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MMI-工程-VER-验证&同行评审组织方针-V1.0

CMMI-工程-VER-验证&同行评审组织方针-V1.0

CMMI-工程-VER-验证&同行评审组织方针-V1.0
CMMI-工程-VER-验证&同行评审组织方针-V1.0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验证/同行评审组织方针验证/同行评审组织方针

前言

验证/同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地和高效率地消除软件工作产品中的缺陷。一个重要的伴随结果是对软件工作产品及可防止的缺陷得到更好的了解。

验证/同行评审涉及工作产品作者的同行对软件工作产品的规范化的检查,通过检查识别缺陷和需作更改的区域。要进行同行评审的工作产品在项目定义软件过程中加以标识,并作为软件项目策划活动的一部分来安排进度。

目录

第一章目标 (1)

第二章实践 (1)

第一章目标

1.验证/同行评审活动有计划。

2.识别和消除在软件工作产品中的缺陷。

第二章实践

1.项目遵循本方针执行验证/同行评审。

2.组织确定将接受验证/同行评审的软件工作产品的标准集合。

3.每个项目确定将接受验证/同行评审的软件工作产品。

4.对每个待评审的软件工作产品,提供足够用以执行同行评审的资源和资金。

5.同行评审主持人接受如何进行同行评审的培训。

6.参加验证/同行评审的评审者接受在验证/同行评审的目标、原理和方法方面所要

求的培训。

7.策划验证/同行评审,并将计划写成文件。

8.按照文档化的规程进行验证/同行评审。

9.记录有关验证/同行评审的执行情况和结果的数据。

10.进行度量并将度量结果用于确定验证/同行评审活动的状态。

11.软件质量保证组评审(和)审计验证/同行评审的活动和工作产品,并报告其结果。

12.本方针由全组织人员执行,由软件过程改进组(SEPG)进行维护,由高层经理实

施监控。

13.所有验证/同行评审的具体活动按照验证/同行评审过程进行。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方案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团队建设类课程体系设计 要解决的问题 团队建设类课程要能帮助团队管理者引导下属齐心协力完成团队目标。一般要解决九大问题:了解团队类型,选择和管理团队角色;掌握团队建设的步骤和团队管理手段;提高团队沟通、团队教练、团队激励等技能;掌握团队的发展阶段及领导方式;有效化解团队冲突;达成团队的目标和共识;增强企业部门、个人团队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 课程所涉及的维度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开设团队建设类课程。常见划分维度如下

不同团队建设课程的内容体系 企业应根据受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建团队建设的内容体系

团队建设类课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1、您的团队规模是多少人? A:3人以下 B:3-6人 C:7-10人 D:10人以上 2、您的团队成员间的差异是否明显? A:很小 B:较明显 C:很大 D:不知道 3、您的团队分工是否合理? 4、您认为您的团队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5、您认为影响团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6、在实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限选五项)

7、当员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您不一致时,您一般会做什么? 8、您平时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9、对于学习,您的态度是什么? 10、当前您所介绍的团队建设类培训课程在数量上您认为怎么 样? 11、最近两年您是否参加过团队建设培训,其种类是什么? 12、您认为下来团队建设培训内容中,哪些对您胜任当前工作最 重要? A:团队结构 B:团队沟通 C:团队人员发展规划 D:团队知识建设 E:团队合作 F:团队创新 G:团队绩效管理H:团队绩效提高的方法 I:团队绩效提高技巧 J:其它—————————————————————— 13、您认为团队建设类课程在内容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4、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您认为多长时间较为合适? 15、您希望经过团队建设课程学习到哪些知识,或解决哪些问 题? 构建团队建设类课程体系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

