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思考与建议教学提纲

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思考与建议教学提纲

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思考与建议教学提纲
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思考与建议教学提纲

2018-03-16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欧阳劲松,刘丹,杜晓辉

2018年2月

1. 引言

2015年~2017年,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多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制定基础共性标准草案27项。在项目执行期间,仪综所技术团队走访调研了国内外近百家制造企业,同时与国内外技术团体、标准化组织、著名公司的技术专家交流探讨。特别是2017年,我们分别与德国工业4.0平台实验室网络主管ThomasHahn博士、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主管RinholdPichler先生、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IVI发起人日本法政大学西冈靖之教授等资深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这些交流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深度思考。

一方面,在实践应用上,我国制造业水平与欧美等工业强国相比还具有相当差距。“工业2.0补课、3.0普及、4.0示范”指出了我国企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在智能制造实施道路上,切忌盲目跟风,企业必须明确经济效益指标,以打好2.0和3.0基础为首要任务,找到适合自身的实施路径。

另一方面,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引领的顶层设计上,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模型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建立。我国智能制造系统架构(IMSA)已列为国际上十一种智能制造参考模型架构之一,得到国际标准认可。更进一步,德国和日本两国在推出参考模型之后,正在积极延伸建立基于模型的信息空间数据平台。因此,我国的参考模型在指导智能制造实现与应用中还应继续做实做深,以掌握信息物理空间时代的主动权。

2. 我国工业2.0,

3.0,

4.0实施路线的思考

2.1. 避免误区

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点明显,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主旋律。“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发布后,基于自身转型升级需求,在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支持下,我国企业已纷纷对原有工厂/车间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或者建立新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取得巨大成效。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智能制造”进行了描述:“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但是实践来看,“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制造高级阶段对制造企业而言仍难以企及,德国专家预测德国的工业4.0尚需要15~20年时间来实现。因此,鉴于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规划好适用于我国智能制造现状的发展路径成为重点。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发了最新观点性文章“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为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指明“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可见我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上已深刻认识到智能制造/工业4.0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补齐短板,并行发力。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应“因企而异”,避免盲目跟风和片面认识。

?误区一: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

由于智能制造“大热”,一些企业盲目跟风,存在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现象。企业应首先明确要达到的经济目标——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周期、降低能耗。

根据自身的基础,针对于不同的目标,智能制造首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不同的。?误区二:智能制造=无人化

许多制造企业提出“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口号。机器可代替人类的大量体力劳动,实现高效、高质量精准制造,但不能盲目采用“机器换人”,除了要考虑机器与人员置换成本之间的平衡,还需综合考虑操作场地、信息化接口、维护成本等。而且在2.0、3.0、4.0升级的长时间内,机器或“机器人”仅仅是一种自动化或智能化设备,其很难独立满足日益复杂的生产要求。

“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资源,在应对定制化生产和复杂多变生产环境方面仍处于中心地位。特别对于现阶段“2.0补课、3.0普及、4.0示范”,人、信息系统、物理系统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制造仍需要人工智力参与政策解读、法规约束、知识积累、工匠传承、文化发扬和统筹组织等,以实现有序生产并产生效益,这些都是现阶段的机器无法替代的。?误区三:自动化+软件= 智能制造

自动化和软件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能制造强调自动化系统和工业软件的集成与纵横协同,并体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更需要植入先进的感知系统、控制手段、网络技术和云计算等,进行长时间的数据收集积累,开展数据分析和建模,并不断迭代优化,以实现生产过程快速有效的运行,才能支撑先进的制造方式实现自适应,进而应对复杂的生产环境。

?误区四:互联网+大数据= 智能制造

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是提升智能化的手段之一。智能制造的本体是“制造”,制造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是基础[1]。没有制造装备与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互联互通,互联网、云、大数据都将是无源之水。

2.2. 梳理问题

以离散制造业为例,我们通过调研总结,目前我国企业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常见问题如下:

(1)产品品种规格多样,物料清单(BOM)结构复杂多变,生产工艺随之动态调整,导致生产计划调度困难;

(2)生产对象不一样,生产车间可能包括铸造、锻造、表面处理、机加、装配等车间,不同形态的车间管理需求不同;

