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行知小故事上册

陶行知小故事上册

陶行知小故事上册
陶行知小故事上册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3、蜻蜓的故事(上)

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一只蜻蜒。蜻蜒闪着绿莹莹的大眼睛,颤动着翅膀,惊慌地上下乱飞。也许是被追赶得昏了头,突然,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叫着嚷着,闹成一团。

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停下脚步,见他们的捉蜻蜒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蜒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蜒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蜒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翠贞点点头。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蜒,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蜒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蜒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蜒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指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蜒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蜒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蜒的尾巴。陶行知将蜻蜒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蜒是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说着把蜻蜒还给翠贞。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蜒往上一送,蜻蜒忽地坠落下来,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蜒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蜻蜒在空中飞了几圈,很快飞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冲上升,盘旋翻飞。孩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嗬,在跳舞呢,看!”

陶行知便由此想到许多学校的生物课,都是将活生生的东西弄死,做成标本,他多次指出:“生物课不要变成死物课,‘生物陈列所’不要变成‘僵尸陈列所’,更不要在无意中培养孩子们残忍的天性。”他主张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要认识青蛙,可以到河边去观察,要认识小鸟,可以到树林里去。这样,才能观察到真正的生物,孩子们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4、站在教室外面听课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

5不要做井底之蛙

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除夕夜,陶校长把文学组学生召集起来,一面吃瓜子,一面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

子。”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6、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上)

张宗麟先生原是晓庄学校的生活指导老师。1932年暑假,他约戴自俺一起去广西桂林师范工作。戴自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现在能跟老师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工作,禁不住心驰神往,立即欣然同意。事隔几天,陶行知先生约戴自俺谈话:“现在河南需要一个人,你愿意去吗?”“到河南去干什么?”“一所省立省乡村师范要请我们派一位晓庄同志去担任研究实验部主任。原是请张宗麟先生去的,他将去广西。我的意思,你去河南怎么样?”戴自俺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便不加考虑地拒绝了,说:“我想,能再跟张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对我比较合适。”陶先生耐心地说:“科学家是分开来,他去广西,你去河南。”戴自俺还是不大愿意,他低头想了一下说:“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有胆怯,我干不了,还是请张先生还我一段时间为好。”陶行知笑了:“原来你是想着大树底下好遮荫呀!”“正是。我想先跟张先生学几年,再自己单独去闯。现在我可不敢一个人去干,一定干不好。”

陶行知先生沉默了一会,忽然指着窗外说:“你看,那边有两棵树。”顺着陶先生的手,戴自俺看见了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楝树,挺拔坚实,在晚霞中尤显得英气勃勃。在大树的下边有一株小树,被笼罩在楝树的浓荫之中,显得苍白瘦弱,一副可怜的样子。小戴不明白陶先生的意思,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这两株截然不同的树。陶先生说:“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树底下,小树是生长不好的。同样一棵树,小树没有一块自由生长的土地,就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停了一下,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学生说:“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荫影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听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他能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他自己还是觉得没有十分把握。于是他又有些犹豫地问陶先生:“这样重的担子,您看,我能行吗?”陶先生拍拍戴自俺的肩膀,进一步鼓励他说:“我看可以。你忘了吗?天赋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宁做农与工,联合辟荒岛。晓庄同志应该有这种开疆拓土的精神!”陶先生越说越兴奋:“去吧,你大胆地去吧!我们的同志,只要有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晓庄。晓庄的种子一定会撒遍全社会!”离开上海那一天,戴自俺去向陶先生告别,想再听听老夫子的“临别赠言。”陶先生笑笑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里有一首新写的诗《水铭》,送给你参考吧。”戴自俺将诗接过来看:杯方水方,杯圆水圆。可以穿石,可以灌田。分出氢焰,化铁之坚。会合众川,白浪滔天。居高临下,马力万千。流血流汗,开新纪元。带着这首寓意深刻的诗,带着陶师的殷切期望,戴自俺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

7、陶行知以诗教子

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常劝孩子在少年时代要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曾作诗赠给孩子: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8点石成金

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

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末,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你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同学们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长讲故事的意图。从此,大家不再死记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也不是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各门学科的方法和能力"。

