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自创商誉的定义

对于商誉,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会计领域中认为,商誉是区别于无形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邓小洋在其《商誉会计论》中说道,商誉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可能是有数不清的要素构成的,既有实物性的要素如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又有人力性的要素如优秀的管理队伍等,还有企业关系等。我认为,“实物性要素”说明商誉是基于企业而言的,体现商誉的一个实质就是商誉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人力性要素”则说明只有企业有优秀的管理队伍才能长久的发展,商誉就是随着企业一点点的发展而积累形成的,也体现出商誉的另一实质,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立和积累的。同时,从这两种要素中可以总结出,正是因为商誉依附企业而存在,那么商誉可以为企业带来超出正常经营所得的利润。根据以上阐述,我认为自创商誉可以定义为依附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形成,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无形资源。

根据自创商誉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自创商誉是依

附着企业而存在的,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企业的资产增加,因此在会计上符合确认的条件,应该进行确认。由此可以看出,自创商誉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二、自创商誉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商誉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东西,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创商誉是企业的脊梁,它支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之前的阐述,企业的商誉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就比如说企业的声誉,我认为这就属于自创商誉的一种。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慢慢的在市场上就会拥有声誉,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企业的声誉就会越高。从此可以看出,自创商誉是企业的脊梁,如果没有商誉,企业是不完整的。紧随其后的就是企业的诚信,诚信与商誉是紧密相连的,它打造着企业特有的名片。就用最浅显易懂的例子买菜来说,你去市场买菜,如果菜贩给你称的菜缺斤短两,你下一次一定不会再去他家买。就是这个道理,还是用声誉来说,如果企业想要积累更高的声誉,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诚信,只有这样才会有长期合作的客户。因此,对于商誉来说,诚信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点,自创商

誉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能力。通过前而的三点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可以在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就是能够让自创商誉在企业中发挥出它的作用。企业成立就有了自创商誉,所以自创商誉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有了自创商誉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情况的出现,企业的并购不但会形成外购商誉,还会形成自创商誉。并购企业以高出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收购该企业,高出的资产作为外购商誉在会计上进行确认,但是企业的并购意味着形成新的企业,或者是收购的企业得到新的商誉,那么自创商誉的确认在会计上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自创商誉在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因此,商誉在会计确认上被排除在外。但是我认为,既然商誉能够为企业盈利创造超额利润,那就应该在会计上而体现出来,就应该进行会计确认。那么自创商誉进行会计确认的必要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对自创商誉进行会计确认

有利于保持会计核算的全而性。根据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会计在核算记账过程中要做到真实可靠,每一笔业务要有据可查,那么自创商誉的确认就是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而,要将能够可靠计量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第二,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我认为,通过资产的定义可以知道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自创商誉完全满足这几点,应该属于资产的一种,因此,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完整;第三,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积极性。现在对于自创商誉是否进行会计确认的争议有很多,而且我国的会计准则认为企业对商誉不需要进行会计确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准则也是在不断改进、更新的,企业不需要完全按照准则要求的做,要联系实际,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制定符合自己的会计准则。

四、自创商誉的确认

商誉按照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而外购商誉被确定为被收购企业与其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因此,在会计上可以确认和计量的。但是会计准则认为自创商誉不能与企业本身分割开来单独出售,因此自创商誉一律不予确认。国际上

对于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基本上己经达成一致,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将商誉和无形资产区别开,在无形资产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商誉不能辨认,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反对自创商誉作为资产进行确认。但是,我们通过之前的讨论可知,自创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符合资产的定义,那么如果自创商誉作为资产进行确认,就应该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项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在会计界,对于自创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有很大的争议。

很多学者和组织认为自创商誉不满足资产的确认标准,大多认为自创商誉的成本不能可靠的计量。但是,对于自创商誉是否按照资产进行确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有以下两点:1、符合资产的定义;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显然,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不管是外购商誉还是自创商誉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邓小洋的《商誉会计论》中提到一种观点就是,确认自创商誉能够充分保持商誉会计规范的对称性,他认为保持会计处理的“对称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为,只有保持会计规范的对称性,才有可能提供更可比的会计信息。简单来说,外购商誉和自创

