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

工业废渣包括粉煤灰、煤渣、粒化高炉矿渣、钢渣、冶金矿渣等。目前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 是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

粉煤灰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渣,呈灰色或浅灰色粉末,属于火山灰质活性材料。它含有较多的活性氧化钙、活性氧化铝,它们与氢氧化钙在常温下起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这些成分有助于混合料的硬化,增加强度。粉煤灰系球形熔粉,颗粒呈玻璃状,这些颗粒可以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粉煤灰是由煤粉经高温煅烧后生成的火山灰质材料,经化学分析除含有少量的未燃尽的煤粉外,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硫等氧化物。因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及三氧化二铁占总量的70%以上,其中活性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与水泥或石灰混合后,在有水的条件下与氢氧化钙等发生水化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这些水化产物决定了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所以粉煤灰的活性越强,组成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越大。粉煤灰的性能指标如下表:

注:含量皆指质量分数

粉煤灰的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

1:细度

粉煤灰的细度对强度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颗粒越细,粉煤灰的表面积越大,活性越强,强度越高。

2:密度

粉煤灰的密度与它的颗粒形状、铁含量有关。玻璃球含量越多,粉煤灰密度越大,氧化铁成分高,其密度也大;炭粉含量多的粉煤灰则密度较小。密度越大,粉煤灰质量越好。 3:烧失量

烧失量是指粉煤灰中没有被烧尽的炭粉含量。未烧尽的炭粉含量越大,活性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含量少,所形成的混合料的强度较低,故烧失量越小越好。路面基层要求烧失量不应超过20%

4:含水率

粉煤灰的含水率不宜超过35%

粉煤灰的品质分为三个等级见表如下:

序号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1

细度(0.045mm 方孔筛筛余(%)不大于 12 20 45 2

需水量(%) 不大于 95 105 115 3

烧失量(%) 不大于 5 8 15 4

含水量(%) 不大于 1 1 不规定 5 三氧化硫(%)不大于 3 3 3

性能 平均值 范围

密度/g.cm-3 2.08 1.77—2.43

松装密度kg.cm-3 >35 516—1073

密实度(%) 0.35 0.26—0.44 细度 大于0.088mm 颗粒含量(%)

22.9 0—58.9 0.045—0.088mm 颗粒含量(%)

23.9 91—48.6 小于0.045mm 颗粒含量(%) 49.2 10.7—90.9

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可以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制成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

2:用作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掺合料,节省水泥用量。

3:用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掺合料。

4:用粉煤灰加水泥或石灰稳定砂砾做路面基层、底基层及垫层。

5:拌制建筑砂浆,代替部分石膏,效果较好。

6:粉煤灰与粘土烧成粉煤灰砖用于建筑工程中。

7:适用于受化学侵蚀的水泥混凝土及灌浆,泵送水泥混凝土中。

冶金矿渣集料

冶金矿渣是指在高炉熔炼生铁的过程中矿石、燃料及助溶剂中易溶硅酸盐化合而成的副产品。这些冶金矿渣从熔炉排出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形成坚硬材料,是一种很好的路用材料。它可作为基层材料,又可作为修筑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路面用的集料。

石灰和水泥

工程上用来将松散材料(如砂或石子)粘结为一个整体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或胶结材)。胶凝材料分为两大类: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又可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道路上常用的无机胶凝材料是水泥和石灰。

石灰:石灰(又称白灰)是由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煅烧而得到的一种胶凝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氧化镁。在道路工程中,作为半刚性材料的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及其稳定碎石等广泛应用于路面基层;在桥梁工程中,石灰砂浆、石灰水泥砂浆、石灰粉煤灰砂浆广泛应用于圬工砌体。

石灰的生产工艺:用于煅烧石灰的原料,主要以富含氧化钙的岩石(如石灰石、白云石、白垩等)为主,亦可应用含有氧化钙和部分氧化镁的岩石。将生产石灰的原料经高温煅烧(加热至900摄氏度以上)逸出CO2气体,得到的白色或灰白色的块状材料即为生石灰(又称块灰)其反应式为CaCO3—CaO+CO2↗条件是大于900摄氏度的高温。优质的石灰,色质洁白或略带灰色,质量较轻,块状石灰堆积密度为800—1000Kg/m3,具有多孔结构。石灰在烧制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石灰石原料的尺寸过大,或窑中温度不均匀及煅烧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生成碳酸钙尚未分解、表观密度大、未熟化的“欠火”石灰或分解出的氧化钙与原料中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等杂质熔结、熟化很慢的“过火”石灰。欠火石灰颜色发青,内部有未烧透的内核,使用时不能完全消化,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低,缺乏粘结力;过火石灰表面出现裂缝或玻璃状的外壳,体积收缩明显,颜色呈灰黑色,块体密度大,消化缓慢,用于建筑结构中仍能继续消化,以致引起体积膨胀,导致产生裂缝等破坏现象,危害极大。

石灰的消化:烧制成的石灰为块状的,在使用时必须加水使其“消化”成为粉末状的“消石灰”这一过程亦称“熟化”故消石灰亦称熟石灰。其化学反应式为CaO+H2O—Ca(OH)2+64.9Kj/mol. 石灰加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体积膨胀,质纯且煅烧良好的石灰体积可增大1—2.5倍。块状生石灰加水后产生热量,达到最高温度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消化速度,以分表示。根据消化速度的快慢,石灰有快熟、中熟、慢熟三种。快熟石灰十分钟就完成消化过程,中熟石灰需要10—30分钟,慢熟石灰则需30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消化。生石灰熟化时,应控制加水速度。对于快熟石灰,熟化快,放热量大,应先加水后放石灰并用搅拌帮助散热,以防温度过高;对于慢熟石灰,应先加石灰后加水,且加水量应少而慢,保持较高温度,促使熟化较快完成。生石灰消化的理论需水量为石灰质量的32.13%,但由于消化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实际加水量通常为理论加水量的2—3倍。石灰中含有过火石灰时,因过火石灰消化慢,在正常石灰已经硬化后,过火石灰颗粒才逐渐消化,体积膨胀,从而引

起结构物隆起和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消化后要“陈伏”2周,给予充分消化,然后才能使用。“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有一层水分,使之与空气隔绝,以免碳化。石灰的硬化:石灰的硬化过程包括干燥硬化和碳酸化两部分。

1:石灰浆的干燥硬化石灰浆干燥过程,由于水分蒸发形成网状孔隙,这时滞留在孔隙中的自由水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压力,使石灰粒子更加密实,而获得“附加强度”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引起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结晶强度”

2:硬化石灰浆的碳化石灰浆体经碳化后获得的最终强度,称为“碳化强度”石灰碳化作用只有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其化学反应式为Ca(OH)2+CO2+nH2O—CaCO3+(n+1)H2O这个反应实际是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碳酸,再与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如果没有水,这个反应就不能进行。碳化过程从膏体表层开始,逐渐深入到内部,但表层生成的碳酸钙结晶阻碍了二氧化碳的深入,也影响了内部水分的蒸发,所以碳化过程长时间只限于表面。氢氧化钙的结晶作用则主要发生在内部。纯的石灰浆硬化时发生收缩开裂,所以工程上常配制成石灰砂浆使用。

