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Avastin

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Avastin

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Avastin
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Avastin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什么是脉络膜黑色素瘤

什么是脉络膜黑色素瘤 *导读:脉络膜黑色素瘤为葡萄膜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与性别或左右眼无关,可以发生于脉络膜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眼的后极部。…… 脉络膜黑色素瘤为葡萄膜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与性别或左右眼无关,可以发生于脉络膜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眼的后极部。 症状诊断: 肿瘤在周边部者,可以因为无视力异常而易被忽略,发生于后极部或虽在周边部,但已波及后极部者,可以有眼前闪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中心暗点、视野缺损等症状。视力障碍程度因视网膜受损害程度而异。 眼底改变:局限性者早期可以看到眼底有局部隆起,视网膜上可看到灰白色~青灰色~棕黄色~黑褐色的扁平形肿块。一旦肿瘤突破玻璃膜进入视网膜下将出现视网膜脱离,最初为实性脱离,呈半球状,蘑茹状,周围境界清楚,周围视网膜有皱纹出现,晚期视网膜脱离显著扩大。弥漫性者早期眼底无明显高起,由于玻璃膜大多完整,视网膜很少受影响,所以眼底有时仅有数个陈旧性视网膜脉络膜病灶,很易被忽略。 视网膜脱离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及发育时期不一定平行,而原则上没有裂孔。

眼压:开始时正常或偏低,随着肿瘤的增大,晶状体、虹膜被肿瘤推向前,阻塞前房角,引起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高,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炎症:因肿瘤组织毒素的刺激,可以发生葡萄膜炎及视神经炎等。血管:在增大的肿瘤头部有时可以隐约地看见瘤组织内有扩大的血管。有时可以出现自发性球内出血。 眼外转移:由于肿瘤增大可侵蚀巩膜之薄弱处,如沿巩膜上的血管、神经导管等向球外转移到眼眶内致眼球突出,进而侵犯邻近组织。 全身转移:多为血行转移,常见于肝脏、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肺脏、胃、骨髓等。 治疗: 手术疗法:最主要是早期诊断,及时摘除眼球,摘除时,视神经要尽可能剪长一些,因肿瘤有可能沿视神经蔓延,如眶内组织被肿瘤波及则应作眶内容剜除术。对位于虹膜及睫状体者,可行虹膜切除术及虹膜状体切除术。近年来有人统计行眼球摘除者更容易加快肿瘤转移,而且随访结果显示,不手术者的生存率并不低于手术者,因此主张对一眼因其他原因已失明时,建议暂不手术,给于免疫治疗。 非手术疗法 (1)免疫疗法:本病与免疫有关,可用特异性黑色素瘤转移因子、基因工程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及其生物导弹,细胞因子

