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题组1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7天津文综卷,3,4分]读下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2016海南地理卷,19—20,6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2—3题。

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3.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16全国卷Ⅱ,9—11,12分]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4—6题。

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3月—6月—9月—12月

5.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6.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6浙江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7—8题。

7.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

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

8.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6天津文综卷,1—2,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9.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10.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8分]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1—12题。

—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015浙江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1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

[2015山东文综卷,12,4分]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

新老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15.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16.[2015广东文综卷,6,4分]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

B.地质构造

C.通航里程

D.降水多少

17.[2014江苏地理卷,1,2分]《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2014重庆文综卷,8—9,8分]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1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2014北京文综卷6—7,8分]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1.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2014江苏地理卷,7—8,4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23.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2014浙江文综卷,7—8,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24—25题。

24.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2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福建文综卷,9—10,8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26—27题。

26.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7.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组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5天津文综卷,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28—29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28.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29.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江西第二次阶段性检测,19—20]“磬吉”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世界自然遗产——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以如针尖状耸立刺向天空的石林著称于世。读图,完成1—3题。

1.“磬吉”属于( )

A.河流堆积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火山地貌

2.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据此判断“磬吉”的形成过程是

( )

A.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

B.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地壳下沉—雨水侵蚀

C.地壳下沉—雨水侵蚀—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

D.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

3.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雨林

[2018湖南三校联考,15—17]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4—6题。

—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8贵州贵阳摸底,16—17]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P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7—8题。

7.甲处地形的主要成因是( )

A.背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山

D.向斜成谷

8.若在Y2处钻25米到达P平面,则在Y1处钻至P平面,钻孔最可能的深度是( )

米米米米

[2017河南新乡第一次调研,1—3]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的小坑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9—11题。

9.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

A.①类岩石

B.②类岩石

C.③类岩石

D.④类岩石

10.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11.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

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

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

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1—3题。

1.玉带滩是由( )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2.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

A.变宽

B.变浅

C.变深

D.稳定

3.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 )

A.远离大陆

B.连接北岸

C.向东推进

D.向西后退

鄂毕河主要流经俄罗斯,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的支流,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新疆,沿岸风光秀美,多形如钟状的山峰(花岗岩风化景观),山体表面形态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令人望而生叹。下图为额尔齐斯河上游段略图和额尔齐斯河沿岸钟状山峰景观图。读图回答4—5题。

4.形成图中钟状山峰的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冷凝作用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5.图中分布最广的河流地貌是( )

A.河漫滩

B.三角洲

C.槽型谷型谷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

A.云贵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巴西高原

D.西欧平原

7.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湖泊( )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8.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

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夏季

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29'E,44°14'N)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据图回答9—11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背斜、向斜、地堑、断层

B.向斜、向斜、地垒、断层

C.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D.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层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原因可能是( )

A.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11.甲山的表层出现了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地壳活动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下图中甲河流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A、B为甲河的两条支流,A支流的流域面积大于B支流。

(1)说明阿空加瓜峰的形成过程。(4分)

(2)比较A、B支流径流量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3)图中P高原风蚀和风积地貌广布,试分析其原因。(4分)

13.(8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右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4分)答案

图示地貌景观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据此可判断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地质构造为褶皱。

首先,北半球中、高纬度相同海拔地区阳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阴坡,因此东南坡和西南坡的日最高气温要高于西北坡和东北坡,而各坡向相同海拔的日最低气温相差较小,由此可知东南坡和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情况下均大于西北坡和东北坡,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排除选项A、B;一般情况下,地方时12:00时,太阳辐射最强,但气温并不是一天中最高的,由于12:00—14:00地面获得的辐射收入一直大于其辐射支出,可知14:00时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而该

时段有太阳照射且太阳辐射较强的坡向是西南坡,也就是说西南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东南坡,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要大于东南坡,物理风化作用要强于东南坡,故选项D正确。

