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思考与探究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思考与探究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思考与探究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思考与探究

研究高考小说真题,提高2020小说备考的针对性.pdf

研究 2019 年高考小说真题,提高 2020 备考的针对性 小说阅读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什么?小 说阅读复习的重点是什么? 向高考真题问命题原则复习策略。 高考真题:全国一卷《理水》,全国二卷《小步舞》,全国三卷《到梨花屯去》. 命题原则:选材多样,体现社会热点,主题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关心思考国家变化时代,理解时代洪流,体现了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关注社会以德树人的标准;注重知识系统性,高考考点与教材知识点衔接。如:鲁迅的《理水》,可以通过初高中学过的鲁迅作品,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以及风格;联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解读《小舞步》。 所以小说选材要多样化:主题体现社会正能量,以中国小说为主;以知名作家为主,通过阅读小说拓展深化教材,提高小说鉴赏能力;以社会政治热点和文化热点为主,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能力。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019 全国Ⅰ 卷)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 水乡沿 途的风景”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 流出着一层油汗” ,与写祥林 嫂“ 眼珠间或一轮” 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 以所谓“ 孝”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 水利局” “ 时装表演” “ 摩登” 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 颠覆了“ 大禹治水” 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019 全国Ⅱ 卷) A.“ 我” 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 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 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 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 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这种失 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 我” 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 国王路易十五时代” ,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019全国Ⅲ卷) A.小说中的“ 包队” “ 定产到组” 等词语,以及关于“ 安徽” 的报道,都指向 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 肩膀硬” ,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 抬活路的农民们“ 肩膀最硬” ,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 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 拐弯” “ 爬坡” “ 重新展现” “ 越来越平坦” 等,既是 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愿景。

2018年数学必修一练习——精选高考题

2018年数学必修一练习——精选高考题 每个高中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高考,每一次考试都在为高考蓄力,考向,要求也与高考一致。本练习全部来源于2016、2017年高考真题,无论是备战期末考还是寒假提升,都是能力的拔高。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设,若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2、已知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若,则的大小关系为(A)(B)(C)(D) 3、设集合,则 (A)(B)(C)(D) 4、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M约为3361,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N约为1080.则下列各数中与最接近的是 (参考数据:lg3≈) (A)1033(B)1053 (C)1073(D)1093 5、已知函数,则 (A)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B)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C)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D)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6、已知,集合,则 (A)(B) (C)(D) 7、已知函数设,若关于x的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奇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若,,,则a,b,c 的大小关系为 (A)(B)(C)(D) 9、设集合,则 (A)(B)(C)(D) 10、设,若,则 (A)2 (B)4 (C)6 (D)8 11、设集合则 (A)(B)(C)(D)

12、已知函数,则 (A)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B)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C)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D)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13、已知集合则 A.[2,3] B.( -2,3 ] C.[1,2) D. 14、已知函数满足:且.()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5、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 A.{1} B.{3,5} C.{1,2,4, 6} D.{1,2,3,4,5} 16、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奖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奖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奖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奖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2= (A)2018年 (B) 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 17、设集合A={x11≤x≤5},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A)6 (B) 5 (C)4 (D)3 二、填空题 18、已知,,且x+y=1,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9、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f(x+4)=f(x-2).若当时,,则f(919)= .

高三一摸考试后的反思

高三一摸考试后的反思 各地的一摸考试大多是一次诊断性的摸底考试,旨在了解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实际水平,考试成绩极具一定的参考价值。考生除了在学习上做好充分地准备,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把心态放平才能在这类应试味道浓重的考试中发挥出正常的水平。通过此次考试,考生可了解自己的复习备考情况,也可以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利于调整今后复习的策略。对于一模考试的重要性博主自不必在强调了,到目前为止,可能各地的一摸考试大多已经结束,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一模成绩了,下面博主就结合自己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给广大的高三学子几点关于成绩分析、自我反思的建议,以便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一模成绩。 一摸考试的工作已经结束,但对于这次考试的意义与作用却才刚刚进行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工作是看我们考完试,如何地对待成绩,充分地利用好成绩,把这次考试的真正意义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中去。博主建议: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我们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正确地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 所谓的横向比较就是发下卷子或是知道成绩后,首先的第一感觉就是与自己周围的同学或是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差在那儿?差在那科上?差了多少分数?为什么?被别人总共落下了多少分?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付出与别人的

