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知识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知识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知识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知识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知识

一.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都是直接在燃烧室内进行的。当活塞接近压缩上止点时,柴油喷入气缸,与高压高温的空气接触,混合,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才开始燃烧。之后便是边喷射,边燃烧。其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其主要特点是:

(1)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是在气缸内进行的。

(2)混合与燃烧的时间很短0.0017~0.004秒(气缸内)

(3)柴油粘度大,不易挥发,必须以雾状喷入。

(4)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是同时,连续重叠进行的,即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大体分四个时期

(1)备燃期:从喷油开始→开始着火燃烧为止

喷入气缸中的雾状柴油并不能马上着火燃烧,气缸中的气体温度,虽然已高于柴油的自燃点,但柴油的温度不能马上升高到自燃点,要经过一段物理和化学的准备过程。也就是说,柴油在高温空气的影响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逐层蒸发而形成油气,向四周扩散并与空气均匀混合(物理变化)。

随着柴油温度升高,少量的柴油分子首先分解,并与空气中的氧分子进行化学反映,具备着火条件而着火,形成了火源中心,为燃烧作好了准备。这一时期很短,一般仅为0.0007~0.003 秒。

(2)速燃期:从燃烧开始→气缸内出现时为止

火源中心已经形成,已准备好了的混合气迅速燃烧,在这一阶段由于喷入的柴油几乎同时着火燃烧,而且是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气缸工作容积很小的情况下进行燃烧的,因此,气缸内的压力P迅速增加,温度升高很快。

(3)缓燃期:从出现→出现为止

这一阶段喷油器继续喷油,由于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都高,柴油的物理和化学准备时间很短,几乎是边喷射边燃烧。但因为气缸中氧气减少,废气增多,燃烧速度逐渐减慢,气缸容积增大。所以气缸内压力略有下降,温度达到最高值,通常喷油器已结束喷油。

(4)后燃期:缓燃期以后的燃烧

这一时期,虽然不喷油,但仍有一少部分柴油没有燃烧完,随着活塞下行继续燃烧。后燃期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甚至延长到排气冲程还在燃烧。后燃期放出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来作功,很大一部分热量将通过缸壁散至冷却水中,或随废气排出,使发动机过热,排气温度升高,造成发动机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因此,要尽可能地缩短后燃期。

综上所述,要使燃烧过程进行得好,混合气形成的好环是关键,所以对混合气形成的要求如下:

①必须要有足够的空气量和适当的柴油量

因为柴油燃烧放出热量是由于柴油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产生化学作用的结果,所以空气与柴油是放热的两个重要因素。空气量与柴油量比例不同,所形成的可燃混合气的成分也就不同,一般要求:α=1.3~1.5 ;α过大,混合气过稀,燃烧速度慢,散发热量多,Ne↓;α过小,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油耗增加,冒黑烟,经济性变坏。可见α是影响发动机功率和油耗的重要因素。

②喷油时刻要准确,混合气形成的规律应合适

气缸中燃烧过程的主要放热阶段应该是上止点稍后,容积小可得到较高的压力,热效率高,热损失小,所以要求喷油时刻要准确。喷油过早,过晚对发动机工作都是不利的。

过早:混合气提前形成,并在活塞到达上止点前像爆炸似的同时着火燃烧,结果给正在上行的活塞造成一个短时间阻力,并严重"敲缸"工作粗暴。

过迟:混合气在活塞下行时才开始形成和燃烧,结果燃烧空间增大,从气缸壁面传走的热量增加,造成发动机过热,燃烧压力降低(P↓)气体压力推动活塞的效果减小,甚至有可能使部分混合气来不及燃烧而随废气排出去,使Ne↓。

最好的喷油时刻与燃烧室的型式和发动机转速有关,对于一定结构的发动机在规定转速下,可通过试验找到一个功率大,油耗低的最好喷油时刻,通常用曲轴距活塞到达上止点的转角表示,称为喷油提前角。

