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朝阳区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微舒①弑君②,率诸侯伐陈③。谓陈曰:“无惊,吾诛微舒而已。”已诛微舒,因县陈而有之④,群臣毕賀。申叔时⑤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⑥有之,牵牛径⑦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 今王以微舒为贼,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 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太子午,立之,是为成公。孔子曰:“贤哉楚庄王!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选自《史记,陈杞世家》)

[注] ① [夏微舒]春秋时期陈国人。②[弑君]臣杀君。③[陈]春秋时一个诸侯国。④[因县陈而有之]顺势把陈吞并,作为楚国一个县。⑤[申叔时]楚国臣子。⑥[鄙语]俗语。⑦[径]经过。⑧[以利其地]贪图人家土地。

10.下列词语中的“朝”与“人朝见威王”一句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百鸟朝凤

B.班师回朝

C.朝过夕改

D.朝气蓬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王之蔽甚.矣夺之牛,不亦甚.乎

B.时时而间.进遂与外人间.隔

C.率诸侯伐.陈伐.竹取道

D.庄王问其故.桓侯故.使人问之

12.下面对“宫妇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

(甲]嫔妃和亲信们都很偏爱您,朝臣们都害怕您,百姓们都有求于您。

(乙]身边的嫔妃们都有私心,朝臣们没有不害怕您的,四个地方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13.综合甲乙两文,简要说明齐威王和楚庄王的共同特点。(2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10.答案:B(评分标准:2分)

11.答案:A(评分标准:2分)

12.答案:甲(评分标准:2分)

13.答案要点:①善于纳谏②知错即改(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大兴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 ~ 15题。(共9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彳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陶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清高不群,任真自得。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江州刺史檀道济①往候之,偃卧療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②,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③至县,请曰:“应

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④赍⑤酒,于半道栗里要之。既至,欣然便共饮酌。先是颜延之在浔阳,与潜情款。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注:①檀道济:东晋末,官至征南大将军。②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督邮:官职名。④庞通之:陶渊明的好朋友。⑤赍(jī):扣:携带。

1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便要.还家于半道栗里要.之

B.忘路之.远近应束带见之.;

C. 悉.如外人潜悉.遣送酒家

D.停数曰,辞去.我醉欲眠,卿可去.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 _

14.依据【乙】文,下面对“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每次喝酒喝得尽兴,(陶渊明)就会弹奏无弦琴来抒发自己的心意。

【乙】每次喝酒喝醉了,(陶渊明)总会抚摸无弦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意。

15.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思想、品格历来被后人称道。阅读【甲】【乙】两

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有了哪些了解。(3分)

答: ________

12. B(2分)

13.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

14.【甲】(2分)

15. 答案示例: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可以看出他对没有压迫、剥削社会的向往;从陶渊明不接受馈赠,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看出他的清高不群;从陶渊明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可以看出他的任真自得。(3分)

东城区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②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③,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④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⑤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⑥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⑦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选自唐顺之《竹溪记》)

注:①绝徼(jià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②芟(shān):锄除。③穷其所生之地:探求它的原产地。穷,彻底追求。④荆溪:水名,在江苏南部,经溧阳、宜兴,注入太湖。

⑤间:间隙。这里指偶然。⑥土:这里指本土,本地。⑦适:乐。

11.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B.乃记之而去.或芟而去.焉

C.或.千钱买一石或.以为死

D.其.岸势犬牙差互甥其.为我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答:

(2)遍植以竹答:

1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的道理。(2分)

11. C(2分)

12.凄:使……凄凉胜:胜况,美景(2分)

13.(2分)

答案示例:(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到处种竹

14.(2分)

答案:○1写景或描写小石潭凄凉的环境○2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人用千钱买一石,有的人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

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房山区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乙】

班超①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②,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③立功异域,以取封侯④,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⑤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③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④封侯: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⑤奉车都尉:官名。窦固,人名,汉明帝时拜奉车都尉。后文的“假司马”“从事”都是军中官职。郭恂是人名。伊吾是地名。蒲类海是湖泊名。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将:

(2)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翻译:

(2)有口辩,而涉猎书传翻译:

14.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值得注意。例如,“兵”在“起冶铸兵”中是“①”的意思,在“将兵别击伊吾”中是“②”的意思。(2分)

