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检测研究

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检测研究

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检测研究
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检测研究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设计(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密接双薄透镜系统,要消除二级光谱,两透镜介质应满足 ( )。 A.相对色散相同,阿贝常数相差较小 B.相对色散相同,阿贝常数相差较大 C.相对色散相差较大,阿贝常数相同 D.相对色散相差较小,阿贝常数相同 2.对于球面反射镜,其初级球差表达公式为 ( )。 A.?δ2h 81L =' B. ?δ2h 81L -=' C. ?δ2h 41 L =' D. ?δ2 h 41 L -=' 3.下列光学系统中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的光学系统是 ( )。 A.显微物镜 B.望远物镜 C.目镜 D. 照相物镜 4.场曲之差称为 ( )。 A.球差 B. 彗差 C. 像散 D. 色差 5.初级球差与视场无关,与孔径的平方成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倒数关系 D.相反数关系 6.下面各像差中能在像面上产生彩色弥散斑的像差有( )。 A.球差 B.场曲 C.畸变 D.倍率色差 7.不会影响成像清晰度的像差是 ( )。 A.二级光谱 B.彗差 C.畸变 D.像散 8.下列光学系统中属于大视场小孔径的光学系统是 ( )。 A.显微物镜 B.望远物镜 C.目镜 D. 照相物镜 9.正弦差属于小视场的 ( )。 A.球差 B. 彗差 C. 畸变 D. 色差 10.初级子午彗差和初级弧矢彗差之间的比值为 ( )。 :1 :1 C.5:1 :1 11.光阑与相接触的薄透镜重合时,能够自动校正 ( )。 A.畸变 B.场曲 C.球差 D.二级光谱 12.在子午像差特性曲线中,坐标中心为z B ',如0B '位于该点左侧,则畸变值为 ( )。 A.正值 B.负值 C.零 D.无法判断 13.厚透镜之所以在校正场曲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是因为 ( )。 A.通过改变厚度保持场曲为零 B.通过两面曲率调节保持光焦度不变 C.通过改变厚度保持光焦度不变 D.通过两面曲率调节保持场曲为0 14.正畸变又称 ( )。 A.桶形畸变 B.锥形畸变 C.枕形畸变 D.梯形畸变 15.按照瑞利判断,显微镜的分辨率公式为 ( )。 A.NA 5.0λσ= B. NA 61 .0λ σ= C.D 014' '=? D. D 012' '=? 16.与弧矢平面相互垂直的平面叫作 ( )。 A.子午平面 B.高斯像面 C.离焦平面 D.主平面 17.下列软件中,如今较为常用的光学设计软件是 ( )。 软件 软件 软件 软件 18.光学传递函数的横坐标是 ( )。 A.波长数 B.线对数/毫米 C.传递函数值 D.长度单位 19.星点法检验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缺陷是 ( )。

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飞行器落点的测量是某部队一项重要的任务,落点测量是否及时准确将对飞行试验结果的判别、后续残骸的搜索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受飞行试验落点区域条件限制和机动性要求,超声波、雷达或无线电等定位设备在本文中并不适合,简易的光学测量系统最适合本文的应用。 传统的落点光学测量主要依靠某型望远镜捕获目标,利用人工读数的方式获得角度值信息,再通过数传电台将各观测点的信息传输至计算中心,中心操作手再手工将角度信息录入计算软件,得出交会结果,最后进行结果复核计算。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时效低、人为误差大等缺点,需要构建更加自动化、精确度更高的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 本论文正式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将比较成熟的光电编码技术与易于操作的望远镜进行组合,增加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及收发数据、交会处理的软件,使操作手确认捕获到目标后,能自动完成角度信息采集、传输、交会计算和向上级指挥所发送结果的全过程,提高了测量速度、效率和精度。本文的主要内容为:1.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介绍了该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两点前向交会方法、高斯投影、光电编码技术等,并通过推导计算得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交会算法的优化方法。2.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需求分析。 基于落点测量的实际情况,对落点测量的环境、条件及主要流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对需要开发的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3.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体系架构、功能结构、网络拓扑等。