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学交替、产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化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一)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能力为本,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本课程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兼顾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参照电子产品装接工、维修电工、微控制器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0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目的 为梳理、沉淀和传承具有XX特色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公司课程开发体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形成知识管理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素质、营造更优更强的学习氛围发扬企业文化,故制订本方案。 二、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需要审核的课件开发流程; 三、方案阶段 方案整体分三个阶段进行,预计时间2.5年; 第一阶段:建设氛围,初步建立激励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整理知识库周期1年; 第二阶段:完善标准,完善标准,培养开发人员能力,完善知识库周期1年; 第三阶段:形成体系,形成具有XX特色的知识库,周期半年; 四、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激励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整理知识库周期1年; 4.1整理现有资源:整理现有课程资源,按照管理知识类、企业文化类、素养心态类、通用知识类、营销知识类、专业技术类进行归类; 4.2建立评审标准: 4.2.1课程评审标准:参考附件1 4.2.2课程评审流程: A、人力资源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日常业务单位开展需求制定内部课程开发计划; B、培训组根据课程开发计划,综合公司资源分布,指向性派发课程开发任务; C、派发课程任务时应明确课程需求、课程级别、课程评审时间、成品课程上传等因素,然后由培训组对进度及结果进行跟进; D、课程开发完成后,培训组进行审核,审核标准参考附件1,审核通过后加入课程库; E、评审通过后,培训组按财务审批流程以现金的形式向课件制作人员发放课程制作费用; 4.3设置激励标准 4.3.1精神激励:A、每年年底,根据课程开发质量及课程培训实施效果,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门当年度“优秀课程”,对评选为“优秀课程”的开发人员,给予一定奖励;B、开设风采榜,将

课程体系建设计划方法、

精心整理 鸡西市职教中心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我校 二、具体思路 1.一是论证调研, 2. 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

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立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 4. 5. 6.多媒体、仿真设备模 学效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全过程跟踪,确立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多样化考试模式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实施手段必将带来新的考试考核方法。 2.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坚持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确定评价标准。在考试考核形式上,通过笔试、电子试题库、计算机考试、

某银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DOC 47页)

某银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DOC 47页)

2006年2月 中国建设银行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修订稿)

目录 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 2.岗位胜任素质蓝图 (4) 3.培训课程分类 (16) 4.培训课程体系蓝图 (18) 5.管理建议 (22)

1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通常依据两个基础:一是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组织架构下确立的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中短期战略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前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后者与企业随时调整的经营策略相联系。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事实上,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力也可通过对岗位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纳入到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中。因此,中国建设银行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岗位序列的胜任素质模型。 美世建议的中国建设银行培训课程蓝图的建设有如下四个步骤: ?岗位分析:建立岗位体系,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关键岗位序列。 ?能力建模:对关键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建立各类胜任素质 模型。 ?课程形成: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课程和课程等级。 ?体系建立: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将这四个步骤及方法简述如下: 1.岗位分析

我们在岗位-绩效-薪酬子项目中梳理了建行的组织结构,澄清了部门职责,建立起了岗位体系。通过岗位澄清,明确了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在岗位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关键岗位序列。(详见项目成果〈岗位管理办法〉) 2.能力建模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见下图所示: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国建设银行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修订稿) 目录 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 2.岗位胜任素质蓝图 .................................................................... 3.培训课程分类 ............................................................................ 4.培训课程体系蓝图 ....................................................................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通常依据两个基础:一是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组织架构下确立的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中短期战略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前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后者与企业随时调整的经营策略相联系。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事实上,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力也可通过对岗位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纳入到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中。因此,中国建设银行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岗位序列的胜任素质模型。 美世建议的中国建设银行培训课程蓝图的建设有如下四个步骤: ?岗位分析:建立岗位体系,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关键岗位序列。 ?能力建模:对关键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建立各类胜任素 质模型。 ?课程形成: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课程和课程等级。 ?体系建立: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将这四个步骤及方法简述如下: 1.岗位分析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 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 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 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 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 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建设期内,通过对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 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优化,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10本校本教材,建成一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共享度。 二、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 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 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 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 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 业就能上岗。这样,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应该是围绕某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而设置的,而不再是学科系统下的笼统的、抽象的、理论性的课程。这就意味着要彻底打破原有的课 程设计思想和我们熟悉的学科体系下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内容及进程 (一)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走访,对毕业生 进行跟踪调查,与行业专家、一线导游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等,了解旅游企业的用人标准和 岗位需求,分析岗位主要工 作任务,参照导游职业资格标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打破原有学科体系,与合作企 业共同构建基于“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对旅游企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典型工作岗位, 了解典型岗位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资质要求等信息资料,分析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教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

