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143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

许并生刘晓伟李宁宁

提要本文基于民族文化研究需求,对稀有剧种“耍孩儿”的历史与构成,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探源和科学解释。认为其渊源与早期道情、宋代说唱、元代小令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形态上则保留了某些中古特征。解释了“耍孩儿”独特唱法的本质属性及产生的地理人文原因,指出其具有仿生学的意义,在“非物质文化”中具有多方面的民族文化价值。

关键词“耍孩儿”历史渊源艺术形态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对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非物质文化”的稀有品种展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并非人人都能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和警觉程度,原因之一就是对其缺乏真正的了解。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有发掘、整理、介绍和丰富文化内涵等多项要求,同时在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随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条件下,许多文化品种却保留了下来,并且保持着民族文化的历史样态,这些均需要予以科学的研究和解释。

我国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现存的文化品种展开了“十大文艺集成”的记录工作,对被记录的文化品种展开深入研究,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项工作中,对濒临消亡的稀有剧种展开研究已成为首选课题。

流行于雁北大同一带的“耍孩儿”是全国独特的稀有剧种,作为“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演出团体曾被称作“天下第一团”,“实际是末一团”。①大同“耍孩儿”在全国硕果仅存,与已批准保护的昆曲、侗族大歌一样有“非物质文化”保护价值,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引起学者和地方文化机构的关注。然而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历史文献上的失载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和科学阐释的必要性。有鉴于此,本文对其历史和构成展开文化探源和科学阐释。

对于“耍孩儿”的来源,有基于名词释、民俗释、元曲[耍孩儿]释、唱腔释等多种角度的

①见孙大军、杨万成主编《塞北梨园(一)耍孩儿》,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144《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

解释。吴晓铃先生曾做《“耍孩儿”剧种小考》,提出“耍孩儿”即魔合罗,源于梵文音释。④“魔合罗”元曲有剧,元孟汉卿有《张鼎智勘魔合罗》,有元刊本。情节完整的剧本是明刊本的《元曲选》,该剧中魔合罗是玩具类的吉祥物。元人的“魔合罗”一语,当与佛教东土化和民间化有关。这一解释从词语上把“耍孩儿”的来源与元代戏剧联系在一起。

有学者从民俗上加以探源,认为“耍孩儿”一词源于梵语“摩喉罗”;“耍孩儿”受唐宋佛教音乐影响,在地方七夕乞巧、化生活动中,吸收雁北民歌、说唱杂剧等民间艺术营养而形成;其演唱方法与佛僧讲唱经文发声方式相似,是大同一带土生土长的俗佛结合活动中说唱笑弄形成的艺术,绝非明清以来由其他剧种移植而来。②此说提出的“摩喉罗”非汉语,当与“魔合罗”为梵语音译一音之转,但把时间上推到唐宋。求子活动在我国普遍,乞巧活动多以为首见于《荆楚岁时记》。据山西一些县志,民间有乞巧活动,如雍正版的定襄县志卷一风俗有“七夕,女子用瓜果盛庭中乞巧”记述,早期大同一带有否,确切情况待考。不过定襄与大同相距较近,都属于雁北文化区域,可能有此民俗。从民俗和音乐文化上说明“耍孩儿”的来源是可取的,今存云岗石窟佛像伎乐浮雕,证明早在北魏时期大同一带的佛教乐舞活动繁盛,“耍孩儿”的音乐可能受到佛教音乐影响。推论其来源于雁北民歌,未见类似曲调,难以类比。按照民间艺术传承性强的特点,“耍孩儿”或为当地唯一一种民歌的繁衍。

有学者从唱腔上加以分析或认为由山东、河南二夹弦沿黄河上游传播而来,或认为与流行于河南、山东的柳子腔有渊源关系。③也有认为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④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推论把“耍孩儿”与北曲[耍孩儿]曲牌联系在一起,又以朱权《太和正音谱》般涉调收元曲[耍孩儿]并注明“即魔合罗”作为佐证。对此需作具体的考辨。

金元时期,北曲[耍孩儿]在散曲与剧曲中广泛运用,散曲如马致远[般涉调?耍孩儿]《借马》,杜善夫[般涉调?耍孩儿]《庄稼不识勾栏》、《喻情》;[耍孩儿]还用在[哨遍]套数里,如马致远的“半世逢场作戏”和曾瑞卿的《村居》。在杂剧里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郑廷玉《楚昭公疏下船》第三折中吕套曲中都有[耍孩儿];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中吕[哨遍]套曲里有[耍孩儿]。然而“耍孩儿”与北曲[耍孩儿]一个是剧名一个是曲名,“耍孩儿”的主体唱腔[平曲子]与北曲[耍孩儿]章法结构也不同,北曲定格为九句,句式为七六、七六、七七、三四四;押六韵,首二句可平可仄,末二句对仗。且引金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中[耍孩儿]:

萧萧败叶辞芳树,切切寒蝉会絮。

淅零零疏雨滴梧桐,听哑哑雁归南浦。

澄澄水印千江月,淅淅风筛一岸浦。

穷秋尽,千林如削,万木皆枯。

①见王颂《耍孩儿剧种与耍孩儿剧团的历史沿革》,《中国戏剧》,2005(12);谢久成《唱法独特的耍孩儿》,载山西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山西剧种概说》,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1页。

