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

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

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
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

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

康绍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杨凌712100)

许 迪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

摘要 论述了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的战略地位;指出现代农业节水是一个跨多学科的高科技问题,需要生物、水利、农艺、材料、信息、化工、环保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的目标、原则。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现代农业节水前沿技术,具体包括: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技术;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作物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新技术。②现代农业节水关键平台技术及新产品,包括: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及新产品;新型节水专用材料与生化制剂;农艺节水技术;现代灌溉系统水量监控与调配技术及新产品;劣质水资源化与灌溉利用技术。③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工程与产业化。最后分析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可能产生的突破与贡献。

关键词 农业节水 高新技术 节水灌溉 现代农业

Reflection on High -tech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Water -Saving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 hina

Kang Shaozhong 1 Xu Di 2

(1.North west Sci -Tech Univers 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China ;2.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China )

A bstract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high -tech for developing China ′s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s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s a high -tech problem ,which deals with a wide ran ge of scientific flelds ,including biology ,water resources ,agronomy ,materials ,information scienc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etc ..The Aim and principle for developing high -tech of modern a -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re proposed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high -tech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nclude :1.leading edge techno -ogy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ncluding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plants ′high -product water use physiology ,collecting crops ′water demand informations and accurate control irrigation techniques ,new control techn iques of root -division alternative irrigation for crops ;2.key platform techniques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and new products ,includin g field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ical equipments and new prod -ucts ,new special materials for water -saving and biochemical agents ,agronomy water -saving techniques ,water volu me monitoring and allocation tech -niq ues for modern irrigation system and new products ,poor -q uality water resources and irrigation utilization techiques ;3.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 g techniques integr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inally ,possible breakthroughs and contributions with modern agricul -tural high -tech researches are anal yzed .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 g high -tech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1 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的战略

地位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影响到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的农业缺水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节水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是保障我国人口高峰期食物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及整个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 3,人均水资源量约2200m 3,约为世界平均的25%。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在降水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下降为1760m 3,将逼近国际上公认的1700m 3的严重缺水的警戒线!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布局严重错位。地处

长江淮河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5%,人口占40%,集中了我国的重要能源、化工等基地和全国51%的耕地,但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20%,许多地区人均水资源已大大低于1700m 3的缺水警戒线,区域性缺水更为严重。

我国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却相当严重。一是灌溉水的利用率低。渠灌区渠系损失达50%~60%,井灌区水的损失也达40%,浪费极为严重。二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我国主要依靠降水的旱农区约有8000万hm 2,70%分布在年降水250~600mm 的北方地区,由于粗放经营,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只有56%,而这其中还有26%的水分消耗于田间的无效蒸发。三是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按最新统计估算,我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0kg /m 3左右,旱地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为0.60~0.75kg /m 3,全国平均水的利用效率约为0.8kg /m 3。上述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见,在缺水现象的背

2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第10期

后蕴藏着巨大的节水潜力。

农业是我国用水最多的产业,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产业。目前,我国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按照水利部、中国工程院等的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左右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如果我们同时能够提高单方水的效率,农业不仅可以解决7亿t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余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他重要领域,这无疑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节水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相继强调指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也对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业节水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多种形式的节水技术”。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视察黄河时强调指出:“当前要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改变大面积漫灌这种粗放式的耕作方式,实现农业的集约式发展。”李鹏委员长1998年在参加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安徽代表团时的讲话中谈到:“中国发展农业除了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外,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搞节水农业。”李岚清副总理1999年以来对节水灌溉作了三次批示,指出: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节水问题,并列入十五大、中党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望能列入重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他还希望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让广大农村尽快用上易于推广、成本低、效益好、多种形式的节水灌溉设备。2001年8月李岚清副总理又批示:“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节水是维持生命延续永恒的主题,要根据中国国情、地情因地制宜地研究发展多种模式的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产业”。所有这些表明,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力度,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已成为保障我国水安全、生态安全不可替代的和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举措。