(3)许多企业未实施或未应用好MES,生产计划调度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导致任务执行进度、设备状态、物料状态等难以跟踪;

(4)系统集成困难,ERP和MES接口不开放,底层设备的通信协议和接口不统一,有的设备甚至不具备网络接口;

(5)制造装备类型繁多,服役周期不同,数控机床及各种加工装备、工业机器人、表面贴装设备(SMT)、检测仪器和物流系统等底层设备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差别大;

(6)产品质量管理,许多企业通常还是以离线检验为主,特别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生产,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人技术水平,废品率得不到有效控制。

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应认清基础,梳理存在问题,明确经济目标,系统规划,才能有计划有选择地打好自动化、数字化基础。

2.3. 实施要点

工业2.0并非必须先实现3.0才能追求4.0。在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企业应总体规划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方案,并行推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2.0和3.0的技术基础是可以省略和跨越的。根据工业2.0、3.0、4.0的主要特征,建议从制造本体出发实现智能制造的一个基本路线如图1所示。

图1中工业2.0到3.0的最重要内容是采用ERP和MES(两者融合趋势明显)等生产管理系统(或称IT信息系统)进行运营和生产管理,并实现与自动化系统(或称OT运行系统)的纵向集成,推荐采用OPCUA解决方案,建立设备信息模型并提供统一接口。图中工业4.0阶段尚未实现制造系统的自适应、自组织、自决策并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调动生产资源等智能制造愿景,因此将其称为准智能化。3.0到4.0的最重要内容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信息流与价值流(含物流、资金流)的协调整合。

图1 工业2.0、3.0、准4.0实现路线建议

进一步聚焦工厂或车间内部,针对2.2中的常见问题,首要任务是补齐自动化与信息化短板,应实现的基本功能要素如图2所示。同时,还应实现设计、物流、生产运行、调度、检测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以及持之以恒地建立企业各种生产资源数据库(技术、零件、产品、工艺、可靠性、供货商等)。

图2 数字化车间基本功能要素

此外,安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对于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保障作用需要高度重视,必需注重研究智能化时代安全风险防范手段,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与国内国际标准相协调的分级管理制度,系统的协调政策保障体系,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共建安全生态。

2.4. 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

智能制造的网络化特征包括两方面内容,如图3所示。一方面,通过物联网实现数字化车间/工厂内部的纵向集成与横向集成,如各种信息系统、智能装备、物料、在制品、完成品甚至操作人员等制造资源通过网络连接并实现相互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这部分网络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

图3 智能制造的网络化概念

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云、大数据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网络协同制造,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产品的版本升级、远程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等智能服务,更进一步将分析结果反馈到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生产优化,实现产品全生命

周期的闭环控制。

2.5. 小结

历经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业信息化、两化融合、物联网、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概念的“嵌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仍有很多企业欠缺数字化的基础——自动化和信息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库,另外许多企业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所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强教授疾呼:“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化”[2]。因此,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打好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再以大数据、互联网和云等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加快4.0进程。

3. 智能制造参考模型的实现

3.1. 参考模型概述

智能制造/工业4.0面向新的生产模式,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集成、应用集成和价值集成。它是一个覆盖信息通信(ICT)、自动化、装备、软件等宽泛领域和技术的“超级”系统工程,目前没有一个学科能够完全覆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用标准化手段来统一认识和引领发展,普遍的实施方法是通过制定智能制造/工业4.0的参考模型来梳理所涉及的相关标准,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IEC是制定智能制造/工业4.0国际标准的重要阵地,在IEC标准化管理局(SMB)系统评估组SEG7关于智能制造架构和模型的报告[3]中列出了众多标准化组织已制定的11种参考模型和参考架构,具体名称如表1所示。

模型名称制定组织

1工业4.0 (RAMI4.0)

参考架构模型

德国工业4.0平台

2智能制造生态系统SMS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3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I