付出是否成正比,找到自己与别人有差距的真正原因?考前的学习状态,考前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学习方法,考前的准备情况以及自己的应试策略与技巧等等各方面进行与别人对比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偶找到自己主观上或是客观上的差距因素,然后卡看别人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对照自己制定好自己下一步的复习重点与方法。一定要及时总结,不要等到时间长了在总结,已经找不到总结的感觉和灵感了。总结一定要及时。 第二、把自己的多次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做出一个自我成绩评价。 纵向比较就是根据本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己所得的成绩与上几次的成绩进行比较。看一看有没有进步,进不了多少?一定要对试题的难易程度做正确评价后才能做出正确比较,要不然是不好比较的,因为试题不一样无法比较。最好是有一个每次考试的高分线或是每次考试的一个统计概率分数作为基准来进行比较,或是看一看自己的这个成绩在全班或是全年级的名次在上么位置上?这样就有了一个相对分数了。是进步了?还是下降了?最好把自己的每一次考试全级名次做成一个曲线图,上升了?曲线向上走,下降了,曲线向下走,这样就会一目了然,对自己的成绩分析这是一个很奏效的方法,而且这个曲线图还能够预测你下一次的成绩走向,;就像股市曲线一样。 然后再找单科试卷上的问题,相对其他同学是进不了还是下降了,我们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反思一下你在考试之前,用在这一学科上的时间与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否成正比,还是用来很多的时间而没有

从一道高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从一道高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浅谈物理考查中的过度学术化倾向 沈金林 (浙江省平湖中学 浙江平湖 314200) 1.问题的由来 2006年全国卷Ⅰ理综物理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例1】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B 。而临场考生大多误选A 或C ,错误的认为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应等于其动能变化。其实,运动员是一个由肢体的各部分组成的质点系,而高中物理的动能定理只适用于质点。质点系的机械能的变化不仅与重力、弹性力以外的其它外力做功有关,还跟其他内力做功有关。本题中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机械能的增加是通过肢体内力做功实现的,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没有做功。 从功的定义式出发分析,物理学中所谓的机械功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的乘积,这里的“位移”确切地说是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对地的位移,本题中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过程中,重心的高度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作用点对地并没有位移,所以,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并没有做功。 从功和能的转化角度分析,做功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甲物体对乙物体做功,则甲物体的能量减少,而乙物体的能量增加。在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地面与人之间显然没有能量转化或转移,所以地面对人和人对地面的作用力都没有做功。 笔者之所以在此不厌其烦对此题作出详细解释,是因为类似该题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大量存在于现行各类测试卷和课外辅导练习中。请看一个常见于教辅用书中的试题: 【例2】 如图1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人从车的左端 由静止开始加速向右端跑动,设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 ,平板车受到的摩擦力 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f'′均做负功 B .f 、f'′均做正功 C .f 做负功,f'′做正功 D .因为是静摩擦力,f 、f'′做功均为零 教辅用书对该题常见的解析为:人在跑动过程中,速度增加,人受到的摩擦力对人做正功,同时车后退,车受到的摩擦力对车做正功,故B 项正确。 表面上看,这样的分析与解答滴水不漏,可谓“天衣无缝”。但仔细一推敲就不难发现,与上题错误相似,是被人和车的机械能都增加了这一表象所迷惑。当人在车上向右加速跑动的过程中,即使人的重心在向右(前)加速移动,人的后脚向左(后)蹬车使车向左(后)加速运动,无论脚底与车面是否有相对滑动(通常情况下应是相对静止的),摩擦力在脚底上的作用点(对地)都是向左(后)移动的,这个移动方向与车对脚的摩擦力方向相反,所以,人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而车受到的摩擦力做正功。人和车的图 1