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为加快民族学新专业建设,确保民族学专业的办学质量,鼓励专业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学院特制定民族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民族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打牢素质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实践教育,培养专业能力。为此,学院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改革计划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在准确把握民族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课程体系划分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板块: (1)文化素质教育板块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体; (2)专业理论与能力板块由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发展课程构成; (3)实践技能培训板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突出专业知识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1)按照学校标准,把创新学习成果记入学分。 (2)根据民族学的学科特点,强化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利用民族学专业学习人数较少的有利条件,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以研究型为主

要形式。 4、改革学业评价(课程考试)方式 通过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样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 6、加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 争取用今后4年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 7、完善教材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的本科教材 8、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三、推进教学改革的措施 1、修订民族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变化,每两年审订一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善特色选修课课。 民族学专业选修课设立了专业素质课组、文化素质课组、民族文化课组、经济课组。 文化素质课组,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神秘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概论、科技革命与现代化、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犹太民族与犹太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中国园林文化、文物艺术鉴赏等共26门课程。 民族文化课组计划开设:西藏文化、西南族群文化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巴渝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文化人类学、中国民俗学、中外民族名著导读。 经济课组计划开设:公共关系学、文化企业管理、民族文化营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物鉴赏与投资。 2、强化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质量的考核,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3、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进一步加强对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学校和学院两级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等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扩大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的数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方案的宗旨 本方案的宗旨是为计算机学科教学提供实验课程设置及改革的原则,规定实验课程层次,从而形成适应计算机学科飞速发展的实验课体系,为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分为理论授课及实验课两部分。由于计算机学科是已渗透到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技术性(而非纯理论的)学科,实验课即将担负起培养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综合组织知识能力,论证表述及交流能力的任务。实验课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和延伸,是最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 三、本方案使用的概念定义 1. 基本实验:掌握课程内容,接受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实 验; 2.综合型实验:包括以“理论,抽象,设计”三个过程,利 用多门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以设计方法学为主线的实验; 3.科研型实验:由科研项目中抽取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在 课外完成的实验; 4.闭实验:严格地按照教师指导,在规定实验室内进行的实 验; 5.开实验:由教师指定题目,学生自行完成的实验(没有教 训的指导,只有建议); 6.半开实验:由教师指定题目,规定实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学,由学生自选环境,支持工具的实验。 四、实验及实验课的层次及方式 实验及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实验,综合型实验,科研型实验。 实验及实验课的三种方式:开实验,闭实验,半开实验。五、实验及实验课的设置 1)以闭实验方式进行的基本实验不单独设立实验课程,它们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结合在课程内进行。本类实验适用 的科目领域为: 算法与数据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

数值与符号计算;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初等部分)。 2)以(半)开实验方式进行的综合型实验组织成独立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在相关理论课后立即集中时间进行。本 类实验适用的科目层次为: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软件方法学与工程; 人—机通讯;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程序设计语言(高级部分)。 3)以开实验方式进行的科研型实验根据教师的水平和实际科研状况,灵活确定。一般每届学生不少于2次。适用的 学科领域包括全部九个科目领域。 4)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基本实验可以少量安排成开实验方式。 六、实验及实验课程的要求 为了体现计算机学科中工程技术的特点,实验和实验课程的要求应严格按照工程化体系进行。实验报告应形成规范化的技术文档,并应在机器上具体实现。实验的过程应注意贯彻工程管理的概念。 七、教学计划中实验及实验课所占的比例(和理论课时相比较) 1.基本实验:理论:实验=3 :1 2.综合实验:理论:实验=1 :1 八、本实验体系定义矩阵(3x3) 基本实验综合实验科研设计实验 闭程序设计、体系结构 符号计算,算法 开同上人机通讯 人工智能 数据库 半开九个领域软件方法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一九九七年十月