商誉都属于商誉,在会计上仅确认外购商誉却不确认自创商誉,那就违反了会计信息可靠性和可比性原则。会计信息是为了信息使用者作决策的,如果会计信息本身失去了真实性,那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计量及披露的思考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计量及披露的思考 摘要自创商誉是否应在会计实务中予以确认、计量及披露是整个商誉会计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明确了自创商誉确认的理由,阐述了自创商誉计量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历史成本法下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能性及方法,分析了目前企业自创商誉披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改进企业自创商誉披露的办法。 关键词自创商誉;确认;计量;披露 一、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思考 商誉是指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用户中享有较高信誉、经营情况特别良好而形成的高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自创商誉是否应在会计实务中予以确认是整个商誉会计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其中,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的会计实务界一直将自创商誉排除出确认范围,主要理由为: 1、缺乏确认其价值的基础 (1)自创商誉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很难确定是哪些活动引发了商誉的形成,更何况由于自创商誉的成本与价值不相匹配的特性也决定了自创商誉不能按其费用支出进行计量。(2)自创商誉为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很难确定,而且在产生效益的期间内,自创商誉价值的各组成部分还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特有技术可能不再特有,甚至落后于形势:优秀的管理人才随时可能离开本企业另谋高就;良好的地理位置可能会由于城市建设规划或经济布局的改变而不再具有优越性;专营专卖权可能会由于发行许可证主体扩大专营专卖范

围或取消专营专卖而消逝等。因此,自创商誉在诸多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无法确定其本身价值。多数人反对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无法用比较公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 2、稳健性问题 因自创商誉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出于稳健性原则,不能予以确认。稳健性原则是会计人员面对不确定性所作的谨慎反映。稳健性从企业角度而言能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从会计信息的用途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使用者的利益;但它同时亦可成为企业管理当局隐瞒利润、调节收益的手段。自创商誉的确认将毫无疑问地增加一些企业会计报表中的资产项,而自创商誉的计量往往又缺乏可靠的手段。所以,确认自创商誉将给报表编制者留下人为控制会计信息的空间,有违稳健性原则。 是否应当确认自创商誉?笔者认为,现行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的规定虽有一定道理,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进程加速,自创商誉的确认势在必行,其理由如下: 1、从资产的确认标准角度看。(1)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它不但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带来的往往是超额利润;(2)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自创商誉中的人员状况、管理状况、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高瞻远瞩的地理位置选择都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确认自创商誉不仅可用来评估企业管理当局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还可以增强决策相关性。特别是在企业并购的国际浪潮的推动下,公司正在向集团化、巨型化方向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益尖锐、复杂。这时如还仅仅靠投资来占领市场、分割资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对商誉的相关性不少学者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报告的商誉与其股价之间

浅谈商誉的减值模型和摊销模型

浅谈商誉的减值模型和摊销模型 近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节节攀高,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我国资本市场中商誉减值“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接连大跌,引起了监管层、上市公司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商誉;商誉减值;商誉摊销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中商誉减值的“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还是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的手法进行“洗大澡”的财务舞弊事件,使得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股票接连大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运作,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证监会于2018年末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 号——商誉减值》,从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和与商誉减值事项相关的评估此三方面对常见问题和监管关注事项进行说明,同时,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商誉使用摊销计提的会计处理方法会更好的议题,使“商誉”这一类特殊资产更是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2.商誉概念 2.1商誉本质 “商誉的本质”一直以来皆是学术界的争论话题和关注焦点,目前比较受学术界认可的商誉本质理论来源于1965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的“三元理论”,即为好感价值理论,超额收益价值理论和总计价账户理论。(1)好感价值理论主要是认为商誉的产生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商业交往,员工与雇主或者企业与顾客之间相互交往所产生的好感。学术界认为这一理论是合理的,因为顾客和员工,或是合作伙伴都会因为企业外在的形象或信誉而产生印象分数,印象分数若高,则顾客和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依赖,从而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和价值,比然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好感价值理论忽略了经济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货币,这种由感觉所带来的价值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且难以核算,所以好感价值理论不能代表商誉的本质。 (2)超额收益价值理论认为,商誉的本质便是所有给企业带来过量收益的能力或资本。学术界认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商誉满足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是一种企业拥有的、潜在的、无形的资源,但学术界的反对理论认为这种观点难以合理的使用参数估计商誉价值,无法使用会计计量的手段来衡量商誉价值。(3)总计价账户理论,也是目前会计界使用最广泛的商誉计量理论,他认为商誉的本质是企业总体价值和账面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值,学术界认为其理论间接阐明了商誉的实质,并且这种方法可以用会计计量手段进行核算,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这一理论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但反对这一理论的说法则认为,将商誉这一资产变成了一个“账户”混肴了商誉的本质,并且因为账面价值包含许多未入账资产或负债,衡量时会产生极大的误差。 2.2商誉确认 对于商誉的确认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为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业务所产生的