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的护理实践

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的护理实践 发表时间:2019-11-12T14:23:30.5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8期作者:林静 [导读] 我科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并治愈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16例。 (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病占到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皮肤多发,然后是眼部,第三位是肛门和直肠部位。近些年,恶性黑色素瘤病发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对恶性黑色素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导致患者只是因为一颗“小黑痣”而失去性命。所以在发现“小黑痣”时重视他,并做到立刻就医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169-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并治愈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16例,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47.3土5.4)岁,病程在1个月~2年,病变范围0.8 cm×0.6cm-5.2cm×3.8cm;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准,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表现为瘙痒、破溃,并伴有接触性疼痛或接触性出血;按病变部位分类:头面部5例、四肢3例、脚部5例、阴道1例、躯干2例,排除恶性黑色素瘤的复发和切除病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手术治疗,切除范围通常是在病变处扩大2cm左右,实际切除范围需要依据肿瘤占据的面积以及肿瘤占据的深度、还要看是否侵犯黏膜、骨、软骨等来确定,以确保切缘阴性;手术中需要谨遵无癌操作原则,以防癌细胞入侵。手术完成后,应即刻将切下的病理组织送检,确定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并确保肿瘤已完整切除。 2.护理 2.1 手术前的护理 2.1.1知识宣教不少人对恶性黑色素瘤是什么都不够了解,所以从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的主要原因入手,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科普。包括先天的遗传、自身免疫的缺陷或者是免疫功能的减退、受自身内分泌的因素、长时间的曝晒、以及心理方面的影响均有一定的几率对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发和病变会产生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科普,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需要针对那些患有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家属的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告知病患家属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的知识、如何做好手术后的护理、简单有效的自我检查方法以及定期体检等。 2.1.2生活护理导致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长时间接触或者接触过多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也要提醒患者尽量避开,以免受到强烈紫外线刺激,告知患者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晒保护。此外,观察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皮肤,避免引发感染。 2.1.3 心理护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发病早期,患者和家属可能因为不了解而不够重视,但得知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则会因为害怕儿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心理特征,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1.4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提醒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按医嘱常规检查。备皮备血,手术前一天洗澡,注意保暖,术前12小时要禁食,术前4h~6h禁水。 2.2 手术后的护理 2.2.1病情观察与护理监测并记录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测患者手术后创面的愈合情况;谨遵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防止创面的感染,做到及时换药;做好疼痛护理,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当药效消失后,患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时医护人员可以用疼痛数字评分法,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或行为训练,以转移其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必要时可以遵照医嘱,使用一些镇痛类的药物。 2.2.2生活护理病房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以及不同症状的严重情况制定对应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手术后的饮食能够清淡却不失营养;保护好手术后的伤口,确保创面敷料无菌、干燥;也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等。对于进行皮瓣修复的患者,需要确定正确的术后体位,避免按压到植皮的区域、避免受到冷的刺激,以促进移植皮瓣血液循环;经过临床研究,手术后的三天内是恶性黑色素瘤出现皮瓣危象多发时段,手术后一天内是最常见的,所以在术后的三天内需要进行严密的皮瓣血液运行情况监测,关注移植皮瓣的颜色、温度以及胀程度等。 3.小结 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算是最为严重的肿瘤之一,是发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尽管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较低,但是其恶性程度,即使在早期也容易发生转移,所以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且其手术方式复杂。所以医护工作者应做好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的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从而使得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因此,探索并总结有关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经验,并形成一套合理且科学有效的护理流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服务,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也可以体现临床护理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张鲜英,刘毅,徐承新.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整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1):75-78. [2]童璐,刘悦,王珺,等.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61-62. [3]李琳,林瑞英,韦淑怡,等.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创面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美容,2016,(4):20-22. [4]苏新,王立夫,陈默轩.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皮瓣的修复[D].江苏医药2011,37(19):2337-2338.

黑色素瘤什么时候发生转移

黑色素瘤可出现在皮肤的表面,也可以生长在人的胃和眼睛内部,主要诱因是受到太阳光的照射,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预后比较差的肿瘤,而转移是黑色素瘤发展恶化的标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那么黑色素瘤什么时候发生转移呢? 具体什么时候转移,每个患者的病情、患者的体质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时候转移很难确定,但是黑色素瘤存在很多的特征,转移早是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特性,其转移途径主要是直接蔓延、血行转移以及淋巴转移,这也是肿瘤转移的普遍途径。直接蔓延可导致肿瘤的局部侵犯,而血行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则可导致远处转移,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转移。黑色素瘤出现转移,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黑色素瘤患者出现扩散、转移,表明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患者的治疗目的在于尽量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不少黑色素瘤中晚期患者一味追求消灭肿瘤,企图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机体状态较差,而手术、放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过程中也会损伤患者机体,使机体免疫力更加低,从而为癌细胞的生长创造环境。临床上,不少黑色素瘤中晚期患者因过度治疗而加速了死亡,因此,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多选择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纯天然中草药治疗,内服加外用,不伤正气,攻补兼施,无论早期还是中晚期病患都可以使用,包括术后、放化疗期间,甚至一些危重的病患,只要能进流食,都可以应用。临床上,汲取中医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该疗法是由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黑色素瘤扩散后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延长生存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患病之后积极的配合医生的诊治。在患病后如果只知自怨自艾,不知道积极的接受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有可能加重病情。

