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摘要: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要自觉的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有意识而又循序渐地传授理论知识,同时注意作品的文化情境,实现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欣赏教学欣赏现状措施

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但每个人都会接触艺术,这则是必然的。因此,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该是综合的,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艺术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另外,艺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是观者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正因如此,近几年来,中学美术教材在经过多次的改革试用后,欣赏课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当前对欣赏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把欣赏课上成是教师的“讲授”课,教法、学法单一,教师讲课累,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效果差。完全失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情感的体验。现对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经验赘述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可以体会它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响以及交互功能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全新感受,使美术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科教兴国,要实施素质全面教育,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的感受与审美能力,能推动学生在德、智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及修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虽然中学美术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与升学考试具有相关的学科学习,对艺术学科方面的学习较轻视,导至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艺术才艺方面表现的较不理想。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艺术潜能没有有效的得到开发和发展,对艺术课不感兴趣。使艺术课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艺术课的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所以有不少的地方和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中学。素质教育只是在会上说说纸上写写而已,更别说美育。有些中学干脆不开美术课,即使有也名存实亡。他们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人数,甚至对美术考生考入大学也不认可。这样使很多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审美教育,缺乏审美修养,美丑不辩,良莠不分,往往把优秀的作品当作毒草。 美术不仅现在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开始造型艺术就产生了,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造型技能,萌芽出审美观念。古代人们对美也有相当的感受,他们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为改造世界、推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美术(审美艺术、造型艺术)更为重要,现在物质文明建设已达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人们已从追求物质生活迈向追求精神生活的阶段。现代工业、商业、建筑等都离不开美术知识,警如要盖一栋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与自身用途的协调性。试问,若设计者不具有较高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行吗?再如商标、包装、广告、装饰、服装、封面、食品等等,若都不考虑“美”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所以可以说美术无处不有无处不用。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第六讲石雕 第七讲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第一讲陶器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美术欣赏课反思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一点教学反思 六家畈学校张雁 美术欣赏的目的仅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我在教学中努力作了这两方面的尝试: 一、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 现代教学推崇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日渐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而如果学生没有探究欲就不会有自主的探索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理论的阐述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占很大的比重,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式的枯燥的讲解,避免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学习动机上下功夫。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一般手段是通过语言导入、学生根据教师设问进行讨论等环节的设置来进行,这种方法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虽然也能进行一些积极的思考,但还是略显被动,难以形成强烈的探究欲。如果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发产生疑问,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因为自发性是研究问题的主要原动力,有了自发的疑问才会有自觉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在上欣赏课前,教师一般要收集很多相关资料,怎样巧妙地运用资料而不是简单地呈现给学生,是我一直研究的问题。我在分析材料的运用中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依此设置了“引错”环