一般情况下,中、高纬度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要大于低纬度地区,由此可知热带雨林带分布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要小于选项中其他三个自然带的分布地区,故其物理风化作用最弱,选项C

正确。

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挟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汛期径流量减小,使河道被冲刷的强度减小,河道中泥沙的沉积作用使泥沙积累,河床不断抬高。

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

由材料可知,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即从谷底向两侧山地岩层由新到老,说明是向斜。由图可知,西侧阶地坡度较大,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较大。

由题干可知,该贵重金属矿产形成于河床沙中,由图可知,乙处阶地有沙、卵石,且水深较浅,人们可能在此处找到该贵重金属矿物。

根据材料对贝壳堤的描述可知,早期潮水可以运动至很远的西北部,后来潮水只能到达东南部的当今滨海新区附近海岸,所以图中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四条古海岸线形成的年代和四条古海岸线的位置可知,该处海平面间歇性下降,形成不等距、有序排列的古海岸线,故A正确。若气候持续性变暖,古海岸线会向地势高的陆地推进,故B错误。②③海岸线上分布有贝壳堤,这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的产物,不是海滨泥沙淤积的产物,故C错误。若地壳阶段性下沉,则不同时期的古海岸线应由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推进,故D错误。

读图可知,1975—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增大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海洋推进,泥沙淤积;距离减小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陆地推进,侵蚀作用增强。

读图可知,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黄河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河流挟带的泥沙可能会增多;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泥沙减少。

由图及①—⑧岩层年代由老到新可知,甲地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乙地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甲地向斜受到两侧岩层的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地;乙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易被侵蚀成谷地。

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说明是沉积岩,石灰岩和砂岩为沉积岩,所以A 正确;B、D 选项所列为岩浆岩,C选项所列为变质岩。

由表中观测点坐标可确定C地层位于地质构造的两侧,向中间依次为D地层和S地层。再根据从C地层到S地层岩层由新到老(两侧岩层新,中间岩层老),可知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故C项最符合题意。

岩石性质(如岩石的坚硬程度)、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和降水多少(降水量、降水强度等)可以通过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程度而改变河床形态。通航里程的长短不会影响到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故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

由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应为地势较高的山地,所以顺着山地峡谷进入的山间开阔地应为山间盆地,不可能是山前平原或平缓高原。

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

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读图可知,岩层②位于岩层①的上部,A项正确;由图可知,岩层①有明显的内凹,说明岩层①比岩层②更易受侵蚀,B项错误;该河谷的岩层没有发生褶皱,不属于向斜谷,C项错误;断层地带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

由图可知,从初期到中期,当河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时,河谷底部的沉积物急剧减少,说明河流的堆积作用减弱、搬运作用增强,排除A、C项;从中期到后期,水位下降,由于河流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小,排除B项;受河流侧蚀和下蚀作用的影响,河床加宽变深,D项正确。

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M点位于山坡上,再结合向斜构造的地层向槽部延伸的一般规律,可知岩层应向山顶方向倾斜,故B项正确。

根据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的分布可知,同一地层界线在图幅的西北和东南分布的高度较高,沿XY线方向分布的高度较低,可推出XY线方向即为向斜槽部延伸的方向,且大致呈水平状。又因为1与4,2与3分别处于同一地层界线上,且1与4高度大致相当,2与3高度相同,由此可推出正确选项为A。

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可知,①地岩石为花岗岩,由岩浆侵入形成,①地地质构造成因是断裂抬升,其侵蚀地貌并非由黄河干流流水侵蚀形成的;②地为断裂下沉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积倾斜平原一般位于出山口处,故其不可能由黄河干流沙砾洪积形成;③地为断裂下沉区域,其上面覆盖的沙质沉积物是由黄河泥沙冲积形成的;④地为断裂抬升区域,由沙丘覆盖可知,其地貌的成因为风力堆积。

结合题干中“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及材料中所述“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可知,②地最符合要求。