黑色素瘤脑转移有什么典型症状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特别是发展到了晚期出现脑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多患者和家属想了解一下黑色素瘤出现脑转移会有哪些症状,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的早期特征包括:现有皮肤色素痣的形态或颜色改变、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物、色素痣瘙痒、局部出现破溃出血、指(趾)甲开裂等。早期皮肤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而脑转移是晚期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黑色素瘤脑转移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2、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另外,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常易误诊为蛛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瘤及癫痫等。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术中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脑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病变,为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但术前很难达到定性诊断。 袁希福院长介绍,黑色素瘤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当出现早期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时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段炼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葡萄膜疾病教案

葡萄膜疾病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第十二章葡萄膜疾病 第一节概述 一、解剖及特点 葡萄膜 特点: 1.丰富的色素组织,遮蔽外界弥散光 2.分泌房水,营养眼球和维持眼内压 3.血供丰富,免疫病的好发部位 4.血流丰富而缓慢,致病因子易滞留 5.与邻近组织炎症反应互为因果 二、分类 1.炎症 2.肿瘤 3.先天异常 4.退行性改变 第二节葡萄膜炎(Uveitis) 定义: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病因: 1.外因性 2.内因性 3.继发性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

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 2.自身免疫因素 3.氧化损伤机制 4.炎症介质作用 5.免疫遗传机制 分类: 1.病因分类:感染、非感染 2.临床病理:肉芽肿、非肉芽肿 3.临床特点:急性和慢性化脓和非化脓性 4.解剖部位(常用方法):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 症状: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体征: 睫状充血 KP:尘状、中等大小、羊脂状 房水:闪辉、细胞(炎症细胞) 虹膜:水肿、纹理不清、粘连 瞳孔:缩小 并发症:白内障、青光眼、低眼压和眼球萎缩 诊断: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结膜炎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眼内肿瘤 治疗: 1.睫状剂麻痹剂:散瞳、解痉-----后马托品 2.糖皮质激素:局部/全身------地塞米松 3.非甾体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 4.抗生素 5.病因治疗 6.免疫抑制剂 7.并发症治疗 急性闭角青光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 症状视力眼压充血眼剧痛伴头痛、 恶心、呕吐 高度减退 明显升高 混合充血 轻度眼痛、畏光、 流泪 不同程度减退 多数正常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异物感灼热感 黏液/脓性分泌物 正常 正常 结膜充血

葡萄膜炎名词解释综述

一.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1)特征是双眼弥漫性渗出性葡萄膜炎,伴全身性的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病症, 2)病理表现为慢性弥漫性肉芽肿性葡萄炎。 3)以前部炎症为主者称VK病,以后部炎症为主者为H病, 4)病因不明,可能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并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5)分为前驱期,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双肉全,脑听白) 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桐泽型葡萄膜炎) 1)特征重度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膜坏死,玻璃体高度混浊,后期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 2)病因多由疱疹病毒包括HSV和HZV感染所致。 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性别无差异,多单眼, 4)治疗困难,视力预后差。 5)临床分急性炎症阶段,缓解阶段,后期并发视网膜脱离阶段。 三. Behcet病—(皮肤-黏膜-眼综合征) 1)一种影响全身多种器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闭塞性血管炎 2)临床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3)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4)有明显的遗传背景。 5)眼部表现:非肉芽肿性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 全身表现:可合并多发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诊断标准: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至少复发3次) 2、下面4项出现2项可确诊: 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②眼葡萄膜炎改变 ②皮肤结节性红斑,假毛囊炎或脓丘疹,非发育期的痤疮样结节 ③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阳性。 四.Fuchs综合征,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1)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 2)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多单眼发病,病程缓,常无自觉症状。 3)临床多表现为前葡萄膜炎,以细小灰白白色KP,虹膜脱色素或萎缩为特征, 4)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无眼底损害。易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 5)新近研究多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反应。对症治疗为主,不宜用激素,可不散瞳。 五.交感性眼炎 1)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受伤眼为诱发眼,另一眼为交感眼。 2)双侧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3)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比较认同为免疫学机制,主要外伤或手术造成眼内抗原暴露病激发自身免疫应答所致。 六、Reiter综合征 非特异性尿道炎,多发性关节炎,急性结膜炎,部分发生双眼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严重者有纤维素渗出和前房积脓。 七、伪装综合征 1)是一类能够引起葡萄膜炎表现但又是非炎症性疾病的疾病。 2)在临床上多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肿瘤眼内转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所致的临床症候群。 3)可表现为前房积脓,虹膜结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或视网膜下肿块病灶等。 4)此类疾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多糖皮质激素无反应或不敏感。 5)多可疑患者应进行超声,CT,MRI,眼组织或组织检查以及全身相关检查,以确定或排除诊断。 八、Sturge-Weber综合征 1)脉络膜血管瘤伴有颜面血管瘤或脑膜血管瘤以及青光眼者。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不可怕 合适的方案可延长生命