4.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实现。搭建系统环境,采购并接入光电编码器、数传电台等硬件,完成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交会计算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对优化算法进行了验证。5.落点实时光学测量系统的测试。 为确保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系统进行相关测试,发现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该系统已实际应用,机动性强、受环境干扰小、性能稳定,实现了提高落点测量速度,减小人为差错的目标。

高灵敏度光学检测系统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化学和生物分析物的高灵敏度光学系统,其包括容器、光导、分析物、激发光源、检测器、激发和发射滤光片以及导光组件。新颖的光学系统被固定在外壳中,并以外部连接或内部连接方式连接到设备,以进行数据输入、处理、显示、存储和通信。该光学系统可以以廉价的移动即时医疗方式对多种疾病进行临床水平的诊断。它可以是具有单个或一组光学结构的独立单元,也可以与其他检测系统例如移动显微镜结合使用成为定性和定量检测设备。它也可以在某些商业仪器中实施以提高灵敏度。此外,光学系统的尺寸可以大大减小,以形成高度集成的芯片实验室解决方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检测化学和生物分析物的光学系统,其包括容器、与容器分离的光导、在容器近端和/或在容器侧面的激发光源、在容器远端的检测器、激发和发射滤光片、透镜和沿激发与发射光路的其他光学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源是水银或氙弧灯、激光、LED和OLED 等,所述光源以单个光源或多个光源形式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导和容器:

由玻璃、石英、其他无机材料、聚合材料、金属或它们的组合材料制成;并且 是透明的、或部分不透明的、或部分被不透明材料覆盖;并且 是圆柱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并且 是实心的或空心的,或者全部或部分是其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分析物: 是容器与光导之间和/或在容器和光导表面上的吸收性或发射性材料;并且 是自吸收性的或发射性的,或者是有吸收性或发射性材料标记物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滤光片: 是吸收滤光片、干涉滤光片或衍射滤光片、或它们的组合;并且 是单个、数列或以多种形式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器是光电二极管、CMOS、CCD、PMT 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分立的、部分集成的或高度集成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是单个、数列或以多种形式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 通过连接器或无线通信被外部连接至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用于数据输入、处理、显示、存储和通信;或者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结构设计

第8章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结构设计 8.1红外成像导引头对结构的要求及结构设计内容与原则 1.红外成像导引头对结构的要求 好的总体方案要靠好的结构设计来实现,特别是对于小体积红外成像导引头来说,结构设计至关重要,结构设计方面的一小步突破可能就会为优良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总体方案提供技术基础。 红外成像导引头对结构有如下要求: (1)严格限制体积和重量。红外成像导引头一般装在导弹的前端,必须严格限制体积和质量。为了增加有效载荷,一般都要求红外成像头质量轻,把有效的载荷让给战斗部,但在某些场合为了增加导弹的静稳定度反而希望红外成像导引头有比较大的质量,小质量固然不容易实现,在体积受限的条件下实现大质量也十分困难。另外保证红外成像导引头的质心满足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构设计时必须选择紧凑的组装方式,电子舱结构设计时尽可能提高装填密度,随动平台设计时尽量避免笨重的实体结构。 (2)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红外成像导引头要承受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冲击、振动、过载等各种恶劣力学环境条件,特别是需要具备高加速能力的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要承受大过载。同时,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成像探测器抗冲击、抗振动能力极其有限,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如减振设计等。除了要承受飞行时的恶劣环境外,还需要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高低温工作环境、盐雾和霉菌等。所有这些都要求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结构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结构设计时要保证红外成像导引头在承受各种静、动、热载条件下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满足各项动力学性能要求。 (3)高精度。成像系统安装在随动平台上,成像系统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测量精度;陀螺安装时要保证测量轴与导弹各轴保持平行;红外光学整流罩安装在红外成像导引头壳体上,光学系统是活动的,红外光学整流罩与光学系统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可靠成像,因而对红外光学整流罩的安装精度要求较严;印制电路板与总线板之间也要求足够的连接精度,否则不能保证有效的电气连接。所有哲学都对结构设计提出了高精度的要求。 (4)气动性能要求。红外成像导引头是导弹的一个舱段,除了搜索跟踪目标外还必须维持导弹气动外形的完整性。导引头接受设计时应尽量保持与理论外形的一致性,减少设计外形与理论外形的误差并提高表面品质,尽量不出现凸起、缝隙等影响气动性能的外形结构。 2.红外成像导引头结构设计内容与原则 红外成像导引头结构总体设计的任务是按照导弹总体对红外成像导引头性能参数的要求和红外成像导引头自身的使用环境条件,将电子部件、电气元器件和机械部件合理布局并组装成完整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实现规定的功能。结构总体设计包括机械设计和物理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整机组装结构设计,如结构单元的划分、总体布局方式的选择等;随动执行机构设计,如执行机构形式选择、平衡设计等;抗振缓冲设计,如结构件强度和刚度计算、稳定性分析、隔振和缓冲措施选择等。物理设计包括热设计(如散热和隔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如屏蔽设计、接插件选择以及合理布线等)及三防设计等。 红外成像导引头结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模块化原则。根据导引头系统要求和各分机的功能、几何特征,在结构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尽可能提高单元模块的安装密度。 (2)简单化原则。尽可能使结构简单、质量轻,减少零部件的品种、数量,提高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水平。 (3)加工和装配方便原则。考虑具有成熟工艺的结构设计形式以及导引头系统结构的

