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含答案

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

[注]理学

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哲学化阶段的儒学就是“理学”。

[辩]理学≠礼学

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以“理”为核心,但不是以“礼”为核心。

[注]王阳明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充分体现了其观点。

[拓]理学的世俗化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1.理学形成的背景

(1)政治条件: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需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有利于儒学的发展。

(2)物质条件: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思想条件: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北宋儒学家既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

王阳明

3.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联]科举制以儒学经典为命题素材,客观上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但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变革。

[拓]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

[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了心是万物的本原。

[联]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英雄气节的诗句,流芳百世,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注]颜元在批判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时说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重难点宋明理学

(一)史料探史——宋明理学兴起的条件

史料一城市与生活

史料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摘编自《梦粱录》卷十八史料三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①。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②。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③。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④。

——摘编自李伏清《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

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探究](1)分析说明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柳宗元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史料一图片中反映了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空间限制;

史料二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观的变化;

史料三中: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抓住史料一、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儒学面临的挑战,抓住史料三所获信息从思想角度分析儒学

危机。

[提示](1)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

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

[系统认知]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适应唐末以来重建纲常伦理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生活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二)史料探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

[提示]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系统认知]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三)读图明史——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

注:上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解读] 宋元至明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大幅度增加。

(四)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随堂巩固训练]

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

1.(2014·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读懂]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虽然唐代时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冲击,但儒家的政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体现了其稳固性。

[做对] 选C

2.(2014·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读懂]朱熹认为“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本善习远”的观点。

[做对]选D

3.(2013·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读懂]唐朝后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宋代儒者开始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同时,他们又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故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

[做对]选C

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

1.(2019·广西重点中学联考)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

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

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点拨:抓住主题,找破题关键点。

解析:选C题干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的根本,不是强调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封建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题干是说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君主的德行,君心正则天下安,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故D项错误。

2.(2019·武昌调研)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

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点拨:书院扩散助推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A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推知书院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并

结合朱熹属于理学、陆九渊属于心学,可知各派并未合流,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C项错误;南宋书院的繁荣体现了理学的兴盛,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点拨:佛道用语。

解析:选C周敦颐的学说认为意识在物质之前,不符合唯物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太极图说》是对宇宙的解释,其内容与封建迷信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太极图说》汲取了佛道的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了解释,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完成儒学重建的理论任务,故D项错误。

4.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批评的是()

A.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

C.程朱理学尽废天下之实

D.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

点拨:“天下之实”缘何尽废?

解析:选A材料中“耻言文章行义……耻言政事书判……”体现理学的空谈义理,故A项正确;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尽废天下之实”也是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与材料相反,故D项错误。

5.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

C.倡导“知行合一”

D.主张人性本恶

点拨:“四者”:殃、罪、恶、辱。

解析:选A殃、罪、恶、辱皆出于心中之私,这四样都不能克制的人必定遭受灾难。所以,人应该杜绝这四者发生在自己身上,保持心灵纯净,体现其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探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知和行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人本性的探讨,故D项错误。

[课时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淮南期中)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解析:选C无论是日本学者的观点,还是李约瑟的观点,都指出了朱子学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理念,故C项正确。

2.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解析:选A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恶”,因此要扬善抑恶,故A项正确;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非难以调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未涉及纲常理论,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故D项错误。

3.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君主专制,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了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故D项错误。

4.1368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表明当时()

A.主流价值观渗入政府政策B.农民差役负担沉重

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D.政府注重扶贫济困

解析:选A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社会的官方哲学,这样一定会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述及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不是单指农民,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表明如果寡妇能够恪守从一而终,可以免除差役,这不能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故C项错误;题干主要表明政府对寡妇从一而终的精

神鼓励,不是扶贫济困,故D项错误。

5.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解析:选A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

6.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D.强调民本思想

解析:选D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提倡节俭思想无关,故A 项错误;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他们的主张都与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和黄宗羲“万民之忧乐”,都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7.(2018·聊城一模)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

解析:选A根据材料“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可知,姚文田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故A项正确,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借古讽今,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8.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王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

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衷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1)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8分)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孝悌、毋踏贪黩、吾俭”等概括其要求;第二小问,从维系家族的关系、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从教化百姓、稳定统治秩序上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概括其建议所在;第二小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分析。

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影响:弘扬传统美德,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

(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

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单元质检十二 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

单元质检十二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徽A10联盟联考,32)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对神和命运之类的观念提出了异议。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神往往是荒谬的。在他看来,命运不是生前注定的,取决于人们自己的行为。据此可推知,欧里庇得斯() A.揭露雅典民主的弊端 B.反对人们对神灵的信仰 C.强调个人的利益至上 D.鼓励人们追求个性解放 2.(2019广东湛江调研,32)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美德即知识 B.捍卫思想的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3.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4.(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18)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浪漫主义的萌芽 5.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时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该画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该画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该画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6.(2019广西南宁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