2 现代农业节水是一个跨多学科的高科技问题 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如喷微灌是节水和农业高效用水的措施之一,但并不是喷微灌管道安装好了就是节约用水了。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是在传统节水技术的基础上,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应用现代生物、信息和新材料等技术,大幅度提升农业节水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节水技术向着定量化、规范化、模式化、集成化和高效持续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农业节水高科技产业,实现节水高效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出现的重大突破,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中,大量的借助于土壤水动力学、植物生理学的理论、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等,试图从整体上相互作用上考虑水土作物大气之间的相互关系,定量描述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养分运移转化过程,制定科学的水肥调控方案,使农业节水的研究由单纯的实验性质变为一门有较严谨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方法的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应用,使土壤水分动态、水盐动态、水沙动态、水污染状况、作物水分状况、农田微气象数据等方面的监测、采集、处理技术得到发展,并促进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行科学的水管理。如精准灌溉(Precision Irriga-tion)是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的一个组成部分。精准农业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农业生产的最高水平。西方国家“精准农业”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因此,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条件下,未来“精准灌溉”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是有前景的,将成为我国21世纪农田灌溉学科的发展热点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以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材料技术的创新也将使渠道防渗、管道灌溉、覆膜灌溉、坡面集雨技术产生突破。农业节水由过去丰水高产型灌溉向节水优产型的非充分灌溉,以及充分考虑作物生理特性的主动施加有益亏水度的调亏灌溉,畦灌向喷微灌、单一灌向肥药联用以及多种现代覆盖材料等方面发展,组成现代节水系统工程。

农业用水的浪费主要发生在渠系输水、田间灌水、土壤储水保水和作物用水等环节。要提高农业用水的水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不仅涉及到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的界面过程、水分传输和系统反馈的机制、水分调控的途径以及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转化关系,还涉及到利用现代高技术对水资源、土壤水分和作物水分进行监测监控,采集作物对缺水反应的信息并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精量灌溉,开发有特殊环境参数要求的抗低温、耐老化的新型节水材料和设备等一系列与农业节水相关的前沿性高技术和关键技术。因此,必须以农田土壤作物大气系统(SPAC)水分动力学,灌溉水土壤水作物水光合作用干物质量经济产量转化效率关系,水土作物环境关系等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若干重大前沿性问题研究为基础,探索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体系,达到同时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的目的。

现代农业节水是一个跨多学科的高科技问题,需要生物、水利、农艺、材料、信息、化工、环保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但目前在农业节水领域还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体系和产品。因此,迫切需要对农业节水前沿性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通过水土植物关系、干旱条件下植物根信号传输和气孔反应的机制、干旱胁迫锻炼对植物超补偿功能的刺激等问题的研究,带来节水原理与技术的创新,促进节水新思路的问世和源头高技术的产业;需要研究一批新的关键平台技术,带动农业节水常规技术平台的提升;需要开发一批新的节水新产品,促进产业化。

3 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的目标与原则农业节水涉及水源、输配水、灌水、保水、用水等五个大部分环节和相应管水措施,基础在于生物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既不是简单的节水灌溉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农艺或生物节水问题。因此,需要将水利工程、土壤学、作物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的研究领域。必须把农田SPAC中的水分运行过程的研究和最优调控降水(灌溉水)土壤水作物水光合作用干物质量经济产量过程作为研究主线,由水分调控、水肥耦合、作物生理及作物遗传改良等三个方面,探索提高各个过程中水的转化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机理,研究其实现途径。

农业节水研究是一个有明确应用目标的领域,因此,不应仅局限于一些纯的机理性的研究。要在解决其重大科学问题的同时,为农业高效用水探索出新的途径,为开发新技术指明方向,并应具有前瞻性。做到既在解决科学问题上具有重大作用,又要为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应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体系为目的,以保障国家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农田水利用率、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为核心,选择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领域的若干重大技术实施重点突破,按照现代农业节水前沿技术、关键平台技术与新产品、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及产业化三个层次,研究一批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及植物缺水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节水前沿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一批适合国情的高效、低能耗、低投入、多功能的农业节水关键平台技术和新型节水材料及制剂,带动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有机集成和示范及产业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家节水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的有机融合,推动我国农业节水的跨越式发展,为在未来30年农业用水零增长条件下人口高峰期食物安全提供现代农业节水的高技术支撑。

4 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效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现代农业节水前沿技术

围绕作物生理需水与用水、精量控制灌溉等领域,对现代农业节水前沿技术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通过水-土-植物关系、干旱条件下植物根信号传输和气孔反应的机制、干旱胁迫锻炼对植物超补偿功能的刺激等问题的研究,带来节水原理与技术的创新,促进节水新思路的问世和源头高技术的产业;研究一批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及植物缺水信息采集与智能控制灌溉技术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节水前沿高技术,为我国现代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提供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储备。具体包括:

(1)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技术。研究主要作物节水条件下产量形成及可视化的生产模型;维持农作物较高水分生产效率的生理和生态学过程参数;农作物根系微生态系统水分吸收功能调控模型和水分利用整体超补偿功能环境反应模型。不同生态区域内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需水量季节分布和计算模式,不同节水技术条件下作物需水和耗水模型,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体系及需水量数据库;水分生产函数与有限水量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实施技术。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果树)调亏灌溉的指标体系(最佳调亏阶段和调亏程度),不同养分水平或施肥条件下的调亏灌溉指标与调亏灌溉模式,作物调亏灌溉田间实施技术。生态建设中主要林草的耗水模型和生理需水指标,林草植被保育与建设区的水分资源承载力,生态植被建设过程中有限水的最优利用与调控技术。

