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摘要:

DNA芯片技术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的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即可获得样品的遗传信息。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

关键词 DNA芯片制备检测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得以测定,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DNA芯片的出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就DNA芯片的制备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予以阐述。

1 基因芯片的制备及检测技术[1-4]

1.1 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

1.1.1 原位合成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原位光刻合成法。该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微电光刻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直接在基片上合成所需的DNA探针。除原位光刻合成法外,原位合成法还包括原位喷印合成和分子印章在片合成法。

1.1.2 直接点样法该法是将制备好的DNA(cDNA)片段直接点在芯片上。近来有人提出用电定位捕获法和选择性沉淀法制备芯片。

1.1.3 电定位捕获法是将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在电场的作用下快速地固定在含有链霉素亲和素的琼脂糖凝胶膜上。由于生物素与链霉素亲和素的强亲合力,使得探针的固定更加容易和牢固。在电场的作用下,靶基因能快速地在杂交部位积聚,大大缩短了杂交时间,提高了杂交的效率,且改变电场电极的方向可以除去未杂交或低效率杂交的靶基因。

1.1.4 选择性沉淀法该技术是用金属纳米粒标记探针的方法来制备微阵列,靶基因在芯片上与探针杂交后发生选择性沉淀,通过检测沉淀物的电化学值等来获取相应的生物信息。

1.2 样品的标记

标记的方法有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荧光标记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荧光标记法。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用纳米金标记探针,显示了比荧光标记更加灵敏的优势。

1.3 基因芯片的杂交

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主要根据探针的类型、长度以及研究目的来确定。如用于基因表达检测时,杂交条件选择为高样品浓度、低盐、低温和长时间,严谨性要求较低;若用于基因突变检测,则杂交时间需短时、高盐和高温条件下高严谨性杂交。为克服影响杂交的诸多不利因素,有人利用肽核酸(PNA)制备基因芯片。PNA是一类以中性酰胺为骨架的DNA类似物,与DNA亲合力强,形成的PNA -DNA对盐离子浓度和温度的依赖性降低,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1.4 信号的检测

当芯片杂交完毕之后,需要对信号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的标记物不同,相应的检测方法也各异。由于普遍使用荧光物标记,故荧光芯片扫描仪种类也就最多,主要包括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CD相机改进的荧光显微镜,DNA芯片直接制作在光纤维束切面上并结合荧光显微镜的光纤传感器。

2 基因芯片的应用[1-6]

2.1 基因表达的分析

自Stanford大学的Schena M等[1]首次发表了用DNA微阵列研究基因表达的论文后,基因芯片用于研究基因表达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Watarus G等利用cDNA芯片比较了胚滋养细胞与非滋养细胞中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差异,揭示了转录调控因子在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在胚滋养细胞中的多种

功能;Keith M S等用含40 000条基因及ESTs的cDNA芯片研究了巨细胞瘤形成的基因表达,确定了OPGL(Osteoprotegrin Ligand)在巨细胞瘤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研究巨细胞瘤形成及确定抗瘤药靶提供了依据。

2.2 基因多态性(SNPs)分析及突变检测

近年来利用芯片检测SNPs及突变的报道层出不穷,Chee M等用含有135 000条探针的基因芯片检测了16.6 kb的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在所分析的10个样品中检出了505个SNPs,对每个样品的检测可在12 min内完成,正确率达99%;宋沁馨等[2]采用芯片电泳技术检测了人抑癌基因P53外显子8上的突变,测定了不同比例突变率的混合样本,所有样本可在100 内被检出。

2.3 菌种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核糖体基因(rDNA)在细菌进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保守性,被誉为分子分类学上的“金指标”,制备种类鉴定芯片时常选rDNA为探针制作的依据。Anthony R M等用PCR扩增细菌23S rDNA,与芯片杂交后在4 h内快速诊断菌血症,与常规培养检测法相比,准确率达77.8%;翟俊辉等[3]制备了包括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等20种细菌的16 S rDNA芯片,用于检测临床常见感染性细菌。

芯片除了可用于细菌种类鉴定外,在耐药性检测方面也显示出潜力。Troesh A等[4]用含结核分支杆菌16 S rDNA和rpoB的芯片,同时进行了分支杆菌种类鉴别和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Lorelei W等在同一张基因芯片上原位扩增和检测了能代表细菌种类特异性的基因,大肠杆菌gyrA、沙门氏菌gyrA、弯曲杆菌gyrA、葡萄球菌mecA和衣原体隐蔽性质粒。该芯片不仅可以鉴定细菌种类而且可以检测耐FQNS细菌gyrA的突变;Douglas R C等[5]用17种tet基因,内酰胺酶bla-TEM-1,16 S rDNA片段制备的DNA探针芯片,正确地检测了39株耐四环素细菌的tet基因; Zhou W等报道了用基因芯片检测奈瑟氏球菌gyrA和ParC 基因的突变,该芯片可同时检测耐药菌gyrA在Ser 91,Asp95位发生的双突变,以及在gyrA双突变基础上ParC Glu91,Ser97这两个位点也同时发生突变的情

况;蒋红霞等报道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鸡毒支原体等3种病原菌gyrA基因83位和87位发生的突变。

2.4 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

基因芯片技术一个重要且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发展,就是为新药筛选、毒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Heller R A等[6]首次用cDNA芯片检测了炎症发生时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了在抗炎药作用下基因的表达差异;Makajima T 等报道用基因芯片来研究受体和离子通道,在20 000个转录子中,筛选出51

