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

1949年9月,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和硕特旗人民政府成立,归宁夏省管辖。

1954年4月改名为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同年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合并于甘肃省,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改称甘肃省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4月,巴彦淖尔盟成立,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60年8月,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筹建阿拉善右旗,由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双重领导。

1961年5月25日,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撤消,建立阿拉善右旗,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场旧址)。

1965年9月,旗址迁至额肯呼都格。1969年7月,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1979年7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79年11月,额肯呼都格镇成立,旗府所在地地名由此沿用至今。

1980年4月,阿拉善盟成立,阿拉善右旗归阿拉善盟管辖。

2006年,阿右旗将原有的9个苏木镇调整撤并为5个。

2011年5月24日,阿右旗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被批复更名为巴丹吉林镇。

三、地理位置

阿拉善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位于北纬38°38′―42°02′,阿拉善右旗东经99°44′―104°38′。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38.76公里,东接阿拉善左旗,南邻甘肃省金昌、山丹、张掖、高台、临泽、金塔诸市县,西连额济纳旗。

全旗地势南高北低,总趋势西高东低,中间地段趋于缓和。平均海拔1200~1400米。南、西南部有龙首山脉、合黎山,中部有雅布赖山脉,西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在山地与沙漠之间有戈壁、丘陵、滩地纵横交错,其中沙漠占46.6%、山地占6.5%,丘陵占33.4%,戈壁、滩涂占13.5%。

四、名胜风景

巴丹吉林沙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玛峰”。

曼德拉山岩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山脉,山上黑石嶙峋,岩脉蜿蜒,周围巨大的岩石皆成圆形,酷似陨石分布,一条崎岖小路不见尽头,这便是曼德拉山。蒙语曼德拉是汉语“升起来”的意思。专家考证,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曼德拉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苏木境内,距离苏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在这里具有山势高峻之意。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岩画。东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发现了4234幅岩画。这些岩画以其历史久远、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古朴粗犷的特点被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诺日图湖

高大沙山妩媚挺拔,怀抱碧水蓝天,相偎相恋。沿湖泊一周两个多小时的步行使您始终被涌泉、沙山、树

木、倒映、芦苇、飞鸟……原生态景观所缠绕,如梦如幻,恍如隔世。德国科考人员曾在诺日图考察,测量出其最深水域处为26米,是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水位最深、湖水面积最大的湖泊。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规划总面积为938.39平方千米。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自然景观美丽,人文景观独特。根据地质遗迹的成因类型、地理分布特点以及保存方式,把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划分为3个园区,分别是:腾格里园区、巴丹吉林园区和居延海园区,每个园区内地质遗迹的内容和突出的重点各不相同。

巴丹吉林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该庙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它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5年),由于深处大漠、人迹罕至,一直保持着原貌。其规模不大,占地仅273.7公顷,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

因为有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简称“庙海子”。这里虽然仅有3家住户,却是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活动中心。

额日布盖大峡谷

额日布盖大峡谷位于阿右旗额日布盖苏木东南约10公里的红墩子山中,距旗府所在地60公里。峡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型构造,长约5公里,周围地势非常隐蔽,没有当地牧人引导,一般很难寻到。峡谷两边各有一道石墙,相传为古战场遗迹。峡谷两侧橙红色的岩崖高耸,陡峭险峻,高达数十米,最高处达七八十米,从峡底望天,犹如一条细小曲折的裂缝,故有“一线天”之称,当地牧民在崖顶放牧,两边相见不相接。

崖壁层层叠叠,布满大小石洞,许多石洞相互沟通,为岩羊、山鸽、鼯鼠等野生动物的天然巢穴,橙足鼯鼠的粪便还是贵重的中药材。峡谷中部的半空石崖上有一巨石兀出,型似龙头,又似驼头,被当地人尊称为神石。峡谷东5公里处的塔塔巨崖高达100多米,十分险峻,从崖顶俯视汽车只有火柴盒大小,崖底有一巨大石蛙,张口向天,祈求着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此处为休闲、避暑、探险以及进行攀岩等极限运动和地质考察的理想之地。

