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

郭岚,农卫东,张祥建2010-11-1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全球重要的节点城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以伦敦和纽约两个国际大都市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了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的演化过程、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同时,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促进中国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形成机理

--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它们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互联结。产业集群的崛起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而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指现代服务业企业、支撑机构及政府等参与者在地理上围绕某些产业而集中形成一个网络,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商业关系支持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其内容包括供求关系、共性技术、共同市场导向、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和地方性文化等。

现代服务业是连接、融合城市经济的基础产业。世界上重要的国际城市都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可以为建设现代城市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现代服务业促进

城市要素、产品和信息的流动,成为各产业关系的重要“润滑剂”。全球最著名的两个国际化大都市--纽约和伦敦--都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功能的升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由于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的不同,纽约、伦敦两个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的途径与机制各不相同,发展类型和结构特征也存在差异。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伦敦)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并从微观视角探讨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在研究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二、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兴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1980~2000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3%。其中,主要发达国家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61%,低收入国家达43%。服务业吸收就业的比重也呈不断增长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比重在加大,主要工业国均达50%以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经济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城市具有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特性,能带来较高的要素收益。城市产业集聚的形成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强有力支持,它的完善和发达程度对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通常被作为大多数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首选地,这不仅是因为大城市具有资本丰富、人才集聚、市场完善的优势,而且完善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以金融和商务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构成了城市中心的核心产业。以伦敦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伦敦Canary商务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闻名的银行总部以及金融和商务产业的集聚地,该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9

000个增加到2001年的57 000个,其中金融和商务服务业对就业岗位的增加量贡献最大。在纽约曼哈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占纽约该类就业总数的80%以上。至2001年,曼哈顿集中了纽约金融保险业就业岗位的91%,证券和商品合同就业总量的98%,以及专业和技术服务就业的89%。目前,现代服务业集群主导着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一个城市融人全球经济或者说融人全球城市网络绝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它往往会具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特殊的空间,比如纽约与全球金融产业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曼哈顿(华尔街)来进行的;伦敦与全球金融产业的联系也是通过金融城来展开的。因此,全球城市在全球经济和地方经济之间所发挥的“界面”功能,其具体的承担者往往是一个或几个特定空间内高度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三、国际化大都市与现代服务业集聚

(一)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中心城市战略地位的提高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国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大都集中在大都市(见表1)。

20世纪50年代,纽约市政府为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鼓励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以金融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纽约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引导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方面,纽约依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传统产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发展金融、商务服务、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行业,使产业呈现多样化发展和融合性发展态势。

纽约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中于曼哈顿。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 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目前曼哈顿的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其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地产估价总额的53%。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中城(Mid-town)。老城的华尔街CBD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中城是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都坐落于此,许多非营利的办公机构(如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都集中在中城。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等)和商业服务业也迅速聚集发展起来。

资料来源:陶纪明.服务业:内涵、规律及其发展趋势[A].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纽约属于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纽约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刺激了面向全球的市场需求,从而诱导了曼哈顿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形成。从空间布局看,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金融服务业在曼哈顿聚集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巨额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不仅投放于曼哈顿的街道和码头等基础设施,而且投放于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大楼,这使得曼哈顿一直保持先进和现代的设施,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曼哈顿存在大量提供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服务的人群。在曼哈顿的居民中,大多为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他们成为金融服务供求的主要客体。曼哈顿的就业人口又向一些部门集中,以2001年为例,金融保险业就业占了17.27%,信息服务业占了8.35%,零售业占了6.76%,房地产租赁业占3.95%,教育服务业占4%,专业技术服务业占14.37%(见图1)。就业人口向金融服务业及相关产业集中,反过来又推动着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从而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服务消费企业在曼哈顿集聚。