②孔繁洲《源远流长的古老剧种——耍孩儿索源》,《山西大学学报》,1987(4)。

③任光伟《耍孩儿纵横谈一兼谈“柳子”声腔渊源与演变》,《戏曲艺术》,1989(3)。江一舟《山西耍孩儿唱腔之源》,见王颂文。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3页。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145

[平曲子]为八句,句式为三三、三三、七、七七、七。所谓“三段,八句,四七倒辙”,特引《狮子洞》第二场的[平曲子]唱段:

乘白龙,紧加鞭,猪悟能,把担担,沙僧拉马不待慢。

到去西天取经卷,取回经卷度迷顽。盼只盼早日回还。

显然两者在章法结构上不同,剧名与曲名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从剧名的语词上看,“耍”一语在山西方言中用得非常普遍,指的是“搬演”“玩”“弄”。“孩”一语是因其歌唱有“咳哎咳”,被民众称作“咳腔”。“儿”为儿化音,表示亲昵、随意或用于简称,在当地方言常见,如“您”为“您儿”,“盆”为“盆儿”,并促使前音发生音变。“咳”与“喉”在儿化后发音相近,当地有“耍喉儿”“耍咳儿”的称呼说法。①因此“耍孩儿”与北曲[耍孩儿]曲牌无渊源关系。

从[平曲子]文体属性考察,由上例可看出,其章法不是五、七言的歌诗体,也不是词体,而是曲体。其曲体形态,在元曲中有类似情况,如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其一:适意行,安心坐。

渴时饮,讥时餐。

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阅,闲快活。

类似的情况较多,元曲类其首段句法的如:

元朱帘秀[双调?落梅风]《答卢疏斋》: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

鲜于必仁[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越调?寨儿令]《隐逸》: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清。

无名氏[南吕?干荷叶]《咏史》: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

[中吕?迎仙客]《七月》:乞巧楼,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秋。

词法类似的,如无名氏[越调?小桃红]《别忆》:

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寻思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章法类似的,如李致远[中吕?红绣鞋]《晚春》:

杨柳深深小院,夕阳淡啼鹃,巷陌东风卖饧天。才社日停针线,又寒食戏秋千,一春幽恨远。

上述虽存在类似情况,然因文人小令与民间小令存在区别,尚不能确切确定“耍孩儿”的[平曲子]与哪首元代小令有联系,但仍可确定属于元人小令的范畴。不过,“耍孩儿”的主体唱腔也并不是“三段,八句”那么简单,对此我们后面再论述。

有学者把“耍孩儿”与明清俗曲相联系,为此有必要考察明清俗曲的基本情况。郑振铎对明清俗曲收集颇伙,仅就《中国俗文学史》所载,明清俗曲多为情辞,唱情的内容范围很小,多围绕某一细致情感的抒发而设景造词,起句为短句,曲调章法多为四七句式,或三三七句式。但也有较接近[平曲子]的,如郑燮拟作的《道情》首段为三三,三三,七句式: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获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①孙大军、杨万成主编《塞北梨园(一)耍孩儿》,第1—2页。

146《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

一霎间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然此曲比“耍孩儿”[平曲子]多出两句,且第二段为三句,第三段为两句,故与[平曲子]章法不同。[平曲子]的三段插入两拨子后,与此句式相同,但[平曲子]构成十句是音乐上的原因,因不插入两个拨子,曲调上就连接不起来,用两个拨子插入连接成的整体,在构成上采用了三个民间曲调,而道情本身则是一个完整的曲调。虽然如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明清道情流行广泛,“耍孩儿”会受到明清俗曲的影响,但不等于它的来源。只是提示我们须对道情加以关注。

道情的来源可上溯到唐代的道曲,基本情况已为学者所述。在宋代,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载“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宋高宗)云:‘此是张抡所撰鼓子词”’。文献表明南宋时唱道情与鼓子词相类。关于“息气”,检元燕南芝庵《唱论》未见有此说法。“打息气唱道情”,显然不是通常唱法,不过清徐大椿《乐府传声》中谈了许多喉音的唱法,如“有喉底之音,有喉中之音,有近舌之喉”,“有全喉全舌者,有半喉半舌者”。后者类“耍孩儿”的唱法。《乐府传声》是古代声乐的总结,所述唱法当长久流传。周密所述“打息气”,按“打”的辞源是某种动作的代称,“息”是呼吸、喘气,“打息气”在词义上不是把发声腔体全部打开,而是使用“息气”的意思。如果“打息气”与喉音唱法有联系,那么“耍孩儿”的唱法可能与此存在历史联系。

道情在明清广泛流行,在近代与各地民歌小调相结合,或吸收戏曲、曲艺唱词形成不同风格。民间唱道情的历史久远,道情在宋代类鼓子词,到明清乃至近代多为七言句,所以[平曲子]既与早期道情有联系,又不类明清俗曲。言其与早期道情有联系,依据是历史上当地道教音乐盛行。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平(440—450)年间,魏太武帝崇信道教,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其支持下制定乐章诵诫新法,是为北天师道。时文化中心在大同,道教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较大,[平曲子]在历史来源上不会不受道教音乐的影响。一般认为道情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实际始于北魏,唐代不过是把道曲宫廷化了,如道士司马承祯承诏作的《玄真道曲》。道情与道教典仪和宣传道教的内容有关,早期道情的具体内容失载,难以做深入的比勘。由此可知“耍孩儿”来源的上限与北魏道教制定乐章相联系。“耍孩儿”与元杂剧的《岳阳楼》、《竹叶舟》,明代的《蓝关记》中穿插的道情演唱比较,未见直接联系,说明与道情的联系在此之前。