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在我国发病率比较低,但是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比较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和扩散,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此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 黑色素瘤这种疾病早期只有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眼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乏力等。此外,黑色素瘤转移至机体各个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不同症状,例如骨转移可能出现骨痛、肺转移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 黑色素瘤出现多发转移病情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此时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比较害怕,认为出现了转移,治疗也没有什么意义,从而放弃治疗,其实专家介绍,黑色素瘤多发转移虽然比较难治,但是并不是被判了死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可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建议患者不要丧失治疗的信心。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一般手术治疗不适合,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无法杀伤游离在外的癌细胞,临床上多采用全身性的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化疗是利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全身的癌细胞进行杀伤,可起到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是化疗本身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长期效果较差,易复发,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有恶病质的患者应该慎用。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也可单独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多发转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多种方法联合作战,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攻毒与扶正并重,全方位、多通道,立体作战的策略,可全面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命。 临床上,在众多的中医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应用广泛。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可见黑色素瘤多发转移并不是无法治疗,建议患者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工作,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让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疗。

颅内黑色素瘤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176966.html,/portal/mode.php?m=cms&q=list&column=173 颅内黑色素瘤 科室:外科肿瘤科 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昏迷、脑疝,主要原因为脑水肿、颅内血肿及脑积水。术中操作粗糙,牵拉过重,术野暴露时间过长,损伤大动脉、静脉或失血过多均易导致术后脑水肿的发生。颅内血肿的发生主要与止血不彻底,盲目止血及血压波动不稳定有关。如在术后12h内病情加重,首先应考虑颅内出血。脑室、脑池及其附近手术或颅后窝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脊液循环,可发生脑积水,使病人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逐渐加重。 (本站内容未经药历网许可禁止转载) 概述 颅内黑色素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临床病程进展迅速,恶性程度较高,诊断治疗非常困难。颅内黑色素瘤的血运丰富,易侵犯血管病引起瘤内出血和广泛血性播散转移,预后极差。 病理 颅内黑色素瘤细胞多存在于脑底部及各脑皮层的沟裂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来源于软脑膜黑色素小泡或蛛网膜黑色素细胞,经脑膜扩散并向脑实质内蔓延,采取直接种植或血性转移等形式。脑内瘤灶常呈多发性,广泛分布于脑膜、蛛网膜、脑皮层及皮层下区。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则随血流分布。以脑内病变为主,也可同时发生脑膜转移。严重的颅内黑色素瘤可波及全部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恶性者甚至可侵犯颅骨及脊髓组织。肿瘤组织也可浸润和侵蚀脑表面血管导致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单纯病理组织学检查很难确定颅内黑色素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因两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基本一致。肿瘤呈灰黑色,因肿瘤部位不同形态不一。脑内肿瘤常呈结节状,界线尚清,脑膜或近皮层的肿瘤呈弥漫或地毯状。若近颅底常包绕周围脑神经,造成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侵及脊髓者常伴有相应节段的脊髓神经根症状。显微镜检查可见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被色素掩盖或挤向一侧,很少有核分裂现象。胞质内有颗粒状或块状的黑色素,瘤细胞无一定排列方式,在蛛网膜下腔聚集成堆,或沿血管向外延伸。颅内黑色素瘤无论在组织发生、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均难与黑色素型脑膜瘤相区别。 临床表现 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1.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视盘水肿。 2.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 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 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4.其他? 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