IRA

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4智能制造系统架构IMS

A

中国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

5物联网概念模型ISO/IEC JTC1/WG10物联网工作组

有色金属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建设情况

附件2:有色金属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建设 情况 一、矿山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矿山资源储量、生产规模、产量、服务年限、生产效益、采选生产工艺、矿山三率、矿山生产面临的问题(生产、安全、环保等)等情况。 二、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建设情况 1.矿山生产管理数字化情况 矿区地表工业场地、地下生产设施、地质资源、选矿车间等的三维数字化建模管理,采矿及排产三维数字化设计等情况。 2.矿山网络基础设施情况 矿区办公网络,露天采场、地下采场及厂区工业网络设施情况等。 3.矿山生产自动化情况 凿岩、爆破、铲装、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充填、称重计量、供配电、选矿等自动化控制情况。 4.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采场边坡(露天矿山)、井下采区(地下矿山)、排土场、尾矿库等的安全在线监测系统,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地下矿山)及集成化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等建设情况。

5.矿山生产管理软件应用情况 企业ERP系统、MES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生产报表管理系统、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运营决策系统、虚拟现实和培训系统及企业管理云平台等应用情况。 6.矿山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情况 采矿、选矿、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情况。 7.矿山其他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建设情况 需要说明的其他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建设情况。 8.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运维情况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运维组织机构、管理标准、技术支持及备品备件等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及规划情况。 四、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建议 关于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的意见建议。

(完整版)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理念

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理念 现如今,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深入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包含方方面面,拥有广大发展趋势和现状。那么如果将安全管理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阶段,这一理论如果实现,安全管理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阶段。 传统企业安全管理,安全员也好,工程师也罢,无非发挥两大作用,既安 全教育培训和现场监督管理,同时兼顾着企业对外部政府监管机构(安监、环保、消防)的沟通配合工作。传统安全管理靠的是管理人员的经验,靠的是国家法规政策,靠的是企业制度要求,可以说是纯管理。这个管理存在一些漏洞,例如,法规的不健全,管理的不完善,都会造成一些事故。人,是会有疏忽的,现场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时时刻刻在现场每个角落,不能监护现场操作的每一个人,也许,管理人员通过这个位置时,没有事情发生,刚刚走过去,就出事了,这是现实。 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化设备,对现场监管这块时时监控,利用 摄像头现场拍摄,对现场的违章抓拍,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加以电脑分析,判断危险性,当然,电脑判断这块需要人工编程,哪些是违规操作,哪些是危险动作,编辑好后录入,在通过现场的音响设备、传感设备、响应设备等加以提示,电脑提示危险行为,涉险人员尽行避让,整改,涉及违纪的,通过系统上报有关人员尽行处理,这样能够避免人为管理的失误失责行为。同时,通过传感器,将设备与系统相连,对设备时时监控,设备故障了,运行异常了,都通过系统反馈,及时修复,那么就会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如果将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能够实现,配合传统的安全管理,发挥各自的特长,补充彼此的不足,将会给安全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自动化仪表的分类及技术使用

自动化仪表的分类及技术使用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自动化应用的范围愈加广泛,自动化水平已成为现階段衡量某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杆。然而,要想真正提高自动化水平,就必须保障仪表自动化顺利运行。随着电气工程行业的逐步发展,仪表自动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 1自动化仪表未来趋势 1.1自动化仪表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推动了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发展,致使仪表结构概述与设计观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成为拥有普通仪表的基本功能同时又具有一般仪表没有的特殊功能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是根据总线路主控系统装置与智能化仪表以及特种与专用自动化仪表,以此扩大服务区域,使仪表系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仪表完美从模拟技术转型成数字技术。 1.2智能化 根据工业化仪表发展形势看,智能化是中心部分。过去工业自动化仪表只能通过调节器或者DCS完成,目前一台智能化变送器即可完成所有功能,实现自主调节,提高整体系统可靠性。 1.3精度化 随着工业生产对成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家对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提高测量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精度。 2仪表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2.1仪表自动化设备的安装 自动化仪器由多个自动化部件组成,是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自动化技术工具。一般来说,它可以同时具有许多功能,如测量,控制,报警和记录等。自动化仪表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它也是整个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动化仪器可以简单的解释为信息机器,将