据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载:“大同府为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封国,……当时事力繁盛,又在极边,与燕、辽二国鼎峙,故蓄乐户较他藩多数倍。今已渐衰落,在花藉者尚二千人,歌舞管弦昼夜不绝。今京师城内外,不隶三院者,大抵大同藉中溢出流寓,宋所谓路歧散乐是也。”说明明代大同的乐户数量不少。据所见清代文献有应县北楼口村关王庙乐楼的道光十三年(1833)“耍孩儿班到此一乐”题记,表明其形成剧种的下限在清道光十三年以前。题记所记当时演出剧目有《对联珠》、《金木鱼》、《狮子洞》。《狮子洞》人物名称与《西游记》同,《金木鱼》情节涉征方腊,《对联珠》为公案戏,剧目比勘详情另述。这些剧目的演出当在《水浒传》《西游记》成书之后,那么“耍孩儿”至少在明初、中期之前属于说唱艺术。由此可见,“耍孩儿”的发展过程至少可分为三个阶段:民歌阶段、说唱表演阶段、演剧阶段。民歌阶段与北魏时期当地的道教音乐繁盛相联系,说唱表演阶段与宋金歌舞杂戏盛行相联系,演剧阶段的上限是明代以来。从其具有的民歌、说唱表演和戏剧的综合特性看,“耍孩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上述在时间上作一简单梳理: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147

第一时间点,与北魏大同大造佛像,道教制定乐章相联系;

第二时间点,与唐代佛教音乐相联系;

第三时间点,与宋代唱道情及民间说唱相联系;

第四时间点,与元人小令相联系;

第五时间点,与明初代王府所蓄乐户流寓及明清俗曲相联系;

第六时间点,清道光出现明确记载。

可见,清道光以前至北魏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与“耍孩儿”的形成相联系。对此采用排除法,若“耍孩儿”的来源与道情关系确立,那么便可排除直接产生于明清俗曲,从北魏至元代才是它的形成期。结合唱词唱法分析,南宋道情采用“打息气”的唱法,现在虽然还不能知道确切的内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不是一般唱法,所以采用特指,文献表明其演唱类鼓子词,当属于说唱文学范畴。结合前述与元人小令相近的分析综合判断,“耍孩儿”的正式形成时间应在宋元,此前漫长的阶段是民歌阶段。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看,从唐至宋元是说唱文学盛行时期,与此相联系,“耍孩儿”具有歌舞表演和说唱艺术的形态属性,据南宋的文献记载比较,表明其表演形态带有中古艺术特征,它保留着中古文学艺术的遗痕,具有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价值。

在文艺研究中,仅仅依靠文献和文物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文献失载和文物罕见的情况下,同时结合艺术实践分析才是科学的。理由是艺术实践有其客观性,民间艺术有长期的相对稳定性,艺术实践的客观性在民间文艺中得到了长期的保持。从目前情况看,“耍孩儿”既不具有联曲体表演性质,又不具有板腔体的表演性质;既与广泛的北曲系统相联系,又不是曲牌联套向板式变化的过渡形态;它不采用正反调组织乐曲,①也不采用民间变奏组织乐曲,而是采用插入式组织乐曲形式。②这种组织乐曲的方式乃是说唱艺术的方式。“耍孩儿”的[平曲子]在五个乐句为第一乐段结束后,插入曲调连接第二乐段,第二乐段后再插入‘曲调连接第三乐段,即所谓“三段两拨子”。插入“拨子”等构成曲调整体,插入的曲调与唱词形成矛盾统一,唱词不受插入曲调的影响,上下连贯成完整的篇章。所谓“三段八句”实际是十句,由唱法的重叠和插入“拨子”的方式组成特有的乐曲,曲调构成来源复杂。由此佐证了正式形成于宋元的推论。

“耍孩儿”以清道光年间的演剧活动为形成剧种的下限,此前则长期属于民间说唱的歌舞表演。对此可佐证的是,当地有“弦、罗、赛、梆,敬神相当;秧歌、耍孩,敬神不来”的说法。从风俗看,其不能敬神的低下地位与表演内容戏谑或用于丧葬场合有关。我们注意到,晋北地区丧葬演唱由来已久,“耍孩儿”表演服饰中有类丧服的“麻衣”,表明其长期处于民间艺术状态。“耍孩儿”的旦角表演使用“挖步”,生角表演舞步类地秧歌,也表明它曾为民间歌舞表演。“耍孩儿”今天已演变为剧种,能演许多全本戏,但其艺术形态仍然保留歌舞戏特征,套用当代的说法就是“歌伴舞”的艺术特质。“耍孩儿”的漫长歌舞表演阶段,在宋代说唱和元明戏曲中均未见记载,因此它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珍贵的民间歌舞艺术,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

