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总结

童心说: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

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

格调说: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

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辞贵自然,追求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

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宗的词派.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认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注重锻炼字句,讲求独出机杼.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受李贽”童心说”影响而提出的因主要人物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他们均是湖北公安县人,故称公安派.其核心理论是主张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

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

因为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沈自晋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临川派临川派为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或者称以汤显祖室名为题的”玉茗堂派” .临川派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都是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性灵,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着力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至出现艰涩之弊.

小品文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趋向兴盛,体制短小精炼,体裁不拘一格,代表了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都有所表现.袁宏道.张岱的作品较好.

阳羡词派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当时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

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

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是指明中叶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成员有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组成的一个文学群体.文学观念由雅转俗,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文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

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梅村体吴伟业最具特色的七言歌行体,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

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

才子佳人小说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就内容说,该类小说是明代拟活本中婚恋小说的新复.如”三言”“二拍”里都有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多写文人的风流韵事,有浓厚世俗色彩,清初各类才子佳人小说则叙才子佳人才色相亲,终成连理,是超世俗情欲的,追求理想的配偶,却严守礼教规范,并往往与才子的功名纠缠在一起,形式上,篇幅一般在15至20回之间,成为章回式中篇书名也多仿《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文字较规范,中间杂有较多诗词韵语.

南洪北孔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文人们开始更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古文三大家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京华三绝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臶的著名满族词人纳

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四大奇书为标志. 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它们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四大谴责小说: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为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标志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整理与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散文创作领域,宋濂与刘基是两位值得注意的作家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曾受业浙东大儒吴莱.柳贯.黄溍,元末隐居乡里,一度信奉道教.至正二十年(1360)为朱元璋征召,明开国后为《元史》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后因其孙宋慎受胡惟庸案牵连,全家徙臵四川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学士文集》.宋濂的文学思想便是沿着理学家的极端观点.在《文原》一文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复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

刘基(132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刘基也是一位儒者,他的文学思想与宋濂大致相近.《明史》称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但不同的是:刘基在学术方面涉猎广泛,个性又慷慨豪迈,所以思想不那么拘谨,理学家的气息较少.而且,他的许多诗文作于元末,还没有受到明初那种高压环境的压迫,因此更多体现了传统儒学中积极的因素,表现出对于社会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怀,和个人追求事

功的欲望.他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郁离子》便是刘基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著的一部寓言体散文集,共十八章,195篇.著名的《卖柑者言》则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不过,由于刘基的寓言主要为了借故事论说政治方面的道理,在文学性方面不是很注重的.实际,刘基佳作多出于元末,跟朱元璋后很少写出有生气之作. 刘基的诗如《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等,以质朴的语言反映社会矛盾,是较好的作品.他的一些抒情之作,则流露出豪杰气慨,在元末明初的诗歌中较为少见.”乾隆三

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当时并称”乾隆三大家”,因为创作活动多在江右地区,所以又称”江右三大家”,也称”乾隆三大家”.三人共推的”性灵说”,虽然不甚关心现实生活,但比那些专模拟格调的”格调说”或以考据为诗的”肌理说”,还是自然

清新一些,遂使”性灵说”成为乾隆年间的主流诗派

李渔及其戏曲理论一戏剧性的创作,首先要考虑”结构”,即一部作品的选择构思二在进行总体构思过程中,必须要”立主脑”.”立主脑”有两层含义1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关键性事件一本戏要有一主脑人物,一主脑事件)三创作必须创新,即摆脱”窠臼”.四创作剧本必须前后照应,构思细密,即所谓”密针线”,作品最忌头绪繁多,故需”减头绪”,还要注意虚实结合,即”审虚实”.五戏曲贵浅不贵深.六对白与铁泫十分关注七十分重视戏曲的舞台实践,对诸如主罗的效果等问题均有精当议论.