FLIR光学气体成像红外热像仪

光学气体成像(OGI)用红外热像仪最全汇总在过去几十年,红外热像仪已经彻底引发许多行业的维护革命,在减少环境破坏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工厂气体泄漏不仅危害环境,而且也耗费企业大量的资金。对此,FLIR 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气体泄漏检测应用红外热像仪,能检测包括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在内的很多气体。 光学气体成像用红外热像仪,能够在不停止作业的情况下让您“看”见气体,并迅速锁定泄漏点。它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安全距离以外检测气体,大大保证了安全性,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嗅探器”技术,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目前可应用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环保执法等领域。 红外热像仪根据波长的不同,可以检测出多达几十种气体,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型号。本期内容谱盟光电整理了菲力尔光学气体成像(OGI)用红外热像仪所有型号,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FLIR GF304 制冷剂的光学气体成像 FLIR GF304是一款气体成像型红外热像仪,专用于在不停止作业的情况下检测制冷剂。制冷剂普遍应用于全球食品生产、存储及销售所使用的工业制冷系统中。制冷剂还用于化学、制药和汽车业以及空调系统。为保持商品的凉爽状态,工业制冷系统的持续运行就变得非常重要。 此外,制冷剂更换或充装也是一项耗费金钱的工作。尽管制冷剂在许多行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可能危害环境,地方法律法规可能对其做了限用规定。这就是快捷检漏是重中之重的原因所在。 二、FLIR GF306 专为六氟化硫(SF6)和氨气而设计 FLIR GF306能够在不断开高压设备电源或停止作业的情况下显示并准确找到SF6和氨气的泄漏点。这款便携式热像仪能够在安全距离以外检测泄漏,大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此外,其还能够对危害环境的气体进行跟踪,具有环保效益。在电力行业中,将SF6作为绝缘气体和淬火介质用于气体绝缘变电站和断路器,氨气产生于氨厂,主要用于化肥生产。 三、FLIR GF309 穿透火焰检测加热炉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图文) 光学测量是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上重要的一步。它包括通过操作者的观察进行的快速、主观性的检测,也包括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的自动定量检测。光学测量既可以在线下进行,即将工件从生产线上取下送到检测台进行测量;还可以在线进行,即工件无须离开产线;此外,工件还可以在生产线旁接受检测,完成后可以迅速返回生产线。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当物体靠近眼球时,物体的尺寸感觉上会增加,这是因为图像在视网膜上覆盖的“光感器”数量增加了。在某一个位置,图像达到最大,此时再将物体移近时,图像就会失焦而变得模糊。这个距离通常为10英寸(250毫米)。在这个位置上,图像分辨率大约为0.004英寸(100微米)。举例来说,当你看两根头发时,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果想进一步分辨更加清楚的细节的话,则需要进行额外的放大处理。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本图显示了人眼成 像的原理图。 人眼之外的测量系统 光学测量是对肉眼直接观察获得的简单视觉检测的强化处理,因为通过光学透镜来改进或放大物体的图像,可以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大多数的光学测量都是定性的,也就是说操作者对放大的图像做出主观性的判断。光学测量也可以是定量的,这时图像通过成像仪器生成,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再用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检测其实是一种测量技术,因为它提供了量化的图像测量方式。 无任何仪器辅助的肉眼测量通常称为视觉检测。当采用光学镜头或镜头系统时,视觉检测就变成了光学测量。光学测量系统和技术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基本原理和结构大致相同。

