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上化学简答题汇总

九上化学简答题汇总

九上化学简答题汇总
九上化学简答题汇总

九上化学简答题汇总

1.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工具.

(1)如图,在酒精灯芯中插入铜丝,可以使酒精灯燃烧更旺.解释其中的原因.

(2)用完酒精灯后,正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及原理.

【分析】(1)根据铜丝能使酒精汽化更快分析;

(2)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解:(1)在酒精灯芯中插入铜丝,由于铜丝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所以能使酒精更容易汽化,所以酒精灯燃烧更旺;故答:铜丝的导热性能非常好,能使酒精更容易汽化,所以酒精灯燃烧更旺;

(2)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原理是隔绝了支持燃烧的氧气,从而破坏了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故答: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原理是隔绝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破坏了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熄灭酒精灯的目的;

2.一家玉器店的店主给顾客介绍鉴别玉器真假的方法:用头发丝缠绕在玉器表面,用火烧,如果头发丝未烧断,那么玉器就是真品,反之玉器是假的.接着他拿一玉镯缠上头发丝,用打火机火焰烧1~2秒后,头发丝果然未烧断.

(1)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头发丝未烧断的可能原因.

(2)你认为用这个方法检验玉器真假可靠吗?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2)根据对比实验考虑是否是假的.

【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可燃物,玉的吸热能力很强,热量被玉石吸收,温度短时间内达不到头发丝的着火点,不燃烧;

(2)他的实验只能证明头发系在该玉镯上未烧断,不能说明在其它玉镯或玉器上甚至假的玉器上能否燃烧,所以要通过对照实验进行实验验证.

故答案为:(1)热量被玉石吸收,温度短时间内达不到头发丝的着火点,不燃烧;

(2)不可靠;他的实验只能证明头发系在该玉镯上未烧断,不能说明在其它玉镯或玉器上甚至假的玉器上能否燃烧,即还应做对比实验.如把头发绑在平滑面类似石头、陶瓷、小块磁砖、玻璃瓶、假的玉镯上,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烧一烧试一试.

3.用来制取氧气的氯酸钾必须是纯净的晶体,不能含有纸屑、木屑或碳粉等杂质,否则加热时可能发生什么危险?解释其中的原因.

【分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用来制取氧气的氯酸钾必须是纯净的晶体,不能含有纸屑、木屑或碳粉等杂质,因为加热时,炭粉、硫粉、纸屑与生成的氧气可能直接燃烧,生成CO2或CO、SO2等气体,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并且炭粉、硫粉、纸屑在纯氧中燃烧,反应比较剧烈,还可能引起爆炸.

【解答】解:用来制取氧气的氯酸钾必须是纯净的晶体,不能含有纸屑、木屑或碳粉等杂质,因为加热时,炭粉、硫粉、纸屑与生成的氧气可能直接燃烧,生成CO2或CO、SO2等气体,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并且炭粉、硫粉、纸屑在纯氧中燃烧,反应比较剧烈,还可能引起爆炸;故答案为:不能;加热时,炭粉、硫粉、纸屑与生成的氧气可能直接燃烧,生成CO2或CO、SO2等气体,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并且炭粉、硫粉、纸屑在纯氧中燃烧,反应比较剧烈,还可能引起爆炸.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他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60由C60分子构成,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此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参加化学反应时C60分子会分解成碳原子,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为: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60由C60分子构成,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此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参加化学反应时C60分子会分解成碳原子,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5.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所占体积不同.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置一段时间,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析】(1)根据状态不同微粒的间隔不同进行解答;

(2)根据水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结果,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解答.

【解答】解:(1)状态不同微粒的间隔不同,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间隔不同,气态水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它们所占体积不同;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结果,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1)气态水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它们所占体积不同;

(2)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留在冰箱中的柠搽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问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

【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分析回答;

(2)根据在真空冷冻下水的变化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冷冻后的柠檬片中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2)真空冷冻环境中,因压强减小,水分子间的间隔骤然变大,水分子运动加速并扩散,所以短时间柠檬片会变干.故答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冷冻后的柠檬片中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2)真空冷冻环境中,因压强减小,水分子间的间隔骤然变大,水分子运动加速并扩散,所以短时间柠檬片会变干.