黑色素瘤术后的伤口如何护理

黑色素瘤术后的伤口如何护理 黑色素瘤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但术后患者的体质非常弱,伤口不易愈合,所以术后伤口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叶亚平教授就为你详细解说一下。 一、手指和足趾关节解脱术后的护理 手指和足趾的关节解脱术会造成了肢体后天缺乏,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①护理要耐心对患者沟通,解释病情,取得合作,让患者接受治疗。②合理使用止痛药和安眠药,防止因伤口疼痛而影响睡眠。③及时观察残肢的伤口情况,有疑问及时通知医师。④加强功能锻炼。 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伤口护理 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经腹股沟中之“S”形切口切开皮肤后。游离皮瓣,随后向下切至深筋膜,外至缝匠肌表面,内至长收肌表面,上至腹股沟韧带上方3cm,下至股三角尖。因此手术创腔很大愈合较慢,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渗液也较多。血运差,易发生缺血,坏死,尤其是切口边缘,护理不当就易造成伤口感染。①密切观察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定时换药,换药时不用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的液消毒。②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的皮肤有无水肿。颜色有无异常。有疑问及时告知医师。⑧注意皮肤保温,包扎伤口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④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及时记录。有例伤口周围红肿的现象,有少量的脂肪液化.根据医嘱用金黄散。50%乙醇或皮硝进行每日2次的外敷后,伤口愈合。 三、Mile’s术后的伤口护理 ①会阴部伤口的护理。可用1:5000高锰酸钾作冲洗或坐浴,每日2次,及时更换敷料。利于减轻或消除会阴及肛门的充血、水肿和疼痛。保持皮肤伤口舒

畅,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②人工肛门的护理。局部皮肤护理,术后2d~3d开放结肠造瘘口,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涂上氧化锌软膏以防止排出的大便浸溃皮肤而出现皮炎造口拆线后每日进行扩肛1次,防止造口狭窄;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便袋内容物超过1/3时,应予更换。 黑色素瘤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 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的确是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很多肿瘤患者及家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一个误区:治疗中围绕手术、放疗、化疗三者之间转圈。其实我们在关注肿瘤治疗这传统的三大方法时,更应该多关注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等一些新方法,联合手术、放疗、化疗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国际肿瘤治疗界最好肿瘤治疗方式,在我国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少数三甲医院开展了这种先进的治疗方法,2月4日世界抗癌日,央视报道了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该技术在中心的临床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悉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超出国内平均水平30%左右。

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因而其发病率虽然仅占皮肤癌的10%,但死亡率却占皮肤癌的80%,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转移是黑色素瘤比较常见的,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那么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方式: 1)皮肤粘膜上直接出现黑色素瘤卫星结节。 2)肿瘤细胞的淋巴系统转移,支气管旁,肺门、纵膈淋巴结;胸外是锁骨上、腋下和上腹部淋巴结为转移常见方向。 3)肿瘤细胞随着淋巴转移出现在患者身体局部,局部的肿瘤细胞进一步扩散会伴随血液出现转移,血液转移是最严重的远处转移现象,黑色素瘤患者临床死亡率绝大部分是因为患者出现了血液转移。 4)医源性转移,手术过程中微小肿瘤细胞局部扩散,继而生长。 黑色素瘤出现了转移往往治疗难度增加,此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保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的治疗,依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因此患者和家属一定要积极治疗疾病。 黑色素瘤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术后复发和转移。因此黑色素瘤出现转移一般是不建议手术治疗,放化疗虽然能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发展,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放化疗的时候常会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黑色素瘤出现转移中医治疗也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温和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根据每个患者体质有别,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在治疗时,对症下药,既有固定不变的主方,又有灵活加减不断变化的药物,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还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只要不放弃治疗,即使是转移了还可以治疗,而中药调理很适合于晚期包括转移的患者,因为这是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中医是标本兼治的,治疗的效果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为治疗争取时间,才能早日康复。

