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美术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美术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美术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美术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检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连一连(每题2分,共8分)

作品作者《大卫》毕沙罗

《奔马图》徐悲鸿

《村口》达芬

《梦娜.丽萨》米开朗基罗

二、填一填(每题2分,共12分)

1. 纯度推移:选择一种单色,逐渐加入()和()。

2. 通过光和影的表现,可以增强表现物体的()和()

3.()构图给人宁静、开阔的感觉。

4.指墨画,用指方法()、()、擦、()。

5.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

6.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离心式、旋转式。

三、选一选(每题2分,共16分)

1、在门墙上张贴表现喜庆和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这些内容吉祥、画面喜庆的画叫()。

A、宣传画

B、年画

C、门神画

2、在绘画中,描绘两个以上的事物时,主要表现的事物经常要画得()些。

A、突出而细致

B、和其他事物一样大而简单

C、颜色鲜艳

3、在制作树叶拼贴画、纸工拼贴等学习活动中,为了使画面更有(),就要先拼摆后粘贴。

A、创意和独特性

B、平整和干净

C、方便性

4、手工制作时经常要用纸,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方法可以使它立起来。

A、卷、折

B、剪、贴

C、撕、拼

5.《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作品。

A.国画

B.油画

C.素描

D.版画

6.《干草车》是19世纪英国著名风景画家()的作品,这是一副极富诗意的田园风光作。

A.张大千

B.达芬奇

C.梵高

D.康斯太勃

7.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

A. 徐悲鸿、齐白石、郑板桥

B. 徐悲鸿、郑板桥、齐白石

C.齐白石、郑板桥、徐悲鸿、

D.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

8.适合纹样制作步骤()。

A.1.起线稿2铺背景色3 上主体色彩4.调整完成

B.1.起线稿2 调整3铺背景色4. 上主体色彩完成

C.1.起线稿2上主体色彩3铺背景色4.调整完成

四、判一判(每题2分,共14分)

1. 彩墨是指在墨汁中加入颜料。()

2.点、线、面是我们作画时经常用的元素。()

3.首日封构成要素有邮票、邮戳、主题、邮编格子、主体图形。()

4.在刻制漏板时负形不用相连。()

5、画中国画必需的材料工具主要有文房四宝、毛毡、刮刀、笔洗等。()

6、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大师。()

7、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五、画一画《有趣的脸谱》(50分)

2014—2015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理论知识检测试题

一、连一连

作品作者

《大卫》徐悲鸿《奔马图》米开朗基罗《村口》毕沙罗

《梦娜.丽萨》达芬奇

二、填一填

1. 纯度推移:选择一种单色,逐渐加入(黑)和(白)。

2. 通过光和影的表现,可以增强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水平线)构图给人宁静、开阔的感觉。

4.指墨画,用指方法(勾)、( 点 )、擦、( 压 )。

5.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

6.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

三、选一选

1、在门墙上张贴表现喜庆和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这些内容吉祥、画面喜庆的画叫(B )。

A、宣传画

B、年画

C、门神画

2、在绘画中,描绘两个以上的事物时,主要表现的事物经常要画得(A )些。

A、突出而细致

B、和其他事物一样大而简单

C、颜色鲜艳

3、在制作树叶拼贴画、纸工拼贴等学习活动中,为了使画面更有(A ),就要先拼摆后粘贴。

A、创意和独特性

B、平整和干净

C、方便性

4、手工制作时经常要用纸,一张平面的纸通过( A )方法可以使它立起来。

A、卷、折

B、剪、贴

C、撕、拼

5.《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 B )作品。

A.国画

B.油画

C.素描

D.版画

6.《干草车》是19世纪英国著名风景画家(D )的作品,这是一副极富诗意的田园风光作。

A.张大千

B.达芬奇

C.梵高

D.康斯太勃

7.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 A ) 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 ) 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 )。选 A. 徐悲鸿、齐白石、郑板桥 B. 徐悲鸿、郑板桥、齐白石

C.齐白石、郑板桥、徐悲鸿、

D.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

8.适合纹样制作步骤( C ) 。

A.1.起线稿2铺背景色3 上主体色彩4.调整完成

B.1.起线稿2 调整3铺背景色4. 上主体色彩完成

C.1.起线稿2上主体色彩3铺背景色4.调整完成

四、判一判

1. 彩墨是指在墨汁中加入颜料。(√)

2.点、线、面是我们作画时经常用的元素。(√)

3.首日封构成要素有邮票、邮戳、主题、邮编格子、主体图形。(√)

4.在刻制漏板时负形不用相连。(×)

5、画中国画必需的材料工具主要有文房四宝、毛毡、刮刀、笔洗等。(×)

6、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大师。(×)

7、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五、画一画《有趣的脸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汇总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教者:鲁志刚 2009.2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 明与暗(造型表现) 1课时 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 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 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 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 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 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 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 2课时 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 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课时 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 2课时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

最新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 4、会动的剪影5 、水墨画—动物 6、形体切挖 7、我们做乐器 8、宇宙之旅 9、保护文物缺 10、爱护古建筑 11、电脑美术 12、中国画和油画 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组织教学: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美术共15课,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本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教材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6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纲要-