7.室内装置产生甲醛(HCHO)可用活性炭吸附.将吸收了甲醛的活性炭拿到室外,甲醛会扩散到空气中,阳光下扩散得更快,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

(2)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

【分析】根据活性炭的结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性分析回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解答】解:(1)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原因是:活性炭疏松多孔,碳原子间有较大的间隔),甲醛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碳原子间的间隔中).

(2)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原因是:阳光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甲醛分子能更快从碳原子间的间隔中逸出.

故答为:(1)活性炭疏松多孔,碳原子间有较大的间隔),甲醛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碳原子间的间隔中).

(2)阳光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甲醛分子能更快从碳原子间的间隔中逸出.

8.阅读以下内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事实.

“空气史话”:45亿年前,当地球逐渐冷却,一些气体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来,氢气、氨气等向星际逃遁,水蒸气、氨气和甲烷等滞留在近地球空间,形成原始空气,在太阳照射下,水蒸气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氧气跟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氧气跟甲烷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原始空气中又出现了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

(1)当地球逐渐冷却,一些气体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发;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当地球逐渐冷却,周围的气压减小,气体分子就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发来;

(2)氧气分子跟甲烷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分裂,分裂成氧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因此原始空气中出现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当地球逐渐冷却,周围的气压减小,气体分子就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发来;

(2)氧气分子跟甲烷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分裂,分裂成氧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因此原始空气中出现二氧化碳.

9.据报道,吴女士过生日收到了一份冰激凌蛋糕,当她打开包装后看到里面有几根冰柱,她不知道这几根冰柱是干冰,便随手将其装进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与蛋糕一起放进冰箱.没过多久,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伴随一阵烟雾,她家冰箱门被炸飞了一米多远.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产生爆炸的原因.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将干冰装进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干冰迅速升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矿泉水瓶内的压强增大,因此发生爆炸.

答:将干冰装进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干冰迅速升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矿泉水瓶内的压强增大,因此发生爆炸.

10.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因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它们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不同的分子,故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氧气和臭氧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氧气和臭氧分子均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混合气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11.小明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他捡回瓶塞后再次塞紧,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

【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回答.

【解答】解: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密封的气体压强变大,所以,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压强变小,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大气压压紧塞子,所以,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时,发现瓶塞难以拔出.

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密封的气体压强变大,所以,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压强变小,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大气压压紧塞子,所以,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时,发现瓶塞难以拔出.

1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分析】(1)从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去分析解答;

(2)从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碘分子.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由于碘固体和碘蒸气的质量相等,说明二者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故答案为: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1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蔗糖溶于水“不见了”.

(2)冬天在室外,呼气时常出现“白汽”.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解答即可.

【解答】解:(1)蔗糖溶于水“不见了”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

(2)冬天在室外,呼气时常出现“白汽”,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低,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分子间的间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推断题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推断题 1. (2008年汕头)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 应的规律(写2点) 、 。 2.(200 8年河北省)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3. (2008年宜昌市)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 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 同类 ..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 式: 4. (2008年临沂市)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 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8年泰安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可能含 有;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2008年苏州市)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 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②、 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为满足实验③反应 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 黑色沉淀D。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2Ca(HCO3)==== CaCO3↓+ 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 Ca(HCO3),由此推理上述 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 ▲ > ▲ (均写化学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7. (2008年肇庆市)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 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初中化学简答题汇总