商誉的概念及确认和计量

商誉的概念及其确认和计量 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 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 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企业自创商誉不可辨认,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故不能作为资产来确认记账(有些国家可以确认资产记账),只可以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说明。故我国企业会计报表中看到的商誉资产主要是由企业合并而产生的。 二、商誉的特点及与商标的区别 商誉是无形资产中最无形的、最不可辨认的资产。它扑朔迷离的个性,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相对而言,美国是目前对商誉会计

的研究起步最早的国家,而英国则是对商誉研究最为深入、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国家。我国对商誉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成果有限,尤其是制定商誉会计准则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商誉会计规范。不管是哪国的会计制度,归纳起来,商誉具有以下特性:(一)商誉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的可确认资产分开出售,只能和企业同时转让。 (二)商誉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但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无法以任何方式单独计价。 (三)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能产生收益的无形资产,而只是超过企业可确认资产价值之和的价值。 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与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标比,有以下区别之处: (一)商誉表现为企业总体形象的优劣,商标表现为具体商品的优劣。 (二)商誉使企业的利润水平高于或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商标使特定产品的卖价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或使得销售额得到提高。 (三)商誉来自于企业的地理位置、员工素质、社会形象或其他因素,而商标来自于特定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技术含量以及其他因素。 (四)企业的商誉价值可正可负或为零,而商标价值不能为负的。 (五)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是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之外的无形资产,而商标是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 三、商誉的确认及计量

课题_商誉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会计确认与计量均离不开会计要素。就财务会计学本身而言,会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是会计方法建立的基础,其直接关系会计目标的实现。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机构都十分重视会计要素问题的研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分为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把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派得、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十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规定为五个: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虽然这些分类所代表的意思略有不同,但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基本相同,有些只是其他各项经过数学计算过后的结果,所以总的来说,它们的含义还是趋于一致的。然而随着20世 纪企业合并高潮的迭起、合并商誉频繁在企业合并中出现,人们开始对是否应该把商誉单独纳入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展开了激烈讨论。 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观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账户论。

1.好感价值论。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这些好感可能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地理位置、良好的信誉、管理有方等。好感价值论亦即无形资源论。 2.超额收益论。该观点认为商誉是预计超额收益的资本化。商誉的价值通过企业整体所创造超额利益中表现出来。显然,这种观点将商誉作为了一种资产。 3.总计账户论。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的一个总计账户,是计量企业未入账资产的结果,是持续经营价值观和未入账资产观的产物。 在2005年7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规定:商誉是不可单独辨认和确认的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合并日被合并方的整体公允价值与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上述提到的商誉其实质指的是合并商誉(也称为外购商誉),然而商誉分为合并商誉和自创商誉,但是现行会计惯例,包括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的有关规定,对两种来源不同的商誉会计处理截然不同:对外购商誉,企业确认其价值;对自创商誉,现行制度和准则都不予确认。这种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商誉产生于交易过程,而不是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表面看来,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即自创商誉是产生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而外购商誉是企业在进行产权交易的过程中突然形成的。实际上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只是人为划分的两种形

商誉会计理论浅谈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 1 (一)商誉的性质 1 (二)商誉的构成因素 2 (三)商誉的特性 2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 3 (一)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 3 (二)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 4 1.购买商誉的确认 4 2.购买商誉的计量 5 3.购买商誉的摊销6二、负商誉7 (一)对负商誉的存在问题的思考7 (二)对负商誉性质的思考9 (三)对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10 参考资料11

