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2013年2月

第2卷第1期Journal of Bengbu College Feb.2013 Vol.2,No.1

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收稿日期:2012-10-04

作者简介:余建杰(1973-),男,安徽怀远人,讲师,硕士。余建杰

(蚌埠学院人文社科部,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现阶段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社会发展中分配体制不完善、对社会公权监督不到位、社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一些社会危机。论述了我国贫富分化的表现以及产生原因,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革理论提出解决贫富分化的对策,为化解由贫富分化引起的社会危机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思考

中图分类号:G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01-0107-04

On the Social Crisis Caused by the Polarization Nowadays

YU Jian-jie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Bengbu College,Bengbu,233030,Anhui)

Abstract:It is the key perio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meanwhile,the factors such as the imperfec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 inadequate social public power supervision and the changes of social structure have caused the excessive income gap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rich and the poor resulting in some social crisis.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performance and reasons of polarization,and it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olariza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olicy support for resolving the social crises caused by the polar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Key words:polarization;social crisis;thinking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表现突出的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并引起新的社会危机。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曾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必须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中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以此来化解社会危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1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的表现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合理的一个标准,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如果基尼系数偏高,则表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冲突甚至对抗,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分配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生活中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24到0.36之间。据统计,近年来德国、日本

的基尼系数为0.32左右,美国的基尼系数约为0.4,都属于正常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1988年为0.38,2002年为0.45,2007年为0.48左右[1-2]。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5左右,远超正常水平[3]。说明我国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指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除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外,企业内部近五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明显放大,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20世纪80年代起参与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2]。现阶段,这两类人群收入差距已高于2007年的23倍。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加大已明显暴露出来,贫富差距过于悬殊,致使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利益失衡,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引发新的社会危机。

2现阶段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

现阶段,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和贫富分化问题成为当下我国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贫富分化问题表现明显,主要是分配体制不完善,权利运行的不完善,政府行为的不规范,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等因素,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贫富分化问题。

2.1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分配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收入分配不均衡,出现贫富分化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现阶段,我国正经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旧的分配制度、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旧的分配观念还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对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得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效不明显。由于对旧的体制没有能够及时进行改革,使得我国在经济转轨中出现了一些制度空白。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教育、公共资源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政策还不完善、不健全,在制度体制上还存有漏洞,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得不到有效保障,表现贫富差距过大。

2.2社会公权得不到有效监督,致使权力资本化,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衡,出现贫富分化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如果对社会资源实行有效控制,那么在收入分配上就占得先机,就会获得更多的收入。现阶段,由于监督制度的缺失,使得一些社会公权不能够得到有效监督,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甚至以权谋私,导致贫富分化。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各级政府和垄断行业、企业掌握大量的社会公权,从而使得他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有优势,出现一些行业、部门、行政垄断,导致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很难落实市场规则的情况,在分配上自然就占优势。而处于劣势群体的普通民众,只能坐视而无能为力。

2.3政府中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作为的不规范,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出现贫富分化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些行为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有时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再加上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一些地方出现高度集权的体制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如果对其监督不到位,少数官员就会把权力资本化、财富化。他们动用手中的权力把社会资源随意调拨,使本来就不完善的收入分配更加混乱,加剧了贫富分化现象,也导致政府公信力不足,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蔓延。

2.4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贫富分化差距拉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社会成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结构相对单一,只有所谓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成员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变化大,在此基础上,原有的阶级阶层发生分化。不同社会阶层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社会声望等方面的资源占有差异很大,新兴的社会阶层由于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分配上占优势,使得他们也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而普通民众占有社会资源少,分配上处于劣势,影响其收入,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衡,收入差距加大,出现贫富分化。

2.5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双重影响和冲击,导致贫富分化明显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面对世界的

801余建杰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竞争,我国的一些行业、产业和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造成一定数量的失业下岗人员。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就业的绝对人数多,形成巨大的就业矛盾。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在一些地区一般劳动力的供给高于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使得一般劳动力的工资收入比较低。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一些行业、产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比较高,有的技术行业需要更多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员工,但我国目前大多数劳动力还无法满足高科技产业的需求,这样又会产生一批失业人员。社会上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使得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更加明显。

