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结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结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

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结果及整改意见

一、北京市

保护区名称 1.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5年建立,主要保护温带次生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道路6类。

1.人工设施有25处,4处分布在核心区,1处分布在缓冲区,其他分布在实验区,为生态定位站、灵山生态研究所、小龙门林场管理站、养鸡棚、气象站等,有些没有配套污染物防治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

2.旅游设施有8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旅游区管理站、停车场、会议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均在保护区成立之后建立,多处旅游设施没有污水治理设施。

3.工矿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西达摩煤矿,2007年关闭,2010年起区政府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整改意见1.完善旅游开发污染治理设施。

2.关闭核心区、缓冲区的生产设施。

保护区名称 2.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6年建立,主要保护温带森林和野生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道路3类。

二、天津市

保护区名称 1.天津市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海洋

保护区概况1984年建立,主要保护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滨海湿地。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和道路4类。工矿有6处,均位于实验区。

整改意见1.对工矿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对存在的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并责令限期整改。

保护区名称 2.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4年建立,主要保护中上元古界地质坡面。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采石场、道路4类。采石场有4处,已关停。

整改意见对关停的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3.天津市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4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和道路4类。

人工设施有3处,各区均有分布,为保护区大门、保护区停车场和宣教中心。

三、河北省

保护区名称 1.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海洋

保护区概况1990年建立,主要保护海滩及近海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业园、工矿、养殖场、育苗场、旅游设施、人工设施和道路9类

1.工业园有1处,位于实验区,现有红酒厂、机械加工类等企业,但无环保手续。

2.工矿有3处,位于实验区。

3.养殖场有8处,各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实验区。

4.育苗场有2处,位于实验区。

5.旅游设施有3处,分别为黄金假日酒店、度假村和翡翠岛观光园等。其中,翡翠岛观光园跨核心区和缓冲区,1989年建成,无环保手续;黄金假日酒店于2010年开始建设,无环保手续。

6.人工设施有3处,位于实验区。

整改意见1.对旅游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核心区、缓冲区的旅游活动,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2.对工业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3.对养殖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新的养殖活动。

保护区名称 2.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0年建立,主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旅游设施、养鱼塘、道路5类。

1.旅游设施有2处,位于缓冲区。

2.养鱼塘有51处,各区均有分布。

整改意见1.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缓冲区的旅游活动,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2.对养殖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新的养殖活动。

保护区名称 3.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8年建立,主要保护温带森林、猕猴。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旅游设施、道路4类。

旅游设施有4处,3处位于核心区,1处跨核心区和缓冲区。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核心区、缓冲区的旅游活动,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4.河北省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国土

保护区概况1999年建立,主要保护地质遗迹。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人工池塘、道路6类。

1.工矿有4处,分别为抚宁县八领沟一矿、五矿、六矿和废旧石灰窑,均位于实验区,均已关停。

2.人工设施有4处,均位于实验区,为华宝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3.人工池塘有1处,位于实验区。

整改意见对关停的工矿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5.河北省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2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道路5类。

1.工矿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铅锌矿选矿厂和萤石矿选矿厂,铅锌矿选矿厂正常生产,萤石矿选矿厂建成后一直未投运。

2.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二道湾水库管理站,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3.承赤高速在建。

整改意见对工矿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名称 6. 河北省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6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道路5类。

1.旅游设施有3处,均分布在实验区,为朝阳沟风景区。

2.人工设施有7处,为石渣堆,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保护区名称7.河北省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1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机场、旅游设施和道路5类。

1.机场为赛罕机械林场的小型飞机跑道,主要用于治蝗,位于实验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现已废弃。

2.旅游设施有2处,分别为三道河口管理区和二道河口管理站度假村,

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有环保手续,旅游设施无污染处理能力。

整改意见完善旅游开发污染治理设施。

保护区名称8.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3年建立,主要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道路4类。

保护区名称9.河北省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2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道路5类。