初中化学简答题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少使用塑料②回收利用③研制可分 解塑料 3.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 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 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现象和结论(1) 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 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方法一: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碘水,出现蓝色沉淀是淀粉溶液。 方法二: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的是葡萄糖溶液。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 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9.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②不使用铝制餐具③少吃油炸食品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10.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②使用脱硫煤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抄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 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醋酸与少量铁单质反应,生成可吸收的含铁物质。) 12.请写出在城市产生气体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厂排放废气③汽车等排放尾气 13.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①减少建筑工地粉尘②多植树造林③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4.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措施是什么 ①绿色植被被破坏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防止措施:①多植树造林②禁止乱砍滥伐③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15.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三化学组 (一)实验部分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方法(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 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 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 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例】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 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 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6.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 不引入杂质。) 7.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滴加××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8.焰色反应操作:

初中化学简答题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简答题专题复习 1.(3分)今年我国南方长时间降雨,许多地区发生了水灾,特别是在一些乡村,井水长期呈浑浊状,居民饮水受到影响,如果你生活在这些地区,如何将混浊的井水净化,主要净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这些水的硬度要用到________,降低这些水的硬度,生活中最简便的方法为________。 2.2019年清明节,在晴朗的天空下,小王祭祖完毕,躺在一草地上休息,当他睁开眼睛时,看到四周一片火海,而在他的手里,只有二瓶矿泉水及一把镰刀,王刚应怎样做才能脱离危险? 3.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一一“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2017年我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 (1)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与煤、石油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3)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出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为避免这 种现象的发生,你将如何操作? 4.(3分)已知A、B两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根据 提示回答: (1)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填“质子数”或“中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若A、B是中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的不同种粒子,则X= ,a= . 5. (3分)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可是直到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无数次实验后得出空气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为后 1人研究空气的组成奠定了基础。在实验室用如图的装置可以测出某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 实验时需待红磷熄灭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九年级化学上册简答题DOC

1.如何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答:取一干燥玻璃片,向其呼气,若出现水雾,则说明有水蒸气;取一饮料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若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 2.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答:防止污染瓶塞,接着污染药品。 3.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试管口? 答:防止药品倒出。 4.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标签要朝向手心? 答:防止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5.倒完液体时,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 答:防止液体吸水,挥发或与空气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6.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氧气的纯度越高,可燃物在其中燃烧越剧烈。 7.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答: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有没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装置不漏气。 8.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答:把新鲜的植物密封于干燥的塑料袋内,不久袋内出现水珠;或者直接从植物体内挤压出液体也可以证明植物体内有水。 9.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不发生变化。

10. (1)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有同种分子构成。(2)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在阳光下和通风处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快。(3)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防止香水、汽油因分子运动而挥发。(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水蒸发,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没有改变,因此化学性质没有变。 1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错误。比如CO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错误。空气是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4)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错误。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5)空气里氮气、氧气的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正确。 12.举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13.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如:用纱布过滤、用明矾净化水等。

初中化学简答题(题答合)

初中化学简答题 1、如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答:如果把金刚石和石墨放在氧气中燃烧,结果只生成同一种产物二氧化碳,且在一定条件下石墨也能转化成金刚石,这就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什么?答: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3、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有吸附能力?答:由于木炭和活性碳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能力. 4、“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答:这种说法不对,例如碳元素可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等多种单质. 5、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但仍不变色,这是为什么?答: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不退色. 6、用干冰作致冷剂保存食品有哪些优点?答: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升华后无残留物,不会弄湿和污染食品,且产生二氧化碳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7、为什么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答: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于灭火. 8、为什么在温室中施放二氧化碳,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淀粉和纤维素,贮存在植物体内.因此在温室中施放二氧化碳,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用硫酸或浓盐酸?答:如果用硫酸,由于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它附着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如果用浓盐酸,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常含有氯化氢气体. 10煤气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室内放一盆清水,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与氧结合的能力,使人中毒,由于一氧化碳既不能溶于水,又不跟水发生反应,所以室内放一盆清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1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13、为什么我国内陆的盐碱湖冬季可以从湖中“捞碱”,夏季可以晒盐?答: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小,湖中就会有碳酸钠结晶析出,所以冬天可以“捞碱”.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就会结晶析出,所以夏天可以晒盐. 14、为什么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答:由于酸.碱.盐溶解于水时,都能发生电离,生成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15、为什么酸.碱.盐的水溶液不显电性?答: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