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 (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高考英语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考英语新题型专项训练 1~51题:语言结构(答案见51题后) 52-60题:语言结构——单句专项训练(答案在见每题后) 61-74题:基础写作(每题后附范文) 75~89题:读写任务(每题后附范文) 90-97题:信息匹配(答案见97题后) 1 Thirty-two people watched Kitty Genovese 36 (kill) right below their windows. She was 37 neighbor. Yet 38 of the 32 helped her. Not one even called the police. John Barley and Bib Fatane went beyond the headlines to research into the 39 why people didn‘t act. They found that a person has to go through two steps 40 he can help. First he has to notice that it is 41 emergency(紧急情况). Is the smoke coming into the room 42 a leak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Is it ―steam pipes‖? Or is it really smoke from a fire? It‘s not always easy to tell if you are faced with a real emergency. Second, and 43 important, the person faced with an emergency must feel personally 44 (responsibility). He must feel that he must help, 45 the person won‘t get the help he needs. 2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that children can [1] (instruct)in swimming at a very early age. At a special swimming pool in Los Angeles, children become expert at [2] their breath under water even before they can walk. [3] of two months old do not appear to be reluctant to enter the water. It is not long [4] they are so accustomed to swimming [5] they can pick up weights from the floor of the pool. A game that is very popular with these young [6] (swim) is the underwater tricycle race. Tricycles are lined up on the floor of the pool seven feet under water. The children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to reach the other end of the pool. Many pedal their tricycles, [7] most of them prefer to push or drag them. Some children [8] cover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pool [9] coming up for breath even once. Whether they will ever become future Olympic champions, only time will tell. Meanwhile, they should encourage [10] among us who cannot swim five yards before they are gasping for air. 3 Soon after Dave left college, one of his uncles, who was rich and had no 1 of his own died and left Dave a lot of money, so he decided to 2 (短语动词) his own real estate agency. He found a nice office, 3 (buy) some new furniture and moved in. He had only been there for a few hours when he heard someone coming 4 the door of his office. ―It‘s my first customer!‖ he thought. He quickly picked up 5 telephone and pretended to be very busy 6 an important call from someone in New York 7 wanted to buy a big and expensive house in the country. The man knocked at the door 8 this was going on, came in and waited 9 (polite) for the agent to finish his conversation. Then he said to him, ―I‘m from the telephone company, and I 10 (send) here to connect your telephone.‖ 4 Three years had passed and things were even ___1__ than before. One can hardly imagine __2__ the poor people suffered. Most of the workers lost their jobs, and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their __3__ they sold everything they had in their houses. They could___4__ get food nor clothing. Many of them fell ill and died. Now they began to understand that the factory owners were their enemies. But they believed that _5___ the Government knew how hard their conditions were, they would give them some __6__. In a meeting they decided that they should send some of their men to London to tell the Government of the truth. Jackson ____7____ (choose) to be one of them to go to the capital. He felt proud that he could do something for his friends.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阶段综合和答案

阶段综合 模块 命题角度 (2017· 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 (2017· 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6· 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 考频 考情说明 (2016· 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 5 年 6 政治 的管理 考 (2014· 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2014· 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 及成因 (2017· 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 (2016· 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 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 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 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 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 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 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 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 芽 经济 (2016· 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 响 (2015· 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2014· 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 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 (2018· 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 5 年 6 考 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 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 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 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 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 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 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 思想 文化 (2018· 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 (2016· 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 5 年 5 考 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 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济制度的目的、方式 (2014· 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 果比较(宋应星)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无论是应对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得教会并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的关键: 审题——中心词(作答点)+范围(材料、所学知识)+限定词(时空、中心内容)+分值(作答点数)。 为了帮助学生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更简单有效地掌握解题技能,立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规律,我归纳出相关的答题公式,通过相关试题的讲练与引导,争取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分析:①分值:6分作答点数:3、4或6点 ②材料:一段归纳句意(3句) 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 例:【材料二】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分析:回归课文——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课的相关内容只有经济和政治方面 参考答案:①经济方面: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2分)②政治方面: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 (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内、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例:【材料二】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分析:回归课文,单项分析(积极方面)

高中历史主观题

一、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审题: 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在审题训练中,我们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提示语、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 方法。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既要考虑 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审题必须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 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 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 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没有明确设问就答题,所以往往出现漏答丢分的现象。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 出并适当归纳,一般一分一点,不必妄加论述;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 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 方向,又设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 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 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 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复习