个用于合成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粒细胞亚型——选择性转录子,其中6个是属于碱性粒细胞选择的和/或酸性粒细胞选择的,且指出这6个转录子对应的受体或离子通道可能是抗过敏药物在体内的潜在性药靶;Kume E 等用毒理芯片观察了链唑霉素(SZ)对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所涉及的上调基因是与细胞分裂/凋亡,免疫/过敏反应,压力反应/异源物质代谢等功能相关的,下调基因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相关;Reghavendra P H S等用毒理芯片观察了暴露在河豚毒素下的神经胶质细胞中与神经退行性变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指出河豚毒素可能通过其中一些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发挥毒性作用。

2.5 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Golub等认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白血病分型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高等优点。1999年他们设计了一种含6817个人类基因的芯片,用来自38份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样本,分别测其基因表达谱和AML、ALL的相关性,测定后得到大量相关数据,包括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等各种指标,从而建立一个基因表达谱与AML和ALL的数据库。又从这1100个基因中选择了50个与AML、ALL相关度更高的基因,与38份病例样本杂交,36例分型诊断与临床诊断完全一致,其余2例不能明确分型。另外又对34例初治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型诊断,29例诊断正确。

用于检测白血病亚型的DNA芯片的问世给临床带来极大方便,是对MIC分型的补充和发展。有一例患者有典型的白血病症状,但是形态学检查不典型,据

相关实验检测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几个月后,未见好转,怀疑诊断有误,应用此种芯片与患者骨髓细胞cDNA进行杂交反应,结果显示AML

及ALL相关基因表达均较低,排除了患AML的可能性,而在数据分析中发现其基因表达图谱与腺泡样横纹肌肉瘤相关基因有极高的相关性,从而确诊为平滑肌肉瘤,治疗方案改变后病情很快缓解。

2.6 在恶性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在临床上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只有40%患者化疗效果好且无病生存期长,而其余预后较差。Alizadeh等[7]认为上述情况反映了DLBCL的异质性,即基因表达图谱的差异。他们用含17865个基因的DNA芯片对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结、扁桃体等的T、B淋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图谱进行研究。将DLBCL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始中心B细胞样DLBCL(GCB-like DLBCL),另一类为激活的B细胞样DLBCL (Activated B-like DLBCL),它们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谱,反映不同的细胞发育阶段。根据上述发现分析了42例DLBCL疗效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具有可比性的标准多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两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有显著差异(p<0.01),GCB-like DLBCL的5年生存率为76%,而Activated B-like DLBCL仅为16%。因此利用基因谱分型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及发现新的肿瘤亚型有重要意义。

3.结语

尽管基因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降低芯片的制作成本,简化样品制备过程,提高检测过程的智能化,提高芯片灵敏度及特异性,以及方法的标准化等方面,还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日益成熟,基因芯片技术会像微电子产品一样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Schena M, Shalon D, Dais RW, et al.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gene expression with a complementary DNA microarray[J]. Science, 1995, 270 (2):467-470.

2.翟俊辉,杨瑞馥,宋亚军,等.一种用于临床细菌检测的生物芯片:中国,03100675.2.2004 8 11.

3. .SNP 测定结合芯片电泳法快速鉴别人参和西洋参(宋沁馨等)《药物分析杂志》CD69 的表达在小鼠嗜酸细胞的活化与凋亡中的作用

4. TROESH A , NGU YEN H , MIY ADA G C. Mycobacterium spe2cies identification andrifampin resistance testing with high2density DNA prod arrays[J ] . J Clin Microbiol , 1999 , 37 (1) : 49 - 5

5.

5.Douglas R C, Darrell P C, Fred B. Fabrication of DNA microarray using unmodified oligonucleot ide probes. Bio Techniques, 2001, 30( 2) : 368~ 379

6.Heller RA,Sehena M,Chai A,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 1991,94:2150~2155

7.Alizadeh AA,Eisen MB,Davis RE,et al.Distinct types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dentified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J].Nature, 2000,403:503-511.

基因芯片技术基础知识(概念、制备、杂交、应用及发展方向)

