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市城市调研[1]

西安市城市调研[1]

西安市城市调研[1]
西安市城市调研[1]

西安城市调研报告

一、城市简介

(一)城市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二)西安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作用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中国的大地原点和国家授时中心就在西安。西安位于中国的中部,交通十分便利,是连接中国南北、东西的重要城市。向北可到银川市、内蒙古,向南穿越秦岭可到达成都、四川,向西可至甘肃的兰州,向东可到达郑州。

西安有中国运营里程数最多的的西安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管内有陇海、宝成、宝中、宁西、西康、襄渝等重要干线;线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陕西全省;辐射甘肃、宁夏、河南、山西、四川、湖北、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咽喉要道,是进

出川、渝、滇、黔西南地区的运输通道,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客货流集散地和转运枢纽之一,在西部乃至全国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的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形成了以G5-京昆高速、G-70福银高速、G-65包茂高速、G-30连霍高速、G-312沪霍高速、G-108京昆高速的发散状的高速公路网。

西安空中交通也比较发达,距离西安城47公里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八大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120条,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1800万人次(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689万人次)。

(三)西安的行政区域划分

西安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大型城市,城市人口众多,据统计2009年常驻西安的人口就已达843万人。(2010年济南的常驻人口为642万人)而其所处的陕西省人口仅为3600万。也就意味着约占全省1/4的人口都集中在西安,西安的城市人口密度大。西安现有的行政划分为9区4县。9个区分别是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长安区、阎良区、浐灞区、临潼区。其中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是西安市的核心中心城区。这五个区是西安商业、酒店、政务、教育最集中地区域,也是我们日后重点的考察的区域和选址的区域。

二、西安的经济情况

随着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汉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情况下,近些年西安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

展。2010年西安市的GDP为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在全国排名第29位。(2010年济南的GDP为3910亿元,排名第23位)看上去西安市的GDP排名可能还不如济南,但是从整个城市市容市容,和城市的建设上要远远超过济南。济南周边的县市为济南的GDP贡献很大,比如说济南东边的章丘市2010年的GDP在450亿左右,再加上商河、济阳,光济南的县域经济就能达到1000亿左右。然而西安的4个县都比较穷,没有一个列入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绝大多数的GDP贡献都集中在了西安的这几个区。这就造成了西安城区十分繁华,而周边的县市经济不强的局面,整体的GDP排名比较靠后。西安市的三产比例是4.33%:43.48%:52.19%。第三产业在2009年时就已经超过50%,三产比例呈现三、二、一得布局。

西安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主要的支柱产业有旅游业、机械制造业、军工飞机制造、生物制药业、教育业。

比较著名的企业有:延东石油、西安红旗机械厂(造飞机发动机),陕西鼓风机厂(中国机械工业前50强),西安飞机制造厂,西安秦川厂(比亚迪轿车),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东盛药业(白加黑),利君药业(利君杀),银桥乳业,陕西浐灞集团,民生百货(西安当地的百货业老大)、世纪金花(百货业)等。

三、西安的旅游业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得天独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2010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5.18亿元,同比增长36.4%,较上年提高14.3

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达到5201万人次,同比增长34.7%,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接待境外旅游者84.18万人次,同比增长25.1%,较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亿美元,增长35.8%。2011年4月西安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届时将会有大量的客人前来西安游玩。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嬴政的陪葬品,其规模之宏大令人震惊,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动用劳工73万人之多。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国家五A级风景区。据了解每年来秦始皇兵马俑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800多万人次。大雁塔: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华清池: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骊山风景区: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是“4A”级旅游景点。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四、西安的主要商圈

西安城区大体可以分为五大商圈,分别是钟楼商圈、小寨商圈、康复路商圈、大雁塔旅游商圈、高新区商圈。在这五大主要商圈以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小商圈,如:土门商圈、曲江商圈、张家堡商圈、长安区西部大学城商圈等。

