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口译活动·功能语言分析及其它·陈建王春莉

等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

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孙宗香1孙永强1孙葛佳1

李妍1孙岚2

摘要: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社会学结合的产

物,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考察

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结构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规

律。语言暴力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本文尝试

使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教师的暴力语言进行分析,着

重研究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对社会语言学的深远影

响,并提出了避免语言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暴力;教师语言;价值观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

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

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

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

科。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

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

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

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

会行为。社会语言学包括方言学、社会方言学、语境变

异和语域,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广义社会语言

学从社会的角度看语言,研究的是言语社区、多语制、

语言态度、语言选择、语言计划和标准化、语言和文化

等等问题;狭义社会语言学包括语言暴力。

众所周知,“语言暴力”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近

年来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语言暴力”

指用不合逻辑和法律规范的语言风暴,从而以语言霸

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对他人造成伤

害。作为一种隐性暴力,它在造成的伤害容易被人忽视

或遗忘。但从长远来看,“语言暴力”对社会文明、人类

的幸福生活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1.语言暴力的类型

社会语言学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

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

语言学研究语言多样性的特征,他们的功能特征和说

话者的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社团中持续的交互作用

和变化。它试图揭示出那些能解释和限制言语社团中

语言行为和作用于语言行为的社会规则和规范。日常

生活中语言暴力倾向有很多类型,如政治语言暴力、媒

体语言暴力、校园语言暴力、家庭语言暴力和网络语言

社会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

2.语言暴力的成因

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社会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社会对语言的制约,这种制约具体反映在语言的发展

受社会的制约,语言的使用受社会的制约以及语言对社

会的反作用。任何社会结构的变革,必将带来言结构的

改变,而后者会清楚地反映社会情感和人们心理状态。

在正常、健康、和谐的社会,多数成员的心是平和的,关

系是友善的。平和心态表现为人与人之友善的态度和

平和的言语表达形式,反之,不平和的心往往表现为过

分激烈的言语行为和言语模式。

暴力语言的泛滥有和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

类型造就不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观。中国是耻辱文化

耻辱不是面对自我的情感形态,它是面对他者的,它决

定了他者心目中耻辱感主体的形象。一个人通常情况

下不会对比自己低下的人感到耻辱。暴力语言通常也

是由相对强势的一方向弱势一方发出的。例如,上级对

下级、警察对百姓、医生对病人、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儿

女、教练对队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现有的文化理念、道

德观念、法律、法规等的制约效力也有待提高。现在,很

多影视传媒、报刊书籍、网络聊天室等文化产品中都有

粗野、贬损、咒骂、恐吓等性质的暴力语言。有些人在流

行文化中的暴力语言现象如篡改歌词、滥用大词或霸

道词语等已经在损害着我们的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

尤其对青少年心理的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在社会结构中,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的。

这种文化对应指的是文化范式和语言系统的对应关

系。不同的文化范式决定了不同语言系统的结构和言

语行为方式。一个社会群体普遍接受的文化范式,不太

容易改变。如果一个社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突破传

统文化范式的言语行为,它预示这一社会系统出现了问

题和可能伴随深刻的社会变革(金立鑫2006)。

3.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传递感情和

美好祝福的纽带。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语

言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然而近年来,“教师语言暴

力”一词却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关

注。相对于体罚,教师语言暴力显得更加隐蔽,不容易

被外界察觉,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相对于体罚是有过

之而无不及。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

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综合

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我国教育制度与教

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职

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的用

语甚至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偏好以语言暴力等方式取

代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存在各

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往往容易失态。应

试教育的压力太大,教师有时也需要宣泄,语言暴力只

是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心理不健康或人格有缺陷,必然

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语言

暴力”一方面会给当事人造成精神伤害乃至更严重的

187

2011.2下半月\

/2011.2下半月

yu yan wen zi tan suo

语言文字探

后果,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那些施行“语言暴力”者自身素质的低下。恶语伤人不仅是道德问题,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尤其对未成年人,采取当众辱骂等行会为给未成年人造成实质伤害,明显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因老师谩骂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语言暴力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校园,在一些政府“窗口”单位,特别是涉及行政执法的公检法、工商财税等部门的某些人员那里,虽然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已大大减少,但出口成“脏”,动辄威胁、辱骂当事人的事情还屡见不鲜。这类“语言暴力”不仅对被施暴者造成了伤害,也影响教学、执法等效果,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在群众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要注意批评语言艺术,尤其是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语言暴力带来不良影响。