③喷油质量应与燃烧室形状相适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

雾化良好:喷油泵和喷油器的喷射质量应与燃烧室相适应。

燃烧室的形状:空气产生相应流动来促进混合。

④气流的搅动,燃料的性能

燃烧室的形状,切向进气,形成涡流,有利于混合,柴油的16烷值高,则自燃点低,备燃期短。

三.改善燃烧性能的途径

进气系统、燃油系统、燃烧室、燃料。根据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得知柴油机要求:备燃期要短,速燃期压力升高要快才能使动力性、经济性好、工作柔和、不冒烟。

因为柴油挥发性差,混合时间短,要求混合均匀,燃烧完全就必须要求喷射压力高,雾化好,喷射质量要满足燃烧室形状的要求。

四.燃烧室(图5-2)

(1)定义: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盖和活塞顶组成的密闭空间称为燃烧室。(2)分类:分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类。

统一式燃烧室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注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又叫做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3)构造:缸盖底面是平的,活塞顶部下凹(ω型、浅盆型、球型、U型)

ω型燃烧室(图5-3):柴油直接喷射在活塞顶的浅凹坑内,喷射的柴油雾化要好,而且要均匀地分布在空气中。要求喷射压力高,一般17~22MPa,要求雾化质量高,因此,采用多孔喷咀,孔数一般为6~12个。

优点:形状简单,结构紧凑,燃烧室与水套接触面积小,散热少,可减少热损失,热效率高,经济性较好。

缺点:工作粗暴,喷射压力高,制造困难,喷孔易堵。

球形燃烧室(图5-4):空气由缸盖螺旋形进气道以切线方向进入气缸,绕气缸轴线作高速螺旋转动,并一直延续到压缩行程。喷油器沿气流运动的切线方向喷入柴油,使绝大部分柴油直接喷射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油膜。小部分柴油雾珠散布在压缩空气中,并迅速蒸发燃烧,形成火源。油膜一方面受灼热的燃烧室壁面的加温,同时又受已燃柴油的高温辐射,使柴油机逐层蒸发,与涡流空气边混合边燃烧。

优点:工作柔和,噪音小,又叫轻声发动机。

缺点:起动困难,螺旋形进气道,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分隔式燃烧室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

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型式有涡流室燃烧室和预燃室燃烧室两种。

涡流室式燃烧室(图5-5):它的副燃烧室是球形或圆柱形的涡流室,其容积约占燃烧室总容积的50%~80%,涡流室有切向通道与主燃烧室相通。在压缩行程中,气缸内的空气被

活塞推挤,经过通道进入涡流室,形成强烈地有组织的高速旋转运动(几百转/分)柴油喷入涡流室中,在空气涡流的作用下,形成较浓的混合气。部分混合气在涡流室中着火燃烧,已然与未然的混合气高速(经通道)喷入主燃烧室,借活塞顶部的双涡流凹坑,产生第二次涡流。促使进一步混合和燃烧。

要求:顺气流方向喷射,由于涡流运动促进了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可采用较大孔径的喷油器,喷射压力也较低(12~14 MPa)

优点:所以工作柔和,空气利用率较高,喷射压力也较低。

缺点:热损失大,经济性差,起动困难。

预燃室燃烧室(图5-6): 缸盖上有预燃室,占燃烧室总容积的1/3,预燃室与主燃室有通道,活塞为平顶。因为通道不是切向的,所以压缩时不产生涡流。连通预燃室与主燃室的孔道直径较小,由于节流作用产生压力差,使预燃室内形成紊流运动,油束大部分射在预燃室的出口处,只有少部分与空气混合(出口处较浓,而上部较稀),上部着火后,产生高压,已燃的和出口处较浓的混合气一同高速喷入主燃烧室,在主燃烧室内产生强烈的燃烧拢流运动,使大部分燃料在主燃烧室内混合和燃烧。