钟楼商圈:钟楼商圈位于市中心,属钻石级商圈。是西部地区最具人气和最具规模的超大型商业圈。以钟楼作为中心,包括了西安城墙内东南西北大街,经过千年洗礼,这里成为了西部地区最具人气和最具规模的超大型商业圈。钟楼商圈作为西安市政治、文化、经济的聚集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商业氛围浓厚,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都是西安主要的商业街。东大街(定位:年轻、时尚、综合步行街)、南大街(定位:高档次、著名品牌)、西大街(定位:中高档大型商场、综合步行街、著名餐饮) 、北大街(定位:电讯业、大型电器连锁、金融业、娱乐业)。

钟楼商圈拥有两个大型的商业步行街罗马是步行街和唐人街;大型综合超市人人乐、好又多、家世界、沃尔玛);奢侈品商场中大国际,长安美美;百盛(2家)、太平洋百货、世纪金花、中环国际广

场、开元商城、国美、苏宁等大型的商业巨头都汇聚于此。

小寨商圈:小寨商圈的特点是年轻时尚,以小寨十字为中心,东起西延路,沿西影路到翠华路,南至丈八东路,西到含光路,北靠南二环总面积为9.1平方公里。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小寨商圈代表商业有:国贸、海港城、百盛、飞炫广场、文化大厦、安南城、雁塔文化新天地、阳阳国际,在建中的万科新地城、西北政法大学金鼎国际购物广场。

康复路商圈:康复路商圈由康复路贯通连接北面的长缨西路,南面的长乐路,形成工字型的批发市场区域。康复路商圈是以商贸批发市场为主,大多数品牌的总代理甚至西北五省的总代理都在康复路商圈。这里就好比济南市的洛口批发市场,但其规模更大些,种类更多。

大雁塔旅游商圈:大雁塔作为西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大雁塔北广场作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是陕西省的”文化景点”和“形象景点”,大雁塔北广场周围日均人流量为20多万人次,广场每天有5万人次光顾。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都汇聚于此,而且大雁塔周边的住宅小区以高档为主。现在西安的富人和政府官员以及社会精英都将大雁塔周边的小区作为置业的首选。

高新区商圈:西安的高新商圈位于西安市的西南方向,主要以高新路和科技路为主路形成的商圈。该商圈的特点是商务客人多,消费档次较高,酒店住宿比较紧张,但其房价以及租金价格也是在西安市排前列。甚至比城里的租金价格还要高,高新区的写字间较多,多数为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等。该商圈的大型商场主要有:世纪金花、百

盛、金鹰、华润万家等。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调研分析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调研分析通过对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经行调研后针对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从公园,建设外部环布置个人群需求基础设施以及气氛营造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最终得出要重视个人群活动规律重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重视在公共空间的细节设置给人带来的微妙感受并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的结论,并通过仔细和深入的调研得出城市公园建设发展方向的结论。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位于西安北城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占地约800亩含运动主副馆亚洲首屈一指的主题公园。结合城运村得天独厚的运动与景观资源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研究邀国际著名的景观规划公司泛亚国际景观绿化公司执掌擎画。是一个以球类运动为主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生态型运动主题公园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开放、自由的运动型主题公园。 在分析了城运村的资源优势和西安的地域特点的基础上经发地产提出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的定位它是一个以球类运动为主,以群众性休闲体育运动为辅的充满动感与活力的全新主题公园。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兼具很强的休闲、游戏功能。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生态、自然因素。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兼顾各层次和年龄人群的休闲和娱乐需求使运动公园真正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在功能区域的规划上采取人性化的设计与布局形成人的活动合理流线组织符合人运动活动链并且能够满足运动间隙休息需求以及运动后休闲、餐饮、购物需求。