高考专题复习探究题答题方法

探究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 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政治学科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这几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等地都相继设置了该类题目,广东省明年高考相信也会向此方向发展。因此,考生有必要在复习中研究综合探究题的考查角度及其解题方法。综合探究题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二是对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两者既可以分开设问,也可以综合起来设问。但一般不会单独对过程进行考查,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是综合探究题的主体和重点。 一、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 这种类型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考查,包括研究课题的提出和论证、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目的的确立和研究方法的选择、成果的表达和交流等。 例一: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生考试政治试题 六、综合探究题:本题19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 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 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阪的营业时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论文: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研究

近几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题型研究 杨大伟朱多跃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831200 关键词:物理高考题型 我们主要研究了近三年来的全国理综试卷,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题型、深度和命题方向进行了分析。 一、对近几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

查,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7. 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8.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二、对学生的考查 (一)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 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份试题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考查。从“运动和力”方面考查的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线圈(或导线)切割磁感线等。从“能量与守恒”方面考查的有: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等)、核能、内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考查的模型主要有天体运动、弹簧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导体或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物体间相互作用及碰撞等。 (二)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高考物理试题会越来越与新课程思想接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要求考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一种学生能力、应用能力,比如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08年Ⅰ卷中要求估算太阳、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比值,Ⅱ卷中最后一道“嫦娥一号”绕月运动时微波信号发射到地球的实际情况等。其它还有估算云层的高度、学生的接力赛、运动员从下蹲到起跳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

【必考题】高中必修一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1)

【必考题】高中必修一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已知()f x 在R 上是奇函数,且2(4)(),(0,2)()2,(7)f x f x x f x x f +=∈==当时,则 A .-2 B .2 C .-98 D .98 2.设a b c ,,均为正数,且122log a a =,12 1log 2b b ??= ???,21log 2c c ??= ???.则(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a c << 3.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的1x ,212[0,)()x x x ∈+∞≠,有 2121 ()() 0f x f x x x -<-,则( ). A .(3)(2)(1)f f f <-< B .(1)(2)(3)f f f <-< C .(2)(1)(3)f f f -<< D .(3)(1)(2)f f f <<- 4.已知函数ln ()x f x x =,若(2)a f =,(3)b f =,(5)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a << B .b a c << C .a c b << D .c a b << 5.对于函数()f x ,在使()f x m ≤恒成立的式子中,常数m 的最小值称为函数()f x 的 “上界值”,则函数33 ()33 x x f x -=+的“上界值”为( ) A .2 B .-2 C .1 D .-1 6.函数 ()()2 12 log 2f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A .(),1-∞ B .()2,+∞ C .(),0-∞ D .()1,+∞ 7.把函数()()2log 1f x 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所得图象与函数()g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已知偶函数()h x 满足()()11h x h x -=--,当[]0,1x ∈时, ()()1h x g x =-;若函数()()y k f x h x =?-有五个零点,则正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log 2,1 B .[ )3log 2,1 C .61log 2, 2? ? ??? D .61log 2,2 ?? ?? ? 8.已知函数()2log 14x f x x ?+=?+? 0x x >≤,则()()3y f f x =-的零点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9.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1)(3)0f x f x ++-=,且(1)0f ≠,若函数 6()(1)cos 43g x x f x =-+?-有且只有唯一的零点,则(2019)f =( ) A .1 B .-1 C .-3 D .3