优缺点与涡流室燃烧室基本相同。

爆炸品基础知识

爆炸品基础知识 第一章爆炸品基础知识 1.1氧化还原反应 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供人们做饭、取暖,这是件家常便饭的事,这个过程,在化学上称作氧化还原反应。 C + O2 = CO2↑+热量 在本式中,C(碳)是被燃烧的物质,称作可燃物,可燃物中的“佼佼者”称为易燃物。这里的O2(氧气)叫作氧化剂;使可燃物点火燃烧的物质叫作点火源。 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称作燃烧的三要素。 一般来说,有机化合物都是可燃的,氧化剂一般为氧气和一些分子结构中含有氧的物质,以及一些处于高氧化态的物质。摩擦、撞击、高温、静电都有可能成为点火源。 通常,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放热致使体系温度升高,而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加快2~4倍,所以氧化反应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无限地加速反应,致使反应热不能迅速散发,反应产物无法及时排除,最终产生爆炸。 炸药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物质,如果单位重量的炸药与一般燃料相比,炸药爆炸后所散出的热不比一般燃料燃烧放出的热多,如: 煤(炭):8954千焦∕千克; TNT:4184千焦∕千克。 而1千克的煤要燃烧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1千克的TNT只需10万分之一秒就能放出所有热量。

爆炸性物质是其本身含有氧化剂,又含有可燃剂的物质或混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含能材料;当其受到外界刺激性时,达到一定的激发,它就能快速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发生爆炸。 1.2化学爆炸的特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热水瓶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鞭炮爆炸,甚至压缩气瓶爆炸和锅炉爆炸等;爆破工程中经常会看到炸药爆炸、雷管爆炸;战士在实弹演习或在战场上会看到手榴弹爆炸、炮弹爆炸等等,这些都属于爆炸现象。 在炸药爆炸时,可以看到火光(夜间或天黑较明显)、烟雾和听到响声,在附近能闻到一股强烈的火药味。爆炸点附近地方的压力急剧升高,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当距爆炸点较近时,还会感到猛烈的气浪(冲击波)冲击,同时炸坑的浮土灼热烫手。这是我们通过实践所感觉到的爆炸现象。 概括说来,爆炸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作机械功的过程。当物质从一种状态“突变”到另一种状态时,它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地转化,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位能)以同样急剧的速度释放出来,并借助于爆炸前原有的或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和蒸汽的瞬时膨胀而转变为机械功,使周围的物体遭到猛烈地冲击和破坏。 前面所谈到的几种爆炸现象,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爆炸地点的周围压力骤增,而使周围的介质受到干扰,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同时还有一定的声响效应。 根据产生爆炸的原因及爆炸性质的不同,一般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核爆炸和化学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不改变。例如,锅炉爆炸、车轮胎爆炸和压缩气瓶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 核爆炸由于物质的核能的释放引起的爆炸,例如原子弹、氢弹爆炸。

可燃混合气

课题:可燃混合气第27~28 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可燃混合气的表示方法及形成过程 重点: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的概念 难点:表示混合气的稀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1.燃料供给系的作用? 2.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3.燃料供给系的供给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在进气行程中,由于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缸内产生真空度,汽油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有喷管被吸出,喷出的汽油在喉管中遇到高速空气流而被冲散、形成细小的雾状颗粒,并逐步被汽化。汽油经过进气歧管时,有一部分没有被汽化的汽油,在进入气缸后,与上一循环的残余废气和高温机件接触而被加热,在涡流的作用下,使汽油彻底汽化,即形成了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是汽油通过雾化、汽化并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空气混合物) 三.可燃混合气的表示方法 (1)空燃比:就是可燃混合气中的空气质量(kg)与燃油质量(kg)的比值,用R表示。 R=空气质量(KG)/燃油质量(KG) 理论上讲,在混合气中,1KG汽油完全燃烧,约需15KG空气与其混合。比例15:1。即R=15; 标准混合气R=15 经济混合气:R=15.8~17.3 浓混合气R〈15 功率混合气:R=12.3~14.2 稀混合气R〉15 (2)过量空气系数 α=实际燃烧1KG汽油所需的空气质量/理论上燃烧1KG汽油所需的空气质量α=1时,标准α=1.05~1.15时,经济混合气 α〈1时,浓 α〉1时,稀α=0.85~0.95时,功率混合气四.可燃混合气燃烧必须符合的条件 汽油与空气以一定的重量比例混合,汽油在空气中彻底雾化,蒸发并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五.小结 六.作业:同步训练及课后练习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 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知识点: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 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击穿,导线短路,绝缘导线外绝缘层损坏,开断感应电路产生拉弧现象。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 (3)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炸药爆炸的基础知识

