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丰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情况

永丰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情况

永丰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情况
永丰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情况

尊重个性为学生一生储备幸福

----永丰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情况汇报三年来,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全面开花、赞誉有加,全面培养了师生培养幸福人生观,已形成”三注重”(即注重主体性与合作性、发展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动态性完美组合)的活动亮点和”三拓展”(即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拓展实践活动形式;以学科整合为纽带,拓展实践活动空间;以社会热点为契机,拓展幸福人生教育”)的主要特色,逐步达成这样的愿景:“亲近与探索自然”,为幸福的家园喝彩;“体验与融入社会”,为幸福的时代助阵;“认识与完善自我”,为幸福的未来买单!现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活动与先进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亲历自然、亲历社会的过程中得到幸福人生体验,受到传统美德熏陶,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认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幸福人生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

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新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具有主动的、多元的、开放的思维品质,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校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学科中,并依照”尊重个性,自主发展”理念,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带来幸福人生的能力。

(二)推进概况: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全面开花

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覆盖各学科。主要举措包括:

(1)组建课题研究机构,成立以周守勤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参研人员并详细分工,联系广丰县永丰分局、大石乡敬老院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2)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课改理论、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向;

(3)召集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课题攻关组,对全体教研人员进行新课程观念的通识培训,举办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使全体参研人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形成

较完整的理解,

(4)组织部分骨干成员到综合实践活动赴江苏、浙江等外地学校参观、考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并对全体参研人员进行一定的教学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其研究能力。

(5)以七年级为试点研究范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召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由XX教师上综合实践活动启动课。扩大研究范围,在全校各年级推广试点研究取得的成果,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具体、全面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探讨。

(6)召开专题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就活动开展试点阶段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交流,就如何在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召开广泛的交流。

(7) 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构建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如“自研式”活动课程模式、小课题研究模式,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互助合作模式、自主探研模式等,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8) 各班建立了学习合作小组,按照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鼓励学生同伴间开展学习与行为规范的互助教育,学生们拥有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合作学习幸福感。

(三)研究管理: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赞誉有加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彰显个性的幸福观。

我校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学生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服务,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了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幸福感与日俱增。

二、活动亮点与特色展示

(一)活动亮点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效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健康发展,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强校”战略的实施,使我校素质教育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活动亮点有:

1、注重主体性与合作性完美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功有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活动指导的主体,其特点是开放性、实践性、协同性、过程性的有机统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既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又注重师生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主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以及主研和学校领导的合作等。

2、注重发展性与科学性完美接轨,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功有依托。

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加上思想认识的变化以及理论和经验的不足,必然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要不断调整、发展和完善,尤其是研究方案的制订、手段的运用、数据和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等,必须注重科学性原则,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3、注重整体性与动态性完美组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功有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是僵化的静止模式,它是动态的。它的开设,不仅涉及到课程资源、教师素质,还涉及到学校管理等问题,是系统工程。因此,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系统的整体育人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培训教师、开发资源,活动开展也是在动态中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特色展示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拓展实践活动形式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从学生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编写、活动过程的实施、活动材料的收集、活动信息的交流到活动论文的完成,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一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领域,来自学生生活的诸方面。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诸方面的问题,我们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德育专题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五大类型。每一类型又分若干个小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如:社会实践活动类有:”丰溪河水资源调查”、”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考察县气象站、编写省市县”《一课一练》教材”等等,内容广泛。

社区服务活动类有:组织敬老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到大石乡敬老院慰问演出;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组织团员学生清洁”牛皮癣”小广告;组织”重走红军岩、探望老红军”活动等等,形式多样。

德育专题活动类有:设立青少年”模拟法庭”、我来当交警”争当”环保小卫士”、“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签名、编写“国旗下的讲话”系列讲稿、“德耀青春”校本教材等等,精彩纷呈。

文艺体育活动类有:校运会、艺术节、工会”三八”节系列活动、”读名著、诵经典”主题班会、“中学语文阅读分层分类教学”研究、“中小学课外阅读调查”、新生野外体能拓展训练等等,花样翻新。

科技创新活动类有:举办科技节、创新园、科技绘画展、科技谜语竞猜、科幻电影转播、科技创新作品制作讲座等等,磁引着师生的心,社会反响强烈。

二、以学科整合为纽带,拓展实践活动空间

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整合,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实验证明,这一举措是切实可行的。三年来,我们在思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各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如:九年级化学课“溶解”单元,以“溶解”为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研究活动。除了要力求达到教学目标外,更深层次的是希望学生,在今后能学着像“溶解”知识一样,围绕着一定的主题,不断地提出一个个新的、值得研究的、自已能研究的问题,通过自主研究活动获取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以社会热点为契机,拓展幸福人生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必须适时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让学生在新历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

我校以“德耀青春”为课题开展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感恩长辈的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项活动中,我们让学生查询资料,聆听故事,踏访遗迹,感知传统文化;我们让学生体味亲情,牢记“感恩”的本意,把握“感恩”的引申意,理解“感恩”的拓展意,品味幸福,回报社会;我们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开展感恩孝亲系列活动,组织敬老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拟订采访提纲,调查了解本地养老敬老状况,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传统美德,培养了学生爱家人、爱他人的高尚品德。

三、典型案例与获奖成果

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始终本着促使学生幸福成长的理念,通过“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等活动进行创新摸索,为幸福的家园喝彩,为幸福的时代助阵,为幸福的未来买单!