15.祖逖和班超都是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4分)

答:

12.答案:(1)率领,带领。(2)来。

评分: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

13. 答案:

(1)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

(2)(班超)能言善辩,并且广泛地阅读典籍。

评分: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准确翻译出“遗民”“残贼”,意思大体正确即可。

准确翻译出“口辩”“涉猎”,意思大体正确即可。

14. 答案:(1)兵器、武器。(2)军队、士兵(士卒、兵士)

评分: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

15. 答案示例:祖逖的理想是“复中原”,为实现理想他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祖

逖被允许北伐后积极筹备的具体做法)。班超的理想是“取封侯”,为实现

理想他投笔从戎,最终治理西域三十多年,为国家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答出祖逖的理想抱负1分,答出祖逖为实现理想抱负而采取的行动1分(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出

班超的理想抱负1分,答出班超为实现理想抱负而采取的行动和结果1分。

二人为实现理想抱负采取的行动和以及行动结果共五点,答出任意两点给

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给2分。

丰台区

(二)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9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①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④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⑤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

【注】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槁(gǎo),干枯。

④[就]靠近。⑤[信]确实。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调.素琴众口难调.B.辄.自笑曰浅尝辄.止

C.无案牍之劳.形好逸恶劳. D.或陈.于前推陈.出新

8.【甲】文中,刘禹锡因“①”(用原文回答),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乙】文中,陆游因②(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重③。(3分)

9.陶渊明自得于田园,刘禹锡安处于陋室,陆游乐居于书巢……每当你内心躁动不安的时候,会想到谁?他的处世态度给予你怎样的启迪?(2分)

7.(2分)B

8.(3分)①德馨

②到处杂乱堆放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放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③道德品质

评分说明:每空1分;②③意思对即可。

9.(2分)答案示例:我会想到刘禹锡,他在困境中洁身自好的品格总能给我启迪,让我

戒骄戒躁,静心读书。

评分说明:人物的处世态度1分,启迪1分。

海淀区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题。(7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易①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②,厚之至也。”君县禄③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④

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⑤也,食得甘草,必啮⑥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⑦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8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选自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易]指古代典籍《易经》。②[德]报答、感激。③ [县禄]给予俸禄。县,读音xuán,“悬”的古字。④[逮]到了。⑤[蛩蛩巨虚]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巨虚是形影不离的二兽。⑥[啮]咬。⑦[比假]互相亲近、帮助。⑧[营]谋求。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皆以.美于徐公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 必啮以遗.蛩蛩巨虚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翻译:

(2)必负蟨以走翻译:

10.【乙】文以蛩蛩巨虚与蟨的故事为喻,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做人之道,而【甲】文中的诸

葛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此道。请说说这个“道”是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3分)

答:

8.答案:D(2分)

9.(1)答案:希望竭尽我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1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蛩蛩巨虚)一定背上蟨逃跑。(1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道是知恩必报(1分。意思对即可)。启示:略(2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启示1分)

【参考译文】

《易经》上说:“劳苦而无怨言,有功而不求回报,这种人性格笃厚到了极点。”君王给予俸禄来对待臣下,臣下则竭尽全力来回报君王。等到臣下有了不可测度的大功时,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如果君主对臣下有超越寻常的恩惠,那么臣下就必定会用生命来回报他。孔子说:“北方有种野兽,名叫蟨,前脚如鼠,后脚如兔。这种野兽,特别喜爱蛩蛩巨虚,它吃到甜美的草料,一定会衔来给蛩蛩巨虚吃,蛩蛩巨虚发现有人前来,就一定要背上蟨逃跑。蟨并非本性喜欢蛩蛩巨虚,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这两种野兽也并非本性就喜欢蟨,是因为蟨送给它们甘草的缘故。那禽兽昆虫尚且知道互相帮助而彼此报答,更何况对于那些想要在天下兴利扬名的士人君子呢?如果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那祸乱的根源,是由不报恩而产生的。

怀柔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共10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②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④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⑤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①掇:拾取,摘取②幸:庆幸。③本:根据。④道:称道。⑤.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

11.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野芳.发而幽香掇幽芳.而荫乔木

B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

D四时.之景不同幸生无事之时.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

13.对醉翁亭的四季之景,作者的感受是①,对丰乐亭的四季之景,作者的感受是

②。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所作,请用乙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甲文