1.人工设施有5处,均位于验区,为管理站、防火器材库、废弃养牛棚等。

2.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

保护区名称10.河北省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1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居民点、人工设施和道路3类。

人工设施有4处,3处位于核心区,1处位于缓冲区。

保护区名称11.河北省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99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和道路3类。

保护区名称12.河北省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国土

保护区概况1997年建立,主要保护新生代沉积地层。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道路3类。

保护区名称13.河北省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农业

保护区概况1994年建立,主要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和道路3类。

四、山西省

保护区名称 1.山西省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3年建立,主要保护褐马鸡及其生境。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采石场、道路6类。

1.工矿有19处,3处位于缓冲区,16处位于实验区,为废弃铁矿、废弃煤矿、废弃洗煤厂、废弃焦厂等。

2.人工设施有4处,位于缓冲区和实验区,为废弃河底养鹿场、圈养羊场、水位监测点等。

3.采石场有1处,位于实验区,建于80年代,现已废弃。

4.霍永高速公路在建。

整改意见开展废弃工矿、养殖、采石等生产场地的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2.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0年建立,主要保护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铁路、省道、道路7类。

1.人工设施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洞湾加油站等,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2.工矿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西马坊铁厂和明业煤矿,铁厂1988年废弃,煤矿2009年由三个个体煤矿整合而成,正在办理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对煤矿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对废弃煤矿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3.山西省阳城莽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3年建立,主要保护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旅游设施和道路4类。

核心区有隧道、管护站和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实验区有宣教馆、停车场、景区步道等旅游设施,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核心区的旅游活动,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4. 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2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2类。

保护区名称 5.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3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植被及金钱豹、金雕等野生动物。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和道路3类。

保护区名称 6.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0年建立,主要保护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森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和道路3类。

五、河南省

保护区名称 1. 河南省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2年建立,主要保护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金矿、人工设施、道路3类。

1.金矿共有90多处,分属8个单位,分别是:河南秦岭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文峪金矿、灵宝双鑫矿业有限公司、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黄金股份公司红土岭金矿、郭氏矿业公司、灵广矿业公司和黄金投资公司,多数在保护区成立之后开采,2个位于核心区,1个位于缓冲区,其他均位于实验区,目前,生产坑口77个、停产坑口9个、闭坑坑口5个,生产坑口有环评审批的68个、经过验收的有20个、未验收的有48个。

2.人工设施有4处,均位于实验区,为坑口房、水库等。

整改意见对采金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新的采金项目;开展废弃场地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2. 河南省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8年建立,主要保护天鹅、鹤类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砖窑厂、采砂场和道路等6类。

1.砖窑厂有9处,2处位于缓冲区,7处位于实验区,8处无环保手续。

2.采砂场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1处已废弃,另1处建于2000年,无环保手续。

3.人工设施有6处,核心区有1处废弃取土坑,缓冲区有4处导流坝,实验区有1处导流坝。

整改意见对砖窑厂、采砂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缓冲区的砖窑厂,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3. 河南省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5年建立,主要保护湿地生态、珍稀鸟类。

遥感监测结果卫星监测到保护区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养鱼塘和工矿4类。

1.工矿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

2.养鱼塘有3处,主要位于实验区,面积较大。

整改意见对工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 4. 河南省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0年建立,主要保护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旅游设施和道路5类。

1.工矿有4处,位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为金矿和大理石矿开采点,核心区2处金矿已废弃。

2.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宝天曼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

整改意见1.开展核心区废弃金矿的生态恢复。

2.完善旅游开发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 5. 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2年建立,主要保护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采石场、人工设施、旅游设施、工矿、学校、大坝、高速公路、道路10类。