(一)典型案例

1、“亲近与探索自然”,为幸福的家园喝彩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领域延伸,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开展多次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为幸福家园出谋献策。

诸如:我校开展的考察县气象站、丰溪河水污染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从学校周围看身边的污染”调查、“保护母亲河由我做起”活动、新生野外体能拓展训练等,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首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体验与融入社会”,为幸福的时代助阵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其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幸福的时代竭尽绵薄之力,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我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社会,融入社会,诸如:争当”环保小卫士”、”读名著诵经典”、设立青少年”模拟法庭”、“走访红军岩、探望老红军”、“慰问敬老院、关爱暖人心”、“我来当交警”、广丰城区环境卫生义务劳动、“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签名等活动。

3、“认识与完善自我”,为幸福的未来买单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发展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态度,发展其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幸福的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有:”向国旗敬礼”征文、演讲赛,”孝敬感恩月”、”网上祭英烈”,学生学习心理调查研究、学生上网利弊辩论赛、道路交通安全法警专题讲座、“网上安全法律知识竞赛”、“中学生阅读的误区和对策”研究性学习、各班学习合作小组活动等。

(二) 获奖成果

2011年9月以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涵盖校内校外诸方面。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校运会,学生信息技术奥赛、机器人比赛和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省、市、县频频获奖,彰显着永中人本色。

师生获奖名单???

四、存在问题与合理化建议

(一)存在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一门新的课程领域,无论是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实践的运作上,都还有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功能等无系统理论框架、目标、定位,实践要求没有一个成熟的看法,更无定论,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目前,我国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目的、内容和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却没有教学大纲。绝大部分中学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到束手无策,难以操作;

2、实践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注重实践运用,忽视学科领域开发研究,注重课题研究,忽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师资薄弱,经费困难,环境条件差,家长不理解等因素制约着课程的实施,存在畏难、观望、等待思想,内外机制不协调,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评价措施,教师难以适应,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一句口号,严重地阻碍了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3、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还未涉及,并且由于受传统升学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惯性导向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的综合教学上;加之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理环境,实施综合活动课程不能也无法照搬国内发达地区中学的做法,因此,亟需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亟需提供指导和可操作的模式,在师资培训、转变观念、优化环境、经费筹措等方面亟需提出新的对策。

(二)合理化建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在这样的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尊重个性,为学生一生存储幸福,为此,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把人作为工具打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道德的贩运者、施教者、布道者,是制造零件的工人,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是被加工

的原料,通过生产线最后成为整齐划一、规格一致的产品。教学过程中,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沦为划一的、自虐的、失信的过程,造成学生平庸发展、畸形发展,甚至摧残学生的身心,扼杀学生的个性。传统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因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教育和课程观念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不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保障活动实施

优质课程资源通常包括:教科书、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以及电视、广播、网络资源,等等。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改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科技图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宽知识面。学校的图书馆要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获取信息创造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的各种科技信息,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挑战,使学生将来有应付这种挑战的勇气和本

领。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以保障活动的实施。

4、加强课题协作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以课题合作为纽带,加强课题协作研讨,重视整合资源优势,把发挥校内优势和统筹校外资源结合起来,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冲锋”,就能形成有效合力,不仅可以增强应用性研究的针对性,而且可发凸显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融合。

5、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开展研究性学习,基于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水平,要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一是研究性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耳闻目睹,将日常生活事件加工成有趣的问题探究,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二是要不断深化问题意识,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的精彩和奥妙,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三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其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做熟能生巧、运游刃有余。

6、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服务工作,要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

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增加综合实践活动投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纲要,严格执行系列”减负”法律法规,破除”质量唯尊”的陋习,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计划通用范本_1

内部编号:AN-QP-HT32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计划通用范 本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84 (计划范本系列)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详 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基本情况: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