石灰的技术要求:用于道路或桥梁工程的石灰,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氧化钙和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石灰中产生粘结性的有效成分是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它们的质量分数是评价石灰质量的首要指标。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规定,氧化钙用中和滴定法,氧化镁用络合滴定法

2:生石灰产浆量和未消化残渣的质量分数产浆量是单位质量的生石灰经消化后,所产石灰浆体的体积。石灰产浆量越高,则表示其质量越好。未消化残渣质量分数是指生石灰消化后,未能消化而存留在5mm圆孔筛上的残渣占试样的百分率。详参《建筑石灰物理试验方法》

3: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生石灰或生石灰粉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越高,说明石灰石在煅烧时“欠火”造成的未完全分解的碳酸盐的质量分数越高,则氧化钙和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相对降低,导致影响石灰的胶凝性能。

4:消石灰粉中游离水的质量分数游离水的质量分数指化学结合水以外的含水量。生石灰在消化过程中加入的水是理论加水量的2—3倍,除部分水被石灰消化过程中放出的热蒸发掉外,多加的水分残留于氢氧化钙中,残余水分蒸发后留下的孔隙会加剧消石灰粉碳化现象的产生而影响石灰的使用质量,因此对消石灰粉中游离水的质量分数需加以限制。

5: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指消石灰粉在消化、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是,称取试样100g,倒入300ml蒸发皿内,加入(20+—2)摄氏度清洁淡水120ml,在3分钟内拌和成稠浆,一次性浇注于两块石棉网板上,其饼块直径50—70mm,中心高8—10mm。成饼后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放入烘箱中加热至100—105摄氏度,烘干4h取出。烘干后饼块用肉眼检查无溃散、裂纹、鼓包则为安全性合格。若出现三种现象之一者,表示体积安定性不合格。

6:细度细度与石灰的质量又密切的联系,《建筑生石灰粉》和《建筑消石灰粉》以0.9mm 和0.125mm套筛百分率控制石灰的细度。

石灰的技术标准:按《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和《建筑消石灰粉》的规定,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可将石灰划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两类

1:生石灰技术标准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生石灰分为钙质生石灰与镁质生石灰.

2:生石灰粉技术指标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按表2-1可将生石灰粉分为钙质生石灰粉和镁质生石灰粉两类,按氧化钙与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和细度等项目的指标,将生石灰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见表2-3

3:消石灰粉技术标准消石灰粉亦可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按表2-1分为钙质消石灰粉和镁质消石灰粉两类,然后再按氧化钙与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游离水的质量分数和细度等3项指标,将消石灰粉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见表2-4

石灰的性能:石灰与其他胶凝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1:保水性、可塑性好

生石灰熟化为石灰浆时,能自动形成颗粒极细的呈胶体分散状态的氢氧化钙,表面吸附一层厚的水膜。因此,用生石灰制成的石灰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可塑性。在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浆,可使水泥砂浆的可塑性显著提高。

2:硬化慢、强度低

从石灰浆体的硬化过程可以看出,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难进入其内部,所以碳化缓慢,硬化后的强度也不高,如1:3的石灰砂浆,28d的抗压强度通常只有0.2~0.5MPa。

3:干燥收缩大

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蒸发大量的游离水而引起显著的收缩,所以除调成石灰乳作薄层涂刷外,不易单独使用,常掺入砂、纸筋等以减少干燥收缩。

4:耐水性差

石灰浆体硬化后,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石灰受潮后熔解,强度更低,在水中还会溃散。

5:吸湿性强

生石灰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熟化成熟石灰粉,所以生石灰长期存放应在密闭条件下,并应防潮、防水。石灰保管时应分类、分等级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不宜长期储存。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水措施。由于生石灰遇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生石灰不宜与易燃易爆物品共存、运,以免酿成火灾。存放时可将石灰制成石灰膏密封或在上面覆盖砂土等方式与空气隔绝,防止硬化。

水泥: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也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通常应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五大品种。由于道路路面工程对水泥的特殊要求,近年来已生产了道路水泥。此外,在某些特殊工程中,还是用高铝水泥、膨胀水泥、快硬水泥等,在道路建筑中仍以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

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类,不掺加混合料的称I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磨粉时掺加不超过其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II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II。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

1:硅酸盐水泥生产原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质原料和粘土质原料两类。石灰质原料(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等)主要提供氧化钙,粘土质原料(如粘土、粘土质页岩、黄土等)主要提供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铁。有时两种原料化学组成不能满足要求,还要加入少量校正原料。

2: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工艺概述: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如下:

把几种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合在磨机中磨成生料。

将制备好的生料入窑进行煅烧,至1450摄氏度左右生成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

盐水泥“熟料”

为调节水泥的凝结速度,在烧成的熟料中加入质量3%左右的石膏共同磨细,即为硅

酸盐水泥。因此,硅酸盐水泥生成工艺概括起来为“两磨一烧”

硅酸盐水泥矿物组成及特性:

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是:

硅酸三钙3CaO·SiO2,简式为C3S,其质量分数通常在50%左右,是硅酸盐水泥中最

主要的矿物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简式为C2S,质量分数约在10%~40%。

氯酸三钙3CaO·Al2O3,简式为C3A。质量分数通常在15%以下。

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式为C4AF,质量分数通常在5%~15%。

2:硅酸盐水泥各矿物组成性能比较

上述四种矿物成分本身具有独立的性能,水泥的特性主要决定于这些矿物成分的性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这四种矿物组成的特性是:

●反应速度快:C3A最快,C3S较快,C4AF也较快,C2S最慢。

●释热量:C3A最大,C3S较大,C4AF居中,C2S最小。

●强度:C3S最高,C2S早期低,但后期增长率较大。故C3S和C2S为水泥强度主要来

源。C3A强度不高,C4AF含量对水泥抗折强度有利。

●耐化学侵蚀性:C4AF最优,其次为C2S、C3S,C3A最差。

●干缩性:C4AF和C2S最小,C3S居中,C3A最大。

3:矿物组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以上是单个矿物组成的性能,水泥是几种熟料矿物的混合物,改变熟料矿物成分间的比例,水泥的性质即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提高硅酸三钙的含量,可以制得高强水泥;又如降低C3A和C3S含量,提高C2S含量,可制得水化热低的水泥,如大坝用水泥;提高C4AF含量,可获得抗折强度较高的水泥,如道路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凝结和硬化:水泥加水拌合后成为可塑的水泥浆,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水泥浆逐渐变稠失去流动性和可塑性而未具有强度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随后产生强度逐渐发展成为坚硬的人造石的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凝结和硬化是人为划分的两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1: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水泥颗粒与水接触,水泥熟料矿物即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并放出一定热量,在水泥熟料矿物与水反应过程中,硅酸三钙水化很快,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几乎不溶于水,而立即以胶体微粒析出,并逐渐凝聚成为凝胶,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在溶液中很快达到饱和,呈六方晶体析出。硅酸二钙水化速度较硅酸三钙慢,在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水化速度显著降低。氯酸三钙与水发生剧烈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铝酸钙六方晶体,能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与氢氧化钙进一步反应,生成六方晶体的水化铝酸四钙。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在磨细水泥时,掺入适量石膏,水化铝酸钙与石膏反应生成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亦称钙矾石。当石膏消耗完毕后,水泥中尚未水化的铝酸三钙与钙矾石反应生成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是难溶于水的稳定的针状结晶体,它在生成结晶体时体积大大膨胀。因此,水泥中加入石膏熟料不可过多,以防止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硫铝酸钙超过限制,产生体积变化不均匀。尤其是形成水泥构件后,还继续水化,其危害更大。铁铝酸四钙水化与铝酸三钙相似,在有石膏存在时,生成三硫型水化铁铝酸钙和单硫型水化铁铝酸钙,从以上可以看出,硅酸盐水泥水化后主要有表2-6所列的几种水化产物。