3现阶段贫富分化引起社会问题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发展中由于一些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表现得比较集中又亟待解决,否则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不均衡,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利益结构失衡、社会群体之间对立感增强以及社会生活中道德的退化,形成程度不同的社会紧张情势和局面。贫富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危机,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1广大民众对收入分配合理性的渴望与实际贫富分化差距拉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民众不满情绪显现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这使得广大民众对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渴求日益强烈,民众希望合理均衡分配社会财富。如果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较长时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上遇到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民众的不满情绪就会表现出来,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贫富差距加大引起社会危机最突出的表现。

3.2社会生活中“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一些行为表现,使得民众与富裕阶层之间情绪对立日渐显现

现阶段社会生活中偶尔出现的一些社会事件,如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歌唱家儿子打人事件”、“富二代飙车撞死人事件”、“公安局长之子当街殴打公交司机引百人围观事件”等出现以后,无论媒体还是网络都出现一边倒的谴责甚至谩骂,反映出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社会中出现“仇富”言论和行为也就不足为奇。2012年10月9日“新飞电器数千员工停工维权事件”直接反映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矛盾。社会中这些事件的发生,与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有关联,其背后物质因素也很明显,反映出社会中两个阶层的社会地位及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不同。现阶段,先富起来的阶层中确实存在一些人财富来源不合理、不合法,这些人的暴富手段及富裕后的穷奢极欲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和矛盾,引起普通民众的不满[4]。如果不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阶层之间对立比较严重,也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3.3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道德危机

现阶段,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截止20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8月3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蓝皮书即《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中指出,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约为5000万。富裕阶层和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贫富差距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文明和进步。现阶段,由于贫富差距而带来一些道德危机也初步显现。社会生活中“有钱人为富不仁”的现象时有发生,慈善事业中的信任危机,“郭美美炫富事件”,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我国的劝捐遇到的尴尬,暴露出我国富裕阶层中一部分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老板们的桃色新闻”暴露出一部分富裕阶层家庭责任感的缺失。这些事件的发生,使社会普通民众对富裕阶层颇有微词,甚至有对立情绪。他们认为富裕阶层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承担起来,甚至对社会进步起消极作用。如果类似事件和情绪在社会中蔓延,就会影响青少年对社会道德的认知和看法,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4解决贫富分化、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

我国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会带来新的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影响社会的进步。要结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的重要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具体政策和对策,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化解社会矛盾。4.1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不动摇

901

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卷第1期(总第7期)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解决现阶段我国贫富两极分化、化解社会危机,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在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民众对收入分配的合理需求。要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壮大我国的物质财富基础,才能为分配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

4.2结合在今年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把握住“提低、控高、扩中”这条主线,以保障民生、彰显社会公平为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要出台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保证社会财富的分配均衡化、合理化。通过制定执行具体政策,合理控制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创造更多条件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彰显社会公平。众所周知,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分配政策体系,要有效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工薪阶层劳动报酬偏低、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体系。除了原有的政策外,还应尽快建立完善居民收入监督制度,税收监督制度,政府官员收入公布制度等[6]。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必要和重要。要尽快把社会中低收入者真正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通过完善社保体系对国民收入实施再分配,在再分配中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负面情绪。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此来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化解社会危机。4.3结合现阶段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税收制度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缓解贫富分化矛盾,要强化税收管理,加大执行力度,依法严厉惩罚偷税、逃税行为,在实际执行中要显现出违法成本最大化,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针对社会中贫富分化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做法,对高收入阶层多征税,工薪阶层少征税,来保证社会财富分配均衡化。要把国家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于社会公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真正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4.4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监督机制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曾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使政府的各项行政行为合法规范,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合理均衡。要强化监督机制,把政府公权置于广大民众的监督之下,让以权谋私无处藏身。通过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的上层建筑,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均衡合理,解决贫富分化问题。4.5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生活中的良好的道德氛围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生活中的良好的道德氛围,针对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带来的社会危机,笔者认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生活中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道德氛围,并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鼓励个人在追求财富的时候,用正当、合理、合法的手段,彰显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消除收入分配中的不良现象。弘扬典型人物事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鼓励、激励社会中的富裕阶层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把他们的资金拿出一部分帮扶社会中贫困人口,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而且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社会中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各级政府要抓住改革的契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社会财富均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公平,化解社会危机,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实.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分配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10(12):11.