生物科学正迅速地演变为一门信息科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HGP (human genome project),最终要搞清人类全部基因组的30亿左右碱基对的序列。除了人的遗传信息以外,还有其它生物尤其是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已经或正在被大规模测序,如大肠杆菌、啤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以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攻关的水稻基因组计划。但单纯知晓生物基因组序列一级结构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其中基因是怎样组织起来的,每个基因的功能是什么,又是怎样随发育调控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特定的时空域中展开其表达谱的,即我们正由结构基因组时代迈入功能基因组时代。随着这个功能基因组学问题的提出(后基因组时代,蛋白组学)[1],涌现出许多功能强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最突出的就是细胞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2-D-gel)(及相应的质谱法测蛋白分子量)和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2]。 一.什么是基因芯片 生物芯片,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指甲大小(1cm3)的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硅片上或其它固相支持物(如玻璃片、硅片、聚丙烯膜、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但需经特殊处理。作原位合成的支持物在聚合反应前要先使其表面衍生出羟基或氨基(视所要固定的分子为核酸或寡肽而定)并与保护基建立共价连接;作点样用的支持物为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以吸附带负电荷的探针分子,通常需包被以氨基硅烷或多聚赖氨酸等)将生物分子探针(寡核苷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以大规模阵列的形式排布,形成可与目的分子(如基因)相互作用,交行反应的固相表面,在激光的顺序激发下标记荧光根据实际反应情况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发射谱征,CCD相机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根据其波长及波幅特征收集信号,作出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要的信息。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而基因芯片中,最成功的是DNA芯片,即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或c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3]的芯片。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同芯片技术中杂交测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 SBH)。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日渐成熟, 在功能基因组、疾病基因组、系统生物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已经发表了上万篇研究论文, 每年发表的论文呈现增长的趋势. 芯片制备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生物芯片的发展, 从实验室手工或机械点制芯片到工业化原位合成制备, 从几百个点的芯片到几百万点的高密度芯片, 生物芯片从一项科学成为一项技术, 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广泛运用. 各个实验室不断产生海量的杂交数据, 相同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比较不同实验平台产生的数据, 作为基于分子杂交原理的高通量技术, 芯片实验的标准化、可信度、重现性和芯片结果是否能作为定量数据等问题成为所有的芯片使用者关心的课题. 迈阿密原则和微阵列质量控制系列研究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迈阿密原则(Minimum Information About a Micro- array Experiment, MIAME, 微阵列实验最小信息量)提出了生物芯片标准化的概念, 该原则的制定使世界各地实验室的芯片实验数据可以为所有的研究者共享. 同 时, 美国国家生物信息学中心(NCBI)和位于英国的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也建立了GEO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8742007.html,/geo/)和ArryExpress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8742007.html,/arrayexpress/)公共数据库, 接受和储存全球研究者根据迈阿密原则提交的生物芯片数据, 对某项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可以下载到相关课题的芯片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2006年美国FDA联合多个独立实验室进行了MAQC系列实验(micro array quality control, MAQC), 旨在研究目前所使用的芯片平台的质量控制. 该研究的12篇系列文章发表在2006年9月份的Nature Biotechnology 上, 用严格的实验分析了目前主流芯片平台数据质量, 芯片数据和定量PCR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芯片数据均一化方法, 不同芯片平台之间的可重现性. 证明了不同芯片平台产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重现性, 各种芯片平台之间的系统误差远远小于人为操作和生物学样品之间本身的差异, 肯定了芯片数据的可信性, 打消了以往对芯片数据的种种猜疑, 明确了基于杂交原理的芯片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定量的手段. 推动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是在处理基因芯片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芯片应用的推进, 芯片数据分析的新理论和新算法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这些方法帮助生物学家从海量的数据里面快速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 一次芯片实验获得的是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信息, 任何一种单一的分析方法都很难将所有蕴含在数据中的生物学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从近年来生物信息学研究的趋势来看, 目前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芯片数据储存、管理、共享和深度信息挖掘, 旨在从芯片数据中获得更多的生物学解释, 而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上。 目前基因芯片的制备向两个主要方向发展. 第一, 高密度化, 具体表现为芯片密度的增加, 目前原位合成的芯片密度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厘米上千万个探针. 一张芯片上足以分析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信息. 第二, 微量化, 芯片检测样品的微量化, 目前芯片检测下限已经能达到纳克级总RNA水平, 这为干细胞研究中特别是IPS干细胞对单个细胞的表达谱研究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 微量化也体现芯片矩阵面积的微量化, 即在同一个芯片载体上平行的进行多个矩阵的杂交, 大大减少系统和批次可能带来的差异, 同时削减实验费用. 微阵列技术改变了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使得微量样品快速高通量的分析成为可能, 从单个基因的研究迅速扩展到全基因组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微阵列技术帮助生物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2001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韩泽广博士研究小组利用cDNA芯片对肝癌和正常组织中的12393个基因和EST序列进行了表达谱筛查, 其中发现了2253个基因和EST在肝癌中发生了差异表达, 并对这些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进行了分析, 发现WNT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中出现了表达异常. 2002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博士研究组利用表达谱芯片对大鼠外周神经损伤模型背根神经节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简介(精)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生物科学学院杨汝琪 摘要: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利用,它可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它可以应用于医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和农业等多个方面,基因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应用 基因(gene是载有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chromosome上。将大量的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又称DNA 芯片、生物芯片。在一块1 平方厘米大小的基因芯片上,根据需要可固定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基因片段,以此形成一个密集的基因方阵,实现对千万个基因的同步检测。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高新技术,把数以万计的基因片段以显微点阵的方式排列在固体介质表面,可以实现基因检测的快速、高通量、敏感和高效率检测,将可能为临床疾病诊断和健康监测等领域,带来全新的技术并开拓广阔的市场。 1 基因芯片技术原理及其分类 1.1基因芯片的原理: 基因芯片属于生物芯片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经过标记的待测样本通过与芯片上特定位置的探针杂交,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确定靶序列[1],经激光共聚集显微镜扫描,以计算机系统对荧光信号进行比较和检测,并迅速得出所需的信息"基因芯片技术比常规方法效率高几十到几千倍,可在一次试验中间平行分析成千上万个基因,是一种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表达信息分析的强有力工具。 1.2基因芯片分类: 1.2.1根据其制造方法可分原位合成法和合成后点样法;