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不可能分布在河流中游;洪积平原是指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与图示信息不符;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洪水发生时被淹没,枯水期出露,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图中沙丘就分布在河漫滩上。

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结合景观图可知C正确。

矿物要从上地幔软流层上升到达地表,应经历了火山喷发的过程,即先是岩层断裂,接着是矿物随岩浆沿裂缝上升、喷出到达地表。而矿物要从火山岩体中转移到河滩,先要经受外力作用中的风化和侵蚀,然后经河流搬运作用,最后在河滩中沉积。

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锥水平距离达几十千米,高度仅300米左右,说明火山锥实际坡度较小,但图中锥体坡度很大,说明该图中的火山坡度比实际坡度更陡。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磬吉”呈现峰林、峰丛的特征,主要是受雨水侵蚀和溶蚀的作用形成的,因此“磬吉”属于喀斯特地貌。

根据图示材料可知,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由此判断“磬吉”的形成经历了地壳的下沉、珊瑚和海藻化石堆积、地壳抬升、雨水侵蚀等过程。

从图中可知,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因此代表植被为热带草原。

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

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

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在1920—1940年达到过,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D错。

从材料中可知Y2、Y3处岩石年代比Y1、Y4处岩石老,结合图可知岩层中间老两侧新,甲处为背斜;再结合等高线和河流可知甲处为谷地,综合判断可知甲处地形的主要成因是背斜成谷。

从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Y2处海拔为160—170米,若在Y2处钻25米到达P平面,则P平面海拔为135—145米,Y1海拔略大于180米,则在Y1处钻至P平面,钻孔最可能的深度是45米。

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由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

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沉积而成的。

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

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

由材料可知,额尔齐斯河沿岸形如钟状的山峰为花岗岩风化景观,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B项正确;风化作用只能改变地貌形态,不能直接形成岩石,故A项错误;沉积作用会形成沉积岩,故C项错误;变质作用会形成变质岩,故D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海拔高,流水侵蚀作用强,以V型谷为主,故D项正确;河漫滩主要分布在河流中游地区,故A项错误;三角洲主要在河口地区,故B项错误;槽型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故C项错误。

材料中已明确了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因此常见于有冻土且冻土中的冰能够发生融化的区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冻土存在;西欧平原虽纬度较高,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也没有冻土形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溶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A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并非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错误;湖泊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C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相对于冻土较高,具有导热性,加速了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的退化速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

由图可知,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气温高,冻土中的冰易融化,故会出现热融滑塌;秋末冬初气温低,冻土不会融化,不会出现热融滑塌。

读图,结合岩层弯曲状况来看,甲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乙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甲处古沉积岩1位于古沉积岩2和古沉积岩3下方,所以丙处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丁处岩层上下错开,发生明显位移,为断层。

读图可知,M处有断层,是由于地壳的挤压,导致岩层不能承受地壳运动的力,而发生断裂。

黄土是风力挟带的沙粒受到阻挡或者速度降低后沉积形成的,属于风力沉积作用的表现。

12.【解析】(1)根据材料中“死火山”及由图可知,该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据此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中两支流的流域面积及图中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3)由风蚀和风积地貌可知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大,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

【答案】(1)(此处位于板块边界)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山地。(4分)

(2)径流量差异:(与B支流相比)A支流的径流量较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2分)原因:A 支流流域面积广,径流量较大;(2分)A支流流经湿地,湿地具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2分)(从B支流角度解答合理也可酌情给分,共6分)

(3)P高原地处中纬西风带,西侧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2分)西风越过安第斯山脉,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所以P高原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风力作用较强,风蚀、风积地貌广布。(2分)

13.【解析】(1)读图,根据图示河谷形态分析,该河谷先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受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V”型谷。(2)河流沉积物的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下游的沉积物颗粒较小。

【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2分)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型谷。(2分)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小。(4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力作用地球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重点