节来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引错”指的是教师设一个小“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引错”环节的设计产生于教师深挖教材、处理材料的过程中,是自然产生的。运用时应当有明确的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用得适时、得当,解决实际问题,采用何种形式,用在什么地方则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二、设置“质疑”环节,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欣赏课中,学生想知道的东西会比教师想象的多,关于作品本身、艺术家或其他相关的事物等等。让学生了解或理解知识并不难,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却不容易,这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也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允许学生对作品有多种多样解释的同时,也应给学生提供问各种相关问题的机会,因为问题是探索的开端。所以欣赏课有必要设置“质疑”环节。 课堂教学一般有两种问话方式:一是教师问学生,学生思索、讨论并作答;二是学生问老师,教师作答,可称之为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两者虽然都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前者问题源自教师,是有意设问,学生的回答大部分教师可以预料,后者问题源自学生,问题本身带有自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前者学生回答与否、答对与否教师不强求,后者教师必须作答;前者是一人问全体,后者是多人问一人。从运用的角度说,前者居多;从难度来说,教师回答问题难度大。由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完全是自发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课——欣赏教学 枣庄市第十八中学史良营 [摘要]: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也是特殊的活动单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表现。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活动就是要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的人格。 [关键字]:美术鉴赏课素质教育独创性思维串联多媒体教学 记得我给高一新生上第一堂鉴赏课时,我随口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初中时的美术课是怎么上的?”学生的回答发人深思:“睡觉,自习,玩”,甚至有的学生说没上过. ,所以借此,我想粗略谈谈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一些看法。. 一、从观念上转变美术鉴赏课“皮肤学科”的思想地位。 有人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事实上艺术教育在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更显得举步维艰。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独性思维。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按照教材照章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方法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有人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只能对课本上的作品照章背诵,课本以外的美术作品就不会欣赏;26%的学生因为课本上八股式的欣赏方法不感兴趣,从而减弱了对欣赏美术的兴趣;仅仅有6%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加上平时看一些美术评论的文章,故具有一点美术鉴赏能力.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思想障碍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教师要启发学生正确对待课本,让学生知道课本中有关作品的欣赏文字,只是一家只说.任何一件优秀作品,不同得人,在不同情境、不同角度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优秀品的魅力所在,也是教材中难以用文字表述全面的。 解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高中这个时期是创造心理的觉醒期,但同时又是情感的闭锁期。摆在我们面前一件艺术品让学生评价,学生会说出很精典的、与专家一样的内容。而不会有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学生在评价艺术时不能有自己完全不同于专家的评论?这就像乘车一样,乘客可以选择目的地,但所有的目的地都是事先已存在的领域。我们的学生就像乘客一样,看似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自由。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司机呢?”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有自己的看法,是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司机呢?让他们敢想敢说。 有一次听一位初中老师的课,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老师提问不到的同学还满脸的不悦,而到了高中又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呢?高中生在心理上虽然较小学生、初中生成熟的多,观察问题往往也深刻的多,但他们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不愿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这就要求老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发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经常为完善一个问题和学生平等的共同讨论,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只要是老师听到了,就要把学生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以下是关于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

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

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8T15:24:34.1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作者:金厚良 [导读] 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金厚良四川省会东县嘎吉中学 615203 【摘要】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9-078-01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任务。通过美术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美术欣赏课,上好美术欣赏课。 1欣赏题材和内容的筛选 欣赏的题材和内容恰当与否,是一节欣赏课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能激发儿童兴趣富有学生情趣的、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方法归类:①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②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③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欣赏课不能只凭教师的讲解,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③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3遵循欣赏课的规范程序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要求一般是由浅入深的理解作品,逐步达到能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为了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大致的环节为:①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②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③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④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4加强知识整合 欣赏课如果只一味的欣赏作品,学生会感到乏味,把欣赏课教学与工艺、绘画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如教学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如上《捣练图》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现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及审美特征,接着进入课题了解唐代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最后为了进一步对本课的了解让学生结合唐代的人物造型特点临摹一张仕女图,通过比较与实践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5创新教育的内容 5.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曾经有过一个关于从创新能力的实验: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盖着透明玻璃板的瓶子里,跳蚤一跳就撞回来,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把玻璃板拿开之后,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实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教育中,不可以限制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才能。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5.2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发挥出创新技能,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教育证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渐渐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5.3创新情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还要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中。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利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 、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 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 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一点教学反思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一点教学反思 易成亮 美术欣赏的目的仅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我在教学中努力作了这两方面的尝试: 一、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 现代教学推崇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日渐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而如果学生没有探究欲就不会有自主的探索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理论的阐述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占很大的比重,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式的枯燥的讲解,避免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学习动机上下功夫。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一般手段是通过语言导入、学生根据教师设问进行讨论等环节的设置来进行,这种方法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虽然也能进行一些积极的思考,但还是略显被动,难以形成强烈的探究欲。如果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发产生疑问,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因为自发性是研究问题的主要原动力,有了自发的疑问才会有自觉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在上欣赏课前,教师一般要收集很多相关资料,怎样巧妙地运用资料而不是简单地呈现给学生,是我一直研究的问题。我在分析材料的运用中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依此设置了“引错”环

