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例分析 粘膜相关结外B淋巴细胞淋巴瘤

病例分析 粘膜相关结外B淋巴细胞淋巴瘤

病例分析 粘膜相关结外B淋巴细胞淋巴瘤
病例分析 粘膜相关结外B淋巴细胞淋巴瘤

病例反复出现右上眼睑包块10年余,左前胸壁包块1个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患者,女性,57岁,退休工人。入院日期:2012年12月日

一、主诉

反复出现右上眼睑包块11年余,左前胸壁包块1个月

二、病史

(一)现病史

患者于11年前(2001年)右侧上眼睑无明显诱因出现一黄豆大小包块,质地柔软,局部无红肿、压痛,活动度可,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肉芽肿”;一年后,2002年11月份右上眼睑包块再发,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检示“浆细胞瘤”,术后未给予其他治疗,以观察为主;2006年4月再次因右上眼睑包块复发,包块蚕豆大、局部无红肿、压痛,可活动,无头痛,视物模糊、无发热、盗汗、消瘦等伴随症状.再次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并送组织病理检示“低度恶性淋巴瘤”;术后仍未给予其他治疗,以观察为主;2008年10月因右上眼睑包块第5次复发就诊于北京某大医院,体检时发现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右侧上眼睑部包块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并送检,结果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给予12次化疗,其中第3次为R-CHOP方案,后四次单用美罗华方案化疗,其余化疗均不详,后行PET检查未见明显代谢增高;一月前,患者左前胸壁无明显诱因出现一4cm*5cm大小的包块,质地,可活动,局部无红肿、压痛,可活动,无头痛,视物模糊、无发热、盗汗、消瘦等伴随症状,行PET检查提示左侧前胸壁、左侧第10肋及左侧甲状腺代谢活跃,遂来我院就诊。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及睡眠均可,体重及体力均无明显变化,大小便均正常。

(二)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病史,无输血史,有干眼病史四年;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冶游史,否认毒品、工业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除4次眼部包块史外其他无手术病史。按国家计划免疫。否认家族中有肿瘤性疾病史疾病。

三、体格检查

T 36.8℃ P:90次/分 R 20次/分 BP 106/78 mmHg 。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面容正常。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紫癜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左侧叶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的小结节,质硬,无压痛,左前胸壁可触及包块,4cm*5cm 大,质韧,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外形正常,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临床思维:这是一例以右上眼睑包块反复发作的病例,病程长,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各不相同。对此病例,首先考虑是此次胸部及甲状腺结节与眼眶结节的关系,是同一疾病的复发,转移,还是新的疾病,鉴于疾病多次复发,考虑到前几次诊断虽不尽相同,所诊断的疾病性质是从良性至的恶性进展,且多数诊断都考虑为恶性疾病,恶性程度也逐渐增高,此次外院PET检查结果是:左侧前胸壁及左侧甲状腺增生活跃,因此临床上考虑此次病变很有可能是之前病变的复发,由于淋巴瘤的诊断的必须依靠病理诊断,故对左侧前胸壁结节行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由于甲状腺血流丰富,手术风险较胸壁结节切除术相对大,暂行甲状腺结节穿

刺细胞检查。

四、辅助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3.09x109/L,RBC 3.12x1012/L,HBG 115g/L,PLT 22x109/L,MCV 104.2 fl,N 0.99x109/L。Ret 0.5% 。

外周血细胞形态未见异常,未见有核RBC ,无幼稚粒细胞。

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

ENA全套:阴性;乙肝三系、HIV抗体检查:均为阴性

心脏B超

肺部

(二)特殊检查结果

入院后各项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左侧前胸壁)低度恶性小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符合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IHC示CD20(+)、kappa(+)、lambda(-)、CD43(+) 、CD3(-)、Ki67(LI:15%)、CD10(-)、BCL6(-)、MUM1(部分+)、TdT(-)、CD5(-)、CyclinD1(-)、CD23(残存FDC网);

细胞穿刺学检查结果:(左侧甲状腺)符合甲状腺乳头状瘤,IHC示TPO(-)、CK19(+)、HBME-1(+);

2012-12-27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欠活跃;粒细占50.5%;幼红细胞占28.5%;成熟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散在分布;原始细胞占2.5%;成熟淋巴细胞占24%;

2012-12-29肿瘤标志物各项回示均为阴性;