“批评语言学”以语言学为主题,以系统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为工具,以语言分析为手段,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他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语言暴力看似是实施教育,但实际上是背离教育。消除语言暴力,构建和谐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教师语言暴力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自我立场,过强的主观意识、忽略学生的感受,单向沟通、讲多听少,竭力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权威等。研究发现,师生之间如果缺乏随意性的交流,师生关系疏远、游离,教师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能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容易出现主观判断和主观评价,难免产生偏见和成见,其结果是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产生对教师的失望感、不信任感,最终疏离或抗拒教师,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师生之间的随意性交流就像拉家常一样,是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在相关问题上容易做到师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而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及渗透,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文化观、价值观、影视传媒、暴力科幻及虚幻校园生活时刻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些痞子文化语言、俚语、禁忌语、流行网络暴力语充斥着青年一代的日常话语场,造成语言的高强度模仿、流传及内化,形成异样的青少年交际时尚语言。针对以上现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倡校园文明语言、举行暴力语言的危害方面的宣传活动十分必要。例如,开设专门的暴力语言研讨会和讲座;提高对暴力语言危害性的认识;举行宣扬诚信、健康用语的有奖征文、文艺演出、健康茶座;个别辅导、专题辅导、集体抵制暴力语言的流传;适当引导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伟大哲学思想;组织观看暴力语言方面的纪录片、电影,听暴力语言方面的音

乐,阅读暴力语言方面的小说,查看网络暴力语言等,进而反思暴力语言的社会危害、社会影响、犯罪成因,从中自我认知暴力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资本的和平演变;鼓励、倡导自觉与暴力语言携带者的说理及教育,并就暴力语言的危害程度提请全国人大拟定相关法律,从制度上清除暴力语言的蔓延;教师的言教及身教尤为重要。有些教师视暴力语言为教育语言、课堂语言、日常语言,这反映了操暴力语言的教师本身对暴力语言带来的伤害的认识不够,也说明了教师的素质欠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应用知识不足。我们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获得教师的赞誉和肯定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教师的宽容与体谅的效果胜过批评无数倍。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激起学生沉默的心,可以给以学生心中增添自信、温暖、前进的动力。一句关切的话语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良师益友。学生需要知识的吸收与滋润,同时更需要心灵的关爱与体贴。面对学生,我们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和友善,杜绝讽刺和挖苦;以身作则,把自觉抵制暴力语言作为生活习性;学会冷静、克制、修身养性、革除人性亚文化释放的萌芽;同样教育学生拒绝暴力语言,让暴力语言无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妍.论语言暴力[D].黑龙江大学,2009.

[2]王加新.运动竞赛语言暴力问题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04).

[3]刁晏斌.试论当今的语言暴力现象[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4]小小.语言暴力时代[J].中国社会导刊,2007,(10).

[5]崔淑宁.语言暴力来源于压力[J].江西教育,2006,(11).

[6]孙宗香.英美文化和语言与翻译的关联性研究.山花,2009.(8).

[7]金立鑫.“文革”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J].书屋2001(3).

[8]王雪玲.论《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J].学术交流.2009.(12).

[9]彭富春.坚决对文化暴力说“不”[OL].http://wwwcnhube.i com /200703/ca1292258.htm,2007.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项目名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暴力倾向研究”,项目编号:11554176

(作者单位:1黑龙江科技学院;2哈尔滨师范大学)