图1:纽约曼哈顿现代服务业的就业结构

资料来源:纽约曼哈顿官方网站。

(二)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金融业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英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支撑伦敦成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大都市区分为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地区,伦敦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外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在模式上与纽约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而且伦敦金融区发展不仅突出了现代中心城市对管理决策、金融控制和要素集聚的要求,更强调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即强调综合功能和生态功能。

1.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伦敦是金融服务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一些金融服务供求的原则被提出,而且金融业和国际商务活动的活跃最终使伦敦率先成为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1870-1914年,伦敦金融中心达到鼎盛,这使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英国产业

结构和产业分布的调整给伦敦金融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英国共有金融服务企业12 228家(1997年),其中大伦敦金融区就有5 430家,占总数的44. 4%。1989年伦敦市总产值中,生产服务业产值比重为40. 8%,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品生产与运输部门(包括部分物流业)的产值比重只有23%,

2.伦敦城市规划引导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多点式发展。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突出了金融中心的特点,致力于建设能够集中商贸活动的特别分区。进入20世纪后,制造业的就业与居住人口逐渐外流,伦敦的国际商务机构大量增加,向原有的住宅区方向逐渐扩展,并在西敏寺城区形成了与伦敦城金融中心相对应的以公司总部和专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商务活动集中区。为了在保护中心区历史风貌的同时进一步适应商务办公区的膨胀需求,20世纪70-80年代,伦敦形成了以泰晤士河码头区为代表的新城市化中心区,并逐渐成为伦敦第二个中央商务区。这是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不同于纽约的显著区别,出现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多点发展的新模式。

3.金融创新成为推动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规模是非常大的,500多家银行中(至1991年),外国银行有470家,拥有的资本总额达1 000多亿英镑;80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每年外汇成交总额约3万亿英镑,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主要是靠金融创新和保险技术创新,以及与金融相关产业的全球标准来维持金融中心的前卫性。在国际金融体系一体化的发展下,金融服务业的功能被日益扩展,金融业作为工业的金融服务者和信贷提供者的传统角色,已经被扩展到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上的现货贸易或期货贸易所替代了。为此,金融创新的发展非常迅猛,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技术不断出现。在金融服务工具和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加强。

(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纽约、伦敦两个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内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达国家这些著名的服务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特征。另外,纽约和伦敦这两个服务业集群在规模、专业化、国际化等方面还有很多类似之处。

1.业务规模很大。纽约曼哈顿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金融服务业集群,是全球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2005年,纽约三大产业产值构成比为0.2:11.4:88.4,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88. 4%。同年,纽约第三产业就业构成中服务业就业比重为89. 3%。可见,纽约已呈现明显的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也有很大的规模,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2%,其中伦敦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的产出占总产出的40%。

2.具有专业化特色,即服务业集群以某一服务种类为主。如纽约华尔街的金融服务业集群、伦敦城市中心的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现代服务业专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纽约等国际大都市都注重加大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以满足服务经济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3.具有国际化特色。不论是纽约还是伦敦,其服务业集群都是高度国际化的,集群中有大量的国外公司入驻。大量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总部的集聚发展,使得总部通过一张由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和空间旅行路线交织而成的巨大活动网络,能够对全球生产进行控制管理,强烈的市场需求诱发有关服务性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从而促使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

4.逐步向多点式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集群的布局,最初主要是集聚在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之后逐步向中央商务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发展,形成多点式甚至是网络式的区位发展模式。

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生产性服务业不同于其他非服务类产业的特点在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同时性、开放性、易逝性和异质性。服务的这些特征,显示出服务过程对服务产业水平的重要性。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都体现在服务过程之中。因此,服务的质量和差异化更多取决于无形服务过程所蕴含的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对生产性服务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其获取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二是企业与外部的知识共享,包括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甚至其他国家间的知识共享。大量研究表明,知识(包括隐性知识)的价值在于共享,如果不同的部门相互共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由于知识累加的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拥有有限资源的企业要提高知识资本化的速度和效率,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知识创新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许多大公司,其中包括GM,IBM和3M等,它们在新产品开发时都以自我研发为自豪,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开始朝着不断综合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企业再也无法从其内部创造出它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为适应技术变化的要求,企业间建立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系网络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已经变成了一种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活动。这是因为,企业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广泛合作,不仅可以获得企业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更主要的是新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