9、人才、大才和天才

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战灾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爹娘,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爱演戏、有的善唱歌、有的喜爱科研、有的乐于写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了这些孩子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陶行知把他们招收进育才学校后,在"因材施教"和"爱"的教育下,经过了一二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才华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音乐组的孩子非但善弹奏、能演唱、会作曲,还能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或到大剧院去举行音乐会;戏剧组、舞蹈组的孩子,非但能演戏、跳舞,而且还能自编、自导、自演,用精彩的戏剧与舞蹈反映出抗日的形势;绘画组的孩子们竟能在重庆城市里举办儿童抗敌画展,多么了不起呀!周恩

33 诚挚的友谊

翦伯赞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抗战期间他困居重庆,贫病交迫。陶行知先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请他担任育才学校的历史老师,生活上也对他非常关心。翦伯赞住在一间斗室里,天天埋头写《中国史纲》,经常写到深更半夜。为了提神,他有了吸烟的嗜好。但生活贫困,买不起好烟抽,劣质烟呛得他拚命的咳嗽。夫人关心他的身体,一直劝他戒烟。为此,夫妻俩还闹了别扭。有一次,翦伯赞夫人淑婉要求陶行知先生来劝他戒烟,陶先生深知翦伯赞的脾气,委婉地说:?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我看就不必逼着他戒烟了,就让他抽吧,不过要尽量少抽点。?翦伯赞非常感激陶先生的体谅,高兴地说:?知我者行知也!?陶先生自己是从不抽烟的,也谢绝朋友敬烟。但为了能让朋友翦伯赞抽上几支好烟,他开始接受别人的敬烟。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敬了陶先生一支烟,陶先生一看,是大名鼎鼎的骆驼牌香烟,他高兴极了,立即用白纸包好,并写了一首小诗,托人送给翦伯赞先生。这首诗写道:抽一支骆驼烟,变一个活神仙。写一部新历史,流传到万万年。

来同志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冯玉祥将军为这些孩子的成长鼓掌。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因循守旧、自己不愿进行教育改革的"学者"们,却在那里阴阳怪气地非议陶行知,说什么:"陶行知丢掉了普及教育来搞'天才教育'了。"陶行知并没有因为这些非议而动摇了他"为今天培育抗日的人才,为明天培育建国的人才"的决心。他一心为国育才,因此他理直气壮地对这些"非议者"给予了答复,他说:“我不是办天才教育,我办的是人才教育。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就转化成‘大才'(‘人'字上加一横就成‘大'字)。对‘大才'再进行深入的诱导,学生们自己再出‘一'身力,流‘一'身汗,‘一'定时间之后,‘大才'也就成为'天才'了(‘大'字上加一横就成'天'字)。真正的天才是师生经过共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不间断的乐教乐学而培养出来的。若能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几个‘天才'又有什么不好呢?"看!陶行知回答得多么好呀!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得到启发,天才决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陶行知对于培养天才的解释多么有道理呀!