188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角度:公众语感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角度:公众语感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在语言研究中占有方法论上的优势。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两个方面对《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展开评述。调查统计、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立足于大众语感的研究角度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对汉语词的研究很有价值。 标签:汉语词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公众语感 近读江汉大学王立教授的《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汉语词》),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此书出版已近五年,但仍有进一步推介的必要。这本著作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语感角度对汉语词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研究。对汉语的基本单位“词”的研究,正如胡明扬先生所言,“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老大难问题”[1]。虽然我们已把“词”作为汉语语法的基本分析单位和基本应用单位,但对词的概念界定始终没有完全明晰起来。王立先生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公众语感,为汉语词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模式,也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本土化的一个成功尝试。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将汉语词的百年研究历程分为“汉语词观念的萌发——形成——确立——传播——深化”5个时期进行考察。第二章简要阐述了“从语感的角度认识汉语的词”的研究思想是如何获得的,对“语感”“语感测量”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5次语感测量的实例,着重介绍了语感测量的工作程序。第三章至第七章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展开,是语感测量的整个研究过程,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在解决语言问题上的独特价值,可谓本书的精华部分。第八章是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汉语的“词”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这一结果将带给汉语研究一个怎样的启示。 这部研究汉语词的学术专著,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上是很应该引起注意的,即调查分析、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立足大众语感的研究角度。 一、可取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定量研究 对于语言本体研究来讲,不同的方法论反映了不同的语言观。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调查分析、定量研究,是多视角的、动态的。对汉语语法进行多视角、动态的研究是当代语法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并成为当今语法学界所致力探讨的热门话题。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提出的定量研究模式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影响至今,而调查分析就是对定量研究模式的实践。拉波夫主张把语言放在语言集团的场景中进行研究,语法问题也不例外。例如,他认为对变项X属于语法Y还是语法Z的问题,要根据整个言语群体而不是根据言语个体进行判别。《汉语词》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研究模式。正如王立在书中所言,“对词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把寻求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研究放到汉语使用的大背景中去进行,看看存在于汉语社团成员头脑中的基本语言单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1. What is 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答:广义的把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都看成社会语言学等等范围,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狭义的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上的变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最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延伸,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语言说的研究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Generalized to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the language areas are regarded as social linguistics, etc。Such as sociolog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psychology, geography,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on. Narrow the variation in use of language phenome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Variability refers to the change in language and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use of different language variants shown. Specifically, social linguistics includes: (1)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uch as two-word system status, bilingual, multi-lingual or multi-dialect situation; (2) vari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dialects and social dialects, standard language and dialect,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bo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3) The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se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e and the Code Sel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4) Soci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groups on evaluation and attitude vari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ffects; (5) The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as well as language contact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nguage and law,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nguistics is constantly extending the scope;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_现代汉语_历史与社会语言学_述评

《当代语言学》第8卷2006年第3期265-271页,北京 《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 P.Chen著李晋霞刘云述评 Chen Ping(陈平)《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M odern Chinese:Its H istory and S o2 ciolinguistics)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是供国外的汉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写作目的,作者以还原现代汉语的发展史为目标,在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从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三个方面出发,对自19世纪末至1990年代的现代汉语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翔实、全面的考察,对外国人系统了解现代汉语和汉语的现代化过程极有帮助。 这本书是写给外国人的,但对于国人而言也很有价值。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对它的历史有所了解。现代汉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现代汉语的发展史我们却未必都知道。特别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汉语拼音化、汉字简化这些“语言运动”的年轻人来说,现代汉语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更是所知甚少。读完本书,这个缺憾会得到很大的弥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了这本著作之后萌生了把它介绍给国内读者的想法。该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下面择要介绍。 1.现代汉语口语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标准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变异;标准语和方言。 1.1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 在简要回顾19世纪末以前的汉语标准口语的历史之后,作者重点论述了19世纪末以来现代汉语标准口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的振兴中华的运动蓬勃发展,语言改革也是其中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很多方言之间不能相互交流,在这一现实面前,建立和发展标准的现代汉语,并改革书写系统,就成为汉语现代化的两个最主要的任务。 受日本的启发,几位知名学者将日本的“国语”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国语被确立为现代标准汉语。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统一国语方法案》通过。由该法案可以看出,学者们在建立和发展现代标准汉语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1)国语的标准不止语音一个方面,还包括词汇和语法;(2)国语应主要建立在官话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北京话的基础之上,应具有正确、文雅、合逻辑的特点;(3)现代标准汉语不应该只建立在某个单一方言或单一方言群的基础之上,而应包含不同特点,容纳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这些设想和建议成为“国语运动”的基本使命。 本刊网址: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11409983.html, 562