钙晶体的质量分数约占20%,三硫型和单硫型水化刘铝酸钙的质量分数约占7%,其余是未

水化的水泥和次要成分。

2:硅酸盐水泥的凝结和硬化: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理论发展的历史已有100年之久,最早是1882年的吕查德里的结晶理论,至1892年米哈爱利斯又提出了胶体理论,随后巴依可夫又把水泥的凝结硬化分为溶解期、胶化期和结晶期3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列宾捷尔认为水泥的凝结硬化是一个凝聚-结晶三维网状结构的发展过程。随着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X射线和电子光学技术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水泥凝结硬化的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但至今尚未完全认识清楚。一般认为可将水泥的凝结硬化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反应期:在水泥加水拌和的最初几分钟,水泥颗粒分散在水中,成为

水泥浆体。水泥颗粒在表面开始与水作用,生成水化产物,此时放热速率很高,水化产物溶解于水,由于水化产物的溶解度很小,很快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液体中析出,包裹在水泥颗粒表面,其中氢氧化钙、水化硫铝酸钙、水化铝酸钙呈结晶状态,水化硅酸钙呈凝胶状态。

?第二阶段——潜伏期:由于水泥不断水化,水化产物不断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以水化硅

酸钙为主的渗透膜层。膜层的形成减缓了外部水分向内渗入和水化产物向外扩散的速度,水化速度减慢,放热速率也很低,这一阶段水化反应几乎休止,此阶段约一小时。

?第三阶段——凝结期:由于水分渗入膜层内部的速度大于水化产物通过膜层向外扩散的

速度,因而产生渗透力,导致膜层的破裂,水泥微粒继续进一步水化,放热速率又开始增大,已生成的水化产物继续增加。水泥胶体膜层向外增厚和向外延伸,使颗粒之间被水所占的空间逐渐缩小,颗粒逐渐接近,以至在接触点相互粘结。因此水泥浆体逐渐失去塑性,并开始凝结,慢慢产生强度,此过程即水泥的凝结阶段,此阶段大致持续六小时。

?第四阶段——硬化期:在约六小时后,开始进入硬化期。除已生成的水化产物的数量继

续增加外,铁铝酸四钙的水化产物也开始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水化产物数量不断增加,水泥浆体的孔隙率不断减小,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逐渐缩小为毛细孔,水泥水化产物进一步填充毛细孔,水泥浆体逐渐产生强度,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水泥的强度进一步增长,甚至可延续几十年的时间,硬化后期可看作第五阶段。水泥凝结硬化理论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会逐步深入。

3: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水灰比对水泥凝结硬化的影响:水泥拌和用水量(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新拌水泥浆

体内的毛细孔的数量。拌和水泥时,用水量过大,新拌水泥浆体内毛细孔的数量就要增大,由于生产的水化产物不能填充大多数毛细孔,从而使水泥总的孔隙率不能大量减少,必然使水泥的密实程度不大,强度降低。在不影响拌和、施工的条件下,水灰比小、则水泥浆稠,水泥石的整体结构内毛细孔减小,凝聚一结晶网状结构易于形成,促使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快,强度显著提高。

?石膏对水泥凝结硬化的影响:在水泥摩细过程中掺入石膏,能够调节其硬化速度。假如

不掺石膏,则水泥可在几分钟内就迅速凝结,这是由于C3A的水化活性比水泥中其他矿物成分的活性要高,很快溶解于水中。在溶液中电离出三价铝离子,在胶体体系中,当存在高价电荷时,可以促进胶体的凝结作用,掺入适量的石膏后,在硫酸钙溶液和水泥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共存情况下,C3A溶解度降低,并且石膏与C3A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水化硫铝酸钙,因此就控制并减少了起凝聚作用的铝离子,延缓了水泥的凝结速度。

?温度与湿度对水泥凝结硬化的影响:水的存在是水泥硬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水,

水化过程无法进行,硬化也就停止。所以,用水泥拌制的砂浆和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注意保持潮湿状态,以利获得强度和发展强度。一般提高温度时,可促使水泥水化加速,水

泥强度增长加快;相反,降低温度,硬化相应减慢,温度降到水泥中水分结冰时,硬化作用即行停止,而且有遭受冻裂的可能。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泥水化的早期阶段,对水泥后期影响不大。

?水泥强度与龄期的关系:水泥的强度是随硬化龄期而逐渐增长的,早期增长很快,后期

逐渐减缓。如硅酸盐水泥加水后,开始3~7d强度发展很快,大约四周以后便显著减慢,因此水泥标准中一般以3d、7d以及28d为测定水泥强度标准龄期。但是只要维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水泥的强度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还会继续有所增长。此外,水泥矿物成分的含量,水泥颗粒细度等,对水泥的凝结硬化以及强度都有一定的影响。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

1:技术性质按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规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包括下列项目:

1)化学性质水泥的化学指标主要是控制水泥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若其超过允许最

大限量,即意味着对水泥性能和质量可能产生有害或潜在的影响。

◆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在水泥熟料中,常含有少量的未与其他矿物结合的游离氧化

镁,这种多余的氧化镁是高温时形成的方镁石,它水化为氢氧化镁的速度很慢,常

在水泥硬化以后才开始水化,在水化时产生体积膨胀,可导致水泥石结构产生裂缝

甚至破坏,因此它是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GB175-1999规定,水泥中

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5%,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

镁的质量分数允许扩大到6%。

◆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水泥中的三氧化硫主要是在生产时为调节水泥凝结时间加

入石膏而产生的,也可能是煅烧熟料时加入石膏矿化剂而带入熟料的中的,适量的

石膏能改善水泥的性能,但石膏超过一定的限量之后,水泥性能会变坏,甚至引起

硬化后水泥石体积膨胀,导致结构物破坏。因此,水泥中三氧化硫最大允许值必须

加以限制。规定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3.5%

◆烧失量水泥煅烧不佳或受潮后,均会导致烧失量增加。烧失量的测定方法是:

将水泥试样在950~1000摄氏度下灼烧15~20分钟,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

灼烧直至恒重,即可算出烧失量。

◆不溶物水泥中不溶物是用盐酸溶液滤去不溶残渣,经碳酸钠处理,在用盐酸中

和,高温灼烧至恒重后称量,一般以灼烧后不溶物质量占试样总质量比例表示。

2)物理力学性质

◆细度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细度越细,水泥与水起反应的面积越大,水化

速度越快并比较完全。实践表明,细度提高,可使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工作性得到改善。但是水泥细度提高,砸死空气中的硬化收缩也越大,使水泥发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对水泥细度必须予以合理控制。水泥细度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a)筛分法以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百分率表示,筛分法有负压筛法和水筛法两种,

有争议时,以负压法为准。

b)比表面积法以每千克水泥总面积表示。《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规定,水泥比表面

