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单选题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A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B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C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D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2. 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哪项措施不正确()

A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单,严格无菌操作

B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C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颈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D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 紧急状态下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小时内尽早拔除导管。

A12 B24 C48 D36

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更换置管穿刺点敷料的时间为()

A无菌纱布1—2次/周B无菌纱布1次/天

C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D无菌纱布2次/天

5. 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正确的是()

A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阴性,导管段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B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不同种类的致病菌

C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不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D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6. 可使用哪种消毒剂擦拭消毒血管导管接触的端口,以减少污染风险?()

A 95%酒精

B 洁雪喷雾消毒剂

C 75%酒精

D 新洁尔灭

7.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输液连接系统应使用无针连接

B 输注脂肪乳的输液器应每12h更换

C 每天更换输液连接装置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D三通连接可减少输液污染

8.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环节()

A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 配置输注的药液

C 注射部位皮肤使用洁雪喷雾消毒剂消毒

D 植入导管后没有定期更换导管

9. 为了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下哪项最重要?()

A 医务人员应加强培训和教育B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其专业护理质量

C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D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10. 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选择合格的操作用物,下列不正确的是()

A 血管内导管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导管

B 穿刺失败后的导管未污染时可另选静脉再次使用

C 皮肤消毒剂可使用碘伏

D 皮肤消毒剂可使用洗必泰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些情况不应当进行静脉置管操作()

A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的医务人员B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

C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D患冠心病的医务人员

E 接触过重度感染病人的医护人员

2. 中心静脉置管后下列哪些操作正确()

A 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

B 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C 需要注射用药时应直接向导管内注入药物

D 医护人员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E 应使用高效消毒的纱布敷料覆盖注射部位

3.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哪项做法正确()

A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B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封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C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D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首先需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明确诊断

E 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消毒导管连接端口,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4.发生以下哪些情况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A怀疑患者导管相关感染B患者出现静脉炎C导管堵塞或故障D患者病情不需要时 E 患者病情变化时

5. 下面有关留置血管内导管措施正确的是()。

A 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B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C 置管后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

D 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E 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务人员应做的专业培训()

A 血管内导管置管的专业培训

B 操作流程培训C血管内导管维护的专业培训

D 专科护理培训

E 护理人员礼仪培训

7.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途径常见于()

A 医务人员操作时手部污染

B 皮肤消毒不彻底

C 输注药液污染

D 接口断开注入药物时未消毒E更换贴膜时污染注射部位

8.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采集血培养标本时()

A 应在抗感染治疗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B 最好由专业护士采集血标本

C 消毒剂消毒皮肤与培养瓶后干燥可减少血培养污染的发生

D 应该自导管采集1套血培养标本

E 应该自导管和外周静脉各采集1套血培养标本

9. 为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采取的措施()

A 留置导管病人应定期更换血管内导管B医务人员要进行感染防控专项培训

C 不易频繁更换血管内导管

D 无污染时贴膜每周更换1-2次

E导管连接装置发生污染时立即更换

10. 哪些病人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

A 留置血管导管并气管插管者

B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

C 留置血管导管并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

D 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者

E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者

三、判断题

1.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2.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应定期更换血管内导管。()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为预防感染的发生,置管后可静脉小剂量使用抗菌

药物。()

4.如果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突然发生高热、寒战等感染征象并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应立即

拔管,并立即使用抗菌药物给予治疗。()

5.若压力监测装置不是通过三通阀而是隔膜,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隔膜。()

6.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7.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留置导管置管时应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8.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每周1-2次更换注射部位的贴膜,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9.为了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应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并尽早拔管。()

10.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置管时应尽量选择二腔或三腔的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B )

2. 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哪项措施不正确(C )

3. 紧急状态下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C )小时内尽早拔除导管。

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更换置管穿刺点敷料的时间为(C )

5. 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正确的是( D )

6. 可使用哪种消毒剂擦拭消毒血管导管接触的端口,以减少污染风险?(C )

7.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8.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环节(D )

9. 为了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下哪项最重要?(B )

10. 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选择合格的操作用物,下列不正确的是(B )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些情况不应当进行静脉置管操作(ABC )

2. 中心静脉置管后下列哪些操作正确(ABD )

3.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哪项做法正确(ABCE )

