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年资料应用蟾酥合剂治疗炭疽的经验介绍

年资料应用蟾酥合剂治疗炭疽的经验介绍

年资料应用蟾酥合剂治疗炭疽的经验介绍
年资料应用蟾酥合剂治疗炭疽的经验介绍

年资料应用蟾酥合剂治疗“炭疽”的经验介绍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应用蟾酥合剂治疗“炭疽”的经验介绍

张文胄

绪言“炭疽杆菌”于公历1876年由Robertkoch氏的发明始完备和确定的,它是一种在家畜中较为广泛,但在人类中则为少数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祖国的医籍里,则羼入在一般疽类中,没有特别提出来作系统的描述,及确立其有效的疗法,虽然可以说,这是祖国医籍中的一个微小的缺陷,但绝不可以认为对炭疽的治疗,是中医药所不能胜任的,要知道祖国医学,浩如烟海,但凭以往的书籍记载,

是不能完全包括得了的,可以肯定,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效方,传流民间,有待我们去发掘和整理,从而用来充实整个祖国医学的内容,为此作者凭着家传的经验,及个人临症的体会,来介绍一下,怎样用中医药来治疗炭疽,以供大家参考。

人类偶而发生炭疽,大都是由感染炭疽杆菌的家畜所传染的,炭疽的病灶,最多发现在人体显露的皮肤表面,如手足头面等部;但也有病灶在内脏的,如肺炭疽等;但内脏炭疽,若没有完备的仪器,是难于诊断确定的,所以作者能介绍的,仅限于皮肤炭疽。

炭疽的临床表现初起患处皮肤上发现1-2公分面积,数约5-10个小水鲍,连续成不规则圆形,中心部凹陷,粗看好像一个凹陷的,内含紫黑色浆液的大水泡,不作痛,但有麻痒感,一三日后,水皰逐渐蔓延扩展,体温高升,开始漫肿,大约5-8天,为炭疽症势达到最高峰的时期,若在这时,不作适当治疗,很可能引起脓毒症败血症脑膜炎等症而延致死亡,——中医通常统称之谓“内陷走黄”。

外用方剂的配合及用法

(1)蟾酥合剂:蟾酥合剂,中医用来治疗坏疽疔毒,已有攸久的历史,外科正宗“蟾酥丸”内服,“立马回疔丹”外用,都是很明显的例子,不过与作者所使用的药物,稍有出入而已.方剂的配合;近似景岳全书外科钤所载飞龙夺命丹。蟾酥酒化腰黄血竭硃砂轻粉硼砂乳香没药煆炉甘石煆寒水石胆矾明矾铜绿干蜗牛各一钱射香灯草灰各五分,共为细末,用法:用烧酒调匀,凡炭疽初起,挑破水皰,拭浄,将药包围黑腐处,并延展3公分,三日后更换。

(2)1/10蟾酥合剂:用上药1份,煆石膏9分,凡炭疽腐肉已和健康部分离时用,一日一换。

(3)白降丹:方剂的配合,见医宗金鉴外科,是为汞化合剂中腐蚀力量较强的一种,因炭疽腐肉,坚靱异

常,若仅用蟾酥合剂,或汞化合剂中腐

蚀力量较弱者,则难收到控制症势发展的效果,且腐肉极难剥离,势必延长整个疗程,但白降丹也不可用得太多,因其腐蚀力大,其刺激性亦强,每能使疮面干陷,肿势加甚,腐溃面积扩大,也必延长整个疗程;用法:将白降丹研细,凡炭疽初起,在黑腐处掺上薄薄一层。

(4)1/2白降丹:白降丹1份煆石膏1份,凡炭疽腐肉已和健康部分界时用。

(5)九一丹:大仁升丹1份煆石膏9份,凡炭疽腐肉已剥离,但疮面尚有浓液时用,一日一换。

(6)迎春散:广丹1份煆石膏9份,收歛用。

内服方剂中医一向对治疗各类疾病,是依据“辨证论治”的法则,随证而治,内服煎剂,尤必掌握重心,灵活应用,始可达到由于病人因气候体质年龄习惯等的不同影响而形成的各种见证,作出适当的疗法,若贸易拟立数方,即谓范围尽在其中,则极难免挂一漏万,千里毫厘之讥,但是未始不可以根据最常见的典型病例,以及必不可