10、陶行知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11 诚挚的友谊

翦伯先拿起这支骆驼牌香烟,心里非常激动,他由衷地感激陶行知对他的关心和鼓励。以后陶等待经常给他送来香烟,目的是希望他能好好工作,为人民多写出一些好文章。抗战胜利后,两人约好一起到上海,陶先生对他说:?上海的民主气氛浓厚,上海的青年也富有朝气,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陶行知先回到上海,讲好第二天派学生到车站接翦伯赞夫妇。但当翦伯赞夫妇到达上海北站时,在出口处迎接的却是陶行知。陶先生亲自领他们到一个朋友家里暂住,这里的房子宽敞舒适,翦伯赞很满意。过了几天,翦伯赞夫妇去看望陶行知时,却见他住的那间小房子才十几平方米,摆了一张大铁床和一张方桌后,剩下的空间已很狭小。加上窗户朝西,房间闷热,实在让人难以久留。但陶先生对此毫不在乎,只一个劲问翦伯赞夫妇住的地方是否称心。陶先生心里只想着朋友,唯独没有自己,翦伯赞的眼睛不由的有一点湿润了。不久,夏天到了。翦伯赞夫妇觉得住在别人家里总有点不方便,怕给人家带来难处,便一起想办法找房子。但手头没有资金,哪里找得到合适的房子!这时的翦伯赞由于贫困,缺少营养,已得了黄疸病,心情十分烦躁。一天,翦伯赞夫妇去看陶行知先生,想诉诉苦,解解闷气。到了那里,翦伯赞一坐下就大发牢骚:?我们在上海简直是多余的人,上海人不需要文化,只需要黄金!?陶先生笑着问:?你是不是为了房子的事不耐烦??翦伯赞夫人淑婉把最近找房子的情况说了一通,陶先生说:?其实你在我朋友家中多住几天也没有关系。?淑婉又说:?主要是天气热了,总有些不方便,怕人家讨厌。?陶行知开始说笑话了:?没有结婚以前,一加一等于二,结婚以后,一加一等于一,你们虽然是两个人,不是等于一个人吗!?接着陶先生又说:?不要着急,房子会有的。时局好了,当然会有房子住;时局坏了,也会有房子住。?翦伯赞感到奇怪,问:?时局坏了,怎么也有房子给我们住呢??陶先生笑着说:?时局坏了,你和我都要去坐牢,不是也有房子给我们住吗??翦伯赞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心头的愁闷也烟消云散了。后来,翦伯赞终于病倒了,第一个打电话问候的是陶行知;住进医院后,第一个派人来看望的,又是陶行知。从住院到陶行知逝世的前一天,陶行知每天都打电话给翦夫人淑婉询问病情,而且每隔两天,总要派人到医院看望翦伯赞。当他听说翦伯赞没有蚊帐,便将自己用的一顶旧蚊帐和?滴滴涕?送去当听说没有钱交医药费,又先后送去法币40万元(其中20万元是冯玉祥和一些朋友捐助的),一直到陶行知逝世前两天,还派自己的二儿子陶晓光送去十包?幸福牌?香烟。陶行知突然去世后,翦伯赞怀着沉痛的心情买了一个花圈,在夫人和医生的搀扶下,赶到殡仪馆,他哭倒在陶行知灵前……

1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陶行知先生经常用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勉励学生,并处处为学生作表率。

有一次,有学生给他的诗歌、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他听了特别的高兴。其中,有位小学生把他的诗句?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把?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中的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他知道了不仅不生气,还给与肯定,说:?这也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陶先生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表明:真理才是唯一可追求的,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

13、拆表的故事

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起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讲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做实验,被学校开

除以后,在他母亲的引导下,逐渐成为发明家的故事。

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

14陶行知向小学生认错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朗朗。

消息传出,教育家陶行知写了一首诗称赞说: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

受到赞扬,同学们都很高兴。可是有个年仅八九岁的小同学却找到陶行知,毫不客气提意见:“照先生的写法,我们学校算不上‘真奇怪’。”

陶行知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问:“小朋友你只管说,我的诗错在哪里呀?”那孩子指着第二行说:“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吗?我们学校里,就有年小的成绩好,做大龄同学老师的。要是像先生写的只是‘大孩自动教小孩’,有什么‘真奇怪?’”。

“说得对,说得对。”陶行知诚恳地认错检讨说:“小朋友,非常感谢你的指正,我马上就改。”说完,把“大”字改作“小”字,成了“小孩自动教小孩”。然后又问:“这样改行不行?”

小孩咧嘴笑了:“先生改得真快真好!”

15 陶行知的两只口袋

陶行知是一位既有言教,更有身教的人民教育家,他律已甚严,以身作则。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而陶行知则"每天四问"。1942年7月,他在重庆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提出"四问"的内容,就是每天要反躬自问身体、学校、工作和道德上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越会为非作歹,残害人民。他曾大声疾呼,要全校师生"建筑人格长城"。

他自己就是用他的实际动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在育才学校,就流传过一个关于陶行知的两个口袋的故事。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赤手空拳办起来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东张西罗,左支右绌,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了算了,但他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

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那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当育才学校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感动,赶到陶行知先生的住处慰问时,陶行知亲切地、深刻地跟大家讲起韩非子在《喻志》中所说的一个比喻:"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现实生活中,小漏洞往往可以酿成大灾祸,千万不要以小失大。陶行知就是这样"以教人者教已",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16 小孩自动教小孩