1.2.2根据所用载体材料不同分为玻璃芯片!硅芯片等; 1.2.3根据载体上所固定的种类可分为和寡核苷酸芯片两种; 1.2.4根据其用途可分测序芯片!表达谱芯片!诊断芯片等 2 基因芯片技术常规流程 2.1 芯片设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拟采用的芯片,包括探针种类、点阵数目、片基种类等。 2.2 芯片制备将DNA, cDNA或寡核昔酸探针固定在片基上的过程。从本质上可分为两大类fz} ,一类是在片基上直接原位合成,有光蚀刻法、压电印刷法和分子印章多次压印法三种;另一类是将预先合成的探针固定于片基表面即合成点样法。 2.3 样品制备常规方法提取样品总RNA,质检控制。再逆转录为。DNAo 2.4 样品标记在逆转录过程中标记荧光素等。 2.5 芯片杂交标记的cDNA溶于杂交液中,与芯片杂交。 2.6 芯片扫描一用激光扫描仪扫描芯片。 2.7 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专用软件分析芯片图像,然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最后以差异为两倍的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 2.8 验证用定量PCR或原位杂交验证芯片结果的可信性。 3基因芯片合成的主要方法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以将基因片段(寡核苷酸或短肽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这些方法总体上有两种: 3.1原位合成: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摘要 关键词基因芯片,遗传性疾病,基因组计划, 一、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背景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而出现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2001年6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草图;2002年出发飙了较高精确度和经过详细注解的人类基因组研究结果;2004年10月发表了已填补基因组中许多Gap片段的更精确的人类全基因组序列,标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新时代的开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也同时进行了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动物、植物、细菌及病毒基因组等测序工作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各种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有的即将完成),一个庞大的基因数据库已经建成。怎样从海量的基因信息中发掘基因功能。如何研究成千上万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如何开发利用各种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将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关联起来,认识基因在表达调控、机体分化等方面的生物学意义;解释人类遗传进化、生长发育、分化衰老等许多生命现象的奥秘;深入了解疾病的物质基础及发生、发展过程;开发基因诊断、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并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几千种遗传性疾病……这些都将成为现代生物学面临的最大挑战。这样的背景促使人们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后基因组时代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一项新的技术,即以基因芯片为先导的生物芯片技术。 二、基因芯片的概念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技术是基于核酸互补杂交原理研制的。该技术指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 )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有荧光素等发光物质标记的样品DNA或RNA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从而对基因表达的量及其特性进行分析。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只是在固相基质上古高度集成的不是半导体管,而是成千上万的网格状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针,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三、基因芯片技术的分类 1 根据功能分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和DNA测序芯片两类。基因表达图谱芯片可以将克隆的成千上万个基因特异的探针或其cDNA片段固定在一块DNA芯片上,对于来源不同的个体、组织、细胞周期、发育阶段、分化阶段、病变、刺激(包括不同诱导、不同治疗手段)下的细胞内mRNA或反转录后产生的cDNA进行检测,从而对这个基因表达的个体特异性、组织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分化阶段特异性、病变特异性、刺激特异性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迅速将某个或某几个基因与疾病联系起来,极大地加快这些基因功能的确定,同时可进一步研究基因与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DNA测序芯片则是基于杂交测序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任何线状的单链DNA或RNA序列均可裂解成一系列碱基数固定、错落而重叠的寡核苷酸,如能把原序列所有这些错落重叠的寡核苷酸序列全部检测出来,就可据此重新组建出新序列。 2 根据基因芯片所用基因探针的类型不同,可分为cDNA微阵列和寡核苷酸微阵

基因芯片相关图像技术的简单介绍

本科课程论文 基因芯片相关图像技术的简单介绍 张大力 201330200125 指导教师邓继忠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名称14生物科学2班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6月9日

摘要 生物芯片是一种高效快速地生物学检测手段,以探针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为基本原理。其反应结果常常显示为荧光点阵列,往往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密度大的特点,人工难以识别和处理,因此多采用自动化手段进行处理,包括图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本文简单介绍现有的几天芯片图像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图像技术。 关键词:图像技术、生物芯片、基因芯片。

1 生物芯片简介 生物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芯片结合的一项技术,根据性能可分为功能芯片和信息芯片两大类。 功能芯片是指在芯片上集成一系列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在一块芯片生完成固定的,程序化的,复杂的反应,从而大大减少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使检测过程快速方便。 信息芯片又可以根据芯片探针和探测目标的不同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1]信息芯片是现在广泛使用的一类芯片,是在芯片基质材料上安装许多,基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尼龙或者其他材料。基因芯片又是信息芯片中最常使用的。 生物芯片上探针可与样品液体中的目标的特异性结合,结合的产物可以经过处理,在激光的照射下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如果没有发生结合的探针或者目标不会发出荧光。 用特定的光照射反应后的芯片,使其上面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发出荧光,再用技术手段取得此时芯片的图像。通过对芯片图像中荧光的位置,颜色、强弱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基因芯片上探针发生反应的情况。进而得知样品中待测目标的情况,包括样品中某同可以和探针特异性结合的目标是否存在,含量、浓度是多少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的依据。 2 生物芯片图像信息的采集 反应后经光源照射发出荧光的芯片包含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所谓基因芯片的扫描就是指将含有大量的以微阵列方式排列的生物杂交反应样点的基因芯片以图像的方式读取出来,且在保证样点信息的能够准确描述前提下,扫描图像转变成可供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图像[2]。基因芯片以外的生物芯片的与基因芯片类似。 常见的生物芯片扫描仪有两种分别是:CCD 系统扫描仪和激光共聚焦扫描仪,中CCD 扫描仪的应用较为广泛。[3]