如果一个组织网络能够实现团结协作和友好合作,知识资本的存量就会不断增加,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样的组织必须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本,如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生产的专业化和交易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创新氛围等。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透过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以加强三者的资源分享与信息沟通,提高知识资源的运用效率与效能。对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来说,由于其隐性知识在整个知识资本中的重要性,以及隐性知识转化对于各主体间地理接近性的要求,这种“新的合作机构”就会显示出其中各知识主体间地理上相互靠近的特点。而从内部组织结构和主体关系来看,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协同变得非常重要,学术界的研究知识与产业部门的战略融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发展,整个组织网络显示出显著的“生态模式”和“网络关系”。因此,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出于其内在的服务业基本特征和知识共

享要求产生了所谓的“新的合作机构”,这就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国际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都是基于对获取隐性知识的需要,并且期望这种隐性知识最终能够转化成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隐性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具有相当的难度,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常常依赖于在特定情境条件下人们之间近距离、面对面地交流。产业集群这种区域企业结构方式为这种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由于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不仅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发生,而且也发生在企业员工与客户之间。由于集聚效应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与这些顾客的紧密接触中所进行的知识交流又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反过来,隐性知识的交流又可以成为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推动力,集群内企业通过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改进服务质量,创新服务种类,从而带来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

集群内的知识资本化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行为的发生和知识具有密切的关系。当代的创新活动是由厂家和用户在交流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所推动的。根据知识螺旋模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本身就存在内在的互动机制,而这种互动的规模,随着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见图2)。在国际都市中,无论是金融业集群还是商务业集群,集群内部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互相演化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进化,并促进整个服务业集群的创新机制,激发新的创新产品和思想,形成不断循环的自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源泉。

图2: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创新系统知识流动与转化

五、结论及启示

集群化是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它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功能,成为支撑国际大都市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纽约和伦敦两个国际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考察,发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而且现代服务业集群对外部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使用更多,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更大。同时,本文还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以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合作研究机构对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形成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集群内部创新系统知识流动与转化机制。

本文的研究对中国国际大都市(如上海、北京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1)全面推进服务业模式创新与服务产品创新。国内大都市在促进高技术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人才优势,针对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及关键领域,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经营方式,不断开拓新型服务市场。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研发中心的设立,提高研发水平,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2)积极规划和适时调控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国内大都市应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设好诸如总部经济区、金融区、会展区、旅游基地、物流基地等重点集群,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聚集效应。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商管理部门、代表处、技术支持与服务部门、销售与采购部门及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等,努力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为服务业集聚创造外部条件。(3)促进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国内大都市应通过增强城市副中心的功能来提升中心城的整体实力,进而避免由于城市核心区负荷太大而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对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进行合理空间布局,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4)吸引与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从业人才。国内大都市要从战略高度,建立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营造吸引人才和用好人

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各种智力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利益与股权分配。在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5)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人全球产业价值链。服务业集群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区域产业集群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玮①叶晨② (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710061) 摘要:近30年来,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为国外经济学界所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目前也已形成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合理的选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其技术溢出效应来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波特原有的“钻石模型”基础上,从众多实证案例中提炼出了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因素钻石模型”,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分别讨论了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这三大生因素与政府因素这一外生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集群影响因素集群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Michael E.Porter,1998)。它是介于市场和巨型跨国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近几十年来,产业集群以其独具一格的组织结构特征给所在区域乃至国家培育了大量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产业集群所在国在全球竞争中不同寻常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存在于大多数产业中,并且越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集群现象越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代表,其集群现象比较显著,这也正是美国硅谷、新竹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产业集群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原因之一。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是集群单元、集群模式和集群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集群单元是基础,集群环境是外部条件,集群模式则是影响集群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 ①魏玮(1966—),男,陕西丹凤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制度与产业发展。 ②叶晨(1986—),男,河南洛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投融资。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