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概述 这就是综述一下,不过下面提到的名词的都是考过的知识点。 一、定义:什么是语言学?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二、语言学研究的核心(下面的术语要尽量全都认识,不然做题时可能看不懂选项) 1、Phonetics 语音学 2、Phonology 音位学 3、Morphology 形态学 4、Syntax 句法学 5、Semantics 语义学 6、Pragmatics 语用学 三、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 这个考过的。Parole这个概念是 F. de Saussure(索绪尔)提出的。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所有(语言使用)个体头脑中存储的词语-----形象之总和”,这个整体相对较为稳定;Parole 指某个个体在实际语言使用环境中说出的具体话语,它是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的一个动态的实体。 四、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这个也考过的。考过the informative function,就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的那道题) 1、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2、The regulatory function 3、The heuristic function 4、The interactional function 5、The personal function 6、The imaginative function

7、The informative function 五、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这个也考过的,这五个特征由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Hockett提出。 弱弱地说一句:如果真的在临时抱佛脚,那就不要管这五个术语的具体含义了,只要能强行记下来应付考试就是了。>_< 1、Arbitrariness 任意性 2、Productivity 多产性 3、Duality 双层结构 4、Displacement 移位性 5、Cultural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性 六、语音学和音位学 (一)语音学 Phonetics: the study of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1、三大分支 (1)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 (2)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 (3)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 2、辅音和元音(这个考过的,考过二者的区别) (二)音位学 Phonology: aims to discover how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form pattern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1、三个术语 (1)Phone音素

北语 18秋《社会语言学》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 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 C. 语境适应性 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 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 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 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 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可行性 答案:C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 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 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 答案:C 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 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 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 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 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 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 (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又如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 car, card, fourth 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 社会变项:地位 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 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 纽约流行的r音 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 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 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 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 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

宏观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宏观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语言学的发展。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即平时热门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另一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均为当代社会的研究方向。布莱特(W.Bright,1966-)他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变异。费希曼(Fisherman)他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社会语言学从语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方言和语言变异。考察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宏观社会语言学则以社会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 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诸多角度进行塔索,我这里将以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这里的微观与宏观研究不完全与费希曼相同,这里的宏观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微观只要是指个体或企业,名人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因素。政治主要指政治事件,法律观念以及因政治引起的军事行为所造成的影

响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经济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商品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开拓所给语言学带来的影响。文化科技主要指文学、宗教、哲学、艺术、科技为社会语言学所带来的变革。风俗习惯主要指民族的风俗习俗、方言俚语为社会语言学带来的变化。 政治对语言学的影响 政治对语言学的影响可以从英语的发展史中就可以明晰。英语的发展可以说是典型的窃取其他语言为己用的语言发展类型。英语的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英语的起源,其次为核心英语词汇的产生发展,然后是英语的爆发和完善期,最后为核心词汇的固定边缘词汇爆发时期,也可以说是当代英语的成熟期。 起初,英语属于一种西日耳曼语言。古英语是一个多样化的群方言。罗马人入侵时尚不存在英语,威尔士英语。公元五世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定居不列颠,他们留下众多农耕词汇,包括sheep,ox,earth和wood等词。北欧海盗也为英语带来了众多以sk 开头的词汇如sky和skirt,与此同时,从五世纪开始,古英语的元音就开始有了,由“开”向“闭”的发展趋势。九世纪英语的辅音系统受到外来部族的影响逐渐稳定,资产阶级革命后一系列政治性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英语词汇。 经济对语言学的影响 经济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主要是从中世纪开始加大的,之前的英国史主要表现为外来势力对本土英语的催生,中世纪之后,英国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大了与外部势力的交流,借鉴和吸纳众