不同形式的信息进行转换是其主要功能,同时还可将输入信号转变为输出信号。信号可以依照时间或者频率来进行表达,信号传送时可将其调制成连续的模拟量或者断续的数字量形式。 2.2安装前的工作 在进行安装工作时首先要收集资料,认真分析热力自动化仪表的使用说明书,然后仔细阅读安装内容并按内容进行安装,结合自动化仪表检验的标准,研究安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其整理成报告,然后有目的性的进行选择技术、分析技术,以此确保安装工作有序进行。其次,进行安装技术的整体研究,建立具有专业性的安装团队,保证施工安全性,并且在进行安装前要对热力自动化仪表进行再检测,一旦发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就要及时更换新的仪表。最后,进行明确权责并结合以上内容与专家进行分析探讨,确保选择的技术可以让仪表不再出现因安装失误而发生问题。 2.3安装过程中的技术 在做好安装前的工作后,要将重点放在安装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因此需要从仪表的种类进行分析。首先,对于负责压力评测的仪表来说,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要选择防爆技术,主要依靠仪表线路中安装防止爆炸的接头,以此确保接口封闭性且防止爆炸。其次,对仪表进行温度测评,温度测评是热力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仪表,因此要选用那些成本低、功能强的电阻,铂是目前最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将铂加入到仪表中,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采用电子技术,直接把直径小的线路深入到仪表中,确保仪表的稳定性。最后,检测液体位置的仪表,在选择仪表时要选择有浮力的仪表,用来抵御浮力,因此可运用机械操作密封技术,可以使仪表的指针保护套在指定范围内不泄漏而且不受腐蚀。进行安装热力自动监管仪表时要采用接地的技术。 (1)仪表设备的安装。在对仪表设备进行安装前,首先要了解到自动化仪表的整体性能以及其工作指标,并且了解此类仪表的安装规范;其次,则是要在仪表安装前期对所有的设备与材料性能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正常的应用;最后,则是借助一些特殊的信号仪表来

享受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成果

享受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成果 ——2014第15届立嘉国际机械展览会成功举行 四月的山城,春意盎然,喜迎盛会。2014第15届立嘉国际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立嘉展)于4月23-26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1-N7馆成功举行。 本届展会共使用7个展馆,展示面积 达85000平方米,折合标准展位3300个以 上。展会以“共享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成 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德国、美国、瑞 士、瑞典、日本、韩国、意大利、挪威、 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80家知名 装备制造企业参展,展出各类金属加工机 床、钣金机械、锻压设备、压铸机等1800 台套,有超过8万余件的工/刀/夹/量具、模具、机器人、3D打印机、数控系统、铸造、精品铸件等同台竞技。展会期间还举办10多场涵盖激光加工、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工厂、模具制造、材料等高端技术的交流会。 一、主办、协办单位阵容庞大,行业知名媒体汇聚 展会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重庆市经信委、市商委、立嘉会议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重庆市兵工学会、重庆市铸造行业协会、成都市机械制造业商会、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

业协会等行业协(学)会联合主办展会,重庆塑料行业协会、中国兵工物 资西南公司等120 余家重庆、贵州、 四川、湖北等中西 部省市中间商协办 展会。重庆市兵工 学会是首次加入展会的联合主办行列,在展会召开前学会专门召开各个专委会的工作会议,布置观众邀请、行业会议组织等工作,学会及下属专委会在展会期间举办了包括数字化工厂、镁合金等会议,并邀请重庆、四川的国防军工企业高管以及采购、设备、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观。 随着立嘉展的发展,得到了众多行业和综合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在行业媒体方面,展会共与180多家行业杂志、网站,达成合作,基本囊括了业界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包括:《制造技术与机床》、《工具商情》、《模具工业》、《数控机床市场》、《国际机械工业商情》、《金属加工》等行业杂志,以及中国机床商务网、国际金属加工网、365机床采购网、第一压铸网、高博特军工网、中国机器人网、铸造网、中国精密机床网等网络媒体;《中国工业报》也多次报道立嘉展的筹备情况。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等央媒,重庆本地的日报、晨报、晚报、商报、时报、电台等也多次报道展会的相关信息。重庆电视台黄金时间的《新闻联播》以及相关新闻栏目,在展会开幕当天多次报道展会的举办新闻。 二、展会规模逆势增长,国际展商参与度高