积采用勃压透气法测定。GB175—1999规定,硅酸盐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 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在80um方孔筛上筛余量不大于10.0%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为使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此两项测

定时必须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规定,水泥净浆稠度是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的,以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6+—1)mm时水泥净浆的稠度为“标准稠度”,此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凝结时间是水泥从加入水中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时间。凝结时

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从水泥加入水中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水泥加入水中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GB/T1346—2001规定,凝结时间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将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的水泥净浆装在试模中,在标准法维卡仪上,以标准针测试。从加水泥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为(4+—1)mm时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从加水泥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不超过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对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有重要意义。如果凝结过快,混凝土会很快失去流动性,以致无法浇筑,所以初凝时间不宜过短,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在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各工序的施工操作;但终凝时间也不宜过迟,以便混凝土在浇捣完毕后,尽早完成凝结硬化。GB175—1999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小时。

◆体积安定性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水泥与水拌制的水

泥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一般都会发生体积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是发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则对建筑物的质量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水泥硬化后若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将使混凝土产生膨胀裂缝,降低使用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这即是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也可能是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致使水泥已经凝结硬化后,甚至已经应用于结构物中厚,这些成分继续水化,体积膨胀,引起不均匀的体积膨胀,造成水泥石开裂。《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规定,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测定采用雷氏法(标准法)和试饼法(代用法),当发生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雷氏法是将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装于雷氏夹的环型试模中,,经湿养24h后,在煮沸箱中加热30分钟至沸,继续恒沸3h。测定试件两针尖端距离,2个试件在沸煮后,针尖端增加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试饼法是将水泥拌制成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制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的试饼,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24h,然后在煮沸箱中加热30分钟至沸,然后恒沸3h,最后根据试饼有无弯曲、裂缝等外形变化,判断其安定性。

◆强度强度是水泥技术要求中最基本的指标,也是水泥的重要技术性质之一。水泥的

强度除了与水泥本身的性质(如熟料的矿物组成、细度等)有关外,还与水灰比、试件制作方法、养护条件和时间等有关。《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以1:3的水泥和标准砂,采用0.5的水灰比,用标准制作方法制成40*40*160mm的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规定龄期(3、7、28d)时,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规定的最低强度值来确定其所属强度等级

a)水泥型号为提高水泥早期强度,GB175—1999将水泥分为普通型和早强型两个

型号。早强型的3d抗压强度较同标号的普通型水泥强度提高10%~24%;早强型的

3d.

b)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

的各龄期强度按ISO法要求不低于表2-7的数值。GB175-1999规定:水泥中氧化

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则为废品;凡细

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

过最大限量,或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则为不合格产品。废品水泥在工

程中严禁使用。

◆技术标准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按GB175-1999的有关规定,汇总摘列于表2-8

中。

硅酸盐水泥的腐蚀和防止:

1:水泥的腐蚀:硅酸盐水泥在硬化后形成水泥石,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可长期保持其良

好的性能,并将继续硬化,强度不断增加。但当受到某些腐蚀性的液体或气体的侵蚀后,其强度会逐渐降低,严重的最终会使混凝土构件乃至整个工程破坏,这就是水泥石的腐蚀现象。现将道路与桥隧构筑物中,可能遇到的几种腐蚀简述如下:

a)淡水侵蚀又称溶析性侵蚀或溶出性侵蚀,是硬化后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产物被淡

水溶解而被带走的一种侵蚀现象。水泥石中各种水化产物与水作用时,氢氧化钙溶解度最大,首先被溶出而流失,致使水泥石的密度和强度降低。在水量不多或静水和无压的情况下,由于周围的水被迅速溶出的氢氧化钙所饱和,溶出作用很快就中止,所以水泥的溶出性侵蚀仅限于水泥石的表面。但在大量的、流动的或有水压的水中,氢氧化钙会不断溶出而流失,导致水泥石内部不断受到破坏,强度不断降低,最终引起整个结构物破坏。

b)硫酸盐的侵蚀通过海湾、沼泽或跨越污染河流的桥梁墩台,有时会受到海水、

沼泽水、工业污水的侵蚀。这时,水中如果含有碱性硫酸盐,能与水的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硫酸钙。硫酸钙能与水泥石中固态,使水化铝酸钙作用,生成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晶体。此项反应是在固相中进行的,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含有大量结晶水,其体积为原来体积的2.5倍,因此水泥石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并造成破坏。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俗称“水泥杆菌”。

c)镁盐侵蚀在海水、地下水或矿泉水中,常含有较多的镁盐,主要以氯化镁、硫

酸镁形态存在。镁盐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起置换反应后,生成松软而失去胶凝性的氢氧化镁,并分别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或二水石膏,使水泥石遭到破坏。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三) 第四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单项选择题 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 A 、溶胶型 B 、凝胶型 C 、溶一凝胶型 2、 可在冷态下施工的沥青是 _________ 。 A 、石油沥青 B 、煤沥青 C 、乳化沥青 3、 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 ________ 结构。 A 、密实骨架 B 、密实悬浮 C 、骨架空隙 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 _____________ 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 ____________ A 、软化点 B 、燃点 C 、脆点 D 、闪点 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A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 、 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稳定度影响不大。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_________ 。 A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 、 沥青含量的增减对流值影响不大。 &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_______ 。 A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 、 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 9、A 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 ______________ 。 A 、 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 B 、 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 C 、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 D 、 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MA 表示 。 A 、热拌沥青混合料 B 、常温沥青混合料 C 、沥青表面处理 D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A 、酸性石料 B 、碱性石料 C 、中性石料 D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均不属于 D 、粘稠沥青 D 、以上都不是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 中、高技工水平。 一、实训目的意义 实训目的 1.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通过实训,学生对以前做过的试验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复习提高和加强了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3.通过实训可以提高对学校对自身教学模式、方法的认知能力。了解到学校、各系开设的课程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从而更便于课程设置。 实训意义 1.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得到深化。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需要怎样努力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训工作,全面认知所从事行业、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才能,自己做得怎样,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如果符合,自己将从哪几方面努力。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承前启后的准备。如不符合,分析原因,是否可以通过实践改变,慢慢培养兴趣,如实在失之甚远,可以通过此次实训收获其他方面的所得,比如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的加强,这些东西对今后的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3.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性质的认识,联系自己专业,是否用上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训,让学生感觉自己基本上用到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比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怎么样能够使自己设计的配合比达到既定目标强度同时又能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就需要通过学生对所学单一材料的性能了解以及复合材料之间相互配合比例的相互搭配,通过试验判断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并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达到所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对本来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训,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之中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发展。怎样培养独立工作和团体协作的能力,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以便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5.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习惯,实习期间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学习一些实习期间应该掌握的本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扫清一切因自身原因产生的障碍. 检测教研室 201X-4-8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2: 班级: 建造0904 姓名: 邓易学号:

道路建筑材料试卷之十

试卷1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累计筛余百分率 2.初凝时间 3.坍落度 4.沥青加热稳定性 5.流值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类,在沥青混合料中凡粒径小于者称为细集料,大于者为粗集料。 2.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3.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等。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岩石软化系数愈大,耐水性愈差。()2.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占实体体积的百分率。()3.石灰浆中加入砂子可以减少体积收缩,防止收缩开裂。()4.欲制得低热的大坝水泥,可降低C3S、C3A的含量,提高C2S的含量。()5.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标准方法为试饼法。()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计算水灰比的依据是水泥砼的配制强度,水泥的实测强度,以及细集料的细度模数。()7.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小,则强度越高。()8.控制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是最大水泥用量及最小水灰比。()9.连续型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角都较小。()10.骨架空隙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其C值较大,φ值较大。()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 1.石灰常用于()。 A 公路面层 B 边沟抹面砂浆C边沟砌筑砂浆 D 房屋抹面砂浆 2.加固软土地基常采用()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石灰浆 D 石灰石 3.水泥石腐蚀的防止措施主要有:() A 调整水泥石的矿物成分 B 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 C 敷设耐蚀保护层 D 根据腐蚀环境的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4.对水泥砼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砂率 B水泥用量 C用水量 D 水灰比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及答案

1..本习题库答案,正确率约为90%。 2..因为是“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可携带进入考场。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 5 6、岩石按照Si02 7 过 8 9 10 11 12

() 则A 32 33. 、土的击实试验其目的在于求得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42 43 4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根据其组成的集料材料分为稳定土类、稳定粒料类。 45、常见的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钙电极快速测定法。 46、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都是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到的。 47、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级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沥青材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48、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49、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50、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有表面理论、胶浆理论两种。 51、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结构沥青,尽量减少自由沥青。 52、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碱性矿料。 53、胶结剂的品种多,按其基料可以分为无机胶有机胶。 54、钢的化学成份中,磷可使钢降低塑性,硫可使钢产生热脆性。 55、经过冷拉后的钢筋随着时间的增长,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56、钢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 57、碳素结构钢随牌号增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随之提高,但拉伸率随之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 1、岩石的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三者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D )。 A、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B、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C、含水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D、饱和吸水率>吸水率>含水率

道路建筑材料_含答案汇总

第一章岩石 一、填空题 1、岩石的物理常数有密度、毛体积密度、孔隙率。 2、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水率的主要区别是试验条件不同,前者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得的,后者是在煮沸或真空抽气条件 下测定的。 3、我国现行标准中采用的岩石抗冻性试验方法是直接冻融法,并 以质量损失百分率或耐冻系数两项指标表示。 4、岩石经若干次冻融试验后的试件饱水抗压强度与未经冻融试验的试件饱水抗 压强度之比为岩石的软化系数,它是用以评价岩石抗冻性的指标。 5、岩石的等级由单轴抗压强度及磨耗率两项指标来确定。 6、测定岩石的密度,须先将岩粉在温度为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7、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岩石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有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8、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 两项指标来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9、岩石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而饱和吸水率采用煮沸和 真空抽气法测定。 10、岩石按照SiO2含量多少划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11、采用蜡封法测定岩石的毛体积密度时,检查蜡封试件浸水后的质量与浸水前 相比,如超过0.05g,说明试件封蜡不好。 二、选择题 1、划分岩石等级的单轴抗压强度一般是在(C)状态下测定的。 A、干燥 B、潮湿 C、吸水饱和 D、冻结 2、岩石的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三者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D )。 A、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B、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C、含水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D、饱和吸水率>吸水率>含水率 3、岩石的饱和吸水率较吸水率,而两者的计算方法。(A) A、大,相似 B、小,相似 C、大,不同 D、小,不同 4、岩石密度试验时,密度精确至 g/cm3,两次平行试验误差为 g/cm3。(B) A、0.001 0.02 B、0.01 0.02 C、0.01 0.05 C、0.001 0.01 5、路用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的边长为(D)mm。 A、200 B、150 C、100 D、50 三、判断题 1、(×)桥梁用岩石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是边长为3cm的立方体试件。 2、(√)岩石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单轴受压时的极限抗压强度表示的。 3、(×)岩石的孔隙率愈大,吸水率也愈大,抗冻性亦愈差。 4、(√)岩石的密度是指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实体体积的质量。 5、(×)岩石吸水率和饱水率之比可表征耐冻性,比值愈接近1,其耐冻性愈好。 6、(×)岩石的吸水率指在规定条件下,岩石试样的最大吸水质量与吸水饱和岩石质量之比。 7、(√)岩石耐候性的两项指标为抗冻性和坚固性。 8、(×)确定岩石等级的两项性质为抗压强度和吸水率。 9、(√)岩石饱水系数愈大,抗冻性愈差。 10、(×)岩石软化系数愈大,耐水性愈差。 第二章石灰与水泥 一、简答题 1、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有何区别? 答: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强度与继续硬化。水硬性胶能材料不但能在空气中,而且可以在水中硬化,保持强度或继续增长强度。 2、简述石灰的消化与硬化原理。 答:消化: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硬化: (1)结晶作用:石灰浆中水分逐渐蒸发或被周围的砌体所吸收,氢氧化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结晶并逐渐紧密起来并具有一定的胶结性

道路建筑材料模拟试卷六

考试模拟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1分×55=55分) 1.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以()为设计指标。 A.抗压强度;B.抗折强度;C.劈裂强度;D.轴心抗压强度;2.当沥青混合料中所采用的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31. 5mm时,制备标准马歇尔试件宜采用替代法,即采用()mm矿质集料等质量代替粒径大于26.5mm 的矿质集料颗粒。 A.13.2~26.5;B.19~26.5;C.13.2~19;D.16~26.5; 3.含水率为5%的湿砂重220g,将其干燥后的重是()g。 A.209.0;B.209.52;C.210.0;D.210.52; 4.坍落度是表示砼()的指标。 A.流动性;B.粘聚性;C.保水性;D.含砂情况; 5.当水泥浆体积和稠度一定时,改善砼混合物流动性的主要措施是()。 A.采用较大砂率;B.增加碎石用量;C.采用较小砂率;D.增加水泥用量;6.砂子的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子() A.越粗;B.越细;C.级配越好;D.级配越差; 7.石油沥青的老化与组分的关系是()。 A.饱和分增多;B.芳香分增多;C.沥青质增多;D.石蜡增多;8.沥青针入度的单位为“°”1°=()mm。 A.0.1;B.0.01;C.1.0;D.10; 9.评价粗集料力学性能的指标的是() A.抗压强度;B.压碎值;C.坚固性;D.磨耗率; 10.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锥下沉深度()mm为准。 A.28 ±1;B.28±2;C.28±3;D.28±4; 11.硅酸盐水泥主要强度组成的成分是()。 A.硅酸三钙+硅酸二钙;B.硅酸三钙+铝酸三钙; C.硅酸二钙+铝酸三钙;D.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12.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指单位材料实体体积和()下的质量。 A.全部孔隙体积;B.闭口孔隙体积;C.开口孔隙体积;D.集料间隙体积;13.以下试验中()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A.车辙试验; B.冻融劈裂试验; C.弯曲试验; D.蠕变试验;14.沥青的标号越高,表示沥青() A.粘稠性越低;B.针入度越小; C.针入度指数越大;D.适宜高温地区使用; 15.过量的游离CaO或游离MgO直接引起水泥()。 A.凝结时间不合适; B.安定性不好; C.强度达不到要求;D.工作性不良; 16.我国现行规范中()是用于沥青分级的技术指标。 A.针入度;B.延度;C.软化点; D.粘度; 17.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A.耐久性; B.空隙率; C.高温抗车辙能力; D.水稳定性; 18.沥青混合料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出现峰值的物理力学指标是()。 A.马歇尔稳定度; B.流值; C.空隙率; D.饱和度;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打印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的标准分为。 A、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等级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 C、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等级 D、国家标准、部门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 2、根据试验数字修约规则,0.4500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得,3.0502修约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得。15.4546修约成整数,修约得。 A、0.4、3.0、15.4 B、0.4、3.1、15.5 C、0.4、3.1、15.4 D、0.5、3.0、15.5 3、建筑材料应具备等四个方面的性质。 A、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路用性质 B、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质 C、稳定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路用性质 D、力学性质、工艺性质、化学性质、路用性质 4、GB、JT、JG、ISO分别为标准代号 A、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冶金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C、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冶金行业标准 D、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5、岩石的强度、水泥的密度、石灰的CaO含量分别属于材料的性质。 A、力学、物理、化学 B、力学、工艺、化学 C、力学、物理、工艺 D、物理、化学、工艺 二、判断题 (×)1、试验数字修约规则规定,拟舍去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等于5时则进一。(×)2、试验数字修约规则规定,拟舍去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等于5时,右边的数字全部为零,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若为偶数则进一。 (×)3、GB为国家标准代号,所有标准代号中包含“GB”的标准都必须执行。 (√)4、材料的工艺性质是指材料适用于按照一定工艺流程加工的性能。 (√)5、建筑材料应具备力学、物理、化学、工艺四个方面的性质。 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道路建筑材料