●为什么说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根源是”情”与”理”的矛盾?首先,明代中期以来,情与理的矛盾成为普遍关注的时代问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正是通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艺术想像反映了这一矛盾,以及代表理一方的礼教对于情的扼杀.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纯洁高尚具有内在美的”女中豪杰”.她轻财好义,追求向往美好生活,并且坚决.执著.她也是具有智慧的机敏的女性.然而,她追求真挚的爱情最终成为了幻影,成为了一个悲剧的结局,这一命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造成这一悲剧的就是代表理的一方的礼教.这首先在杜十娘的爱人李甲身上表现出来.尽管李甲十分爱杜十娘,但在与杜十娘的爱情关系上,李甲心中始终存在着矛盾,对他的父亲始终怀着恐惧的心理.所以孙富能够抓住这一点,并使千两银子换取杜十娘的计划得以实施.其次是没有出场的李布政,他是代表着礼教一方的强大的力量,控制着这一事件向悲剧的方向发展,决定了事件不可改变的结局.小说通过一系列的巧妙的艺术处理,突出了情和理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最终以理扼杀情而结束.

●分析杜丽娘形象具有美丽.娴熟.聪慧之传统美;同时又具有热爱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爱情自由的反叛精神,其个性展示有一个发展过程:①由一位深居闺阁中,唯唯诺诺的官宦小姐发展成为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②能为情而死,身为鬼魂面对阎王据理力争,并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③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保护与捍卫.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的渴望.

汤显祖的文学思想.”至情论”的主要内容出入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文学思想在晚明时期是具有代表性的,大体可以归纳为尊情.抑理.尚奇”至情论”的内容:①世界是有情世界②有情人生的境界是”至情”③“至情”的感悟反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人生态度有两点是显著的:①积极用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②强烈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桎梏.

如何认识《牡丹亭》的思想内涵通过杜丽娘个性觉醒而与柳梦梅痴情相爱,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肯定了人的情欲的正当性,赞美个性解放,歌颂纯真的爱情,反对禁欲主义,表现出汤显祖的”人生而有情”“世总有情”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意义以及鲜明的时代意义.总之《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①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离魂.梦境的描写,以虚写实,展示作品的反叛主题,死而复生之后,则从真实处着笔,写出现实对理想的束缚,使作品具有浪漫与现实结合的色彩②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典雅绚丽的曲词,使作品成为一部诗剧

●试述《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2.惊奇和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3.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

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

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

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

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结合宋江性格特征评价《水浒传》的”忠义”观念以忠义为指导思想来塑造宋江,并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全忠仗义”替天行道”的武装部队.宋江最能体现作者编写主旨.他是小说中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

主导下曲折发展.作为一个县衙小吏,能”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结交天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安于现状的习性.从义字出发,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晁盖,也同情他们被逼上梁山,但又认为于法度上却绕不得.”杀惜”后,他辗转避难就是不想去投奔晁盖,”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他劝人家落草时,也希望人家牢记”如得朝廷招安...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与此同时,贪官污吏对他残酷迫害,逼着他向梁山一步一步靠近.从法场解救下来,他一方面感激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极力相救的义,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再难在常规情况下尽忠,上梁山后,他谨记九天玄女”替天行道为主,全仗忠义为臣,扶国安民,去

邪归正”的”法旨”他坐上第一把交椅后就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明确梁山队伍”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