1炸药爆炸得基础知识 1、1 炸药得爆炸 ?爆炸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得现象。例如超新星得爆发、小行星或陨石得高速碰撞。在我们地球上见到得闪电、火山爆发、原子弹与氢弹得爆炸、车胎放炮、锅炉胀裂、燃放鞭炮等都就是爆炸。爆炸就是某一物质系统在有限空间与极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大量能量或急骤转化得物理、化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伴随有强烈得放热、发光与声响等效应。爆炸得基本特征表现在速度高、威力大与破坏作用强等方面。从安全角度出发,爆破时还应考虑爆炸得副作用,如爆破地震效应、冲击波、飞石、有毒气体、噪声以及其她对相邻物体、构筑物与人身得影响等. 1。1。1 爆炸现象 按照爆炸发生得原因,自然界各种爆炸现象可归纳为物理爆炸、核爆炸与化学爆炸三大类. (1)物理爆炸。爆炸过程就是一个物理过程,即爆炸前后物质得化学成份没有发生质得改变,只就是物态发生了变化。例如,当蒸汽锅炉内压力过大,超过了锅炉所能承受得抗压强度,使锅炉突然破裂,并发出巨大得声响,就就是典型得物理爆炸.物理爆炸还包括电爆炸、激光与其她强粒子束照射以及物体高速碰撞等引起得爆炸。大自然中得雷电属于物理爆炸现象,其能源为电能。带有不同电荷得两块云彩,当距离比较近时,发生强烈得放电现象。电位差在μ s数量级时间内拉平,使放电区达到极其巨大得能量密度与数万度得高温,导致放电区空气压力急剧升高,并在周围空气中形成强烈得扰动。 (2)核爆炸。某些物质得原子发生核裂变(U235得裂变)或核聚变(氘、氚、锂得聚变)等链锁反应时,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使裂变或聚变产物形成高温高压得气体而迅速膨胀做功,造成巨大得破坏作用,称为核爆炸。原子弹、氢弹得爆炸属于核爆炸。原子弹就是用铀235或钚239得裂变来实现得。核裂变时,铀235或钚239得原子核在中子得作用下分裂成为较轻得原子核,放出大量得核能。氢弹就是用氘、氚或锂得聚变来实现得。核聚变时,氘、氚或锂得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得条件下结合成为较重得原子核,也能放出大量得核能。1g铀235全部进行核裂变放出得能量相当于2×l07kg梯恩梯得能量,1g氚全部进行核聚变时放出得能量相当于1、1×108kg梯恩梯得能量。核爆炸时原子核反应区得温度达到107K,压力达到1010Pa以上,在这样高得温度与压力得作用下,其能量以冲击波、光辐射与贯穿辐射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外界产生极其严重得破坏作用。因此,核爆炸就是更加剧烈得爆炸现象.核爆炸过程释放得能量,可以达到普通炸药爆炸能量得几百万倍,具有强烈得爆破作用,但由于目前在工业上没有得到广泛有效得应用,其利用及安全问题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3)化学爆炸。爆炸过程就是急剧得化学反应过程,放出足够得热能,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对外界膨胀做功。爆炸后物质得化学成份与性质与爆炸前物质得化学成份与性质相比已经发生了质得改变。瓦斯爆炸与炸药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如铵油炸药就是由硝酸铵与柴油

爆炸基础知识.docx

爆炸基础知识 爆炸由于破坏力强,危害性大,往往还伴随着火灾及其它灾害的发生,因而需要引起消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本章主要介绍爆炸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知识。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机理,是理解和应用防火防爆技术的必要理论基础,对于防范爆炸发生、处置爆炸事故尤为重要。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一、爆炸的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 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