4.发生以下哪些情况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ABCD )

5. 下面有关留置血管内导管措施正确的是(ABCD)。

6.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务人员应做的专业培训(ABC)

7.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途径常见于(ABCDE )

8.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采集血培养标本时(ABCE )

9. 为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采取的措施(BCDE )

10. 哪些病人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ABCDE )

四、判断题

11.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12.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应定期更换血管内导管。(×)

1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为预防感染的发生,置管后可静脉小剂量使用抗菌

药物。(×)

14.如果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突然发生高热、寒战等感染征象并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应立即

拔管,并立即使用抗菌药物给予治疗。(×)

15.若压力监测装置不是通过三通阀而是隔膜,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隔膜。(√)

16.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7.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留置导管置管时应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18.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每周1-2次更换注射部位的贴膜,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19.为了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应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并尽早拔管。(√)

20.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置管时应尽量选择二腔或三腔的导管。(×)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 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 制措施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XX县人民医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控感办 2013年8月1日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置管前预防措施: (一)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二、置管时预防措施: (一)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三)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患者年龄2个月以下的以酒精消毒为宜)。 (四)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五)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六)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三、插管后预防措施: (一)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的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二)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三)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四)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六)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七)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血管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为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针对性控制措施: 一、人员要求 1.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医师应具备一定的资质,进修医生、实习医生、低年资的住院医生等应在上级医生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操作。 2.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医师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无菌观念。 3.插管时须严格进行手卫生,并戴帽子、口罩,穿戴手套和无菌衣。 4.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在触摸导管置入部位前后应遵循手卫生原则,同时也应在置管前后、换管前后及使用、修理导管、更换敷料时遵守。使用了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置管部位的触诊,除非会再次消毒。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或手消毒。 2.置管和护理过程中坚持无菌技术。 3.置管时使用帽子、口罩、无菌衣、无菌手套,选用大的无菌巾,以保证最大的无菌防护屏障。 4.置管或更换敷料时首选碘伏进行皮肤消毒,消毒2次。 三、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2. 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栓和感染的发生。 5. 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 禁止使用导管静脉输液,输血和留取标本。 7. 封管时采用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以管腔内未见血液为佳。用肝素原液封管。 8.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4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 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置管时 1. 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2. 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 3. 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 皮肤消毒程序:(1)75%酒精自穿刺点环形消毒皮肤,消毒面积直径15-20cm。 (2)使用吉尔碘从穿刺中心点环形消毒 2 遍,中间间隔30-60 秒。 5. 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6. **** 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7.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 或其它耐 药菌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 1.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 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 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 4. 保持导管连接端头清洁,输液或注射药物时,严格消毒,输液完毕,消毒后使用无菌瓶口贴保护接头,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 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及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 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 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 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 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定期公布CR-BSI 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 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除非怀疑有CR-BSI; 2. 不要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 不要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 4. 不推荐通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 院感办 2015-1-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二.感染预防要点。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 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 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 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 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 有内向外以同心圆的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要求。消毒后皮 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时。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 出汗、穿刺点初学、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 为一次/两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课件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应75%酒精或含碘消 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是,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 湿或者浸泡在水里。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h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 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 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 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要是应当尽早 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 导管和动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XX县人民医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二、管理要求 1、各科室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ICU等重点科室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ICU等重点科室应当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三、预防控制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 题型 一、单选题(10题) 二、多选题(10题) 三、判断题(10题) 一、单选题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B ) A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B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C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D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2. 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哪项措施不正确( C ) A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单,严格无菌操作