社会语言学真题

试题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 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 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A)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关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关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摘要:本文认为,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用社会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语言能力、言语交际、接受心理过程等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应该看作是为语言应用研究引进了一种新视角,是语言习得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扩展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服务语言应用提供了实际内容。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目前,在国内外,社会语言学研究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研究基本上是分别在两个学科领域内进行的,而实际上,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水乳交融。语言学发展到今天,结合语言环境、言语互动和语言的社会交际来研究语言习得,特别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用社会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能力、言语交际、接受心理过程等“二语”习得中的重大问题,应该看作是为语言应用研究引进了一种新视角,是开拓语言研究领域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丰富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为社会语言学服务语言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内容。 “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而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薄弱,已经带来一系列实质性问题:教师、教材、教学法、语言测试、教学评估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对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更需要理论上的勇气——转换角度,调整思路,跳出一门学科的条框界限,借鉴相关学科的思路方法与研究成果,尝试用另一种眼光观察、探究、分析疑难问题,或许可以找到新的解释方法和分析途径,从而推动理论提升,为汉语教学实践开拓新鲜的思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同属交叉性极强的学科,都受到诸多学术思想的影响。前者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后者则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密不可分。二者共同

神经语言学研究综述

神经语言学研究综述 1 引言 神经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集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为一体,探索人类语言习得、生成、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神经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大脑对语言信息如何进行加工、提取、编码,进而从这一系列过程中探索出人类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将神经科学与语言学综合交叉进行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近二十年来,在转换生成理论的冲击下,关于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研究理论开始层出不穷。分化出了诸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分支,而神经语言学也是这些分支中的一种。但从现实观察来看,人类大脑的活动本身是一种微观活动,而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却是一种宏观行为,所以近年来神经语言学研究就是从这个看似矛盾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和探寻语言与支撑语言的神经载体之间的内在关系的。 2 神经语言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神经语言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国外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早对语言学的研究是对失语症的研究。19世纪80年代,以布洛卡和威尼克为代表的两位神经科学家通过临床观察,分别发现了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的布洛卡区和大脑左上回颞上回后部的威尼克区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进而研究出了两个部位的病变将会分别导致布洛卡失语和威尼克失语。这一时期被称为神经语言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90年代是神经语言学的独立时期。这一时期对对失语症的研究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这一时期的标志就是在失语症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语言学理论,即研究目的发生了变化,有了语言学的内容。其中比较著名的神经语言学家包括索绪尔和雅克布逊。其中,索绪尔为了探索失语症在语言习得中的生理基础,专门发表了《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的普遍现象》。雅克布逊为了把结构主义音位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儿童学习语言,以及语言在一定情况下遭受干扰以至丧失的规律。专门发表了《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的普遍现象》专著。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神经科学与语言学的进一步靠近,国外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慢慢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和语言学。其中最有名的是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一、语言的社会性 社会语言学认为,应该从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角度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1、从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看,语言的生命取决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法国社会心理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梅耶认为,语言学是一种社会科学,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房德里耶斯指出,唯有研究语言的社会作用,才能懂得语言的本质。弗斯在继承了英国语言学历来重视语言应用研究传统的同时,深受英国功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坚持认为语言研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有形式意义,还有情景意义,因此应当在社会环境中描写和分析语言。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学说,建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功能、语篇、人际功能都与语言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 2、从语言本身的存在方式看,不同语言学派有不同的认识。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其间,才能建立起来。”但是,特定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对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共同的,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同样掌握了语言系统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语言是不是一个抽象同质的形式系统。社会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语言社会中的成员,常常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因此掌握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有差别的,即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的各种变异形式构成的系统。因此,语言的历时性变化不仅明显地表现在不同时代的语言使用者中,而且表现在同一代语言使用者甚至同一个语言使用者身上。可见,语言的历时变化不仅有语言结构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原因,而且与语言的共时变异有密切关系。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的变异研究不排除语言变异的共时描写,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功能”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文章旨在理清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的发展脉络,并探索其在个语言学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最后简述元功能思想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标签:语言学功能综述 功能一词在《世界诗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符号学中,其作为术语的使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功能、句法功能、叙述功能。对“功能”这个术语各语言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学研究中有关功能的基本理论和成果 (一)古希腊的功能派 西方语言学最初的功能派出现在古希腊,也称为“描写民俗派”。当时以Protagoras和Plato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语言观,归属功能主义语言学。Protagoras 第一次从语义功能角度把句子分成祈求、提问、陈述、命令四类。功能派强调异常,趋向描写性,把语言看成行动;关心的是意义跟修辞功能的关系;强调语言是选择,是资源;强调对语篇的语义解读,并把可接受性或用途(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什么)作为理想化标准。 (二)布拉格学派 胡壮麟(2002)称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用来完成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Mathesius于1923年提出了二功能说,即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表现为两种情况:单纯的交际;呼吁。Mathesius的功能主义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上的功能分析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athesius提出著名的句子功能全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主位)和表达的核心(述位)。 受Büler思想影响,布拉格学派在《论纲》中阐述了语言的两个基本功能: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表现功能。社会功能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交际功能,二是诗歌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1960)在Büler的功能观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功能扩展为六个:指称功能、诗歌功能、表情功能、呼吁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功能。Jakobson功能主义的思想核心,即语言的手段一目的模式。lakobson的“六功能