中太守不同于其他人的情感是③。(3分)

14.醉翁亭是作者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那么丰乐亭呢?请你阅读选文乙,用自己的话说说

丰乐亭之名的内涵。(3分)

答:

11.(2分) A

12.(2分)烟云聚拢,山谷就昏暗了。

13. (3分)感受1:有无穷的乐趣;感受2:四季的景色都很可爱。(原文或自己的话均可)

与民共乐(答与民同乐不给分,每空1分)

14.(3分)百姓安享年年丰收之乐;游丰山美景而乐;这里的风土人情让作者喜爱;作为

刺史与民共乐;让百姓时时记着丰乐太平生活是皇上的恩德,珍惜太平生活。(第1点必答,1分,其它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密云区

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⑴-⑷题。(10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③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④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①志:记。②扶风:凤翔府。③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④弥:整、满。⑤忭:欢乐、喜悦。⑥荐饥:连续饥荒。

⑴下列词语中的“负”与“负者歌于途”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负隅顽抗

B.皇天不负有心人

C.不分胜负

D. 负荆请罪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

②为亭于堂之北。

翻译:

⑶简要概括【乙】文中苏轼为什么把亭子命名为喜雨亭,【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3分)

⑷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雨”字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允许有一个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1分)

7. (1)(2分)D

(2)(4分)(每空2分)

①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②在厅堂北面建了一座亭子

(3)(3分)①苏轼到扶风的第二年久旱不雨,但适逢亭子建成时,下了一场大雨,官吏百姓皆大欢喜。为了纪念这一喜庆的事件,作者便把这亭子命名为喜雨亭。②与民同乐或关心民众疾苦。(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4)(1分)示例:斜风细雨不须归、沾衣欲湿杏花雨……(含有“雨”字即可)

平谷区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0题。(共9分)

归鉞○1,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②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③,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④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⑤,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节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选文有改动)

[注]①[归鉞yuè]人名。②[依依]依恋的样子。③[饥]饥荒,年成不好。④[家乘]家谱。⑤[卓]高。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致”的义项有:①招引,引来;②尽,极;③到;④送达;

⑤精密,细密;⑥意态,情趣。“问母饮食,致甘鲜焉”中的“致”,应选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比.归,母又复杖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B.匍匐道.中得道.者多助

C.父娶后妻,生子,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失爱由是

D.母内自惭,从.之隶而从.者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翻译

12.下面语录是《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你认为“归鉞”符合孔子“孝”的标准吗?

结合文章和语录的内容陈述理由。(4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9.答案:④(1分)

10.答案:B(2分)

11.答案示例: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2分)

12.答案示例:

归鉞符合孝的标准。孔子认为孝不但是遇到事为年长的效劳,有酒食先让长辈先用;更主要的是对待长辈要保持和悦的态度。归鉞在遇到饥年,母亲不能活的活的时候,接到自己家;有食物先让母亲吃,自己宁可挨饿;最主要的是,接母亲到自己家,心存恭敬的心理;且高兴地奉养母亲一直到去世。

(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石景山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1-13题。(共6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守归而并可从.也隶而从.者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C.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D.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飞畎亩之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2分)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13.南宋杨万里有云:“诗人自古例迁谪”,不仅是欧阳修,刘禹锡、柳宗元、范仲淹、苏轼等都曾有过贬谪的经历。请你结合他们作品中的关键词句谈谈古代文人对待贬谪的不同态度。(2分)

答:

顺义区

8.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

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D.入则无法家拂.士参差披拂.

(2)亩,本意“田垄”,指高起的土埂。在古代,垄上叫亩,垄中叫畎。“畎”字的异体字

是,本意是田间水沟。垄作可解决农耕排涝和灌溉问题,代表了农业生产技术

的进步。“畎亩”连用,意义得到发展。“舜发于畎亩之中

.......”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

“士”字初形是“斧钺”,古代金文写作,象是有手柄的宽刃战斧。在上古,斧钺是当时狱官施行大辟(砍头)这个最酷刑罚的刑具。在本文中,“管夷吾举于士”的“士”字解

“士”的意思起初令人望而生畏,而随着时代

发展,“士”字所指越来越美,体现的美意识也不断丰富,如“信士”、“义士”、

等。(4分)