常见。 (一)物理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 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灾难。 (1)炸药爆炸的特点。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 上有何不同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A: 一般汽油机进气会形成滚流,而柴油机进气一般都形成涡流。在燃烧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的,燃料在汽缸内靠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的,燃料依靠汽缸内空气压缩产生的热量引燃,也就是空气压缩会升高温度,当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柴油的燃点时柴油就会燃烧。 汽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低,通常在1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增压汽油机会到达10以上,而柴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高,一般都在14以上 柴油机是靠活塞压缩产热将雾化的柴油点燃汽油机则靠火花塞点燃雾化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靠压缩所以压缩比高 柴油机:柴油是靠压燃的。因为柴油的暴燃点比较低,可以靠压力使其燃烧。汽油机:汽油是靠火花塞点燃的。因为汽油的爆燃点比较高,不容易压燃。 压缩比大了以后能提高汽缸内的压力,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都是内燃机,都有两大机构,以及冷却系、启动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不同点:燃料不同,汽油机烧汽油柴油机烧柴油,柴油机无点火系,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电子点火,柴油机是靠气缸活塞做功压燃。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向气缸提供的是纯空气,汽油机向气缸提供的是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是以电子点火点燃汽油来使其在燃烧室中爆炸工作的 柴油机是以喷射柴油进入高温高压的燃烧室自然爆炸工作的 构造上1、汽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底(一般不超过11:1) 2、启动比较容易但是行驶中必须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12V) 3、转速比较高(一般都能达到6000转以上)4、扭力比较低 5、加速比较好(转速的幅度大所以能在多个点进行档位的切换) 1、柴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高(一般不低于12:1) 2、启动比较困难但是行驶中不必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24V) 3、转速比较低(一般都保持在4000转以下) 4、扭力比较高 5、比较节能(百公里的油耗小)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基础知识讲义

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精讲班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自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三、引火源(温度)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高温是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

(完整版)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

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 第一节爆破原理 一、炸药及爆炸的一般特征 1、炸药及其主要特征 炸药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热量。炸药的主要特征是:(1)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化学爆炸性。 (2)在微小的体积中蕴藏有大量能量。 (3)能够依靠自身的氧化实现爆炸反应。 2、炸药爆炸及其三要素 (1)反应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爆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2)炸药反应速度快。反应速度快是是形成爆炸的必须条件,也是爆炸反应的特点之一。 (3)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立物。炸药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还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气体在膨胀过程中,能对周围介质发生破坏,把炸药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总之,炸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三者又是相互相系的。所以,高温、高压高速是炸药爆炸的重要特点。 二、炸药爆轰理论基础知识 (一)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1、炸药的起爆 炸药在未受外界能量作用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利用炸药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外界给予足够的能量,使炸药的局部活化,失去平衡,发生爆炸反应,使炸药局部失去相对稳定状态到开始发生爆炸反应的过程称为起爆。 井下爆破工程常用的起爆能有爆炸能和热能。 2、炸药的感度 炸药材料在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感应度。炸药的感应的必须适中,以6号和8号雷管能够起爆为宜。 (二)炸药的殉爆 炸药(主爆药)爆轰时引起与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受爆药)爆轰的现象称为殉爆。 主爆药与受爆药之间发生殉爆的概率为100%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对一定量的炸药来说,殉爆距离越大,表明爆感度越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 知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 (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 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 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

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 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 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 动力燃烧(爆炸) 第四节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A: 一般汽油机进气会形成滚流,而柴油机进气一般都形成涡流。在燃烧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的,燃料在汽缸内靠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的,燃料依靠汽缸内空气压缩产生的热量引燃,也就是空气压缩会升高温度,当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柴油的燃点时柴油就会燃烧。 汽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低,通常在1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增压汽油机会到达10以上,而柴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高,一般都在14以上 柴油机是靠活塞压缩产热将雾化的柴油点燃汽油机则靠火花塞点燃雾化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靠压缩所以压缩比高 柴油机:柴油是靠压燃的。因为柴油的暴燃点比较低,可以靠压力使其燃烧。汽油机:汽油是靠火花塞点燃的。因为汽油的爆燃点比较高,不容易压燃。 压缩比大了以后能提高汽缸内的压力,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都是内燃机,都有两大机构,以及冷却系、启动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不同点:燃料不同,汽油机烧汽油柴油机烧柴油,柴油机无点火系,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电子点火,柴油机是靠气缸活塞做功压燃。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向气缸提供的是纯空气,汽油机向气缸提供的是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是以电子点火点燃汽油来使其在燃烧室中爆炸工作的 柴油机是以喷射柴油进入高温高压的燃烧室自然爆炸工作的 构造上1、汽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底(一般不超过11:1) 2、启动比较容易但是行驶中必须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12V) 3、转速比较高(一般都能达到6000转以