光学元件外观缺陷检测系统

一、光学元件检测系统描述 本系统用于光学元件外观缺陷识别以及产品位置获取,系统采用进口高分辨率工业相机,可 以快速获取产品图像,通过图像识别、分析和计算,给出产品外观缺陷,给出产品坐标,并 输出相应检测结果信号,以便于设备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二、光学元件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台州振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研发的光学元件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具有高精度、高速、多样品化的特点。系统主要模块有:触发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根据用 户需求,样品移动到检测位,触发相机并及时由视觉系统输出检测信号,从而完成检测功能。为了达到高精度的检测要求,首先要产品来料的位置一致,达到的效果是位置准、稳定。 三、系统主要功能 1.高速识别检测功能2/s; 2.检测精度±0.08mm; 3.自动完成被检产品与相机获取图像同步; 4.自动完成光学元件的外观缺陷检测; 5.还可根据需要对不同颜色产品类型学习并检测; 6.对产品图像进行自动存储,可进行历史查询; 7.自动统计(良品、不良品、总数等); 8.异常时可提供声、光报警、并可控制设备停机; 9.系统有自学习功能,且学习过程操作简单。 四、项目系统检测界面 五、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1.操作界面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只需简单设定即可自动执行检测; 2.检测软件及算法完全自主开发,系统针对性强; 3.可灵活设置检测模板、检测范围; 4.可选择局部检测功能,提高检测速度; 5.专业化光源设计,成像清晰均匀,确保测量任务完成; 6.支持多种型号产品的检测、具备产品在线自动检测等功能; 7.安装简单、结果紧凑,易于操作、维护和扩充; 8.可靠性高,运行稳定,适合各种现场运行条件。

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实验系统的设计概述

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实验系统的设计

摘要 光学投影式三维轮廓测量在机器/机器人视觉、CAD/CAM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这种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性、无破坏、数据获取速度快等优点,其测量系统是宏观光学轮廓仪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 本课题拟采用激光光源(或普通卤素灯作为光源),应用光学系统、计算机控制,进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设计成像系统的断层图像重建及三维图像显示实验系统,并对其成像理论、成像质量及成像误差进行理论分析。该项目完成的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实验系统适用于光学教学演示,其理论分析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汲取现代光学发展的科研成果、思路和方法,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CT技术

目录 1.引言 (1) 2.CT原理及重建算法 (2) 整个实验用到的理论相关联名称 2.1 CT技术原理 (3) 2.2 OPT原理简介 (4) 3.1 滤波反投影算法的快速实现 3. 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实验系统 (5) 3.1实验系统的设计 (6) 3.2 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实验系统 3.3 影响图像重建质量的因素分析 (7) 4. 结论 (11) 5. 参考文献 (13)