晓庄师范学校被封闭后,几所乡村小学与幼儿园也被关闭,许多农村孩子又失学了。

1932年8月,晓庄的孩子们听说陶行知要在上海办一所让贫困孩子学习的乡村工学团,他们高兴极了,就一起给陶行知写信,希望能来?工学团?学习。

陶行知很快回了信:?你们来了,但你们的同学怎么办?晓庄有成千的孩子怎么办?为了你们都可以上学,我教你们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干,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边教边学,这样不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吗??同时,陶行知还写信请当地的农民陈金禄、董云龙等来帮助小朋友自己办学。

就这样,孩子们开始自己办学了。他们推选了胡同炳、陈云金、陈仪珍等10位同学担任小先生,农民们也推选了陈金禄等10位老农帮助管理学校。1932年9月4日,以孩子们当老师,古庙当教室,农民当?校董?的一所学校诞生了。开学那天,就来了80多个学生。

陶行知听到这个消息,很是高兴,马上派人到晓庄来看望孩子们。当他得知学校办得井井有条,很受孩子们和农民的欢迎,兴奋极了,马上提笔写信鼓励他们:?你们不要小看自己做的事,你们这个学校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大创举。?还特地写了一首诗:一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陶行知还亲自为学校取了个名字,叫做?儿童自动学校?,还写了两幅字,一幅是《手脑相长歌》,一幅是《自立歌》。

收到陶先生的来信,孩子们高兴地抢着传看。有个孩子提出:?大孩自动教小孩,难道小孩不能教大孩吗??后来陶行知知道后,他在发表这首诗时把?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了。

?儿童自动学校?办起来后,学生不断增多,学校规模也大了,陶行知就把10位小老师编成两组,轮流到上海的?工学团?学习深造,农民们说?陶先生还叫种田娃‘留洋’呢!?在学校2周年校庆时,陶先生还派人给送来了2000多册儿童读物和一台收音机,并专门请人到晓庄来放电影,3周年校庆时,陶行知还特地写来了祝词:

紫金山为笔,青天为纸,乌云为墨,动手来写字:

?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

陶行知的十个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十个教育故事 1 稿费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 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 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 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 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 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 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 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 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 年4 月,国民党反动政府 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1932 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 “晨更工学 团” 、“劳工幼儿园” ,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2 不要做井底之蛙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除夕夜,陶校长把文学组学生召集起来,一面吃瓜子,一面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子。”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3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工作。戴自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现在能跟老师去“山水甲天下” 的桂林工作,禁不住心驰神往,立即欣然同意。事隔几天,陶行知先生约戴自俺谈话:“现在河南需要一个人,你愿意去吗?”“到河南去干什么?” “一所省立省乡村师范要请我们派一位晓庄同志去担任研究实验部主任。原是请张宗麟先生去的,他将去广西。我的意思,你去河南怎么样?” 戴自俺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便不加考虑地拒绝了,说:“我想,能再跟张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对我比较合适。”陶先生耐心地说:“科学家是分开来,他去广西,你去河南。” 戴自俺还是不大愿意,他低头想了一下说:“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有胆怯,我干不了,还是请张先生还我一段时间为好。”陶行知笑了:“原来你是想着大树底下好遮荫呀!”“正是。我想先跟张先生学几年,再自己单独去闯。现在我可不敢一个人去干,一定干不好。”陶行知先生沉默了一会,忽然指着窗外说:“你看,那边有两棵树。”顺着陶先生的手,戴自俺看见了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楝树,挺拔坚实,在晚霞中尤显得英气勃勃。在大树的下边有一株小树,被笼罩在楝树的浓荫之中,显得苍白瘦弱,一副可怜的样子。小戴不明白陶先生的意思,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这两株截然不同的树。陶先生说:“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树底下,小树是生

陶行知的故事

一说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按现在的话说,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就英年早逝,憾别人生,的确让人惋惜。但陶行知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如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但却是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陶行知善于用多角度思维从犯错误的孩子和学生身上找出其优点和 闪光点,并且善于用他们身上的积极情感克服和战胜消极情感,充分挖掘其内在诱因,变破坏为创造,变落后为先进。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陶行知的故事还有许多,都值得我们去阅读。另外,他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叫王友学生的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