上)4、扭力比较低5、加速比较好(转速的幅度大所以能在多个点进行档位的切换) 1、柴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高(一般不低于12:1) 2、启动比较困难但是行驶中不必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24V) 3、转速比较低(一般都保持在4000转以下) 4、扭力比较高 5、比较节能(百公里的油耗小)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2、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3、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____。 (A)分解燃烧 (B)表面燃烧 (C)扩散燃烧 (D)蒸发燃烧 4、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直接燃烧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5、下列燃烧产物中,____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02 (B)CO

(C)H20 (D)灰分 6、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____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 (B)减光性 (C)扩散性 (D)恐怖性 7、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8、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着火___。 (A)燃点 (B)闪燃 (C)着火 (D)爆燃 9、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1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1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 (A)>28℃ (B)<280C (C)≥28℃ (D)≤28℃ 1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 (B)<60℃ (C)≥600C (D)≤28℃ 13、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_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14、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____。 (A)闪燃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煤尘爆炸及预防基础知识

工矿建筑系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煤尘爆炸及预防基础知识 所属系别:工矿建筑系 专业班级:煤开(2)班 姓名: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撰写日期: 2014年5月17日

摘要 多的事故就是煤尘爆炸引起的。沉积煤尘必须形成一定浓度的煤尘云才可能发生爆炸,这是煤尘爆炸所必须的三大要素之一,防治沉积煤尘形成煤尘云而参与爆炸对于煤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有瓦斯爆炸诱导的情况下,如何抑制沉积煤尘参与爆炸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寻找合适的抑爆途径,就必须弄清沉积煤尘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煤尘云的机理过程以及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的传播规律,所以对瓦斯煤尘爆炸特性与传播机理的研究,能够解决煤矿及其它工业部门亟待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对制定预防、控制及减小爆炸灾害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文主要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煤尘爆炸的机理,以及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参与爆炸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诸多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尘爆炸;预防;知识

目录 1煤尘爆炸的机理及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煤尘爆炸的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煤尘爆炸的特征 (2) 2煤尘爆炸的条件 (3) 2.1煤尘的爆炸性 (3) 2.2悬浮煤尘的浓度 (3) 2.3引源燃煤尘的高温热 (4) 3爆堆自然现象的机理 (4) 4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 (5) 5预防措施 (5)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大纲及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bustion & Explosion Theory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热工学 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 (1)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 (2)掌握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以及化学爆炸三要素; (3)掌握不同燃烧和爆炸形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计算液体闪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方法; (5)掌握并运用可燃性图表进行工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化工生产的特点 2.事故的分类及特征 3.事故致因理论 4.事故的预防 基本要求: 掌握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以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熟悉化工生产的特点、轨迹交叉论及能量转移论;了解安全工程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及事故预防的“3E”措施。 重点: 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燃烧基本理论 1.火三角及燃烧条件 2.燃烧的形式及种类 3.燃烧极限的计算 4.热自燃理论 5.燃烧机理 6.可燃气体的燃烧 7.可燃液体的燃烧