miR-137抑制人葡萄膜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miR-137抑制人葡萄膜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郑娜芬;林俊汕;郭佳琳;叶梓莹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4(000)020 【摘要】目的:探讨人眼葡萄膜黑素瘤细胞系M23转染m i R-137后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探。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miR-137mimics转染M23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blot检测PTEN、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结果:转染miR-137后,实验组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减低(t=-18.754,P=0.000;);在36h和72h时间点,实验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实验组的PTEN蛋白表达增加,p-AKT蛋白减低,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miR-137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和减低AKT磷酸化活性从而抑制人眼葡萄膜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R-137 on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in human uveal malignant melanoma celllines M23 and investigate its action mechanisms.Methods miR-137 mimics were transfected M23 by LipofectamineTM 2000. The change of cell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M23 cells were studied by cellCounting Kit-8 (CCK-8) assay and wound migration assay, respectively. PTEN, p-AKT and AKT proteins expres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miR-137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ell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PTEN protein was markedly increased

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如何护理

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如何护理?黑色素瘤术后复发转移率是很高的,黑色素瘤手术后要合理的护理,才能加快身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免疫力。那么,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如何护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海军医院肿瘤专家的介绍。 一、饮食护理:术后1~2天予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避免进食硬的食物,减少咀嚼肌运动,以免加重眼部伤口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术后3天后可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多食水果,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二、敷料的观察护理:术后予绷带加压包扎4~5天,以达到眼球制动,预防切口裂开、眼内出血,要保持绷带固定良好及眼部敷料清洁干燥,如绷带松脱、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三、疼痛的观察护理:术后因手术创伤,早期可有眼睑肿胀、结膜水肿、患眼疼痛及偶见恶心、呕吐等症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注意观察术后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评估疼痛是由于术中牵拉眼外肌、角膜上皮损伤、缝线触及角膜引起还是由于绷带加压包扎造成的不适,根据疼痛的原因及时调整绷带或应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术后3天后眼痛加剧,要警惕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四、出院指导及随访:指导患者出院1周后回院复查,进行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定期眼部、腹部B超检查,判断肿瘤有无复发、转移。嘱患者注意术眼卫生,勿碰撞术眼,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闪光、黑影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尽可能详细了解患者情况,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其生存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如何护理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黑色素瘤虽然是恶性肿瘤,但并不是不能治愈的,要积极的接受治疗,术后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黑色素瘤在我国虽然是少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高,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黑色素瘤与欧美白种人差异较大,两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在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常见的原发部位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部位的黑色素瘤约占20%~30%;而对于白种人来说,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约占90%,原发部位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只占1%~5%。 二、筛查和诊断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黑色素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也是提高黑色素瘤疗效的关键。在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严重的日光晒伤史,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及其不恰当的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黏膜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尚不明确。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自查,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处理。 (二)黑色素瘤的诊断

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因此视诊是早期诊断的最简便手段。原发病变、受累部位和区域淋巴结的视诊和触诊是黑色素瘤初步诊断的常用手段。 1.临床症状 皮肤黑色素瘤多由痣发展而来,痣的早期恶变症状可总结为以下ABCDE法则: A 非对称(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C 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 直径(diameter):色素痣直径>5~6mm或色素痣明显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对直径>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E 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ABCDE法则的唯一不足在于它没有将黑色素瘤的发展速度考虑在内,如几周或几个月内发生显著变化的趋势。皮肤镜可以弥补肉眼观察的不足,同时可以检测和对比可疑黑色素瘤的变化,其应用可显著提高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的准确度。黑

