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1.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白酒,溶液,合金,稀有气体,乙醇汽油,石油,煤,天然气,18K金,属于混合物。水,蒸馏水,纯净水,水蒸气,冰水,液氧,铁水,干冰,水银,臭氧,CuSO4·5H2O(含结晶水物质)是纯净物。CO2,MnO2,Fe3O4,水H2O,干冰CO2都含有两种元素,且有一种是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一定,请举例说明O2和O3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尿素CO(NH2)2属于盐吗?不是它属于有机物。CH3COOH属于酸;NaHCO3属于盐(酸式盐)。2.有机小分子:甲烷CH4甲醇CH3OH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 , 高分子:淀粉,蛋白质,塑料,聚乙烯3.默写1-20号元素的名称、符号: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

4.分子是保持所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吗?不对,要针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才成立

并且不能说保持物理性质。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H2,N2,O2,F2,Cl2, Br2,I2,H2O,HCl,CO2由分子构成;NaCl,KCl,CuSO4,KMnO4等由离子构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金属Na,Mg,Al,Fe等,稀有气体He,Ne,Ar,固态非金属C ,Si,S,P(除I2),

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元素符号除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6.在原子

..中有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是同种元素,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e);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有些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He 与第二周期的Be、Mg性质不相似!因为He只有一个电子层,已排满.有一些原子没有中子7.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对吗?不对,因为普通氢原子就没有中子。

8.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C-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书写无单位;在数值上=质子数+中子数9.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因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处于同一族(纵行)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第二和第三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何变化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第二周期的金属元素有:锂,铍(其中“硼”不是金属元素!)

10.由Na、S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S;H,C,O元素组成的酸:H2CO3、CH3COOH;由C,O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是:CO32-;由H,O元素组成的阴离子:OH-;由H,N,O元素组成的盐:NH4NO3;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是O,Si,Al,Fe,Ca ,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Al2O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FeO,Fe2O3Fe3O4。海洋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元素是O,金属元素是Ca;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Zn,Fe,F,I,Se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汞Hg 铅Pb镉Cd。

12.常见的化合价正价是氢H钾K钠Na银Ag +1价,钙Ca镁Mg钡Ba锌Zn +2价,金属铝是+3价,铁+2 +3 价,铜、汞+1 +2 价。(其中铁+2,铜、汞+1价时,读“亚”。)氯的负价:-1。13.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如:NH4NO3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分别是:-3,+5. 14.背熟常见的几个原子团:+1价有铵根NH4+;-1价有:氢氧根OH—;硝酸根NO3—;

-2价有: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其它原子团:高锰酸根MnO4—;氯酸根ClO3—;次氯酸根ClO—,亚硝酸根NO2—,锰酸根MnO42— , 亚硫酸根SO32-,磷酸根PO43-,(注:Cl—可叫盐酸根)15.写出离子符号:钠Na+ ,镁Mg2+,铝Al3+,钾K+ ,银Ag+,钡Ba2+,锌Zn2+ ,亚铁Fe2+,铁Fe3+铜Cu2+

氧O2—,氟F— ,硫S2— ,氯Cl—。K2CO3的阴离子CO32—,该阴离子形成的酸化学式H2CO3。

+3

16.用符号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2O3,不能说表示铁原子或氧化铁的化合价。17.①3Na+表示3个钠离子②SO42-2-表示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③O2的2表示含2个氧原子

1 / 9

第二部分: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纸张燃烧,石油燃烧,木柴燃烧,蜡烛燃烧,食物腐烂,肥料腐熟,铁生锈,酿造米酒,炸药爆炸,氢气爆炸,石灰水变质,浓硫酸腐蚀性,明矾生成胶状物过程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海水淡化,水汽化,干冰升华,碘升华,分离空气制氧气,湿衣服晒干,浓盐酸挥发,灯泡发光,矿石粉碎,车胎爆炸,气球扎破爆炸,铁铸成锅,活性炭吸附

2.缓慢氧化有:铁生锈,食物腐烂,物质氧化,动植物呼吸等。燃烧是不是缓慢氧化?不是3.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改变对吗?不对,应该是化学性质不改变!催化剂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是: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不改变。在化学反应前后,五不变是: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的质量,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会改变的是(两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分子的个数。5.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指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还原剂是夺取氧元素的反应物,它体现出还原性,本身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是提供氧元素的反应物,它体现出氧化性,本身发生还原反应。常见的三大还原剂是C,CO,H2。

高温

6.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不一定请举例CO+CuO === Cu+CO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不一定,如:Fe2O3+6HCl=2FeCl3+3H2O

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是复分解反应吗?不是!

