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

流阶地。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海平面

一、海平面位置确定的标志

1、沉积物标志:泻湖沉积与泥炭、海滩岩

2、地貌标志: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波切台、沿岸沙堤、贝壳堤

3、生物标志:珊瑚礁坪台、有孔虫、介形虫

4、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深海沉积物(有孔虫壳体)中的氧同位素值能反映海平面变化

二、海平面波动原因

1、冰川型海平面变化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陆地上冰量的变化而引起的海平面波动

2、构造运动型海平面变化

构造运动可造成全球性或局部的海平面变化

3、其他型海平面变化

水圈体积型海平面变化、大地水准面型海平面变化、海温型海平面变化、洋盆体积型海平面变化、均衡型海平面变化

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生物界特点

1.北半球的生物界变化比南半球明显

2.陆地上的生物界变化比海洋明显

3.在陆地上,哺乳动物变化最明显,植物变化最小,第四纪期间的植物基本上是现生种,而且在形态上与现在差别不大。

4.哺乳动物演化在第四纪期间最迅速,在第四纪不同时期有明显差别。

5.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相继出现了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6.从全球动物现代分布来看,越是向南,动物构成越具有原始性

7.由于第四纪气候冷-暖、干-湿剧烈波动,生物在空间上频繁迁移,与前第四纪的生物界明显不同。

二、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1、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

保留了少量新近纪末期的残余种属(德氏后裂爪兽)

演化出一些特别种属,如长鼻三趾马、板齿犀等

出现了更新世特有的种属,如三门马、梅氏犀等

2、中更新世周口店动物群

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南北分异非常明显,周口店动物群具有北方型特点。

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一些种属部分保留下来

出现了比较多的中更新世特有种属

有大量进步种属出现,比如狼、狐、獾和小型啮齿类

含有北京猿人化石和文化遗迹

3、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

中更新世以前的种类已经灭绝,如中国鬣狗、剑齿虎。

中更新世出现的一些种类高度发展,成为晚更新世的主要种属,数量和体形都增

出现了现代种属——如野驴

同时还发现了人类化石(Ordos man)及其文化遗迹

生存环境——草原型群体

4、全新世动物群

四不象鹿动物群

三、古人类及其文化

1、人类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阶段。

2、名词解释

文化层:是指含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文化遗址:是指含有古人类活动遗存物的地址。

文化期:是指与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石器时代: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石器的时期

北京猿人:产于北京周口店生活于中更新世的古人类化石

第四纪地层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1、生物地层学:

生物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前进。

有孔虫、介形虫和其他微体古生物化石常常作为环境分析的综合指标。

软体动物、植物化石(孢子花粉)

2、气候地层学

冷暖的波动、冰期间冰期等全球性的气候旋回为标志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

二、第四纪地层学划分对比方法

1、岩石学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价铁的含量是累计的,具有从红色到棕红色再到黄色的变化趋势。

(稳定矿物+比较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非常不稳定矿物)称为风化系数,该值越高,风化强度越大,反之就越弱。

其他:结构与沉积构造、特殊的标志层(古土壤层、侵蚀面、不整合面)

2、古生物学方法

利用生物演化的规律。不同时期地层中具有不同的组合,据此可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3、地貌学的方法

根据地貌之间的切割、过渡和掩埋等关系确定地貌的相对先后顺序,再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4、年代学的方法

运用古地磁学等方法对第四纪地层进行测年,测得所需的年代数据

5、古气候学的方法

根据第四纪地层记录到的气候波动规律而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6、构造地质学的方法

根据第四纪地层中的不整合以及地层的褶皱与断裂而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7、古人类与考古学

依据人类进化过程和人类发展的阶段性而进行的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8、其他方法

地球化学的方法、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方法、事件地层学的方法

第四纪气候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一、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1、生物化石标志:

A:植物化石:孢子和花粉,植物的枝干和叶子的化石

B:哺乳动物化石:随着气候变化哺乳动物发生明显的地理迁移

寒冷:猛犸象、披毛犀、北极狐动物群;

温暖:河马、亚洲象、大熊猫、犀牛;

半干旱(草原环境):草食动物啮齿类。

C:软体动物化石、珊瑚化石。

2、岩石学标志: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与沉积物形成的古环境与古气候密切相关。温暖:古土壤、红粘土风化壳等;干旱、半干旱:分成砂、黄土等。

3、地貌学标志:

寒冷气候:冰川、冻土地貌,如冰斗、古冰楔;

温暖气候:岩溶、河流、湖泊地貌;

干旱气候:风蚀、风积地貌,如沙丘。

4、地球化学标志:

A: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铁的含量随着气候的转暖湿而增加,反之则降低。

B:碳酸钙:CaCO3含量升高,干冷。冰期—CaCO3高;间冰期—CaCO3低。

C:微量元素:在温暖气候条件下,微量元素富集。

干冷气候条件下,微量元素流失。

5、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A:氧同位素:海水中δ18O值升高,海水温度降低,δ18O值降低,海水温度升高;极地或高山刚好相反。

B:碳同位素:δ13C值低对应温暖潮湿气候,δ13C值高对应干冷气候。

6、磁化率标志:磁化率强弱变化与沉积物成分有关。

干冷,磁化率降低;湿热磁化率增强。

二、晚更新世气候特点

晚更新世的气候由一个间冰期和冰期构成。

1、末次间冰期(130Ka-75Ka B.P)

这个时期有三个温暖阶段和两个相对寒冷阶段构成

2、末次冰期(75Ka-10ka B.P)

可分为早期的寒冷气候、中期的温暖气候和晚期的寒冷气候三阶段

在黄土高原形成马兰黄土

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科罗拉多山地区,出现盛冰期LGM(25Ka-15Ka B.P)晚冰期(冰消期),是一个气候回升的时期。(早中晚仙女木期)

三、全新世气候特点

这个时期也称为冰后期,经历了升温期、高晚期和降温期的旋回

全新世早期:全球的气温较晚冰期升高

前北方期:10250-9450a B.P气候寒冷

早北方期:9450-8450a B.P气候干凉

全新世中期:全新世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又称大暖期

晚北方期:8450-7450 气候温暖

大西洋期:7450-5000 气候暖湿

亚北方期:5000-2450 气候干凉

全新世晚期:气候普遍由温暖转向干凉,期间有更小的波动

亚大西洋期5000至今,气温下降

四、欧洲与中国东部冰期与间冰期旋回(从早到晚)

1、阿尔卑斯山:拜伯冰期、多瑙冰期、贡兹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雨木冰期

2、中国东部: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大理冰期

五、第四纪气候波动动力因素

1、天文因素:太阳辐射、太阳系运动、地球转动的轨道参数(米兰科维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地球的轨道偏心率e、地球倾斜度θ和岁差P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天体撞击

2、地球自身因素:地球自转和地极移动,构造运动、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火山爆发,陆地表面性质的变化

3、人为因素:二氧化碳释放、大气污染、森林砍伐等

新构造运动

一、名词解释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N)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指晚更新世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活动的构造。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二、新构造类型:

隆起构造:大区域长期处在上升运动

坳陷构造:大区域长期下降运动

断块构造: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相间的构造地貌形态

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沉积盆地区因受新构造运动的挤压作用,常沿盆地边部产生一系列挤压小褶皱和逆断层

活动断层:指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或100Ka B.P以来正在活动的断裂。

三、新构造运动的标志(表现)