①孙大军、杨万成主编《塞北梨园(一)耍孩儿》,第32页。

②孙大军、杨万成主编《塞北梨园(一)耍孩儿》,第6、12页。

148《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

人类语言的发声与生存和情感状况紧密联系,“耍孩儿”的歌唱善于表达悲苦情绪,其歌唱起句“咳哎咳”是诉苦式的,有很强的情感张力,犹如蓄积已久的满腹愁苦,面对相近相知者;一下子倾诉出来。这种表述方式与其所处的地理历史环境有关。大同在地理上与内蒙、河北接壤,古代是农耕与游牧交汇之地。战国时,楼烦为赵国边陲要地,辽建为西京,金、元时都是重要的城镇。大同自汉以来就是与柔然、匈奴、鲜卑、突阙、契丹、女贞、蒙古等争战之地,因而也是多民族长期交融的地区。大同地貌复杂,寒冷干燥,年降雨量400毫米,略高于年降雨量300毫米的被认为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干旱区宁夏。大同无霜期短,仅有100—156天。农作物为杂粮等高寒作物,产量低下,食物来源贫乏。历史上连年的战乱和拉锯式的战争,使人们生活困苦艰难。流传的“耍孩儿”是汉王昭君出塞的悲声、唐玄宗太子出生的日夜啼哭声和晋北妇女的苦声演变而来的传说,都与哭声相联系,其中原因就在于此。

“耍孩儿”歌唱发声在全国是独特的,甚至可说是唯一的。其歌唱方式被长期广泛称作“后嗓子”。“后嗓子”的说法显然并不科学,笼统的说法影响到对其深究和进行科学的解释。经分析,“耍孩儿”唱法属于咽音唱法。咽音唱法在十六世纪已出现在意大利的歌唱训练中。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展开对咽音的研究,用于嗓音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①“耍孩儿”的咽音唱法不同于美声的咽音唱法,属于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唱法,歌唱时将咽部压扁,类今之通俗唱法。所不同的是,“耍孩儿”的歌唱还将舌后部抬起发声,同时将后鼻腔关闭,由软腭上抬使鼻腔不通气,无鼻腔共鸣。由于不使用鼻腔,气流振动引起颅腔共鸣(有人认为没有颅腔共鸣)。其咽音唱法占绝对比重,咽部始终被作为“基音共鸣腔”的一部分。为获得较大的共鸣效果,被调节为发音管与喉腔形成靠咽部肌肉发音的管腔,并使舌后部与会厌调节成半管状贴近咽后壁。发高音时,咽发音器与喉管串通成管状,与声带形成类木管乐器的“哨子”的功能,构成基音共鸣。口腔形态如呕吐前状态,发出类似蛙鸣音的声音。“耍孩儿”传统剧目《狮子洞》中猪八戒唱词:“哎呀,天茫茫,路迢迢,日夜熬,西天取经多遇妖”,每句押遥条韵,韵母ao实际发音近ai,ai音的成分还更多一些,类英语中A的发音,把每个音归到喉咙底,发出近似咽音的蛙鸣音,其他音尽可能靠近这个发声状态,表现出典型的音色。由于其发声方式实际更类似羊叫的发声方式,我们姑且称作“羊音”。

形成这种唱法与特定地理条件下生存方式的生理因素有关,从仿生学角度看,内蒙古民间演唱采用被称作“呼麦”的喉音,发声方式与牛叫的发声方式类同,在用喉音的演唱中含有咽音,这一点引起人们将“耍孩儿”的历史与十三世纪的元蒙统治时期相联系。从生态上看,在内蒙古生产生活中虽然养羊,不过相比之下牛的作用更大些,牛用于拉车,还是人们奶制品和肉食的主要来源。而大同一带则是以养羊为主,是丘陵高寒地带产羊区。当然产羊区的人歌唱时并非一定带有“羊音”,但“耍孩儿”的“羊音”现象出现于羊产区,却不能说与此毫无关系。

①林俊卿《咽音练声的8个步骤》,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王宝璋《咽音技法和艺术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149

同时,“耍孩儿”的活动区域在雁门关外高寒地区,出于保暖需要,当地语言发音时软腭抬高,堵塞鼻腔,减少体温过多散发,说话只用口腔。模仿大同一带雁北方言,只要阻塞鼻腔就可获得类似方言语音。“耍孩儿”的发声与当地说话发声闭塞方式一致。

人体发声的咽腔,可分为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美声对口咽腔的要求较弱,更多处理的是声腔管道的通畅与声音的位置,而“耍孩儿”歌唱却是口咽腔受到重用,其科学性不是我们表面上看的那样简单。“耍孩儿”压、阻的发声方式,造成一定的气息储备,“憋气”使声音富有弹性,通过小腹、后腰支撑发音洪亮有力,且有柔韧性。由于气息支持和腔体共鸣的使用,获得了稳定和特有的音质,连续演唱不会导致嗓音沙哑。模仿动物发声来歌唱是人类早期现象,“耍孩儿”的“羊音”演唱有文化原生属性,具有仿生学的意义。

“耍孩儿”虽已形成剧种,但表演形态仍然包含着歌舞演唱的原生态,犹如通常所说的“表演唱”。它边唱边表演,唱词多叙述成分,表演者用“挖步”和“地秧歌”舞步,这种表演形态,从中国戏剧艺术发展史上看,与中古“杂戏”阶段的表演类同。“耍孩儿”演唱风格独特,深层蕴含倾述悲苦情调的表达方式,表演内容上浓厚的民间艺术特点,都使它具有“非物质文化”多方面的民族文化价值。

(作者通讯地址:许并生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6

刘晓伟李宁宁山西大学音乐学院030006)

稀有剧种"耍孩儿"的民族文化价值界说

作者:许并生, 刘晓伟, 李宁宁

作者单位:许并生(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6), 刘晓伟,李宁宁(山西大学音乐学院,030006)

刊名:

中国文化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年,卷(期):2006,""(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孙大军.杨万成塞北梨园(一)耍孩儿 2004

2.王颂耍孩儿剧种与耍孩儿剧团的历史沿革 2005(12)