地理第一次默写内容 1.河流的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河流以哪一种侵蚀方式为主,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地势落差 3.一条河流上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中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下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 侵蚀;搬运;堆积。 4.冲积扇的位置及成因?冲积扇从扇顶到扇沿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 出山口。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 颗粒由大变小。 5.三角洲发育的条件? 丰富的泥沙来源; 河口水流缓慢。 6.每一个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名称?分异的基础?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热量;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水分;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7.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向阳坡、迎风坡水热充足。8.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9.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迎风坡,背风坡;坡度陡缓。 10.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哪些要素大致可以纬度的高低?哪些可以判断半球信息? 同海拔山地,自然带带谱简单复杂;基带;不同山体雪线的高低。

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 11.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哪些方面?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要素?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增长方面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各自会产生哪些问题?各自的解决办法?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的转变,出生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增长很快。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生率高;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1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般各自属于哪个类型? 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教学设计

“环境与发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五章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世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理解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6.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7.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三、教学难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人类面类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 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 ③环境影响人类社会 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 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可耕土地减少 ②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 2.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 (1)城市-----环境污染 (2)乡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三、《人类环境宣言》诞生的背景 1. 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2. 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3.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转折】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的忧虑和关切。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关乎人类自身命运和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人类环境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知识点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 3.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B.洪积扇平原C.三角洲平原D.洪积一冲积平原 7.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8.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B.侧蚀作用减弱C.堆积作用显着D.搬运能力增大 9.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读图.完成第10题。 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1.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多分布在 A.花岗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 1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较易)