1.人工设施有6处,1处位于核心区,2处位于缓冲区,3处位于实验区,为管理站、监测房等。

2.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核心区,为灵山宾馆。

3.采石场有1处,跨缓冲区和实验区,无环保手续。

4.工矿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上天梯矿区。

5.大坝有1处,位于缓冲区,为滴水岩大坝。

6.学校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灵山乡高寨村小学。

整改意见对采石场等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缓冲区的采石场。

保护区名称 6. 河南省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2年建立,主要保护猕猴及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旅游设施、人工设施和道路6类。

1.工矿有多处,各区均有分布。

2.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五龙口风景区。

3.人工设施有3处,各区均有分布。

整改意见对工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7. 河南省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1年建立,主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人工池塘、旅游设施、工矿、道路7类。

1.人工池塘有2处,1处位于核心区,1处跨核心区和缓冲区。

2.工矿有1处,位于缓冲区,为淅川县金鹏化冶公司,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3.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缓冲区,为临时敬老院,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4.旅游设施有1处,为河南福森丹江大观苑生态建设项目,未批先建,2008年起擅自开工建设。

整改意见1.对淅川县金鹏化冶公司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对未批先建的河南福森丹江大观苑生态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保护区名称8. 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2年建立,主要保护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4类。

1.旅游设施有2处,位于实验区。

2.人工设施有6处,各区均有分布。

保护区名称9. 河南省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2年建立,主要保护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人工池塘、旅游设施、道路6类。

1.人工设施有5处,为野生动物保护点、羚羊山保护站、大棚等,均位于实验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2.旅游设施有4处,位于实验区,为九龙山庄饭店、访客中心、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和金南山道观,访客中心在建。

3.人工池塘有4处。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0. 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2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旅游设施和道路2类。

旅游设施位于实验区,为波尔登森林公园等。

整改意见完善旅游开发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1. 河南省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国土

保护区概况1998年建立,主要保护恐龙蛋化石。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和道路4类。

人工设施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建设项目,跨缓冲区和实验区,二期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完善博物馆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六、内蒙古自治区

保护区名称 1.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6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公园、旅游设施、学校、高尔夫球场、机场、道路10类。

1.人工设施有63处,各功能区均有,以实验区为主,为管护点、教育基地、库房等。

2.工矿有60多处,各功能区均有,以实验区为主,为铁矿点、北镁公司2处工厂、炼油厂、废弃矿等。

3.学校有2处,均分布在实验区,为代洲营小学等。

4.公园有1处,分布在实验区,为古林人文纪念园,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5.机场有1处,分布在实验区。

6.高尔夫球场有1处,分布在实验区,为泰伟高尔夫球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7.旅游设施有1处,分布在实验区,为尊胜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整改意见1.对机场、高尔夫球场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对铁矿、炼油厂等工矿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核心区、缓冲区的工矿,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2. 内蒙古自治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6年建立,主要保护四合木等濒危植物及荒漠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采石场、道路6类。

1.工矿有11处,均位于实验区,分别为蒙西鑫源煤矿、鑫盛煤矿、蒙西高新石灰矿、曙耀石灰矿、恒瑞源石英石矿、德晟一矿、国荣石灰矿、朋亮建材有限公司、美方鼎新煤业有限公司、嘉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区蒙宁焦粉厂,除鑫盛煤矿和德晟一矿外,其他均处于停产整顿状态,8处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2.采石场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光大石料厂和三宝化工石料厂,无环保手续,已停产,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3.人工设施有4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海公铁路施工附带设施、倾倒的白灰固废等,已废弃。

整改意见对煤矿、石灰矿、采石场等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 3. 内蒙古自治区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96年建立,主要保护天然阔叶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道路、国道6类。

1.工矿有33处,6处分布在缓冲区,27处分布在实验区,为选矿点、废弃采矿点、尾矿库、碎石厂等,其中21处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11处无环保手续,均已停产或废弃。

2.人工设施有3处,位于实验区,为金厂沟梁第二小学、办公点等。

整改意见对工矿等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缓冲区的工矿企业,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4.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5年建立,主要保护草甸草原、沙地疏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工矿、养殖场、喷灌农田、采石场、风力发电场、国道、道路10类。