中考化学简答题汇总

初中化学简答题题库 简单题汇总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少使用塑料②回收利用③研制可降解塑料 2. 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上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1)写出硫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Hg=HgS;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 测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运动加速,汞原子间隔增大,所以汞柱上升。 3.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 9.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 ②不使用铝制餐具 ③少吃油炸食品 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中考化学经典简答题集锦(word版)

中考化学常见简答题集锦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答:①少使用塑料②回收利用③研制可分解塑料等。(合理即可) 2.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答: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3.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答: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4.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5.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答:硬水和软水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泡沫多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 6.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答:(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7.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②不使用铝制餐具③少吃油炸食品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8.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答: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②使用脱硫煤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最新汇编精品】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分类及反应类型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分类 1、(广州)铝合金、氧化铝、硫酸铝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氧化物、盐 B. 单质、混合物、盐 C. 盐、氧化物、纯净物 D. 混合物、盐、化合物 2、(广州)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C) 3、(益阳)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4. (益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对应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CaO + H2O=== Ca(OH)2 2Fe + 6HCl === 2FeCl 5.(泸州)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 ) A.HNO3 B.MgO C.O2 D.NaCl 6.(苏州)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盐类:烧碱、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7.(苏州)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 8.(重庆A卷)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 A.食盐水 B.碘酒 C.液氢 D.矿泉水 9. (重庆A卷)“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A A.合金:生铁、锰钢、青铜 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10.(重庆B卷)医院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 .生理盐水 B . 止咳糖浆 C .液氧 D .碘酒 11.(天津)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 A. 食醋 B. 液氮 C. 空气 D. 石油

2017中考化学简答题

中考化学常见简答题 1.趣味实验:将一手帕放在100毫升酒精和75毫升水组成的溶液里浸泡,等手帕浸透后拿出来点燃,可以看到明显的火焰,但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请解释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 酒精燃烧使水汽化吸热,导致手帕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不能燃烧。 2.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生成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请写出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防火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氢氧化铝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温度,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2015年8月天津某危化品仓库发生严重爆炸事故。事故地存放大量碳化钙(CaC2),已知碳化钙遇水反应会生成乙炔(C2H2)和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乙炔是一种易燃的气体,它和空气混合极易爆炸。按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碳化钙仓库遇水会发生火灾,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乙炔是一种易燃的气体,碳化钙遇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即发生火灾。(2)当失火地点存放有碳化钙时,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什么? 用沙土覆盖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4.分别解释铁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与减小的原因。 铁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前溶质为硫酸,反应后溶质为硫酸亚铁,溶质质量变大。 铁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前溶质为硫酸铜,反应后溶质为硫酸亚铁,溶质质量减小。 5.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 6.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请解释。(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2)夏天晒盐的道理: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7.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②不使用铝制餐具③少吃油炸食品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8.经研究发现如果在炒菜时经常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①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②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①炒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 ②醋酸与少量铁单质反应,生成可吸收的含铁物质。 9.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三大优点是什么?目前,氢气作为能源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什么? 三大优点:①来源广泛②燃烧热值高③产物无污染 原因:①没有找到廉价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②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 10.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来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②火柴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③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初三化学推断题汇总及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 1.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 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气体X、Y都含有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请举出X、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F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B、C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是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D: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物质是你在初中化学中见过的物质。除①外,其他反应的条件均已略去。 ⑴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E为单质或者氧化物,D都是同种物质,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 如果E为单质或者酸,D都是同种物质,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如果E为单质或者酸,F都是同种物质,则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⑶当E为单质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⑷当E为酸时,反应③可能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4.已知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单质,B是黑色固体,C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转化关系: (1)A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转化成B或C; (2)A和稀硫酸反应有D生成; A B C D E F