中国电商集群发展三大典型模式解读及启示

我国电子商务集群发展三大典型模式解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国涌现出众多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以中国社科院和阿里研究院为主的专家学者分别归纳出了“农户+网络+公司”的沙集模式、“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和“协会+网商”的遂昌模式三种典型模式。现将三种典型模式予以整理,供各级领导参阅。 一、沙集模式 “沙集模式”起源于江苏省徐州市沙集镇东风村。2006 年,东风村年轻人孙寒尝试在淘宝网开了当地第一家网店,并在销售和加工简易拼装家具上获得成功。随后,孙寒的网上创业行为被更多的村民成功复制,东风村的网店生意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14年末,仅沙集镇东风村直接从事网商的人员达到2000人,开设网店10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核心要素:“农户+网络+公司”,即农户从公司(加工厂)拿货,然后通过自己的网店进行销售。 模式特点:1.选择了与当地传统产业完全不相关的产品种类。2.选择的简易家具加工具有技术门槛低、资金需求低、产业资源整合难度低的特征。3.走向了产业化分工:板材供应商、加工厂、网店、物流快递、包装等等。 适用地域:传统产业不突出的地区。

二、清河模式 清河县有“中国羊绒之都”的称号,山羊绒年产量长期占到全国60%、全世界40%以上,具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清河县羊绒出口量严重下滑,由此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了“网上网下互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补”的发展思路。到2014年末,清河县拥有8个淘宝村和1个淘宝镇,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数量就达到 2.3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零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 核心要素:“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即依托羊绒实体批发市场,实现网上销售。 模式特点:1.有强大的传统产业或专业市场作支撑,电商供应链效率高、商品价格低、行业竞争力强。2.传统商户和企业转型电商速度较快,网商群体和销售规模迅速扩大。3.政府鼎力营造的电商生态对当地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适用地域:传统产业发达的地区。 三、遂昌模式 遂昌县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是个典型的山地县,工业经济一般,农林特色产品丰富。2010年,遂昌县工商局、经贸局等联合发起成立遂昌县网店协会,搭建网上技术服务平台+线下公共服务平台,为遂昌电商创业提供专业公共服务。2014年,遂昌县以竹炭、烤薯、菊米等农林产品为主的电商销售收入达到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城镇化进程中的集群化战略

城镇化进程中的集群化战略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有关城市和城市竞争力问题越来越引起决策者们的热切关注,城市竞争力研究将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本文正是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在企业、产业和城市三个方面对集群进行分析,进而深入探讨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中的相互关系和丰富内涵。 集群的内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群现象已从自然科学进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管理学者称之为产业的地理集群或战略集群,而某些经济学家则称为集群经济。 集群经济理论 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韦伯首先提出的,他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发成本”降低,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自