3.谢久成唱法独特的耍孩儿 1984

4.孔繁洲源远流长的古老剧种--耍孩儿索源 1987(04)

5.任光伟耍孩儿纵横谈-兼谈"柳子"声腔渊源与演变 1989(03)

6.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1983

7.孙大军.杨万成塞北梨园(一)耍孩儿

8.孙大军.杨万成塞北梨园(一)耍孩儿

9.孙大军.杨万成塞北梨园(一)耍孩儿

10.林俊卿咽音练声的8个步骤 1985

11.王宝璋咽音技法和艺术歌唱 1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971843.html,/Periodical_zgwhyj200603014.aspx

授权使用:新疆石河子大学图书馆(wfxjshz),授权号:316dc009-695d-4605-b341-9e3a01382c90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6日

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论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以宝山石头城为例

08级5班 08068005 王俏 摘要: 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也是变异文化,它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关注现实人生、变迁滞后文化的核心所在。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类型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使民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受时尚潮流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本来据有的发展繁荣空间正在被一点点的吞食,民俗文化面临着生存环境逐渐缩小,它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哪里,民俗文化的发展出路在哪里?本文通过以金沙江峡谷宝山石头城民俗文化为例来浅析一下民俗文化的当

代价值以及其旅游开发的新路径,以达到传承保护开发目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宝山石头城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二、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1.民俗文化的参与性活动有利于提高游客兴趣 民俗旅游的内容相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不同目的地的活动形式重复性也较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与平时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当地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特色表演一般都会让游客参与进来,有极高的参与性,满族了游客

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下)

2、从文化角度来看(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彝族以虎为图腾,他们将虎的形象放到了服饰上.如武定、牟定、南华等县的虎头鞋、帽、肚兜。彝族并非凡是虎都视为图腾,而是以黑虎为图腾,于是服饰的颜色也以黑为贵。(2)鸡崇拜与彝族服饰红河、武定、禄劝以及昆明近郊的撒梅人戴鸡冠帽(3)、狗崇拜与民族服饰苗族和瑶族服饰苗族、瑶族关于狗的传说最多服饰无论男女均在领边、袖口、裤沿上和胸襟两侧绣上色彩鲜明的花纹图样,上衣则特意煎成前短后长;妇女将发结成角状,再覆以花帕,腰带故意在臀部掉下一截以似狗尾。德昂筒裙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德昂族三姐妹一起杀牛,牛被杀伤倒地翻滚挣扎,牛尾染血乱甩,三姐妹的筒裙都溅上了不同程度的牛血。于是她们按照筒裙上牛血的位置和颜色织出新裙,就形成三种不同花色的筒裙,分别传给后代。个别地区的德昂妇女还以藤篾制的“腰箍”缠腰为饰,多者缠到二三十圈,颇为别致。德昂族男女都爱戴头帕,并以绒球为饰。二、民族建筑1、竹楼干栏式建筑,日本学者称为:高床式2、木楞房称为:井干式 3、土掌房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容易建造、容易维修 4、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建筑 5、白族的“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第五节云南少数民族的姓氏与命名方式人名是民族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具体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民族的人名总是与该民族的社会性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姓氏特色:1 、大多数的民族无姓氏,如藏族就以其房名作为姓氏的代称。 2 、有的民族的姓氏是后来“钦赐”的,如纳西族据说原来没有姓,丽江贵族“钦赐以木姓”,从此,官姓木,民姓和。 3 、有的民族直接采用汉姓,如回族等民族就是直接采用汉姓,但仍以马、金姓居多。二、名字连名制:1 、正推顺连法:父名在前,子名在后,以父名最末的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冠在子名之前,子名的最末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又冠于孙名之前,如此世代相连,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2 、逆推反连法: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后。3 、冠姓连名法。其连法与正推顺连法相同,只是要冠上一个姓。第六节云南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学一、云南民族艺术1 、原始社会的艺术:岩画、文身2、商朝至西汉时期的艺术:青铜器文化艺术3、东汉至隋朝的艺术:碑刻和书法艺术孟孝琚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 米,宽96 厘米,碑文共15 行,每行残存21 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 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 年)、永元八年(公元96 年)、永寿二年(公元156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1)简单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只要超过半数,决策即可通过。 2)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相当大的比例,如2/3、3/5、4/5。 3)最优多数规则:当且仅当两者相等时,人们无法再通过任何方法来进一步降低总成本, 这时就是实现了总成本的最小化,也就是最优的多数规则。 4)统一税制——不论收入水平的多少,每个人都要缴纳同样数量的税收。 5)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 6)累进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越高。 7)累退税制——对富人课税较轻;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越低。 8)柏拉图式的政府,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 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课税,用来支付政府人员工资; 9)专制君主政府,与公仆政府相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国家机器; 10)官僚政府的目标函数是整个官僚机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 11)所谓的民主政府。指社会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国会,政府的决策是各种利益 集团对抗、妥协、讨价还价的结果。 12)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是指赋税负担的分散性。政府开支的增减对普通选民的影响 不大。 13)利益分配的相对集中性——选民中的某些人却能从维持或增加政府开支的行动中得到 许多好处,并且他们为此支付的税收成本与此相比简直是微不道的。 14)官僚,在这里指的是各级政府机构中任职的个人。 15)社会贴现率:政府采用的贴现率被称为社会贴现率,核心问题是这一贴现率与消费者和 生产者所面对的利率的关系。 16)时间价值法——当人们能够节约时间,并将这部分时间投入到创造财富的活动中去,时 间就可以带来金钱。 17)生命价值法——公共支出的某些项目有助于减少道理交通事故,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 康水平。 18)税收定义:由政府机构实行的、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 19)直接税,是由个人或企业直接负担的税收。(如各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税、 房产税、遗产及赠与税等等。) 20)间接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税。(如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销售税、关税等。) 21)从量税—以数量为基础而征收,如以重量、容积、面积大小等为标准计算征收。 22)从价税—以价值为基础而征收,如增值税、所有的直接税。 23)人头税—征税的多少与纳税人有关,与任何税基无关。 24)累进税—如果随着收入增加,税收占收入或财产的比例也相应增加。 25)累退税—是指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其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26)税基——指承担税收的对象,如所得、财产、支出等。 27)存量——指某一点上某个变量的量值。 28)流量——指在一个时期内所积累的变动量。 29)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商品与劳务,使货币贬值。 30)一次总付税——又称总额税,即不论人们做了什么都必须支付的一种税。 31)帕累托有效税制——对于既定的收入水平,没有人能在不损及他人的前提下过的更好。 32)功利主义福利函数——选择最大化个人效用之和的帕累托有效税制结构。 33)罗尔斯主义福利函数——关注社会上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选择令处境最差的个人效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1、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数据质量 数据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程度的指标 3、相关分析 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包括简单相关和多重相关(复相关)。 4、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研究一个变量(因变量)对于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解释变量)的数量依存关系。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解释变量的数值来估计或预测因变量的总体平均值。 5.内生变量 指由模型系统内决定的变量,取值在系统内决定 6、面板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混合 7.异方差: 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性,即它们都有相同的方差。如果这一假定不满足,则称线性回归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8.自相关 自相关是在时间序列资料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或在横截面资料中按空间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