商誉会计理论浅谈 内容摘要: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性质、确认和计量以及负商誉等问题,已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商誉、负商誉 一、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 (一)商誉的性质 关于商誉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 1、超额收益能力观点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在企业联合中,购受企业支付的买价高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因为预计所取得的净资产能获取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利润,即有商誉存在。美国学者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盈利能力,即从企业购受者的观点计算,在现有有形资源的基础上有能力获取正常的或代表性报酬率以上的盈利,而且,这种优越的营利能力不是由诸如专利或专营权等专有的权利所确立,可以认为该企业拥有商誉或一般无形价值。 2、总计价帐户观点 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帐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各项资产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组成部分的总和’。”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企业拥有许多未入帐的资产,如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忠实的客户和有利的地点等等。而商誉就代表了企业上述各种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并无冲突,超额收益能力观点说明了商誉的基本性质,总计价帐户观点则是对超额收益能力观点的补充和充实。商誉是企业的一种超额收益能力,但它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求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有一些未入帐的无形资源。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商誉作为总计价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商誉是一种不能被单独识别与确认的资产它的产生是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或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或由于良好商业信誉而获得了客户信任或由于规模大、效益高等原因而形成的品牌价值。商誉的形成和作用与企业的整体而非某一要素相关商誉无法同企业的整体脱离并单独用于交换。商誉通常产生于企业之间的收购或合并过程在数值上等于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我国在年实施的新准则对有关商誉的事项作了一系列新规定使商誉的会计处理基本实现了国际趋同。本文就新准则下商誉的确认和计量等问题进行分析。一、商誉不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由于商誉不具有实物形态因此人们习惯上将其划入无形资产的范畴。在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中将外购的商誉认定为无形资产中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并在预计的年限内进行摊销。但根据年公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尤其强调无形资产中的可辨认性标准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然而商誉往往与整个企业密切相关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各种资产分开出售。因此在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不再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来考虑而是单独将其认定为一项资产要素。另外企业自创的商誉虽然也能成为企业的一项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其成本难以可靠地计量故该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将商誉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分别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准则的进步之处。但对商誉会计方法的变化将影响到每年转入损益的商誉摊销额进而影响利润表的净利润这对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且带来大量商誉的购买方有巨大影响。二、企业合并中的商誉的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企业合并》的有关规定企业合并的方式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和合并后是否在同一控制之下又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该准则第五条的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实务中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论是属于哪一种具体方式的往往都是因为最终控制者一般是母公司出于对整个企业集团利益的考虑来一手策划和决定的而参与合并的各方企业由于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合并作价不能使用公允价值而是使用账面价值。这样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总价值没有发生增减变化自然不会有商誉的产生。根据该准则第十条的规定参与合并的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吸收

论自创商誉的确认

论自创商誉的确认 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和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传统的会计模式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然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确认自创商誉具有必要性,但自创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 仍在进一步探讨中。因此当前确认自创商誉的条件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努力。 标签:自创商誉;确认;计量 1 自创商誉的定义及内涵 由于自创商誉是商誉基于来源的不同而得的一类,因此除在定义中另强调取得商誉的途径外,自创商誉在定义与内涵上与商誉完全相同。下面只就商誉的定 义与内涵问题进行探讨。 对“商誉(goodwill)”的定义最早提出于1810年,英国法官(Lord Eldon)认为“商誉就是企业对顾客们的商业信誉”,这应该即将“goodwill”一词译为“商誉”的依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商誉进行严格定义,只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准则第6号第二章第六条)。显然,这只在计量的层面上对外购商誉进行了界 定,不能作为商誉的定义。 关于商誉的内涵,学术界历来存在不同的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 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种论点: (1)好感价值观,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对于这一论点的解释是:“人们通常认为商誉是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 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治理有方等。” (2)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的未来收益超过不包括商誉在内的总报酬的贴现值。其合理性在于: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更高的收益。这种将于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 值,即构成企业的商誉。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浅谈自创商誉确认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自创商誉的定义 对于商誉,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会计领域中认为,商誉是区别于无形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邓小洋在其《商誉会计论》中说道,商誉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可能是有数不清的要素构成的,既有实物性的要素如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又有人力性的要素如优秀的管理队伍等,还有企业关系等。我认为,“实物性要素”说明商誉是基于企业而言的,体现商誉的一个实质就是商誉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人力性要素”则说明只有企业有优秀的管理队伍才能长久的发展,商誉就是随着企业一点点的发展而积累形成的,也体现出商誉的另一实质,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立和积累的。同时,从这两种要素中可以总结出,正是因为商誉依附企业而存在,那么商誉可以为企业带来超出正常经营所得的利润。根据以上阐述,我认为自创商誉可以定义为依附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形成,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无形资源。 根据自创商誉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自创商誉是依