8.可燃固体的燃烧 基本要求: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燃烧机理,燃烧形式及燃烧过程,气、液、固燃烧特点及基本理论;掌握燃烧极限的计算方法和可燃性图表的使用;熟悉燃烧的过程及种类;熟悉热自燃理论。 重点: 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燃烧条件及燃烧机理。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及特点、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及扩散理论、重质油品的沸溢及喷溅、阴燃结构及发生条件。 燃烧极限的计算。 难点: 热自燃理论。 第三章爆炸基本理论 1.爆炸及其分类 2.爆轰 3.粉尘爆炸 4.喷雾爆炸 5.蒸气云爆炸 6.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7.爆炸温度与压力 8.爆炸强度 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燃烧与爆炸的区别;了解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爆轰的形成过程。 重点: 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 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 难点: 爆轰的形成过程以及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BLEVE的发生机理。 第四章防火防爆技术 1.静电的预防 2.火灾及爆炸蔓延的控制 基本要求: 掌握静电引起火灾爆炸必须具备的条件;熟悉静电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静电积聚的影响因素;了解静电的产生。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例如木炭的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发生。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焰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因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因此,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了解火源的种类和形式,对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直接火源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雷击。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2.间接火源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自燃起火。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

4-4第四节 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四节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在柴油机中燃油经过喷油器,以很高的压力喷入气缸,与气缸中的压缩空气混合,自行发火并燃烧。由于时间有限,要保证后续的燃烧完善,必须有一套完好的喷油设备,及与之配合的燃烧室。有些柴油机的燃烧必须有适当的空气运动,这就要求燃油雾化、空气运动及燃烧室这三要素之间有良好的配合。 一、燃油的雾化 燃油自喷油器喷孔中在高压下以高速(可达200m/s)喷出,被雾化成很微小的细粒,其直径从5μm到250μm不等。较大油粒在运动中根据空气压力和燃油表面张力及粘度之间的平衡,还可进一步分裂为微细的颗粒,这些油粒具有一定的贯穿力,使它们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燃烧室中。即燃油雾化靠的是(1)紊流,(2)空气分子的撞击、摩擦。燃油雾化成无数的细微油滴,增加了表面面积,加速了从空气中的吸热过程和油滴的气化过程,加快了燃烧和能量转化,对提高柴油机性能有极大的帮助。 1.油雾的形成 油束参数及周围空气情况如图4-4-1所示。 喷油初期,喷注前锋首先依靠自己的惯性力,然后依靠后续喷注对它的推进而向前飞驰。根据喷射过程的压力变化,初始喷注的速度并不是最高速度,而在最大喷射压力时,喷口处的喷注速度才是最高喷速。喷注在最高喷速下以最大的惯性力推动先头喷注前进。 喷油后期,缸内压力升高,而喷油压力却迅速下降。这时喷孔两端的压力差迅速减小。喷注尾部的速度低于其前面的喷注速度。 喷注前锋部分,实际上是不断补充和更新的。因为最早进入缸内的喷注,受迎面空气阻力最早也最大,同时受热时间也最长,因而气化也最早。 供油停止后,喷注失去了后续部分,Array由于喷孔两端压力差和喷速均较小,因而 向径向扩展较慢,密度较大,不易雾化和 汽化。此阶段的液相油注是最后参加燃烧 的燃油,其热效率较差,容易在高温中裂 解成碳烟。 喷注的前锋高速飞驰时,其后会形成 低压区。因而出现引射效应和四周空气补 充入内的卷吸效应。燃油的引射效应和空 气的卷吸效应对喷注的撕裂、破碎和雾化 起着加速和促进作用。 每束油注在燃烧室中的空间分布,形 成一个由许多油粒组成、外形与圆锥体相 图4-4-1 油束参数及周围空气情况 似的油束,如图4-4-1所示。在油束中间部 分油粒密集、直径大,称油雾核区;而外