节来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引错”指的是教师设一个小“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引错”环节的设计产生于教师深挖教材、处理材料的过程中,是自然产生的。运用时应当有明确的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用得适时、得当,解决实际问题,采用何种形式,用在什么地方则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二、设置“质疑”环节,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欣赏课中,学生想知道的东西会比教师想象的多,关于作品本身、艺术家或其他相关的事物等等。让学生了解或理解知识并不难,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却不容易,这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也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允许学生对作品有多种多样解释的同时,也应给学生提供问各种相关问题的机会,因为问题是探索的开端。所以欣赏课有必要设置“质疑”环节。 课堂教学一般有两种问话方式:一是教师问学生,学生思索、讨论并作答;二是学生问老师,教师作答,可称之为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两者虽然都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前者问题源自教师,是有意设问,学生的回答大部分教师可以预料,后者问题源自学生,问题本身带有自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前者学生回答与否、答对与否教师不强求,后者教师必须作答;前者是一人问全体,后者是多人问一人。从运用的角度说,前者居多;从难度来说,教师回答问题难度大。由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完全是自发

高中美术欣赏论文:浅谈高中美术欣赏

高中美术欣赏论文:浅谈高中美术欣赏 摘要:本文论述了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的特点、研究意义,以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相应地进行一些教学尝试的研究和建议。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堂教学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 一、"模糊层面"的特点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随着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它将促进美术欣

赏教学的效果。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说明,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三位普通的法国农妇,她们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捡拾被遗落的麦穗。尽管艺术形象真实,但也无法表现完尽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现代雕塑家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组雕,其艺术形象的监狱背景是模糊的,敌人的野蛮残酷是模糊的,唯一具体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读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读者产生多元的解读,我们不能执迷于一种"建构",主观武断地将对作品的"统一认识"灌输给学生。比如,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即兴》,不以自然物象为范本,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1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2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3

小学美术培训心得体会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培训心得体 会

小学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梅江区组织的美术教师课程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课,感受很多。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本文来自织梦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课堂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任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织梦好,好织梦总之,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时代在前进,教材在更新,理念在转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放下身子去学习,及时、虚心、坚持学习。培训活动已经结束,通过活动我的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提升、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轮课改实施中,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脉搏,争当课改的排头兵,做人民满意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

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四要点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四要点 【摘要】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教学 一、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的“拐棍”,如果把欣赏当作一把锁的话,那么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美术语言等要素的探索,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欣赏思路茫然欣赏能力难以形成。“教材为本,补充为辅”美术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结构。授课时做到理论在先,以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基础上去分析,欣赏作品,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美术欣赏的目的。如:上《绘画:形与色的创造》一课,一部分同学对什么叫绘画、什么叫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不了解,分辨不清,就更谈不上怎样欣赏绘画作品。所以把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的特征在课堂前几分钟作一介绍,让学生对油

画、水粉、水彩的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理论与名优作品相结合的基础上,去感受名作给予观赏者的美的享受?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耳闻不如一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可以是课件,也可是挂图。欣赏名作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又要给学生作出审美示过名作范画,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和形式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教学中,教师对名作的讲述也要有一个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 三、引导观察,加深名作研究 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更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我在讲第一讲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彩、造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的比例较小,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却不能小看了它,更不能忽略它。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美术欣赏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呢?在欣赏课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将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现代的传道者更应该注重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育中的欣赏课同样如此,教他们如何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比单纯的去欣赏作品本身重要的多。比如在《格尔尼卡》的教学的开始环节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一堂欣赏课,一谈到欣赏课有的同学觉得很难,面对一幅画他们不知从何入手;而有的同学却觉得很简

单,他们把欣赏与随便看看、粗略的浏览等同起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欣赏一幅画呢?本节课以《格尔尼卡》为例告诉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一幅作品。” 音乐渲染、视听结合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 在对作品《格尔尼卡》鉴赏之前,学生对画家、创作背景都还未做了解的情况下,我把《格尔尼卡》的画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谈谈对这幅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同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用萨拉沙蒂的《流浪者之歌》渲染出一种恐怖、惨烈、悲壮的气氛。当然不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