(3)下面【链接材料】是关于范仲淹经历的记述。北宋范仲淹苦读及第,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请联系【链接材料】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围绕“忧患磨难”这个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人生启迪。(3分)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注】适:女子出嫁。之:往、到。戚:忧伤。

答:

8.(1))C

(2)①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②狱官③例如:志士勇士

(3)答题要点:启迪(通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范仲淹的简介”我得到“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的人生启迪。)+生活中相似的事例

通州区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9—12题。(共10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是一份文言词汇积累表格,请补全表格内容。(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

11.文章中有一句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结合前后文,推测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2分)

答:

12.下面是某同学在复述《桃花源记》内容时的发言,请选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

....将横线处补充完整。(4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①”。进入桃花源后,他感觉到桃源人的生活是那么“②”。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离开桃花源时,他却“③”,但后来再来找寻时还是“④”。

9.①示例:咸来问讯(咸)②《小石潭记》(共2分。每空1分)

10.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

11.要点:围绕社会变迁或百姓穷苦生活作答。(2分)

12.①欲穷其林②怡然自乐③处处志之④不复得路(共4分。每空1分)

西城区

(三)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16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魏学洢)

【乙】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1画篔筜谷偃竹○2记》苏轼)注:① [文与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擅长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

② [篔筜(yún dāng)谷偃竹]文与可画的一幅画卷,以竹子为题材,后来送给了苏轼。篔筜谷,地名。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警 弋舟 上了车,我才知道这是要把老奎送到养老院去。地方是老郭找的,离得也不算远,还在我们派出所的辖区里。这家养老院是私营的,规模不小,据说条件不错,住进去不容易,有的老人已经排了两年的队。天知道老郭是怎么搞定的。我想这事儿,怕是不会像让两根烟那么轻而易举。这就是我师父。他除了跟老奎长得像点儿,俩人之间既不沾亲又不带故。再说了,他已经退休了,自己还在跟喉癌死磕。 两个老头都不说话。我偶尔回头,看到坐在后排的他们,居然手拉着手。两只满是老年斑的手彼此扣着,像盘根错节的枯树根咬合在一起。车里有股老年人身上特有的怪味儿。这气味还带着颜色,青灰,又泛着点儿苔藓长着毛的墨绿。没错,你也可以说那就是死亡的味道。 到了地方,老奎却不想进去了。老郭也不劝他,让我跟他在院门口等着,自己蹒跚着进去找人办手续。老奎的包袱扔在地上,他一屁股坐了上去,从口袋里拿出只铝烟盒。这只铝烟盒我太熟悉了,老郭的,现在竟然到了他的手里。铝烟盒里装着烟丝,估计不够他抽几回的。也就是说,用这只铝烟盒来装烟丝,实用性不大。它更像是个装饰品或者是纪念物。不知为什么,我还觉得拿在老奎手里,它也像是个女人用的粉饼盒。尽管它也算不上太讲究,但对于老奎来说,还是精致了点儿。 他开始卷烟。我跟他说这家养老院有多好。我的话他压根没往耳朵里进。他抽着烟,眼睛空洞地望出去,像是曾经望着滔滔的江水。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又问了那个问题。它挺困扰我的,我当时想的是,我要是再不问一下,可能就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了。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老奎——为啥要在一把年纪了的时候想到来自首?老奎不搭理我,抽他的烟,望他的水。问完我才明白,其实我也没那么想得到个答案。这世界上说不清的东西太多了,而有答案的东西却太少。 “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冷不丁,老奎来了这么一句。 我听见了。但当时像没听见一样。随后我才意识到,“孤单”这个说法,我压根就没跟他挂上过钩。这个词不该在他老奎的词库里。我认为有些情感是他无从觉醒到的。哪怕它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攫紧了他的心,疯狂地荼毒他。就好比如果他真的被“孤单”所煎熬,恐怕他也只会本能地有所不适而已。那情形完全是生理上的,在他,可能就像是嗅到了一股令人反胃的恶臭。他没法将之上升为一种情感。所以,我以为听见了另外一个人说话。 他还是不看我。但我没看错的话,他的眼角有混浊的老泪。你见过人的眼泪像洗过抹布的脏水吗?当时我就见识了。他还能流出脏水一样的眼泪,这算是上帝对他的一个优待。你知道,动物们只能干瞪着眼睛默默承受。不过这可不像一辈子都让上帝头疼的那个老恶棍。他敢杀人,敢卖闺女,敢当钉子户,可是不敢承受老了的“孤单”。 他坐在那儿,整个人蜷缩着,像是被人扔出去时还揉成了团的废纸,你要是想重新弄平整,得用熨斗使劲熨才行。报纸卷出的烟卷都快烧到他指头上了。有一阵,我甚至动念,是不是想办法帮他把闺女给找回来。但这念头立刻打消了。还是算了吧。有什么好说的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汇编(答案) 一、答案:(黑龙江绥化2017)《低到尘埃的愿》,回答1-4题(8分)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3.“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二、答案:(2017湖北荆州)阅读《新年礼物》(侯发山) (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文章在首段写越来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文章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文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文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 (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C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舍然: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 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复习并总结小说类阅读题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熟练掌握考点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学习小说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揣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策划: 一、引入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 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 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药》里的华老栓为什么会拿革命者的鲜血来做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呢,原因就是他生活着的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犹如一间绝无窗户而又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周围的人都在是迷信的,愚昧的,麻木的。所以他的迷信、愚昧、麻木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项链》的作者就曾这样介绍玛蒂尔德: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如范进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将自己54岁以前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表现了他沉迷于仕途,热衷于功名的性格特点。 五、牛刀小试: 阅读小说《木笛》,回答文后题目: 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意图是什么?(5分)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4、你认为文中的音乐大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阅读指导: 第一步:请大家浏览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整体阅读,把握要点这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 活动1、抽生复述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好了,我们在着眼于全篇,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做文后的习题了,大家还要注意阅读的步骤: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题路(审题包括审分值和问题,如……揣摩题路就是说要试着从命题者的思维角度去揣摩。并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相应的位置。) 第三步:对位推敲,摘取答案(在文中锁定了答题区域后,就要细心准确研读有关语段,找到信息源,筛选出关键词句。) 第四步:紧扣原文,整合答案(就是将筛选、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整合,组织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教学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 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