缺的方剂,作概括性的叙述。

(1)蟾酥丸:即上列蟾酥合剂和丸如绿荳大,凡炭疽初起,依据体格强弱,症状轻重,顿服5-7分,普常服一次已足,服后有呕泛不适感,是本药的副作用,数小时后即消失,勿讶:有微汗更好。

(2)荡毒汤:大黄芒硝地丁银花连翘山茨菇蚤休丹皮赤芍池菊名三钱川连八分甘草一钱五分。

加减法:炭疽在发生三五日后,体温高升,是谓炭疽热,除特殊情况外,大便必然闭结,泻下剂切不可畏惧不用,以免贻误,取下利三五次为度,不必尽剂;火盛者加生石膏鲜生地各七钱,腹满甚者加积实三钱,湿盛者加苡仁茯苓各四钱,有外感者,可加服蟾酥丸一次,不必用麻桂荆防薄荷等一般疎表药,若伴有脓毒症,败血症,脑膜炎等——内陷走黄——前驱证者,则必加犀角五分一一钱。

病例1.苏××女性45岁职业羊商贩住海宁袁花区,1951年8月4日初诊,患者以二日前右前臂中部发现紫黑色水皰,继则漫肿麻痒,症势迅速进展,经检疮面3×4公分,中部凹陷,深紫黑色,四周被连续紫黑色水皰包围,红肿圈延展5公分,坷坎不平,腋下淋巴肿大如鸡卵,漫肿及于臑部,自觉胸部瞀闷有呕泛感,体温:38.6℃脉搏105次,脉象洪数有力,舌苔黄腻,发病后大便未行,诊断:炭疽,症势正在进展;处方:川连甘草各一钱山茨菇地丁银花连翘蚤休大黄芒硝池菊丹皮赤芍各三钱,蟾酥丸七分吞服,外用于黑腐处先掺白降丹薄薄一层蟾酥合剂复盖,清凉膏黏贴,红肿处醋调如意金黄散湿敷,——方见外科正宗。

8月6日出诊,病势继续

进展,呼吸急促,神智模糊,间有休克现象,大便虽已行,但不畅,体温39.9℃脉

搏120次/分,脉象滑数有力,疮面黑腐扩大至5×5公分,脓肿已及右乳部,有内陷前驱证状,症势颇危急,内服加犀角一钱龙齿牡蛎硃茯神各五钱,外用同前;是夜大便畅行数次,微微得汗,体温渐降,神智转清,上方去大黄芒硝。

8月8日门诊体温37.4℃脉搏80次/分,脉象小弦数,苔薄黄腻,疮面黑腐与健康部分界,腋下淋巴及其他漫肿已消失,神智清明,稍能进食,症势转佳,内服去犀角龙齿牡蛎获神,加花粉金斛谷芽陈皮苡仁各三钱,外用蟾酥合剂,1/2白降丹。

8月11日体温脉搏已正常,疮面黑腐与健康部分离,内服同前,外用1/10蟾酥合剂。

8月15日腐肉已脱落,底部尚有黄色浓汁,起居饮食正常,停服煎剂,外用九一丹五、六天,继用迎春散收口,半月后愈合。

2.李××男性48岁职业农住加兴新区,1951年9月4日初诊,患者八天前右肘下发现紫黑色水泡,曾经使用大量汞化合剂治疗,但症势继续进展,经检疮面4×5公分,色黑如焦煤,下陷,旁有微小水皰,分泌物极少,腋下淋巴肿大如鸭卵,全臂及腰胁均见漫肿,自

汗,呼吸短促,已六日不大便,胸闷有呕泛感,疲惫,体温:39℃脉搏:103次/分,脉象小弦数,诊断:炭疽,心脏有由于代偿性兴奋转为衰弱的可能,处方:犀角七分川连八分大黄芒硝(便行四五次即去)地丁连翘银花元参丹皮赤芍鲜斛蚤休各三钱龙齿牡蛎各五钱甘草一钱五分,吞服蟾酥丸五分,外用蟾酥合剂复盖,此症不用白降丹,因其前曾大量用过,恐其刺激过度,引起药疹,并扩大腐蚀面积,肿处醋调如意金黄散湿敷。

