不足或条理不清晰 4、不能做到积极倾听,有偏见,先入为主 5、按自己得思路去思考,而忽略别人得需求 6、准备不足,没有慎重重思考就发表意见 7、失去耐心,造成争执 8、时间不足 9、情绪不好 10、判断错误 11、语言不通 五、信任就是有效沟通得基础 六、合作就是有效沟通得目标 1、双方都能够阐明各自所担心得问题 2、积极并愿意解决问题 3、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得方案 4、对事不对人,不揭短,不指责 5、达到双赢得目得,各方都获益最多 七、需要沟通得工作关系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主要有7种人际关系需要考虑:老板 客户 供应商 下属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在19世纪初,语言学开始将语言和言语确定为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 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形态)。以词汇为建筑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 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交流心理,为了进行交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汉、英、俄、日等)。这多种语言就成了交际工具。使用者多种语言的人们,或说,或听,或些,或读,这些说、听、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从概念我们便可知,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 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 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因为个别人的言语(由于缺乏统一性)不仅以偏离语言的标准和语法结构而互有区别(多人习惯等不同)。而且,同一个人的言语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之下会表现出的言语方式和风格的不同,因此,言语不同于语言就在于是主观的心理过程。 语言与言语的不同,还可以做这样简单的区别:语言即“话”,言语即 “说”。 但是,这种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从19世纪初由德国的语言学开始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比较主要这样的区分,在西方心理学,则大部分统称为语言,不再做这种区分了。我国心理学家们的观点不一。 语言确实包括言语,而言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比较恰当. 语言特点 语言的特性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浅谈韩国语和汉语过去时制表达方式及其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2435445.html, 浅谈韩国语和汉语过去时制表达方式及其特点 作者:徐春兰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2期 [摘要] 时制是指句子表达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表现为该时间同一个参照时间点在时轴 上的相对位置。韩国语是形态发达的语言,是由动词变化来体现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都有其标记项,而属于孤立语的汉语的“时”系统属于“词汇·语法范畴”,既包括词汇因素,也包括语法因素。在韩国语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上时制教学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系统的韩汉两个语言在时表达上对学习者产生混乱现象。本文从韩国语的过去时制反观汉语的过去时,考察韩汉过去时的异同点,以助于韩汉第二语言教学和翻译领域。 [关键词] 韩国语;汉语;时制;过去时 “时”是用动词的语法形式表现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与说话时间或其他标准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语法范畴。韩国语是形态发达的语言,由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时”范畴,而汉语中的时问题,国内语言学家争论很大,分为汉语有时和汉语中无时两大派别。由此可见,汉语的时制表达不像韩国语明显。本文结合翻译材料,从标记项最明显的韩国语典型过去时制反观汉语的过去时,归纳韩国语与汉语过去时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考察韩汉时制表达特点。 一、韩国语的时制分类及其表达法 《标准国语语法论》将韩国语的“时”分为绝对时和相对时,再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时间由位于一条想象的时间抽上的一系列点组成,其中某一点位置是通过它与标准时点的关系确定的,即时间的先后关系以标准时间为中心,有的在标准时间前,有的与标准时间重合,有的在标准时间后。这个标准时间既可以是说话时间,也可以是当时事件发生时间,这三种时间关系如果以说话时间为标准,就是绝对时,如果以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标准,就是相对时。韩国语的绝对时中的现在时由动词词干加终结语素“”构成,过去时由动词词干加终结语素””构成,将来时由动词词干加终结语素““构成:相对时中的现在时由“”表示、过去时由“”、“”表示、将来时由“”表示。 二、韩国语的过去时制及其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1、绝对时中的过去时 韩国语绝对时中的过去时主要用非语末词尾“”表示。在阳性元音词干后用“”,在阴性元音词干后用“”,在“”结尾的谓词后用“”,这些非语末词尾除了表示过去时间外,还可以表示现在和将来时间。

智慧树知到《教师语言(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用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工作口语就是()。 答案:教师语言 2、教师语言的特点有( )。 答案:吐字准确、语流畅达;变化有致,情感丰富、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规范、科学、教育性、可接受性、互动性 3、教学语言包括 答案:导入语、结束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应变语 4、《教师语言》这门课就是学习普通话的。 答案:错 5、《教师语言》这门课实践性很强,要多听、多说、多练。 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一般来说,对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答案:对 2、普通话二声的调值是()。 答案:35 3、普通话“一声”的特点是()。 答案:音高比较高、调形是平的 4、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音长最短的是()。 答案:四声 5、声调是一个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的变化形式。 答案:音高