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复习专题

10、文言文阅读 复习内容(考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3、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中考总复习-语文》84-88页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考点 从阅读材料来源上看,文言文阅读可分课内、课外、内外各一的比较这三种情况。而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 课内文言文阅读有:1、释词(实词、虚词);2、译句;3、概括内容、理解思想、进行感悟;4、鉴赏写法;5、朗读节奏停顿(断句)。 课外文言文阅读,往往增加了断句,减去了鉴赏写法。 文言文比较阅读,往往增加了比较,减去了鉴赏写法。 二、方法指导 1、文言词语解释 文言实词解释,侧重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义项。 文言虚词解释,主要有起指代作用的(之、其),起组合作用的(以、于、为),起连接作用的(而、则、乃),起语助作用的(也、乎、哉、焉)。 2、文言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信: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达:即翻译顺畅通达,无语病。 雅:指翻译自然生动,富于表现力。 (2)翻译的方法。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包括特殊习惯用语如“谪、迁”等), 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留: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事名等,照录不译。 补:即翻译时补出省略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3、对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感悟和对写作手法进行鉴赏 (1)解答评价、感悟类的试题。 意在笔先,有问必答;先亮观点,再述理由;简述清楚,言简意赅;用标志性语言,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等;联系生活实际。 (2)鉴赏写作手法的步骤 疏通文意,感知内容;揣摩全篇写法;看结构、看表现手法、看语言特点。 三、教师解读典型例题。 四、教师讲析“专题训练”。 五、课后作业:学生做完《中考总复习-语文》86-88页“专题训练”。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 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③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

衡山公主,欲以妻④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 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肤亡一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中郎将:皇家侍卫军中的武官。④妻(qì):嫁给。⑤给羽葆鼓吹:皇家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遣使者问讯()(2)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3)悉辞不受()(4)朕亡一镜矣() A.悉辞不受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B.上思征不已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C.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其一犬坐于前(《狼》) D.以布车载柩而葬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7.唐太宗对魏征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概括。(不少于四点)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 ②愿王察之() ③庞恭从邯郸反() ④后太子罢质() 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 解?

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