[2]李实.中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1(4):9-12.

[3]本书编写组.形势与政策教育概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3.

[4]肖文涛.当今中国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问题研究[J].东南学术,1999(5):98.

011余建杰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危机的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 樊华《传承》2009年第3期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尽管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但我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可以限制、克服当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现象。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关系等状况道德状况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但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我国当社会的道德现象和本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状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一定社会的道德状况,必须从决定这一社会道德状况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入手。 (一)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状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这一国情相适应,我们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关系中,不仅有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性质的共有制经济,还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不可或缺的非公有制经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总的来说是公有制的,我们的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也是健康、积极的。当然,对于我国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轻视。 (二)我国当前社会的政治制度状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它是对人民民主、对敌对分子专政的统一,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也为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当然,由于历史上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存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状况 我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有力地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当然,

农村社会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法制与经济.doc

农村社会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法制与经济, 《法制与经济》 农村社会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王柏江李宁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浙江杭州311202;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农民作为法律信仰的主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心理上和行为上自觉的信仰法律,潜意识里甚至有规避法律的倾向,因而产生了一种法律信仰的危机,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中法律的失灵。 [关键词]农村;农民;法律信仰;危机

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1]法律如果不被信仰,法治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社会是一个城乡二元制的社会,农村社会法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广大农村,农民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心理上和行为上自觉信仰法律,因而产生了一种法律信仰的危机。本文将就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加以分析。 一、农村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 (一)立法滞后,不能正确反映农村社会变迁有学者在分析农村中法律失灵问题时,认为农村中的立法已比较完备,因此主要从法的执行上探究原因。[2]在此,笔者不否认经过几十年法制建设的努力,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关系和基本问题已纳入国家法律规范之中,但国家法律规范自身的缺陷也是造成农村社会国家法律失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落后国家不稳定的原因不在于落后,而在于现代化”。我国当前正处在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迁空前加剧,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就迫切需要法律发挥其社会作用,以推动社会变迁向理性化方向发展。我国农村立法工作明显滞后于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法律体系薄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立法,尚未形成种类齐全、层次分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成因及其改进措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47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成因及其改进措施 柳依依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道德冷漠是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性的道德危机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普遍反映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同样面临着道德形态转变的问题。道德冷漠与道德拯救问题更是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各行各业都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针对我国近几年道德冷漠事件频发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关键词:道德冷漠;成因分析;改善措施 作者简介:柳依依,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047-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道德修养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大家给予“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的“最美”评价就真实体现了人们对高尚情操的诉求和对美好品德的褒奖。可与此同时,在团结友爱的“正能量”大环境下,依然有不和谐的道德冷漠画面出现。笔者针对当下我国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一、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缘起 “李刚门”和“药家鑫案”虽已成往事,但作为社会道德失衡的标志性事件,其中无视道德责任、任意践踏社会道德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两个肇事者撞人后均没有寻求补救措施挽救受害者生命,更没有反省自身过错,而是试图逃脱惩罚。前者以权力威胁别人,后者用暴力消灭证据,两位肇事者对生命的无视和对道德的冷漠令人唏嘘;之后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以一个小女孩的生命为代价,测试了这个社会的道德感,可惜结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路人的“视而不见”直观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群体道德意识淡漠现象的严重,这种严重性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了隐患,急需要我们对其加以分析与控制。 道德冷漠是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性的道德危机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普遍反映形式。处在转型期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均需要优化,这种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例外,我们的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的种种变化让我们的社会转型更加复杂:生产力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化、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变化等等,道德冷漠现象正是基于以上转型时期的变化产生的。因此,积极进行历史反思,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道德冷漠现象追根溯源,努力探究其深层根源,这于新时期道德重建而言是极其必要的。 二、道德冷漠现象成因窥探 伴随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人们有了更好的生活享受:精细分工给我们带来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流通、信息传播多媒体化让我们获取信息更便捷,可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当今社会道德层面的滑坡。 (一)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 如今,精细分工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虽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对我们的社会道德形态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精细分工包括责任分工与权利分工。由于每个人必须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细化的责任分工使得孤立的个体主观意愿上只想关心自己。当工作中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证自己任务的完成,他人的利益便不会得 到重视;细化后的权利分工使得个体客观能力上只能关注于自己,由于他人的成果与自己无关,他人的行为方式自己无权干涉,使得人们在提供帮助时表现出顾虑。 其次,细化的分工使人们的荣誉感、负罪感淡化。一个事情的成败由大家的合力决定,成果被十几个人分享,个体的荣誉感不如“一人独当一面”来得深刻,不易在合作中表现出工作热情;失败后的责任也由十几个人共同分担,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过是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发挥的作用很小,不易有负罪感。总之,精细分工使得个人行为与事情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遥远、间接,个人容易丧失荣誉感和负罪感,从而导致个人荣辱观念淡化,削弱了道德的自我约束力。 最后,精细分工导致现代人人性的丧失。精细化分工使得人类如零件般被机器化,否定了一个人作为人的独特性和价值感,当我们仅作为“工具”,作为没有独特性、没有价值存在感的“物体”,我们只需要服从于“拥有”(雇佣)我们的“人”(即社会分工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的人性和社会角色分离,在社会角色为掩体的背后,我们为了表现专业性必须隐藏我们的人性,“讲道德”意味着“不专业”的潜规则悄然而生。 (二)市场经济的去道德化 上世纪70年代末,社会因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而变 得繁荣。同时,国人也不再回避“个人利益”这个词,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日益膨胀,尽管笼统地说国人道德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堕落有失公允,但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社会道德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1776年,亚当?斯密凭借《国富论》一举成名,论证出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当时 的英国手工业正向机械化过渡,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203608.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58.html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及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共产党员信仰危机的七种表现