9.多重共线性 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或近似的线性关系。解释变量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叫完全多重共线;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叫不完全多重共线。 10.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在建立模型时,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无法定量描述 构造只取“0”或“1”的人工变量,通常称为虚拟变量,记为D 11.平稳序列 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12.伪回归 所谓“伪回归”,是指变量间本来不存在相依关系,但回归结果却得出存在相依关系的错误结论。 13.协整 所谓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14.前定变量 所有的外生变量和滞后的内生变量。前定变量=外生变量+滞后内生变量+滞后外生变量 15.恰好识别 恰好识别:能够唯一地估计出结构参数值。 16.结构式模型 体现经济理论中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的联立方程模型,称为结构式模型17.过度识别

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一、民俗与民俗学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样,民俗学为社会民俗史提供充分资料,使之成为历史科学的主要依据;历史学借助历代民俗事象揭示历史发展和变迁的轨迹。人类学者、民族学者对原始部落、晚进民族的深入调查。对那些部族和地区的复杂的古老信仰风俗的研究,为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于古代原始宗教的发展和人为宗教的创立与传播,民俗事象与宗教生活的体验互为影响。因此,民俗学又与宗教学结成了近缘关系。民间传承所展示的历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美的艺术创造,为探讨美学提供了重要佐证。美学的研究也只有注视了世世代代民间传承文化中的美学,才能揭示出更为科学的美学规律,表达出更完整的美学思想。因此,民俗学与美学同样是近缘学科。此外,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高度想象和艺术构思,及其所显现的信仰观念和奇异的思维,既是文学的又是民俗的。如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以及《三言》、《两拍》、《老残游记》等,还有大量的传奇小说、讲唱文学、戏曲名著,都是我国历代生活的风俗画卷.现代,如鲁迅作品《阿Q正传》、《风波》、《孔乙己》、《药》、《祝福》;老舍作品《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北京人》等等,都在表现民俗生活上为现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是大量的民俗事象,有人称其为“现代学”、“未来学”、“人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本科课程结课论文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别 13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学号 3213004613 学生姓名苏怡心 指导教师张春慧 20 14 年10 月23 日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苏怡心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本文在本人的亲身旅游的基础上,从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四方面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时交通不便以及因为经济尚未成熟,受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资源开发 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一般把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这也成就了民风民俗必定是一个巨大的旅游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很大程度的影响该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个城市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1 交通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有时候会决定你的旅行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我曾经去过西藏。家人在格尔木租了一辆越野车,两天时间到达拉萨,一路上见到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磕长头的,都以各自的方式穿行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所以我相信选择不同的在云南旅游的交通方式,对云贵高原的理解和体验都会不同。所以在选择旅游方式时,我和同学共同选择了坐火车抵达云南的丽江。不过令人感到不快的是火车并没有直达丽江的,需要先抵达昆明再乘坐8小时的火车达到丽江,我认为这是阻碍云南民俗风情发展的原因。提到云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地方必然是丽江或者大理,并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地方,随之而然其民俗风情更为浓厚,但是从外省很难直达这两个地方,这无疑使交通便利程度受到阻碍。虽然飞机可以很快抵达,但是在交通方式上,90%的受访者选择飞机出行,54%选择火车,30%选择自驾车,所以其实有很大部分人也是会选择火车的,特别是旅游时[1]。 不过在另一个景区我却感觉到交通方式的民俗风情,让我有了不同的体验,那就是拉市海的骑马。因为云南是位于云贵高原,一些地方因为地势的原因并未有完全开发,所以代步工具便是马。而这时骑马并不会让你感觉到这里的交通不便,骑马不快,所以在这段路途之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1、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12、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3、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4、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前言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 1.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莫言是我国文坛上为数不多的成功者,而莫言的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民俗文化是帮助莫言登上文坛的重要力量。莫言用他独特的文字语言描述,将民俗文化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莫言的众多作品均得到了东西方的共同认可,如《红高粱》、《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莫言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他独特的精神向往及民俗文化内涵。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各局千秋,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文学是读者经验的产物,而文本则具备互动性及不确定性,对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做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阐释,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力度,以此加深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感受。 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2.1莫言作品中的乡土乡情民俗文化体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莫言的《红高粱》被广大读者评委我最爱的作品,《红高粱》中真刀、真枪、真性情的语言进攻性,使其刚发表不就,就广受欢迎,面对挑剔的发行商,《红高粱》还能大受欢迎,不仅仅在于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还在于民俗文化的生动表达。在《红高粱》中充满了浓郁的乡土乡情,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使得国内外读者叹为观止,如姑娘坐花轿出嫁,在中