附着企业而存在的,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企业的资产增加,因此在会计上符合确认的条件,应该进行确认。由此可以看出,自创商誉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二、自创商誉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商誉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东西,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创商誉是企业的脊梁,它支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之前的阐述,企业的商誉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就比如说企业的声誉,我认为这就属于自创商誉的一种。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慢慢的在市场上就会拥有声誉,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企业的声誉就会越高。从此可以看出,自创商誉是企业的脊梁,如果没有商誉,企业是不完整的。紧随其后的就是企业的诚信,诚信与商誉是紧密相连的,它打造着企业特有的名片。就用最浅显易懂的例子买菜来说,你去市场买菜,如果菜贩给你称的菜缺斤短两,你下一次一定不会再去他家买。就是这个道理,还是用声誉来说,如果企业想要积累更高的声誉,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诚信,只有这样才会有长期合作的客户。因此,对于商誉来说,诚信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点,自创商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改制、并购、重组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之一,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却成为会计核算的大难题,成为会计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都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一样都能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收益,都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应对其加以确认和计量。 一、自创商誉的本质和定义 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需要一次性支付任何款项给某人的,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利润的无形经济资源,他是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者信誉好、有品牌效益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者由于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效益高、技术先进或掌握高新技术专利等原因而形成的一项无形资源。 由于自创商誉是商誉基于来源的不同而得的一类,因此自创商誉在本质上与商誉完全相同。对于商誉的本质目前学术界有以下5种代表性观点: 1.超额盈利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未来预期超额盈利能力(不包括商誉在内)的贴现值,企业能长久地获得比行业平均报酬更高的盈利。 2.剩余价值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个可辨认净资产价值的差额,即认为商誉的价值就是整体价值减去个别资产价值总和的差额。 3.无形资源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效益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专有技术秘诀、战略性的位置、优秀的管理队伍、团队的合作进取精神、有效的广告、卓越的信用等级等。 4.管理整合效率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所反映的特定企业总体价值与各项资产价值之和的差额,它代表该企业的整合效益高出个别价值的部分,是整合效益的价值体现。 5.人力资本超额效益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的内在价值表现为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超额效用,摆脱了有形资产剩余价值的束缚,是人力资本超额效益价值的体现。 以上5种观点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了自创商誉的价值,都有其合理性,并且都认为自创商誉在持有年限内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正因为这种超额利润的缺口不断增大,已经影响到企业内外部人员对企业的价值评价和决策评估,所以要求计量自创商誉的呼声越来越大,但自创商誉的波动性、风险性的确给它的计量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自创商誉的形成因素 自创商誉的本质特征是可以带来超额利润。利润形成的因素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摘要:随着企业兼并、收购浪潮的涌起,企业产权交易日益活跃,商誉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议题。本文首先从商誉的内涵出发,明确商誉的计量和确认,结合商誉的目前现状,对商誉会计进行思考,并给出改进的构想。 关键词:商誉外购商誉商誉处理 1 商誉的内涵 1.1 商誉的界限 商誉表示人与人之间一种良好、友善的关系。但在企业运动中,商誉是指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其本质上为企业获取超额的能力。商誉的划分因形式而异,其中按照其来源不同,可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种形式。其中自创商誉是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经过企业自身的逐步积累和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而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的基础上,通过向购并企业支付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时的差价款项。 1.2 商誉的特点 (1) 长期性 指商誉是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长期、连续性活动逐渐形成的。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形成商誉知识产权,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和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的长期智力投入方能形成。而一旦形成,它又具有惯性特征,即可以在较长时间里发生无形的作用。 (2) 依附性 指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它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单独出售。它只有在企业整体出售成交,或整体合并成功后,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商誉是由企业享有的而且不可分离的权利。企业的商誉是社会或他人包括同业竞争者基于对其生产、经营、服务标准方面品质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通过经营者日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与竞争活动逐渐形成的,是外界对企业的信用与名誉状况的客观认同。所以,商誉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企业,离开了某一特定的企业,这种商誉就变得毫无价值。 (3) 经济性。 指商誉是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良好的声誉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任何对其商誉的诋毁、贬低行为,都可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该企业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因此,诋毁、贬低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商誉的确认是商誉计量、记录等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商誉按取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的一项无形资源。自创商誉是否予以确认,一直是会计界颇受争议的问题。由于自创商誉通常具有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以及所代表的未来超额盈利能力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各国会计准则都规定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 2. 1 外购商誉的确认 将外购商誊确认为一定的会计要素项目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起点。目前世界各国确认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将外购商誉资本化为企业的永久性资产,以后时期不摊销;(2)将外购商誉资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以后一定时期内系统分期摊销;(3)外购商誉不资本化为企业的资产项目,而是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立即注销。 三种处理方法的分歧在于是否将外购商誉资本化。在我国,当控股公司购买