(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

(2)地貌标志:层状地貌的变形和变位、新鲜的断层崖、三角面、山脊等呈直线分布、河床两岸阶地的发育不对称

(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岩相、厚度

(4)火山活动:仅局限在地壳板块构造不稳定边缘的地质构造带上发生

(5)地震:地震活动明显的区域性和成带性特点,地震震中呈有规律带状分布。(6)水文标志:温泉或沸泉出露点的带状分布规律

(7)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大地测量与地形形变、重力异常与磁异常

第四纪年代学

一、古地磁法

利用地球的磁性断定地层年代的方法,通过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与标准古地磁极性年表对比,间接获取岩石年龄的方法。以热剩磁、沉积剩磁和化学剩磁的形式记录下来。

测年对象:火山熔岩和火山灰、静水环境沉积的细颗粒物质、黄土、古土壤陶器、古砖、古窑

二、热释光(TL)

通过对被测量的石英碎屑进行加热激发,使其释放由放射性物质辐射而储存在内部的热量,通过测量发光强度计算沉积物年代的方法。

同样的辐射剂量下,样品年龄越老,热发光就越强。

测年对象有:受热样品(古陶片、方解石脉)充分暴露的样品(黄土、沙漠沙)

三、碳十四

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一旦形成,便发生衰变,当大气中14C产生的速度与衰变速度相等(动态平衡)时,大气中14C的浓度是一定值。当生物死亡或碳酸岩沉积之后,如果被迅速埋藏,那么,生物体内或碳酸岩内部的14C与外界的交换便停止下来。其内部的14C浓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

T=log (I/I

0)? 18.5?103(年) I=I

e-λt

煤矿地质学

1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 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100m表示。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地球的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5.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 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震内容有待补充) 6.克拉克值与地壳元素组成 美国人克拉克于1889年,首先测定了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深16km以内的50种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随后又经过许多有关学者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使其日臻完善,为了纪念克拉克的功绩,将个中国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右大到小分别为:O、Si、Al、Fe、Ca、Na、K、Mg、Ti、H 7.矿物相关概念与特性 矿物: 矿物是在地址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者一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它们是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 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其化学成分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方式规则排列,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矿物。矿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单体形态和结合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主要是指矿物的结晶习性和晶面条纹。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向延伸(呈柱状和针状,如柱状的石长柱状的角闪石)、二向延展(呈片状和板状,如板状的石膏和片状的云母)和三向等长(呈粒状,如立方体状态的黄铁矿和岩盐)三类。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晶体颗粒或非晶体微粒的聚集。 矿物的物理性质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三类。 其中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各种性质,其中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矿物的颜色是由矿物对白光的各种波长的广播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成因不同,矿物颜色分为白色、它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素瓷板上刻划后所保留的粉末颜色。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当矿物表面不平坦时候会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光泽,包括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珍珠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复习试题库

.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学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 .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地质作用: 3地壳运动 4岩浆作用: 5地震: 6岩石: 7.矿物 8岩石的结构: 8地层: 9地层层序定律: 10地质构造: 11.断层: 12活断层*: 13地质图: 14地下水 15孔隙: 16临界水力梯度*: 17裂隙: 18岩溶: 19潜水

20承压水: 21层流: * 22紊流: * 23 流砂 24基坑突涌: 25烈度: 26泥石流: 27滑坡: . . 28风化作用: 29斜坡变形破坏: 30工程地质勘探* 31原位测试* 32岩心采取率** 2、填空题 1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以及 4个方面。 2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3地质作用包括和。 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 5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6根据岩石的形成深度分为:。 7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和。 8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有:和。 9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和。 10岩层间接触关系有、、。 11褶皱的识别标志是。 12断层要素包括:。