通过上述研究,将获得作物生理节水潜力及降低作物耗水系数、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的控制参数和节水条件下作物生产的可视化模型,建立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作物及生态植被建设中主要林草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需水量估算模式和不同地区与不同水文年份的需水量数据库及非充分灌溉模式,形成节水高效的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综合技术模式。

(2)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研究作物对水分亏缺信息的感受、传递与信号转导的过程,作物水分信号诊断指标体系,利用作物茎杆变形测量诊断作物缺水状况的技术与新产品;作物水分区域分布的监测技术;作物蒸腾过程快速监测技术;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与预报技术及新产品;区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与最佳动态监测布点方式;区域土壤墒情预报技术。以土壤墒情预报、作物水分动态监测信息与作物生长信息的结合为基础,运用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作物精量控制灌溉系统;研制智能化的灌溉信息采集装置、田间灌溉自动控制设备、智能化灌溉预报与决策支持软件。

(3)作物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新技术。近年来,提出了限水灌溉(Limited Irrigation)、非充分灌溉(Non-Full Irrigation)等,这些方法的提出及实施,对由传统的丰水高产型灌溉转向于节水优产型灌溉,提高水的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仍然是仅考虑在时间上的调亏或水量的优化分配,没有考虑植物根系的功能和根区土壤的湿润方式对提高水的生产效率的作用。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Controlled Roots-Divided Alternative Ir-rigation CRAI)的概念与传统概念不同,传统的灌水方法追求田间作物根系层的充分和均匀湿润,而CRAI则强调从根系生长空间上,改变其土壤湿润方式,人为控制或保持根区土壤在某个区域干燥,交替使作物根系始终有一部分生长在干燥或较干燥的土壤区域中,限制该部分根系吸水,让其产生水分胁迫信号传递至叶气孔,形成最优气孔开度,而使另一部分生长在湿润区的根系正常吸水,减少作物奢侈的蒸腾耗水,还可减少棵间全部湿润时的无效蒸发和总的灌溉用水量,亦可通过对不同区域根系进行交替干旱锻炼和其存在的补偿生长功能而刺激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最终达到以不牺牲作物的光合产物积累而大量节省水量目的的一种新型灌溉节水技术。这种新型节水技术自提出以来,经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的分根交替供水试验表明,在光合产物基本不减少的前提下,比全面积均匀供水方式节水34.0%~36.85%。由此设计的玉米控制性分根交替隔沟灌溉技术,经在甘肃民勤沙绿洲试

验,在保护高产的水平下,比常规地面节水技术节水33.3%,效果显著,而且不增加投入,易推广。这将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该种方法的最佳田间灌水技术方案,开发适于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的新型灌水器和与这种灌水技术相配套的作物栽培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节水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50%。

4.2 现代农业节水关键平台技术及新产品

以水源开发利用、灌溉输配水、田间节水灌溉、用水管理和农艺与化控节水等领域为重点,研究关键平台技术,研制一批新型的农业节水产品与设备及新材料,为我国农业节水提供适合国情的实用性应用技术。具体包括:

(1)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及新产品。研制抗堵、耐用、价廉的微灌灌水器;新型微灌过滤器、注肥器及系统控制设备;研究节能异形喷嘴喷头、可调仰角及可调雾化程度的喷头、喷洒区域为矩形的喷头;适宜于园林喷灌的升降式喷灌装置;改进扇形转动的摇臂式喷头,提高其可靠性和耐久性;开发新型移动式轻小型喷灌机组,智能控制低压变量自走式喷洒机组;研制开发国产激光平地铲运设备和相应的液压升降控制系统,田间波涌灌溉技术的波涌控制阀,田间多孔闸管系统,田间灌溉自动控制设备;实施分根交替灌溉的田间灌水管道和灌水器的最优构造,实现分根交替灌溉技术的配套设备。研究利用小水源新型微型提水机具,适合集雨水源和非管网化水源的新型微型局部灌溉系统及田间配套设备;适合家庭规模的可调式小型免耕坐水播种技术与设备,集灌水、播种、施肥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行走式局部施灌机;适合利用雨水造林的专用节水机具。