智能化制造方法(2017年_2025]

精心整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对于整个工业生产的意义十分重大,为了确保我国工业生产领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在不同工业生产的过程以及不同工业生产企业的实际发展中都能够发挥其优势,帮助整个企业谋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工业生产企业能够重视并且根据自身企业的生产需要,选择最恰当的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从而确保工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新时代下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自动化技术的优化工作必须要引起重视。很多用户对于自动化技术设备的要求很高,但预算有限。市场上有很多自动化仪表的替代产品,价格往往很低,也能够满足很多工业生产的要求,所以自动化技术在研究和完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 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自动化技术的原理 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主要由力和电平衡相关知识构成,并且自动化仪表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工业生产的环境对自动化仪表的温度有一定的干扰,同时也会对自动化仪表的压力和相关数据的显示有一定的影响。当自动化仪表开始工作时,整个自动化仪表系统的电流量和电压值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电流量和电压值都会进行放大,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利用变压器的原理,把放大值显示到相关的原件中,然后就可以把显示出来的测量值以及放大值进行相应的对比,这样就能够及时的产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平衡状态,确保整个工业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通关,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速度。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一)“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 (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 二、制定初步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初步方案 1.“机器换人”改造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以及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3.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内容初步方案,还必须提出平台框架、与相关系统集成等方案,具体参照《宁波市“3511”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智能制造评判标准》中明确的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三种模式要求。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初步方案。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表: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015年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注定无法平静。在社会各界的高度聚焦下,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关注与扶持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此举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的战略蓝图2015年,“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15年,“中国制造2025”概念将从领导企业向中小企业以及从高端制造业向传统制造业迅速传播。中国制造企业将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战略蓝图,打造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智能制造。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上,制造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分工方式上,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一体化等特征;产业组织方式上,

将出现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等特点;商业模式上,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此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提出,有利于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二、生产模式的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趋 势的显现,我国制造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产业竞争力后劲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企业需通过智能制造积极面对市场挑战。例如海尔在佛山工厂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最终促成首批50万个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海尔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并不是为了迎合制造业的大趋势,而是内在驱动力使然,为了提升竞争实力,海尔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制造业突破现有的生产模式,根据消费需求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与传递;而在进行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与数据也是大量的,需要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这两方面大数据信息流最终通过互联网在智能制造设备交汇,由智能制造设备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调整、控制开展智能制造过程,确保生产出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母机融合后,最终形成新

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机械设备的中心体系。换句话说,这相当于人脑,机械设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自动化仪表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发展状况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金融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自动化仪表企业在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即使在国际行业也有一席之地,如中国开发了自己的智能流量计、智能执行器和变速箱等,这些智能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受到好评。虽然在自动化仪表领域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国内大部分产品都是常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乏高端智能自动化仪表,所以与国际先进仪器公司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精准和智力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尖端技术甚至还在空白的程度。 1 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技术与国外相比,具有十到十五年的差距,只有极少数产品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动化仪表的增长速度每年都达到百分之二十的趋势,国际自动化技术水平年均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三,因此,中国的自动化仪表取得良好进展。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科技自动化仪表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缺点,如过程工业自动化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控制系统。 2 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概况 自动化仪表是设备的核心部件,是设备的神经中枢。自动化仪表在各行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自动化仪表布局齐全,布局合理,技术也更加完善。许多企业已经形成了公认的品牌,创造出自动化仪表的新形象,提升了国内产业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工信部在“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智、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涉及生产组织管理与内部运营管理各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等的各个方面。 在理解智能制造中,我们需要走出以下误区: ?智能制造不是建立无人工厂; ?智能制造也不是用机器换人; ?智能制造也不是建立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AI)+制造 ?机器人越多,不代表智能化程度越高。 理解智能制造,我们有必要来看看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18世纪末瓦特发明蒸汽机运用于纺织机械,开创了现代制造业,把传统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机器作坊。 这个阶段以机器代替手工为最大特点,与传统手工作坊最大区别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没有任何突破,企业仍然取决于“能人”“工艺人”,靠个人技能解决具体问题。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以电力及内燃机为代表,出现了流水生产组织模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个阶段,西方国家突现了许多知名的管理学家,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生产组织管理的集大成者。 生产组织中最典型的特点为分工合作、计件制,标准工时、工业工程等的标准化管理。 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IT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自动化生产设备,配合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带来了世界制造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大生产,带来了产能过剩,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显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 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 传统制造业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实质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但传统制造业跟不上高效发展的时代步伐。中国传统中小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劳动生产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低下,服务方式落后。源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更加偏好异质性、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我国传统制造业低技术附加值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与单一性服务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 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以智能工厂为载体,全面深度互联。以客户端到生产端信息数据流为核心驱动。以互联网驱动的新型产业制造模式。企业逐步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 ———认清“微笑曲线”理论的现实误区。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制造附加值。 ———发挥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平台整合能力。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路径