从一道日本高考数学题说起

从一道日本高考数学题说起 九宫徵羽双子座的完全平方3月23日 我是在我关注的知乎专栏“来看看日本高中的高考数学都考些啥”里看到这道题的,你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进入这个专栏。 在放出题目之前,科普一下日本的高考,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1月的全国统一高考(センター試験),考完这个统考之后呢,2月到3月还有一场每所大学——甚至一所大学的不同院系自己命题的校内高考,最后学校根据两场考试的成绩再决定录不录取。 看着有点像我们的自主招生,实际上并不是。日本也有与我们的“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类似的途径,可以不参加统考和校考就直接录取。 那接下来,看看题目吧,这是刚刚结束的2018年日本高考,东京工业大学理科生考试的数学的第一道题,一般来说,你需要在25分钟左右解答完这道题。 大致翻译: a,b,c是实数,在复平面考察这三个方程的解。 (1)前两个方程都没有实数解的时候,证明它们的四个解要么共圆,要么共线,并用a,b表示出圆心和半径。 (2)问,三个方程都没有整数解,且六个解共圆的充分必要条件。 题倒是不难,对于东京工业大学这么大的名头来说,可能还算简单了。 如果你想先自己做一下,就不要往下翻了。

简答: (1)都是实系数方程,由韦达定理不难得出①的两个解关于实轴对称,②的两个解同样,所以这四个解围成一个等腰梯形,那显然共圆。 求半径略。 (2)由第一问立得后两个方程共圆的圆心是1/(b-c),所以这两个圆心重合的充要条件是a+c=2b。(然后还要再考虑它们都没有实解,它们不共线,略) 题说完了,如果我只说这道题我就不会取这个标题了。 题目里的最后一句,“必要十分条件”(ひつようじゅぶんじょうけん)里的“十分”不免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是上传题目的打字打错了?毕竟“十分”和“充分”都是じゅうぶん。 然后我查了一下“充分必要条件”的日语: 确实是写“十分”的,然后我又查了一下“十分”和“充分”的用法: 之前日语只使用“十分”一词,后来由“充実”(じゅうじつ)、“充足”(じゅうそく)等词中引申出“充分”,多用于表达精神上的充分(满足)。在表达数值性、物理性时多使用“十分”。 所以充要条件写作“必要十分条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现代汉语里的“充分”一词是如何出现的呢?它也是一个和制汉语词吗?我又查了一下《汉语外来词词典》。

高三各科考试反思总结

高三各科考试反思总结 高三各科考试反思总结 篇一: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和计划高三语文期中考试总结和计划本次期中测试,试题难度可以说偏易,试题构成与高考试题虽然基本相同,但也有三点变化: 一是文言翻译,有两句选自语文必修篇目,降低了考查难度,学生得分较高;二是语言运用题仅仅两道题,比高考少了一题;三是现代文阅读,取消了科普文和选做题,仅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避免了学生因选作文本的不同而出现的得分偏差现象。对于一部分习惯于解答实用文本阅读题的同学来说,有点不适应。当然这也提醒学生复习要全面,不可存有投机侥幸心理,对于高考可做考查的各类型题目都要做全面复习把握。本次测试,按照市划线,27和28班成绩较好:高分一线在11 6.5分以上两个班分别是6人和5人;二线10 8.8分以上两个班分别是23人和21人。总进线人数分别是29和26人。位居高三文科普通班第一。虽然情况较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查缺补漏。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失分原因不外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端: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不足,掌握不扎实,不能活学活用相关解题概念、技巧、方法,去解答具体问题;写作方面,在标题拟制,开篇、结尾亮观点,点材料,以及材料的使用要讲求详略得当,新颖丰富上都有不尽如意处。也有部分同学有非智力因素失分现象,最突出