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韦伯把产业集群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依存会促使地方集中化;劳动力组织的发展,韦伯把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其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集群化;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经常性开支成本。产业集群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韦伯还从运输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两个不同的途径分析产业集群能够达到的最大规模。韦伯探讨了产业集聚优势的因素,量化了集聚形成的规则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价值。 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他把第一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外部规模经济,把第二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内在规模经济。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马歇尔提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一般比较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到,厂商也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企业外部的规模经济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当产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与布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及布局规律 1.基本概念 现代服务业 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会计审计、研发、现代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法律相关服务业。 争议:服务对象的界点,部分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只强调其现代化的特点,其涵盖范围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生活性服务;也有研究则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为生产者服务的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知识密集,为客户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行为。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是一种经济中的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服务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为市场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此外,集聚区中还包括相关机构、基础设施以及政策和人文环境。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机制 1)外部经济性 人才的易获得性;市场的集聚性;信息和技术的可获得性; 2)范围经济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不同的服务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渗透与关联,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服务以获得范围经济。与现代服务企业大多具有规模较小,服务功能相对单一的特点,不同服务企业之间往往存在高度缠绕、相互依赖的现象。 以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为例,在为顾客实施ERP的过程中,SAP会通过与德勤!普华永道等专业咨询公司以及IBM!HP等lT 企业共同组成实施小组来进行"SAP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集中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IT应用咨询商和SAP自身的ERP软件这三方面优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ERP 产业链" 3)学习创新效应 集聚带来学习和创新的环境,集群中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机制来获得优势。三种途径:一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新知识;二是通过集聚区中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来促进只是的流动;三是通过集聚区中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正式的合作安排促进集体学习机制。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还表现在同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动力。竞争的密集可以激发创新因子。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将会带来一种社会文化的接近,促使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和默认的理解,形成一种非交易的相互依赖,这种社会文化的接近,能够是集聚的企业共同获益。 3.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模式 马歇尔新产业区模式、中心辐射模式、卫星平台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

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工商1301班陈蓉U201316308 【内容摘要】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社会生产的林林总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服务业息息相关。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居民消费的扩大,主要要靠服务来实现。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增加服务业供给,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平衡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尤其应当看到,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由大变强。【关键字】服务业经济增长发展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服务业作为关联性很高的产业,对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产业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总结成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地处中部地区的长沙,近年来通过发挥自身综合优势,以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令人惊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长沙成为内地第一家聚集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三大世界商业性业巨头的城市;2005年起全市全社会消费品总额跻身全国十强之列。形成了以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商贸服务为特色品牌,以大型综合超市、在卖场、社会服务、教育卫生体育为主要特点,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服务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所涉范围之广决定了它对居民消费的重大影响。以上海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为例。伴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老龄社会的深度发展,上海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特别是在‘四个中心’与‘国际大都市’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大量国内外高端人才涌入上海工作与生活,上海家政服务行业亦得到较快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上海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家政服务机构数量达到8000家左右,服务的家庭数量超过100万户。服务覆盖上海1/6家庭的家政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产值保守估计也高达400亿元。家政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增加城市就业岗位、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新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资料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 2、 3、 4、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可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般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方特性。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般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 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基本构成单位 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

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 1.形成诱因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育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育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育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育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不过他当时称之为“地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 43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李 静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服务产业将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稳步提高。本文根据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尝试分析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并针对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沈阳实际提出建设性思路。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理论;发展;对策 现代服务业一般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广播、公共国防、娱乐和个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新的、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必须发挥对经济腹地的吸纳、辐射功能,说到底就是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以强大的第三产业去反哺经济腹地。 一、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绝佳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 载体———区位优势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丹东大东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沈阳市服务业扩大对外开 放———开放优势 入世后,我国将严格按照人世承诺的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服务业是中国人世后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而在许多承诺中,沈阳都被纳人了率先开放计划。在电信服务,在银行服务,在保险业务,在证券 业,零售业等其他种类的服务中,也有类似的开放承诺,可以看出,沈阳市面对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要积极利用,随着外商的进入,资金、技术和现金的管理经验不可掩盖地展示在沈阳市民面前,不应消极回避,而应该趋利避害,有效利用和吸收消化,使我市服务业在这天赐良机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宽了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空间 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同时也为现代服务业拓展了领域和空间。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会大大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这必然对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出现,又会使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辅助劳动的独立化更加明显,外包服务渐成趋势。因此,为制造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在经历资源整合、行业拓展、结构优化阶段之后,一些技术服务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会为沈阳地区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创造出品牌优势。 二、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历史上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对经济社会的拉动力不强,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经济总量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7年,沈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5.5亿元,占全市GDP 的47.4%,而同期北京实现增加值6425. 6亿元,占71.4%,上海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占51.9%,并为2001年以来最高。与这两个城市相比,沈阳的服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要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一、什么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性服务(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未来2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6、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16855.html,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作者:马霞马燕平 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11期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以高技术、高投入 和高效应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角逐领域。文章通过对世界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归纳出其成功的共同点,并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有所贡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官产学研机制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097-02 一、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谈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就想到美国硅谷、128公路、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技园、法国索菲亚科学城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等。而这些国际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但却都没有突破区位的限制,空间集聚特征凸显,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当地特殊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环境为根本,从中汲取营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断推动发展企业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下面就典型的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和韩国大德科技园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是自发式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技术领跑者模式,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出者位置。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先驱,其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硅谷成功的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第一,拥有鲜明的主导产业群。硅谷先天就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在其带动下,形成比较鲜明的微电子业集群并在该领域大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第二,良好的官产学研机制。在硅谷,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并且形成了全球性的合作网络。而且政府给与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集聚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为整个硅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第三,保持创新的硅谷文化。硅谷的“冒险精神、容忍失败、鼓励竞争、善于合作、热衷创业、重视回报”等,是硅谷保持创新的灵魂,对硅谷一直以来都稳居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 标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指出,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发挥服务业在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党工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强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十二五末,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在GDP中要占比6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应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城市转型为契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使之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深对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一切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观念和认识,改革阻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因素和不适应政策,建立健全相关领导机构,加强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今后一个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和新途径。要明确政府职责,全区各职能部门和驻区各有关单位,必须全面落实党工委扩大会议、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确定的现