黑色素瘤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发展到了后期会出现转移扩散的情况,而黑色素瘤出现骨转移是比较常见的,不仅增加治疗的难度,还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很多患者对于生存期比较关心,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专家指出,病人出现转移后存活期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人机体耐受力,病人心态,治疗方法,护理是否周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黑色素瘤转移患者一定不能放弃治疗,积极科学治疗,方有康复奇迹。 那么在临床上,黑色素瘤转移应该怎样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呢?临床上,当患者出现转移扩散时,手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仅对机体损伤较大,而且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因此,黑色素瘤转移患者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 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会杀伤正常的细胞,带来一系列的毒副作用,长期效果较差,患者不耐受,临床实践证实,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转移扩散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比较普遍,中医中药从整体扶正气,复元气,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出发,结合局部辨症论治,可以起到快速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并发症,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在治疗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 【患者】赵路青,恶性黑色素瘤,女,47岁,河南省修武县城关镇。 2002年赵路青偶然的一次检查发现得了恶性黑色素瘤,随后就做了伽玛刀切除。 一段时间后定期检查时,发现术后脑转移、脊髓转移、截瘫。由于患者身体虚弱,家人决定使用中医中药为其进行保守治疗,后经多方打探,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治疗效果不错,因此决定去试试。 于2002年12月28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袁希福院长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以其独创的“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治疗。 患者服药一疗程后,复诊即见精神、体力好转、饮食增加、下肢肌肉萎缩好转,服药后大小便较以前有规律,下肢感觉改善。 后连续治疗服用6个疗程中药,已能到户外活动。 如今赵路青依然状态良好的生活着 此外,黑色素瘤转移能活多久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黑色素瘤患者,尤其是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极为重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支持,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以上就是黑色素瘤转移还能活多久的介绍,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黑色素瘤出现骨转移后如果不进行治疗,生存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短的。而黑色素瘤转移后采用较好的方法进行治疗,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另外,黑色素瘤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魔。