心电图检查回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临床思维:确诊淋巴瘤必须依靠病理诊断,不推荐使用粗针活检,除非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这是唯一能够安全获取组织进行诊断的手段,细针穿刺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可靠工具,但细针穿刺与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或切除活检相结合后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非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检查与其他NHLs类似。需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和一般状态进行评估。实验室检查应包括一个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生化,血清LDH水平。骨髓穿刺及活检,对多灶性疾病可能是有用的。在此外,内镜下多点活检的解剖部位可能是在选定的情况下非常有用。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的诊断质量对比)的胸部,腹部和骨盆。

如果病人是一个MUGA扫描/超声心动图检查应进行正在考虑与方案含蒽环类药物治疗

或蒽醌类。 B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的适应证正在考虑与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由于处理

病毒再激活的化学免疫的风险。测试在特定的情况下,C型肝炎病毒可能是有用的。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不同类型是一些独立疾病,应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治疗方案的整体安排,程序化治疗要立足于个体化原则,这是治疗观念更新的一个表现。

临床思维:非胃MALT淋巴瘤MALT淋巴瘤可发生在许多非胃部位,如(小和大)的肠道,乳腺,肺,眼附属器官,卵巢,前列腺,腮腺,唾液腺及其他头部和颈部,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腮腺和唾液腺的腺体(18-26%),皮肤(12-26%),结膜/轨道(7-14%),头颈部(11%),肺(8-9%),的甲状腺(6%)和乳腺癌(2-3%)。

血液病理学检和免疫分型明确诊断,推荐的IHC标记包括CD20,CD3,CD5,CD10,CD21或CD23,κ/λ,CCND1,BCL2;流式细胞仪检测包括CD19,CD20,CD5,CD23和CD10。MALT 淋巴瘤典型的免疫表型是CD5-,CD10-,CD20+,CD23-/+,CD43 - / +,细胞周期蛋白D1-,BCL2-。抗原受体基因的分子重排分析或t(11,18)(通过PCR)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在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细胞遗传学或FISH检测t(11; 18)、t(3;14),t(11,14)和t(14; 18)。

六、治疗

不断更新的治疗策略,旨在提高或保持现有疗效的基础上,降低远期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

确诊后于2012年12月29日-2013年1月2日行MFD(米托蒽醌10mg+氟达拉滨37mg+地塞米松20mg)方案化疗,化疗后出现肛周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2013年1月26日至1月30日患者再次入院行第二次MFD(米托蒽醌10mg+氟达拉滨37mg+地塞米松20mg),化疗后目前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良反应。

霍奇金淋巴瘤7页

病理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性坏死。[1] 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 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

淋巴瘤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日期:2015 -09-30 查房护士:章欢欢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掌握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化疗相关知识,PICC导管留置的注意事项 淋巴瘤相关知识 一.病因 1.病毒感染 2.免疫缺损: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如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3.环境因素:使用杀虫剂如农药,受电离辐射者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4.其他因素: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粘膜淋巴瘤的病因 二.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D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B细胞(2)T细胞 三.症状体征 1.何杰金氏淋巴瘤: (1)首发症状常是无痛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2)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粒细胞升高。 2.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男性较女性多,大多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为首发表现,但较HD少,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包括胃肠道、肝、脑、骨髓、皮肤等。 四.分期 第一期:恶性淋巴瘤局限在一个淋巴结或淋巴区域。 第二期:恶性淋巴瘤已入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结或淋巴区域,但仅在横膈膜的上侧或下侧。 第三期:癌细胞分散在横膈膜的两侧,可伴脾累及,结节器官局限受累。 第四期:恶性淋巴瘤已广泛或播散性侵犯到一个或多个器官。 五.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观察肝门,纵膈,气管隆突下及内乳链淋巴结及肺门内有无受累,下腹段淋巴结造影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有无受侵,是临床分期必不可少的依据。2.病理检查 HD的组织学诊断,必须发现R-S(里斯)细胞,其典型氏巨大双核或多核细胞,核仁巨大而明显;NHL的组织学诊断依据是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被肿瘤细胞取代。 3.实验室检查 HD: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细胞增多。(2)血沉增快,粒细胞CPK增高 (3)晚期骨髓穿刺可发现R-S细胞 NHL: 血象白细胞多正常伴绝对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 六.治疗 (一)化疗加放疗 一般情况先化疗,使肿瘤局限后加放疗。I、II期2-4个疗程化疗,加放疗; 不良因素,纵膈包块,行4-6个疗程化疗,加放疗;晚期转移者,行6-8个疗程化疗,加放疗。 1.DH化疗方案:MOPP:氮芥,长春新碱,并卡巴肼,强的松 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 2.NHL化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D1-5天) 21天为一个疗程。 (二)靶向治疗 美罗华:针对CD20阳性,主要用于B细胞淋巴瘤,与CHOP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腰痛,背痛,胸痛,颈痛,不适腹胀,输液部位疼痛,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用法:推荐剂量为375mg/m2体表面积,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使用。 注意: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最初60分钟过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和措施 1.潜在感染:与白细胞下降,PICC置管有关 措施:给予开白细胞处理,嘱病人防受凉,减少外出,加强PICC置管护理。2.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措施:嘱病人减少活动量。 3.知识缺乏:缺乏淋巴瘤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措施:加强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补充意见: 护士长总结:

恶性淋巴瘤题库3-2-10

恶性淋巴瘤题库3-2- 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复发和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影响化疗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 A.原发耐药 B.B症状 C.老年患者 D.结外侵犯 E.以上都正确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霍奇金淋巴瘤预后不良因素下列正确的是()。 A.血清白蛋白>40gL B.年龄≤45岁 C.HB<105gL D.女性 E.WBC≥10×10gL 霍奇金淋巴瘤预后不良因素:每龄≥45岁、男性、Ⅳ期、HB<105gL、血清白蛋白<40gL、WBC≥15×10L、淋巴细胞计数<0.6×10L或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是Ⅲ~Ⅳ期无症状滤泡性淋巴瘤治疗原则?() A.氟达拉滨 B.观察和等待 C.CVP方案化疗 D.CHOP方案化疗 E.氟达拉滨+利妥昔单抗 无症状FL患者采取观察和等待原则,对于肿瘤进展,可选择以上选项化疗。(天津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76556.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于原发耐药的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应采取的治疗是()。 A.HDCAHSCT B.手术 C.解救化疗 D.放疗 E.放疗+化疗 原发耐药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1.5年,常规化疗无效,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DCAHSCT 是最佳选择。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早期预后不良型霍奇金淋巴瘤(伴巨大纵隔肿块)的最佳治疗方法是()。 A.6周期化疗+受累野放疗 B.扩大野单纯放疗 C.4周期化疗+扩大野放疗 D.4周期化疗+受累野放疗 E.6周期化疗+扩大野放疗 目前文献表明6周期ABVD方案或StandfordV方案联合受累野放疗20~36Gy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修订稿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朱雄增);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林素暇);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小鸽);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高子芬);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姜文奇) 执笔人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E-mail:leexiaoq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76556.html,)、朱雄增(E-mail:xiongzengz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76556.html,)];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E-mail:kunru@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76556.html,);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E-mail:naicheng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76556.html,)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 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 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作者:————————————————————————————————日期: ?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 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

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流行病学和基本概念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在所有NHL(非霍奇金淋巴瘤)中<1%。既往命名比较混乱,曾被称为“坏死性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淋巴瘤样肉芽肿病”。REAL分类中被称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994年在香港召开的鼻及其它结外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鉴于这种肿瘤具有T/NK细胞两种相关抗原表达,可与其他肿瘤相鉴别,而鼻部又是最多见的病变部位,故首次提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概念。 NK/T细胞淋巴瘤(NKTCL)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最常见于亚洲国家,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的33%,在欧洲、北美国家,NKTCL仅占PTCLs(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且主要见于亚裔、墨西哥裔和其他中南美洲移民。其地域差异及种族易感性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这种具有明显亚洲特色、我国较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治疗疗效仍较差,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尚待解答。 NKTCL以淋巴结外起病为主要表现形式。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咽、鼻旁窦及上颚),而鼻腔往往是最早、最主要的受侵部位,因此又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该病也常侵犯鼻腔以外的部位,常受累的部位包括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睾丸、肺、眼、脑、肾上腺、乳腺及舌。部分中晚期病例常侵及邻近或远处淋巴结。也有少数以淋巴结起病、未发现有结外病灶的报道。WHO 淋巴系统分类系统将其统称为“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临床表现及分期 临床以好发于鼻和面部中线的毁损性病变为其特点,早期主要发生于鼻腔内,特别是下鼻甲及鼻中隔等处的粘膜,也可发生于鼻腔外侧壁及鼻咽、口咽,以后逐渐向附近的副鼻窦、上颚、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播散,甚至向皮肤、胃肠道、骨髓、肺、睾丸等播散。 患者常有鼻塞、鼻溢液、鼻出血、鼻部异味、鼻粘膜糜烂、坏死、鼻中隔穿孔及口腔硬腭骨质破坏穿孔、甚至鼻骨塌陷等症状,可伴头痛、嗅觉减弱、颜面部肿胀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口腔溃疡或包块、颅神经瘫痪、声嘶、侵及区域淋巴结时可有淋巴结肿大等。 系统播散部位依次为皮肤(58.8%)、肝(41.2%)、淋巴结(35.3%)、肺(17.6%)、胃肠道(17.6%)、睾丸(11.8%)、骨髓、脾、CNS(均为5.9%)等,依受累器官不同出现相应症状。侵及皮肤可表现为皮肤结节、肿块及溃疡、斑丘疹等;肠病变引起腹痛、肠梗阻或肠穿孔,肺病变出现咳嗽、咯血及肺部肿块等。系统播散的患者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此征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一旦发生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仅为1至2个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查房