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并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现代服务业政策扶持、宏观指导和行业管理工作。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现代服务业,研究策划相关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还必须尽快编制或完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思路及规划,每年列出若干件大事重点予以落实。 二、增强服务意识,放宽市场准入 进一步解放思想,清除政策障碍,放宽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经营范围,简化开办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审批手续,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许可证和专项审批手续。各种社会力量,只要具备条件,都允许办现代服务业,不受行业限制,不搞独家经营和行业垄断。加大清费治乱力度,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等“扰民”行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环境,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多主体竞争,形成社会各方面相互交叉、优势互补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局面及国 应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改革步伐,把发展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经营性机构与非经营性机构分开。合理划分第三产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把竞争性行业逐步推向市场。以公益性为主兼有经营性的行业,应合理区分营利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大国,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成为经济强国的路还很长。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我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已有4000多万户,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和75%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所以,在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尽快改变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 障碍分析 欲改变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其障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发展主要集中于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下,经济效益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1.2 不少中小企业总是以自己的小而自卑,其增长模式不是以做强,而是以如何做大为主要奋斗目标,其结果往往不是小而全,就是大而弱。盲目模仿大企业的发展方式,忽视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1.3 从表面上看问题主要集中于缺乏人材,缺少技术,规模小等等问题,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存在着大量颇具特色的中小企

业,其最显著的特色是小而强。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善于利用、开发、整合资源,盲目跟进,企业缺乏从战略角度长远规划发展的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者观念落后。 2 改进途径 2.1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正是缘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学习、引进,帮助我们尽快发展,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差距越大,快速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在我们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过长期的磨练,相对比较成熟,这些企业就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楷模,学习成本低。 2.2 借助虚拟经营模式发展。中小企业其自身规模小,小而全的经营战略将使企业误入歧途。中小企业应该对自己所涉及的产业领域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落脚点,这里,企业发展定位非常重要。发展的重点应该聚焦于建立或强化自身的优势,在产业链中,增加高附加值环节的功能,把其它低附加值环节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期的培育,企业逐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3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战略。比如,企业发展初期,可以采用集中化战略。将自己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材等力量集中于易于发挥优势的领域。通过引进、改进、创新,发挥中小企业市场快速反应的优势,在新产品开发中选择适时的进入时机,规避风险,强占市场;也可以采用市场补缺战略。根据“人无我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4 一、什么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性服务(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未来2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

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