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淮师城环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大纲_2

淮师城环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大纲_2

淮师城环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大纲_2
淮师城环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大纲_2

目录

一、理论课程

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导论 (1)

2.C/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4)

3.自然地理学 (12)

4.人文地理学 (17)

5.计算机辅助制图 (22)

6.测量学 (27)

7.地图学 (34)

8.遥感概论 (39)

9.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43)

10.空间数据结构 (47)

11.GPS原理 (52)

12.地质地貌学 (58)

13.水文土壤学 (63)

14.经济地理学 (67)

15.城市地理学 (70)

16.软件工程 (75)

17.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79)

18.地学空间分析与应用 (85)

19.空间数据库 (90)

20.数字高程模型 (97)

21.计理地理学 (105)

22.计算机图形学 (110)

23.遥感地学分析 (115)

[基础科学]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7222064 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Guide to geogrophy 学时:45学时 学分:2.5 编写人:吴东辉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向学生简要系统的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基本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总体上把握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形成地理学整体观念。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以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系统说为基本线索,以环境和区域作为中心概念展开综合地理学体系,尽可能反映地理学全貌、主要问题、发展方向。 该课程共分六章,序言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在的科学前沿,第一章主要阐述地球系统,介绍地理现象发生的宇宙环境;第二章讲述基本的地理过程,它是现代综合地理的基础;第三章试图讲述地理学的普遍规律;第四章介绍了地理学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第五章讲述了区域结构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第六章在上述哲学的、抽象的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从发展和规划的角度阐述了地理学的实践应用。 Introduction: In this lesson, using rule of area differing as a basic clue and making environment & region as centering concepts , system of united geography was discussed. Panorama of geography, main question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were reflecting as possible. This lesson wa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 the prologu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advance of geography were introduce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d earth system and astro-environment of geographical phenomena. Basic geographical processes were taught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was basis of modern united geography. The third chapter tried to discuss general rules of geography. In the fourth chap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geography were attentioned.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d on regional structur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sixth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philosophical nonfigurativ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 of geography, applications of geography were discussed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ing and planning.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内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内实验)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506813 学分2 实验课时:8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库技术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次实习之前,教师先将实习内容做一详细介绍,必要时先演示具体操作过程,后由学生亲自操作,教师予以现场指导。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实习并编写实习报告。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习一ArcView使用入门(2学时) 通过本实习,了解和熟悉ArcView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掌握文件在ArcCatalag,ArcMap的查看,导入,导出等操作。使学生掌握ArcGIS软件的整体结构。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图像数据,投影仪 实习二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2学时) 让学生了解矢量数据输入的各种方法,通过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GIS数据,数字化图形,掌握空间信息数字化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数字化仪,扫描仪,投影仪 实习三空间分析与数据查询(2学时) 掌握ArcView中数据查询的使用方法;掌握统计图的制作;属性数据查询,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合查询,栅格数据查询。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投影仪 实习四地形制图与分析(2学时) 给定资料数据文件,让学生在ArcView中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制图与分析,通过模拟实际项目的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2---26课时 授课教师:吴小乐 授课对象:七年级3---8班 课程目标: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2课时) 第二节自然环境环(2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遥感技术理论阐述基础之上,讲述该技术在地质、土地、海洋、农林、城市等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讲述的其技术体系,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遥感的物理基础、认识并能判读航空航天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和评价农业及森 林旅游资源的基本技能。总学时70。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从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入手,介绍遥感影像的产生、特点、认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数据库建立、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掌握遥感影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2、能认识、判读、处理和应用遥感资料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5、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三、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图编绘学》、《测量学》、《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数据库原理》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应用到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及数据库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 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 文学各专业: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2160247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中英文)(2011)

天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60247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学 时: 40 学 分: 2 学时分配: 授课:24 上机:16 授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 数据库原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成为支持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为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懂得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学科和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注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讲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重点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加强实验和实践。该课程力求将地理空间基础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的同时,掌握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和方法应用有关的基础理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把握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 导论