五、特产美食

阿拉善白绒山羊

阿拉善白绒山羊是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一个优良类型。内蒙古白绒山羊是举世公认的珍贵畜种,所产山羊绒因纤维细长、手感柔软、拉力大、颜色正白而享有“纤维钻石”“软黄金”的美誉。

阿右旗奇石

内蒙古阿拉善位于祖国北疆沙漠腹地,境内有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布林三大沙漠。特别是阿拉善北部靠近外蒙的千里戈壁,荒漠漫漫,风势极强,这里有远古形成的火成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以及含化石的石碳纪地层、海绵骨针化石和大片含笔石化石的浅变质碎屑岩系。近20亿年的地质沧桑巨变和风沙磨砺,造就了极富观赏价值的珍珠玛瑙、碧玉和独具“形”“色”的风砺奇石、集骨石、千层石、硅化木、水晶石等。石质坚硬、姿态怪异的戈壁奇石,它们是中华奇石瑰宝。

骆驼之乡——阿拉善高原

阿拉善骆驼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因其高达雄壮而闻名。特有的双峰驼使其非常高大,成年雄性阿拉善骆驼体重可达600-750千克。体高达到3.5米,驼峰高达也达到2.5左右。身体强壮,体力充沛,常用于货物运输、边防巡逻等,被誉为沙漠之舟。阿拉善双峰驼因它的抗逆性强,适合荒漠草原生存的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扒驼掌

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制作:将驼掌、蹄黄治净,入沸水锅略焯取出,洗净。将蹄黄入锅,加鲜姜、大葱、水煮至八成熟取出。冷却后切成1厘米厚的圆片,放入大碗中,加酒、鸡汤。将带骨鸡、鸭肉适量经沸水锅略焯后,也放入碗中,加葱、姜、花椒、八角、酒、酱油,上笼蒸熟,取出,将蹄片拣出。炒锅下花生油烧热,下姜片、葱段炝锅,下酒,捞出葱、姜,加鸡汤、水、蹄黄片、精盐少许、味精、酱油、酒,扒烧至卤汁收紧,下湿淀粉少许勾芡,淋上熟油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骆驼的脚掌因常用于行走,所以肉厚而有弹性,驼掌肉味道独特,肉质细嫩,不肥不腻,荤素得当,驼掌、蹄黄与鸡鸭肉味完美结合,其味道并不输给熊掌,乃秋冬季补品之一。

蒙古奶酒

蒙古奶酒所用原料取自内蒙古大草原每日清晨4--8时,纯天然无污染鲜牛奶。在元代宫廷秘法和牧区法酿制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无菌化接菌发酵,精心酿制长期窖存而成。酒体清澈透明、晶莹剔透。绵甜醇厚、乳香回味悠长。饮后不伤胃、不损肝、无异味、富含人体所需十三种氨基酸、二十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祛寒回暖、健胃开脾、营养滋补等作用。

工艺皮囊奶酒,包装发掘了传统蒙古民族文化,采用草原传统皮囊为材质,选料做工极其讲究,工艺精湛,品质表里如一,令人难以释手。是收藏和馈赠上品。

沙米凉粉

沙米凉粉,系民勤县传统纯天然无污染美食珍品,选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为原料,浸水6—8小时,用太阳射线消过毒的麦秸揉搓粉碎,置瓷器内揉搓取汁三次,然后用草木文火加热成浆,盛于瓷器中冷却,至清秀晶亮时翻转倒取,或摊凉于案上制成粉皮。食用时,切成条状,配以葱、蒜、盐、辣椒、芝麻、民勤陈醋,芳香扑鼻,令人口舌生津。

粉汤饺子

俗名“皮条拉石头”。饺子馅可用猪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萝卜和各种佐料,采用传统方法包成饺子。再选粉质丰盈的扁豆,制成粉坨。这种粉坨放在锅里有弹性,略透明,久滚不糊。烹调时,先在翻滚的汤锅里放入切成条状的粉坨,将另一锅里煮好的饺子和粉条,一齐倒入汤锅中,临出锅时,调放食盐、生葱、醋、油泼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发热去寒之效,颇适寒冷地区人们食用,成为阿拉善的传统风味之一。

馓子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