的一点是答题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按照各题分值来划分答题时间,以致部分同学不能按时答完试卷,手忙脚乱,作文仓促作结,或不了了之。不能分点列条规范答题,答题顺序不合理,书写不规范,端正,清晰,美观,卷面一团糟糕,同时审题不够仔细认真,全面,以致答非所问,缺乏针对性,也是重要的失分原因。针对考试当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工作的针对性,群策群力,加强集体备课,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教学辅导计划,落实好每堂课诱思探究教学三环节。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类型考试、检测,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其应用能力。加强教学过程当中的落实,督导环节,要求学生凡复习过的,做过的题目,都要扎扎实实掌握起来,用好笔记本,周记本,错题整理本。平时注意有布置就有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堂堂清,日日清。深入钻研大纲,考纲,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切准复习重点,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向,做到有的放矢,追求工作的有效性。精选习题,杜绝题海战术,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学习,自能提高,自能解决问题,挖掘潜能。狠抓学生常规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严厉要求学生做到作业,各种测试当中规范科学答题,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消灭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临沭一中山 201X-11-29 篇二: 201X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反思总结 201X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反思总结高三物理组组长: 刘义富 一、201X年高考试题分析与201X年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相比,今年的物理试题整体平稳,难度适当,没有偏、难、怪题出现。新课标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含历年高考)

高中数学精英讲解-------集合 【第一部分】:知识复习 【第二部分】:知识演练 题型一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1 已知全集U =A ∪B 中有m 个元素,(C U A )∪(C U B )中有n 个元素.若A ∩B 非 空,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 ) A. mn B. m +n C. n -m D. m -n 【知识笔记】 变式训练1 设集合A ={4,5,7,9},B ={3,4,7,8,9},全集U =A ∪B ,则集合?U (A ∩B )中的元素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知识笔记】 例2.集合U ={小于7 的正整数},A ={1,2,5},B =?????? ????x |32-x +1≤0,x ∈N ,则A ∩(C U B )=( ) A .{1} B .{2} C .{1,2} D .{1,2,5} 【知识笔记】 变式训练2 已知全集U ={1,2,3,4,5,6,7},M ={3,4,5},N ={1,3,6},集合{2,7}等于 ( ) A .M ∩N B .( C U M )∩(?U N ) C .(C U M )∪(C U N ) D .M ∪N 【知识笔记】 例3 若a,b ∈R,集合{},,,0,,1? ?? ???=+b a b a b a 求b-a 的值. 变式训练3 设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2,,d a d a a ++也可表示为{},,,2aq aq a 其中a,d,q ∈R,求常数q.

题型二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例1 设集合},4 12 |{Z k k x x M ∈+==,},2 14|{Z k k x x N ∈+==,则( ) A .N M = B .M N C .N M D .M N φ=I 【知识笔记】 变式训练1 已知集合P ={(x ,y )||x |+|y |≤1},Q ={(x ,y )|x 2+y 2≤1},则(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Q 【知识笔记】 例2 设P ={x |12+x -x 2≥0},Q ={x |m -1≤x ≤3m -2},若Q ?P ,求实数m 的取值范 围. 变式训练2 设集合A ={x |10+3x -x 2≥0},B ={x |m +1≤x ≤2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题型三 集合间的运算 例1 设全集U ={1,3,5,6,8},A ={1,6},B ={5,6,8},则(?U A )∩B = ( ) A .{6} B .{5,8} C .{6,8} D .{3,5,6,8} 【知识笔记】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生物组 2016.6.17

二试题特点 1 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能力考察要求高 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 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2 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例如,第29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对ATP 结构、DNA复制的准确掌握,并据此获取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对推理能力要求高。第30、31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并且对信息获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第32遗传题,是一道开放度较高的题,以扎实的遗传基础知识为依 据,突出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分布与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题型设计更强调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分析,今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设计更突出能力考查,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会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具体的试题分析:见附录 三、学情分析 1.这次试题的题型变化较大,以前学生丢一个空只丢1分或2分,今年的试卷三个空12分,所以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 2.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关的知识能记住,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会用这些知识,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掌握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变了原来背一背就能拿个六七十分的局面,而这一改变对那些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值占卷面总分的比例将近50%。从难度上看,一般说来,选择题特别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单项选择题,较非选择题要相对容易一些,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70%左右),考生选择题得分往往成为其总分主体部分(所占比例在65%左右)。因此,考生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首先必须把选择题做好。 选择题主要承担水平性测试功能,重点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往往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的种类 高考政治学科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为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单项选择题”;一种是答案不一定是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不定项选择题”。目前文科综合卷的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题,而政治单科试卷则两种选择题都有。 (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解答选择题,一定要牢记“以干求肢”这一基本原则。即从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具体分析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然后据此确定对题肢的取舍。解答选择题切忌脱离题干的具体要求,孤立地判断题肢的正误并进行选择。从哲学上看,坚持“以干求肢”原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三)解答选择题的具体步骤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审题要做到“三审”:一是审材料,包括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材料;二是审设问,即题干对所选题肢的特定要求或规定;三是审题肢。 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要求准确、全面、深刻。 所谓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所谓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较符合题意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 ①因果关系。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②个性—共性关系。关系词有“说明”、“表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某种现象(个性),要求题肢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这样,题干的具体材料与题肢的抽象观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证明或说明的关系。 解答此类题时,重点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相符,即题