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基于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1.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以企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4.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6.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1.一是论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把以上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我校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结构 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立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力需求,适合当代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应以纸质教材为教学主体,以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为辅助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 形成纸质教材;

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详细

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一、项目描述 课程体系设计目来源于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依据XXXX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严格按照示范校项目实施步骤及项目推进计划,通过两年时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建设体现XXXXX专业岗位要求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xxxx技术》、《xxxxxx》、《xxxxx》、《xxxxxx》等专业课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出基于工作过程的XXXXX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整套课程标准。 二、组织机构 1.成员组成 成立课程设计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该子项目的实施工作,成员如下:组长:X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X XXX XXX XXX 企业专家:xxx XXX XXXX XXX XXX 课程专家:XXX、XXX、XXX 2.课题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子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工作,负责子项目评审与完善工作 (2)副组长负责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

职业资格标准 (3)成员负责编写课程标准 (4)企业专家参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分析职业工作能力 (5)课程专家参与指导课程体系的开发,学习任务确定及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工作 三、重点工作内容 1.研读课程体系设计相关内容 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组织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工作小组,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更加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为课程体系设计奠定基础。 2.学习课程开发流程 聘请课程开发专家解读课程开发流程,讲解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任务确定、课程转换等方面的方法及相关要求,按照“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教学情境→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完成课程开发,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如下: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2006年2月 中国建设银行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修订稿)

目录 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 2.岗位胜任素质蓝图 (4) 3.培训课程分类 (17) 4.培训课程体系蓝图 (20) 5.管理建议 (24)

1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通常依据两个基础:一是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组织架构下确立的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中短期战略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前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后者与企业随时调整的经营策略相联系。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事实上,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力也可通过对岗位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纳入到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中。因此,中国建设银行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岗位序列的胜任素质模型。 美世建议的中国建设银行培训课程蓝图的建设有如下四个步骤: ?岗位分析:建立岗位体系,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关键岗位序列。 ?能力建模:对关键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建立各 类胜任素质模型。 ?课程形成: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课程和课程等 级。 ?体系建立: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将这四个步骤及方法简述如下: 1.岗位分析 我们在岗位-绩效-薪酬子项目中梳理了建行的组织结构,澄清了部门职责,建立起了岗位体系。通过岗位澄清,明确了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在岗位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关键岗位序列。(详见项目成果〈岗位管理办法〉) 2.能力建模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见下图所示: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目标 初步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 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书并举的制度,即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还需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认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经。与“双证”相吻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双证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计划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理论与务实的关系;专业的岗位群与某一职业资格证的关系;教育知识结构与就业知识结构关系;全人导向与务实导向的关系。 我们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各专业进一步合理设置的实习实训模块都覆盖了本专业的主要技能,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就开设了维修电工、可编程、机械CAD、机加工、数控加工等实训项目,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了电子产品安装、电子CAD、电子综合设计,完全能够覆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主要技能,满足了学生就业在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以就业导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实施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情境教学、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科目课程,科学构建以“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按照基本职业素质、双证融通情境教学、职业定位顶岗实习三个模块七类课程若干个项目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构,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学院服务湖南及周边省份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岗位要求,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步法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 图16 课程体系设置步骤图 (1)确定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模块化科目课程 以双证融通模式设计课程,在教学单元基本内容的设计上将岗位群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分解为 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模块式项 调研分析职业工作过程和确定工学项目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职业标准 分析工学项目模块 职业资格证书

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上岗对接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本专业从07年开始,全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以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际职业岗位作业中的环节,进行基本技术训练,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与考试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正在编写自己的教材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通过每年对“软考”考试大纲进行知识结构分析并对本地网络技术人才的能力要素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调研并分析,确立如下核心技能,分别为:网络组建技能、网络管理技能、网站建设与维护技能、网络安全技能、网络规划和优化技能、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能、IPv6、数据存储、数据容错与灾难恢复、无线等高新技能。 核心技能与课程结构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