图表清单

1.引言 2002年4月英国科学家Sharpe在《Science》上首次报道了光学投影层析技术(optical projection tomography,OPT),这是一种新的三维显微成像技术,是显微技术和CT技术的结合。光学投影层析巧妙的利用了光学成像中“景深”的概念,实现了光学CT,和其它光学三维成像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成像速度快,在对成像分辨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容易建立起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系统。 光学三维成像代表着光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光学、计算机和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通过本项目--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测量实验系统的设计,将是基础光学通向现代光学科技的不可多得的窗口之一,不仅显示基础知识的生命力,也反映基础知识的时代性,而且本项目实现所需成本较低、物理思想清晰,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并适合作为大学生的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项目进行开发研究,同时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综合科研素养均有很大的帮助。 2 CT技术原理及重建算法 2.1 CT技术原理 CT(计算机断层成像,mography ComputerTo的缩写)技术的研究自20世纪50至7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发起,美国科学家A.M. Cormark和英国科学家G. N. Hounsfield在研究核物理、核医学等学科时发明的,他们因此共同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代供临床应用的CT设备自1971年问世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不断改进,诸如螺旋式CT机、电子束扫描机等新型设备逐渐被医疗机构普遍采用。除此之外,CT技术还在工业无损探测、资源勘探、生态监测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不同,CT有自己独特的成像特点。下面以一个一般的图示来说明。 如图1所示,假设有一个半透明状物体,如琼脂等,在其内部嵌入5个不同透明度的球,如果按照图1中(a)所示那样单方向地观察,因为其中有2个球被前面的1个球挡住,我们会误解为只有3个球,尽管重叠球的透明度比较低,但我们仍无法确定球的数目,更不可能知道每个球的透明度。而如果按照图1(b)

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表面缺陷自动光学检测系统设计

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表面缺陷自动光学检测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17T08:46:59.06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6期作者:范明生 [导读] 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之中,液晶显示器已经在电视、电脑以及手机等的众多电子产品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全面的普及。所以,光学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范明生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龙岗 518000 摘要: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之中,液晶显示器已经在电视、电脑以及手机等的众多电子产品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全面的普及。所以,光学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研究了一种自动的光学检测系统的设计,这种光学系统可以对液晶显示品的背光源模组表面存在的缺陷进行自动的检测。 关键词: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表面缺陷;自动光学检测 引言:在液晶显示屏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方面的原因或者是技术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其背光源模组的表面产生缺陷,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液晶显示屏的使用性能将会受到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让生产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让液晶显示屏的生产成品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应该在生产的过程之中,从宏观方面以及微观方面对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模组之中的各个光学膜片进行自动的检测。因此,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对于液晶显示屏质量的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就是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设计简图: 一、表面缺陷的自动光学检测技术简介 在对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之中,自动光学检测技术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在这一技术之中,不仅将光学的传感技术加以合理应用,同时也将信号的处理技术以及运动的控制技术等实现了有效的集成与应用,在工业生产之中可以实现识别、检测、测量以及引导等的诸多任务。就当今的工业生产而言,光学自动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通过分辨率很高、灵敏度很强的成相技术,对检测的目标图形进行有效获取,然后通过快速的图形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等的算法,在图像之中实现对目标方向、位置、尺寸以及所存在的缺陷等这些信息的获取,这样就实现了对目标产品的有效检测,对装配线上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识别以及两阿红的鉴定,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装配机制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对自动上料机构的设计 1、将一个负责监视的相机放在传输带(1)工位上,在完成了对模组的组装之后,就会将已经组装好的模组传输到(1)工位上,然后,负责监视的相机就可以对这个有待检测的模组图片进行拾取,然后就可以对其在(1)工位上的位置及其姿态方面的信息来实现有效的计算,同时会给后续的上料以及检测的系统发送工作同步的指令。 2、当负责监视的相机将同步指令发给检测系统之后,这个用电动缸以及气动缸所组成的专门负责送料的系统就会把正处在(1)工位上的模组给吸起来,然后,气动滑台会带着模组向(2)工位进行运送。在这一动作发生以前,首先应该计算出负责监视的相机在(1)工位上面所获取到图片之中的位置信息以及姿态信息,用对角度的位置负责校正的气缸来初步校正模组的空间角度。当把模组送到了(2)工位以后,四个气动的滑缸将会在四个不同的方向一起移动到中间来,进而有效校正模组的位置,这时候,模组的下面也会有一个相机,对模组进行及时的成相,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识别出将要进行测量的模组的编码序号,以便进行返修信息的获取。 3、当(1)工位上的吸盘对模组进行抓取的时候,右面吸盘就会在(2)工位上吸起校正完的模组,经过气滑台的作用,把模组送到(3)工位进行检测。 在这三步完成之后,一道上料的工序就已经完成。 三、对检测机构的设计 在这一系统的检测机构之中,主要的工位有探测上料位置的工位、检测模组画面的工位、进行间隙性转动的转盘、检测模组异常情况的工位以及检测模组外观情况的工位。以下是其工作的原理: 自动送料的机构会将模组传到转轮的(3)工位上,然后,转盘会受到系统的控制,并且把模组传送到转轮的(4)工位上。在转轮的(4)工位上也进行了相机的设置,通过这个相机可以确定模组的位置,还可以检测LED等的工作状况,同时负责向主控计算机传递检测的信息。如果检测发现所有元件都是正常的,就会按照之前预定的检测方案对进行后续的检测,如果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异常,那么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就不要再花费时间来检测这个模组,可以直接把这个模组传输给(9)工位,这时候,分选机构就会按照不良品来抓取这个模组,把这个模组传送到不良品的传输带上。 2、在被检测的模组传送到了转轮的(5)到(8)工位之后,缺陷扫描以及成相系统就会扫描和检测缺陷的画面。在对模组的缺陷进行