(2)新型节水专用材料与生化制剂。研究微灌专用纳米材料及产品;高强度、轻型金属管材,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大口径管材、管件及配套设备。利用纳米技术改进防渗材料的性能;新型土壤固化剂;新型复合土工膜料和填缝材料的改进;新型保温复合材料和环保型混凝土补强新材料,防冻抗裂剂的合成工艺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适合旱区雨水集蓄的新型低成本、高效率的坡面集雨固化土材料、绿化环保型集雨面喷涂材料、生物集雨材料。研究与开发可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农用地膜;生物全降解膜制造材料和工艺,低成本聚乳酸共聚物材料;田间生物材料成膜技术与设备;具有增温、保墒、增产、无残留的多功能液体覆盖材料;乳化剂原材料及配方技术、各类添加剂的复配技术、生产工艺及设备等。

研制新型长效保水剂与节水抗旱种衣剂,植物蒸腾抑制剂,土壤结构改良制剂,控制农田灌水水流入渗的化学制剂。

(3)农艺节水技术。研究新型保墒耕作技术和覆盖保墒技术,土壤水库充蓄增容技术;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筛选的定量指标,不同品种作物的抗旱性与节水效应对比,间作套种模式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研究喷微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技术参数组合时作物根区水分养分迁移、转化和吸收的动力学过程,喷微灌条件下作物根际水肥耦合、根际营养调控以及作物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调控模型,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以提高水肥耦合利用效率为目标的喷微灌技术参数最优组合,建立适用于喷微灌系统的水肥精量施用专家管理系统和模型。研究精细地面灌溉下作物根区水分养分的迁移过程和可视化模型,不同灌溉技术要素组合与不同灌溉制度对作物根区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水均匀度与作物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水肥互激作用,提高水分养分耦合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主要作物优质、高效施肥方法与灌溉制度,水肥一体化调控的配套技术。

(4)现代灌溉系统水量监控与调配技术及新产品。研究开发水头损失小、价廉、精度高、抗干扰性强的渠系量水设备、新型量水槽,具有量水和水量调控双重功能的取水口量水设施,新型管道量水仪表,适合北方高含沙渠道采用提水装置,以及经济实用的灌区自动化量水二次仪表及设备、井灌区计量用水卡等。开发基于局域网络、Internet网络与RS和GPS技术相结合的灌区动态管理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技术,灌溉系统的计算机识别技术;动态配水系统下非恒定流模拟仿真技术和水量流量实时调控技术,灌溉系统动态配水管理软件。研究灌区中央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水力自动控制技术、配水系统控制设施、当地及远端控制技术与设备;开发灌溉配水系统的闸门控制模式及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灵活方便的控制器;灌区多水源联合调配模式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5)劣质水资源化与灌溉利用技术。研究污水灌溉对土壤、地下水资源的环境影响和土壤对污水的调蓄自净能力,不同作物的耐污度,污灌安全的量化指标体系。开发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的新型高效、价廉的持续性处理技术(利用土壤过滤与吸附、土壤微生物作用与农作物的吸收等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污灌下的不同灌水方式、污净水混灌或轮灌的应用技术、不同污灌方式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活污水城镇绿化应用技术。研究咸水灌溉控制指标体系和作物灌溉制度,咸水灌溉后土壤水盐运动规律与调控理论,咸淡水轮灌模式,咸水开发利用与农业综合措施相结合的成套技术;咸水开发利用技术。

4.3 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工程与产业化

对现代农业节水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与有机集成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示范园区,示范和展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建立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培育高科技型产业化企业(集团),促进我国农业节水产品的产业化,带动农业节水产业的技术提升。具体包括:

(1)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建立西北内陆河生态脆弱型灌区、华北井渠结合灌区、黄土高原集雨农业区、北方引黄灌溉区、旱地农业节水区、南方水稻灌区等不同类型区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示范园区及现代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与设备展示基地。以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为载体,将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用水管理技术组装配套后作为技术集成模式的示范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综合体系,加大农业节水高科技成果的显示度。示范园区和展示基地的建设不仅将为同类地区的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提供样板和典型经验,还将成为技术成果伞型辐射推广的中心,起到提高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整体水平、推动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重要作用。

(2)农业节水高技术产品产业化。建立作物精量控制灌溉与灌区自动化监测产品、喷微灌产品、节水生化制剂与覆盖保

墒材料等现代农业高技术产品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培育农业节水高科技企业,将农业节水关键平台技术成果和新产品在产业化基地和企业内完成产业化,建立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节水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农业节水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样板。

5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可能产生的突破与贡献

在现代农业节水前沿技术方面,将提出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指标体系、作物非充分灌溉下的需水指标体系和灌溉制度、作物调亏灌溉的指标体系,建立作物水分信号采集与缺水敏感指标测定和作物精量控制灌溉方法、动态配水系统下的非恒定流模拟仿真与流量实时调控方法等,其研究内容无论是在应用基础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均具有源头创新性,将加速我国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的建立。