1.工矿有7处,均位于实验区,为碧溪集团锡铜矿、全乐砖厂、锡林浩特市中联水泥厂、萤石矿、锡林浩特市营安矿业、白音锡勒宋盖石灰岩场等,均无环保手续,除1处间歇性停产,其余6处均停产。

2.人工设施有3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毛登牧场办公房(建于1990年)、达布希勒特苏牧(乡)办公用房(建于1992年)、毛登牧场防洪坝(建于1984年)。

3.风力发电场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内蒙古中广核风力发电场和锡林郭勒国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正在使用,环评批复(省厅)未涉及到位于保护区的相关问题,正在申请验收

4.养殖场有2处,位于实验区,为为毛登牧场奶牛饲养基地和奶牛养殖小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无环保手续。

5.采石场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锡林浩特市王飞采石场(建于1983年),无环保手续,已停产。

6.喷灌农田有9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1处,其余位于实验区,开垦时间为70年代,2007年安装喷灌。

整改意见对工矿、风电场、养殖场、采石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开展废弃场地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5. 内蒙古自治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2年建立,主要保护水源涵养林、野生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道路5类。

1.工矿有13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松塔水泥厂、丰源公司一矿、丰源公司三号井西井口、丰源公司五矿、顺舸集团二道岭煤矿2号井、顺舸集团二道岭煤矿5号井、宏力公司柏盛煤矿、太西煤集团兰山公司长沟煤矿、二矿工作站洗煤厂、宏源洗煤厂、取土厂、宏源洗煤厂、太西煤集团古拉本一矿,4处无环保手续,11处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现停产技改。

2.人工设施有3处,为顺舸集团二道岭煤矿3号井办公室和宏力公司办公室,位于实验区,1处为水磨沟水库,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3.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南寺旅游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对工矿、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 6. 内蒙古自治区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5年建立,主要保护绵刺及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工矿、变电站、道路6类。

1.工矿有6处,1处分布在核心区,3处分布在缓冲区,2处分布在实验区,5处无环保手续,其中,富邦矿业公司多年来产生的大量尾矿已在保护区内堆积如山。

2.变电站有1处,35KV,位于缓冲区。

3.人工设施有5处,各区均有分布。

4.保护区内有一条铁路穿过实验区(临策铁路),一条高速路穿过实验区(临哈高速),一条省道穿过实验区(哈吉路)。

整改意见对工矿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核心区、缓冲区的工矿企业,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7. 内蒙古自治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7年建立,主要保护珍稀鸟类及其生境。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采石场和道路6类。

1.旅游设施有10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旅游点、度假村、接待中心、码头、工艺品商店、停车场、饭店等,7处无环保手续,除达里湖码头正在使用外,其余9处旅游设施均为间歇性停用,多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2.人工设施有4处,均位于实验区,为加油站、职工宿舍和林场等等。

3.采石场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达里砖厂采石点,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无环保手续,已停产。

整改意见1.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对废弃采石场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8.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国土

保护区概况1998年建立,主要保护恐龙足迹化石。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业园、工矿、砖窑场、人工设施、人工池塘、旅游设施和道路9类。

1.旅游设施有2处,位于核心区,为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

2.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物流停车场。

3.工矿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建业建材厂。

4.工业园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鄂托克石膏工业园区,内有8家企业,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5.砖窑厂1处,位于实验区。

6.人工池塘有1处,位于实验区。

7.该保护区尚未编制总体规划。

整改意见1.对工业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对砖窑厂、工矿等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3.编制、报批总体规划。

保护区名称9. 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6年建立,主要保护湖泊湿地、草原及野生动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工矿、旅游设施5类。

1.人工设施有9处,为管护点、渔场等,大部分位于实验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无环保手续。

2.旅游设施有3处,为2处旅游点和1处度假村,位于实验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无环保手续。