9月7日前日服药后,有呕吐泄泻,胸闷气促渐减,疮面无显著变化,但分泌物加多,腐肉与健康部分离,腋下淋巴与其他漫肿已消失,惟阴囊有水肿现象,体温37℃脉搏78次/分,脉象小弦,苔薄腻,内服去犀角龙齿牡蛎连翘,加赤小豆四钱泽泻三钱,外用1/10蟾酥合剂。

9月13日腐肉已脱落,尚有少量脓液,用九一丹迎春散如上例,二十天后愈合。

3.王××男性33岁职业农住海宁县硖石乡1955年10月30日初诊二日前患者因无名指刈稻划破,经检划痕长2公分,微肿色泽正常,初步诊断普通划伤,给予包扎而去。

11月2日出诊,据述患者10月31日午后寒战高热,请某内科医师诊治,体温39.5℃,因手指病状不严重,医师病家,均不注意,即注射青霉素40万单位,内服磺胺噻唑,翌日病状并未改善,且现神智混濁,始忆及前此曾剥瘟羊皮,急觅水蛇二条吞服,经检疮面划痕

四周,现紫黑色水皰,中陷,红肿已及臑部,腋下淋巴肿大,体温38.6℃脉搏98次/分,脉象弦数,舌苔白腻,大便四日未行

,胸宇懊憹不舒,诊断:炭疽,处方:大黄芒硝地丁山茨菇银花连翘池菊蚤休各三钱川连甘草各一钱陈皮二钱,注射青霉素油剂60万单位,外用白降丹蟾酥合剂,金黄散湿敷。

11月3日肿势已停止进行,大便通,脘宇舒,内服去大黄芒硝加丹皮赤芍,继续注射青霉素60万单位,外用药未启换。

11月6日门诊,疮面黑腐2×1.5公分,与健康部分界,肿势已退尽,体温脉搏已正常,停服煎剂,外用蟾酥合剂白降丹。

11月10日腐肉已与健康部分离,四围有药疹流水作痒,外用1/10蟾酥合剂氧化锌油膏包敷,后用九一丹迎春散如前例,半月后愈合。

体会与结语从1、2两例来看,中医药能够治愈较严重的炭疽感染,虽事隔多年,值得提出来供大家作参考,3、4两例用以表明民间单方水蛇,有抑制炭疽病势发展的相当能力,若在不能及时得到适当治疗的边鄙地区,为了争取时间,可以服用,若有胸宇不适等感觉,不必疑惧,自从1952年3月以后,因为犀角价格大昂,且在治疗炭疽过程中,使用机会又很多,实非大多数病家所能负担,同时青

霉素价格下降为一般化药品,为此凡遇炭疽,大都伴用青霉素来治疗了,以作者经验,每日量30万单位青霉素,对炭疽桿菌所起的抑制作用不大,或完全不起作用,每日量60万单位青霉素,注射二日后,即热退肿消,症势完全稳定,可不必再继续使用了。

作者临症十数年,对炭疽的治疗,即使在纯用中药时,除极个别的病例,因听任病情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或不听医嘱,不敢服用吐下剂外,就了解所及,治疗失败的病例,极少发现,伴用青霉素治疗后,疗效更为提高,数年来可说无一例失败。

西医文献对治疗炭疽的各种报导,使用青霉素全部疗程的用量,大都数倍于上述用量,若配合金霉素等使用,则耗费更大,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发扬中医中药的号召下,以及办一切事业在节约的原则下,作者认为蟾酥合剂等对治疗炭疽,不论在学术上,经济上都有研究和使用价值。这是作者主观片面的看法,和肤浅的陋的经验必然不够全面和深切,希望专家与同道们指正和补充。

(本文发表在1958年1期第37页上)

(企业诊断)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最全版

(企业诊断)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病诊断治疗和处置方案 (2005年版) 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和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均可且发败血症。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病原学 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1.5 3~5μm,俩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图1),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在环境而异。在人体、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CO2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图2),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图3)。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图2),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孵箱培养均可,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呈狮子头状,有的菌株在菌落壹侧形成尾突(图4)。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24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2~5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图5)。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图6),但在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和β-溶血混淆。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称为狮头样菌落(图4)。该菌在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

2020年(企业诊断)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企业诊断)炭疽病诊断治疗和处置方案