03习题含答案及解析_爆炸基础知识

第一篇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 A、燃烧 B、爆炸 C、爆燃 D、爆破 2、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炸药爆炸 D、核爆炸 3、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下列爆炸中属于化学爆炸的是()。 A、液化气钢瓶爆炸 B、炸药爆炸 C、蒸汽锅炉内水快速汽化而发生的爆炸 D、油桶受热爆炸 4、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压缩气储罐受热膨胀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电磁爆炸 5、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可燃气体爆炸 D、核爆炸 6、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粉尘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以上均不正确 7、关于燃烧与爆炸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B、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8、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天然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A、2.5%~82% B、5%~15% C、4%~75% D、15%~28% 9、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温度下限 D、爆炸温度上限 10、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表示。 A、密度百分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百分比 D、湿度百分比 11、关于爆炸极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 B、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C、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安全操作规程 D、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12、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可燃气体生产工厂,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爆炸下限为()。 A、≤10% B、≥10% C、<10% D、>10% 13、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 A、范围越窄 B、范围越宽 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 14、爆炸指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晌。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不包括()。 A、物料原因 B、生产工艺原因 C、生产设备原因 D、安全教育原因 15、下列属于机械火源的是()。 A、撞击、摩擦 B、电火花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目录 一、油品的基本构成 二、油品基本特性 三、燃烧特性 四、爆炸特性 五、火灾 六、消防灭火 七、事故理论及事故统计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 (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此、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①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②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开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③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以下两种情况。(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三)易爆性 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叫做爆炸极限。

发动机原理——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汽油机 柴油机 1 点燃式。 压燃式。 2 τi 影响小。 τi 影响大。 3 进入汽缸的是混合气,混合时间长。 进入汽缸的是新鲜空气,混合时间短。 4 T max 高,热负荷大。 p max 高,机械负荷大。 5 压缩比低,ε = 6~10。 压缩比高,ε = 12~22。 6 有爆燃问题。 有工作粗暴问题。 7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加速火焰传播,防止爆燃。 促进燃油与空气更好地混合。 §4-1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一、混合气形成过程 1 喉口流速↑ → P ↓ → 雾化效果↑ 2 节气门开度↑ → 喉口真空度?p n ↑, 进气管真空度?p i ↓ → 从 ??p p n i <到??p p n i > 3. 节气门开度一定, n ↑ →

?p n ↑, ?p i ↑ 4. 节气门开度↓,n ↑ → ?p n ↑ → 蒸发性↑ 进气温度↑ → 蒸发性↑ 二、理想化油器特性与供油系校正 (一) 理想化油器特性 各种工况下满足最佳性能要求的理想混合比 — 试验结果。 1 影响因素 (1) 转速n — 影响较小。 (2) 负荷 — 影响大。 2 空燃比A F /=空气质量 燃料质量 经济混合气 A / F = 17 功率混合气 A / F = 12~14 怠速混合气 A / F = 10~12.4 (1) 常用工况 — 中等负荷要求提供经济混合气。 (2) 负荷 > 90% 以及怠速, 低速下 — 加浓。 (二) 简单化油器特性 单纯依靠喉口真空度? p n 决定供油量的化油器。 节气门开度变化 → A/F 变化 ?p n ↑ → A/F ↓ — 混合气浓 与理想化油器有差异, 不能满足 汽油机要求。 (三) 主供油系校正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基础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20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基础知识(正式版)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基础知识(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炸药反应的三种形式:热分解、燃烧和爆 轰。 2、炸药爆炸的激发形式:热起爆、机械起爆、 静电起爆、冲击波起爆、射频起爆。 3、民爆企业安全设施的基本要求是:作用可 靠、随时有效。 4、民用爆炸物品的分类:工业炸药、工业雷 管、工业索类火工品、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地震勘探 用爆破器材、特种爆破器材、其他爆破器材、原材料 等八类。

5、工业炸药是指以硝酸铵为氧化剂,添加可燃物为主体或以单炸药与附加物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又称民用炸药。 6、我国现在生产的几种主要工业炸药:铵油炸药、膨化硝铵炸药、重铵油炸药、水胶炸药、乳化炸药、粉状乳化炸药、改性铵油炸药等七种。 7、工业电雷管分为瞬发电雷管和延期电雷管两大类。瞬发电雷管又分为普通瞬发电雷管和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延期电雷管分为普通延期电雷管和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两类。 8、什么是殉爆?当炸药(主发装药)发生爆轰时,由于冲击波的作用引起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被发装药)爆轰的现象。 9、殉爆距离是指主发装药与被发装药之间能发生殉爆的最大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