几道高考试题的研究

几道高考试题的研究 [试题]1、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双键断裂、两端基因重新组合成新烯烃。若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2,3,4 B.3,4,5 C.4,5,6 D.5,6,7 [疑问]本小题是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第一大题第9小题试卷第一道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但我们认为该题应有两个正确答案,C 和D。 [分析]本题的命题背景选材于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有关的烯烃复分解反应。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就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烯烃复分解反应原理如下图: 该题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成新烯烃应该有四种可能的形式: a. CH2=CH2, b. CH3 CH2CH=C(CH3)CH2CH3, c. CH3 CH2CH=CHCH2CH3, d.CH3 CH2(CH3) C=C(CH3)CH2CH3。 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分别为: a中只有2个; b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5、6、7; c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4、5、6; d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6、7、8。

[建议]该题改为“若CH 2=C(CH 3)CH 2CH 3与CH 2=CHCH 2CH 3分子间发生该类反应”,新生成的烯烃只有两种a. CH 2=CH 2,b. CH 3CH 2CH =C(CH 3)CH 2CH 3,则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CH 2=CH 2分子为2个;CH 3CH 2CH =C(CH 3)CH 2CH 3分子中5个、6个、7个均可能,此时比较本题设置的4个选项,正确的选项就只有一个D 符合题意了。 [试题]2、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作为还原剂,该化学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在90℃时发生爆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 2O 4= Na 2S 2O 3+ Na 2SO 3+_______。因此,该化学品通常在通风、——————、阴凉处密闭贮存。发生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气中并四处扩散。尽快逃生的正确做法是——————(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顺风远离现场 D. 逆风远离现场 [疑问]该题第一空、第二空没有什么争议。第三空答案为B 、D ,我们认为D 答案是不严谨的。 [分析]该题以“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为背景进行命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连二亚硫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极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受潮则分解发热并易引起燃烧。加热到75oC 以上分解,发热并放出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由于无水连二亚硫酸钠的性质很不稳定,通常成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 此题“保险粉”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气中并四处扩散同时还放出二氧化硫气体,综合考虑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但远离现场的方向应根据人所处的具体位置而定。一般情况下,“人逆风远离现场”是没有问题的。但命题者忽略了一种情况(见下图)。 也就是风先经过爆炸源,再吹向人。此时人如果逆风离开现场,就是向爆炸源跑,穿过爆炸源再远离现场,更加危险。如果人顺风远离现场,中毒的可能性仍然会很大。此时最佳的选择是垂直于风向远离,也就是横着跑。 [建议]该题应告诉学生人与爆炸源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风向,否则一律选择“人逆风远离现场”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风向 风向 人 爆炸源