3.工矿有3处,为呼伦湖渔业集团贝尔分公司,位于实验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和渔业生产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0. 内蒙古自治区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79年建立,主要保护沙地云杉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采石场、水电站、道路7类。

1.人工设施有10处,均位于实验区,为管护站、加油站、检查站、苗圃、饲养基地等。

2.采石场有3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查干套海采石点、双山子采石点和红立山采石点,为2003年和2007年修路时使用。

3.旅游设施有3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星星塔拉度假村、自然之旅度假村等,无环保手续,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4.水电站有1处,为五道石门水电站坝体,位于实验区,1979年修建。

整改意见1.对旅游、水电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对废弃采石场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1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7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工矿4类。

工矿有3处,位于实验区,面积较大,属于西乌珠穆沁旗20世纪90年代的探矿遗址,已全部废弃。

整改意见对已废弃的探矿点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12. 内蒙古自治区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8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道路4类。

人工设施有7处,各功能区都有,面积较大,为赤大白铁路的养路工区、排土场、取料场等。

保护区名称13.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5年建立,主要保护湿地珍禽、灌丛及疏林草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道路4类。

工矿有2家,均位于实验区,有4个矿点,分属突泉县吉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突泉县三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整改意见完善工矿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4.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8年建立,主要保护沙地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和天然阔叶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旅游设施、道路4类。

旅游设施有6处,5处位于实验区,1处跨缓冲区和实验区,为停车场、卡丁车场、漂流点、码头等,无环保手续,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缓冲区的旅游活动,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15.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6年建立,主要保护胡杨林及荒漠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道路5类。

1.人工设施有3处,1处位于缓冲区,2处位于实验区,为额济纳旗草原站饲草料基地的房屋、水泥砖预制的场地和额济纳旗公路局超载超限检测站和超载卸货场,水泥砖预制的场地已停产。

2.旅游设施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胡杨林节主会场看台(建于2003年)和阿拉善盟国家沙漠地质公园纪念广场,均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6.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1年建立,主要保护遗鸥及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养殖场、人工池塘、大棚、旅游设施、道路8类。

1.旅游设施有1处,为世珍园,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现已废弃

2.养殖场有3处。

3.人工设施有1处,为联通和移动的通讯铁塔。

4.大棚有1处,现已废弃。

5.人工池塘有1处。

保护区名称17. 内蒙古自治区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97年建立,主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禽、草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道路等4类。

在实验区有临时旅游点,未批先建,开展季节性旅游活动。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8. 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7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采石场、人工设施、旅游设施、道路6类。

1.采石场有1处,分布在实验区,为中电投蒙东能源公司赤大白铁路项目的采石场,已废弃。

2.人工设施有3处,分布在实验区。

3.寺庙1处,分布在实验区。

整改意见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19.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8年建立,主要保护原始寒温带针叶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人工设施、道路3类。

人工设施有2处,1处位于核心区,1处位于实验区,为卡官墓等,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保护区名称20.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98年建立,主要保护草原、湿地及珍稀鸟类。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采石场、人工池塘、道路6类。

1.人工设施、人工池塘各1处,均分布在实验区。

2.采石场为原查干诺尔生产队建石墙的采石点,已废弃。

整改意见对废弃采石点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21.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5年建立,主要保护梭梭林、蒙古野驴及荒漠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人工设施、道路2类。

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野生动物救护基地人工模拟壕沟,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正在使用。

保护区名称22. 内蒙古自治区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96年建立,主要保护大鸨等珍禽草原、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道路4类。

人工设施有3处,主要位于实验区,为场院、闲置取土取料场和废弃沙土坑,2处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现已停用。

保护区名称23. 内蒙古自治区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6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养殖场、旅游设施和道路6类。

1.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度假山庄(建于2004年),无环保手续。

2.人工设施有2处,位于实验区,为森林警察营房和油松繁育基地。

3.养殖场有1处,位于实验区,原为林场采伐工队,后改为马鹿养殖场,目前归保护区管理,已停用。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保护区名称24.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79年建立,主要保护寒温带苔原山地明亮针叶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和道路3类。