它最大的特色是将自然生态的环境与运动休闲的功能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生趣盎然的休闲运动场所。让建筑隐藏于绿色人流连于绿海之中在绿树中运动在运动中呼吸草木的气息。同时一些草坪和绿地还可以为运动公园将来的发展留下弹性空间。 具体调研分析有: 1.视觉美感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对设计的多与少把握得很好,该公园景观艺 术运用了多个设计元素构成了内含丰富的层次,以“多”的手 段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彩。 与环境和谐,协调是运动公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的景观环 境的和谐与协调更在于尊重城市的内在秩序。 2. 艺术视野 城市运动公园不仅采用了直接引入艺术品,而且展现了艺术的 再现,引入艺术具有公共性及参与性,能与人们建立共同的认 识。 艺术的再现采用了一些雕塑来表现,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 力作为理论指导,力求艺术再现。 3.价值 它最大的特色是将自然生态的环境与运动休闲的功能完全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生趣盎然的休闲运动场所。让建筑隐藏于绿色人流连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1)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区位 住宅建筑类办公建筑类商业建筑类 教育科研建 筑类 工业建筑类多层中高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 城市更新改造区≤28% ≤25% ≤20% ≤50% ≤40% ≤60% ≤55% ≥20%,≤ 45% ≥30%,≤50% 城市新区≤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新城及县城≤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乡镇≤28% ≤25% ≤20% ≤35% ≤30% ≤40% ≤30% ≥20%,≤ 35% ≥30%,≤50%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西安古城规划分析

目录 一、西安古城介绍 二、西安古城风貌 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 四、西安风貌的保护措施 五、古城规划的原则 六、西安古城的规划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 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 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 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 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 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 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 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 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古城西安风貌 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大唐芙蓉园的盛唐 壮观的大雁塔

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 三、古城风貌保护原则 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如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人民剧院、人民大厦等。 钟楼鼓楼 三、保护历史地段,也即是历史文化街区。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西安市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VIP专享】

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 一、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布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骨架尚未拉开,“中心集团、外围组团”的城市结构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 1、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等,国务院批准我市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3.5万亩,到2002年底我市城市建设实际占用耕地已达到了12.37万亩;到2003年底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实际所剩无几。在城市土地的使用上,古城区利用强度过大,南郊、北郊土地过紧,东郊、西郊土地开发利用偏低,全市现 有土地利用失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新的规划来进行调整。 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加快关中“一线两带”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这些措施都对西安城市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西安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西安的发展环境,是西安今后发展的先决条件。西安与咸阳是关中经济带的核心区,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已提出了“西咸一体化”发展思路,因此,西安在关中城市群中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提升城市的幅射力。 4、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扩招,教育科研用地发展需求也较大,已提前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急需尽快提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使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便有效管理。 5、撤县设区的机遇:临潼县于1997年撤县设区,长安县也于2002年撤县设区并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城市规模,适应了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按照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应当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综上所述,我市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 2002年10月,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西安的城市定位、战略发展目标、产业调整方向、空间发展方向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建设、综合交通和城市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研究成果,为第四次总体规划修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7月,市政府向建设部作了专题汇报,征求了建设部对西安修编第四次总体规划的意见。2004年1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同意修编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同意正式修编。2004年8月20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联合组织技术审查组对《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审查,原则通过《纲要》,并下发了《关于反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根据建设部审查意见,我市对《纲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规划成果修编工作,2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同时展开,2004年12月基本完成了规划修编成果草案。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说明书、29项专业规划、10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等。2005年1月28日,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我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汇报,认为“本次规划修编原则是正确的”,规划草案“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清晰”。要求我市加以完善后,尽快上报。按照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 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的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的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 周代的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看出,古长安城的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的东市和西市。 2.现代西安的分区规划 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

长安区是西安市的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和规划、旧城改造和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安中心区的建设,长安区的中心作用将发生转变,长安分区规划应当预先做出规划安排。但在新旧交替的一段时间中,长安区仍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作用,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分区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上一层次完善、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分区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西安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规划 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山脉,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猿人在市辖区内灞河两岸生活;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村落半坡遗址坐落在市内浐河东岸;传说中的中原各族共同祖先黄帝的陵墓在西安以北的黄陵县。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在西安地区建都,共计1100多年,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一个(见长安城)。唐代以后,京都东迁,西安仍是西北地区重镇。现存有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的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钟楼、鼓楼、明长安城城墙和城楼等重要古迹。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证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宏观的长远规划指导思想与微观的近期建设规划内容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实施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作为修编主要内容,并对城市特色、区域统筹等加以着重研究。 第一,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更理性地思考城市规模问题,在对人口发展因素、趋势及土地、水、环境合理容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城市发展诸多限制条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第二,以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为核心,以城市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强老城的整体保护,体现西安古都特色,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的关系。 第三,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四,建设安全、配套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构筑一个与西安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效、快捷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视水资源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对供水、排水、能源、水利、通信、环保、防灾等市政公用设施进行了综合部署,为西安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五,为协调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化空间布局,将城市规划区划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 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 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五章道路、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西安市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郊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在本市城市规化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规划管理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六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八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必须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九条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十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需要变更规划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经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建设应当服从城市规划。