炭疽病诊断治疗和处置方案 (2005年版) 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和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均可且发败血症。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病原学 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1.5 3~5μm,俩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图1),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于环境而异。于人体、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CO2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图2),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图3)。于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图2),未游离的芽胞于菌体中央。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该菌于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孵箱培养均可,于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呈狮子头状,有的菌株于菌落壹侧形成尾突(图4)。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24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2~5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图5)。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图6),但于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和β-溶血混淆。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称为狮头样菌落(图4)。该菌于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5—1997 ^~`前言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主要存在于食草动物和牲畜群落之中,并能造成环境的广泛污染。由于炭疽芽孢具有对外界环境极强的抵抗力,造成这种污染常持续存在。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感染本病的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气溶胶或尘埃,以及接触污染的毛皮等畜产品而罹患本病。本标准规定了炭疽病人的诊断标准及诊断后所必须进行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标准的附录;附录C及附录D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爱芳、董树林、刘秉阳、俞东征。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炭疽的诊断标准及人炭疽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对人炭疽的诊断及处理。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炭疽 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切人类感染,其中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动物炭疽在本标准中均专门指明,如称为炭疽病畜等。 2.2 就地隔离 在诊断地点或家中隔离炭疽病人。 2.3 感染来源 炭疽病人获得感染的来源。其中包括传染源,指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 3 炭疽病人的诊断 3.1 诊断依据 3.1.1 流行病学 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3.1.2 临床表现 3.1.2.1 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1.2.2 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3.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3.1.2.4 脑膜炎型炭疽: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3.1.2.5 炭疽败血症: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严重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2005年版) 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病原学 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 3~5 μm,两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图1),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在环境而异。在人体、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 CO2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图2),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图3)。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图2),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孵箱培养均可,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呈狮子头状,有的菌株在菌落一侧形成尾突(图4)。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24 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2~5 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图5)。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图6),但在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与β-溶血混淆。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称为狮头样菌落(图4)。该菌在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 图1 在血琼脂平板上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 (放大1000倍) 图2炭疽杆菌 左图为带芽胞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1000);右图为游离芽胞,为孔雀绿染色。 图3炭疽杆菌感染动物脏器压片 炭疽杆菌排列竹节状,美蓝染色,荚膜为粉红色,菌体为蓝色。 图4炭疽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过夜培养后形成的菌落形态左图,表面粗糙、有尾状突出部分;右图为典型的“狮子头”样菌落,呈卷发样(?100)。 图5炭疽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黏性菌落 图6炭疽杆菌(右侧)和腊肠样芽胞杆菌(左侧) 炭疽杆菌生化反应不活跃,卵黄反应、硝酸盐还原和明胶液化以及触酶均为阳性,不分解淀粉和甘露醇。抗原结构可分为两大组,即菌体抗原和外毒素。菌体抗原包括荚膜多肽和菌体多糖。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与毒力有关,细菌变异不形成荚膜时,致病性也随之消失。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外毒素复合物由水肿因子、致死因子和保护性抗原组成。 特异性裂解炭疽杆菌?噬菌体可用于该菌的鉴定。但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该噬菌体的敏感性不同,极少数腊样芽胞杆菌对该噬菌体敏感(如ATCC4342株),也发现缺失两个毒力质粒的菌株对该噬菌体不敏感(如CDC680株)。在进行噬菌体裂解鉴定细菌时,应采用分区划线接种法,在第一、二区滴加一定浓度的噬菌体。具有两个毒力质粒的强毒株比较敏感,在平板上第一、二区均可见到裂菌的透明环,但第二区更明显;缺乏pX01质粒的菌株在第一、二区均可见较大透明裂菌环;而缺乏pX02质粒的Sterne 株在第一区形成更加透明的裂菌环。这种现象与质粒的有无并无直接关系,试验证实,具有pX01质粒的菌株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18~20h,比缺失该质粒的菌株可形成更多数量的芽胞,因此,具有pX01质粒的菌株在普通培养平板上生长时,形成大量芽胞,产生大量细胞碎片,当噬菌体加入时,会与细胞碎片上的受体结合而失活;反之,当噬菌体加入缺失pX01质粒的菌株生长物时,大部分噬菌体会感染细菌,使之裂解。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997

附件1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炭疽的诊断标准及人炭疽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对人炭疽的诊断及处理。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炭疽 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切人类感染,其中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动物炭疽在本标准中均专门指明,如称为炭疽病畜等。 2.2 就地隔离 在诊断地点或家中隔离炭疽病人。 2.3 感染来源 炭疽病人获得感染的来源。其中包括传染源,指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 3.炭疽病人的诊断 3.1 诊断依据 3.1.1 流行病学 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3.1.2 临床表现 3.1.2.1 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1.2.2 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