初中化学简答题的总结(1)

初中化学简答题的总结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少使用塑料②回收利用③研制可分解塑料 2.怎样检验某人是否患糖尿病? 取尿样少量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如果产生红色沉淀,证明某人患糖尿病。 3.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1) 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 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方法一: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碘水,出现蓝色沉淀是淀粉溶液。方法二: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的是葡萄糖溶液。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 9.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②不使用铝制餐具③少吃油炸食品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10.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②使用脱硫煤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抄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简答题汇总(汇编)

一、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科书中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科书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学生都各有各的特点,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科书、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课前教学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 三、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书内容,将知识具体化。 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应力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科书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挖掘教科书、超越教科书,使教科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不仅要明确教科书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看到教科书背后所隐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五、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 从观念上说教师要有新的观念,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材料不一定是教科书中的内容,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地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对教科书进行重组或整合,也可以对有效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学习方法 (1)讲授法: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思想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 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探究式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是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①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②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⑤探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书后作业简答题

1.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的现象如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5)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3.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4)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 (1)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2)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原因。 (1)氧化汞加热分解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 7.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 (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3)活性炭的吸附性强:, (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5)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6)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8.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制成的。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分析化学简答题

分析化学简答题(聂红明整理仅供参考) 1.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2.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3.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准确度较高。 4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速率要快。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5.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作为基准物,除了必须满足以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外,最好还应具备较大的摩尔质量,这主要是为了降低称量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7.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答:(1):配位比1:1,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配位反应完全。(2):带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度快。(3):无色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容易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但有色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以上三个特点刚好符合滴定分析要求,适合滴定。 8.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速反应的进行?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 温度, 催化剂, 诱导作用;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溶液的温度,或加入正催化剂,或有诱导反应存在等都可加速反应的完成。 9 Fe2+的存在加速KMnO4氧化Cl-的反应。 答:在反应5 Fe2+ + MnO4 + 8 H+ = 5 Fe3+ + Mn2+ + 4 H2O中,有Mn(Ⅵ) 、Mn(Ⅴ)、Mn(Ⅳ)、Mn(Ⅲ)等不稳定的中间价态离子,它们均能与Cl 起反应,从而加速KMnO4氧化

初中化学简答题汇总

初中化学简答题汇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初中化学简答题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少使用塑料②回收利用③研制可分解塑料 2.怎样检验某人是否患糖尿病? 取尿样少量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如果产生红色沉淀,证明某人患糖尿病。 3.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1) 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 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方法一: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碘水,出现蓝色沉淀是淀粉溶液。 方法二: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的是葡萄糖溶液。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9.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②不使用铝制餐具③少吃油炸食品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10.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②使用脱硫煤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简答题汇总

九年级化学简答题汇总 一、二单元问答题 1.如何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答:取一干燥玻璃片,向其呼气,若出现水雾,则说明有水蒸气;取一饮料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若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 2.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答:防止污染瓶塞,接着污染药品。 3.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试管口? 答:防止药品倒出。 4.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标签要朝向手心? 答:防止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5.倒完液体时,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 答:防止液体吸水,挥发或与空气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6.通常哪些气体能作保护气?为什么? 答:氮气或稀有气体;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7.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氧气的纯度越高,可燃物在其中燃烧越剧烈。 8.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答: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有没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装置不漏气。 第三单元 课本习题 1.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把新鲜的植物密封于干燥的塑料袋内,不久袋内出现水珠;或者直接从植物体内挤压出液体也可以证明植物体内有水。 2.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水蒸发时,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3.P49讨论2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不发生变化。 4.P51家庭小实验2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有间隔。 5.P52习题3 (1)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有同种分子构成。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3)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在阳光下和通风处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快。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防止香水、汽油因分子运动而挥发。 (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