经典案例故事35-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有一天,校园里一个学生王友在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 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 “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这很好嘛,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

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心灵感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 陶行知不愧是大师,处理打同学的王友也不同凡响,别出心裁。至今“四块糖”的故事已经成为教育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打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错误的。一般老师会训斥,会批评,会惩罚,而陶行知先生是找其闪光点。找出打人学生“遵守时间”“有正义感”“懂得尊重别人”“知错能改”四个闪光点,并且大力表扬。善于找寻学生的闪光点是其教育理念之一。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生,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有位老师说得好:“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期待。这种赞美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都产生巨大作用。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听到的总是负面的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陶行知以后,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位让我受益匪浅且能鞭策的自己的伟人。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陶行知似乎正是肩负着一种使命诞生在那个处在社会变革,动乱不安的年代里。家族的衰落,使他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但这并没有阻止机遇垂青于他,启蒙老师的无私教诲和传教士的鼎力帮助正是他的幸运石。若虽有资质但没有机会的青睐,或许伟人也会隐没在茫茫人海中,就像千里马在遇到伯乐之前只是一匹普通的马,在遇见伯乐之后方能显现出其固有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的成就不仅起因于他的机遇,还在于它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人格魅力。“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陶行知放弃了博士学位和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去谱绘他心中的蓝图。“人民贫非教育莫予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予知之。”,深忧国难当头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唯有教育才能改变祖国的命运,于是他携着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的爱国志士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教育科研试验,不求回报,只为培育出真正就有创新、求真意识的新人民教师。正如他自己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把自己无私奉献给了教育。但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评上职称争得头破血流,有些则费尽心思去城市里的学校就职,似乎教师慢慢偏离了教师服务人民的这一信仰,而更多地是刻意追求自己的利益。 关于如何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这一全新的观念。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活本身就有教育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而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决定着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只有运用了社会的力量,符合了社会的需求才是有效的教育,改造了个人便改造了社会,改造了社会变改造了个人。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的时间一致性,社会和学校的空间一致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学校的期间亲自带领学生开山种地,让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使生产经验丰富理论头脑,正如他的那句话“头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但回顾当今的教育,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时光都是在教室里被动地被老师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思维能力弱。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单一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可以相长,唯有分数和升学率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工具,虽然素质教育政策早已被搬上台面,但升学的压力始终抑制了理想的美好,因为升学率,瓦特陨落在教鞭下,牛顿消失在冷眼里,爱迪生受伤在讥笑中。 陶行知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而且尤其注重教师的个人素养。他将教师定义为“社会的改造者”,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充分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基本,博爱奉献是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是动力,与时俱进是信仰,教学相长是武器。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信阳新,相信教育事业是伟大美好的,并且要不断的吸取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应当将教学相长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不能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而要多与学生交流,培养默契。教师还要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因为年年卖旧货的教师必定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教育思想以后,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是纯粹的教书匠,他是获得知识传播者,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对于我们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始终跟着陶行知先生的步伐,汲汲进取,孜孜不怠。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 让学生找重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bquo;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bquo;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bquo;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bquo;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bquo;对。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 另一学生举手:bquo;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 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bquo;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bquo;你的理由呢? 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bquo;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bquo;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 对方沉思了一会:bquo;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bquo;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 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bquo;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 陶先生笑逐颜开:bquo;有道理。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呵,大家有话尽管说。另一女生举手道:

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

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 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 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 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 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 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 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所以学习更为 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 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 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 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 入了崇一学堂。因为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 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 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 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 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 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32个

陶行知教育故事 目录 1 稿费的故事 2 拜人民为老师 3 烧扑克牌 4 不要做井底之蛙 5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6 培育革命的后代 7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 8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 9 要又学又问 10 四块糖的故事 11 点石成金 12 人才、大才和天才 13 让学生找重点 14 连环教学法 15 背着爱人游泳 16 撰联谈教育 17 一首歪诗的风波 18 陶行知出计算题 19 陶行知向小学生认错 20 站在教室外面听课 21 报童工学团 22 劝喻轻生者 23 陶行知以诗教子 24 稿费的故事 25 陶行知洗衬衫 26 救援共产党员 27 情系难童育英才 28 晴蜓的故事 29 陶行知的两只口袋 30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 31 学校里谁也无权搞特殊 32 伍豪事件 33 诚挚的友谊 34 请木匠当老师 35 活的生物课 36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7 小孩自动教小孩 38 拆表的故事

