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解析版

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解析版

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解析版
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解析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5小题||,)

1.经过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的学习||,你觉得近代前期中国人自己创

办大量报刊的主要目的是()

A. 丰富社会生活

B. 促进商品销售

C. 唤醒民众||,启蒙思想

D. 宣传政府政策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报刊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报刊向民众宣传自己的主张||,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启迪人们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

2.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下列图片不能说明的是()

A.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

B. 溥仪社会地位变化的缩影

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溥仪政治观念变化的历程

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可知||,图一为溥仪穿着龙袍||,是传统的长袍马褂样式;图二为溥仪穿着民国时期的西服;图三为溥仪穿着中山装||,中山装因孙中山提倡而得名||,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三幅照片反映了溥仪不同阶段的服装||,溥仪不同阶段的服饰变化||,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故ABC三项都能体现||,而不能体现本人政治观念的变化||。故选D||。

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图8中能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

生事物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4.某同学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纳出下列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准确的是

A. 《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

B.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C.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D. 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于台湾

第1页/共8页

A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和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而《申报》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刊||,A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BCD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

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和识记判断能力||。图中的①旗袍和②中山装在结构上都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男女标准服装;而③是中国传统住宅四合院;图④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由此可以排除ACD||,故选B||。

6.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

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A. 社会变迁角度

B. 近现代化角度

C. 社会群体角度

D. 社会思潮角度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

面||,与题意不符||,A错误;现代化主要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与题意不符||,B错误;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与题意不符||,D错误;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C正确||。故选C||。

7.高二文科班李云龙同学在授课老师的指导查阅了《海国图志》、《变法通议》、《三

民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计划参与某一课题研究||。据此判断||,该研究课题的主题应是

A. 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B.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近代中国重大政治变革考证

D. 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嬗变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料中提到的著作或文章均是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出现的||,这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后思想观念的体现||,故该研究课题的主题应是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嬗变||,D项正确||。A项是背景||,BC两项不符题意||。故选D||。

8.下图是民国初年婚礼图片||,从中反映出当时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的

变迁是

9.

A. 男女平等的实现

B. 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

C.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D. 呈现出中西合壁、土洋并存的特征

D

试题分析:依据图中人物的穿着及礼仪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呈现出中西合壁、土洋并存的特征||。故选D||。A、B两项与中国近代史实不符且从图中无法得出;C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变化||。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俗的变化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中国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7题||。

10.下图是一位近代著名人物的纪念邮票||,其中下面对此人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

②曾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创办生活书店

③还曾创办过《新华日报》④曾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11.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

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19年)

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A. 报纸

B. 广播节目

C. 电视节目

D. 互联网

13.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④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小题1】B【小题2】C【小题3】D【小题4】A

本题考查历史人物邹韬奋和学生识图、解图能力||。邮票人物是邹韬奋||,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创办过生活书店||,但没有创办《新华日报》||,而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的是田汉||,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主要指先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再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材料中鲁迅先生的话“中国社会上的状态

第3页/共8页

||,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体现出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而不是渐进性||,故③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有③的选项ABD||,故选C||。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提供的数据看||,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突出反映了互联网起步晚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然其后用户增幅巨大||,由此得出结论互联发展最为迅速||,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由题中2019年--2019年上网计算

机台数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都说明①③是正确的;由题目中国际出口宽带数据的迅猛增长可知②是正确的;C叙述太绝对||,错误||。据此分析||,选项A正确||,故选A||。14.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将中国社会投入到动荡之中||,历史的转型化作无尽的力量

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自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顺时”出现了一场革除陋习、除旧布新的运动||,社会习俗发生了变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下面选项中不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的是()

15.①变迁之根源-社会的变异性②变迁之趋向-政治的导向性

16.③变迁之催化-商业发展的趋利性④变迁之前奏-思想的革新性||。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D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40年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外国的侵略||,故①错误.

政治的导向性、商业发展的趋利性、思想的革新性主要发生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③④错误.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掌握.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地.经济上: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

2、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

4、革命性质及阶段: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思想观念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

6、阶级关系变化:产生了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7、外交政策:由“闭关自守”到近代被迫开发.

8、国际地位:下降.

因此||,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下表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开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时制

作的一份简表。表中生活情形最早可能出现于近代

D. 上海

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受西方的影响是最早的;D正确||,所以可以排除ABC||。故选D||。

18.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以下各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改良旗袍②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③国人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建成④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C

本题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可知①辛亥革命后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设计了改良旗袍||。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③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④李鸿章在1881年开办了天津电报总局||,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故排序为:③④①②||,故排除ABD||。故选C||。

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3小题||,)

19.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第5页/共8页

原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1)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概括问题的能力||。根据

材料一||,可见在服饰、饮食、交通工具、婚礼习俗||,材料二在建筑方面发生变化||。

(2)本意考查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和原因||,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材料中“四合院欧化”、“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可以得出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第二小问||,材料中“欧化、洋化”||,可见原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本题考查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材料可见||,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变化||,可以概括为丰富了中国人的物

质生活;婚姻习俗等的变化||,可以得出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总之||,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材料: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

形式:

22.I.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系性社会变迁(弱式)

23.Ⅱ.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24.Ⅲ.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断性社会变迁(强式)

25.Ⅳ.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2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7.从材料中的四种基本形式的社会变迁中||,提取其中一项||,结合相关史实||,拟定

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材料所述的四种变迁的方式的具体内涵||,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如辛亥革命是传导性巨变||,因为辛亥革命是受外力影响||,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后||,孙中山就走向了革命道路||,常年流浪海外||,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才模仿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辛亥革命深受外力的影响||,是