道”的基本路线,他带领众兄弟整恶除暴,救困扶危,创造条件,接受招安,正破辽国,平定方腊,直到饮了朝廷的药酒,死在旦夕还

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是一个“忠义之烈”《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各具风采:如心雄胆大.勇武刚烈.果敢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打虎英雄武松;粗鲁性急的鲁达等.揭示形成不同个性的原因;对各阶层人物及其关系以及逼上梁山的种种情节进行描写,真实展现北宋社会生活,将人物臵于此历史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揭示人物个性形成因素.如李逵贫民出身和鲁智深提辖经历都是其独特性格成因.通过行动斗争刻画人物,展现性格发展变化;如林冲起初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后来的桀骜不驯.敢作敢为,是因为火烧草料场.手刃路谦富安之后具体手法:a.注重人物出场的描写,一出场就处于复杂矛盾中:如林冲一出场就写他妻子被高衙内调戏b.注重构思有力度的动作性情节描写,表现人物英雄气概:如武松打虎,用夸张笔调增饰传奇色彩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成就出色:如写武松景阳冈打虎,通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一兜,武松的一闪.一躲.又闪.一棒的细致描写,将人虎相搏的惊心场面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表现了武松的勇猛神威结构艺术:环链结构/串连结构:主线为起义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从人物故事系列到逼上梁山串联起来语言特点:A.全用通俗口语,标志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B.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宋江开口十之八九必讲忠义C.风格壮美: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细腻.简洁夸张等,但都粗犷豪放.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艺术地真是地描写了封建社会造反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这是历史学.社会学上的一个伟大的贡献1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小说较深刻地揭露了北宋末年政治的腐败,权奸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揭示起义的社会根源2对”忠义”的赞颂,替天行道,一曲”忠义”的悲歌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3 对起义结局的反思①失败的原因:由于领袖的作用;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大量不属于义军的基本依靠的力量涌入义军.外部原因:朝廷的怀柔政策②结局的反思:接受招安是必然的;但在奸权当道的黑暗社会里,这只会成为悲剧,招安只能是死路一条.4 英雄的赞歌对”义”的极度尊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勇武阳刚之气;梁上的英雄群体 5 思想内容上的缺陷①维护皇帝.对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具体描写中揭露他的昏庸和荒淫无耻,却又维护了他的封建正统地位,跳不出”奸臣当道,英明的皇帝受了蒙蔽”的陈旧观念,只反贪官,不不反皇帝②藐视众生,嗜血残忍等江湖文化的负面价值③封建迷信思想和色情描写也不少④腐朽的女性观

●《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1《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一直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三者的和谐同意,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神魔形象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把人物臵于日常平民的生活中,多色调的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2如孙悟空是猴精,所以他形态上像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翻十万八千里的斤斗云,能识破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又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如大公无私,勇猛机智.爱出风头等,这些又是人的精神品格3以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臵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比如孙悟空身上也有诸多凡人的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

●猪八戒形象分析猪八戒的形象也颇值得注意.他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等特点,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

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总记得自己原是”天蓬元帅”下凡等等.但他的毛病特别多,除了上述

几项,他还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对孙悟空心怀嫉妒,遇到困难常常动摇,老想着回高老庄当女婿,在取经的路上,还攒着一笔小小的私房钱.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猪八戒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但在作者笔下,这一形象不

仅不可恶,而且很有几分可爱之处.比较孙悟空的形象多有理想化成分,猪八戒的形象更具有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真实性,读起来让

人觉得亲切.这一种人物形象,是过去的文学中未曾有过的,他的出现,显示出作者对于人性固有弱点的宽容态度,也显示了中国文学中的人物类型进一步向真实.日常和复杂多样的方向发展.

●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寓意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放心《西游记》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是一清二楚的.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良知”,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小

说特别选用了”心猿”这一典型的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来作为孙悟空的别称.天宫的防守森严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的等级社会

还是不可动摇,维护这个社会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大闹天宫,主要写悟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在他身上具有冲决一切束缚与羁绊.藐视一切礼法和权威的叛逆精神,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人的觉醒的必然反映;从皈依佛门到取回真经,主要突出悟空降妖除魔的大智大勇,他的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的英雄性格与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可贵精神,由此得到充分表现.有限度而不自觉地赞颂了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相合拍的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作者就让如来佛易如反掌地将他压在五行山下.这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的等级社会还是不可动摇,维护这个社会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不论你叫嚷强者为尊,还是追求自由自在,都只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总之,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作品通过刻画一个恣意”放心”的”大圣”,有限度而不自觉地赞颂了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相合拍的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可以说,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在心理中这种不尽合理却根深蒂固的向往.当然,人性的实际处境使小说不可能始终在这一方向上发展,孙悟空的失败,多少具有一种象征意味,即恣野的人性不可能不受到现实力量的约制.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西游记》作为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浪漫主义是它最基本的艺术特征,他把浪漫主义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㈠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出一个神异奇幻的艺术境界.《西游记》洋溢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古代长篇中构成了一个变幻奇诡而又真实生动的神话世界.不论是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还是别具一格的神魔人物,无不充满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夸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㈡物性.人性.神性三位一体的形象塑造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与神有机柔和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自然属性;神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寄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其中人性是内在核心,居主导地位.正是三者的水乳交融,妙和无限,塑造了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神魔形象.