民俗文化的价值体现与表达方式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971843.html, 民俗文化的价值体现与表达方式探析 作者:曾聪 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07期 摘要:民俗文化产生并传承于民间,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现象,民俗文 化有着朴素、草根、区域性的特点,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资源,这种文化现象的价值不可估量,能够体现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中,民俗文化价值的实现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应该将其外价值进行体现,对内价值的实现进行保护,本文就对民俗文化的价值体现与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价值体现表达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a)-0000-00 1 民俗文化的价值体现 1.1 文化价值 文化的结构有内外两层,外层通过物质财富所创造的,对人际关系以及制度行为进行规定,内层面主要是对人的情感以及价值观进行分析,这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它决定着外层面的变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它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果没有民俗文化就能够民族文化,也就是说,民俗文化的传播能够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得到延续,民俗文化还会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以及道德标准,它具有普遍性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民俗文化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也为现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帮助,在世界文化多元融合的前提下,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思考,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继续,传统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形成,也在不断的打破传统走向现代化,不同的民族在发展中有着不同的经历,这都是历史演变的标志,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要想让民俗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发展先进文化,能够将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也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要不断的增进群众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这就需要民俗文化能够将地方的精神特色展现出来,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升华出他们的信仰,从而形成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感。 1.2 经济价值 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体现,从文化遗产经济学方面就能够看出这一点,而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规范化、制度化的经济,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条件,任何的经济模式下都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精神文化也直接决定着经济模式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也需要将最宝贵的文化都发掘出来,从而能够体现出民俗文化的真正价值。民俗文化的效益也是旅游业所看中的,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高斯马尔科夫定理: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具有线性性、无偏性和有效性等优良性质,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高斯马尔科夫假定:(1)模型设立正确 (2)无完全共线性 (3)可识别性 (4) 零均值、同方差。无序列相关假定(5) 解释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 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广义计量经济学:利用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狭义计量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在数学上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 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的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方法和数据。 滞后变量模型:把过去时期的,具有滞后作用的变量叫做滞后变量,含有滞后变量的模型称为滞后变量模型。 多重共线性: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1)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2)近似共线性下普通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变大(3)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4)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的预测功能失去意义。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1)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2)判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范围。 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1)排出引起共线性的变量(2)差分法(3)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完全共线性: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存在,i=1,2,…,n,其中c不全为0,即某一个解释变量可以用其他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则称为完全共线性。 异方差性: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异方差性的后果:(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3)模型的预测失效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1)图示检验法(2)帕克检验和戈里瑟检验(3)G-Q检验(4)怀特检验。异方差性的修正:最常用的方法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即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的模型,然后采用OLS法估计其参数。 序列相关性:多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模型的随机干扰项相互独立或不相关。如果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称为存在序列相关性。 序列相关性的后果:(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3)模型的预测失败。 序列相关性的检验方法:(1)图示法(2)回归检验法(3)杜宾—瓦森检验法 (4)拉格朗日乘法检验。 序列相关性的补救:(1)广义最小二乘法(2)广义差分法(3)随机干扰项相关系数的估计(4)广义差分法在计量经济学软件中的实现。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1)线形性(2)无偏性(3)有效性(4)渐近无偏性(5)一致性(6)渐进有效性。 最小样本容量:即从最小二乘原理和最大似然原理出发,欲得到参数估计量,不管其质量如何,所要求的样本容量的下限。 随机干扰项:即随机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是针对总体回归函数而言的。 无偏性:是指参数估计量的均值(期望)等于模型的参数值。 需求函数的零阶齐次性: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和相关商品价格均增长 倍时,商品的需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例如:茶文化、服饰文化、书画文化、和文化等。无论是在过去的封建王朝还是在当今社会,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此文就对其中“和”与“礼”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进行粗略的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 中国传统文化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这其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通过扬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在实践路径与方法方面,儒家以“中庸”的思想方法认知和谐,通过培养造就“君子”来促进和谐,用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等,在今天也有可借鉴之处。 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哲学的况味,它所能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弥补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礼”。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礼是“修、齐、治、平”的大经大法。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人际伦理,社

云南民族文化特征论

云南民族文化特征论 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030911014 张颖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所组成的一个统一体。中国56个民族,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云南民族文化,因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历史来看,云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的久远可以追溯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始于春秋的古滇文化、魏晋的爨文化、宋元时的南诏大理文化和元明清以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2000多年文明史的纵向脉络,使云南的历史文化资源雄浑而厚重。 从人文地理来看,云南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民俗特点,构成了云南特有的民族人文景观。