在现代农业节水关键平台技术方面,主要突破点表现在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对现有技术的升级换代上。其中对喷微灌系统智能化自动控制、喷微灌条件下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激光控制平地下的精细地面灌溉、渠道和管网相结合的灌溉系统高效输水、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灌溉系统动态配水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大幅度地提高灌区输配水系统的工作性能和田间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使渠系水的利用率提高20%~30%,田间灌水的利用率提高30%~40%,灌溉水的利用率至少提高20%~30%。

对灌区输配水系统自动化控制、灌区多水源优化调配、决策支持系统、渠道防渗抗冻胀、雨水集蓄利用、劣质水灌溉利用、农艺与化控节水等现有技术的改善与提高,将在农业用水的开源节流、土壤水库的充蓄增容、灌区用水与输配水的效率增长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作用和效益,会有力地促进对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在农业节水重大产品及产业化方面,研制开发新型喷微灌产品与设备、精细地面灌溉与智能化灌溉控制设施、灌溉用水监控与量测设备、纳米节水灌溉新材料、节水生化制剂产品、抗旱施灌新机具等将成为农业节水产品领域的新增长点和创新之处,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品与设备的升级和更新换代。

通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将会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节水科技企业(集团),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领域的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与新产品综合应用后可使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70%~8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到2.0kg/m3,农产品产量提高25%~30%;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示范区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3k g/m3,产量提高20%~25%。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分别达到150亿元和300亿元。同时,可以为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和300个节水重点县建设,实现节水灌溉面积到“十五”末达到2533万hm2、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由现状的45%左右提高到50%、节水近200亿m3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条件。◆[作者简介] 康绍忠,男,教 授

(收稿日期:2001-09-11)

(上接第24页)

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而且农业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相当部分农民会转移到城市,但绝大部分是“离土不离乡”,即仍然居住和工作在目前的农村地域中。21世纪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不争的事实是16亿人口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依然基本上由国内农业来承担。

经济增长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决定的,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其自身的积累来提高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剩余主要是用于支持工业的,真正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紧迫的任务,但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历史欠账多突出表现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上,我国不少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超过了世界公认的40%的警戒线,其中海河流域1997年高达89.4%,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围湖造田等已得到扼制,但解决因农业对灌溉的依存性而导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社会环境意识淡薄的问题,农村比城市更为突出,而且因受教育水平低、生活水平低等原因,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难度要大得多。

5.4 农业节水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宏观上讲,就是要调整生产与环境、生产与资源、环境与资源三者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资源上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农业资源中最为紧缺的资源,因此建设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必须同步进行,否则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在相当范围内是难以实现的。

从微观上分析,生态环境建设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会释放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效益,对于农业而言经济上的投入和产出是不匹配的。因此从总体上讲,正像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一样,也不可能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来换取生态环境的改善。既然农业用水是解决生产与环境、生产与资源、环境与资源三个矛盾的关键,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就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必然的选择。

6 结 语

农业节水在我国实现水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而且是我国农业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所决定的,因此农业节水是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旋律,它将构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赵竞成,男,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1-09-11)

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描述: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战略的选择,应结合社会经济背景从自身定位和资源基础出发,结合对比各种力量,作出理性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存在着陷阱,导致时机选择难以把握、资源配置过...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战略的选择,应结合社会经济背景从自身定位和资源基础出发,结合对比各种力量,作出理性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存在着陷阱,导致时机选择难以把握、资源配置过于分散、运作费用过大、人才难以支撑、产业选择误导等诸多问题。 一、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前提 (一)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可以更多地占领市场和开拓新市场,也可以避免单一经营的风险。 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证券、股票、知识产权、商标和企业声誉等。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多是指产品生产的多元化。 (二)企业发展前提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分为两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力量对比的变化。 由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导致市场上现有厂商供给的产品滞销,从而导致这些厂商存货激增,资金周转不灵,经营失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原因是复杂多元的,有收入因素、观念因素、习惯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等。 竞争对手力量的对比变化不仅反映在市场格局之上,还反映在同一市场内竞争者们所采用的各种竞争手段的激烈程度上。这种力量对比的最后结果,无非是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得以存续,而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如果说这两者的变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工作计划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整改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以“突出引导、注重集成、加强联动、重点推进”为原则,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奋力建设X部科技创新高地、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X年,力争全省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500家,带动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噓右。 三、重点任务分工 (一)加大培育力度,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源头供给。 1.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进程。对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据库,按照一定条件建设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在知识产权申请、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实施一对一辅导,省财政科技经费对入库企业