社会语言学复习参考资料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二、名词解释(共3个,每个5分,共计15分)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四、教案设计(共1题,每题35分,共计35分) 复习参考 1.社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和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各包含哪些内容?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 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它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有一些分歧,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也称为宏观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来看,它不只是社会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部之一。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国土学,心理学,概率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科学等等学科,都会在这个结合部中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狭义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其中包含:“语言”,“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场合”。人与社会情景合起来就是社会因素。社会语言学回答的就是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谁对谁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情景的关系 2.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内部原因: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历时,忽视共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语言及其系统) 转换生成语法学(倡导语言的“同一性” ,强调的是天生的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言语,强调的是交际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外部原因:社会历史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美国主要是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教育问题。全球人口大流动使语言问题变得复杂。科技发展及相关学科都在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1] 中文名 索绪尔 外文名 Saussure 概况听语音 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2] 代表人物听语音 索绪尔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 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但并未得到当时学者们的重视。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 陆丙甫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语言学研究方面贡献卓越,对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归纳了陆丙甫语言学研究中词汇、句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其在中国语言学语法及其词汇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其汉语语音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论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归纳总结陆丙甫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述。 【关键词】 陆丙甫;语言学;研究综述;语法;词汇;语音 一、前言 陆丙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其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涉及面比较广,主要包括语言学的语音、词汇、句法、语法以及语言教学等方面。陆丙甫在语言研究方面的贡献比较卓越,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欲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陆丙甫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 二、陆丙甫语言学研究分析 通过分析陆丙甫在语言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可知其主要成就主要涉及语言学的语音、词汇、句法、语法以及语言教学等五个方面。对于每个方面,本研究将分别评述。 (一)语音方面 陆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汉语语音描述,汉语语音与心理节奏,现在诗歌声律中的声调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汉语语音理论,特别是汉语语音描述与诗歌声调理论。但陆的研究只是从微观层面研究汉语语音,却未将汉语语音与国际语音进行对比与分析,未能从宏观上把握汉语语音。具体评述如下: 陆(1982)以为,语音描述应该因目的而有所不同,要区分研究