综述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综述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1 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技术中发展最成熟和最先实现商品化的产品。基因芯片是基于核酸探针互补杂交技术原理而研制的。所谓核酸探针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在探针上连接上一些可检测的物质,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针到基因混合物中识别特定基因。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DNAmicroar ray),和我们日常所说的计算机芯片非常相似,只不过高度集成的不是半导体管,而是成千上万的网格状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针,通过已知碱基顺序的DNA片段,来结合碱基互补序列的单链DNA,从而确定相应的序列,通过这种方式来识别异常基因或其产物等。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有检测基因突变的基因芯片和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技术环节:芯片微阵列制备、样品制备、生物分子反应和信号的检测及分析。 目前制备芯片主要采用表面化学的方法或组合化学的方法来处理固相基质如玻璃片或硅片,然后使DNA片段或蛋白质分子按特定顺序排列在片基上。目前已有将近40万种不同的DNA分子放在1平方厘米的高密度基因芯片,并且正在制备包含上百万个DNA探针的人类基因芯片。生物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是基因芯片技术的第二个重要环节。生物样品往往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分子混合体,除少数特殊样品外,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进行反应。要将样品进行特定的生物处理,获取其中的蛋白质或DNA、RNA等信息分子并加以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第三步是生物分子与芯片进行反应。芯片上的生物分子之间的反应是芯片检测的关键一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中,减少生物分子之间的错配比率,从而获取最能反映生物本质的信号。基因芯片技术的最后一步就是芯片信号检测和分析。目前最常用的芯片信号检测方法是将芯片置入芯片扫描仪中,通过采集各反应点的荧光强弱和荧光位置,经相关软件分析图像,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 自从1992年Affymetrix公司首次合成第一块基因芯片诞生以来,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该技术以其高通量、平行性、多样化、微型化、自动化的显著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1)在医学上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精)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李家兴1001080728 园艺107 基因芯片( gene chip, DNA chip, DNA microarray 又被称为DNA芯片、DNA微阵列和生物芯片, 是指以大量人工合成的或应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的核酸片段作为探针, 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和特定的手段固定在硅片、载玻片或塑料片上, 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排列的探针可以多达上万个[1- 3]。在使用时,先将所研究的样品标记, 然后与芯片上的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对芯片进行扫描, 配合计算机软件系统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 从而高效且大规模地获得相关的生物信息。此项技术将大量的核酸分子同时固定在载体上, 一次可检测分析大量的DNA和RNA, 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标分子数量少、成本高、效率低等的缺点[4]。此外, 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 array , 利用杂交谱重建DNA序列, 还可实现杂交测序( 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 [5]。目前, 该技术在基因表达研究、基因组研究、序列分析及基因诊断等领域已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6]。 1 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产生的一项生物高新技术, 它将像计算机一样成为21 世纪即将来临的又一次新兴革命的奠基石[7,8]。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的研究密不可分[9]。人类基因组的大量信息需要有一种快速、敏感、平行检测的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解码, 基因的功能研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 以基因芯片技术为主体的生物芯片诞生了, 它被誉为是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基因芯片技术充分结合灵活运用了寡核苷酸合成、固相合成、PCR 技术、探针标记、分子杂交、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荧光显微检测、生物传感器及计算机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 体现了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巨大潜力。基因芯片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核酸杂交理论, Southern 印迹可以看作是生物芯片的雏形; 其后, 人们又发明了一个以膜片为介质基础的克隆库扫描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摘要: DNA芯片技术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的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即可获得样品的遗传信息。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 关键词 DNA芯片制备检测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得以测定,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DNA芯片的出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就DNA芯片的制备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予以阐述。 1 基因芯片的制备及检测技术[1-4] 1.1 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 1.1.1 原位合成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原位光刻合成法。该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微电光刻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直接在基片上合成所需的DNA探针。除原位光刻合成法外,原位合成法还包括原位喷印合成和分子印章在片合成法。 1.1.2 直接点样法该法是将制备好的DNA(cDNA)片段直接点在芯片上。近来有人提出用电定位捕获法和选择性沉淀法制备芯片。 1.1.3 电定位捕获法是将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在电场的作用下快速地固定在含有链霉素亲和素的琼脂糖凝胶膜上。由于生物素与链霉素亲和素的强亲合力,使得探针的固定更加容易和牢固。在电场的作用下,靶基因能快速地在杂交部位积聚,大大缩短了杂交时间,提高了杂交的效率,且改变电场电极的方向可以除去未杂交或低效率杂交的靶基因。 1.1.4 选择性沉淀法该技术是用金属纳米粒标记探针的方法来制备微阵列,靶基因在芯片上与探针杂交后发生选择性沉淀,通过检测沉淀物的电化学值等来获取相应的生物信息。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日益迅速,基因芯片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技术平台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学研究、食品卫生领域以及其它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基因芯片必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面发挥作用。本文阐述了基因芯片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流程,简述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流程应用展望 Gene Chip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Shu Mia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Life scie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21th century, gene chip, as a new technical platform in the reaseach of Life science, has got increasingly attention, and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medical research、food hygiene field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ology, gene chip will be helpful in more field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gene chip,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its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a prospection of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 gene chip technological process application prospection 基因芯片(gene chip),又称DNA芯片(DNA chip)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是生物芯片的一种类型,它是将DNA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并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自动化仪器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来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进而得知样品中mRNA的表达量,也可进行基因突变体的检测和基因序列的测定,为进一步了解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及基因克隆提供有用的工具。作为一项基于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郑敏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基因芯片(DNA芯片,微阵列)是20世纪后期在杂交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个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大量的核苷酸探针以点阵列方式排列于特定的固相支持物上,与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样品靶DNA杂交,通过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来分析靶DNA的存在和量的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应用于功能基因研究、杂交测序、药物筛选诊断、基因表达、基因多态性和突变检测等,在生物学、医学、制药学、环境保护学和农林业等领域上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因芯片;微阵列;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genechip)是生物芯片(biochip)的一种,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而兴起的技术。基因芯片是按预先设计的阵列方式,把大量核酸片段固定在载体基片上,组成密集的按序排列的探针集群,通过与标记样品核酸杂交,检测其杂交信号,从而达到判断靶核酸的有无或数量的目的[1].基因芯片技术室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集微电子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高度交叉的一项尖端应用型新技术,现已成为国际上的前沿和热点[2]。现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1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产生的一项生物高新技术, 它将像计算机一样成为21 世纪即将来临的又一次新兴革命的奠基石[]。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的研究密不可分[5]。人类基因组的大量信息需要有一种快速、敏感、平行检测的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解码, 基因的功能研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 以基因芯片技术为主体的生物芯片诞生了, 它被誉为是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基因芯片技术充分结合并灵活运用了寡核苷酸合成、固相合成、PCR 技术、探针标记、分子杂交、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荧光显微检测、生物传感器及计算机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 体现了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基因芯片技术基本过程