13逆断层活动时发生地表变形,并发育断裂。 14*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是。 15.地下水分类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和 。 16地下水分类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17地下水的控制根据其基本原理,通常可分为:、、、、等几种控制方法 . . 18*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和 19*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可归纳为:、和 三种类型。 20*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 。 21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 (1)________________ (2)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 (4)________________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 11.古地貌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 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24.什么叫坡地? 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 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 是。 2.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是、、。 3.地貌的相对等 级、、、、 、。 4.地貌形态测量的标志 是、、、。 5.造成地貌的主要营力 是、。 6.确定地貌相对顺利通常根 据、、。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说明:(1)总分100分。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以及回忆课堂讲述内容。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 如: 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 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 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 如: 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对) 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错) 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共20分) 如: 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 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 准平原。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这种多层地形是判断区域间歇性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 重点: 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参考教程p2-3)---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生物演化历程及分布规律的科学。 2.山地/平原/高原:(参考教程p46、53)———山地:山分布的地区;平原:地面高程0-600M的广大平坦的地区;高原:地面高程大于600M的平原。 3.山岭/山脉/山系:(参考教程p46)———山岭:具有陡峭的山坡和明显的分水线的呈线性延伸的山地;山脉:具有若干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山系:由若干条山脉组成的山地系统。 4.河床/河漫滩/阶地(参考教程p69、70或73)———河床:平水期河流所占据的谷底;河漫滩: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浅滩;阶地:沿河流两侧分布的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台。 5.石芽/石林:(参考教程p85及课件) 6.岩溶漏斗/溶蚀洼地:(参考教程p86-87和课件)

煤矿地质学作业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质构造、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SiO2、摩氏硬度为7。 10、岩石按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岩(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A级和B 级为高级储量,C级和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水平切面图。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陷落柱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 30、可采储量(T)、设计储量(P)与工业储量(I)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I-P)K。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3、外力地质作用: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壳表层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 4、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岩层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总结资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复习题 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因而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四纪沉积地貌的岩性、成因、分布和特征;(2)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对地貌形态以及地貌特征对生物演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3)研究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演化,以及地貌对人类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影响。(4)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规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第四纪下限问题 所谓第四纪下限就是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是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争议颇多的问题。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 冰川活动这是早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主要依据,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气候变冷在中低纬度山区出现了冰川活动,且发现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但是后来在其它地方发现的更早的冰川活动让人们对这一标志产生了动摇。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第四纪频繁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是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很难统一。 动物化石哺乳动物(真马真象真牛)化石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在欧亚这一标志很清楚。 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标志性事件,早期的石器测定年代与通用的第四纪年代相当。 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地层发育与老地层有明显差别,第四纪环境变化显著,在地层中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 第四纪下限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有4种,有些已经被放弃了。 0.70-0.80MaB.P 这是根据冰川活动标志提出的,这一方案不符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已被弃用。 1.80-1.90MaB.P 这个划分方案得到了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人类出现等标志的支持,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 2.50-2.60MaB.P 此方案划分的依据是:全球降温,北极冰盖扩张,欧亚地区出现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2008年国际地层表第四纪下限采纳了这个方案。 3.20-3.50MaB.P 这一方案多为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所持,采纳的人不是很多。目前使用最多的为第二、三种方案。 3、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分类 分化作用: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物理分化作用:主要是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 绪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 ①油气成因问题 ②油气成藏问题 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 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3.油田水 广义 : 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 13C1 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 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 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

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 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 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 非烃气体: 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 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 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 NaHCO3型、 Na2SO4型、 MgCl2 型、 CaCl2 型; 油田水主要为 CaCl2 型 NaHCO3型和 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 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 地层封闭性: CaCl2>NaHCO3>MgCl2>NaSO4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1, 储集层 :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 为储集层。 2, 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3,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 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Q—单位时间内流体的通过岩石的流量,/s F—岩石的截面积, U—液体的沾度,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2、气候期:是指地质时期某一类气候占优势的时期。 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 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 4、文化层:是指含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文化期:是指与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5、米兰科维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地球的轨道偏心率(e)、地球倾斜度(或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简称为黄赤交角,?)和岁差(二分点进动,P)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 6、新构造运动: ①发生于新近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 ②发生于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③发生于新近纪—现代的构造运动; ④始于上新世,甚至界定具体下界为340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 ⑤认为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凡是造成地表现代地形基本起伏的构造运动都称为新构造运动; ⑥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 7、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质)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称为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及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方面。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范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一个分支,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石圈块体。 8、活动断层:目前认为活动断层是指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或100kaB.P以来正在活动的断层,也有定义为全新世,即10kaB.P.以来正在活动和未来100a仍将活动的断层称活动断层,也称最新活动断层。 9、黄土旋回: 冰期旋回: 气候旋回:

煤矿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 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2.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这种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23.综合地质编录:是指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反映地质条件总体情况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各种综合地质图件,各类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地质说明书及地质研究的成果。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 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26.组合带: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 地层体。 27.储量:矿产储量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28.综合地质编录: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29.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煤田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煤田地质学》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

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 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 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 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 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

工程地质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矿物呈板块、黑色、珍珠光泽,一组完全解理,硬度2.5—3.0。该矿物可定名为(D)。 A.辉石B.角闪石C.橄榄石D.黑云石 2、下列岩石为岩浆岩的是(C)[A] A.灰石(橄榄石)B.片麻岩(灰岩) C.辉石(石英岩)D.泥岩(砂岩) 3、碎屑物质被胶结以后所开成的结构称为(A)。 A.碎屑结构B.斑关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 4、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岩石的(C)。 A.抗剪断强度B.抗拉强度C.抗切强度D.抗剪强度 5、沉积岩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常常形成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A)。 A.较早B.较晚 C.无法确定D.沉积岩未经构造变动影响时,较晚 6、下列不是地质年代单位的(D)。 A.宙B.代C.纪D.统 7、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B.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C.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角方位角相差90° 8、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断层的标志是(D)。 A.擦痕和阶步B.牵引构造 C.地层的重复和缺失D.底砾岩 9、砂嘴、砂坎地形常形成于(C)。 A.次深海带B.深海带C.海岸带D.浅海带 10、泥炭及淤泥质土是(B)形成的。 A.包气带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 11、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A)。 A.激发地震B.形变地震C.强震D.海洋地震 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不包括(B)地下水。

A.包气带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13、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C)。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D.构造面 14、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C)。 A.崩塌B.滑动C.松动D.弯曲 15、下列不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B)。 A.可溶性岩石B.岩有利于为软岩C.水是流动的D.水内有侵蚀性16、盐渍土不具有(D)。 A.溶陷形B.膨胀裂C.腐蚀性D.崩解性17、软土不具有特性是(B)。 A.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 B.天然孔隙比小于1 C.流变性 D.高压缩性 18、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C)。A.1:5000~1:50000 B.1:2000~1:10000 C.1:500~1:2000 D.1:200~1:1000 19、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不包括(A)。 A.实验法B.路线穿越法 C.界线追索法D.布点法 20、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C)。 A.水文地质条件B.地质构造 C.建筑物的类型D.地貌 21、对地下结构物产生浮力的地下水是(D)。 A.包气带水B.承压水 C.潜水D.承压水或潜水 22、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掼(D)应务的重分布。 A.岩土原有应力B.洞室衬砌应力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其短边为正断层,长边为走滑断层。 2. 断弯褶皱: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 3.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4.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构造应力场: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 5.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 6.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 7.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8.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9.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想象。 10.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1. 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2. 劈理的域构造: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构造。 13.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 a. 剪切带内面理(s) b. 糜棱岩面理(c) 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 14. 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 15.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16. 褶皱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脊形最高点的连线。 17. 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 18.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 19.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则构成节理系。 20.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21. 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22. 应变椭球:见3题。 23. 糜棱岩:塑性变形的产物,并由塑性变形导致明显重结晶及强烈优选方位,具有流动构造。 24. 褶皱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称为褶皱轴。 25. 逆冲双重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26. 稳态蠕变:应变速率近于常量的蠕变称为稳态蠕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