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J].中国循环杂志,2006,21:100- 102. [3]朱哓东主译.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6.264-268. [4]Dai R up-i ng.New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 ular i magi ng chanellge to /gold rule0[J].Chin J Radiol,1997,31:79-80. [5]Lu Bin,Dai Rup-ing,Zhang Shaoxiong,et al.Cli nical application of EBCT angiography and three-di mensional recons truc tion i n the diagno-si s of aortic dis ease[J].Chi n J Radiol,1998,32:95-99.[6]郑敏文,孙立军,李红玲,等.电子束CT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 外血管畸形的诊断优势[J].放射学实践,2004,19:723-726. [7]江菊芬,孙立军,黄明霞,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影像学检 查:应用与评价[J].放射学实践,2003,18:584-586. [8]Sebas tia C,Quiroga S,Boye R,et al.Aortic stenosis:spectrum ofdiseases dep icted at multisecti on CT revie w[J].Radiographics, 2003,23:792-911. (收稿日期:2007-02-27修回日期:2007-05-29) (本文编辑:郭道芳) 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The imaging diagnosis of brain melanoma 王爱华,李庆红 (德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德州253014) =关键词>脑肿瘤;黑色素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9.41;R81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9011(2007)09-0935-01 颅内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CT及MR易误诊为脑膜瘤、脑转移瘤等。现将本院近几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资料完整的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5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面部麻木、视力下降、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其中1例右上肢有黑色素沉着,右胸廓前外侧壁见数个小的皮下肿物。 1.2扫描技术 应用0.23T的MR扫描机完成MR扫描,常规头颅线圈,层厚5mm,层间距5mm.横断面和冠状面SE T1WI:TR27ms, TE10ms;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R4100ms,TE126ms。增强扫描应用对比剂Gd-DTPA,经静脉团注,剂量0.1mmol/kg 体重。应用单层螺旋C T扫描机完成CT检查,常规10m m层厚,层间距10mm。 2结果 3例行CT平扫+强化,2例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其中1例为多发,低密度影1例,均明显强化,有占位效应。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强化,呈短T1短T2者3例,1例T1WI 呈高低混杂信号,但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信号(图1~ 3),位于右颞叶2例,顶叶1例,桥小脑角1例,多发者1例。术前3例诊断为脑膜瘤,1例多发者诊断为脑转移瘤。手术所见:4例单发者肿瘤起源于软脑膜向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腔浸润生长,病理诊断为(脑膜处)黑色素瘤。1例多发性者肿瘤位于脑实质,病理诊断为转移性黑色素瘤。3讨论 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这种细胞正常分布于皮肤表皮的基底层内,在脑内存在于软脑膜。该肿瘤于颅内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其中原发性约占全身黑色素瘤的1%,占颅内肿瘤的0.07%~0.17%。转移性颅内黑色素瘤发生率占颅内转移瘤的0.1%~0.3%。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男多于女,原发性与继发性黑色素瘤的鉴别如下。 原发性黑色素瘤:病人无体表皮肤、粘膜黑色素瘤或黑痣。首发颅内症状和表现,而手术病理肿瘤起源于软脑膜及蛛网膜累及硬脑膜,伴有脑膜广泛黑色素浸染者为原发性。患者的生存期可长达13年以上。 继发性黑色瘤:病人体表皮肤、粘膜有黑色素瘤或黑痣,既往有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史。病人又有颅内症状及表现,手术所见肿瘤多位于脑实质。病理确诊为转移性者即为继发性。 C T平扫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灶,也可为低或等密度灶,有明显强化,均匀或不均匀,瘤内钙化及引起周围颅骨变化则少见,常合并瘤内出血和坏死,有占位效应,原发性者多位于脑表面。总之C T表现无特征性,多误诊为脑膜瘤或脑出血。 MR诊断本病比CT优越,因为黑色素内有自由基和不成对电子可形成金属螯合物,可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因此MR影像学表现为特征性T1高信号及T2低信号。 Isiler等根据黑色素瘤内黑色素含量不同,将MR表现分4型:1黑色素型: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o非色素 (下转994页) 935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9期J Med Imaging Vol.17No.92007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特殊葡萄膜炎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特殊葡萄膜炎一、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spondylitis)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特发性炎症疾病,约20%~25%并发急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男性占大多数,常诉有腰骶部疼痛和僵直,于早晨最为明显,活动后减轻。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多为双眼受累,但一般先后发病,易复发,双眼往往呈交替性发作。 【诊断】主要根据腰骶部疼痛、骶髂关节、脊椎改变和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X线检查可发现软骨板模糊、骨侵蚀、骨硬化、关节间隙纤维化、钙化、骨化及骨性强直等改变,HLA-B27抗原阳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治疗】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睫状肌麻痹剂和非甾体消炎药(详见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治疗)。脊椎病变应由有关科室治疗。 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syndrome,VKH综合征)是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此病也被称为“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Vogt-小柳原田病”,是国内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

【病因】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还与HLA-DR4、HLA-DRw53抗原相关。 【临床表现】此病有典型的临床进展过程:①前驱期(葡萄膜炎发病前约1周内),患者可有颈项强直、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和头皮过敏等改变。②后葡萄膜炎期(葡萄膜炎发生后2周内),典型表现为双侧弥漫性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乳头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脱离等;③前葡萄膜受累期(发病后约2周~2个月),除后葡萄膜炎期的表现外,出现尘状KP、前房闪辉、前房细胞等,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改变;④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约于发病2个月后),典型表现为复发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常有眼底晚霞状改变、Dalen-Fuchs结节(图12-8)和眼部并发症。上述4期并非在所有患者均出现,及时治疗可使疾病中止于某一期,并可能获得完全治愈。 除上述表现外,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还可出现脱发、毛发变白、白癜风等眼外改变。常见的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诊断】根据典型的病史及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FFA 检查,早期出现多发性细小的荧光素渗漏点,以后扩大融合,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治疗】对初发者主要给予泼尼松口服,一般开始剂量为1~1.2mg/(kg.d),于10~14d开始减量,维持剂量为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