㈢多角度,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臵于日常的平民社会生活中,多色调的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㈣幽默讽刺,诙谐有趣的风格在艺术格调上,《西游记》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亦谐亦谑,寓嘲寓讽,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使作品无不充满诙谐的兴味.产生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作品或随意点染,涉笔成趣,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饶有趣味,可谓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作为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瓶梅》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的一个飞跃,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的独创性,从此文人独创长篇小说成为风尚.2作为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纪元,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发展基础,它对世情小说的几个流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是以婚姻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人情的家庭小说;2是作为世情小说的一股”异流”而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3是发展了其负面影响的艳情小说(也称”猥亵小说”)另外,它以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优秀传统,也被后来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所继承.

《金瓶梅》的后世影响一出现了大量的《金瓶梅》续书:主要有《玉娇丽》.《续金瓶梅》.《新镌古本批评三世报隔帘花影》.《金屋梦》.《三续金瓶梅》二奠定了世情小说发展的基础:不仅使世情小说从数量和质量上压倒了长篇小说的其它题材,并且对世情小说发展的其它流派产生了重大影响:1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广泛反映社会现实的家庭小说;2以书生小姐恋爱为主题的才子佳人小说;3猥亵小说;4专写才子与娼妓.优伶恋爱的狭邪小说;

《金瓶梅》的主要文学价值①《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艺术上虽有许多粗疏之处,但它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②与题材转变有关,作品的立意也发生了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③《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发展的基础1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瓶梅》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的一个飞跃,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的独创性,从此文人独创长篇小说成为风尚2作为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纪元,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发展基础,它对世情小说的几个流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以婚姻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人情的家庭小说;二是作为世情小说的一股”异流”而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三是发展了其负面影响的艳情小说(也称”猥亵小说”)另外,它以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优秀传统,也被后来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所继承.

●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代表中国讽刺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他的讽刺艺术是多方面的.作品惯于采用白描手法将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通过情节的提炼与典型化,不加任何评价地描绘出来,人.事的可笑.可悲.可鄙.可恶及不合理跃然于纸上.讽刺手法含蓄.婉转.小说的结构也是比较特别的.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与中心事件,而是通过故事的转递,人物的相互衔接,较大场面的组织,前后呼应等艺术手段,使全书联缀绾合,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1从不孤立地写人物,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他的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2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③语言上,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人物的语言也各有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儒林外史》讽刺特点?艺术成就?A.讽刺的最大特点:真实性.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自身的言行构成讽刺.如马二先生原型是冯粹中,他他被科举制弄得昏头昏脑却仍坚信科举天经地义.B.讽刺不是对某个人的针砭,而是对整个科举制的揭露.风格含蓄委婉深沉.如对夏总甲和周进的描写将身份.地位.性格等一笔写尽,表现前者粗鲁傲慢,后者苍老寒酸.C.通过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以及表里不一制造讽刺效果.如胡屠夫对范进态度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市井小人的市侩习气.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①《儒林外史》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鬼颠倒②小说还揭示了士人疯狂追求科举的社会原因,从而揭露出科举对世风的毒化③《儒林外史》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灵魂的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④《儒林外史》把批判科举同评判理学.礼教相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⑤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相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制度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⑥小说还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

下造就的假名士.假高人⑦理想文士的探求.《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部分为作者所肯定和赞扬的人物.在封建社会,科举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唯一通道,文士皆醉心科举,在功名利禄的引诱下,致使士风败坏,世风日下.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对文人之毒害,有心警醒世人,恢复淳良世风.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结构特征.语言特色1讽刺特征: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相结合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形成悲喜交融的风格2讽刺手法①对照手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行为的对照,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的对照②夸张手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扩大③白描手法,不动声色中完成讽刺3”集诸碎锦,合为帖子”的结构特色:”虽云长篇,颇有短制”(鲁迅).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为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连接紧密,过渡自然4《儒林外史》的语言特色:比较纯熟的白话,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练,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