病例介绍: 一现病史: 患者中年男性,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3周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8摄氏度,物理降温后热退,伴盗汗、左下肢麻木。当地医院对症支持治疗后未缓解。2周前仍间断发热,最高38.6摄氏度,同时出现骨痛,胸骨明显,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于7月20日入白血病诊疗中心治疗。于2011年7月22日行CP方案预治疗后白细胞缓慢下降。同时完善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1年7月29日行R-CHOP方案治疗,过程顺利。入院后间断发热,咽痛,偶咳少许白色粘痰,胸CT未见异常;给予舒普深+万古霉素抗炎后症状稍好转,于8月10日转入我科继续治疗。于8.15起给予R-CVAD化疗。因患者化疗耐受性差,行静态动员并采集自体周血干细胞,备后期强化治疗时予自体干细胞支持。9月28日起给予第三疗程R-MA化疗,停疗第5天回输自体周血干细胞。抑制期患者出现肛周疼痛,考虑为痔疮伴肛周感染,于10月14日转至外科行痔切除时治疗。手术过程顺利于10月26日转入我科,患者诉双下肢肌肉疼痛伴麻木,判断肿瘤侵中枢神经系统有关,以口服激素类药物及静脉甘露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后诉症状好转。于11月4日行R-CVAD方案化疗,。 二既往史:患者20余年前诊断“银屑病”,间断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有效,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史。 三个人史:生长于原籍,生活规律。无毒物、化学药品、传染病接触史。 四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19岁,妻子及儿子均体健。 五家族史:父母健在,2个姐姐,1个弟弟,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 六.病程及相关护理措施: (2011.8.10-9.27)患者于8月10日转入我科后间断发热,最高至39度,未找出明显感染灶,高度怀疑PICC导管感染,予停用导管,舒普深及万古霉素联合抗炎治疗,于8月12日体温恢复正常。导管正常使用,8月15日给予R-CVAD方案化疗过程顺利,于8月27日WBC 0.12×109/L PLT 107×109/L HB 90 g/L,剔除智齿后出现牙龈肿痛,右侧牙龈及面颊部深度溃疡伴局部组织蜂窝炎,间断发热,最高至39度,给予泰能,万古霉素抗炎治疗,于9月3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减轻。 护理问题:一.体温升高:骨髓抑制期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 遵医嘱按时给抗感染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2 测量生命体征每日四次,体温升高时随时测量,录并通知医生,协助其对症处理。 3. 嘱患者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4患者服用退热剂,出汗后协助其更换时衣服,并嘱其注意保暖。 5鼓励患者适量饮水,进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6保持病室气新鲜,每日紫外线消毒及开窗通风。 7.协助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 护理评价:患者体温于已于9月3日恢复正常。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留置PICC导管有关。 护理措施:1.每日评估PICC针眼处有无红肿,渗出;敷料有无松动,潮湿。发现异常时及