传导性巨变||。清末新政不过是临时性、突发性微变||,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辛亥革命属于传导性巨变

首先||,辛亥革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力的影响||。甲午战争清朝收给日本后||。孙中山

就走向了革命道路||,试图推翻清王朝||,在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之后||,受到西方政

治经济文明的影响||,认识到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走上了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所以辛亥革命深受外力的影何||,是传导性的变化||。

其次||。辛亥革命属于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巨变||。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突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一种全新民

主体制||,并且从经济、文化等层面试图对中国社会进行相应的改造||,建立一套与民主制度相匹配的经济、文化建设||。

所以||,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属于传导性巨变||。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式等||。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式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以后中国社会的生活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有娱乐兼经营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还有各种节日日渐增多||,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要挂年画||,贴桃符||。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材料二: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社会形成的新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

(1)特点: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习俗日趋多样化||。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2)新观念:崇尚西方、重商、享乐||。

原因: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进步人士的提倡||。

(3)习俗变迁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要积极引导、继承发扬优良社会习俗||,抵制不良社会习俗||,形成健康文明的新习俗||。

(1)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出现有娱乐兼经营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

叫勾栏||,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还有各种

节日日渐增多||,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要挂年

画||,贴桃符”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材料时间信息“北宋”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2)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史实||,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分析总结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信息“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材料三信息“到民国时期……

第7页/共8页

节俭意识相对弱化……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可以从材料“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和“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等可以得出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3)本题考查社会习俗的变迁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习俗的变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以及对此应该正确引导等认识||。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 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A.军事路线问题 B.组织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民主联合政府” D.“苏维埃共和国” 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现代史 题目期末复习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中国同盟会 4、清末新政 5、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九一八事变8、《论十大关系》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答: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答:(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 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 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 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 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⑸影响 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B. 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0.5分,共计10分)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 A、革命与改革 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 2、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指()。 A、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失去了盐税和关税自主权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政府 D、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 ()一书。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蒙古图志》 D、《群言》 5、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则通,通则久 6、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 育的发端。 A、北京大学 B、京师大学堂 C、同文馆 D、南洋公学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 纲领,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A、华兴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 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创立共和 D、民族主义 9、中共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在()。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10、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成为()的一部分。 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 B、世界民主主义革命 C、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D、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根本区别的原因是()。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年)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1、表现: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 近代工业。(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3)思想文 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了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2、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3、水平: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物质层面的近代化。,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 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 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

元到多元的转变。4、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5、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表现: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清政府来看,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3)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 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 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5页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文化领域现代化: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文学革命等。2、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先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冯桂芬 B.薛福成 C.曾国藩 D.张之洞 2.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人物是( ) A.严复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郑观应 3.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曾任主笔的报纸是() A.《时务报》 B.《万国公报》 C.《国闻报》 D.《湘报》 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5.在护国运动中,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将领是( ) A.黄兴 B.蔡锷 C.陆荣廷 D.唐继尧 6.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7.中共二大提出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从没有采用过的革命方法是 ( )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晋察冀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鄂豫皖根据地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战争的失败 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11.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 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 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 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 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 年 B.1853 年 C.1856 年 D.1864 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 永安建制 B. 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 冯桂芬 B. 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 同文馆 B. 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C ) A. 李鸿章 B. 左宗棠 C. 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 12.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 A.《时务报》 B. 《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正确答案是: 13.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 湖南 B. 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 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 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 A. 梁漱溟 B. 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0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 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6.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判断题(30分,每题3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11.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 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物。() 14. 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中国的建立。() 16.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7.中共中央在1937年陕北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8.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四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20.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一、辨析题: 1.名族独立与近代化既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两大任务,人们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2.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寻找的一种尝试。() 3.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初级阶段。() 5.帝国主义侵略带来了文明,同时也朝着资本化方向发展。() 6.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发展的主要产物。() 7.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8.洋务运动的思想是中体西用。() 9.中国共产党以成立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1.洋务运动是围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改良运动。() 1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社会。() 13.新民主主义社会仍然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性质。() 14.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 15.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是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小资产阶级。() 16.抗战时期,在抗日战争上国内没有分歧。() 17.辛亥革命有胜利和失败的两个方向。() 18.抗日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符合时代潮流。() 19.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二、简答题: 1.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巨额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五四运动”思潮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先进的知识分子所以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方法论。它能够正确地分析中国的国情,阐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点,阐明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腐朽的本性及其矛盾。它可以指出中国社会肌体上的种种病症,对症下药。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身体力行,强调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它并非经院式的学理探讨、亦非虚无飘渺的浪漫玄想,而主张脚踏实地,通过革命途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以消灭人间的剥

中国近现代史自学考试试题题与答案

2009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自学考试试题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是( ) A.乾隆朝后期 B.道光朝后期 C.同治帝时期 D.光绪帝时期 答案:[A] 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美国订立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瑗珲条约》 答案:[B] 3.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B] 4.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天条书》 答案:[A]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封建性 B.对外国的依赖性 C.管理的腐朽性 D.封建统治者不支持 答案:[B] 7.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理论着作是( )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救亡决论》 D.《仁学》 答案:[A]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答案:[B] 9.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A.时务报 B.新民丛报 C.民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10.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 年年年年 答案:[B]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

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等书 籍。 2.右图是魏源编撰的著作,图中文字属于小篆(书法字体), 该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24. 康有为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托古改制)。出版《孔子改制考》.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要求“伸民权”,设议院。 6.严复于1898年翻译了《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礼教进行了大胆地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8.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维新思想是爱国的;维新思想是进步的;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9、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3 二 新文化运动 1、背景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4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李大钊指出: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②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5、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鲁迅在1918年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性: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蒋冯战争 b. 蒋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