浅析商誉的本质

2010年 第11期 浅析商誉的本质 文/田野 摘 要:对于商誉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现行会计准则对于商誉的表述为“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那么它是否就是现实中我们所说的商誉呢?本文拟从这个问题出发,探析外购商誉的本质,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得理解和使用。 关键词:商誉;外购商誉;企业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11-0355-02 业、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不足等种种原因现实中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仅仅依靠排污费来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已经很难行得通,我们急需新的理论和政策来拯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近期,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课题组经过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专题报告。报告得出的结论是2012年前后是我国推出碳税比较合适的时间,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征收碳税提上日程,而且在不远的将来极有可能就开始实施。至于碳税征收后的用途,将主要用于转移支付,利用碳税来补贴高科技的节能环保行业和企业。 三、碳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展望 征收碳税一方面会提高能源价格,使企业成本增加,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特别对外贸出口企业影响巨大;另一方面会促使企业加快更新设备,对实力雄厚的企业是一次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 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我们以时间为第一维度,空间为第二维度:短时间内,碳税的征收会提升能源价格,加重企业成本,此时对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有足够财力和资本或者能够融资,利用这个时机来更换新设备,增加企业的产能而同时又可以减少碳税的支出,不失为一石二鸟的理性决策;但如果企业资本实力有限有不能融资度过难关,很可能就会被淘汰或者被其他企业吞并。这种结果虽然可能不为企业所有者所接受,但是这也是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付出的代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十分有益的。长时间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和实力一般但是熬过成本增加而存活的企业都已经适应了碳税带来的影响,此时国家已经淘汰了落后产能的企业,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外部负效应。而根据学者高鹏飞、陈文颖(2002)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征收碳税会导致短时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1];商凯(2009)建立的模型结果也表明:征收碳税将使经济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短期内征收碳税对经济和CO2的排放量的影响都相当大,而长期内的影响则小得多[3]。 一方面,碳税税率的确定和碳税的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从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对于个人生活使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征收碳税是我国节能减排、转变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式发展,促使企业自主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的一种重要税收手段,对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碳税在减缓环境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还是发挥了显著的作用[4]。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围家,碳排放问题十分严峻,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应当将碳税作为降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工具。这将不仅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转变粗放式发展,摆脱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实现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国的形象。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0). [2]周剑,何建坤.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8(11B). [3]商凯.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2009. [4]张景华.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2). 一、商誉的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定义商誉,因为商誉是无形的,所以人们无法观测到它的表面现象、把握它的经济实质。所以笔者认为,准确完整地抽象出商誉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乔治卡图尔特和纽曼 奥尔松在《商誉会计》中,把商誉用具体的形象语言描述为:(1)管理队伍的杰出表现;(2)销售组织的积极配合;(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广告的有效推广;(5)工艺技术或配方垄断性;(6)优秀的资信级别等。 由此可以看出商誉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商誉不能离开企业而独立存在;第二,商誉价值的计量具有很大难度;第三,商誉的价值会随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很大的波动。 对商誉的性质,国内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美国会计学家E S Hendrickson的观点。他在《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观点:(一)是好感价值观。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以及顾客对企业产生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是因为企业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资源、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这种观点仅仅列举了商誉的一些特征而难以解决商誉的计量问题。按照现行惯例,自创商誉不纳入会计核算,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纳入会计核算。所以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二)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商誉被视为企业总体价值与 学术探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4876980.html,2010.11 355