基因芯片技术基本过程 1 DNA方阵的构建 选择硅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龙膜等支持物,并作相应处理,然后采用光导化学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在硅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针;(2)或者通过液相化学合成寡核苷酸链探针,或PCR技术扩增基因序列,再纯化、定量分析,由阵列复制器(arraying and replicating device ARD),或阵列机(arrayer)及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将不同探针样品定量点样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或硅片等相应位置上,再由紫外线交联固定后即得到DNA微阵列或芯片。 2 样品DNA或mRNA的准备。 从血液或活组织中获取的DNA/mRNA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进行扩增提高阅 读灵敏度。Mosaic Technologies公司发展了一种固相PCR系统,好于传统PCR技术,他们在靶DNA上设计一对双向引物,将其排列在丙烯酰胺薄膜上,这种方法无交叉污染且省去液相处理的繁锁;Lynx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另一个革新的方法,即大规模平行固相克隆(massively parallel solid-phase cloning)这个方法可以对一个样品中数以万计的DNA片段同时进行克隆,且不必分离和单独处理每个克隆,使样品扩增更为有效快速。 在PCR扩增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样品标记,标记方法有荧光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等。 3 分子杂交 样品DNA与探针DNA互补杂交要根据探针的类型和长度以及芯片的应用来选择、优化杂交条件。如用于基因表达监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低温、时间长、盐浓度高;若用于突变检测,则杂交条件相反。芯片分子杂交的特点是探针固化,样品荧光标记,一次可以对大量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杂交过程只要30min。美国Nangon公司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使分子杂交速度缩到1min,甚至几秒钟(6)。德国癌症研究院的Jorg Hoheisel等认为以肽核酸(PNA)为探针效果更好。

基因芯片综述

基因芯片文献综述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前沿生物技术。目前,人们对疾病的分类和诊断的水平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于基因芯片的特征选择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成熟,并广泛运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本文重点介绍基因芯片技术的进展、分类、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背景,分类,应用领域,展望 1.基因芯片技术背景 1.1技术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由多个国家参加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被称为是继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这个计划的完成对人类认识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技术、制药业、农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以及病原微生物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与功能研究,基因芯片(gene chip)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1]。 1.2基因芯片概念 基因芯片即DNA芯片或DNA微阵列,大小如指甲盖一般,每个芯片的基而上都可以划分出数万至数百万个小区,在指定的小区内,可固定大量具有特定功能、长约20个碱基序列的核酸分子。它是把大量己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同一个基片(如玻片、膜)上[2-4],经过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大量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 1.3基因芯片特点 其突出特点在十高度并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高度的并行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进程,而且有利于DNA芯片技术所展示图谱的快速对照和阅读。多样性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同时一进行样品的多参数分析,从而避免因不同实验条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分析的精确性。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和减小反应液体积,降低实验费用。高度自动化则可以降低制造芯片的成本和保证芯片的制造质量[5]。1995年Science杂志首次报道了Schena等人用DNA微阵列技术并行检测拟南芥多个基因的表达水平。1994年第一张商业化基因芯片由Affymetrix公司推出。 二.分类 基因芯片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按其片基不同可分为无机片基芯片和有机合成片基芯片; ②按其应用不同,可分为表达谱芯片、诊断芯片、检测芯片; ③按其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原位合成芯片和合成后交联芯片(合成后点样芯片); 最常用的还是按载体上所点探针的长度分为c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两种。

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 § 2.1 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我们所指的芯片是以硅晶体为材料制造的用来存储信息、进行科学计算等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各种计算机芯片。硅芯片是通过电路高低电平来表示逻辑1或逻辑0,不同的0,1组合可以代表自然界的一切信息,从而方便存储。生物电子芯片与硅芯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代表信息的存在或没有信息。这一发现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立即投身到生物电子元件这一研究领域[1]。 8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生物芯片”这一概念,形象地把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与生物活性分子功能结合,提出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能够获取存储信息并进行处理和传输的微生物构件(微功能单元),以达到仿生信息处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分子电子学”。 90年代以来,在美国硅谷又兴起了研究和开发“生物芯片”的热潮[1][2]。这一“生物芯片”的概念是指运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技术以及生物分子的自组装技术,在一微小芯片上组装成千上万个不同生物分子(DNA,蛋白质,多肽,细胞等)微阵列,实现生物分子信息的快速、并行、大规模检测[1][3]。 芯片分析的实质是在面积不大的基片表面上有序地点阵排列了一系列固定于一定位置的可寻址的识别分子。结合或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应结果用同位素、化学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或酶标法显示,然后用精密的扫描仪或CCD摄像技术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综合成可读的IC总信息[3][4][5]。 芯片分析实际上也是传感器分析的组合。芯片点阵中的每一个单元微点都是一个传感器的探头[6]。所以传感器技术的精髓往往都被应用于芯片的发展。阵列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减少工作量,增加可比性。所以芯片技术也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