●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

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

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

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试析”‘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正是封建礼教与反封建礼教的对立”的观点”终身误”曲中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进一步解释了钗黛之可悲可悼,是因为她们爱情婚姻的不幸结局.其口吻显然是宝玉的,”都道是”与”俺之念”的对比,显示了宝玉思想情感与世俗观念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重情不重礼”.”木石前盟”是重”情”.在思想上宝黛不同,黛玉重”情”,宝钗守”礼”.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心胸狭窄,语言尖刻,在封建家庭曲高和寡,但与宝玉为知音.薜宝钗美貌

而性格温顺,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顺从环境,既会对上逢迎,又会安抚下人,博得上下一片赞扬.她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她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又有家庭背景,故”金玉良缘”更合乎贾府的家族利益,更合乎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也更合乎封

建礼教要求.因而贾府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扼杀了他们的爱情,象征着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与贵结合的”金玉良缘”所取代.贾宝玉与薜宝钗结婚,”到底意难平”,最终”悬崖撒手”,造成宝玉.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

有”木石前盟”,这象征着他们在太虚幻境中就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在大观园这个特殊环境里,他们又有当时社会青年男女不可能有的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的滋生爱情的可能.经过微妙的爱情试探,经过”三天恼了,两天好了”的感情折磨,宝玉终于选择了从不劝他显身场名,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的林黛玉.而在贾府日益衰败的条件下,贾薛两家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良缘”,

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贾府的家长们也希望以”德貌工言俱全”的宝钗来作宝玉的贤内助,主持家政,继承祖业.在关系着家族兴

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决不会让步,他们只能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而狠心地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象征着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与贵结合的”金玉良缘”取代了.虽然贾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到底意难平”,最终”悬崖撒手”,造成了宝玉与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矛盾,充分显示了”情”与”礼的冲突.两者的胜负消长,决定了宝玉的人生,所以说,宝黛的爱情悲剧与玉钗的婚姻悲剧,其聚焦点都是宝玉的人生悲剧,而悲剧之所以产生,外在的原因的僵化保守的”礼”的禁锢,内在原因则是宝玉对富有浓重叛逆精神,对宝钗重礼不重情的思想性格进行了讽刺,而对她终身为礼所误的不幸,也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其二.金玉良缘更合乎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贾政毒打宝玉,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目的都是要将

宝玉改造成为循规蹈矩的家业继承人,宝钗的思想与他们合拍,自然为他们所青睐.其三.金玉良缘更合乎封建礼法的要求.木石前盟的唯一优势,就是宝黛之间真挚热烈的爱情.但在道学家看来,像宝黛那样沉溺在爱河情海,并且不思回头,就违背了封建道德.

●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1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2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3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

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无才可去补天的悲剧意义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

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人生之悲剧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 .第3回《西江月》词称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还称他”于国

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宝玉,有一些贵族公子的纨绔习气,但更突出的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新的思想意识.一

个在思想上,行动上能与封建世俗的现实要求格格不入,因而他是不容于世的狂人,不合封建制度之时宜,受到封建卫道士”百口

毁谤”的封建叛逆者.①反对封建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②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反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具有平等观念③追求纯真的爱情,婚姻爱情上的叛逆④精神被禁锢的苦闷,现实环境造成的人生痴苦,绝望而又找不到出路,以出家的行动,表示以世俗礼教的决裂.