2013年高一地理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必一必二;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1-3题。 1.当太阳直射D 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当太阳直射B 点时 A.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B.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全球昼夜平分 3.在太阳直射C 点之后的半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一直向北 B.先向北,再向南 C.一直向南 D.先向南,再向北 读“气压带与风带的变化”完成(4)~(5)题 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图表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 B .B 图表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C .C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D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5.受甲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且只分布在纬度30-40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没有这种气候类型 6.下列水体,按其储量多少的顺序依次为: A.冰川水 地下水 河流水 湖泊水 B.冰川水 地下水 湖泊水 河流水 C.地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湖泊水 D.地下水 冰川水 湖泊水 河流水 7.夏季,北印度洋海水的流向是: A.呈顺时针方向向东流 B.呈逆时针方向向西流 C.呈顺时针方向向西流 D.呈逆时针方向向东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word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 及其影响》知识点 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特 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量大,快速,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广。大宗、笨重、长途运输。 短程、量小的货物。 公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量小,成本高,运费 贵。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 速度慢,连续性差。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低。[ 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 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 高。[ 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管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 大。 交通方 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①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 ②连云港——鹿特丹)、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 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有科学技术作保证;⑤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⑥有稳定的客货源;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 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铁路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南北狭长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商业网点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 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 ——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太阳系 银河系 (课本P3 图 1.2)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1.5) 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特点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P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 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 P11) P11 活动);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 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3、天体的类型: 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模型图 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 是: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 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习思用·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 1.[2013广东文综卷,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2.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 [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 A.向西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垂直隆升 D.垂直下降 4.该板块边界() A.甲处形成裂谷 B.乙处形成海岭 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 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 [2015江苏地理卷,5,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考点3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8—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能力提升检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弱。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回答以下问题。 1.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千米的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A.防沙尘暴 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 D.防大风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水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图中所在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河多由东南流向西北 B.大陆西南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C.气候温热,气候类型单一 D.近年来,最高山峰雪线下降 5.有专家指出,禽流感进入该大洲会给人类带来“极端的灾难”,主要是因为该大洲() A.经济发达,家禽饲养规模大 B.外来人口数量居各洲之首 C.经济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 D.国际贸易发达,会导致禽流感全球流行 6.若某生态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图中M点及周边植被景观分布近似于图左侧上图部分所示(注:大圆的直径约2~4千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放牧 B.地势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6图1.6) 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 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⑴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 ⑵国家政策⑶社会福利⑷文化观念⑸宗教信仰⑹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 人口迁移分类特点方向 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于殖民扩张,人口从欧洲迁往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⑴欧洲经济发展快,变为人口迁入地⑵拉丁美 洲人口迁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⑶西亚和北非 由于石油开采,招募大批外籍工人 国内人口迁移20世纪80 年代中期 前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迁移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后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迁移以 自发迁移为主,流量大频率高 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由农村向城市、工矿区迁 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图2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气候温和湿润 C. 商业贸易发达 D. 矿产资源丰富 (2)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A. 城市核心功能区 B. 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 城市高级住宅区 D. 城市生态功能区 (3)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B. 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 C. 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 D. 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 2.目前,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该铁路建成后,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3.某城市由于交通拥堵,建地铁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下图为“该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 在地铁站点形成新的卫星城 B. 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 C. 中心城区将出现空心化 D. 在地铁沿线将出现大量工业区 4.下图为“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A. 0—600km B. 900—1100km C. 1200—1600km D. 大于1800km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下表示意国内外城市部分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比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主要城市道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网密度低的原因是() A. 主干道路稀少 B. 人口密度低 C. 道路占地面积小 D. 长度短,宽度大 (2)推广街区制的意义() A. 可以有效抑制地价,促使市中心房价下降 B. 减少小区围墙占地,提高小区备用地比重 C.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路网通达性 D. 使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A. 太阳黑子 B. 恒星的光芒 C .流星现象 D. 彗星的长尾 2.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B. 主要成分是氢和氧C.表面温度约1500 万度 D.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3.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 A.色球、耀斑 B. 日冕、耀斑 C .光球、黑子 D. 日冕、太阳风 4.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中的 " 一千河 " 喻指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 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6.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 C.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多 D .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 7、下列四幅图中(图1-1 ),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S N 900 W 90 0 W ①② 00 0 0 ③ ④图1—1 A.①B.②C.③D.④ 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南北极圈以内9.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长夜短期间,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日期是()A.春分日到秋分日 B. 春分日到夏至日C.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 D.夏至日到秋分日 10.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1.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导致河岸侵蚀的是() A.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B.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 C.长江南岸D.南北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1— 2)回答 12— 14 题。 1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一天() 23 26′ N B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A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3 26′ S 1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D A.南极圈出现极昼B.北极圈出图 1—2 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1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读图 1— 3 回答 15— 16 题。 A E 15 .当晨昏线处在 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太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00 阳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光 16 .当晨昏线从 CD→ AB 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 B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F 图 1—3 17 .某地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以北无直射现象,这点是()A. 23°26′ S, 160° E B. 23°26′ N, 160° E C. 23°26′ S, 20° W D . 23° 26′ N, 20° W 18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 .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19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 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 20 .图 1—8 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0 12 24 0 12 24 0 12 24 0 12 24(小时) ①②③④ 图1—8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

2013年同步教学测试试卷 地理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必一必二;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一2题。 1.自B至C,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上海昼长于夜,且昼长渐短 B海口市的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C 南极圈内的极夜区域逐渐扩大 D太阳直射于南半球 2.地球由D公转至A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一直加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一直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回答3--5题 3.资料日期中的31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A. 1月31日 B. 5月31日 C. 8月31日 D. 10月31日 4.资料中反映的天气系统为()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5.关于资料中三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31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高 B. 1日白天气温低是因为云层大量吸收了太阳辐射 C. 1日、2日夜间气温低,因为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D. 2日受气旋控制,白天气温较高 6.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不再存在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7.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下图为某区域大洋环流简图,箭头为相应的盛行风带。据此回 答8~9题。 8.若图示区域为大西洋,则a处洋流的名称为() A.加那利寒流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D.秘鲁寒流 9.图示洋流流向与下列地理事物运动方向相同的是() A.北半球地球俯视图的自转方向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D.北太平洋台风 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0--11题。 10. 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 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B.③C.④D.⑤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13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