基因芯片(Gene Chip,DNA Chip),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orarray), 是指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很小面积内的千万个核酸分子所组 成的微点阵阵列。在一定条件下,载体上的核酸分子可以与来自样品的 序列互补的核酸片段杂交。如果把样品中的核酸片段进行标记,在专用的芯片阅读仪上就可以检测到杂交信号。 详细 实验方法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材料 ?组织或细胞样本 试剂、试剂盒 ?Oligo-dT (T15) - Roche ?dNTPs ?RNasin ?Superscript II ?Cot-1 DNA ?EDTA ?NaOH ?Tris 仪器、耗材 ?扫描仪:ScanArray 3000 ?图像处理软件:Genepix 3.0 ?Cartesian 7500点样仪 ?硅烷化玻片 ?PCR仪器 ?Scan Microarray 一、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cDNA芯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基因芯片这一技术方法在1991年的Science杂志上被首次提出,其高通量、并行检测的特点适应了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海量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要,

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原因,而对深人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的需求又是促进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动力。 由于基因芯片高速度、高通量、集约化和低成本的特点,基诞生以来就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正如晶体管电路向集成电路发展的经历一样,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集成化正在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发生一场革命。 根据固定在芯片载体上的核酸分子的不同,基因芯片可以分为cDNA芯片和寡核昔酸芯片等。寡核昔酸芯片主要基于光引导聚合技术,该技术是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专利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 基因芯片(Gene Chip,DNA Chip),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orarray),是指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很小面积内的千万个核酸分子所组成的微点阵阵列。在一定条件下,载体上的核酸分子可以与来自样品的序列互补的核酸片段杂交。如果把样品中的核酸片段进行标记,在专用的芯片阅读仪上就可以检测到杂交信号。 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步骤:芯片制备、样品制备、杂交反应和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 1、芯片制备-目前制备芯片主要以玻璃片或硅片为载体,采用原位合成和微矩阵的方法将寡核苷酸片段或cDNA作为探针按顺序排列在载体上。芯片的制备除了用到微加工工艺外,还需要使用机器人技术。以便能快速、准确地将探针放置到芯片上的指定位置。 2、样品制备-生物样品往往是复杂的生物分子混合体,除少数特殊样品外,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反应,有时样品的量很小。所以,必须将样品进行提取、扩增,获取其中的蛋白质或DNA、RNA,然后用荧光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3、杂交反应-杂交反应是荧光标记的样品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的反应产生一系列信息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能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中,减少生物分子之间的错配率。 4、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杂交反应后的芯片上各个反应点的荧光位置、荧光强弱经过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可以分析图像,将荧光转换成数据,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 目前,基因芯片主要由寡核苷酸芯片和cDNA芯片两大类组成。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类芯片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寡核苷酸芯片(Oligonucleotides Chip)

浅谈DNA芯片的基本原理及技术

浅谈DNA芯片的基本原理及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从基本原理、分类,其技术原理,主要应用,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5个方面对DNA芯片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以了解DNA芯片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DNA芯片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前景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至今, 已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并且已基本构建了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目前人们正在由研究基因的结构及染色体定位的结构基因组学, 向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功能基因组学转变。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有限地研究一个基因或mRNA, 对于较大基因组和巨大的基因组序列数据库则需要新的有效的手段来处理, 常用的凝胶电泳无法达到这个要求, DNA芯片就这样应运而生。DNA芯片技术是多种学科、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 在基因组研究、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新基因、基因表达研究、基因诊断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1 DNA芯片的基本原理 1991年底, 美国加州旧金山Affymatrix公司结合照相平板印刷、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共聚焦扫描、寡核苷酸DNA合成、荧光标记探针杂交及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块DNA 芯片。 DNA芯片利用核酸杂交原理来检测未知分子, 将寡核苷酸或寡核苷酸片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固相支持物上组成密集的分子阵列, 再用标记的目的材料DNA 或cDNA 进行杂交, 通过检测标记信号的分布谱型得到分子杂交情况, 并经计算机分析处理, 得到大量的序列或表达信息。DNA芯片所用的固相支持物有硅片、尼龙膜、载玻片等, 通常把以硅片为支持物的方法称为芯片。以其他材料为支持物的方法称微阵列。 2 DNA芯片的分类 DNA芯片产生的基础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技术、高分子化学合成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其有机结合。根据DNA芯片制作过程中主要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2007-12-17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 景 陈华友,崔振玲(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进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是各学科交叉综合的崭新科学。其原理是采纳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DNA 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生物样品中DNA分子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就可得出该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国内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技术可用于DNA测序,基因表达及基因组图的研究,基因诊断,新基因的发觉,药物选择,给药个性化等等,因此为二十一世纪生物医药铺平道路,将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广泛的变革,促进人类早日进入生物信息时代。 关键词:基因芯片;微阵列;基因诊断;药物选择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打算"(human ge nome project, HGP)的进展而进展起来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来阻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运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生物芯片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元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

等新型生物芯片(1)。本文要紧讨论基因芯片技术,它为"后基因组打算"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基因诊断、药物选择、给药个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1 差不多概念 基因芯片(gene chip)也叫DNA芯片、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指采纳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NA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NA 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运用了运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因此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2 技术差不多过程 2.1 DNA方阵的构建 选择硅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龙膜等支持物,并作相应处理,然后采纳光导化学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在硅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针;(2)或者通过液相化学合成寡核苷酸链探针,或PCR技术扩增基因序列,再纯化、定量分析,由阵列复制器(arraying and replicating de vice ARD),或阵列机(arrayer)及电脑操纵的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将不同探针样品定量点样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或硅片等相应位置上,再由紫外线交联固定后即得到DNA微阵列或芯片(3)。