NKT细胞淋巴瘤 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 女性,66岁岁,退休 【主诉】 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余伴纳差7天 【现病史】 1.患者女77岁。 2.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余伴纳差7天”入院。 3.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自动体位。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锁骨上较大,约 4.0*3.0cm,质中,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HR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双侧腹股沟可触及类似肿大淋巴结,双下肢感觉运动良好,病理征(—)。 4.门诊资料:2019-6-6外院颈部CT平扫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提示口咽左侧壁较对侧增厚,甲状腺密度减低并点状高密度钙化。2019-6-20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5.18*109/L,N82.5%,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双侧颈部、腋窝、腹部、腹股沟可见多个淋巴结,部分明显肿大。 【既往史】 甲状腺功能减退10年余,口服药物治疗。 【查体】 T:37.9℃,P:19次/分,R:88次/分,BP:13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自动体位。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颌下、

颈部、锁骨上、腋窝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锁骨上较大,约4.0*3.0cm,质中,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HR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双侧腹股沟可触及类似肿大淋巴结,双下肢感觉运动良好,病理征(—)。 【辅助检查】 2019-6-6外院颈部CT平扫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提示口咽左侧壁较对侧增厚,甲状腺密度减低并点状高密度钙化。2019-6-20我院门诊血常规WBC5.18*109/L,N82.5%,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双侧颈部、腋窝、腹部、腹股沟可见多个淋巴结,部分明显肿大。2019-06-21,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4000IU/ml明显异常。2019-06-21,心肌酶谱+CRP:a-羟丁酸脱氢酶455U/L,乳酸脱氢酶513U/L,C反应蛋白[CRP]35.98mg/L升高。粪常规、尿分析正常。结核抗体阴性。心梗三项正常。ENA全套正常。甲功五项TSH34.42升高,抗甲状腺球蛋白820.11升高。肿瘤标志物:CA125:44.09U/ml,CA153:45.5U/ml。2019-06-21,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白细胞计数4.9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4.4%升高。MR鼻咽MRI平扫:1、双侧鼻咽后壁、口咽侧壁软组织增厚,双侧咽隐窝稍变浅,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查,必要时MR增强进一步检查。2、颈部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3、鼻窦炎。2019-06-24,ES胃镜常规:1、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2、食管裂孔疝?2019-06-24,单侧成人血培养A:血培养初级报告:培养三天无细菌生长。

恶性淋巴瘤题库4-2-10

恶性淋巴瘤题库4-2- 10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者女性,65岁,咽痛1月余,查体:右侧扁桃体肿大,鼻咽部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扁桃体活检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胸部CT及腹部CT未见异常。若患者禁忌放疗,化疗以多少周期为宜?() A.A.8~12周期 B.3周期 C.6~8周期 D.4周期 E.12周期以上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者女性,65岁,咽痛1月余,查体:右侧扁桃体肿大,鼻咽部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扁桃体活检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胸部CT及腹部CT未见异常。该患者下一步如果进行化疗,最佳方案选择()。 A.A.R-CHOP B.MINE C.BACOP D.CHOP E.EPOCH

问题: [单选,B1型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受累野放疗剂量()。 A.40~45Gy B.20~36Gy C.50~55Gy D.30~35Gy E.60Gy 目前研究表明,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局部放疗剂量均有降低趋势。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受累野放疗剂量可降至20~36Gy。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适剂量,不像霍奇金淋巴瘤那样明确,不同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剂量亦不统一。研究发现,局部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对于低剂量放疗有极好的反应。胃MALT淋巴瘤对放疗敏感ⅠE~ⅡE期胃MALT淋巴瘤放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超过90%和80%。多数侵袭性淋巴瘤,如最具代表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仅要通过全身化疗有效控制远处组织器官的亚临床转移,还需要通过放疗有效控制局部病变,化疗后放疗剂量可降至40~45Gy。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尽管是侵袭性淋巴瘤,但对化疗抗拒,临床Ⅰ~Ⅱ期患者,以化疗为首程治疗时,化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仅为0%~59%,大部分低于40%,而以放疗为首程治疗的CR率达到52%~1000A,放疗根治剂量为50~55Gy。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 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 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原幼淋%。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CD19+ 细胞%,CD23+细胞%。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 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 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 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心肺听诊无异常. 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 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 3鉴别诊断 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 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 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结核性淋巴结炎 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二诊断依据:

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36例病例分析

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36例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颌面部ML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男性的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B-NHL的发病明显多于T-NHL。CR占36.1%,PR占58.3%,其中以手术切除+化疗的效果最好。结论:以COP和CHOP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颌面部;淋巴瘤;诊断;治疗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超过25000例,而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万~18/10万,略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本文将以颌面外科为首诊的36例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选择2002年12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首诊的病人,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36人,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5 2.5岁。 1.1.1 首诊部位:颈部20例,颌下区5例,舌根部4例,腭部1例,上颌窦1例,下唇1例,颊面部2,腮腺2例。 1.1.2 伴发症状:首发症状除1例腭部溃烂外,其余均以包块为主。其中伴有,发烧2例,其他体表淋巴结长大7例,骨髓受累6例,外周血细胞分析异常7例(红细胞小于3.56×10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3例;X光检查,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6例;腹部B超:肝脾肿大5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 1.2 病理分类:本组病人无霍奇金淋巴瘤(HL),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T淋巴细胞型5例,B淋巴细胞型29例。其余2例由于取材有限,细胞来源未表达。根据临床预后进行分类[1]。 1.3 治疗方法:单一治疗即化疗23人,采用COP,CHOP方案为主的规范性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手术+化疗7人,用于局限性包块。化疗+放疗5人,即化疗3疗程后+40~50GY,再行3疗程化疗,用于腭部,颈部,上颌窦等处的病变。手术+免疫治疗1人,用于低恶性的单发结节。 2.结果

肿瘤病例讨论

病例一 患者,陈佰玲,女 32岁 主诉:右侧侧面部无痛性肿物3年余,生长缓慢。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右面侧、耳下区小肿物约黄豆大小,无不适,未曾诊治。近年来逐渐长大,致核桃大小,无麻木、疼痛等不适,无时大时小病史,无口眼歪斜及闭眼障碍,无鼓腮漏气。皮肤及口腔黏膜无破溃,无口干,无发热。 既往史:平素体格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输血史。无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中毒史。无寄生虫接触史。预防接种史无遗漏。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无化学性、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月经史:17,5-7/30,2006年3月16日。25岁结婚,爱人及1子均健康。 家族史:父母健康。1弟体键。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80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专科检查 颜面尚对称,右侧耳垂上翘,右面侧耳下、腮腺区见3x3cm隆起,边界清楚,表面皮肤无充血、无破溃,皮温正常,局部触及1枚,3x2x2cm大小卵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结节及切迹,质中等偏硬,无囊性感,无压痛,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局部皮肤感觉正常。无面瘫征。张口度3.5cm,无偏斜。恒牙列,无牙缺失、无残根,口腔卫生尚可,口内未见异常隆起。口腔前庭沟无变浅。双侧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分泌通畅。口腔黏膜无糜烂、破溃、出血。咽部无充血,无隆起,扁桃体无肿大。双侧颌下、颈部、颏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思考题: 1.请对此病例做出可能的诊断并提供诊断依据? 2.还需做什么检查,可以做活检吗? 3.此病还需与什么疾病鉴别诊断,如何明确诊断? 4.如行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诊断:右侧腮腺区肿瘤(多形性腺瘤) 诊断依据:生长缓慢,病史较长。右面侧腮腺区隆起,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结节及切迹,质中等偏硬,无囊性感,无压痛,活动度好。 2.还需做B超、CT。不能做活检,其原因有二,①易损伤面神经②有发生 瘤细胞种植的危险 3.鉴别及诊断:(1)慢性淋巴结炎:颌下区多见,局部炎症史,表面光滑, 时大时小,多由感染所引起,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淋巴结结核:颌下及耳后淋巴结常见,逐渐增大,可有消长史,抗结核治疗后可缩小,肿块可为多个。 (3)腺淋巴瘤:男性多见,患者常有吸烟史,扪诊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

淋巴瘤题库32-1-8

淋巴瘤题库32-1-8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女性,35岁,诉2个月来发热、乏力伴消瘦。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4.0×1012/L,HGB120g/ L,WBC5.6×109/L,PLT150×109/L,ESR80mm/h 本例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A.应用干扰素 B.手术切除 C.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 E.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性,45岁,诉周期性高热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4.0×1012/L,HCB95g/L,WBC5.6×109/L,PLT70×109/L,ESR80mm/h;骨髓涂片查见淋巴肉瘤细胞5% 最大可能诊断是() A.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粒白血病 C.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D.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MDS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性,45岁,诉周期性高热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4.0×1012/L,HCB95g/L,WBC5.6×109/L,PLT70×109/L,ESR80mm/h;骨髓涂片查见淋巴肉瘤细胞5% 木例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A.应用干扰素 B.手术切除 C.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E.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天津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76556.html,)