1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集料粒径界限? 水泥混泥土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4.75mm,细集料指小于4.75mm 沥青混合料中,一般以2.36mm为集料分界线。 2各种密度的定义和大小比较? 真实>表观>表干>毛>堆积 3试算法和图解法的区别? ①试算法是将几种已知集配的集料,配置成满足目标级配要求的矿质混合料, ②图解法是采用修正平衡面积法确定矿物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4细度模数的概念,粗,中,细砂的细度模数值。细度模数与级配的比较? 粗砂Mt=3.7-3.1,中砂Mt=3.0-2.3,细砂Mt=2.2-1.6 细度模数用于评价集料粗细程度的指标。 细度模数是单种砂,级配是集体的概念,两种砂细度模数相同时,级配不一定相同。 5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装几层?插捣多少次? 装三次,每次装三分之一,捣插25次。 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方法? 振实法 7水泥混凝土抗折,抗压的试件尺寸? 抗折150mm*150mm*550mm,抗压150mm*150mm*150mm 8填料的粒径范围? 0.075mm,0.15,0.6mm 9确定水泥初凝时间的意义? 半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需要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施工。 10水泥熟料中为什么加石膏不多不少? 石膏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 11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试验中需要测的哪些量? 烘干试样的质量,晾干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饱和晾干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12水泥中哪些是活性材料?哪些不是活性材料? 活性: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合材料,粉煤灰 非活性:密细的古英砂,石灰石,黏土,慢冷矿渣,各处废渣

最新1997-2006年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完整版汇总

1997-2006年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完 整版)

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代码:401 试题名称:道路建筑材料 一、填空题:(10分) 1、道路或机场用水泥混凝土,以抗折强度为主要指标,以抗压强度考指标。 2、岩石的化学组成中, SiO2含量小于 52% ,称为碱性石料。 3、公路路基土的分类中,用塑性图对细粒土进行划分,是以扰动土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值为依据的。 4、石油沥青的胶体沥青结构类型可分为三种,即溶胶型、溶-凝胶型和凝胶型,在工程上根据沥青的针入度指数其胶体结构类型。 二、名次解释(24分) 1、沥青的劲度模量:在一定荷载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σ与总应变 ε之比,它是表征沥青粘-弹性联合效应的指标。 2、水泥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加的变形称为徐变。 3、钢筋的冷作硬化和时效:在常温下通过强力对热轧钢筋施加荷载,直至超过屈服 强度的一定限度,然后卸荷而引起钢筋发生强化的过程,称冷强或冷作硬化。冷拉后的钢筋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将随时间而提高,即所谓之时效。 4、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它是指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体积填充矿料间隙体积 的百分率。 5、乳化沥青:将粘稠沥青加热至流动态,经机械力的作用,而形成为滴(粒径约 为2~5μm)分散在有乳化剂-稳定剂的水中,由于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而形成均匀稳定的乳化液。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6、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高聚物在玻璃态时,链段开始运动的温度称为 “玻璃化转变温度”。 7、石料的真实密度及孔隙率: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单位真实体积(不含孔隙的矿 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孔隙率是石料的孔隙体积占其总体积的百分率。 8、水泥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化 学反应,可引起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三、问答题(46分) 1、简述石灰煅烧、消解、硬化的化学反应,并说明石灰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 (5分) 答: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碳酸钙的分解需要吸收热量,通常需加热至900度以 上,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CO 3→CaO+CO 2 ↑;煅烧后的石灰称为生石灰,成块 状,在使用时必须加水使其消化成为粉末状的消石灰,这一过程即为消解过程,其 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O +HO 2→Ca(OH) 3 ↑;石灰消解后,分两种方式硬化,① 石灰浆的干燥硬化:石灰浆体干燥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形成网状孔隙,这时滞留 在孔隙中的自由水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压力,使石灰粒子更加密实, 而获得“附加强度”。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引起Ca(OH) 3 ↑溶液过饱和而结 晶析出,并产生“结晶强度”,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OH) 3+nHO 2 →Ca(OH) 3nHO 2, ②硬化石灰浆的碳化:石灰浆体净碳化后获得的最终强度,称为“碳化强 度”,其化学反应式为:Ca(OH) 3+CO 2 +nHO 2 →CaCO 3 +(n+1)nHO 2, . 2、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哪几种矿物成分?从强度、水化反应速率、水化热、耐 化学侵蚀性、干缩性方面各有何特点?(6分) 答: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⑴强度:硅酸三钙最高,硅酸二钙早期低,但后期增长率较大。二者为水泥强度主要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道路建筑材料试卷之五

试卷5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孔隙率 2.硬化 3.初步配合比 4.石油沥青 5.悬浮—密实结构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岩石抗冻性试验通常采用测定,如无条件时,也可采用测定法。 2.若水泥砼的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应保持不变,适当增加或减少的用量。3.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和。 4.碳素钢按含碳量的多少分为、、。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确定桥梁用石料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是边长为3cm的立方体试件。 ( ) 2.岩石的孔隙率愈大,吸水率也愈大,抗冻性亦愈差。()3.测定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可加入50ml自来水使石灰消解。()4.水泥中掺人石膏量愈大,缓凝效果愈明显。()5.硅酸盐水泥强度高,适用于水库大坝水泥混凝土工程。()6.水泥混凝土中当集料总量确定后,若砂率过小,则砼流动性小。()7.砂的质量占混凝土总质量的百分率就是砂率。()8.改善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可提高混凝土强度。()9.目前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是冷拌沥青混合料。()10.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三种类型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骨架—密实结构。()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 1.石灰的陈伏是为了消除()的危害。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过火石灰 D 欠火石灰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钙 B 氢氧化钙 C 氧化钙 D 结晶氢氧化钙 3.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 C2S B C3S C C4AF D C3A 4.水泥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标准尺寸为()m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5.水泥砼拌和物坍落度选择时应考虑()等方面。 A结构尺寸、结构布筋情况

