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科目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未来趋势等知识。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3)日语

(63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87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考试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二、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研究方向有哪些?

(0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0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0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05)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三、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参考书目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选集)》(相关卷、章、节)。

《列宁全集(选集)》(相关卷、章、节)。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集》。

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报录比怎么样?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招生人数为3。

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招生人数为3。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招生人数为3。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院校推荐有哪些?

(10001)北京大学、(10002)中国人民大学、(10145)东北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200)东北师范大学、(10011)北京工商大学、(10246)复旦大学、(10269)华东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10272)上海财经大学、(10019)中国农业大学、(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055)南开大学、(10141)大连理工大学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就业方向怎么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毕业生可以选择去党政府部门工作,或去高等学校、各级党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也可以选择宣传工作,去报社、出版等部门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历年真题

华东师大1998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 名词解释(30分) 1、忠恕 2、兼爱 3、坐忘 4、万法唯识 5、德性之知 6、俱分进化 二、标点、今译并分析下列短文(20分)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 1、简析《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2、试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3、略论严复的天演哲学。 华东师大1999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简释以下概念(30分) 1、复性说 2、化性起伪 3、俱分进化论 4、四分说 5、白马非马 6、坐忘 二、 标点、今译并简要评点(30分)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 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语相天人之大业则必举而归之于圣人乃其弗能相天与则任天而已矣鱼之游泳禽之翔集皆其任天者也人弗敢以圣人自尸抑岂曰同禽鱼之化哉?……夫天与之目力必竭而后明焉天与之耳力必竭而后聪焉天与之心思必竭而后睿焉天与之正气必竭而后强以贞焉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请对这两种学说加以比较。(10分)2、 试评析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方法论。(15分) 3、 、中国古代哲学“力命之争”的大致线索是怎样的?(15分) 华东师大2000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30分) 1、忠恕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得意忘象 4、变化气质 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40分) 1、简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及其哲学意义。 2、述范缜对形神关系的基本论述并作简要评论。 3、析朱熹“理一分殊”说的内容及其思维特征。 4、析章太炎“竞争出智慧”的认识论意义。 三、论析题(30分) 论析康有为“公羊三世说”进化论的内容、特征及其意义。 华东师大2001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离坚白 3、形质神用 4、顿悟 5、理一分殊 6、实测内籀 二、简析题(30分) 1、简析孟子的性善说。 2、简析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四、 论述题(40分) 1、 试论《老子》哲学中的道。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3)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成果。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理论体系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及其最新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源”、“流”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比较研究的最新动态。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中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课题,特别是回答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排名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部--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及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学院--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马列德育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了共同的理论渊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内容 和本质上一脉相承,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要想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入手。 一、从历史进程初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迎接新世纪的时期,“三个代表”重大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e776696.htm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李理哈刚 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1期 摘要: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08-02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唯一经历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务实性、崇尚统一、伦理道德至上的特征,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出了科学阐述的。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同时又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运用和传承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机械移植,也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消融,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广袤的土壤中滋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被中国人民所接纳必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碰撞、对立及融合,所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相异之处。但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萌芽、结果也正说明了二者在本质上除了相异性也存在相通性。如