炭疽的诊断和治疗

炭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牛、马、羊等食草动物,炭疽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传染性。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进食染菌肉类亦可致病,吸入含炭疽芽胞杆菌气溶胶则是恐怖袭击致病的主要途径。人群对其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持久免疫力。根据历史记载推测炭疽在欧洲等地曾发生大范围流行,造成大批人、畜死亡。目前随着高危人员接种疫苗等公共卫生措施的应用,发病率大幅下降,仅散发于世界各地,以牧区和皮毛加工区多见。但由于炭疽芽胞杆菌具有抵抗力强、高毒力以及易于获得、易于播散等特点,曾先后被多个国家用于研制生化武器。1979年在前苏联曾因炭疽芽胞杆菌芽胞从军方实验室意外播散而导致约250人感染、100人死亡和大量牲畜感染;2001年在美国由于恐怖分子邮寄装有炭疽芽胞杆菌邮件导致23人感染和5人死亡。据估计,在大城市播散100kg炭疽芽胞杆菌可造成13万~300万人死亡。这些事实预示尽管自然途径感染的炭疽对人类威胁已减少,但炭疽芽胞杆菌可被用作恐怖袭击武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威胁仍存在。 炭疽潜伏期1~12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多种类型。皮肤型较为多见,首先表现为皮肤暴露部位的丘疹或斑疹,随后相继出现水泡、出血性坏死、周围组织非压陷性水肿直至炭疽痈,并伴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吸入性炭疽(inhaled anthrax )旧称肺炭疽,自然途径感染时少见,但受恐怖袭击感染患者中多见,起病初仅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待细菌芽胞转变为菌体生长繁殖并产生炭疽毒素后,病情进展急骤、凶险,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紫绀、血样痰及胸痛等,可在起病后24~48h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胸片提示纵隔增宽,尸解可发现出血性胸腔淋巴结炎、出血性纵隔炎和胸腔积液。肠炭疽症状主要为严重毒血症、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腹膜炎征象,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膜型病情凶险,表现为出血性脑膜炎。此外还有败血型炭疽。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在患者体液、排泄物中发现具荚膜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即可初步确定该病诊断,而细菌培养、动物接种、皮肤试验及炭疽芽胞杆菌毒素抗体检测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在目前情况下,临床医生应对炭疽等可能用作生物恐怖袭击的疾病保持警惕。 炭疽病情进展快,延误病原治疗将显著降低患者存活率,因此应尽早开始抗菌治疗,对疑似患者也应及时予以抗菌经验治疗。目前关于炭疽抗菌治疗的临床资料尤其对照研究资料缺乏,选择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案制订更多依据药物体外抗菌活性和动物实验结果。生物恐怖袭击所致感染具有吸入菌量大、造成吸入性炭疽等重症感染多的特点,需要对抗菌药物选择、疗程等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既往炭疽的治疗多采用单药治疗,目前主张除皮肤炭疽外,对其它类型炭疽患者尤其遭受恐怖袭击者均应采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其理由为:⑴吸入性炭疽等类型炭疽均为可迅速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⑵已发现青霉素、四环素类耐药菌株,恐怖袭击可能采用对1种或数种药物耐药菌株;⑶一些药物可能弥补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首选药物的不足,如克林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少炭疽毒素产生,利福平、氯霉素和大剂量青霉素可在脑脊液达到较高药物浓度,等等。既往病原治疗疗程皮肤型为7~10d,其余类型为2~3周;由于动物实验显示抗菌治疗可阻止机体产生免疫力,为避免吸入气溶胶中迟发芽胞繁殖导致复发,现在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炭疽的诊断标准及人炭疽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对人炭疽的诊断及处理。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炭疽 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切人类感染,其中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动物炭疽在本标准中均专门指明,如称为炭疽病畜等。 2.2 就地隔离 在诊断地点或家中隔离炭疽病人。 2.3 感染来源 炭疽病人获得感染的来源。其中包括传染源,指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 3.炭疽病人的诊断 3.1 诊断依据 3.1.1 流行病学 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3.1.2 临床表现 3.1.2.1 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1.2.2 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2005年版) 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病原学 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1.5 3~5 μm,两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图1),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在环境而异。在人体、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CO2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图2),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图3)。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图2),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孵箱培养均可,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呈狮子头状,有的菌株在菌落一侧形成尾突(图4)。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24 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2~5 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图5)。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图6),但在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与β-溶血混淆。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称为狮头样菌落(图4)。该菌在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 图1在血琼脂平板上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 (放大1000倍)