道路建筑材料知识点

<<道路建筑材料>>试题一 1.反映钢材可靠性和利用率的是屈强比 2.沥青温度敏感性用软化点指标衡量 3.沥青的塑性用延度指标衡量. 4.普通混凝土的等级强度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28天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5.新拌的砂浆的和易性可由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综合评定. 6.马歇尔实验时,将沥青试件置于60度水槽中保温. 7.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加适量石膏主要起缓凝作用. 8.评定沥青混合料密实程度的是孔隙率. 9.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矿物含量最高的是C3S 10.水泥中的有害成分是: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 11.常用的水泥技术要求有: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 强度等级、碱含量 12.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 护温度及湿度 13.硅酸盐水泥的特性是: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 冻性好、耐蚀性差 14.影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是:水泥浆的数量、水灰比、 砂率、组成材料性质、温度和时间

15.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以沥青试样在加热蒸发前后的那项指标来 衡量:蒸发损失百分百、蒸发后针入度 16.沥青三个主要成分是:油分、胶质、沥青质、 17.沥青主要(四)成分是:蜡分、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 18.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 抗滑性、施工和易性 19.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 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0.粘性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阻滞塑性流动的能力。 21.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22.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主要有两种:加成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23.目前我国的车辙实验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实验轮以42+1次/min 的频率,沿着试件表面同一轨迹上反复行走,测试试件表面在实验轮反复作用下形成的车辙深度 24.石料吸入水分的能力称吸水性。 25.冻融劈裂实验是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6.粗集料应具备哪些力学性质:强度、耐磨性、抗磨耗、抗冲击 27.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石灰细度、土与集料、石灰稳定土 的最佳含水量、养生条件和龄期 28.硅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哪些:细度、标准稠度、凝结 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110010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计划学时: 52学时计划学分: 3.0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 (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考试试卷1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1分×20=20分) 1.级配相同的二种砂,其细度模数必然相同。( ) 2.沥青中含蜡量愈高,其路用性能愈好。( ) 3.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主要是检验水泥中是否含有过量石膏。( ) 4.沥青的针入度愈大,则所配制的沥青混合料强度愈高。( ) 5.钢筋经冷拉时效处理后,屈服点和抗拉强度都得到提高,塑性和韧性则相应降低。( ) 6.水泥磨细的过程中加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工程的造价。( ) 7.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说明水泥的质量差,可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工程。( ) 8.若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设计要求的坍落度小,可采用加大水灰比的方法进行调整。( ) 9.针入度指数值PI=1.6,则该沥青材料属于凝胶结构类型。( ) 10.沥青混合料中如果沥青的用量越高,则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越高。( ) 11.针入度数是表征沥青的的温度稳定性指标,针入度指数校大,路用性能较优。() 12.软化点即能反映沥青感温性的指标,也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13.对于AH-70沥青,针入度越大,软化点越高,延度越大。() 14.对于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应做3次平行试验,在同时试验数量较多、标准针不够时,允许使用一个标准针,但必须洗干净才能进行下一个平行试验检验。() 15、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16.在沥青延度试验中,发现沥青浮于水面,应向水中加入酒精。()17.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大于表观密度。() 18、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值划分的。() 19.沥青针入度指数是沥青标号划分的依据() 20.沥青延度测试选择不同试验温度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拉伸速度() 二、单选题(1分×20=20分) 1.硅酸盐水泥适合于()工程。 A、早期强度要求高的砼 B、大体积砼 C、与好水接触的砼 D、抗硫酸盐的砼 2.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水化硬化速度最快的是()。 A、 C3S B、C2S C、C3A D、C4AF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三) 第四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 C 。 A、溶胶型 B、凝胶型 C、溶—凝胶型 D、以上均不属于 2、可在冷态下施工的沥青是 C 。 A、石油沥青 B、煤沥青 C、乳化沥青 D、粘稠沥青 3、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 A 结构。 A、密实骨架 B、密实悬浮 C、骨架空隙 D、以上都不是 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 B 。 * A、酸性石料 B、碱性石料 C、中性石料 D、以上都不是 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A。 A、软化点 B、燃点 C、脆点 D、闪点 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A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稳定度影响不大。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B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流值影响不大。 8、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C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 9、A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 A 。 A、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 : B、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 C、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 D、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 10、SMA表示 D 。 A、热拌沥青混合料 B、常温沥青混合料

道路建筑材料部分

道路建筑材料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的条件下吸水的能力。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2、堆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空隙)的质量。 3、表观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表观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闭口空隙)的质量。 4、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质量。 5、连续级配:是指由大到小、逐级粒径均有,并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 6、间断级配:是指在矿质混合料中剔除其一个或几个分级,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 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 针入度:指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 1/10mm 为单位计。常用试验条件为P 25℃,100g ,5s 。 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夏季高温(通常为60℃)条件下,经车辆荷载长期反复作 用后,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 3、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 用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拌和物是将水泥、水与粗、细集料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指在施工过程 中使用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水泥混凝土。 5.聚合物:聚合物是由千万个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联结而成,因而又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 4.建筑钢材:建筑钢材系指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各种钢材,如型材有角钢、槽钢、工字钢等;板材 有厚板、中板、薄板等;钢筋有光园钢筋和带肋钢筋等。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照标准的制作方法制成边长为150mm 的正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 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至28天龄期,按照标准的测定方法测定其抗压强度值, 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cu f 表示。 2、 碱-集料反应: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化学反应,可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 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3、 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水灰比: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称为水灰比。 1、堆积密度)('0ρ――松散材料在规定的装填条件下,单位松散堆积体积的质量。表示为: '0 '0V m =ρ m —散粒材料的质量 '0V —材料的堆积体积 2、孔隙率(P )——指材料中孔隙体积(V k )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V 0)(即构成材料的固体物 质的体积与全部孔隙体积之和)之比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知识点总结

1、管材选择 目前,绿地灌溉中常用的管材是镀锌管和PVC管,镀锌管的特点是刚度大,抵抗外力性能好,因此,在埋设较浅处、过路管、未开发区及外露管应优先选用镀锌管,但它的缺点是安装效率低。PVC管的优点是耐腐蚀,安装效率高,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绿地灌溉,尤其在工业废渣区、酸碱区,其耐腐蚀的优点可被充分发挥,但其刚度小,阀门立管等处不可采用。 2、立管设置 立管为安装阀门、喷头所用,定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皮管浇灌时,立管间距应在2倍皮管长度以内,一般不大于40米。采用喷灌时,立管间距不大于2倍喷头射程。值得注意的是,立管平面位置应成等边三角形布置,而非正方形位置,如此,可最大限度地缩小灌溉盲区。 3、喷头选择 尽管市场上喷头种类五花八门,但按安装形式可分为暴露式、隐蔽式和移动式三类,但无论采用何种灌溉设施,都会比浇灌节水,省时省力且效果好。 暴露式喷头大多为旋转式喷头,有的还可定向喷灌,射程一般在1 0至15米,这种喷头多为单阀控制,因此可根据需要局部浇灌。缺点是喷头、立管、阀门、阀门井外部暴露,不仅影响绿化景观,还会影响草坪修剪。 隐蔽式喷头克服了暴露式喷头的两个缺点,但出现了单阀控制管网复杂,总阀控制对水压要求高,对管径要求大的缺点。但其具有暴露式喷头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某些绿地中,人们仍然选用隐蔽式喷头。 以上两种喷头都会因为乔灌木遮挡、绿地边角而出现灌溉盲区,因此,选用与皮管相连的移动式喷头可克服这个缺点。移动式喷灌形式有座式移动喷灌、手动式移动喷灌和微型喷灌等。移动式喷灌通常与固定式喷灌配合使用,它的缺点是新植绿地不宜采用。 4、阀门设计 1.阀门位置不可远离硬化区,否则新播种绿地灌溉后无法关闭阀门,这是绿地设计中常