第二部分: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 3.空间参照系与GIS中的数据 第三部分:GIS的功能 4.空间数据获取与管理 5.空间分析 6.空间数据表现 第四部分:GIS的应用 7.GIS平台、应用与工程 8.GIS展望 课程设计: 和ESRI和SuperMap公司联合制定课题,各同学分组完成课程设计。 四.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授课 上机 实验 实践 实践(周) 导论 2 空间数据模型 4 空间参照系与GIS中的 数据 4 空间数据获取与管理 4 空间分析 4 空间数据表现 2 GIS平台、应用与工程 2 GIS展望 2 课程设计 16 总计: 24 16 五.评价与考核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这几天有好几个网友问考华师中文系的经验,如果有同学要考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民间文学以及文艺学这6个专业中之一的,看看这帖子也许会有帮助,尤其是那些外校想考华师中文系研究生的同学。 1、坚定考华师中文研究生的决心 很多外校的考生都认为本校的考生考本校应该很好考,而且可以考很高的分。但事实并非如此,05,06年中文系的最高分并不是本校的应届毕业生。总体上来说华师中文系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好考的,每年招120多个,本校保送的有14个左右,(基本上是每个方向2,3个),本校考上本校研究生的有十几个。 华师的应届生考研也有很大的压力,暑假在武汉复习时天气太热,复习效果不好;9月到10月底要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而这段时间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考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中;考试前,老师们也不会透露专业课考试的任何信息。真正留给应届生复习的时间不是很多,3个多月吧。(某些比较强的应届生可能会很早就着手准备复习,他们不在我所讨论的范畴之内,我所说的是大多数本校的应届生考研的复习时间安排。)本校的学生考本校的优势就在于有专业课笔记,有尽可能多的专业课真题(现在在研究生处只能买到近三年的真题),知道出题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如果外校的考生也有这些东东,加之认真复习,想不考高分都难。 2 、专业选择 华师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民间文学以及文艺学这6个专业初试时考的试卷是一样的,即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这两门专业课,淡化专业背景。历年来,华师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文学专业很热,另外三个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初试完了以后,某同学的分数可能在现当代文学专业排第8名,在文艺学专业就排在第5名,如果他报考的是现当代文学专业,那他争取公费就很困难了,如果他报考的是文艺学专业,争取公费就比较容易了。除非你特别想做某一领域的研究,不要太在意热门专业。华师文艺学是个很好的专业,博导,硕导都很多,每年报考的人数都不是很多,06年上线人数不够,从外国文学,古代文学方向调剂了几个。民间文学,古典文献每年的上线人数也不够。 3、专业课初试 华师中文系的6个专业方向课初试时考两门专业课,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下面谈谈该怎样复习专业课。 A 文学理论分值150分 华师指定的参考书是: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我个人认为重点是复习孙文宪的书,此书考点密布,每个地方都可能会出题,连注释都不要放过,教材中引用的资料最好能把它们都抄下来,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因为每年都会出两个材料题,谈其中包含的文学理论的思想。而这些材料往往一个是外国的,选自教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48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其它人文科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作增强人文素质的选修课。 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类别为学科基础课,性质为必修课,为双语教学课程。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工农业、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并且,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广阔。 人文地理专业基础性强,是形成专业素养、丰富人文知识的重要阵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该门课程对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完善、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对非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的丰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也大有裨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人文事象的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代全球人地矛盾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建立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框架体系; 理解不同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要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差异,以及各部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文化和内涵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牢固掌握人地关系基础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优化协调对策。

《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讲 GIS与数字地球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掌握GPS及GIS的含义。 了解GIS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GIS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了解GIS与这些前沿技术的关系,并对GIS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本章重点:GIS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难点:GIS的基本原理。