按照上年度经税务部门备案、可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补贴。 2.鼓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家高新区、X航X区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资金奖补,激发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省财政科技经费每年按照各地奖补政策标准的一定比例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配套奖补。 3.开展“高企培训X行”活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和培 训力度。省、省辖市联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涉企科技政策培训,实现全省各省辖市、县(市、区)培训全覆盖。结合科技创新政策进企业活动,开展“千人万企”科技政策服务进基层行动,从全省遴选1000名政策辅导员,为10000家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政策、财税政策服务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家高新区、X 航X区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台账,建立挂钩帮扶机制,对每家企业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跟踪辅导和服务。 4.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团队和技术创新成果引进力度,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我X 转移转化。 (二)加强认定管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水平。 5.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度,根据工作需要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批次。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家高新区、X航X 区要注重宣传动员,及时做好申报材料受理、审查和推荐上报工作。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思考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思考 珠海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一流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片热土。今日的珠海正以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再度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形成的基础和优势 创建经济特区以来,珠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了优势和潜力: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协调蓬勃发展。1980--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25%,由1980年的2.6亿元增加到33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由36.3:31.8:31.9调整为4.2:55.5:40.3;确立了外向型发展的经济格局,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近60亿美元,与国际市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交流网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达到12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二)形成了适宜居住和投资创业的优美生态环境。珠海从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1998年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工作生活配套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深受国内外投资者以及海外留学生青睐的生态环保城市。这是21世纪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兴建了一批能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在16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珠海机场、京珠高速公路珠海段、九洲港、连接珠海--澳门的莲花大桥、横琴大桥、体育中心、珠海大桥、国际航空航展中心、国际赛车场等,珠海电厂一期工程已完工,珠海港高栏港区现已建成码头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7个。这些基础设施为珠海拓展产业空间、承载大型工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实施经济产业功能区带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家先后在珠海设立了面积9.8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毗邻澳门的洪湾设立了面积3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广东省把与澳门一桥(莲花大桥)相连的面积67平方公里的横琴岛和毗邻的海港高栏港区、占地面积64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同时辟为广东省的重点开发区。此外,在珠海万山群岛还设立广东首个海洋开发试验区。这些经济功能区以其独特的产业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决定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doc16(1)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

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 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摘要】城市设计历史悠久,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景观设计关系密切。 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布局的形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监理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而在城市空间上,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功能的分化、复合和追求高效率,人情化,自然化,整体化这几个方面上。 【关键词】城市设计发展城市空间生态自然整体 【正文】 “城市设计”这一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他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始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城市设计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大的概念上说,它包括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及城市管理。而从层面上说,又包括城市政策管理方法设计,城市供应及污染处理设计,以及擦肩而过瑟吉欧规划与建筑学概念上的城市设计。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城市设计呢? 在西方学术界纵多的设计科目中,“城市设计”这门学科的确立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设计与其他设计有诸多的不同点:建筑设计是对单体建筑的形体,外观及内部装饰进行设计;公园设计是对游玩空间的装扮和设计;广场设计是相对城市而言较小的空间的设计。这些设计均是一些对单一场所的规划,而城市设计则是这几种设计的总括,设计的范围较为全面,是为整个城市的形态及空间变化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也是西方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它包括一些开放空间景观、街区布局、道路系统等一系列的因素,犹如一张绘满各种风景的图纸,它是由各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 而对于我国而言,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规划界,建筑界的人们话题。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来衡量,他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在古代和近代都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等,这些城市设计主要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作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 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多数人对于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形态环境这一点上认识比较一致。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表述。 现代城市设计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与世界范围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到了60年代,经济相继出现飞跃,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是许多城市高速发展和更新,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质量却改善不多,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城市中心在衰退,人们呼吁优美与效率的城市环境,呼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复兴。原本以研究物质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社会系统设计发展,注重政策规划,忽视环境设计,而建筑师们又偏重于建筑单体创作,忽视城市整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兴

(发展战略)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策略思考最全版

(发展战略)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策略思考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策略思考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出生开始,到成长、成熟、衰退甚至死亡的过程。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如果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企业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企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获利能力减弱或丧失,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甚至产生病态和衰亡。因而,企业环境和条件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要求实施和企业成长特征相适应的不同管理行为,这样才能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通常,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于规模和资源配置状态的不同,其自然状态下的管理特点也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大多数刚刚创立的企业,都处于家庭作坊式的投资管理和市场运作水平上,基本上这类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市场竞争模式等方面,均具有人情化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营销特色。由于其规模较小且资产配置较单壹,所以管理壹般呈现随意性,这在根本上是符合资源最优配置的规律的,因为在草创初期,企业仍没有必要在管理上花费太多的成本,他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方面。在财务上重点为融资业务资金;在生产上主要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调试、生产过程的控制、各种标准的制定;在营销上主要是如何市场定位,做