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一(空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空气的成份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占78% %;其次是氧气O2,占21 %;占0.94%的是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占0.03 %;其它占0.03 %。不是质量分数!2.稀有气体包括氦He 、氖Ne 、氩Ar 、氪、氙,氡。稀有气体可用做霓虹灯,也可用做反应的保护气(不般不用作食品保护气),这是由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决定的。

3.用于磁悬浮列车制造低温环境,医疗麻醉的气体是:氮气N2,用作食品保护气:N2

4.空气污染指数有SO2,CO,NO2,O3,颗粒物PM2.5。不包括CO2,N2,飘尘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5.工业制取O2或N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它们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6.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操作可以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消毒是化学变化,使固体、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7.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是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杂质沉降下去,生成胶状物是化学变化。8.过滤后的水不是纯水,因为有可溶性杂质,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硬水浮渣多软水泡沫多,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其中生活上软化水方法是煮沸;蒸馏时要在蒸馏瓶加入碎瓷片(沸石)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9.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CH4前,一定要进行检验纯度,因为它们混有空气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验纯的操作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很小的声音已纯净,尖锐爆鸣声则不纯,无声要重做。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H2,CO,CH4燃烧的火焰颜色都是蓝色。10.在天然物质里,金刚石硬度最大,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变化。

11.C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原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溶

液加热后又变回紫色的原因是

12.CO2灭火器。

13.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 ,O3,CH4等。产生CO2的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

物的呼吸;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CO2,放出O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CO2排放。

2 / 9

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二(溶液,金属,酸,碱,盐)

1.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吗不一定,如:水不是溶液;花生油与水混合,牛奶等叫乳浊液2.食盐、KCl、蔗糖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不变;NH4NO3、NH4Cl(铵盐)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NaOH、KOH、CaO、浓H2SO4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其中CaO是与水反应放热)

3.乳化现象是指:洗涤剂可以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容易随水流走。而汽油也可除去油渍,是溶解植物油,原理不同。食醋除水垢原理是食醋与水垢CaCO3 Mg(OH)2反应。4.如何判断某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一些溶质,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再溶解,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①增加溶质;②降低温度;

③蒸发溶剂。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5.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稀的溶液。

6.表示固体溶解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100 克水中,③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固体溶解度所表示的量是溶质的质量,单位是克。影响固体的溶解度的主要外因是温度7.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人喝了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8.使物质结晶析出的方法有:①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较多的固体,如:KNO3等,此方法一般表述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②蒸发溶剂:适宜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如NaCl。用此方法一般表述为:蒸发结晶,洗涤,干燥9.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①溶解法(溶解——过滤):适用于一种物质可溶,一种物质不可溶。

如:泥沙和蔗糖;②结晶法(降温结晶——过滤):适用于两种可溶物质,其中一种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和硝酸钾。

10.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如果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为S+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S/(S+100)。饱和溶液升温变为不饱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1.产量最高,使用最广的金属是Fe,产量第二的是Al,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形成致密保护膜Al2O3 12.合金是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混合,合金是不是高分子材料?不是。合金与储氢合金等,都属于金属材料,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熔点比纯金属低。13.高炉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焦炭的作用是:生成还原剂CO和燃烧提供热量,石灰石料的作用是:生成炉渣;其中在炼铁过程中,作为还原剂是CO ,还原Fe2O3方程式高温高温

3CO+Fe2O3===2Fe+3CO2,生成还原剂反应是CO2+C=== 2CO。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14.铁为何可做食品的“双吸剂”易吸水和氧气生成铁锈。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有隔绝水或空气(氧气)。具体方法有保持干燥,涂油,刷漆,镀其它金属,铁生锈方程式4Fe+3O2+2xH2O=2Fe2O3·xH2O 15.铜绿(孔雀石)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铜与空气中的H2O,CO2,O2反应得到。16.在铁、铝、铜、锌、钛五种金属中:①用于电镀和作干电池负电极的金属是锌Zn;②常用于制造电线的金属是铜Cu ;③钢和生铁是碳和哪种金属的合金铁Fe ;④常用于航空工业制造飞机的金属是钛Ti铝Al ;⑤用于人造骨头的是钛Ti ;⑥粉末状是黑色的金属是铁Fe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钙Ca钠Na镁Mg铝Al 锌Zn铁Fe锡Sn铅Pb(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强置换弱时,位置相对较远的金属先反应。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时,最简便方法是:按强弱顺序,选择两头金属和中间金属的溶液;或选择中间金属和两头金属的溶液。18.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不能用铁桶装的原因CuSO4+ Fe=FeSO4+Cu 古代发明的“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原理:CuSO4+ Fe=FeSO4+Cu