●分析《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人物个性化程度高,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人;给人有深刻印象的几十个,而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则成了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1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的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来.如林黛玉.薜宝钗两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女子.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

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的冷

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一个是以现实的利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一个以感情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再如,尤二姐尤三姐,一个善良懦弱,一个豪爽泼辣;迎春和探春,一个是”二木头”,一个是”玫瑰花”.2.作品通过日常的生

活细节,精雕细刻人物.如周瑞家的送宫花,把黛玉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3在复杂关系的大背景下刻画人物.如”王熙凤与贾母,王夫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她对贾母等人的逢迎,以取得她们的宠信,巩固自己的地位.既突出了她的虚伪与做作,又表现了机敏诙谐,泼辣豪爽,她自私和权诈的性格.”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的统治手段.勾通官府,胡作非为的性格.总之,她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似乎是支撑这个钟鼎之家的顶梁柱;另一方面又是舞弊的班头,营私的

里手,从内部蚀空贾府的大蛀虫.治家与败家构成了她性格中的一对矛盾.4《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搏斗.如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追

求在心灵深处发生冲突5.善于描写人物的环境,表现微妙心理活动.

《红楼梦》使人物与环境相映衬,突出其鲜明个性.例如黛玉的潇湘馆里”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这个环境,更加衬托了黛玉孤高的性格

●《红楼梦》的版本《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脂本”系统:《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流行于约乾隆十九年(1754)到五十六年(1791)间,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流传.多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属此系统的本子,今见十多种.主要有:①”脂砚斋乾隆甲戌抄阅再评本”《石头记》,通称”甲戌本”,乾隆十八年(1754).这是目前发现的抄本中较早的一种.②”已卯本”(残有41回)乾隆二十四年(1759),据考,该本系乾隆时怡亲王府藏抄本.③庚辰本,残存78回,庚辰(乾隆25年(1760))在脂本系统中是较完整的一个本子.此本离曹雪芹较近,故对《红楼梦》成书有价值.④”列藏本”(残存78回)此本于道光十二年(1832)传入俄国.⑤戚蓼生序本,通称”戚序本”.脂观斋是谁,众说纷纭.或说是雪芹之父或说是其叔父,或说是其妻,或说是作者自己.从批语看,其与曹雪芹关系密切,对《红楼梦》创作过程非常熟悉.(二”程本”系统:”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自称搜求的后四十回合在一起,第一次以木活字排印,此通称”程甲本”.”程乙本”:次年,程.高二人”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对甲本”补遗订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成为社会上颇为流行的所谓”程乙本”.这种本子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的创作特征.纪昀批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主要是指摘传奇式的志怪,认为”燕昵之词,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 其一,《聊斋志异》不似《太平广记》等事以类聚性质的书,却兼有传奇和志怪两种题材的小说,所以说是”一书而二体”;其二,《聊斋志异》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但绝大部分这些故事却是细微曲折,娓娓道来,读之,使人顿觉书中之状历历如在目前,”传奇法,而以志怪”,也是”一书而兼二体”.蒲松龄的创作及《聊斋志异》展现出来整个面貌确实具体体现了这两方面的信息.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志异》主要借鉴唐人小说的写作经验,并作以开拓,形成自己”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特色.《聊》的叙事方式.意象联想都接受了唐人传奇,同时又借鉴了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经验.但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粗陈梗概”,旨在”发明神道之不诬”.《聊斋志异》用传奇”扩其波澜,施之藻绘”,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2.”花妖狐魅,多具人情”鲁迅说:”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如《红玉》中的狐女红玉,与常人无异,但她飘忽无定,来去自由,却表现了非人的特征.3情节结构,大都委婉曲折,避免平铺直叙.既有一定的模式性,又有生动灵活性.故事的第一种模式是人入异域幻境,其中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入奇邦异国,多种情况用作故事

的框架,任意装入现实社会的或作家个人心迹的映象.如《梦狼》.《席乡平》.《考弊司》等是如此.第二种模式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此类妖鬼花魅在六朝志怪中仍是鬼怪,少人情.《聊斋志异》中的异类,是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种属性特征融入其身上.性情完全和常人一样,这种狐鬼花妖也是用来观照社会人生的.它们多数是美.善的化身.如《红玉》.《青凤》.《婴宁》.《黄英》.《葛巾》等.4善于运用环境氛围的渲梁.烘托人物的性格,传达人物的情绪.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如天真烂漫.憨态可掏的婴宁;温柔拘谨,情意缠绵的青凤;”绰约可爱”,被胁迷人,但心地善良的聂小倩;羞涩怯弱,感情笃厚的