第二讲 GIS技术的发展 掌握GIS相关的概念,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以及系统、信息系统和GIS的概念。 掌握GIS构成和GIS的功能,包括GIS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以及GIS应用功能。 了解 GIS类型,包括按GIS功能分类、按数据结构分类、数据维数分类以及软件开发模式和支持环境分类。 了解GIS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GIS相关的概念。 本章难点:GIS构成和GIS的功能。 第三讲 WEB信息搜索技术 了解WEB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有文档搜集、文档预处理、索引数据库的建立及相似度计算和排序。 掌握搜索引擎的工作包括的三个基本结构。 了解常见的搜索引擎:网页搜索模块、网页索引模块、查询模块和用户界面构成。其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召回率、准确率、受欢迎程度、建立索引的方法和相关度等。 了解搜索引擎的主要数据结构:信息库(每个文档经过压缩)、文本索引、词典、采样、前向索引和后向索引。 了解搜索引擎爬虫。 了解元搜索引擎 本章重点:搜索引擎的工作包括的三个基本结构。 本章难点:搜索引擎的工作包括的三个基本结构。 第四讲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的智能化与个性化 了解当前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的优势及不足之处。通过分析Internet信息检索特点及信息检索系统的缺陷,从智能化,个性化,分布式处理这三个角度进行探讨,确立了新一供信息检索研究的方向。 了解基于智能Agent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的信息服务模式 本章重点:当前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本章难点:当前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第五讲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掌握多媒体的关键特性、特点。 了解传输多媒体信息对网络的要求,以及理想的多媒体网络ATM网络的特点。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在未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多媒体的关键特性、特点。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科类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功能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更新、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和应用、成果输出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资源、环境、生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第一节GIS基本概念 1.信息与数据 2.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3.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定义及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GIS相关学科 1.GIS与地理学 2.GIS与地图学 3.GIS与计算机科学 4.GIS与遥感 5.GIS学科“树” 习题要点: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GIS功能与应用领域 1.GIS基本功能 2.GIS主要应用领域 3.无处不在的GIS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应用功能及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 第四节GIS构成 1.硬件 2.GIS软件配置 3.数据 4.GIS人员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五节GIS发展历史与趋势 1.国际GIS的发展状况 2.我国GIS发展 3.GIS发展趋势 习题要点:了解GIS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GIS的组成与GIS的功能,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GIS 的发展与趋势。 第2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其表示 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 1.地理空间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 3.地理空间实体 习题要点:理解地理空间的定义、在计算机中地理空间实体的表达。 第二节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 2.矢量数据结构 3.栅格数据结构 4.矢量、栅格数据结构比较与选择 5.属性数据存储 习题要点:掌握矢量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栅格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掌握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编码方法 1.编码的概念和意义 2.栅格结构编码方法 3.矢量结构编码方法 4.属性数据编码方法 习题要点:理解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栅格矩阵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空间及其表达,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难点: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掌握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理解空间数据结构编码的方法。 第3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和分类编码 1.数据预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3116015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2;实践学时:10。 1.2课程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为基础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以方便处理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的辅助决策信息,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数字地形模型及其应用、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及可视化等。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计 算机应用基础》、《测量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后继课程《电子地 图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GIS二次开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定 岗实习、毕业后能胜任岗位工作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分别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自学和讨论、上机实习等形式。其中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预制的课件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授课方式,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效果明显;自学和