共产党员信仰危机的七种表现 网友:啼非 2007年01月17日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10:49 共产党员是否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性标准。信仰是前进方向,信仰是精神支柱,信仰是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假若没有这一条,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新时期共产党员队伍中,涌现出了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一大批具有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楷模,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的确存在一些共产主义信仰动摇、丧失、甚至走向了反面的党员。一些党员信仰危机程度和性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归纳起来,这些党员的信仰危机主要有七种表现。 第一,悲观失望,信仰动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一些党员由此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有的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程度的动摇了,甚至产生了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对共产主义理想悲观失望。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有的党员被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所迷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走向了悲观主义。 第二,精神空虚,没有信仰。去年我在报章上曾读到某人的这样一段话:“小时候把一次吃上3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我会感到很幸福;当月收入5000元之后,我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我经常感到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解,这个人的“饥饿感”已

浅析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浅析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读《现代性的后果》有感 摘要:现代社会增强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性,使社会成员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活动永远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同时也使得原本可能毫无关系的若干人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人之间产生信任的基础就与传统社会熟人之间的信任区别开来,也引发了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本文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吉登斯有关信任的研究。其次,结合本书的内容将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归于两大类:主观方面——社会成员自身的本体性不安全;客观方面——抽象体系入口处的糟糕体验。最后,在建立个人信任、促进代理组织的完善和加强对代理组织的监督三方面尝试性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信任危机抽象体系入口处代理组织 一、信任危机的出现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疏远。我们去农贸市场买菜,担心菜农缺斤短两,因此在农贸市场专门设了公平秤;菜农在收我们钱的时候,尤其是面值较大的钞票总要左看右看就怕收到假币,因此有人专门设有验钞机。这一来一回间,充分表现了彼此间的不信任。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交往的成本。 信任危机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信任危机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社会交往成本。在信任缺乏的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受害者:民众输金钱、输感情,政府的信誉、形象受损。建立完善的社会信任体系,不仅仅是法律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们对社会阶层的分析和定位,其目的是要反映社会现状、阶层结构,使其成为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因此,对当前社会阶层的分析,应当尽可能地综合反映出各阶层具有的不同的共性、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各阶层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以此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化解这些冲突、解决这些矛盾提供必要的依据。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要正视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化解这些矛盾。 一、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和构成特点 社会阶层是对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的称谓,阶层不同于阶级,但是和阶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同一阶级内部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基层,不同阶级的成员也可以组成同一个阶层。 建国以来,我国曾存在四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剥削制度也自此消失。由此我国只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也属于工人阶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一部分生产资料占有者逐渐脱离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基本阶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且符合我国现实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阶级消亡创造条件,必须废除某些制度,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刺激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部分的保留某些阶级和制度,或者说,在新制度的绝对控制下容许旧制度的某些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以使和它能满足其要求的那部分生产力相适应。”[1]对这部分脱离基本阶级的人来说,尽管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剥削阶级、没有形成新的资产阶级,但是他们毕竟是现阶段保留下来的旧制度和旧阶级因素的集合与体现,相别于社会基本阶级。 因此,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只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或者说,我国当前社会各阶层再不会只来自于这两个基本阶级,而必须考虑到发生的新的变化。但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为: 1,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内部,阶层分化日益加大。在同一阶级内出现了具有相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利益归属、价值取向、认同感的不同社会阶层。 2,分属不同阶级的成员因为其相近的经济景况、社会地位、共同的利益诉求等而可以成为同一阶层的成员;同一阶层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阶级。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与多样化。 3,出现了不是来自于社会基本阶级的新的社会阶层。其成员构成包括如我国现在的各私营企业主等。这一类社会阶层和阶层成员是游离于我国社会基本阶级之外的。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作者:————————————————————————————————日期: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 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 12月 17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但知行脱

《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

《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节选)张贤亮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曾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什么?她说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可以输出的主流意识形态。你别小看这个“铁娘子”,这话既尖刻又到位!中国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好像谁也说不清,嘴巴能说清楚的似乎又和现实不一样,言行不一致。说我们中国还有“阶级斗争”可以输出,那是毛泽东时代干的事,“输出革命”,我们搞“文革”时弄的巴黎也出现“红卫兵造反”。现在有什么思想文化可以输出?孔子!花了好多钱在世界各国建了许多“孔子学院”,便宜了外国人,原来外国人学中文要花钱,有了孔子学院,外国人找到个免费学中文的地方。其实孔子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孔孟学说一家可以囊括的。最早翻译为外文的中国古代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外国人都认为老庄思想是哲学而孔孟学说不过是伦理学。 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人心皈依的地方。当然,你可以说我信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是若干年以后的一种社会形态,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那不是信仰而是理想,是要你努力奋斗去实现的。说到信仰,必须是“彼岸”的事情,与现实的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有区别,信仰有更深的精神深