最新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探讨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 探讨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商誉这一概念是随着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行为的发生,才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出现的。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因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或信誉卓著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是由于生产经营效率高,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使企业获得的超额获利能力。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出售;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无法单独计价,它们的价值只有把企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确定。商誉可以是自己建立的,也可以是向外购入的,企业自己建立和拥有的商誉,由于企业继续经营,并未准备出售和转让,因而,不能将其拥有的商誉转化。但如果拥有商誉的这个企业转让给其他企业时,购买方以高于企业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这个企业,这时购买方可将买价与净资产的差价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核算。所以,只有从外购入的无形资产-商誉入账。也就是说,商誉只是在一个企业兼并或购买另一企业时才会发生转让、买卖关系,才可进行商誉的无形资产核算。商誉的价值一般应以每年超额收益的三到五倍为宜,由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购入商誉的账务处理: 借:无形资产-商誉 贷: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它能在较长时间,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为了使收入和费用合理配比,企业已计价入帐的无形资产,应从受益之日起,在一定期间内分期摊销,平均摊入管理费用。年摊销额=无形资产价值/有效使用年限。商誉没有使用期限规定,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按10年平均摊销。无形资产没有残值,其作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不直观,因为没有物质实体,获取其折旧程度的信息并不重要,所以无形资产价值的转移直接冲减无形资产原值。其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商誉 商誉被认为是一个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商誉资产是核心,有形资产依附于商誉发挥作用,这种超额收益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自创的商誉去获得超额收益,但是在公司收购与被收购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谈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2.8上旬·03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谈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摘要】自创商誉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当前经济资源,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本文主张应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并根据自创商誉的形成原因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收入法对其进行计量。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自创商誉确认计量席龙胜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 高科技公司的大量涌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和商誉等企业核心能力的确认与披露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的会计体系(尤其是财务会计)仍然只注重企业的实物支持系统,较少关注企业独特的知识与技能、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合作关系对企业竞争能力乃至核心能力的配置和提升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以期企业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更具相关性,并提高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 一、商誉的含义及其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中指出: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 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该定义指的是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的外购商誉,并没有对自创商誉作出任何说明。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广告、宣传、良好的管理文化等方式建立的商誉并不能作为商誉管理。这里界定的商誉也仅仅属于狭义的范畴,我们认为,广义的商誉指的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不管这种资源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还是由当前及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形成;不管这种资源是由企业合并形成的,还是由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的。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第10号会计研究论文集(ARSNO.10)将自创商誉的构成内容总结为15个方面: ①优秀的管理队伍;②出众的销售经理或组织;③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④有效的广告;⑤秘密制造工艺; ⑥良好的劳资关系;⑦卓越的信用等级;⑧高瞻远瞩的人员培训计划;⑨通过向慈善活动捐款或派员工参与公益活动而建立的崇高社会威望;⑩竞争对手经营的不景气;輥輯訛与另一家公司的良好关系;輥輰訛战略性的地理位置;輥輱訛才能或资源的发现;輥輲訛有利的税收条件;輥輳 訛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企业价值创造和增值是由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精诚合作实现的,他们合作的过程也是企业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良好关系形成的过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自创商誉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①优秀的管理团队;②企业与 员工的良好关系;③企业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④企业与顾客的良好关系;⑤企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⑥其他。 那么,商誉与无形资产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从FASB 制定无形资产准则的发展历史来看,二者是并列关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也显示,无形资产与商誉是并列关系。FASB 的规定将无形资产和商誉区分开来,而且提供了鉴定无形资产的具体指南,任何无法确认的资产都将归入无所不包的商誉范畴。可分离性和可转让性是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前提。 国际评估准则(IVS )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较精确:表现出经济性质的资产;它们没有实物形态;它们赋予其所有者权利和特权;通常为其所有者带来收益。为了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相关和透明的信息,我们认为商誉在确认时也应和无形资产是并列关系,分别披露。 二、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 随着高科技公司的大量涌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无形资产和商誉等企业核心能力的确认与披露越来越重要。美国《会计月刊》1992年发表了题为《商誉会计:该全面修订了》的文章。该研究直接导致无形资产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资本化,从而使财务报告向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迈进了一步。井尻雄士(1999)认为,企业自创商誉、人力资源价值、产品品牌价值等信息都未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使得会计难以报告企业真实的财富价值和盈利能力。随着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移,国际会计学界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进行讨论也就成为必然。 葛家澍、陈少华(2001)认为,重成本而轻价值、重历史而轻未来、 重利润而轻现金流量是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朱开悉(2002)认为,重财务资源轻财务能力、重财务状况轻财务潜力、重财务表现能力轻财务核心能力是现行财务报告的主要局限性。王竹泉(2003)提出,创建一种既能全面揭示企业总体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和分配状况,又能够对各类利益相关者分别作为权益主体所享有的权益做专门揭示的财务报告模式。而且他还认为财务报告应反映企业价值创造和分享的信息情况,以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监督。李玉菊(2006)借鉴企业资源理论,提出我国会计要素可增补调整为资产、能