诠释学的经典与经典诠释学_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德荣先生访谈_潘德荣

诠释学的经典与经典诠释学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德荣先生访谈 潘德荣孙义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中图分类号:B0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2)02-0037-05 潘德荣(1951—),德国鲁尔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瑞士Lu-zern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以来从事西方哲学与诠释学的教学与研究,对诠释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本体论基础有深入的探讨,近年来开始关注中国诠释传统的构建问题。 孙义文(198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哲学比较。 一、诠释学在中国 孙义文:潘老师,您好!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2008年到2010年,明确以“诠释”、“解释”、“释义”作为文章标题的期刊论文每年都超过3000篇,每年又有30多位不同专业的博士所写的毕业论文标题中用这些词语,其中竟然还有很多是自然科学的。甚至,我们去搜索引擎上搜索词语“诠释”,可以得到超过一亿的相关结果;在日常生活中,“诠释”已经成为一个日常用语,有关诠释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甚至是任意、荒诞地解说文本,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并用“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样的话语作为自己回应批评的武器。这种随意性解说不免最终走向相对主义,您认为诠释学是否应该为此负责? 潘德荣:我认为造成如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片面地以为“诠释学”只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这一条进路,而没有认识西方诠释学的整体。这个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要由我们这些诠释学理论的翻译者和研究者负责。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陆学者开始引介西方诠释学,当时没有引起国人注意。直到1983年李幼蒸先生在《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述》(续集)上发表介绍伽达默尔、利科尔的文章,同年又在《哲学译丛》发表了美国诠释学家帕尔默《诠释学》的部分译文,学界才开始关注诠释学。之后的30年间,诠释学研究逐渐升温:诠释学领域内的帕尔默、施莱特尔、海德格尔、奎因、伽达默尔、利科尔、哈贝马斯等人的相关论文和部分著作被相继翻译。在90年代,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阿佩尔的《哲学的转变》、哈贝马斯的《认识与兴趣》等等译著相继问世。这些译著有助于学界更好地把握西方诠释学本身的内涵。 按照帕尔默的说法,诠释学领域有三部经典:Joachim Wach 的《理解》(Das Verstehen,1926)、贝蒂的《作为精神科学方法论的普遍解释理论》(Allgemeine Auslegungslehre als Methodik der Geisteswissenschaften,原文为意大利文,发表于1955年,德译本发表于1967年)和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1960)。其中只有《真理与方法》出版了中译本。我们知道,《真理与方法》是本体论向度的诠释学,而其他两部则是方法论向度的诠释学,这两部著作,在国内学界少有人问津。其实,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理论界,本体论的诠释学并非是诠释学研究的主流,相反地,方法论传统的诠释学倒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至于我们忽略诠释学方法论的原因何在?这倒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问题。 综观诠释学史,我们特别偏爱的是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伽达默尔的诠释理念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强调的是理解的意义之生成性、主体性,以为不同的理解之间无对、错之分,而只是理解方式上的差异。这种观念确实是诠释学的,但并不是诠释学的全部。 事实上,我们已经“误解”了作为整体的现代西方诠释学,以为当代诠释学就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一脉的本体论诠释学,而方法论诠释学是被本体论诠释学所超越的、扬弃了的、没有生命力的旧有传统,因而只具有思想史的价值。 形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本体论诠释学以其新颖的诠释观念强烈地冲击了人文科学各学科的传统观念,推动了一元理性向多元理性、从传统的本体论向生存论的本体论、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化,而淹没了诠释学的方法论诉求。 孙义文:由此可见,外来思想资源的引入,最初与翻译家们的工作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者们主导了我们对外来思想资源的利用。对于许多只能或较多依赖译本的研究者以及我们这些正在努力学习哲学的学生们来说,后续的研究工作就会受制于译者们的工作兴趣。这30多年中国的西方诠释学研究也一定受到这期间翻译作品的影响吧? 潘德荣:是的。迄今30年的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研究首先是从对于西方诠释学著作的译介开始的,可以按十年一段分为三个时期,在时间上体现了对于诠释学引入进程中首先浅层次关注面,然后深层次关注点,最后深层次关注面,特别是在近几年国内诠释学界加深了对诠释学内各学派的理解与认识,更多地从各学派的论著原文出发,更加注重对西方诠释学本身的