一道高考题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一道练习题的教学片段及反思习题:已知a第三象限角,a/2则所在的象限是_______ 教学回放:在学生探究后,笔者通过投影仪,展示了学生甲的解题过程:先求出的范围,,然后通过讨论的奇偶性,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点评完后,笔者注意到角落里,学生乙高举左手、双眼放光(笔者跟学生约定过:回答问题举右手,发现问题举左手),根据经验,好戏即将上演,果然,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乙现场生成了精彩的方法2:先作图 (如图所示), 当为正角时,逆时针将其从中间一分为二,发现落在第二象限;当为负角时,顺时针将其从中间一分为二,发现落在第四象限,综上可知,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随后,笔者提出思考:“当为其他象限角时,情况又如何呢?”同学们兴趣盎然,一部分运用学生乙的方法进行求解,一部分运用学生甲的方法进行验证,发现其他情况也完全适用,登时,掌声雷动,

学生乙自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此后,该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反思:1、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潜能突发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尤其是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现场生成,更应大力支持、给予赞赏,但,创造要鼓励,证明更要严谨,只有经过严格论证的“创造”,才是真正的学生智慧的闪光。 2、审视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不难发现,命题专家们正致力于研制一系列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考题,例如:探索题、开放题、信息迁移题、组合题等。高考数学试题正经历着一个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为以“能力立意”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发掘学生潜能,以符合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但千变万变,本质不变,如何教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突破层层表象的封锁,抓住隐含的数学本质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再结合教师的细化点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新理念的指导方针下,新题型难度并不大,只是年龄和心态决定了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新概念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畏惧,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排除学生对新事物的恐惧,树立他们战胜新题型的信心。 4、新题型由于“新”,就注定数学的本质隐藏的更深些,学生的主体探究也就容易陷入困境,此时,借助教师适宜的点拨,通过暗

今天我们怎样研究高考试题

今天我们怎样研究高考试题 【摘要】高考历史的学术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历史老师必须要加强阅读。教师只有不断的阅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对某些问题独到的见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复习工作,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考历史教材试题研究 1.研究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全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因此,老师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指导好学生要重视教材,依托教材,立足教材,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作为老师,我们还要尽可能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一些研究,了解一些高考命题的方向,指导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就以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这一考点谈谈我的看法。我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些研究,我发现从2009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这知识点在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大多数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下面,我以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为例,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我认真梳理了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客观题)中涉及到这一知识点的部分题目: 例1:2009年全国卷Ⅱ,第17题 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97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持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例2: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 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

高考试题分析和反思

析18数学高考,思19复习策略 渭南高级中学李华工作坊成员 第一篇: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II数学试题分析试题分析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II理科数学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严格贯彻《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依纲守标,能力立意,贴近社会生活,富含时代气息,突出理性思维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从题目上看考察内容注重基础,重视培养能力;从风格上看,考卷既考察了数学知识方法在学科内的应用,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同时也有对数学文化方面进行的考查。所以面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更高要求的题目,2019届及往后各届同学应该在审题、读题方面多下功夫,细细揣摩出题人考查意图。 一、突出数学思维价值充分考查理性思维 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典范,2018年数学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减少了需要大量、繁琐运算的题目。小题中低档题多,选择、填空的压轴题难度也不大。解析几何文理同题(文20,理19),虽然以抛物线为载体,但运算量降低,随之难度下降,理科试题中位置也前移。 二、密切结合社会实践注重考查应用能力 2018年数学试题适应高考改革和数学发展的趋势,密切结合社会实

践,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强化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理科第5题结合社区服务活动,考查了古典概型;理科第13题以产品质量为背景考查了二项分布的应用;文、理的第18题在这个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的统计题中,完全不需概率知识,也不要求学生计算回归方程,但需要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方程的可靠性。考查很灵活,不能套作,需要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理科第1、4、5、6、13、14、17题,这些题目都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试卷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占有较高比例如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内容有非常高比重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对主干知识的重视程度。 三、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018年数学试题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明白透彻并规范书写。例如,文、理17题,考察了等差数列通项和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平时训练中多出现在选填题中,解法多样。文20、理19以抛物线为载体,运算量小,抛物的焦点弦长不能直接用带倾斜角的弦长公式,要用定义和韦达定理求解。 四、渗透中外优秀数学文化体现中国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 数学教育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选取体现数学文化的题材,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魅力,体现"以文育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