方案-商誉会计处理的几点思考

商誉会计处理的几点思考 '对商誉的性质,美国 学家E·S·Hendrickson的观点为国内理论界普遍接受。他在《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观点:(1)好感价值论。即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2)超额收益论。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一个企业拥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长时期的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这一理论把握了商誉作为企业资产的基本条件,即 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3)总计价账户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帐户,它表明该企业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他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个体组成部分的总和”。[1]\xa0 多年来,会计学者和 实务人员对商誉的构成因素作了各种研究。乔治卡图尔特和纽曼·奥尔松在《商誉会计》中,从自创商誉的角度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归纳为15项:(1)杰出的管理队伍;(2)优秀的销售 ;(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有效的广告;(5)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6)良好的劳资关系;(7)优秀的资信级别;(8)领先的员工训练 ;(9)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10)才能或资源的发现;(11)优惠的纳税条件;(12)有利的政府政策;(13)与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关系;(14)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15)竞争对手的不利。\xa0 \xa0 二、自创商誉的 处理\xa0 \xa0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自创商誉由于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因而不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英国的《标准会计事务公告—22商誉会计》指出:“购买商誉与自创商誉的特性没有差别,然而,由于在特定时点发生企业的市场交易这个事实,尽管对企业的计价是主观的,购买商誉的价值可以被确定,而自创商誉是不可以的。”[2]这反映了会计界对商誉会计处理的一般态度。事实上,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出的如此巨大的商誉价值不可能产生于企业被收购的时点上,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一个短暂状态,商誉更多是以自创商誉的状态而存在的。 从理论上看,首先,会计上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实质上是遵守了收付实现制原则,而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企业长期有效的管理逐步形成的商誉,在形成之日不确认入账,只在实现交易时才入账,作为超额收益能力,究竟代表被收购企业何年何月的业绩呢?会计上奉行权责发生制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贯彻配比原则,从而正确地计量各期损益,如果自创商誉在形成之后的较长受益期间内,只确认其带来的收入,不确认其带来的耗费,则实际上是歪曲了配比原则的贯彻执行,这样计量得到的利润或亏损很难说是客观和公允的。其次,会计上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而抛弃了相关性原则。的确,自创商誉的计量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难度,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然而,会计上的可靠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是有形资产的计量也未必都是完全可靠的。况且,如果认为只有外购商誉价格才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那么,在交易过程中,收购价的大起大跌又怎样解释商誉价值的可靠性呢?最后,会计上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虽然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是却有悖于重要性原则和充分披露惯例。如果说重要性原则和充分披露惯例要求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情况应充分予以揭示的话,则一个企业长期存在超额利润的情况不能说不重要,形成这一情况的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有关于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 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二、商誉的分类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三、对商誉问题的理论研究 商誉作为会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源于企业合并业务。企业合并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其中,吸收合并(兼并)可以说最直接地提出了商誉会计问题。吸收合并时,兼并企业出示的购买价格(购买成本)有时高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把购买价格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来探讨,使商誉问题开始进入会计的视野。为了对企业兼并时表现出的商誉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创造的商誉相区别,会计界对前者(即企业合并时表现出的商誉)称为“外购商誉”,对后者(即未发生企业合并活动前企业自身创造的商誉)称为“自创商誉”。 对商誉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是考察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能否长期稳定地获取收益以至于获得超额收益,实际上就是自创商誉的本质问题; 2是考察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并购的交易价格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研究外购商誉的本质问题。 尽管理论界对商誉争论不休,但实务界对商誉的处理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自创商誉一律不予确认;外购商誉被界定为被购企业的价格与其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并且账务处理原则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购商誉的摊销年限各国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取消摊销处理,改为减值测试) 。 有人认为,既然会计上确认外购商誉,就应确认自创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显然不符合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那么,到底应不应确认自创商誉?如果确认,应如何确认?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是什么关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透过现象准确地把握商誉的本质。 关于商誉本质,目前有如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超额收益观: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预期的超额盈利按一定贴现率贴现的现值。 剩余价值观: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无形资源观: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例如专有技术和诀窍、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业声誉、卓越的管理队伍等等。 上述三种观点反映了商誉的不同侧面,都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一步认识商誉: 1、商誉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即各种无形资源,构成了企业的商誉,这种商誉我们称为商业商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