一种红外成像导引头通用信息处理平台

一种红外成像导引头通用信息处理平台 一种红外成像导引头通用信息处理平台 摘要:红外成像导引头集光机电于一身,设计难度大、研制周期长。为了缩短导引头研制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平台方案。本方案采用FPGA+DSP架构,有较强的通用性,易于维护和扩展,可以在原理样机阶段迅速搭建硬件平台,用于系统验证和弹载软件调试,并为后续的产品研制提供有力支持。关键词: 红外成像导引头;通用信息处理平台;实时图像处理;FPGA+DSP架构红外成像导引头是第四代红外型空空导弹的标志,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导引精度高、可自动识别目标和区分多目标、准全天候工作等显著优点[1]。根据红外 探测器的不同,红外成像导引头又可分为线列扫描成像导引头、凝视焦平面成像导引头、双色(多色)焦平面成像导引头。为了与探测器配套,需要设计不同的信息处理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平台在功能上越来越复杂,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而要求产品的研发周期却大大缩短,更新速度加快。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平台方案,在产品初期利用通用信息处理平台迅速搭建,用于系统验证和弹 载软件调试,并为后期的产品硬件研制提供有力借鉴。1通用信息处理平台特征分析[2-4]无论是哪一种红外成像导引头,信息处理平台都具有如下功能:高速图像信 号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处理、与外部系统通信、视频图像输出、时钟管理及时序控制等。功能组成。 1.1高速图像信号采集高速图像信号采集是对从前置放大器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A/D采样,把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信号。由于视频输出信号电压范围未知,因此在A/D采样前还需要一个放大倍数可调的调理电路。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探测灵敏度高、帧频高(达到100Hz以上)、视频传输数据量大,因此要求AD转换器精度高、速度快、通道一致性好。这部分是模拟数字混合部分,因此在电源供电、元器件布局布线上要进行低噪声设计。1.2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括非均匀校正、图像重构、图 像滤波、图像稳像等。非均匀校正是指由于探测器本身的固有缺陷,使得从前置放大器输出的视频信号出现了不均匀性,为了防止系统成像质量变差而对视频数据进行的处理。图像重构是指对扫描成像来说,输出的信号不是逐行顺序输出,需要对得到的视频数据进行重新排序才能得到一幅正确图像。图像滤波指的是利用高通滤波和中值滤波等算法简单、数据处理吞吐量大的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图像稳像是指探