产品智能化。让产品能够被自动化生产线有效识别、定位、追溯,从而让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设备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定制要求进行制造加工。 装备智能化。通过打造智能车间和数字化工厂,让制造资源、生产过程、现场运行、物料管控、质量管控数字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积极性。 生产流程智能化。在产品研发上: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设计研发环节进行改造、创新。 管理智能化。“互联网+制造”会产生新的用户价值,打乱原有的顾客价值链构成,重组、重塑与转型,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竞争格局、竞争点的变化,而管理革命正是这种转型的基础和价值充足的支撑。 服务智能化。充分发挥“平等、参与、开放”的互联网思维,通过“移动互联网+电商渠道”模式,积极探索客户需要,在引导客户成为消费需求者的同时,也积极引领其成为产品参与开发者,使用经验的分享者。

智能制造计划(2016-2025)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

一位制造业CIO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一位制造业CIO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关于数字化,Gartner的预测分析显示,与2016年的不足5%相比,2018年全球超过50%的大型组织将通过使用 先进分析法和专有算法技术进行竞争。到2020年,至少会 有30%的工业4.0项目将从领先算法市场中获取算法方案。 Gartner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会加大对新兴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主要战略,但对于如何选择和驾驭新兴技术同时引导消费者,如何调整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以更好的应对数字化转型等问题,企业的技术战略规划师还有许多疑虑,这也无形中减缓了转型的速度。 工业4.0时代,“可视化”已成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的重要手段,可视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彩虹集团智能制造与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李华近日以公司智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为例,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落地经验。 与数字化有关的事实 彩虹玻璃生产的盖板用保护玻璃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废品率很高。其严格的生产要求与质量管控需求,传统的人工检查难以做到。更无从谈起质量信息的预估和管控,即做

到生产、生产数据与质量分析可视化、可控化。 彩虹玻璃于2007年实现了基础生产线的生产数据采集,可以实现产品的产出与加工,在二期建设时部署了私有云,并将网络结构进行了分类。在再次改造的时候实现了相应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李华介绍,数字化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数据在制造中流动,首先是产品与工艺、设计与仿真,这是先行的基础。有了产品设计与工艺布局,包括产业链的设计、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布局工艺等等,然后才能实现新产品的研发、订样、设备的采购,等顺利实现产品的呈现之后,就会有产品的计划与排产,这些环节都要求做到数据管控的可视化。 通过数据管控的可视化,对整个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制造、成本、财务、物流等提供预警与预知的手段,然后通过数字可视化对流程的执行和对策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样才可以达到精益生产。有优质的产品质量之后,就可以在产品销售与追踪上做到数据的正确流向和流动,形成一个闭环。这样,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再回去看看产品设计与工艺环节,检查实时的生产状态和执行状态。 以彩虹集团智能数字化车间为例,通过对生产线的所有设备进行跟踪,包括对设备的动态监控,实现了生产过程可控。一旦出现故障,就可以清楚了解处理措施是什么、故障描述是什么、故障发生在生产线的位置点在哪里等,这就是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中国制造亟须迎头奋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无论是能源、材料、生物还是其他领域,都面临着用新的信息技术使产业发生改变,这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前两次不一样的地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必然,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开辟了应对资源环境挑战的新方式。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支撑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引擎和提升动力,只有两者深度融合,才能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实现工业革命。 在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的一家工厂里,128部具备高超柔韧性的工业机器人(24.220,0.15,0.62%)在永不停息地工作着,从事着工人无法完成的精细工作—— 全球工业格局悄然变化 “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化,西方发达国家在振兴制造业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他们依靠科技创新,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提高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甚至有国外学者称,新技术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在未来20年中出现困境。我们对此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论述,同样传达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性拥有清醒认识。 看看当今全球顶级企业,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苹果公司就是通过产品模式创新、各种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引领了信息产品的发展方向。又如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引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相反,一些辉煌一时的国际顶尖企业,则因为没有及时把握住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在制造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跻身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制造业亟待突破的瓶颈。其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技术方面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是导致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弱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能够在中国制造前面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紧抓第三次工业革命契机,努力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上步入世界前列,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 挑战与机遇同在,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具备了许多良好条件。周济指出:“一是我国制造业拥有巨大市场需求。二是我国制造业有着世界最为完整的体系。三是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四是我国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五是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上天、入地、下海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自主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原始性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制造业还需要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 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石油981深海平台,能够在3000米深海平稳钻井,即使钻入地下1.2万米,也能在大风大浪中岿然不动—— 数控技术优势巨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它主要涉及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其中,以数控与智能的机械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至关重要。