莲香;激烈执拗的鸦头,蕴藉斯文的瑞云等人,都描写其生存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如《婴宁》所在幽僻山林.鸟语花香的院落,明亮清泽的居室,与她美丽容貌,天真性情和谐一致,带有象征意义.再如《连琐》的幽情苦绪,《王桂庵》用夜色昏蒙,星点满天的江中夜景,渲染王桂庵妻子投江后的悔恨.冷清.5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的诗化语言1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采多姿,非常优美.如《婴宁》中写王子服独行西南山中:文字富有诗的意境美,读之淡雅诱人.2《聊斋志异》语言生动传神.

●如何理解鲁迅所说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特色?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而以志怪”.这概括了《聊斋志异》用传奇的手法来写志怪小说的创作特色.所谓传奇是指唐传奇,它有着一种细腻的描写艺术手法,而志怪是指魏晋的志怪小说.唐传奇是叙述婉转,绘藻描摹而情节详细,志怪则是重传实可信而文字简洁.按鲁迅先生这话的原意来解释,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蒲松龄接受了这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它不像志怪小说那样只是”粗陈梗概”,而是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写委曲详尽,同时又推陈出新,意想更加奇特丰富,情节更加奇诡曲折,描绘更加生动细腻,尤其是在人神鬼狐的形象上,作品中有很多主人公是人神鬼狐,作者以丰富的幻想把幽冥幻域的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生活中来,以其独特方式反映现实,寄托理想.花妖狐鬼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非人的特点,虚幻情节和现实情节融为一体,使他们的形象千姿百态,个性突出.蒲松龄也是自谦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他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然而,他是学习古人而不敬畏古人的.英国诗人杨格说:”愈少抄袭古

典名作家,就愈像他们.过分敬畏他们则会使天才受到束缚,也就使它因此失去为了完成杰作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挥毫余地.”蒲松龄是吸收前人的优点,而又能跳出古名家的樊篱,自由挥动如椽之笔,写出绝世的杰作.

评述《聊斋志异》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的爱情,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约合全书的四分之一,写狐女花仙与人相恋的故事,构成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最受人喜爱①肯定青年男女的真诚相爱,自由结合,鼓吹”真心”.”至情”②揭露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下生活的压抑,赞颂他们的反抗斗争③宣扬”知己之爱”④追求理想的家庭婚姻生活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A.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人物性格鲜明.富有变化.B.花妖狐魅,多具人情.是艺术形象的共同属性,既有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动物原型的自然特征.如《绿衣人》中绿蜂化成的美丽女子.(声细如丝)C.描写委曲,序次井然.语言特点,虽写幻境,并不玄虚;凡所藻绘,多用白描;叙事简洁含蓄.如《婴宁》中写王子服独往西南山,其中景物的描写.

掌握《婴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内容:本文”以笑立胎,以花为眼”,通过描写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礼教,以及对归真反扑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真人性的向往,寄予作者对人情世态的深切感受和社会理想.婴宁”竟不复笑”,表现现实社会对纯真人性的扭曲,理想的破灭.但作者以不完全失望,写婴宁之子”大有母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特点:全篇线索清晰,情节奇幻,引人入胜.篇中以王子服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同婴宁结婚为情节纵向发展的线索,但又步步制造疑云,层层设臵悬念,迟迟不点明婴宁的真实面目,也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莫测的气氛.淡化小说的情节性,腾出较大空间来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例如王子服寻至婴宁家一段是全篇的重点,但情节却基本上停留在原处,不向纵深发展,而以较大幅度横向发展,使作者能尽情地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就打破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主的格局,而开拓了以刻画性格为主的新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是一创举.

婴宁形象,塑造形象的方法本文”以笑立胎,以花为眼”,通过描写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样一位狐生鬼养.容貌绝代.笑容可掬.爱花成癖.既”戆”且”黠”的少女形象.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礼教,以及对归真返朴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真人性的向往,寄寓作者对人情世态的深切感受和社会理想多种手法写人1真幻相生,人狐结合,扑朔迷离2选取典型细节,反复描写3烘托映衬4语言简练工丽,清新活泼.人物语言个性化.