高考历史综合复习—主观题 答题方法浅谈: 一.审好题:1.确定问的是什么:背景(原因),目的, 内容(措施),特点,比较,评价(影响, 作用,意义),认识(启示)。 2.确定问的是哪里: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 二.多提炼:※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三.多角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阶级(阶层),人口,城市,军事,对外。 四.多术语:※联系所学理论知识答题。 五.看分值: ※※※答题时要多宽广,少精深。[2011—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集锦] 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 1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找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倾对日全食的观侧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直动.份界

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甘拟遨 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蚤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福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丈化与西方丈化问越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两种不同 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丈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田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推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 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线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自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愈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他的精神来加保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1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专题1: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①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②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③③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背景: ①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梭伦改革的影响: 积极: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局限: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 (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

(完整版)上海高考英语新题型之概要写作(Summary)

上海高考英语新题型之概要写作 澄衷高级中学孙吉 从2017年起,上海英语高考试卷的题型将面临许多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增加了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也有许多人将之称为“小作文”。概要写作分值占据15分,考查的是考生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概要写作所给定的语篇一般在200-250字,内容丰富多样,包含故事、时政、科普等,体裁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字数一般要求在50-60字,答案尽量符合“Key points of a summary”的要求。 一.正确认识概要写作 1. Definition of summary writing(概要写作的定义) By summary, we mean a brief restatement, in your own words, of the content of a passage, an article, a chapter or a book. 2. Key points of a summary(概要写作的要点) Conciseness(简要性):Omit unnecessary details like examples, explanations and other unimportant information. Length: 1/4-1/3 of the original text. Completeness(完整性):To include all the main and supporting points delivered in you own words in a condensed manner. Accuracy(准确性):To give the same attention and stress to the points as the author does. Coherence(连贯性):Rather than an outline listed as key words and phrases, a summary is a paragraph with necessary transitions and function structures to make it flow. Objectivity(客观性):Do not include your own ideas or emotions on the topic. The summary should reflect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passage only. 3. Steps to write a summary(概要写作的步骤) 1)Skim the text to find out the general theme. 2)Analyze the text’s structure to divide it into several sections,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section and write it out briefly with your own words. (one sentence) 3)Write down the key supporting points for each main idea without involving minor details. 4)Organize the main and related supporting points in a logical order with necessary transitions to achieve coherence. 5)Proofread for grammatical,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mistakes. 4. Beginning of a summary(概要写作的开头) Begin your summary with: *The author’s name *The article’s or chapter’s name *The author’s thesis statement—a general overview(survey) of the article. The Body: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describes……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

英语高考新题型—阅读填空探究

英语高考新题型—阅读填空探究 摘要 《新课程标准·英语》的出台以及湖南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中学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湖南高考新题目型“阅读填空”的特点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尤其是就如何做好阅读填空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应试指导。实践证明,通过抓好常规教学,我们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地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填空, 阅读理解,篇章阅读,分析表格,信息加工处理, 转换法, 概括法 Abstract With the show-up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English”and the further reform of Hunan’s matriculation policies, greater demands are being made on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pragmatism. This essay mainly deals withHunan’s fresh-style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Post-reading blank-filling test. Detailed analys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a test are made. Besides, much practical guidance on how to work out such a test is stressed here. It is proven through regular teaching practice that we can cultivate student s’ competences in obtain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outputting information as well as solving problems, thus reaching the universal standards required by the National UniversityStudent s’Enrollment Examination Outline.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 Blank-filling reading test, reading comprehension,Passage- reading, Table-analyzing, Information-processing,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Generalization approach 引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英语考试应在检测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测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005年起,“阅读填空”(Post-reading blank-filling)继英语高考出现听力新题型以来湖南高考英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的出现,体现着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这一全球语言测试的大方向,也标志着湖南这一教育大省在大力弘扬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7年湖南高考英语又出现一种更新的题型:“阅读简答”(Post-reading brief answer)。接二连三的新题型出笼,使得湖南高考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最前缘。在本篇中笔者将主要就阅读填空题型作一探究,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斧正。 高考英语阅读填空题实际上是阅读理解常规题型的一个变体,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英语科中语言技能目标(八级)和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渗透的重点达标项目:不但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则通过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途径来实现。所以它并非仅仅是对语言层面的考查,而且更重要的是对语言运用层次的考查;它不仅考查考生对直接信息的获得与理解,而且考查对间接信息的获得和理解,还要求考生的信息概括能力及科学地表述所获信息的能力。

历史岳麓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探究课

第2讲高考採究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真题体验】 1.(2018-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 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i[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中央统一纪年、确立年号制度的状况,即由混乱无序到统一。第(2)问,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中的世界影响概括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 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2.(2018-课标全国II,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