1 稿费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2 拜人民为老师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姚文采是陶行知的同乡,陶行知请他到晓庄学校教生物课。第一次上课,陶行知就让他先把书本摆到一边去,要“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

陶行知小故事

陶行知出计算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十分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于是许多狡猾的商人便开始想出馊主意,他们首先在粮食上搞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不仅如此,他们还故意在粮食里掺杂了大量的石子、砂粒、稗子和霉烂的米,真是可恶极了。把这样的粮食卖出去,坑苦了广大老百姓,他们自己却大把大把地赚起了昧心钱。 育才学校也买了不少这样的粮食。师生可就倒霉了,不吃又不行,吃了这样的米,又不能消化,得肠胃病的师生越来越多。看到这一情况,陶行知先生十分焦急。为了保证师生们健康,他不得不规定每天早晨用20分钟时间上一堂“选米课”,全校师生人人动手,把米里面的杂质——剔除。但尽管如此,米里面的小砂子仍然很多,学生们吃饭时还是不时地咯牙,有的学生一嚼到砂子,立刻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食堂的餐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饭粒。 陶先生看到了这个情况,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几粒砂子,吐出一口米饭,也太可惜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一天,等大家吃完然饭后,陶先生一个人留在饭厅里,走到每张桌子前,把米饭一颗一颗计了数,再按桌子分别包成“瓷鲜郑吡恕 第二天晨会上,陶先生很严肃地站到了讲台上,他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深灰色的眼镜,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师生们,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在抗战已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国家混乱,加上奸商的捣乱,使我们衣食就更加困难了!”陶先生不无内疚的说:“我这个校长没当好,让大家受苦

了,请大家能够原谅!”接着,他话锋一转,有点气愤地说道:“我们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还是不知道爱惜,吃到砂子就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我看了很痛心。昨天午饭之后,我数了一下每张饭桌上散落和饭粒,少的90多粒,最多的已经超过了600粒,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听到这里,台下的同学们有的低下头,有的涨红了脸,……陶先生接着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大家一起来计算,他说:“我们吃饭时浪费的米粒每张饭桌上300粒计算,那么我们每顿饭浪费了多少粮食?如果把这些粮食算成钱以后,可以买多少发子弹?这些子弹又可以消灭多少个日本鬼子?请大家认真算一下。”同学们在下面算呀算呀,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不禁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 陶先生又带着大家背起了李绅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说:“同不们,现在粮食更是来之不易,是农民们冒着侵略者的炮火用生命种出来的,也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夺来的啊!我们怎么能随便浪费粮食呢?有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这样随便糟蹋粮食,那就太对不起前方的抗日战士和后方辛苦劳动的农民伯伯了!” 同学们听了后,似乎一下子懂事了。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吃饭时遇到砂子,总是特别小心翼翼地只把砂子吐出来,而把米饭仍然吃下去。餐桌上再也见不到饭粒了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快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在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快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案例分析: 从此案例中,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批评性语言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在案例中陶行知先生一共表扬了三次:第

一次表扬学生的诚信,遵守约定按时来与他见面;第二次表扬学生的正义,能够仗义执言,帮助弱小的同学;第三次又一次以奖励一块糖的方式表扬了他。在这三次的表扬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虽然奖励、表扬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其中分量最重、含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孩子的第三次表扬——表扬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在整个事件中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个体自我的精神交锋,它通过个体主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是个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自我的重要信念、想法或行为,是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陶行知先生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批评教育方法、讲道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会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交锋。这个学生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学生了,他有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之后,他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是一个学生的

陶行知演讲的故事

演讲的故事 陶先生非常善于演讲,他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谁听了都会被他深深吸引,为他演讲中强大的逻辑力量所折服。在他一生无数次的演讲中,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他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大家屏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听众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只是过了一会儿,会场上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边鼓掌边喊:“好!陶先生讲得好!讲得好!”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喂鸡 ?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 导读: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