保护区名称25. 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8年建立,主要保护樟子松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和道路3类。

七、辽宁省

保护区名称 1. 辽宁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5年建立,主要保护珍稀水禽及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盐田、旅游设施、油田、养殖场、工矿、道路9类。

1.未完成立标定界。

2.违法建设旅游设施,开展旅游经营活动。保护区内未经环评审批已建成主要旅游设施5处。

3.违法进行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区内长期违法从事油气开发建设活动,新建油井和井站多处,油气集输管线304条及油田专用道路等大量的附属设施;同时,违规开垦苇田,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面积达保护区总面积的10%以上。

4.违法建设基础设施。为满足油田开发、旅游观光等需要,该保护区内建设道路总里程达481.2公里,其中,穿越核心区有18条、缓冲区70条、实验区75条。

整改意见1.完善调整程序、划界立标、公告边界范围。

2.停止核心区、缓冲区的旅游开发项目,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3.对油田开发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新上油田开发项目;开展废弃场地生态恢复。

4.对农田、水产养殖等农业开发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环评审批;停止新的农业开发;开展还湿、还苇等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2. 辽宁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7年建立,主要保护沿海滩涂湿地及水禽候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港口、人工设施、旅游设施、养殖场、工矿、盐场、道路9类。

1.养殖场有39处,位于实验区。

2.人工设施有3处,1处跨核心区和缓冲区,2处位于实验区,为公路收费站、垛场等。

3.旅游设施有3处,1处位于缓冲区,2处位于实验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4.港口有3处,2处位于缓冲区,1处位于实验区,为大鹿岛客运码头、獐岛客运码头和北井子码头,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其中北井子码头无环保手续。

5.工矿有2处,1处跨实验区和缓冲区,1处位于实验区。

6.盐场有1处,分布跨3个功能分区,为东港市盐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1.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工矿等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停止核心区、缓冲区的养殖、旅游等活动。

保护区名称 3. 辽宁省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农业

保护区概况1992年建立,主要保护斑海豹及其生境。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风力发电场、大棚、养殖场、高尔夫球场、道路等7类。

1.高尔夫球场有1处,位于核心区,面积较大,有环保手续。

2.风力发电场有1处,位于核心区,有环保手续。

3.大棚有2处,位于实验区。

4.养殖场有2处,位于核心区。

整改意见1.完善高尔夫球场、风电场等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关闭核心区养殖场。

保护区名称 4. 辽宁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0年建立,主要保护蝮蛇、候鸟及蛇岛特殊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大棚、砖窑厂、工矿、采石场7类。

1.工矿有12处,各区均有分布,均已停采多年。

2.人工设施有10处,7处位于核心区,3处位于实验区。

3.采石场有2处,1处位于核心区,1处位于实验区。

4.大棚有1处,位于实验区。

5.砖窑厂有2处,位于缓冲区。

整改意见对工矿和采石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核心区、缓冲区的采石场和砖窑厂。

保护区名称 5. 辽宁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1年建立,主要保护华北植物区系北缘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采石场、人工设施和道路6类。1.工矿用地有20多处,各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核心区,核心区14处为上世纪90年代当地乡镇开采大理石的露天矿,已关停20年,还有部分是花岗岩石矿,已停采20年。

2.采石场有多处,核心区采石场为原3线建设时留下的采石点,已在上世纪90年代撤离;实验区采石场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朝青公路时留下的采石点,已废弃多年。

3.人工设施为辽宁省广电局206卫星差转台驻地,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

整改意见对废弃的工矿和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 6. 辽宁省努鲁尔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2000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道路5类。