下面,结合《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书本上的知识和上课所学的内容,粗浅的谈谈我所认识的云南民族文化特点。 一、云南民族文化特征的乡土性 自古云南地处闭塞,交通不便,即便有“蜀身毒道”、“茶马古道”这样联系外界的通道,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滇道之难,又远远超过蜀道。因此造成了云南民族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放程度低,形成了云南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人类社会发展经过的几种历史形态都有存在。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加之自然资源又较为丰富,很容易形成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备的“隔离机制”。这样,其文化形态都较少发生重大变革,决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但也正因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乡土性,造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独有的魅力。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等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山山水水各见人间千秋的人文景观,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族歌舞资源。云南人已经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云南映象》就是把

公共经济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围 B、规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容。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合流而构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2.理论经济计量学:是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测度由经济计量模型设定的经济关系式。 3.应用经济化量学:以经济理论和事实为出发点,应用计量方法,解决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 4.内生变量: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由模型自身决定,其数值是求解模型的结果。 5.外生变量:是非随机变量,在模型体系之外决定,即在模型求解之前已经得到了数值。 6.随机方程:根据经济行为构造的函数关系式。 7.非随机方程:根据经济学理论或政策、法规而构造的经济变量恒等式。 8.时序数据:指某一经济变量在各个时期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9.截面数据:指在同一时点或时期上,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三、名词解释 1.回归分析:就是研究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依赖关系,其目的就是通过解释变量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或预测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均值。 2.相关分析:测度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联度的分析方法。 3.总体回归函数:E (Y /X i )是X i 的一个线性函数,就是总体回归函数,简称总体回归。它表明在给定X i 下Y 的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 i 有函数关系,就是说它给出了Y 的均值是怎样随X 值的变化而变化的。 4.随机误差项:为随机或非系统性成份,代表所有可能影响Y ,但又未能包括到回归模型中来的被忽略变量的代理变量。 5.有效估计量: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的无偏估计量叫做有效估计量。 6.判定系数:TSS ESS Y Y Y Y R i i =--=∑∑222)()?(,是对回归线拟合优度的度量。R 2测度了在Y 的总变异中由回归模型解释的那个部分所占的比例或百分比。 三、名词解释 1.异方差 :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u ,2u ,…,n u 不具有相同的方差,即 ()()≠i j Var u Var u ,当j i ≠时 ,则称随机误差的方差为异方差 。 2.序列相关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总假定其随机误差项是不相关的,即 (,)0,i j Cov u u i j =≠ 上式表示不同时点的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如果一个回归模型不满足上式,即(,)0i j Cov u u ≠,则我们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着序列相关现象,也称为自相关 3.加权最小二乘法 :为了克服方差非齐性,所采用的方法即加权最小二乘法。基本思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种各样记录其历史的档案,这些文化和档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档案财富。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发掘和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新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然后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对于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和新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档案文化新文化建设

目录 前言 (3)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影响 (4)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档案 (4)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产生的内在条件 (5)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文化形态 (6)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积累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启示 (7) (一)发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新价值 (7)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建设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7) 五、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这些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广义地说,凡是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变迁的实物和非实物材料,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各种文字史料、金石文物、木刻、绘画、口传档案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形式的实录,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档案,真实地反映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形态,如彝族的档案文献、傣族的历史档案、纳西族的古代档案、白族的档案史料等等。另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地方官府和个人形成的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如一些公文、碑刻、家谱、契约、信件等。 云南少数民族自己产生的档案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主体,它们是最富有原生态意义和最具价值的档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的大量档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档案资源中独放异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云南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这些音像档案使少数民族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使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能真实、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活动,留下传之后世的档案材料。(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所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指世居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这些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云南很早就和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自己的土著文化,又接受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这样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身的乡土性、边缘性的特征,又同时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云南历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2)社会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成本 (4)净边际效益 (5)外部效应 (6)负的外部效应 (7)正的外部效应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9)矫正性的税收 (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11)公共物品或服务(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13)消费的非竞争性(14)受益的非排他性(15)林达尔均衡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18)简单多数规则 (19)政治均衡 (20)单峰偏好 (21)中间投票者定理(22)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 (24)消耗性支出 (25)转移性支出 (26)创造性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30)公共预算 (31)零基预算 (32)复式预算 (33)机会成本分析 (34)成本—效益分析(35)支付能力原则 (36)税收 (37)课税客体 (38)超额累进税率 (39)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40)受益原则 (41)支付能力原则

(42)均等牺牲(43)比例牺牲(44)最小牺牲(45)税收的额外负担(46)税收的额外收益(47)税收中性(48)税收成本(49)税收的奉行费用(50)从量税 (51)从价税 (52)直接税 (53)间接税 (54)关税 (55)税制结构(56)主体税种(57)税本 (58)税源 (59)拉弗曲线(60)分类综合所得税(61)社会保险税(62)特种财产税(63)生产者剩余(64)消费者剩余(65)税收额外负担(66)税收效应(67)税收中性(68)税收的替代效应(69)税收的收入效应(70)无差异曲线分析(71)税收转嫁(72)税收归宿(73)税收负担(74)辗转转嫁(75)混转 (76)消转 (77)税收资本化(78)局部均衡分析(79)一般均衡分析(80)负债有害论(81)可转让公债(82)预付税款券(83)公募拍卖方式(84)平价发行(85)到期一次偿还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