光学三维测量系统标准

VDI/VDE准则2634 第1部分 德国工程师协会(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简称VDI )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ERBAND DER ELEKTROTECHNIK ELEKTRONIK INFORMATIONSTECHNIK,简称VDE) 光学三维测量系统,逐点探测成像系统 准则内容 初步说明() 1适用范围 2符号参数 3验收检测和复检原则 4验收检测 4.1品质参数“长度测量误差”的定义 4.2检测样本 4.3测量程序 4.4结果评估 4.5等级评定 5检查 5.1测量流程 5.2评估 5.3检测间隔(时效)和报告 参考书目

初步说明(概述) 光学三维测量系统是一种通用的测量和测试设备。在所有情况下,使用者一定要确保使用中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达到所需的性能规格,特别是最大允许测量误差不能超出要求。就长远而言,这只能通过统一的验收标准和对设备的定期复检来确保。这个职责归测量设备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共同所有。 使用价位合理的检测样本且快速简单的方法被各种样式、自由度、型号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的验收和复检所需要。这个目的可以通过长度标准和跟典型工件同样方式测量的检测样本实现。 本VDI/VDE准则2634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评估逐点探测式光学三维测量成像系统的准确性的实用的验收和复检方法。品质参数“长度测量误差”的定义与ISO 10360-2中的定义类似。独立的探测误差测试是不需要的,因为这个影响已经在长度测量误差的测定中考虑进去了。 VDI/VDE准则2634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用于表面探测的系统。 本准则由VDI/VDE协会测量与自动控制(GMA)的“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委员会和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的“近景摄影测量”工作组起草。在联合委员会中,知名用户的代表与来自大学的专门研究光学三维测量系统领域的成员合作。 1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可移动的、灵活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有一

安全玻璃缺陷光学检测系统中的电路设计

安全玻璃缺陷光学检测系统中的电路设计 【摘要】在安全玻璃缺陷光学检测系统中,采用FPGA芯片以及USB接口芯片为光栅尺设计了智能接口模块,不但实现了X 轴及Y光栅信号的细分、辨向、位移测量, 还通过USB口方便快捷实现了与PC机的信息交换。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设计集成度高,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关键词】安全玻璃;缺陷检测;光栅位移传感器;FPGA;USB 0引言 在安全玻璃的缺陷检测中,通常被检对象的尺寸很小,约为40μm数量级。检测系统不仅需要确定缺陷位置,还要精确测定其外形特征,结合光学特征进一步判断缺陷的性质。因此,检测平台的几何尺度测量必须有很高的精度。为之,在设计的检测系统中采用了光栅位移传感器作为测试手段。 光栅位移传感器(即光栅尺)是进行高精度位移测量的最常用的装置,它将位移量通过光栅的透射转换成莫尔条纹的移动,然后经光电转换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当主光栅与指示光栅相对移动一个条纹距离时,输出的电信号变化一个周期。通过对信号变化周期的测量,进而测出移动的距离。 1光栅尺接口信号及电路功能要求 方波输出的光栅尺,所输出的电信号通常包括有A相、B相和Z相三个方波,其中A相信号为主信号, B相为副信号, 两个信号的周期相同,相位差90。Z 相信号作为校准信号,用以消除累积误差。若光栅尺正向运动时,A信号超前B 信号,在A信号下降沿,B信号为“1”;当光栅尺反向运动时,A信号滞后B信号, 在A信号下降沿,B信号为“0”;根据读到的B信号的数据并对A信号的周期进行计数(正向计数或逆向计数), 就可以测算出总位移[1]。 图1光栅尺的输出信号 光栅尺的测量精度受栅线密度的限制。用电路信号细分的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精度。故需设计光栅尺专用的接口电路,完成细分辨向、可逆计数和数据传输等任务。 实现上述功能有多种硬件方案可供选择。我们采用美国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 系列的EP2C5T144C8N(FPGA芯片)完成信号处理,采用南京沁恒公司的CH372(USB总线的接口芯片)实现FPGA与PC机的数据传递,较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 2核心电路设计 2.1细分辨向电路 根据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动尺每移动一个栅距,其A、B两路输出方波变化一个周期。对位移的测量就转变为对输出方波的计数,每当信号有上升沿或下降沿(2选1)时,产生计数变化。换言之,光栅尺每移动1个栅距只计1次数。如果让计数器在A、B两路信号的上升沿以及下降沿均产生计数,则同样光栅尺移动1个栅距,会有4次计数效果。也就是说,光栅尺在1个栅距内,每移动1/4栅距就产生1次计数,相当于把栅距缩小了4倍,或者说精度提高了4倍。这就是细分电路所要实现的功能[2]。 设计细分电路,关键在于鉴别出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以A信号为例,所谓“上升沿”和“下降沿”就是短时间A信号发生了变化(不同)。据此,我们设计了用D触发器构成的2级移位寄存器,其时钟由外部提供,频率远高于光栅