第3章单元测试 1、b p m的发音部位是 答案:双唇 2、翘舌音就是卷舌音 答案:错 3、j q x发音时,舌面跟()形成阻碍。 答案:硬腭前部 4、声母是平舌音的有()。 答案:则、层、诉 5、在汉字中,声母是翘舌音的字比声母是平舌音的字多。 答案:对 第4章单元测试 1、发音时,最响亮的单韵母是() 答案:a 2、关于ng的发音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发音部位跟gkh一致、是鼻音、在普通话中不能做声母、在普通话中只出现在韵母中 3、eng和ong发音时最大的不同在于元音的唇形上,e不圆唇,o圆唇。 答案:对 4、韵腹在后面的韵母是() 答案:后响复韵母 5、ia 和ua中的a跟单韵母a发音基本一致

答案:对 第5章单元测试 1、“慢慢儿”在口语中变调的话,第二个音节可以读成()。 答案:一声 2、所有的ABB式形容词在口语中都可以变调 答案:错 3、下列词语中是轻声的有() 答案:爱人、窗户、云彩、脑袋 4、下列词语中可以读轻声的有() 答案:他的、下面、舅舅、跳下来 5、”你啊“中的”啊“要读成()。 答案:轻声、ya 第6章单元测试 1、一般来说,朗读时,遇到逗号语调上升,遇到句号语调下降。 答案:对 2、朗读较长的句子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时,可按语法成分来停顿。 答案:对 3、“火车很快到站了,我随着人群挤向门口,她也走近了,叫我的名字。这是她第一次和我说话。”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重读的词有: 答案:名字、走近、第一次 4、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朗读“慢慢地向前走去”时用怎样的语速? 答案:慢语速

韩国语的特点

韩国语的特点 1.形态特点(?????) 从形态方面来看,首先韩国语的助词、词尾非常发达(??????????????)。韩国语属于胶着语,胶着语是指在词干后添加助词或词尾等语法形态素来表现语法关系或形成单词的语言。 例如: (1) ?????????. 他吃得很多 (2) ??????????. 哲洙夸奖你了 (3) ????????????. 1加2即是3 (4) ??????????????. 饿了很长时间,多吃点吧 (5) ????????????. 天气好的时候去旅行吧 在这些例句中‘?、?、?、?’等是助词和‘?、?、?’等是词尾。假如把这些助词和词尾删去,就不能表达句子本来的意思。韩国语中,词干后所附着的助词和词尾的数目和种类非常多,大部分重要的语法关系,都是靠这些助词和词尾来表现的,这种黏着性特点可以说是韩国语最明显的特点。其次韩国语中的接头词和接尾词发达。‘???(宗子)、???(老师)、???(不规矩)’等单词中的‘?、?、?’等都是接头词或接尾词。韩国语中此类接头词或接尾词非常多,其中汉字接头词或接尾词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2.句法特点(?????) 从句法上看,世界上的语言按照“S”(主语)、“V”(谓语,韩国语称为叙述语)、“O”(宾语,韩国语称为目标语)的排列次序的不同大致有六种语序,其中常见的是:SOV、 SVO、V SO。韩国语的语序是SOV, 即“主+宾+谓”。此外,韩国语的语序比较自由。 (1)??????????. 昨天哲洙往了学校 (2)??????????. 昨天哲洙往了学校 (3)??????????. 昨天哲洙往了学校 (4)????????????. 我在图书馆借书了

女性语言文体特征femalelanguage(英文)

1 Contents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1 2.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Language……….………….……….. 2 2.1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2 2.2 V ocabulary …………………………….……..……..…..4 2. 3 Grammar……………………………………………….6 2. 4 Conversation Topics………………………….……..……8 3.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emal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10 3.1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10 3.2 Cultural Factors………………………………….…....11 3.3 Social Factors……………………….…………..….....12 3.4 Educational Factors……………………………….…..12 4.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of Female Language………………………………..………...…1 5 4.1 Degradation of Sexual Discrimination in Language...... 15 4.2 Social Effect of Female Language (16) 4.3 Changes in Women's Style of Speech………………..… 19 5.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Female Language (24) 6. Conclusion………………………………………….………………..27 o men. Through ) 2 Bibliography …………………………………………………………....28 Acknowledgements 3 1