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行知故事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初一(5)班秦丛丛 ——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空隙说起教育家,人们都会想起“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我还知道一个教育家,他具有实事求是、知错求改、无私奉献等精神,他就是我们的榜样陶行知。我读了一些陶行知教育故事,从中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陶行知,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材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他。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困”、“劳工幼儿园”,继续推选中华普及教育运动。可以说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奉献在了文化教育运动上,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亦手空拳办起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东张西罗,左支右出,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算了,但他们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很借故挪用公文。他自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拿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肌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学校。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陶行知就是“以教人者教已”,走“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一撇一捺一个“人”,但是要做一个像陶行知那样严明律已,以身作则的人还真不容易,所以,我鼓舞大家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向陶行知看齐。

陶行知教育故事品读

陶行知教育故事品读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 陶先生非常善于演讲,他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谁听了都会被他深深吸引,为他演讲中强大的逻辑力量所折服。在他一生无数次的演讲中,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他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大家屏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

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bquo;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bquo;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bquo;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听众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只是过了一会儿,会场上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边鼓掌边喊:bquo;好!陶先生讲得好!讲得好! 陶行知教育故事二学校里谁也无权搞特殊 南京晓庄师范开办时,学校聘请了一位高姓校工。陶行知很喜欢这位校工,觉得他虽不识字,却耿直率真,颇有诗人气质。当时曾有人建议解聘该校工,对这一提议,陶行知断然拒绝,并说bquo;他也是我们当中一个,决不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是,当听说这位校工不听调度后,陶行知即刻写一信给他,真诚地奉劝他要尽本份、守职责。

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下面就是的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对。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

另一学生举手:“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你的理由呢?” 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 对方沉思了一会:“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 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那么,为 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 会详细讲述。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 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 陶先生笑逐颜开:“有道理。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 还有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呵,大家有话尽管说。”另一女生举手道:“老师,武则天统治的时期是不是也是一个重点呢?” 陶先生笑道:“问的好,贞观之治是一个开端,但开元盛世并 不是直接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武则天在位的这段时期也不容忽视。唐高宗时武则天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惟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一 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bquo;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在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bquo;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bquo;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宝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

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bquo;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二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三 培育革命的后代 陶行知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招收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以慈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为人处世,不假、不虚、不滑,做个“真人”,做个“实人”,将“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锁匠,修锁技艺高超,并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大家都喜欢到他店里修锁。每次他修完锁都会说:“我修过的锁,若是不满意或有任何问题,随时等候你们来换。”他的正直和诚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锁匠经营的小店规模越来越大,锁匠也渐渐老了。为了把自己的修锁技艺传下去,他培养了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性格各异,大徒弟性格外向,脑子也很灵活,老锁匠教给他的技巧,他一学就会。小徒弟呢,平时不喜欢说话,有时候,反应也有些慢,不过师傅教给他的知识,他一直很认真地学习。 老锁匠有些为难了,两个徒弟,他都很喜欢,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得到真传。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 老锁匠在两个房间各放了一个加锁的箱子,让两个徒弟去开锁。很快,大徒弟把锁打开了,小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大家都以为大徒弟是胜利者。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顿时,大徒弟眼

睛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啊。”老师傅转向小徒弟,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片刻之后,老锁匠郑重宣布,小徒弟为他的惟一接班人。大徒弟很不服气,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做我们这一行,要讲究一个信字。我收徒弟,不仅仅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还要有高超的职业道德——诚信。” 老锁匠接着说:“一个成功的锁匠,必须做到心无私念,对钱财视而不见,心中装的只有锁。否则,一念之差,用修锁的技法去打开门锁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诚信,是人生的一大考题。在考试中,我们能否拒绝作弊,捡到钱财,我们能否坚持还给失主┉┉ 而你想怎样在你的人生考卷上作答呢? 近年来,很多人失去了诚信。欺骗隐瞒多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也泛滥了。但是我们要坚信,社会中还是有诚信,在你我他身上都可以看到诚信的影子。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倡导并和千千万万善良的正直的人在一起。呼唤诚信,让我们身边共同种植培育起诚信的森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人生,漫长路远,面对的诱惑也很多,在人生的考卷面前,拥有诚信,做最真诚的自己。 没有信,没有德,惟有能力,是修不成正果的,还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心中才能有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