(整理)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原发于鼻腔的T/NK细胞淋巴瘤称为鼻腔T/NK 细胞淋巴瘤, 原发于鼻腔以外结外器官的T/NK细胞淋巴瘤称为鼻型T/NK 细胞淋巴瘤。 原发于鼻腔的NHL在中国常见, 占全部NHL的6-10%, 大部分为T/NK细胞来源, 占90%以上。病理特点为:血管中心性病变, 肿瘤细胞围绕或在血管壁内集中, 侵润, 并破坏血管壁, 导致炎症和坏死。瘤细胞形态为:多形性, 大小不等, 细胞核复杂或多态, 少见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或大细胞间变形态。肿瘤细胞少, 背景表现为较多的反应性的急慢性炎症细胞。其免疫特征是: CD16, CD56, CD57NK细胞抗原阳性;表面CD3阴性, 胞浆CD3阳性;无TCR基因重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EBV阳性率为80-100%。临床以男性多见, 男:女=2-4:1;中位发病年龄44岁;鼻腔肿物, 易侵及同侧上颌窦、筛窦和鼻咽;IE期占67-84%, II-IVE期少见。 鼻腔T/NK细胞淋巴瘤对放疗敏感, CR率达78-100%;鼻腔T/NK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抗拒, CR率仅为0-59%,对化疗抗拒的原因和p53、MDR表达有关。放疗是I期鼻腔NHL的主要治疗手段,大部分研究认为化疗未改善早期鼻腔T/NK细胞淋巴瘤的生存率。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最初诊断为坏死性肉芽肿,病理表现为血管中心型病变。 男女发病比例2-4:1, 免疫学表型为胞浆CD3+,CD56+可确诊。 若CD56-,则需要TIA,GramB,穿孔素及EBV+. 若上述指标-,只能诊断为外周T未分型。 早期病例,放疗后CR率80-90%,5年生存率达到40-92%。 化疗CR率0-59%。 李氏治疗原则: IE期不伴高危因素:放疗 IE期伴高危因素,II期,放疗后化疗 III-IV期 :临床研究,化疗后放疗” 2006年中科院肿瘤医院的李晔雄主任在JCO发表论著,讨论了早期,即1,2期的鼻咽NK/T淋巴瘤的治疗,即

美罗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观察及护理

美罗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1-08T14:43:48.1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作者:高吸琴 [导读]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死率极高[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1600) 摘要:目的:分析美罗华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91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选的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治疗和美罗华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悸发生率2.44%、头晕发生率4.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悸发生率17.50%、头晕发生率2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的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美罗华;B细胞性非霍西金淋巴瘤;护理 前言: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死率极高[1]。为分析美罗华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所有患者的治疗流程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91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选的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符合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19例、21例。年龄处于20-63岁之间,平均年龄(41.7±10.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3-66岁之间,平均年龄(43.0±13.8)岁。除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外,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疾病困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 为对照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提供常规治疗:①常规化疗治疗。②于化疗第1d静脉滴注多柔比星注射液50mg/m2、长春新碱1.4mg/m2、环磷酸铵750mg/m2。在化疗前5d内,持续给予患者口服100mg泼尼松片。 1.2.2美罗华治疗 为观察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提供美罗华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①静脉滴注5mg地塞米松。②以0.9%浓度的NaCl注射液将375mg/m2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稀释至1g/L,并为患者提供静脉滴注治疗。给药频率为1次/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显效以及痊愈4种。 观察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分项包含心悸、头晕2种。 1.4疗效判定依据 本文将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作为参照依据:无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增大超出25%;有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肿块体积缩小低于50%;显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肿块缩小处于50%-100%之间,且肿块在该体积维度上稳定1个月以上;痊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肿块完全消失,且1月内未出现。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软件对91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分析采用检验完成。若P<0.05,则认为各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痊愈率。观察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两组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用】-淋巴瘤护理常规