语言学概论题目1

1.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①功能的开放。Ⅰ动物“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是个封闭的系统,而人类 语言能够传递的信息无限地丰富,没有一种思想不能幼年语言表达;Ⅱ动物“语言” 只能反映现场发生的事情,而人类语言不受时空的限制;Ⅲ人类语言有充分的弹性,表达的多样性可使语言适应不同的场合;Ⅳ语言的生成性使人类能用掌握有限的 词语和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②构造灵巧。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层级装置,一层是语音层,一层是符号层,通过这个 层级装置语言从几十个音发展到无数多的句子。这个灵巧的构造是靠Ⅰ任意性,即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Ⅱ离散性,即由语言单位的可分解性形成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 系;Ⅲ层级性;设计出来的,而动物的“语言”结构非常简单,只包括一套互相区 别的本能反映; ③传授性。人类的语言是习得的,而动物的“语言”是遗传的。 2.什么是人类语言符号性及符号的任意性 ①符号是事物的标记,具有约定性。所谓约定,或者是由某些人规定,或者是社会习 惯。符号分象征符号和狭义符号两种。如果国旗图案,虽是约定的,但有一定的含 义可说,是象征。 ②狭义符号是指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如语言符号。 3.不仅语言单位—符号具有任意性,语言规则的形成也具有任意性。由于这种任意性,人类语言具有一系列的特点:民族性,稳固性,时代性。 4.语言具有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①社会功能。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Ⅱ语言是集体的标志;Ⅲ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②语言的思维功能。Ⅰ语言是认知的伴侣,认知的结果必须用语言固定下来,否则得不到传承;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但语言不等于思维;Ⅲ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5.语言的构造是以语音为形式,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6.切分语素的标准主要同表达意义有关,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7.语言的组合关系是第一性的,一切语言单位都必须经过组合在言语中出现,语言单位首先必须是某一组合体的成员,正是从各种各样的组合关系中人们才能通过联想,类比发现聚合关系。 8.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 9.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三门学科加以研究,标志着人们研究语音的进展过程。 10.同一个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是由于人类有控制声带松紧的能力。 11.共鸣器在语音音质的区分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13.音节中不同的语音条件造成了音素在组合上的互补关系。 14.离开对立和系统就无所谓音位,音位既然是一定系统的成员,两种语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是不能对等的。 15.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因素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这就为把不同的音素归属于一个语音单位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条件。 16.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我们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 17.语言里的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它在音位系统里所处的地位而定。

礼貌原则与女性交际的言语优势

Vol.33No.8 Aug.2012 第33卷第8期2012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 礼貌也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礼貌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的伦理和道德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而礼貌则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 交际中。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社会因素对礼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性别就是影响礼貌原则运用的一个社会因素。与男性语言相比,女性言语所具有的特点是“絮絮闲聊、柔声轻语、急速流畅、礼貌友好、情意绵绵、唠叨不断、坦然无隐、多于细节、彬彬 有礼、热情洋溢、词斟句酌、有时莫名其妙令人不得要领”。当性别化语言模式没有被遵循时,就产生了“偏离”言语行为,说话者就被看作异性化。透过两性交际言语中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我们可以看出男女性别文化差异,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比男性更具礼貌,女性比男性更乐于遵守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和性别的关系(一)有关礼貌原则的研究 对于礼貌原则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美国学者戈夫曼(E .Gofman)的“面子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facework),紧接着英国学者布郎(P .Brown)和莱文森(S .Levison)第一次在他 的文章中对礼貌、 面子问题做了系统的探讨,而其文章《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也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到了80年代,英国宇宙学家利奇(G .Leech)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它们分别是:慷慨准则(Generosity M 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 axim)、 谦虚准则(M odesty M axim)、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Leech 的礼貌原则在整个语言界引起了很大的反 响,也引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在中国也有许多学者对礼貌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刘润清、顾曰国、徐盛恒、何恒孝等,他们基于中国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利奇的礼貌原则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看法。顾曰国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贬已尊人准则”和“称呼原则”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中西方文化有相通之处,而礼貌原则更不可避免。 如西方学者Leech 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就与汉文化中的德言行准则类似。中国礼貌原则中的文雅准则尽管在Leech 归纳的礼貌原则中没有对应,但西方语言中的委婉、文雅现象也是常见的,因此也属于二者之共同点。类似的,Leech 的原则中提到的同情准则在顾曰国的五项原则中也没有涉及到,但也同样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礼貌原则之一。可见,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学者所归纳总结的礼貌原则都是对各自文化的高度概括,不可能涉及到礼貌的各个方面。 (二)礼貌原则和性别 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的许多语言学家就开始了礼貌原则和性别关系的研究,如Lewis 和Harry Crockett ,William Riley ,Patricia Nichols 以及Coates ,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礼貌原则和性别的关系,而他们的研究结果也都显示出女性比男性更愿 意使用标准语言、 体面语言,她们的语言的正确性要高于男性。而且他们也都认为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愿意使用标准语言形式,她们的语言也较男性更为礼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教授Janet Holmes 在她的《女性、男性与礼貌》(Women ,M en and Politeness)一书中也探讨了性别和礼貌的 礼貌原则与女性交际的言语优势 王 哲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礼貌原则也是人们交际要遵循的准则。性别是影响礼貌原则运用的一个社会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也更善于使用礼貌语言, 因而具有交际优势。关键词:礼貌原则;女性交际;言语优势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8-0177-03 177--

语言特色

鉴赏语言特色 一、修辞 比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比拟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1] 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是人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把动物拟人: (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把人当做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5)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