好市场开发。对于处在这壹生命进程阶段的企业,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及契约关系简单,高度集权、粗放型的管理制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这也是好多民营企业起步快、发展势头好的主要原因之壹。 然而,随着企业的进壹步发展壮大,企业在有形资产稳步增长的同时,包括品牌、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开始逐步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时,企业便开始进入成长期。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随意的管理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使企业提前进入衰退期甚至夭折。因此,企业不得不向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发展。 刚刚进入成长期的企业通常都已建立大部分的规章制度,可是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工作职责和程序类制度比较缺乏,规章制度中的大部分为纪律性要求,员工对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足。这个阶段的企业人才流动率很大,优秀人才更不愿长期服务。员工工作效率较低,客户满意度不高,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 而在成长期的后期,企业内各个领域都已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现代企业制度,战略目标明确,组织架构合理,工作流程清晰,分工职责明了,同时,信息化运用广泛,效果显著。这类企业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处于较高层次,拥有较为齐全的优秀人才,客户和员工满意度较高,竞争力较强,年度销售额壹般为正增长。处在成长期的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可是和出生期相比又各有侧重,比如,财务管理上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科学技术局立足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4月下旬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查找不足,剖析原因,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现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家(见附件),占枣庄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1.5%,其中,今年新发展1家(滕州绿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12家、过5亿元的有1家、过10亿元的有2家。目前,市科技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分别由局长、副局长带队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到经济开发区、各镇街近120家企业,开展调研,宣传科技政策,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申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扶持。今年以来,已组织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山东海吉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滕州沃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大明消毒剂有限公司、山东风轮轮胎有限公司、山东安丽恒温有限公司、滕州瑞元香料有限公司。 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情况 按原统计口径统计,滕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67家,其中机械制造产业42家、电子信息产业19家、精细化工产业47家、新材料产业27家、资源与环境产业17家、生物医药产业3家、其它12家。按照今年省下发的新的统计口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主要包括以“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我市属于新口径的企业大约120余家.因省科技厅修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口径,暂无今年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数据。 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申请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授权专利115件。我市每个高新技术企业均拥有3项以上专利技术,多数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立足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4月26日在龙泉文化广场举办了“山东省暨枣庄市‘4.26’第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广场活动和中国(枣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滕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揭牌仪式”,国家知识产权局材料发明审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别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

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二是高度的集成性。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四是高度的渗透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五是高度的竞争性。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它包括: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发展战略】中铁集团发展战略思考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铁集团发展战略思考 姓名:安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武春友 20050301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其他支柱产业不同,建筑业是晟早放开的完全竞争性领域,也是一个最适宜规模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网状经济高度信息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现代经济,必将促使经济结构大规模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愈来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及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铁集团作为我国建筑企业里的中坚力量,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我们在规模、效率、盈利性、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找准前进的突破口,消除各种不利因素,规避盲目性,认清发展形势,梳理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经受住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 本文在对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概况、近几年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集团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和介绍的基础上,认真查找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集团所处的行业竞争、集团本身的资源和战略能力、集团价值链以及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进行了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集团今后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保证措施,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经济;环境;战略;措施

Abstract TheConstructionindustryisoneoftheimportantsupportindustriesofourcountry,differentfromothersupportindustries,theconstructionisafieldwhich entirelycompetitivenessisallowedfromearlytime,it’Salsoanindustrywhichisthemostsuitableforlargescaleoperationandspecializedmanagement.Witlltheconstantandperfectingofourcountry’Ssocialistmarketeconomysystempromoting construction,newmodemeconomycharacterizedbyhighinformationizationofneRedeconomy,globalization,willimpeleconomicstructuretoadjustonalargescale,theoperationsofenterprisesshallbeinfluencedandrestrictedmoreandmore anduncertainfactorsofmarket.ChinaRailwaybypolitics,economy,culture,values 19BureauGroupCorporation,asthebackboneelementinthebuildingenterpriseof Ourcountry.wehaveenormousdisparitycomparingwimsome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insuchaspectsasscale,efficiency,profitahility,innovationabilityandinternationalizedlevel.Sohowtofindtheadvancingpointaccurately,getridofvariouskindsofunfavourablefactors,evadeblindness,seeclearlydevelopingsituation,considerthedevelopingthoughts,establishthedevelopmentstrategy, andcompetitiveness,realizethegoalsofstrengthentheeconomicstrength 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great-leap—forwarddevelopment,itisOurpresentmain subjecttobesolvedtowithstandvariouskindsofchallengesandtestoftheeconomicglobalization. Thisarticle,basedontheanalysisandintroductionofthebasicconditionsofChinaRailway19BureauGroupCorporation,theindexsituationofrecentyears,andthemainmeasuresandcountermeasuresadoptedintheproducingandmanaging problemsexistedintheenterprise,operatingoftheGroup,looksearnestlyforthe analysescarefullytheindustriescompetition,resourceandstrategycapabilitytheGroupvaluechain,andtheinternalandextemalenvironmentoftheGroup,putsforwardtheGroup’Sinfuturedevelopingstrategy,aimsandguaranteeingmeasuresinconnectionwiththeabove,calmlydealⅥ,imeachkindofchallenges,strengtheneconomyabilityandcompetitioncapability,realizethegreatgoalofmakingtheenterprisestronger,largerandlonger. Keywords:Economy:Environment:Strategy:Measure