度。我们现在不仅有“信仰危机”、“信念危机”,连信任都产生危机,社会普遍无诚信。所以,要重建我们的信仰,重建人的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我们不能重建我们的信仰,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即便GDP超过美国,也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就拿电影来说,像美国的《2012》、《阿凡达》,虽然是商业大片,但你会发现它们都有文化内涵,反映英雄主义、环保意识,有一种人文关怀。而我们的大片,看得你眼花缭乱,看完了啥印象也没留下。虽然国产大片国内的票房收入越来越高,可是走出国门就少有观众,很难卖出去,为啥?因为我们的影片缺少世界各国观众都能接受的普世价值! 这又是我困惑的事情之一。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在这个社会建立信任,能信任政府、信任法院、信任税务。在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信念,有信念就会追求信仰。我们现在经济上已排名世界第二,可说是经济大国,而老百姓的“幸福度”才排名世界126位,这个差距太悬殊了!就拿税收来说,据说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了10.8%,而税收却增长了33%,税收超过经济增长率,中国成了世界上税种最多、税率最高的国家,致使中国政府是世界上的第二富,仅次于美国政府。这恰如古人说的“上下交争利”,加上政治文化生态有待改善,人们普遍精神惶惑,这是我们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重构文化,要按照列宁说的“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在重新整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全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我常说,世界上最低俗的东西在美国,最高尚的东西也在美国;最邪恶的东西在美国,最高雅的东西也在美国。美国人是广收博纳、来者不拒的。而我们不论是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都采取谨小慎微的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然而,在这些经济奇迹的背后我们却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诸如社会诚信问题、社会冷漠度问题等。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 道德滑坡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建设如同物质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形成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英雄人物辈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一方面是诚信空前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在一些人眼里,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每个人们的处境都处于危险中,正是这种潜在危险使得众多的“旁观者”走向前台来关心道德建设的问题。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它带给人们的印象只有一个——混乱。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我国道德水平下滑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3]:第一,家庭道德伦理关系改变而带来的矛盾与冲突。第二,职业道德陷入了没有精神支柱的泥潭。第三,社会公德开始失去平衡。第四,腐败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时代进步而出现道德观念的变迁是必然的,但一些“保守”的人认为,这是世风日下,出现“道德滑坡”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能说每次道德观念的变化都值得肯定,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道德观念是向着更进步、更文明的方向发展的。因此,道德滑坡不是指道德观念的滑坡,而指道德实践的滑坡。人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在具体行动上发生了变化,也就是道德实践方面滑坡了。 