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穴处方

耳穴处方

耳穴处方
耳穴处方

处方示例

(1)胃痛:主穴:胃、脾、交感、神门。配穴:胰胆、肝。

(2)恶心呕吐:主穴: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

(3)心律失常:主穴:心、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

(4)哮喘:主穴:肺、肾上腺、交感。配穴:神门、内分泌、气管、肾、大肠。

(5)失眠:主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配穴:胃、脾、肝、肾、胰胆。

(6)头痛:主穴:神门、枕、颞、额、皮质下、颈椎。配穴:肝、肾、心、交感。

(7)坐骨神经痛:主穴:坐骨神经、神门。配穴:臀、胰胆、膀肮。

(8)荨麻疹:主穴:肺、肾上腺、风溪、耳中。配穴:神门、脾、肝。

(9)痤疮:主穴:耳尖、内分泌、肺、脾、肾上腺、面颊。配穴;心、大肠、神门。

(10)痛经: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

(11)近视眼:主穴:眼、肝、脾、肾。配穴:屏间前、屏间后。

(12)内耳眩晕症;主穴:内耳、外耳、肾、肝、胰胆、脑干。配穴:枕、皮质下、神门、三焦。

(13)急性结膜炎:主穴;耳尖、眼、肝。配穴:屏间前、屏间后。

(14)晕车: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配穴:枕、脾、神门。

(15)戒烟:取穴:神门、肺、胃、口。

耳穴压豆的操作操作规范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 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 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 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 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 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操作流程1

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王不留行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准备用物,核对床头卡。) 护士:2床,你好,今天我是你的主管护士小范,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患者:刘丽 护士: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好吗? 刘女士,今天你是术后第二天,请问你便秘的症状好些了吗?患者:没有 护士:不用担心,根据你的情况,我们遵医嘱会给你进行耳穴埋豆的治疗,它可以缓解你便秘的情况,请问你以前接触过这项治疗吗?患者:没有 护士:不用担心,我现在向你解释一下耳穴埋豆的原理,所谓耳穴埋豆,就是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你的耳朵上,通过揉压的方式,从而刺激耳穴上的穴位,以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你放心,他不会造成你的疼痛不适,请问你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吗? 患者:愿意 护士:那么由我为你进行这项操作可以吗? 患者:可以 护士:那么我现在为你检查一下耳廓的情况,耳廓无破溃,无脓液,适合进行这项操作。 护士:请问你对胶布过敏吗? 患者:不 护士:请你稍等,我现在去准备用物。

护士:好的,刘女士,现在为你进行耳穴埋豆的治疗,请问你需要上洗手间吗? 患者:不 护士: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 患者:不需要 护士:好的,刘女士,这项操作我会为你选择三个穴位: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尿道: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肛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用探棒用力均匀的寻找压痛点,然后贴压王不留行籽) 请问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吗? 患者:有 护士:好的,刘女士。王不留行籽已经贴压于你的耳穴上了,请将你的手指给我,感受一下好吗?(护士将患者拇指和食指按压王不留行籽,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个四个小时按压1—2分钟,以加强对血管的刺激,夏季保留1—3天,避免沾水。) 护士:好的,刘女士,今天的治疗已经操作完毕了,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 患者:没有了 护士:好的,刘女士,谢谢你的配合 (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整理用物)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0.6 x 0.8cm 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 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 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 次,每次3 分钟左右,贴敷1 次持续3~5 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x 0.5cm 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x0.5cm 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 次,每次按压5 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 次,每次每穴按压40 次,5天交换1 次,10天为1 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降压耳穴方( 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 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 次,每隔3 日换压对侧穴位, 1 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江西中医药杂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主穴: 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 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 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 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 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 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 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 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 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 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骨科常用耳穴(优质参考)

穴位名称:指[耳穴] 【定位】:在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腕[耳穴] 【定位】: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肘[耳穴] 【定位】: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肩[耳穴] 【定位】: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肩关节[耳穴] 【定位】: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锁骨[耳穴] 【定位】:在与屏轮切迹的耳舟部,同水平偏耳轮尾侧。【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 穴位名称:踝[耳穴]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 穴位名称:膝[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 穴位名称:臀[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后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11 、腕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二等分即腕。【主治】腕部疼痛等。 12 、肘。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三等分即肘。【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等。 13 、肩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四等分即肩。【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14 、锁骨 【位置】耳舟五等分之第五等分即锁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15 、趾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后上方近耳尖部。