讨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资料阅读和习题完成非重点难点和描述性内容的学习,自学效果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等方式予以检查;上机实习广泛地采用了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公布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中英文教案、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材、实习教材、实习指导书、习题集等,同时设计了“网上答疑”与“网上讨论”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特点。教学资源上网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可以下载打印后作为笔记底稿)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提出和讨论问题以及辩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除了专题讨论课之外,原则上每次课堂授课都要布置思考题和讨论题,每次上课正式授课前或在课间要组织10-20分钟的课堂讨论,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并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1 能力目标 ①懂得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②能处理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的辅助决策信息; ③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岗位中现场的相关工作。 2.2 知识目标 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着重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理解GIS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理清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2.3素质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考试大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判断对错10分 名词解释30分 分析题10分 赏析题10分 简答题70分 论述题20分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 (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 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 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 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 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 (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 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 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语音组合,语流音变。 句调,重音,节奏。 (三)现代汉语语汇 语汇、语汇学、语汇系统,语汇单位,语汇的规范。 单纯词、合成词,短语词、离合词,缩略形式和缩略词。 词义的性质和类型,词义的发展,多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 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古语语汇、方言语汇、外来语汇,行业语、隐语和阶级习惯语,熟语。 新词创生的特点和方式,旧词的衰亡和复出。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开课学期:1 学时/学分:60/3 (其中实验学时:14)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地质学、地理科学、测绘工程 选用教材:吴泰然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2003.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汪新文等,地球科学概论,1999,地质出版社。 2、陶世龙,万天丰,程捷,地球科学概论,1999,地质出版社。 3、张宝政、陈琦,地质学原理,1983,地质出版社。 4、李亚美等,地质学基础,1994,地质出版社。 5、刘本培、蔡运龙,地球科学导论,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6、夏邦栋等,普通地质学,1995,地质出版社。 执笔人:叶茂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起着构筑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框架的作用。课程的目的是以新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为出发点,采用宏观人——地系统论和行星地球观,使学生对地球各层圈的特点;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地球表层和人类的影响有所了解。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如下内容:现代宇宙形成的基本论点及事实根据;太阳系和地球起源的假说及证据;地球物质组成和地质记年方法;地球层圈结构和地球物理性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以及风化、风、河流、地下水、海洋、冰川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组成岩石圈的矿物、岩石特征和岩浆、变质、构造、地震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动力系统;地球科学在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地球科学概论》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行星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掌握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系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46) 绪论 2 一什么是地球科学 二地球科学的特点和工作方法 三地球科学的分科 四为什么要学习地球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3006 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Principle of GIS) 三、学分、学时:2.5学分; 40学时 四、教学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 六、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地图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以空间数据为基础,介绍运用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分析与综合研究,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应用GIS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GIS的概念及发展 1.1GIS的基本概念 1.2GIS的发展过程 1.3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GIS的组成 1.5GIS的功能和应用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2.1 栅格数据结构 2.2 矢量数据结构 2.3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第三章:GIS的地理数学基础 3.1 地图投影 3.2 GIS中地图投影的配置与设计 3.3我国GIS中地图投影的应 用 第四章:GIS数据输入 4.1 GIS数据来源 4.2 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4.3 数据输入 4.4 数据质量 第五章:GIS的数据处理 5.1 数据编辑 5.2 空间数据的误差分析 5.3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光滑 5.4 图形变换 第六章:空间数据管理

6.1 数据库概念 6.2 数据模型 6.3 地图数据模型 6.4 矢量数据模型 6.5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6.6 GIS的地理分析模型 6.7 海量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GIS的数学模型 7.1 数理统计分析模型 7.2 回归分析模型 7.3 线性规划模型 第八章:空间分析 8.1空间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8.2 叠置分析 8.3 缓冲分析 8.4 网络分析 第九章:数字高程模型 9.1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9.2 DEM数据的网格化 9.3 DEM的表示方法 9.4 DEM的应用 第十章:GIS的发展趋势 10.1 3S集成 10.2 WebGIS 10.3 ComGIS 10.4 3D&4DGIS 10.5 CyberGIS 10.6 Mobile GIS 10.7 互操作 GIS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安排12小时的GIS软件操作实习。其中8小时为课内学时。学习和掌握GIS工具的操作使用。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安排6个学时分别演示空间数据的采集、查询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及应用实例演示。 整个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授课。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张超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方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数据结构、数据编码、拓朴关系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的设计、GIS空间分析、GIS数据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