自动化仪表-论文

我所知道的自动化仪表 ----差压式流量计 差压式流量计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是根据安装于管道中流量检测件产生的差压,已知的流体条件和检测件与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计算流量的仪表。 一,差压式流量计的结构原理 差压式流量计在气体的流动管道上装有一个节流装置,其内装有一个孔板,中心开有一个圆孔,其孔径比管道内径小,在孔板前燃气稳定的向前流动,气体流过孔板时由于孔径变小,截面积收缩,使稳定流动状态被打乱,因而流速将发生变化,速度加快,气体的静压随之降低,于是在孔板前后产生压力降落,即差压。差压的大小和气体流量有确定的数值关系,即流量大时,差压就大,流量小时,差压就小。流量与差压的平方根成正比。 差压式流量计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流量计,在各类流量仪表中其使用量占居首位。近年来,由于各种新型流量计的问世,它的使用量百分数逐渐下降,但目前仍是最重要的一类流量计。 差压式流量计的优点: (1)应用最多的孔板式流量计结构牢固,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2)应用范围广泛,至今尚无任何一类流量计可与之相比拟; (3)检测件与变送器、显示仪表分别由不同厂家生产,便于规模经济生产。 差压式流量计的缺点: (1)测量精度普遍偏低; (2)范围度窄,一般仅3:1~4:1; (3)现场安装条件要求高; (4)压损大(指孔板、喷嘴等)。 差压式流量计的应用: 差压式流量计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在封闭管道的流量测量中各种对象都有应用,如流体方面:单相、混相、洁净、脏污、粘性流等;工作状态方面:常压、高压、真空、常

温、高温、低温等;管径方面:从几mm到几m;流动条件方面:亚音速、音速、脉动流等。它在各工业部门的用量约占流量计全部用量的1/4~1/3。 二,差压式流量仪表检定 1. 对差压式流量计的检定有: (1)几何检验法 (2)系数检定 2. 计算公式 v=aA sqr2/j(p-q) v--体积 j--液体密度 a--流量系数,与流道尺寸取压方式和流速公布有关 A--孔板开孔面积 p-q--压力差 3.传感器的各项基本误差 准确度等级0.5 1.0 1.5 2.5 5.0 基本误差限0.5 1.0 1.5 2.5 5.0 重复性上限0.25 0.5 0.75 1.25 2.5 二,差压式流量计的安装事项 1,节流件上游端面与管道轴线的垂直度不大于1°。 2,节流装置应安装在两段有恒定横截面积的圆筒形直管段之间,最短直管段长度随节流件形式、阻流件形式和直径比而异,节流装置安装在垂直管道上时,取压口的位 置在取压装置的平面上可任意选择; 3,节流装置安装在水平管道或倾斜管道上时,取压口的位置选择取决于被测介质的特性 4,导压管应按被测流体的性质使用耐压、耐腐蚀的材料制造,其内径不得小于6mm,长度最好在16m之内 5,节流装置安装前管道必须用高压蒸汽严格冲洗,防止运行时管内氧化物、焊渣等异物损坏节流件。 6,节流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液体中有固体颗粒,气体中有液体小滴或其它杂质,尖锐的入口将被磨钝,从而使流出系数增大,造成附加误差,此时应考虑调换节流 件;另外,节流装置长期使用后,在孔板上游侧下角容易堆积污物,这会使流出系 数变化,因此要定期检查,排除污物。