3 / 9

19.打开浓盐酸瓶盖可看到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跟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会减小。浓盐酸与大理石制CO2会带来杂质HCl 气体。20.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其质量增加,质量分数会减小。同时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可干燥H2,O2,CO,CO2等,不可干燥NH3。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21.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暴露在空气里易吸水而潮解;还会吸CO2而变质,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HCl。22.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其水溶液叫石灰水,石灰乳,在空气中易吸CO2而变质,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可作食品的干燥剂,当把CaO投入到Na2CO3溶液中,先发生的反应是CaO+H2O=Ca(OH)2,后发生的反应是Ca(OH)2+Na2CO3=CaCO3↓+2NaOH。(切记是CaO先与H2O反应)

23.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规律是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溶液的变色规律是遇酸不变遇碱变红。24.醋酸CH3COOH ,PH < 7,它的溶液解离出的阴离子是:CH3COO—和H+;食盐水PH = 7,碳酸钠溶液的PH > 7,CaO投入到水里形成的溶液PH > 7,氨气溶于水得到NH3·H2O ,PH > 7 25.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广泛PH试纸精确到整数);PH试纸不能直接放入溶液中;不能湿润PH试纸,这样测酸偏大,测碱偏小;用PH试纸测不到浓硫酸的PH。26.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CO2生成H2CO3。所以P H≈5.6 ,这不叫酸雨,当PH <5.6 的雨水即为酸雨,请写出SO2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因此把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里,试液变红色,原因是SO2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

27.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中和,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 。

中和工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一般用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一般服用的碱是Al(OH)3

一般服用的盐是NaHCO3,蚁虫叮咬是分泌了酸性物质蚁酸,可涂呈碱性的稀氨水,肥皂28.盐类物质是指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是对的。写盐的化学式:碳酸铵(NH4)2CO3 硝酸铵NH4NO3硫酸钾K2SO4氯化铝AlCl3 29.食盐主要成分NaCl,可以消除积雪的原因:降低水的凝固点;工业用盐是亚硝酸钠NaNO2有毒。30.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可用于建筑和补钙剂;Na2CO3,俗称为纯碱、苏打,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工业;“厨具”清洁剂等;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属于盐类,俗称小苏打,除了治疗胃酸过多症,还用作食品发酵剂。碱面的成分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1.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其溶液呈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这样会让化肥失去肥效。32.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大的元素是N 、P 、K ;如果含其中的两种或以上元素叫复合肥氮肥促进茎叶浓绿;磷肥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增加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是尿素CO(NH2)2,一般难溶于水的肥是磷肥。

33.氨水NH3·H2O ,属于碱类。是NH3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溶液中有的离子是:NH4+和OH—

溶液中还有氨分子NH3,水分子;氨水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2NH3·H2O+H2SO4=(NH4)2SO4+2H2O,34.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易分解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通过闻气味来鉴别,碳酸氢铵属于盐类物质(酸式盐)。分解的方程式是NH4HCO3=NH3↑+H2O+CO2↑

4 / 9

5 / 9

第四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

1.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和氧气(空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只满足其一即可灭火):① 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

2.化石燃料包括 煤 、 石油 、 天然气 ,其中较为清洁的是 天然气 ,它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CH 4+2O 2===== CO 2+2H 2O 称为工业粮食的是 煤 ,乙醇汽油是化合物? 不是,是混合物

3.天然气,沼气,瓦斯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CH 4 ,乙醇化学式 C 2H 5OH ,它们属可再生能源。

工业酒精含有有毒的 甲醇CH 3OH ,酒精燃烧方程式 C 2H 5OH+3O 2=== 2CO 2+3H 2O

4.生石灰与水反应制熟石灰的方程式是 CaO+H 2O=Ca(OH)2 ,这个反应 放出 热量。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吸收 热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 3 干冰CO 2

5.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两点: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6.煤等化石燃烧燃烧主要带来的污染物是SO 2,NO 2,CO,炭粒,尘粉,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SO 2 、NO 2 。

7.人类所需营养素有 蛋白质 、 糖类 、 油脂 、 维生素 、 无机盐 、水六大类。糖类只有CHO 元素组成;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Na,K,Ca 等元素在人体内一般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大米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水果蔬菜主要是提供:维生素;食盐中加碘是指:加碘元素。

8.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缺少维生素A 会引起 夜盲症 ;缺少维生素C 会引起 坏血病 。

9.人体的元素含量超过0.01 %的, 称为 常量元素,从高到低有:O ,C ,H ,N ,Ca ,P ,K , S ,Na ,Cl ,Mg;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 微量元素。如:铁Fe,钴Co ,铜Cu,锌Zn,

铬Cr ,锰Mn, 钼Mo ,氟F ,碘I ,硒Se ;有害元素 汞Hg 铅Pb 镉Cd 。

10.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 佝偻病和 发育不良 ,老年人缺钙会发生 骨质疏松 ,容易骨折。