西安市规划馆调查报告

1、西安市规划馆 西安规划展示馆是一座用于规划展示的多功能综合性展馆,总面积约为2000余平方米,分为展示厅、模型厅和多媒体演示厅。展示馆以展板展示为主,模型及多媒体展示为辅,并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营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新型展示空间。

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分为“历史变迁”、“今日之兴”、“明日之盛”三大部分,并采用大量最新科技手段,综合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了西安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 西安将定位为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高教、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计划保持明城严整格局,复兴皇城帝都气象;显示唐城宏大规模,彰显内外名胜古迹;保护四大历史遗址,恢复八水生态环境;重新审视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世界价值,提升丝绸之路起点形象。

结合西安城市历史文脉和传统布局特色,确定了"九宫格局"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结合城池遗址、陵、塬、水系,确定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保护区。中心为唐长安城,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发展成国防军工产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高尚居住、旅游生态区。

西安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文化等五大主导产业。老城内以人文旅游、文化服务、商业零售业为主;西南方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北和东南方向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物流等产业;北部方向重点发展出口加工、现代制造业。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简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M,南北最宽约116千M,总面积10108平方千M,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工程,这些大型工程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文化名市”西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突显五大亮点 作者:和红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91 更新时间:2008-8-26 14:37:09 刚刚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12年内,西安市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将使城市布局更具特色;“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将使城市对外联系更加快捷;高标准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配置齐全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将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未来的西安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4年1月经建设部同意后开始修编,历经了战略研究、大纲编制、成果编制、成果报批等四个阶段,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加强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古城战略地位为出发点,立足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重点就城市性质、规模、城镇体系、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规划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建立重要工作协调会议和专业规划协调会议相结合的会议制度,广泛吸取市级各部门、中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进行公示,为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本次规划重点突出了以下五大特点:一、城乡发展一体化1.“一城多心” 在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 市域呈“一城多心”空间布局形态。“一城”指主城区,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集商贸、文化、科教、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多心”指4个组团(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3个新城(临潼、阎良、泾渭)、4个中心城镇(户县、高陵、周至、蓝田),是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承担主城区向外疏解的部分人口和功能。同时,重点发展50个职能特色突出的建制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俯瞰华清池 2.主城区人口控制在528万人以内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到2020年,西安市的总人口将达到1070.78万人,约有80%的西安人将成为城镇人口;主城区的人口将达到528.4万人。二、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西安将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格局的凸显、特色空间的整合、文化环境的营造来延续城市特色,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凸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 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 远景方案(2008年—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 ■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 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处及立交桥6处。 新城区 ■区域定位:以商贸业、旅游业、高新产业及科教为支柱,以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功能分区: 大明宫地区:将遗址公园建设、地区改造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依托,逐步形成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老城商贸区:形成集高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西安市核心商业区。 综合居住区:除老城外集大型商业、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居住区。 高新产业区:借军工产业北迁的契机,将传统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方向进行调整,成为西安市东部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西安城市综合调研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The Cognitive Practice Of City ——以西安市为例 姓名:种威 专业:城乡规划 学号:2 指导教师:周华 前言:

暑假期间我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 目录: 1实习计划与安排 2内容 2.1西安城市概况 2.2公共建筑群体设计 2.2.1商业中心 2.2.2文体中心 2.2.3会展中心 2.3居住区布局及处理手法 2.4城市景观系统 2.4.1绿化 2.4.2树种 2.4.2建筑小品、雕塑 2.5广场、街区 2.5.1空间组织 2.5.2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 2.6交通概况 2.6.1道路系统、交通枢纽 2.6.2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 3实习体会与总结 1.实习计划与安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