现代家庭启示录——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

现代家庭启示录——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一个崭新的家庭理念逐步进入现代人的思想中去。一个带领人们走向未来生活方式的居家构想已经不再是幻想。全新现代居家理念——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正在逐渐形成。尼葛洛庞帝所著的《数字化生存》所描绘的,有些已经演化成今天的生活方式与时尚。 数字化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用数字化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的网络家庭。这些家用数字化设备包括电话、电脑、信息家电等。数字化家庭包括四大功能:信息、通信、娱乐和生活。 利用家用电脑、宽带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这三种数字化设备将所有的家用电器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它们对数字电视、数字音响、数码摄像机、智能游戏机、数字化碟机等家用娱乐产品,和电视、电话机、数字传真机、打印机、对讲机、3G手机等家庭通信产品,以及数字电冰箱、智能电磁灶、微波炉、数控洗衣机、空调机、吸尘器等家用电器进行统一协调的操作和控制,这就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家庭。 而广义数字化家庭则在上述基础上,再融入自动监控、环境测控、自动安全报警、综合信息处理及提示等智能化技术,通过对家庭所有数字化设备的操控、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综合处理、对主人各种服务功能的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智能化 智能家居,或称智能住宅,在英文中常用Smart Home。它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

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或者一个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家居是通过统一的网络总线和控制平台将家庭的电器设备、灯光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连成一体的。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是由集中控制到分布控制,与集中式控制相比,分布式控制不仅能减少布线,而且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只需将该节点从网络中拿走,而其他节点不受影响。 分布式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由以下6个模块构成: 1.电话交换模块:两条和四条分机线路(提供3进线8分机的小总机功能); 2.电脑数据模块:电脑网络口为一进七出或二进六出(提供10M8口HUB的局域联网功能);3.有线电视模块:提供一分四的标准功率分配功能; 4.家庭影音模块:提供四组视音频插头自由组合连接,可四个房间共享一台VCD或卫星电视;背景音乐模块,可提供七组音频插头自由组合连接; 5.安防监控模块:提供各种用途的智能家电连接控制; 6.电源模块:提供以上模块的电源。 其中,安防监控模块还包含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主要是在住宅内适当的位置配置一些传感器。包括双鉴移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声音探测器、门磁开关等。可以设定当这些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编号:SY-AQ-0699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 势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创新,以往传统的制造方式被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所替代,各个国家均对制造技术产业投入巨大资金来实现新的技术创新,目前提出了多种新型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的制造行业中,数控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它将信息处理、微电子、计算机、数控检测等高科技技术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具备了一定的精确度。这些革新对制造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上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阶段机械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日趋成熟。而智能化是研究者根据人类大脑的构造与功能研究出来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主要目的在于结合人脑的特点实现用机械替代部分的人工劳动。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发展趋势较为明朗,多管齐下,既有引进外国先进

技术水平,又有自身的探索与研发,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机械工程的发展处在十分有利的环境下,发展十分迅速。 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被机械制造业普遍的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内的最为主要的运营生产方式,此时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是由多个相关联的分系统所组成,主要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信息系统、自动化制造系统及质量信息系统,其中管理信息系统具体拥有的功能可分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物料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是机械制造业运营生产中的各个管理环节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信息系统主要涵盖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计算机辅助分析功能、借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设计辅助功能、数据控制程序的编制功能等;自动化制造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由在加工中心、自动装配、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及计算机数控等生产环节下的相应的处理及辅助功能;质量信息系统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功能进行生产的机械产品质量的监测分析与控制,具体的技术应用形式是基于计算机辅助功能的质量监测、基于计算机辅助功能的质量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