第11章生物芯片技术试题及答案

第11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种生物芯片不属于微阵列芯片( ) A. 基因芯片 B. 蛋白芯片 C. PCR反应芯片 D. 芯片实验室 2.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 ) A. 高通量 B. 微型化 C. 集成化 D. 并行化 3. 下面哪些方法属于基因芯片原位合成技术() A. 原位光刻合成 B. 合成点样 C. 压电打印 D. 分子印章 二、名词解释 1. 基因芯片 2. 蛋白芯片 3. 微缩芯片实验室

三、简答题 1. 试述生物芯片的种类及主要功能。 2. 试述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制备。 3. 简述蛋白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4.举例说明基因芯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第11章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B、C、D 3. A、C、D 二、名词解释 1. 基因芯片 将大量的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gene chip),又称DNA芯片(DNA chip)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基因芯片技术是建立在基因探针和杂交测序技术上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核酸序列分析手段。它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基因的分析。在一块1cm2大小的基因芯片上,根据需要可固定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基因,以此形成一个密集的基因方阵,实现对千万个基因的同步检测。 2. 蛋白芯片 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又称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 microarray),是用于蛋

白质功能研究及相互作用分析的生物芯片,采用原位合成、机械点样或共价结合的等方法将多肽、蛋白、酶、抗原、抗体固定于硅片、玻璃片、塑料片、凝胶、尼龙膜等固相介质上形成的生物分子点阵。在待分析样品中的生物分子与蛋白质芯片的探针分子发生杂交或相互作用或其他分离方式分离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仪对杂交信号进行高通量检测和分析。蛋白质芯片是将整个蛋白质水平的相关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从而实现对多肽、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成份进行高通量检测。

基因芯片检测原理

六基因芯片检测原理 杂交信号的检测是DNA芯片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中已形成许多种探测分子杂交的方法,如荧光显微镜、隐逝波传感器、光散射表面共振、电化传感器、化学发光、荧光各向异性等等,但并非每种方法都适用于DNA芯片。由于DNA芯片本身的结构及性质,需要确定杂交信号在芯片上的位置,尤其是大规模DNA芯片由于其面积小,密度大,点样量很少,所以杂交信号较弱,需要使用光电倍增管或冷却的电荷偶连照相机(charged-coupled device camera,CCD)摄像机等弱光信号探测装置。此外,大多数DNA芯片杂交信号谱型除了分布位点以外还需要确定每一点上的信号强度,以确定是完全杂交还是不完全杂交,因而探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线性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杂交信号探测系统主要包括杂交信号产生、信号收集及传输和信号处理及成像三个部分组成。 由于所使用的标记物不同,因而相应的探测方法也各具特色。大多数研究者使用荧光标记物,也有一些研究者使用生物素标记,联合抗生物素结合物检测DNA化学发光。通过检测标记信号来确定DNA芯片杂交谱型。 1.荧光标记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 使用荧光标记物的研究者最多,因而相应的探测方法也就最多、最成熟。由于荧光显微镜可以选择性地激发和探测样品中的混合荧光标记物,并具有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热分辨率,特别是当荧光显微镜中使用了共焦激光扫描时,分辨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可接近由数值孔径和光波长决定的空间分辨率,而在传统的显微镜是很难做到的,这便为DNA芯片进一步微型化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的基础。大多数方法都是在人射照明式荧光显微镜(epifluoescence microscop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使用了CCD相机的改进的荧光显微镜以及将DNA芯片直接制作在光纤维束切面上并结合荧光显微镜的光纤传感器微阵列。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将待杂交对象以荧光物质标记,如荧光素或丽丝胶(lissamine)等,杂交后经过SSC和SDS的混合溶液或SSPE等缓冲液清洗。 (1)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 探测装置比较典型。方法是将杂交后的芯片经处理后固定在计算机控制的二维传动平台上,并将一物镜置于其上方,由氩离子激光器产生激发光经滤波后通过物镜聚焦到芯片表面,激发荧光标记物产生荧光,光斑半径约为5-10μm。同时通过同一物镜收集荧光信号经另一滤波片滤波后,由冷却的光电倍增管探测,经模数转换板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控制传动平台X-Y方向上步进平移,DNA芯片被逐点照射,所采集荧光信号构成杂交信号谱型,送计算机分析处理,最后形成20μm象素的图像。这种方法分辨率高、图像质量较好,适用于各种主要类型的DNA芯片及大规模DNA芯片杂交信号检测,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基因诊断等方面研究。 (2)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与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结构非常相似,但是由于采用了共焦技术因而更具优越性。这种方法可以在荧光标记分子与DNA芯片杂交的同时进行杂交信号的探测,而无须清洗掉未杂交分子,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Affymetrix公司的S.P.A.Forder等人设计的DNA芯片即利用此方法。其方法是将靶DNA分子溶液放在样品地中,芯片上合成寡核苷酸阵列的一面向下,与样品池溶液直接接触,并与DNA样品杂交。当用激发光照射使荧光标记物产生荧光时,既有芯片上杂交的DNA样品所发出的荧光,也有样品地中DNA所发出的荧光,如何将两者分离开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共焦显微镜具有非常好的纵向分辨率,可以在接受芯片表面荧光信号的同时,避开样品池中荧光信号的影响。一般采用氩离子激光器(488nm)作为激发光源,经物镜聚焦,从芯片背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