道德滑坡的原因: (一)价值观出现“错位”[2]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摘要:对社会而言,遵守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随处可见,社会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 但是,鉴于社会道德在我们的个人生活的集体生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要通过感化、引导、建立健全道德规范机制等方式,以消除道德冷漠,营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大环境。 关键词:善的缺乏、平庸的恶、消除冷漠,教育引导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 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1]。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社会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考量的能力”[2]。道德敏感的缺乏,意味着道德的缺席、道德的边缘化和道德的失语,将导致社会的道德失范。同时,道德敏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一个没有道德敏感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一个没有同感能力的人。 第二,道德判断的搁置。道德判断是关于行为的善恶、正当与否的判断,“它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3]。道德判断是一种直观判断,是我们不假思索而做出的本真反应,也是一种理性判断,是我们依据一般的道德法则,结合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充分考虑当前的特殊情境所得出的一种综合判断。不管是直观判断,还是理性判断,都具有改变道德情感和影响道德行为的功能。对于冷漠者而言,他具有关于行为善恶、正当与否的道德知识,具有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却吝于做出道德判断,导致道德判断的悬置。 第三,道德义务上的不作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不同,法律义务针对合法而言,道德义务则针对是否合乎道德。它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对他人所负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道德上的不作为更多的是指人们面对恶行的一种麻木,这种麻木使得他们成为作恶者的帮凶,使恶得以横行和泛滥。 二、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信仰危机和社会风气才是腐败的最大根源

信仰危机和社会风气才是腐败的最大根源 导语:反腐是当下的热点。各民族、各时代的腐败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认为, 今日中国屡禁不止、极为严重的官场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党员信仰大面积失落、以及全社会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有关。主张集权的法家式反腐与主张分权的民主式反腐,都未切中今日中国腐败根源的要害。要从治本的角度来诊治腐败,制度健全和严刑峻罚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找到克服党员信仰危机的有效途径,不能扭转当前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无论是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反腐,还是分权制衡式的制度反腐,都未必是根本有效的反腐之路。 (文/新浪专栏新史记方朝晖) 一 在反腐问题上,目前有两种常见的思路。一种思路是寄希望于政治手段,抓出一个个贪官,造成一连串震慑,使人们不敢贪、不再贪。另一种思路是寄望于建立民主体制,引进多党竞争,开放新闻自由,通过分权制衡来反腐。 这两种思路各有自身的合理性,但很难说就找到了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首先看第一种思路,它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法家治理思维的现代翻版。这种思维方式相信严刑峻罚,其有效运作的前提是中央集权。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促进体制外下情上达的道路畅通,无法建立体制内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从长远看,法家式治理无益于形成开放、透明、健全的权力系统,而是相反,容易导致专制、集权甚至极权,后者恰恰被公认为腐败的重要制度根源。更重要的是,法家式治理的人性论基础是性恶论,把人民当成小人来防范,把官员当成奴隶来管制,无助于确立人民的独立人格,无益于培养官员的主体意识。按照它的逻辑,人们因为害怕才不贪不腐,一旦不怕则必贪必腐。然而,一套以人与人相互监控构成的体制,也容易因为人与人相互勾结而归于无效;一套以人与人互不信任为基础的制度,也必因为人与人相互猜忌而走向瓦解。以严刑峻罚为主要特点的治理思维,之