●《长生殿》艺术成就既有戏剧文学的可读性,又有演出实践的舞台性.强烈的对比艺术:《惊变》前的宫廷欢乐与其后的离别凄苦的对比,突出对兴旺的感叹.突出的性格特征:对李隆基性格刻画最为成功.李隆基身为帝王不能像痴情男子那样殉情,作为风流天子又不能像某些天子真正忘情.浓郁的抒情气氛: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闻铃》借景抒情,加重悲剧气氛,表达李隆基悲苦心境.b.吊古伤今,更深广地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神话色彩:下卷写李.杨先后升入仙界.幻想他俩的爱情天长地久只能在神话中实现.

结构宏伟.组织严密:以李杨爱情味主线,以朝政为副线,两条线索彼此串穿,互为关联.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思想内容1将”情”作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把”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2在写”情”的同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宫廷之荒淫,外戚之专权,边将之跋扈,君王之”逞侈心而穷人欲”,人民生活之艰苦,这使得剧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波澜曲折,构成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艺术特点:1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上半部偏于写实,展现统治者荒淫,内部斗争,人民不幸.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幻想表现李杨天上人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2在剧本结构上双线交叉,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清晰.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社会变迁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3曲词优美,具有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考试复习材料分析

1.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以嘉靖时期为界,文学史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除了三国水浒,宋濂刘基等人的诗文之外,在理学和八股文的禁锢下长期发展缓慢。后期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李贽童心说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启发人民大胆思想、发展个性及活跃文化文化文学界的积极作用。1 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反对假文学2反对摹古,主张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3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重戏曲和小说。 2.明代文学 1)诗文:宋濂刘基, 前后七子(主要成员: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唐 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项脊轩志》)、 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主要成就在散文,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袁宏道《徐文长传》刻画人物生动鲜明。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性灵说,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再是稳重开眼界,与公安派的性灵 说有明显不同。审美风格为幽深孤峭。 晚明复社作家 2)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短篇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二拍(初 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戏曲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沈璟及吴江派,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 杂记:徐渭《四声猿》 4)散曲和民歌 散曲略第⑦讲 民歌: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人人喜听之。 我明一绝 现存民歌集《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 情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3.章回体小说: 四大题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分章叙事,标明回目 章回小说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单句目录发展为两句回目;由参差不齐的双句回目发展为对仗工整的双句回目。 4.三国演义 著名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纶毛宗岗父子《绣像三国演义第一才子书》 思想内容:圣君贤相的政治思想,拥刘反曹的传统倾向, 艺术特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人物造型形象鲜明:渲染、夸张、烘托手法。但个别人物夸过其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语言浅近,雅俗共赏。 影响:桃园三结义:结义的传统 开创了讲史小说的先河:其后有大量演义体小说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4汉语言田昭波 一、填空 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 ,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亦作"科泛"。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叫做宾白。明《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

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名句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着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散套有北套、南套、南北合套三种形式。 曲词:曲词也就是曲辞。古代戏曲语言;曲词是元曲的文字部分或者说是戏剧人物的语言,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首先,曲词具有充分地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其次,曲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宾白: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科介:也称“科范”,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多用于杂剧,介多用于南戏。 末本戏、旦本戏:元杂剧一般分别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主唱,由男主角演唱的杂剧称为末本戏,由女主角演唱的杂剧为旦本戏。 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曲状元:指的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因而有“曲状元”之誉。其代表剧作有《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等以及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在元曲创作中地位最为突出,故称。 元曲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的概况 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 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 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P4 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 3、婚姻爱情诗P7

古代文学史明清

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 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 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 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 5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

6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7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 8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主张:提倡“诗学汉唐”,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 10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核心是“性灵说”,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诗歌应该突破“理”的束缚来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达个人真实的生活欲望;并且具有诗人的独创艺术特征。缺点是有的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11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散文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归有光,唐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 唐宋复习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

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 500 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