淋巴瘤护理常规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瘤通常以实体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以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等部位最易受累。 【护理评估】 1.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病毒感染、接触辐射,或接触过化学药物,以便临床诊断。 2. 症状评估多以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症状。 3. 体征评估 1/3的患者有脾大,1/10的患者有肝大及肝区疼痛。 4. 心理社会反应:病程长、预后不良,易出现消极悲观、绝望的心理。 5.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辅助检查。 【护理问题】 1. 体温过高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3. 活动无耐力 4. 营养失调 5. 恐惧悲哀 6. 舒适的改变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保持修养环境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防止身体受外伤如跌倒、碰伤。 2.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饮食。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少食纳差,消耗大,注意营养搭配均衡,给予开胃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为1000~2500ML,以促进毒素排除。当出现消化道反应时,应设法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食物,必要时予以静脉营养。 3.症状护理

3.1 高热患者应及时降温处理,宜用药物,禁止醇浴,并卧床休息,保持床单位及衣裤干燥,清洁。 3.2 观察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受阻或压迫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给予患者半坐卧位及氧气吸入。 3.3 观察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及其出现的相应症状,如腹痛,腹泻,腹部包快,腹腔积液者,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或肠道受累,应进一步观察有无排气,大便次数及性质,疼痛持续的时间及性质等,防止出现肠梗阻。疼痛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滥用镇痛剂。 3.4 肢体水肿时,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注意局部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擦伤。 3.5 有脊柱,肋骨,股骨受累患者,应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睡硬板床,避免负重,以防病理性骨折。 3.6 严密观察化疗期间的副反应,并注意肿块的大小,症状的程度,血常规等情况的变化。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下降,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现象,应每周查血常规2~3次,并给予升血细胞药。 4.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原则,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争取患者家属,亲友的支持,给予患者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健康指导】 1. 向患者及家属酌情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化疗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2. 指导患者适当参与室外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护理评价】 1.患者治疗信心增强,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及时、有效。 3.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4.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CSCO 2020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与最新进展

CSCO 2020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与最新进展 晚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可在鼻腔以外受累,治愈率低、预后差,既往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PD-L1抗体的免疫治疗是目前NK/T淋巴瘤治疗的关键靶向药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在今年的CSCO学术年会上,为我们分享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现状与最新进展。 请您谈一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以及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和未满足的需求? 结外NK/T淋巴瘤在所有淋巴瘤亚型人群中并不常见,。在我国,NK/T 淋巴瘤约占6%,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NK/T淋巴瘤发病率最高。NK/T 淋巴瘤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相关,早期较局限,晚期在鼻腔以外广泛受累时,会出现嗜血综合征,最后快速走向病危或死亡,是一种发展较快、侵袭性较强的恶性淋巴瘤。结外NK/T淋巴瘤的表现复杂且多样,整个病理生物学进程异质性高。早期主要发生在鼻腔中,局限在局部,在中线坏死性肉芽肿、皮肤、肠道、睾丸均可出现。总体而言,基于早年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治疗经验,结合近十年国内专家的共同努力,在NK/T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多有意义的进展。

在疾病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国内的基础医学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治疗方面,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但基于对大样本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逐渐达成共识:早期患者局限在鼻腔和颈部,主要通过放射治疗医治,但这种放射治疗跟普通的放疗不同,是扩大的侵犯野放疗。即使化疗及靶向治疗不断发展,依然不能替代放疗。对于部分局部晚期患者,联合化疗会提高放疗的效果。 最终,20%的患者为晚期复发,需要进行全身治疗。全身治疗大致分为两种方案,第一种是传统的治疗——化疗,如含长效的培门冬酶方案,疗效较好。目前NCCN指南对基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进行了统计,大致分为四种,日本最早使用的SMILE方案很好地开创了该领域的治疗模式,治疗效果好,但毒性较大,有一定的治疗相关死亡;欧洲的AspaMetDex方案同样疗效不错。我们中心在2013年首次推出无大剂量MTX的P-Gemox方案,其简单、安全、有效。目前多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研究均显示:P-Gemox方案的治疗效果与SMILE 和AspaMetdex方案相似,而毒性明显减少,可门诊执行,性价比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张明智教授的新方案也展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结合近几年国内专家的研究,无大剂量MTX的研究逐渐成为主流意见,并非必须使用大剂量MTX,其是毒性的根源,减去MTX后的疗效也不会下降,这是化疗的重大进展。对晚期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依然会复发。因此,我们希望用靶向治疗来提高疗效。目前而言,通过靶向治疗获益的NK/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