1.工矿有8处,2处位于核心区,分别为朝阳县振兴钼矿的炸药库、朝阳英达矿业有限公司采矿点,6处位于缓冲区,分别为朝阳县振兴钼矿尾矿库及堆矿场、朝阳英达矿业有限公司采矿点3处、辽宁万华集团朝阳万泰矿业有限公司采矿点、废弃采矿点1处,环保手续齐全。

2.人工设施有2处,均位于缓冲区,为北地水库和刘家店管理站。

整改意见1.完善工矿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停止核心区、缓冲区的采矿活动,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7. 辽宁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6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旅游设施、人工设施、道路6类。

1.工矿有3处,均为金矿,面积较大,位于实验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有环保手续。

2.旅游设施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普安寺大殿(建于1983年)和海棠山风景区(始建于1958年),无环保手续。

3.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风景区果园看护房。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8. 辽宁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96年建立,主要保护天然阔叶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人工设施、道路5类。

1.工矿有5处,2处位于核心区,为1997年开采的闭矿坑,2处位于缓冲区,1处位于实验区,为1998年废弃的尾矿库,现已恢复治理。

2.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核心区,为通讯塔。

整改意见对工矿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关闭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工矿企业,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9. 辽宁省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1年建立,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旅游设施和道路5类。

1.旅游设施有18处,2处位于核心区,2处位于缓冲区,其余位于实验区,为福隆山庄、民族风情园、中心广场、圣水寺、林中园酒店等,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多无环保手续。

2.人工设施有4处,位于实验区,为308粮库、保护区管理站等。

整改意见对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停止缓冲区的旅游活动,拆除已建设施,开展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10. 辽宁省恒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1年建立,主要保护长白植物区系森林及人参等珍稀物种。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工矿、大棚、道路6类。

1.人工设施有3处,各区均有分布,为鸡舍、高速公路中铁一局。

2.工矿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煤矿。

3.大棚有1处,位于缓冲区。

整改意见1.完善工矿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2.拆除缓冲区大棚。

保护区名称11. 辽宁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1年建立,主要保护天然油松林、华北植物区系针阔混交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旅游设施、采石场、道路5类。

1.旅游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2.采石场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小寺采石场,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前,已废弃。

整改意见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

保护区名称12. 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1年建立,主要保护原生型红松针阔混交林。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工矿、道路4类。

工矿有2处,均位于实验区,为广利源铁选厂和四平钼矿,环保手续齐全。

保护区名称13. 辽宁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6年建立,主要保护沙地森林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居民点、人工设施、道路3类。

人工设施有2处,分别位于缓冲区和实验区,为水文观测区和管理站。

保护区名称14. 辽宁省成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环保

保护区概况1989年建立,主要保护地质遗迹及海滨喀斯特地貌。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育苗场、养殖场、人工设施和道路6类。

1.育苗场有2处,1处位于核心区,1处位于实验区,为世伟海珍品育苗场和双鑫育苗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

2.养殖场有1处,位于缓冲区,为博海水产品养殖厂,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无环保手续。

3.人工设施有2处,1处位于缓冲区,1处位于实验区,为鹏霖水产加工厂和棒棰岛海参原种场海菜加工区,均建于保护区成立之后,无环保手续。

整改意见1.停止核心区、缓冲区的水产养殖活动。

2.完善实验区水产品养殖等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保护区名称15. 辽宁省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国土

保护区概况1997年建立,主要保护中生代晚期鸟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群。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道路4类。

1.人工设施有1处,位于实验区,为保护区自然博物馆。

2.缓冲区有1处化石挖掘点。

八、吉林省

保护区名称 1. 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部门林业

保护区概况1981年建立,主要保护珍稀水禽、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生态系统。

遥感监测结果人类活动有农田、居民点、人工设施、工矿、养殖场、道路6类。

1.工矿有多处,位于实验区,为吉林石油集团采油井多口和英一联炼油厂厂房,有环评手续。

2.人工设施有7处,4处位于缓冲区,3处位于实验区,为引嫩入白泵站等。

3.养殖场有27处,各区均有分布,24处分布在缓冲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