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

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然而,人们的素质并没有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反而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问题,一部分人生活富裕了心地却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善良。 就中国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GDP 的增长数值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我们中国的道德败坏现象却有增无减,这已引起大众的强烈不满。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各个电视台随即也推出了教育和警醒国人的道德教育类节目。即便如此,每天新闻上报道的各种社会道德问题依然骇人听闻。那么,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道德? 关于什么是道德,张岱年是这样认为的。“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这类规则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道德是在人们意识到需要对人际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时产生的。但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

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所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与现象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英国社会阶层分类

英国社会阶层的演变(一) 英国的社会阶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和其他的国家(比如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阶层除了钱以外,还和口音、所用词汇,礼仪,服饰类型,以及品味有关。 一般用级别符号代表相应的阶层,比如20世纪的时候,A\B\C1\C2\D\E; 21世纪12345678。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Britain has clearly changed with the centuri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equately discuss the topic in a single article. However, there are specific class names, castes, and categories that are helpful to define. General Social Castes Some basic categories covering most of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around the 17th century and arguably well before and after are as follows: British Caste社会地位Characteristics Cottagers佃农and labourers劳工were a step below husbandmen in that they had to work for others for wages. May also include villein农奴佃农Lowest order of the working castes; perhaps vagabonds流浪者, drifters流浪者, criminals or other outcasts放逐者would be lower. Husbandman农夫;百姓tradesman手艺人or farmer who either rented a home or held very little land. Some sources suggest the landholdings占有土地of a husbandman were about 30 acres. Yeoman小地主The yeoman class generally included small farmers who held a reasonable amount of land and were able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neighboring lords庄园主et cetera. They played a military role as longbowmen长弓兵(红制服高头盔)帝国时代游戏, et cetera. Gentry贵族们 /Gentleman缙绅绅士The gentry class generally held enough assets资产to live on rents without working. If they worked it was in law, as priests神父;教士, in politics, or in various other pursuits. The term Esquire绅士was used for gentry who were not knighted骑士,武士;爵士. Sometimes Merchant citizens are placed between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国,道德话题也一直是舆论热议的焦点,呼吁之声一阵高于一阵。然而,这却并不能改善现今社会中人们早已日渐滑坡的道德意识,“缺德”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改革开放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共同回顾近来广受关注的道德事件。笔者也试图历史地、辩证地来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进而浅谈几点认识。 一为何道德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1食品安全事件 【染色馒头】2011年4月12日,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指多年销售“染色馒头”。根据记者暗访,馒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将旧馒头贴上最新生产的日期、过期馒头回炉加工为“新馒头”、乱使用甜蜜素、山梨酸钾和防腐剂等现象。【瘦肉精】继2009年2月,瘦肉精导致广州70人中毒事件后,2011年3月15日,沉寂一时的瘦肉精再现“遗毒”,双汇被曝收购“有毒”肉。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动物药品,将这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如果长期服用会诱发恶性肿瘤。 从2004年安徽阜阳的空壳奶粉,到2008年河北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再到瘦肉精、毒蔬菜、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让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能吃什么?” 房地产事件 上海“楼倒倒”】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微乎其微,楼房倒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方偷工减料。 【无锡“楼薄薄”】2009年8月,无锡桐乡市居民沈汉良发现自家天花板湿了,原以为楼上住户徐建兴在搞装修。谁知,后经相关工程师测定徐家楼板才是“罪魁祸首”楼板设计厚度12厘米,而徐家楼板厚度却只有7.9厘米。 房地产暴利、接踵而来的楼房安全,成为不少居民共同的一块心病。今年初,******总理在谈及控制房价时特别强调,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试问:他们有吗? 医疗卫生事件 【人死还收费】49岁的吴喜英因胆管结石在南方医科大学广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