B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C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颈静脉 D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 紧急状态下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C )小时内尽早拔除导管。 A12 B24 C48 D36 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更换置管穿刺点敷料的时间为( C ) A无菌纱布1—2次/周 B无菌纱布1次/天 C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 D无菌纱布2次/天 5. 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正确的是( D )A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阴性,导管段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B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不同种类的致病菌 C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不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D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6. 可使用哪种消毒剂擦拭消毒血管导管接触的端口,以减少污染风险?( C ) A 95%酒精 B 洁雪喷雾消毒剂 C 75%酒精 D 新洁尔灭 7.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A 输液连接系统应使用无针连接 B 输注脂肪乳的输液器应每12h更换 C 每天更换输液连接装置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D三通连接可减少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筛选指征: 在ICU 病房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或低血压的患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 处臵方法: 临床医护人员送检微生物学标本。 感控人员填写《ICU-CRBSI病人目标监测日常记录表》 送检方法: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1、保留情况: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AP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情况: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ortex或超声降解)。 采血方法: 1.消毒: ①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 ②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 ③用安尔碘(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60秒钟才能进行穿刺。 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不>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臵不能超过12小时。 实验室工作流程: ①血培养孵育时间5天。 ②第4天早晨进行早期阴性报告 ③报告内容:血培养第四天,阴性。 注:如无阳性,不再重复阴性报告 ④阳性标本进行早期涂片、镜检,早期阳性报告,转种,进一步鉴定、药敏试验,报告最终鉴定药敏结果。

诊断标准 1.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 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 (1)如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 (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 (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 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 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2.已拨除导管结果解释: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末梢培养阳性,根据鉴定和药敏谱提示两种培养为同种菌:提示可能为CRBSI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梢培养阴性:如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种菌 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登记表

XXXX 医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登记表 、基本资料 科室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 年龄 ________ 岁 入院日期: ________ 年 _______ 月 _____ 日 出院日期: 插管日期: _______ 年 ____ 月 ______ 日 ______ 时 _____ 分 拔管日期: _______ 年 ____ 月 ______ 日 ______ 时 _____ 分 入院诊断: 、监测资料 置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管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 型: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天数: 三、 医院感染资料 医院感染:是口 否口 感染日期: _______ 年_月 ________ 日 易感因素:1、糖尿病 2、抗生素 3 、免疫抑制剂 4 、营养不良 5 、肿瘤 6 、手术 7 、WBC 十数<1.5X109/L 8 、其他(请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原学检查: 是口 否口 送检日期 _______ 年 ______ 月 ______ 日 标本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病原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敏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拔管指征评估 1、 是否每日评估拔管的必要性:是口 否口 2、 拔管指征评估表 住院号 ________ 床号 _____________ ______ 年 _______ 月 _____ 日 置管总天数: _______ 日 主管医生: 控制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深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穿刺点,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为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制定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一、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 2、置管操作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3、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 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4、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6、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 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7、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 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8、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 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 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 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但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总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基本情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调查表 表格填写不能为空,填写完整后加盖公章后扫描。 一、基本情况 1.医疗机构名称: 2.医疗机构级别 2.1省级□ 市级□ 县级□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2.2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 未分级□ 3.现实际开放床位数:张 二、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4.你院制定哪些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培训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手卫生相关制度□ 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其它□,请说明: 5.你院是否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 是□ 否□(跳至第9题)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最后一次人员调整时间:在年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否召开相关会议(跳至第9题)

是□,频次:每(年/季度/月)次否□ 8.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 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否独立设置 是□ 否□ 10.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人;兼职人员:人。 三、指导和培训情况 11.2015年,你院是否开展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 是□,每(月/季度/年)次否□ 12.2015年,你院是否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指导(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可不填写,跳至14题) 是□ 否□(跳至第14题) 13.2015年,你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指导方式(可多选)(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可不填写) 协助开展防控指导□ 授课培训□ 接收进修学习□ 其它□,(请注明:) 14.2015年是否派人到上级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进修及培训 是□ 否□ 四、病例监测情况 15.2015年,你院是否开展医院内医院感染监测 是□ 否□(跳至第17题) 16.2015年,你院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可多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导管 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而死 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 CRBSI,特订本措施: 1、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掌握适应证,除非有医学指征,否则避免导管插入,并尽早拔除,一 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2)所有静脉置管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接触病人和操作 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4)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 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5)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使用单腔导管和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中心静 脉插管应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插管应尽量选用上肢静脉;选择合适的穿 刺部位; (6)规范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7)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 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2)妥善固定导管,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 天/次,专用贴膜可至3-7天/次,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随时更换;保持 局部皮肤清洁;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 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避免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 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 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8)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9)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应掌握有关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使 用、插入方法、维护方法,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2)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目标监测),监测结果上报医务处,反馈 科室。 (3)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和处理患者原发感染病灶。 院感办