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长葛八中2014年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大力提高我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初中新课程有关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在今年寒假组织我校学生开展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 一、主要内容 (一)“年俗年韵年文化、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 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辞年、守岁、祭祖、穿新衣、贴春联、放爆竹、拜年、吃年夜饭等,这些传统习俗都属于春节文化。请你利用寒假假期,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写一篇关于地方春节文化、新农村发展等内容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活动时间不少于3天。学校推荐题目(任选一至二项): 1、假期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2、关于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关于春联、节日美食的调查研究;文明餐桌,勤俭节约的调查研究。 3、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 4、关于中学生压岁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研究; 5、对家乡的变化的调查,以及家乡变化对你的影响。(山川、河流、房屋、人口、经济收入、村民文化水平) 6、你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了哪些学科知识?做了哪些事?有何感想? (二)开展敬老、助老、爱老,勤俭节约教育。 1、要求学生利用寒假为自己爷爷、奶奶、父母洗脚、洗衣服、做家务活动; 2、组织中学生志愿者到乡镇敬老院进行老人日常生活料理,送书、读报、文艺表演、聊天、送祝福等抚慰活动; 3、到本村、社区孤寡老人家庭为老人打扫卫生、写春联、贴春联、送祝福、演节目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拒绝浪费,从我做起”,“节约最时尚,光盘最流行”等教育活动。学生要写出敬老爱老、勤俭节约等相关内容的日记1-2篇,开学后每班各10篇,并将活动开展的相关影视资料、图片每班各3份由学校进行展评。 (三)“好书伴我过春节”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扩充知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品位,读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汲取经典文化的良好学习方式,从而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寒假即将来临,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让我们遨游在书海中,使整个寒假过得更有意义。 1、读一篇传记《伟人毛泽东》或《雷锋日记》,写一篇有质量的心得体会; 2、观看一部电影《甲午风云》,写一篇观后感; 3、查找一个岛屿—钓鱼岛。各班评选后上报优秀心得体会、观后感每班各10篇。 二、活动要求: 活动过程要有计划、要有记录、要有成果,确保安全。下学期开学后,各班按要求准时上交活动成果。各班都要组织有自己年级特色的实践活动,开学后展示活动成果,学校召开总结表彰会,并组织分年级进行成果汇报与评比活动。 三、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长葛八中2014年寒假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郭少华 副组长:李梅建 成员:李永治、黄亚伟、黄付昌、何金雨、各班主任 各年级分别成立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班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各班主任为主要指导教师,各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一)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

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为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我校已有经验,经学校行政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希全校各部门认真执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实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而必须全校高度重视,寻求家长和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切实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定课题,开展研究学习活动: 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宝应环境生态保护、宝应各种资源能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地方小气候、宝应地理等。 2、人与社会: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校规校纪、社群关系、人群心理、地方社会各阶层分布的调研分析、小城镇规划、农村地区交通状况调查、地方法制、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地方贸易与市场调研等。 3、历史文化:从人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角度提出课题,如乡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历史遗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美德、地方传统与现代文明、地方文艺等。 4、个人发展: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同学交往、学生消费、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文化、青春期行为方式等。 5、跨学科综合: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课题,这类课题与中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多学科参与,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江都区第一中学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江都区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湖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特制定本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性质与实验要求 (一) 课程目标与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改变普通高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偏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但在开发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倾向,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现实的生活环境,关注全人类科技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动手和实际操作,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国家规定和地方指导下,由学校开发、实施、管理的必修课程。学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最重要的主体,必须自觉地担负起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责任,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作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化水平。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 1.开齐开足课程。全省普通高中,不分城乡,不论基础与条件优劣,均应在实验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保证课时数量达到学分认定的要求,保证实验年级高中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我校依据省课改方案要求在2009年秋高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下面是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参阅。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1 一、实践内容:高一级新生军训 二、实践时间:安排在20xx年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1周。 三、实践地点:紫金县武装部国防军训基地 四、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

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五、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六、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3、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七、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初中综合实践三班 ) 一、课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生存的源泉,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可是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逐年减少,尤其是淡水资源的缺少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要保护好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小知识。 2、培养学生自觉的保护水资源。 三、活动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四、活动时间:一学期 五、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活动小组,学生根据住址自愿每八人结为一组。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实践调查 1、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调查你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情况 3、调查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4、你认为怎样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说说你的金点子。并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第二阶段: 初步反馈,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调查实践情况,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汇报,教师简评。 2、整理好调查材料,填写好活动记录。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并进行总结 1、导入 2、汇报调查成果,说说你的金点子。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演讲竞赛。 4、学生谈一谈活动时的收获和感受。 5、教师总结。

中外礼节实践设计 作者:夏立华 (初中综合实践黑龙江初中综合实践二班 ) 教案目的: 1、主要介绍西方国家在宴会上与中国的具体不同之处; 2、不同之处所反映的东西方世界不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 教案方式:启发式 安排小组讨论,边学边实践 学习方式:自查资料、讨论、比较、总结、归纳 教案课时:一课时 一、将收集到的礼节文化按中西方分类进行汇总。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 二、请学生介绍宴会礼节 中国: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西方。“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 (1)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和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西方餐桌礼仪的忌讳: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