道路建筑材料试卷之二

试卷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的堆积密度 2.水泥细度 3.砂率 4.地沥青 5.热拌沥青混合料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和()。 2.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矿料。3.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率。 4.石灰石煅烧过程中,若窑内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容易生成()石灰。5.若水泥砼的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应保持()不变,适当增加或减少()和()的用量。 6.钢筋按外形分类可分为()。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开口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2.岩石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单轴受压时的极限抗压强度表示的。 ()3.生石灰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钙和氧化镁。()4.测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是为了试验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5.水泥颗粒愈细,比表面愈大,水化愈快,强度愈高。()6.坍落度为30mm的水泥砼比坍落度为20mm的水泥砼流动性大。()7.控制水泥砼耐久性的指标有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比。()8.确定水泥砼配制强度的依据有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砼的强度等级等。()9.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能很差。()10.沥青路面施工方便,速度快,养护期短,一般只需要养护28天就可开放交通。()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5分) 1.()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A、石灰 B、沥青 C、石膏 D、水泥 2.以下()不是按原油加工方法分类得到的沥青。 A、直馏沥青; B、氧化沥青; C、乳化沥青; D、焦油沥青; 3.水泥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标准养护温度为( )℃。 A、20 B、20+1℃ C、20+2℃ D、20+3℃ 4.在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水泥砼的砂率应尽量选择()。 A、合理砂率 B、大值 C、小值 D、接近30%的值 5.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是()。 A、消化 B、硬化 C、煅烧 D、陈伏

福建环境本底调查

环境放射性调查 (一)放射性水平调查 1.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 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环境天然辐射基准线,1984~1989年,福建省环保局组织力量对全省的陆地伽玛辐射、土壤、水体、大气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受国家环保局和省科委委托,在全省开展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工作,其中伽玛辐射剂量水平调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原野、道路、建筑物建筑室内的伽玛辐射水平。全省伽玛辐射就地测量的时间从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在各地(市)环保监测站、省地质321队和防化兵大力配合下共测量1029个测点,行程达3万多公里,取得12862个有效数据,圆满完成了外场监测任务。监测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的要求,采取按全省陆地面积均匀布设测点的方法,同时结合福建省人口密集情况和铀矿点等地质状况适当增设设点。 《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也是《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福建省环保局根据国家环保局1984年《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1986年7月,按照《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从1984年6月到1987年6月,历时3年,完成了全省土壤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到1988年7月,完成了整个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工作,首次对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放射性同位素在福建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伴有一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而水是转移这些废物的主要介质,因此,福建省各类水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可能性日益增大。为了掌握福建省各类水体放射性水平现状,反映省内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及工矿企业对水体放射性水平的影响,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接受了国家环保局下达的任务,开展了福建省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的工作。历时4年多,采集江河、水库、井、泉、近海海域、自来水等各类水体样品128个,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U、Th、Ra-226、K-40的浓度,取得近2000个数据,为评价福建省放射性环境质量,进行放射性常规监测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福州市区大气中氡及其子体水平和剂量评价》是国家环保局下达的《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总课题

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doc 8页)(优秀课件)

长安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道路建筑材料共 2 页第 1页 一、论述题(70分) 1.评述沥青材料粘滞性评价方法(15分) 2.试述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15分) 3.沥青混合料可分为哪几种结构类型?各有何特点?(10分)4.建筑钢材应具备哪些技术性质?(10分) 5.如何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10分) 6.试述路用粗集料力学性质评价指标(10分) 二、名词解释(共30分) 1、乳化沥青 2、集料表观密度 3、玻璃化转变温度 4、废品水泥 5、水泥安定性 6、沥青劲度模量 三、填空题(30分) 1.水泥熟料中矿物含量最高,矿物收缩最大,对抗折强度贡献最大的矿物是。 2.集料最主要的物理常数是和。 3. 针入度表示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值表示沥青 的。 4.当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是5.3%时,混合料的沥青含量是。含水率为5%的湿砂300克,烘干后干砂的质量是。(保留一位小数) 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是,道路和机场跑道混凝土设计指标是。 6.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在提高流动性的同时,还具有

和两项功能。 7.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试验检验混合料的,车辙试验验证混合料的。 四、判断题(10分) 1.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可降低标号使用。() 2.细度模数越大的砂子其级配越差。() 3.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 4.石料磨光值越大,其抗滑性越好。() 5.实测强度达不到相应强度等级的水泥判为废品水泥。()6.新拌和水泥混凝土的维勃稠度值越大,流动性就越小。()7.工程上通过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小水灰比两项指标控制混凝土耐久性。() 8.修筑停车场路面选用的沥青其劲度模量应比行车道上沥青的劲度模量大一些。() 9.沥青混凝土中加入填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 10.钢材的屈强比越小,结构的可靠性就越高,但利用率就越低。()五、计算题(10分) 某沥青混合料做配合比设计时,各矿料掺配比例和相对密度如下表,沥青材料的相对密度为 1.092,若油石比为5.0%时的沥青混合料视密度为2.425g/cm3,求其理论密度、孔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二) 第三章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和稳定土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砂浆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它们分别用来表示。 A、坍落度、分层度 B、稠度、分层度 C、稠度、维勃稠度 D、坍落度、维勃稠度 2、道路硅酸盐水泥需提高的含量,以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 A、C3A B、C2A C、C4AF D、C3S 3、采用相对用量法表示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以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 A、细集料质量 B、粗集料质量 C、水的质量 D、水泥质量 4、通常水灰比的值越小,混凝土的耐久性。 A、越差 B、不变 C、越好 D、无相关关系 5、塑性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与粗集料的品种及有关。 A、最小粒径 B、最大粒径 C、表观密度 D、堆积密度 6、坍落度小于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 20 mm B、15mm C、10 mm D、 5mm 7、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A、稠度 B、分层度 C、坍落度 D、维勃稠度 8、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确定。 A、立方体抗压强度 B、棱柱体抗压强度 C、轴心抗压强度 D、抗拉强度 9、砼砂石比为,那么其砂率为。 A、 B、 C 、D、 10、利用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在计算砂、石体积时,应使用其。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松方堆积密度 D、紧装堆积密度 11、道路路面或机场道路的水泥砼,以为主要强度指标。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折强度 D、劈裂抗拉强度 12、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代号是。 A、C B、P C、M D、O 13、进行砼配合比设计时,确定W/C的依据是。 A、和易性 B、强度 C、耐久性 D、强度和耐久性 14、泵送砼中应掺加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速凝剂 15、在混凝土的各种强度中强度最大。 A、抗剪 B、抗压 C、抗拉 D、抗折 16、水泥砼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是。 A、温度20±5℃,相对湿度90%以上 B、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