【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 16 、跟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前上方,近三角窝上部。 【主治】足跟痛。 17 、踝 【位置】跟、膝两穴之间。 【主治】踝关节扭伤。 18 、膝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中1/3 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 19 、髋 【位置】对耳轮上脚的下1/3 处。 【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20 、臀 【位置】对耳轮下脚的后1/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21 、坐骨神经 【位置】对耳轮下脚的前1/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23 、颈椎 【位置】在对耳轮体部将轮屏切迹至对耳输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分,下1/5 为本穴。 【主治】落枕、颈椎综合症等。 24 、胸椎 【位置】按上述分法,中1/5 为本穴。 【主治】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等。25 、腰骶椎 【位置】按上述分法,上2/5 为本穴。 【主治】腰骶部疼痛等。 26 、颈 【位置】颈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落枕、颈项肿痛等。 27 、胸 【位置】胸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胸胁疼痛、胸闷、乳腺炎等。 28 、腹 【位置】腰骶椎前侧耳甲缘。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等。 29 、神门 【位置】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症等。 30.皮质下 【位置】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复习课程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 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 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 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 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 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 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 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 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1.风溪 [部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主治]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等) 2.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3.交感 [部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4.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厥、脉管炎“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5.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强壮保健穴) 6.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眼病等 7.脾 [部位]耳甲腔的后上部,耳轮脚延长线以下 [主治]腹胀,腹泄,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痿证,失眠等 8.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9.肺 [部位]在心、气管周围处 [主治]咳喘,胸闷,咽痛,皮肤病,便秘,自汗盗汗,鼻疾等

10.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主治]主治: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生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寻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 11.脑(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并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耳穴考点(操作)

常见症状耳穴压贴 1、失眠(不寐) 神门、心、交感、皮质下、枕、脑干、神经衰弱点 2、便秘 大肠、直肠、交感、三焦、脾、皮质下、肺、腹、内分泌 3、胃痛 胃、脾、交感、肾、肺、肝、神门、皮质下、三焦、胰胆 4、痛经 子宫、内分泌、卵巢、缘中、肾、肝、神门

常见耳穴定位及主治 神门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主治: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心 定位: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 主治:心悸、癔病等 交感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疾病 皮质下 定位:在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枕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主治:神经系统病、皮肤病、昏厥 脑干 定位:在屏轮切迹正中处 主治:头痛、眩晕 神经衰弱点 定位:颈椎与枕顶穴之间 主治:神经衰弱 大肠 定位: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 主治:痢疾、腹泻、便秘 直肠 定位: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脱肛、里急后重 三焦 定位:在口、内分泌、皮质下和肺穴之间 主治:便秘、浮肿

脾 定位:肝穴的下方、紧靠对耳轮 主治:脾胃病、血症 肺 定位: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主治:肺系病、皮肤病 腹 定位: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处 主治:腹腔疾病,消化系统,妇科疾病 内分泌 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主治:泌尿、生殖、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 胃 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 肾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 主治:泌尿、生殖、妇科、腰 肝 定位: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 主治:眼病、胁痛 胰(胆) 定位: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病 子宫(精宫) 定位: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痛经、带下、不孕、阳痿、遗精 睾丸(卵巢) 定位: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皮质下穴的一部分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 缘中 定位: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主治:遗尿,崩漏,急惊风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口述版)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戴手表,洗手。 2.患者准备:评估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并转抄医嘱。 (以下为口述内容) XX床,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由于您最近失眠,今天根据医嘱要给您进行耳穴埋豆,您之前有接受过这项治疗吗?我简单给您介绍一下,耳穴埋豆是采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黏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贴压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微微发红、发热的感觉,部分患者会出现胶布过敏及疼痛难忍现象时,我们及时进行更换或停止贴压。(如果患者为已婚妇女,询问是否有习惯性流产史)您对胶布及酒精过敏吗?对一般的疼痛能耐受吗?需要上卫生间吗?患者耳部皮肤无瘢痕、丘疹,患者无紧张能够配合治疗。 3.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环境安全、无易燃易爆物品,必要时屏风遮挡。 4.物品准备齐全 5.举手示意,携用物至床旁。 口述关闭门窗 再次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以下为口述内容,以失眠为例)XX床,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您准备好了吗?我现在可以给您进行耳穴埋豆这项操作了吗?XX这项操作采取坐位比较好,我协助您坐着好吗? 选穴(探棒)神门、心、皮质下(口述穴位具体位置)。