血透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SOP

血透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预防的S O P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血透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包括插管部位细菌感染,导管感染和导管相关菌血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主要靠血培养和导管先端培养,在有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中,病人突然发热、寒颤、和甚至发生低血压时,除考虑原发病及其感染并发症外,临床应首先排除导管相关菌血症。若患者无其他感染病灶,应考虑拔除导管,并做导管-培养和血培养。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作到以下几点: 1.医务人员应加强留置导管适应症的筛选,规范的插管操作,规范的护理操作,要进行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措施的教育和培训。 2.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1)对穿刺点触诊前后,置管、更换或调整导管前后,更换辅料和护理前后,使用导管前后必须按照规定洗手。有消毒指征时,可使用快速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戴手术帽、口罩、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单等。 (3)每次换药前,应对留置导管进行评估,观察导管缝线有无脱落,穿刺点有无分泌物渗血等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处理。更换辅料时,穿刺点皮肤、导管端口应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 (4)使用无菌的开口纱布垫于导管皮肤出口处,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导管皮肤出口处,并妥善固定纱布及导管,以防脱出。或用透气性能良好的贴膜,若患者有皮肤过敏则,出汗较多,高温季节,有渗血则使用纱布,不可用贴膜。 (5)覆盖的辅料,若为无菌纱布,可2天更换一次,若为专用贴膜,可7天更换一次(但每隔1-3天来透析时,都必须更换),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者沾污时应及时更换。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201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2014 年版)本指南是在2008 年版指南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新修订,旨在用简洁实用的方式为急症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预防提供建议。指南全文发布在2014 年7 月的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上,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指南编写由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学会(SHEA)发起,由SHEA、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美国医院学会(AHA)、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学会(APIC)以及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关注要点 一、急重症医疗机构患者出现CLABSIs 的风险 1.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CLABSI 的风险很高。原因包括多种导管的频繁使用,只用于ICU 患者的特殊类型导管伴有相当大的风险(如带导管导引器的肺动脉导管)。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重复放置导管,而且常常需要长时间放置。 2. 非ICU 人群:虽然在过去20 年,主要关注ICU 人群,但大多数的CLABSIs 发生在ICU 以外的住院部或门诊患者。 3.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应涵盖其他易感人群,如通过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术中患者和肿瘤患者。 4. 除了中央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外周动脉导管也有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获得性CLABSI 的后果 1. 增加住院时间。 2. 成本增加(每出现一次CLABSIs,增加成本从3700 美元至39000 美元不等)。 三、发生CLABSI 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至少有 2 篇CLABSI 研究的支持) 1. 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 1.1. 导管插入术前的长期住院 1.2. 长时间放置导管 1.3. 插入位点出现大量微生物定植 1.4. 导管转换器出现大量微生物定植 1.5. 颈内静脉插管 1.6. 成人股动脉插管 1.7.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8. 早产儿(如,孕妇年龄较小) 1.9. ICU 病人护士比例较小 1.10. 全胃肠外营养 1.11. 不合格的导管护理(例如,过多的操作) 1.1 2. 输注血液制品(儿童) 2. 与风险降低的相关因素 2.1. 女性 2.2. 抗生素使用 2.3. 米诺环素- 利福平涂层的导管 第二部分背景—如何检测CLABSI 一、CLABSIs 的定义和监测方法 1. 使用一致的监测方法和定义可以比较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 2. 适当的监测方法学,请参阅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络(NHSN)手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监测方案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监测方案 一、控制目的 1、了解血管内导管留置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评估和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留置血管导管患者血流系统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说明:CRBSI分类 1、根据置入血管类型分为外周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 2、根据导管留置时间分为临时或短期导管、长期导管; 3、根据穿刺部位分为外周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劲内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动脉导管、脐带血管导管; 4、根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 5、根据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中长导管、短导管; 6、根据导管特征分为有袖口状结构套管、浸润肝素或抗生素导管和多腔导管等。 三、监测指标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四、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基本概念: 1、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尖端5cm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cfu)。 2、导管相关感染 ⑴出口部位(穿刺部位)感染: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它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有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⑵隧道感染: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2cm的硬结,伴有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⑶皮下囊感染: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溢出,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有或不伴有血流感染。 ⑷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在拔除血管内导管后48小时内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导管内血和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且导管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早2小时以上;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