题目: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六年级(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32课时 设计者: 一、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美术下册,共15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7课,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领域3课,欣赏·评述领域1课,造型·表现与综合·探索领域1课,综合·探索领域2课。 造型·表现的课程领域中,《明暗与立体》引导学生了解在光照射下物体的明暗变化,完成立体造型的方法;《记录色彩》一课,让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工笔花卉》《扇面画》两课让学生使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画面,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是让学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要分别从观察、想象和联想等侧面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其中《图文并茂》一课,让学生不仅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真、善、美。还使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和生活情趣。《奥运精神》一课,学生在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知识,聚焦“新北京,新奥运”的同时。通过设计,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升华学生的情感。 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是让学生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毕业啦》一课,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回忆小学六年的美好生活,畅所欲言,感受那浓浓的师生情、学友情、爱校情,将“情”字升华,制作毕业纪念品和纪念册。 欣赏·评述领域中,《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让学生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增强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美术(1-6年级)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 课题: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与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 明与暗(造型表现)1课时 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 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 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

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 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 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2课时 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 课时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 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2课时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 课时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02课社区即景 [分析]社区即景 一、教材社区即景分析 社区即景是一个新的居家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聚居的区域,在孩子的成长岁月中,社区就是哺育他们成长的摇篮。社区即景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每一条小路,每一个角落,社区即景均在他们成长体察之中渐渐孕育出深厚的情感。伙伴的欢声笑语,邻里长辈的嘱托……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给社区即景他们留下至深的记忆。 《社区即景》这一课目,正是以学生这一情感基础为依据进行的编写,学生来自各自不同的社区环境,因而对于本课学习的展开及知识内容的综合拓展,自然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教材在第一版面安排了较多的社区风情图片,以此牵引学生对自己社区生活的回忆。图片分别从社区中的人物活动(如:打腰鼓的老奶奶、下棋的人们等)与社区景物(如超市一角、小报亭等)两方面来呈现,以此来暗示学生的注意力方向,提供记忆的线索,通过这一系列的图片欣赏,为本课教学活动的展开,积累丰富的形象储备。 欣赏图片的后面,教材选取了两张较为大而繁杂的图片,且在图片中裁切了其中的某一部分,置于图片旁边,而这一部分正是这两张大而繁杂的图片中最为重要的焦点。教材以此暗示在生活中要善于去捕捉最重要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视觉的焦点,只有这样,画面才能确立自己的中心,才能把最生动感人的一面刻画出来。意在培养学生的选景构图的能力。社区即景 本单元课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重点描绘社区景色,“活动二”主要是描绘社区的人物与活动。两个活动,教材均选取了四张学生作业,作业基本上采用钢笔与彩色铅笔等硬笔工具来作画,用意是让学生在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空间表现的意识。教材在活动一的学生作业中,裁取了其中的灶与锅的部分,用两幅小图作了不同的描绘,第一幅采用平涂的方法处理,另一幅就色彩的深浅、用笔的轻重、

六年级美术下册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 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

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 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世界地图及各种材料 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全册) 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 4、会动的剪影5 、水墨画—动物 6、形体切挖8、宇宙之旅 7、我们做乐器9、保护文物缺 缺 10、爱护古建筑 11、电脑美术12、中国画和油画 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 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组织教学: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 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完整版)

教学计划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明与暗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对身边的物体的观察理解,加强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1.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与 (暗) 2.写出明暗关系中的三大面五大调的名称: 三大面:(黑、白、灰)五大调:(明暗交界线、亮色调、暗部灰色、反光、投影)。 3、标出下面图中明暗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课寻找美的踪迹 1.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寻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可以从(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的激发)等 方面去感受,体会。 第三课记录色彩 1.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光照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2.物象表面的色彩会发生许多微妙的变化,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 3.作画步骤: 1.选取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 2.概括描绘色彩主调。 3.丰富色彩变化。 4. 画前景,调整。 4.《日出.印象》(油画)莫奈《奴隶船》(油画)透纳 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 1.我们常见的雕刻有,(木雕),(玉雕),(石雕)。 2.练习时我们可以用的材料有,(肥皂,瓜果,石膏,橡皮)等。 3.雕刻时,首先雕刻出物体的大体外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出细部。 第五课浮雕 1、在一块底板上,雕塑凸起的形象,就称为浮雕。按照表面凸起的厚度又分为

(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 2、列举中国著名的浮雕作品:(昭陵六骏图、人民英雄纪念碑)。 3、列举国外著名的浮雕作品:(法国马赛曲)。 4.泥浮雕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粘墙和窗边 5.雕刻纹样 6.粘花。 第六课扇面画 1.扇画的形状:(团扇) ,(折扇)。 2. 扇子是用来消暑送凉的工具,其形式多样。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子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3.画扇面画要注意画面构图要与扇面外形配合好。 第七课工笔花卉 1.工笔画讲究线条(工整端庄),(缜密细致),(单纯概括),着色“随类赋彩”, 表现物象的(固有色)。 2.工笔画可分为(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等类型。 3.工笔画主要技法有:描,分,染,罩。 4.工笔画线条:起笔,运笔,收笔。 第八课《我设计的服装》 1.服装的三要素:(面料)、(款式)、(色彩)。 2. 服装具有防寒、保暖,又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3.在设计服装时,不仅要注意服装的款式,还要注意服装色彩的搭配。 4.服装设计步骤: 1.画出草图 2.制作出效果图 3.收集材料 4.制作调整。 第九课图文并茂 1.自编一个故事,配上自己画的图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2.绘制连环画时要具有连贯性。 3.用画面配故事,对文字进行形象再现,画面要生动,好看。 第十课宇宙之旅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