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核心

摘要:围绕农业农村科学发展主题,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分析了现代种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科技创新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现代种业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现代种业;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作为农业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科学发展主题,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十八大精神。 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明确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核心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既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撑[3],作为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农业现代化的灵魂。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三农”工作灵魂地位。 2.1 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起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种子,农业生产将无法进行,可以说没有种业现代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科技载体,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内在条件,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至关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种子这个前题。推广优质的种子可以引领耕作制度,如粗放式的玉米耕作制度到精量播种、单粒点播。种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如穗位整齐、成熟一致的作物和品种才能适宜机械化操作。多种多样的品种引领栽培模式,如棚栽品种推进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品种的需水肥特性,引领化肥等施用比例和数量,推进配方施肥。 2.2 种业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稳步增产。农业增产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种子是内因,一切增产技术措施和高产指标的提出和实现,都有赖于良种本身所具有的潜力。随着我国加大对种业科研和新品种推广的支持力度,新品种选育和应用速度进一步加快,种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已达到43%,在我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发达国家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可达50% 60%,可以说我国种业科技的增产潜力非常巨大。 2.3 种业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 我国先后培育推广了超级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突破性优良品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等农作物单产提高和品质改善。全国审定各类农作物品种1万余个,农业生产中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种子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加之优特品种、适宜大棚种植的设施瓜菜等经济作物的推广,已成为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核心 王圆荣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太原 030006)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20 世纪80 年代初,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率先在美国被提出,并在随后获得各国学者广泛认同和应用。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尽相同,加上高新技术高实效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问题可以从2008 年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来加以界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企业职工队伍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文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收入构成。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5)科研投入。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不同,规定企业在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最低不能少于3%,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因此,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根据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的界定,本论文研究选择的是研究开发密度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是运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性能及功能优异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最全版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 实施细则 第壹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开发区科技发展局是执行《规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对《规定》进行解释说明、细则制定、实施推进。《规定》所涉及的各项扶持和资助的申请由科技发展局统壹受理、认定、审核,且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上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高指委)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获得批准后协调落实,且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政策兑现申请由科技发展局初审,财政局复核,如未超出政策规定且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壹致的,报分管科技的副主任批准;如突破政策规定或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不壹致的,报管委会主任批准。 第四条申请享受《规定》各项扶持和资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须事先经过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资格认定且按规定参加年检。未通过年检以及因故被取消资格称号的,将停止所有相关的扶持和资助。 第五条申请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全部申请资料是合法、真实、客观的。如申请者提供虚假文件和情况骗取资助扶持的,开发区管委会有权责令其退仍资助资金,且赔偿经济损失。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构成违法犯罪的,提交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条享受《规定》中各项优惠支持的申请者,须和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资助合同,明确双方对于资助项目的权利和义务。如有违反,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七条对于给予申请者的指定用途的扶持和资助,开发区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门将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审计。申请者有义务按照开发区科技发展局的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情况,积极配合检查。如有拒绝配合检查或发现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停止拨付资助且收回已拨付的资助金或仪器设备,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 第二章普惠扶持和资助政策 第八条《规定》第七条所称的“建设扶持”的额度依据如下因素确定:项目所属技术产业领域、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投资额、用地面积、对开发区的预期贡献等。 建设扶持的额度,按如下方法计算: 建设扶持额度=(协议出让价格-P)*购地面积 其中,P=120-0.2r 上述公式中,r为企业的投资密度(r=注册资本/用地面积,单位为美元/平方米);如计算出P<50,则取P=50。 第九条企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拨地面积)必须不低于0.7;建设项目用地内严禁建造公寓、招待所等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以及其他和生产无关的各种服务设施。 第十条企业和研发机构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可向建设发展局提出建设扶持申请,建设发展局按规定时限核准后壹个月内支付(壹般建设项目壹次性支付,分期建设项目分期支付)。 第十一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给予房租补贴时,具体的补贴标准参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