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历年考博试题

2011年 一、名词解释(30 分): 道法自然 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王弼则注曰:“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谓道以自然为法则。 兼爱 墨子看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一旦做到了“兼爱”,就会出现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谋愚”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想社会。(见《兼爱中》)墨子提倡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因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人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就自然消灭,也就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大治局面。 墨家兼爱无差等,儒家仁爱有差等。 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于是一切之法尽矣。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理一分殊 这个命题起源于对张载《西铭》篇的理解。 张载在《西铭》中根据人和万物都是气的聚合,从而认为,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程颐的弟子杨时因此认为,这里有墨子“兼爱”思想的嫌疑。程颐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3年制)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 师 学 时 学 分 开课时 间 授 课 方 式 考 核 方 式 1 2 3 必修课公 共 课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 √ √ 专 业 基 础 课 77777777 0322802001 0322802002 博士生导师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周秀英 韩喜平 30 40 40 1 2 2 √ √ 专 业 课 0322802029 0322802030 0322802031 0322802032 0322802033 03228020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中共党史专题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 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 刘洁 吴自聪 陈方南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 √ √ √ √ √ 讲 授 作 业 选修课0322802035 0322802036 0322802037 0322802038 0322802039 0322802040 0322802041 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 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 化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刘洁 韩广富 吴自聪 陈方南 阎少华 盛海英 张淇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 √ 讲 授 作 业 补 修 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东承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得到发展,都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在坚持自身基本思想和根本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该民族或地区人民所认同的方式,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 当代重大问题研究 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与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与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 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就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与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与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与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与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选题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 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选题八: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研究 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 选题九: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 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 选题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 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 选题十一: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伟大事业和实际运动,是需要不断推动、推进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成果,是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党的七大才首次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2018年-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参考书目 本课程适用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录取5个人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本专业报考人数不算多,录取比例为1:1.2,近年来保送的名额占了较大比例。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考试科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两本书基本就包含了所有考试题。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经典话语与党中央习近平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成为考试的热门。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张雷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一、英语全程规划

基础阶段(3月-6月) 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 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 3.复习建议: (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 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 3.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查试卷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 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 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 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的题为<<论新阶段>>中提出开始,已经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共有两个理 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中国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从这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当的丰富 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实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时代 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和创造性地分析了中国各个阶级情况和社会 形态,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 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时共产党人在不断实践不 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创造性的得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 重要理论成果,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引导我们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doc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选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后半生的生活方向和轨迹,很多考生因为高考填志愿时没有足够重视,要么浪费了不少分数;要么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感觉“痛不欲生”。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正是说明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选大学应主要考虑哪些指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大学招生计划人数和招生专业。今日将带你一起了解关于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华东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知识。 注: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人数截至发稿前官方暂未公布,所以小编先整理了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的招生计划专业的信息。考生务必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本文只作参考!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计划人数和招生专业 批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本科普通批德语3本科普通批地理科学

3本科普通批地理信息科学6本科普通批电子信息类19本科普通批法学8本科普通批法语3本科普通批翻译3本科普通批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6本科普通批工商管理类18本科普通批公共管理类4本科普通批汉语国际教育6本科普通批汉语言文学6本科普通批化学9本科普通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4本科普通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本科普通批金融学类10本科普通批历史学3本科普通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4本科普通批软件工程15本科普通批社会学类6本科普通批生态学类2本科普通批生物科学类7本科普通批数学类11本科普通批统计学类18本科普通批物理学类15本科普通批西班牙语3本科普通批新闻传播学类12本科普通批心理学类11本科普通批英语6本科普通批哲学4本科普通批政治学类8本科提前批地理科学3本科提前批俄语3本科提前批汉语言文学5本科提前批化学4本科提前批教育学类35本科提前批历史学3本科提前批日语6本科提前批生物科学2本科提前批数学与应用数学5本科提前批思想政治教育6本科提前批物理学4本科提前批学前教育7本科提前批英语5本科体育甲批体育教育10本科体育甲批体育学类15本科艺术甲批播音与主持艺术2本科艺术甲批广播电视编导3本科艺术甲批美术学类18本科艺术甲批设计学类40本科艺术甲批音乐学(音乐教育)2艺术类(校考)音乐表演(管弦乐)-艺术类(校考)音乐表演(声乐)-综合评价批德语2综合评价批地理科学2综合评价批地理信息科学5综合评价批电子信息类8综合评价批俄语2综合评价批法学5综合评价批法语3综合评价批翻译3综合评价批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4综合评价批工商管理类4华东师范大学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