透镜焦距的测量及光学设计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下)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透镜焦距的测量及光学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B609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12周星期三下午三点四十五分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薄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光路的等高共轴和消视差等分析调节技术。 3、学习几种测量焦距的方法:如成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成像法、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4、观察透镜的像差。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自准法:

5.2+5.0=5.10cm 厚透镜f=f=1 2 19.80+20.20=20.00cm 薄透镜f=f=1 2 5.22+4.42=4.82cm 厚透镜f=f=1 2 23.85+23.07=23.46cm 薄透镜f=f=1 2 共轭法: 5.47+5.44=5.46cm 厚透镜f=f=1 2 20.16+20.24=20.20cm 薄透镜f=f=1 2 (2)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成像法:

厚透镜f =f =?1 2 11.11+28.59 =? 19.85cm 薄透镜f =f =?1 2 8.33+13.36 =?10.85cm 六、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人眼观察、成像清晰度会引起误差。由于人眼对成像的清晰分辨能力有限,所以观察到的像在一定范围内都清晰,主观认为清晰程度没有明显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最终选取的清晰成像位置会偏离高斯像。从根源上出错。读数也可能出现了问题。另外在做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时,出现了操作错误。 七、思考题: 1、 如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长度,试设计一个实验,在光具座上能测定它的焦距。

光电检测系统设计

姓名:学号:专业: 光电分选机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 光电分选机是一种利用光电技术分析识别物料的品质优劣,并利用压缩空气将劣质 物料剔除的高科技设备。被广泛应用在颗粒状物料品质检测与分级领域,可有效提高物料的品质等级,增加其附加值,提高加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设计中主要对光电分选机的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以Xilinx公司的FPGA 芯片XC3S200和高速线阵CCD传感器为核心的光电检测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CCD传感器对高速下落的颗粒状物料进行动态扫描,由图像数字转换器对CCD输出信号进行信号调理、A/D转换,FPGA对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进行高速处理,完成剔除信号的输出。 文中主要对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做了设计,包括: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电路的设计,线阵CCD驱动电路的设计,图像数字转换器控制接口电路的设计,数据传输中同步串行通信电路的设计。 第一章光电分选机系统 1.1 光电分选机工作原理 在光电分选机工作前,用户首先通过触摸屏设定被分选物种的分选参数。在分选过程中,被选物料首先由进料斗通过电磁振动给料器配送到各个分选通道中的溜槽,经过溜槽的加速运动后,物料以恒定的速度下落进入光电检测系统。光电检测系统在特制灯光的照射下,前后两个CCD传感器对下落的物料进行动态扫描,将扫描的模拟视频电压进行A/D转换,再将得到的数字视频信号经过滤波和识别处理,输出检测判别信号。判别信号到达喷射气枪的延迟时间正好等于不合格物料从视镜下落至喷射气枪之间的时间,当次品到达喷射器位置时,气枪喷嘴喷射高速气流,将次品吹出,使其落入次品槽,而合格品继续下落并进入合格品槽,从而完成物料的一次分选。为了提高分选精度,落入次品槽的物料可以进行二次分选,同时在分选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触摸屏对分选参数进行反复调节,以使分选效果达到最佳。下图为分选过程示意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