性的和教学性的。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应该把跟教学无关的一些传统的研究性描写加以简化和修改,使学生更容易直接把握需要掌握的关键所在。另外,陆从语音标准与心理节奏,汉音节化倾向的心理基础,近义词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拼音的阅读心理。但陆的研究并没有涉及汉人理解汉语的心理过程,这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深入。 陆在汉语诗歌的声调方面也有涉及。经过研究,陆(1982)以为,新诗宜用去声、非去声的对立来取代平仄的对立。 (二)词汇方面 词汇方面陆丙甫涉及的的面要广一些,主要集中在词本身、动词、名词、短语以及个别词的功能地位以及兼类问题。其中陆对名词动词的兼类问题研究比较透彻,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宽泛却不精。下面将具体评述。 有关词的地位和判别,陆主要从“短语本位”的角度进行研究。陆(1992)以为短语本位虽比词本位有很大改进,但是短语本位的一个缺点是短语里还有短语,较大的短语有较小的短语构成,那么构成句子的是哪一层短语呢?短语本位在这一点上并不明确。最后,陆(1992)明确了短语的起点是词,词不仅应在语法分析中留有一席之地,而且应该是关键的一席之地。 陆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及物动词的分类。在陆(2009)看来,一般被看作典型”准谓宾动词”的”进行”类动词,实际上是”假谓宾动词”,充当其宾语的,除了”名动词”外,还可以是”仪式、手术”等名词;并且名动词在”进行”后所落实的是名词性。由此为起点,可以建立一个”谓宾”指称化”名物化程度的连续统。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工作中,最难处理和最常遇到的就是动、名兼类的问题。陆提出了两条明确利落的标准:(一)进行+()。(二)名词+()构成偏正结构。两个标准中只要符合一个就可看作兼有名词性,绝大部分名动词能同时满足两个标准。 陆还从数目短语角度来研究词汇。陆(2002)认为,有关汉语的主语不能是不定指的规则,在陈述事实的句子中,主语至少是特指的。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语言与性别差异关系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语言与性别差异关系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男士和女士使用的语言存在某些差异,某些词语女性使用会很正常,但是如果有男性说出来,我们会觉得难以接受,如女性常用的“讨厌”一词。除个人因素外,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社会因素。可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反映出社会规范,这引起语言学家极大关注。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在语音、词汇、句法、言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关键词:性别差异;社会语言学;社会地位众所周知,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差异与生俱来,我们称这种区别为sex。但在社会生活的相互交往中,这种差别又会受到文化、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等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的从生理角度进行区分,因此“性别”这个词随之诞生了,也就是gender。它通常用来形容不同或相同的性别。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受到不同性别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异性在交流中经常出现困惑或是无法理解的状况。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将通过语言这面镜子,透视一下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言语交际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从而提高我们对性别语言的认识,防止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语言性别歧视。现代语言学对语言与性别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1922)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介绍了女性语言,他列举了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语言,并且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和性别成为了语言学中的一门独立分支。之后开始被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交际研究者所重视,例如: Lakoff的“女性语言”( women' s language ) , Crosby &Nyquist的“女性语域”( the female register ), Kramer的“性别语言”(genderlect)和Mulac et al.的“与性别相关的语言”( gender –related language)等。从文字表述上看,这些术语的侧重点是关于两性语言的结构特点。随着这一领域的发展,更多的语言学家把这一差异应用于动态研究中——语言交流,如德博拉。坦嫩的流行著作《你误会了我—交谈中的女人和男人》等,则更有效地通过两性语言的差异来理解交谈中所带来的影响。一、语言结构的差异社会语言学家Trudgill曾说过男人和女人使用的不是两种语言,而是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这种不同仅表现在词汇层面(The men and women did not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Rather, they spok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he same language—the differences were lexical only.)而我们发现这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不仅出现在词汇的选择上,也包括语音和句法方面的差别。1.语音层面的性别差异Trudgill在南非的德兰士瓦(Transvaal)对某中学的男女生的双元音进行了比较,发现男生的发音接近标准的比例低或者一个都不标准。另外他在1974年在底特律等地中做过一个关于元音r (rhotic)发音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该市男女两性在这一点上存在差异。性别上层中产阶级下层中产阶级上层工人阶级下层工人阶级男性66. 7 52.5 20. 0 25. 0 女性90. 0 70. 0 44. 2 31. 7 表1美国底特律市黑人男女元音后r发音情况比较(Trudgill 1974: 44) 提到语音差别,我们更容易想到尖锐的女性声音和低沉的男性声音,或是演讲时,典型的语调差异。其实男女两性在语音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除了上面提到的,还包括音色( timbre)、音速(tempo)、共鸣音(resonanoe)、音量(volume )、音域(register)、音延(pitch range)和节奏(rhythm )等特点,受话人能大致了解发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由于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话语指示作用,因而在语言实践中,人们往往能闻其声而知其性。Margaret Thatcher就曾因声音与英国首相的地位不相匹配,被建议音调宽度变窄,减慢速度,从而能够使听众感受到她语言的权威性和独断性。2. 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首先在话题的选择上,就体现了“男女有别”这一观点,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的兴趣话题与女性完全不同。女性偏向于讨论男性、衣服和女性本身;而男性更喜欢互相讨论金钱、生意、娱乐和其他男性。在一项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研究中,发现男性群体讨论竟争,运动,身体进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