6.消毒皮肤,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向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7.贴压:询问患者感觉并观察患者皮肤及有无不适 8.协助整理 (口述)XX,我已经为您贴好耳穴埋豆,我现在给您讲解一下耳穴埋豆的注意事项,耳穴埋豆的局部出现热、麻、胀、痛属于正常现象,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9.询问有无需要,将呼叫器放在患者宜取处。感谢患者配合。 10.洗手,记录。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前准备: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各种疼痛性病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失眠、腹胀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禁 用。 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治疗 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选穴。 1 、 2 、 3 、 4 、 5 、 6 、 7 、 9 、 10 、 推车至床旁。 核对床头卡、患者姓名、腕带,选的穴。 取坐位,选穴。 棉棒蘸酒精消毒皮肤。 小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粘于穴位上。 观察病人是否有不适情况。 讲解传授自行按摩技巧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病症、选穴。 整理床单位,关心体贴病人。 垃圾分类放置,六步洗手法,摘口罩,记录、推车出病室。 (1)操作所选用的王不留行籽及胶布等应常规消毒,以防感染。(2)防止胶布潮湿及污染,以免引

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敏者可加贴肾上腺素或使用 抗过敏胶布。(3)夏季压豆因多汗,贴敷时间不 宜过长,一般留置1 —2天。(4)有习惯性流产史 的孕妇慎用,耳廓皮肤有炎症。冻伤的部位不宜使用。(5)按压刺激强度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前准备: 操作流程: 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肢体肿胀、关节炎等外科肿疡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 治疗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治 疗项目、部位。 1 、 推车至床旁。 2 、 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 3 、 关闭门窗,遮挡床幔。 4 、 取舒适体位,暴漏敷药部位。 5 、 垫治疗巾,将浸药纱布敷于治疗部位上。 6 、 每隔5—10分钟淋药一次,讲解注意事 7 、 9 、 项,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看表,时间到,去除纱布、治疗巾。 观察治疗效果,带药物自然晾干后整理 用 物。 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爱护体贴病人,开窗通风,拉开床幔。 10 、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六部洗手法洗手, 记 录。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便秘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疗法简介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简介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 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 【禁忌症】 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 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

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注意事项】 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耳穴贴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分 值 要求 评 分 素质要求2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1 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1 评估10 (开始计时)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主诉、发病原因、 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 2 评估患者的既往史、女性患者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孕等。 2 耳廓皮肤情况,有无皮肤糜烂、斑痕、冻疮。 2 病人的心理状况,对本操作的认识、合作程度。 2 与患者沟通,讲解本操作目的、方法、可能造成的不适等。 2 准备10 护士:六步洗手、戴口罩。 2 物品:治疗车、治疗卡、治疗盘、75%酒精消毒棉签、治疗碗、耳压板、棉签、探棒, 镊子、弯盘。(少1件扣1分) 5 患者:核对、确认、解释 3 操作过程60 备齐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取得合作。 3 体位:取合适体位 2 定穴:(边定穴边口述)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找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点。 正确选择穴位,至少4个穴位。(穴位不准,每1处扣3分) 15 消毒:全耳正面自上而下,用酒精消毒2遍,待干(少1遍,扣1分;未待干扣1分) 5 埋籽:正确持镊,取粘有胶布的王不留行籽,粘于所选穴位上,并用拇、食指腹按压 片刻,按压方法正确。(持镊、粘贴、按压各2分) 15 按压:按压时,力度适中,询问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按压强度以患者能耐 受为度。 5 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健康指导,教会病人或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根据季 节留籽3-5天。 10 观察:留籽期间,经常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及不适症状,胶布是否脱落。 5 操作后10 整理用物,安置病人 4 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口述) 4 洗手、记录、签名(口述)。(结束计时) 2 总体评价8 选穴准确,动作轻巧、熟练。 4 操作过程中与病人交流得当,体现人文关怀。 4 备注:1、操作总时间不超过8分钟。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技术1 耳穴压丸法 护理常规 【定义】 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 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 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 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 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 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 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 【功效】 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 (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