牛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牛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炭疽为各种家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病牛的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呈出血性浆液浸润、血凝不全,脾脏肿大,常呈最急性和急性经过。炭疽可传染给人。 一、病原 病原是炭疽杆菌。菌体长、直、呈竹节状。人工培养的菌体呈长链状,在病畜血液及组织中呈单个或短链,能产生荚膜。 在有氧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一端,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病畜体内未与空气接触的细菌不会产生芽孢,故凡患炭疽病的动物尸体,严禁解剖,以防止菌体形成芽孢后污染环境。 炭疽在外界环境分布很广,发生炭疽病的地区,其土壤中分布较多炭疽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60℃经30分钟即可被杀死。 但当炭疽形成芽孢后,抵抗力则增强,如在干燥环境中可生存10年,在粪便和水中也可长期存活。温热的10%福尔马林、含0.5%盐酸的0.1%升汞和5%氢氧化钠或将芽孢杀死,石炭酸及来苏儿对炭疽作用甚微。 二、流行病学 病牛是炭疽病的主要传染源,濒死病牛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尸体处理不当,形成大量芽孢会污染环境、土壤、水源,成为永久的疫源地。每当洪水泛滥时,就有可能将炭疽病菌冲刷至地面,引发动物或人的感染,造成疫情流行。 炭疽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及吸血昆虫感染。 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5天。 1、最急性型 发病急剧,无典型症状而突然死亡,全身肌肉震颤,步态蹒跚,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大声鸣叫而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病程数分钟至数小时。 2、急性型 体温急剧升高到41-42℃,心跳每分钟100次以上,反刍停止,食欲废绝,伴发瘤胃鼓胀,泌乳停止。病初兴奋不安,惊恐、鸣叫、横冲直撞,后期精神浓郁,呼吸困难,步态不稳,可视黏膜发绀,并有针尖到米粒大小的出血点。有的病牛先便秘后腹泻,便中带血。病程1-2天。濒死期全身战栗,呈痉挛状,体温下降,呼吸极度困难。孕牛流产,颈、胸部水肿。 3、亚急性型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为2-3天,且病情

炭疽病

炭疽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常见症状:皮损处有黑痂形成、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寒战、高热,呕吐、腹痛、水样腹泻传播途径:接触感染,英文名称anthrax 炭疽病病因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3.易感者人群 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 炭疽病临床表现,潜伏期1~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临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题预测.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题预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炭疽的预防措施为( )A .病畜应及时焚烧后深埋 B .炭疽患者应严格隔离 C .污染敷料衣被应焚烧 D .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口罩 E .易感的有关职业人员应注射疫苗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 .病人 B .病原携带者 C .猪、牛、羊等食草动物 D .肉食动物 E .哺乳动物 本题答案: 3、判断题 各种类型的炭疽中,肺炭疽是最常见的。 本题答案: 4、多项选择题 能有效杀灭炭疽芽胞的方法是( l7、填空题 炭疽的预后,适当治疗下的皮肤炭疽病死率_________,严重并发症的皮肤炭疽病死率可达_________,肺炭疽病死率高达_________;肠炭疽病死率为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炭疽病的临床特征( )A.肺炭疽、肠炭疽病情凶险 B.皮肤炭疽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C.传染源是食草动物 D.易并发败血症 E.病后免疫力短暂,故易重复感染 本题答案: 9、单项选择题 炭疽病多见于( )A.儿童 B.渔民 C.牧民 D.妇女 E.免疫功能低下者 本题答案: 10、单项选择题 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皮肤炭疽 B.肠炭疽 C.肺炭疽 D.口咽部感染 E.炭疽脑膜炎 本题答案: 11、单项选择题 患者李XX,男,36岁,牧民,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稍痒,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咽无红肿,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 为明确诊断,进一步的检查最主要的是( )A.从皮肤破损处涂片查炭疽杆菌或直接培养分离炭疽杆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