11.(1)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 Ca 。(2)Fe 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摄入量过低会引起 贫血 (3)缺乏氟元素易产生 龋齿 。(4)缺少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的元素 Zn 。(5)摄入碘不合理会引起 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

12.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 用火烧 ,如果 无特殊气 味的是棉花,棉线;有 烧焦 味的是羊毛,真丝;如果有 异味,臭 味 则是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塑料,橡胶等。

1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 热塑 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材料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 热固 性。 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可否修补? 可以 ;开关插座是电木,能否修补? 不可以

14.用作浸制动物标本的是 甲醛 ,它对人体有害;地沟油,霉变大米含有毒的 黄曲霉素 。 聚乙烯塑料用于食品包装,聚氯乙烯却不行,有毒。

15.复合材料是指由基本材料和增强材料组成的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机玻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而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垫石棉网可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2.称量食盐时在托盘两边放等质量的纸 ,称氢氧化钠时放在 烧杯 里称量。准确到 0.1 克。

3.给试管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1/3 ,要用 外 焰加热,手持试管夹的 长柄端 。

4.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 凹液面最低处 水平,读数准确到 0.1 ml.

5.连接玻璃管和胶皮塞的方法是 用水湿润管口,稍用力旋转插入 ;

6.仪器的装配顺序应该是: 从下到上 , 从左到右 。

7.人呼出的气体中CO 2,H 2O 比空气多,O 2较少,呼出的气体主要是N 2

8.如图,要调节试管口向下,应该调节 BA 处螺母;要单独取下试管,应旋C 处螺母。

点燃 点燃

9.石蜡浮在水面说明它密度比水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未充分燃烧的炭黑;吹灭蜡烛,出现大量白烟,能否再被点燃?能,原因是白烟是石蜡蒸气,有可燃性。

10.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光,生成白烟,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体积的1/5 ;导致偏小的原因是①红磷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导致偏大的原因是: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导致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为何不能用碳,硫,铁代替红磷C,S生成气体,瓶内气压没减少;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如果用木炭,则在瓶底放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11.红磷在氧气燃烧生成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蓝色,在O2中燃烧火焰蓝紫色;铁在O2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需留水或铺细沙目的防止熔融物掉下瓶底,炸裂。镁在空气中和O2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铝在O2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铜加热变黑色(CuO). 12.浓氨水与酚酞溶液敞口放在一起,酚酞会变红色,原因是浓氨水挥发的NH3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要重复过滤。速度慢的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之间留有气泡;漏斗下端没有紧靠接液烧杯的内壁.

1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放出H2,正极放出O2,体积比为2:1 ,原子个数比为2:1 ,质量比为1:8 ,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时加入少量硫酸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1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右:实验1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烟,气球先膨胀后收缩,

实验2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

色慢慢变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

个数和质量不改变。如果实验改为镁条燃烧,生成物总质量比镁条质量增加了,原因是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当生成物总质量比镁条质量还轻,可能的原因是氧化镁以白烟形式逸散到空气中;或氧化镁附在坩埚钳上.

16.CuO被还原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Fe2O3被还原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色。17.沿烧杯右边内壁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该实

验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于灭火

18.向装满CO2的矿泉水瓶倒入水,振荡,现象瓶子变扁

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CO2可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少,大气压把瓶子压扁了

19.用H2或CO还原CuO为何要先通气体排出空气,防止加热不纯气体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气体至装置冷却,原因是防止金属又被氧化。用CO时为何要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20.右图,蜡烛的作用是引燃面粉,(煤粉,或镁粉等也可能会爆炸)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容易燃烧爆炸。

21.把乒乓球碎片和滤纸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先燃烧起来的是乒乓球碎片。

22.由NaCl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步骤一般是: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贴标签;

注意:取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托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6 / 9

7 / 9 23.粗盐提纯:步骤是: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计算产率。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溶解 、引流、防止局部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蒸发到 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就要停止加热,不要蒸干 误差分析:若将粗盐直接倒入水中,会导致粗盐未完全溶解,产率偏低等 24.(1)写出仪器名称1 铁架台 2 长颈漏斗 3 锥形瓶 4 分液漏斗 5 干燥管6 U 形管

(2) 装置C 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 ;装置D 和E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得到稳定的气流;装置F 、G 、H 、I 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必须用块状固体); 如何检验B 装置的气密性:把导管放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冒出气泡,则气密性良好 如何检验装置C 的气密性: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没在水中,用弹簧夹密封导管口,继续加水直至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过一会儿,液柱的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3)装置C 要注意长颈漏斗要伸到液面之下,否则气体会逸出;装置D 如何减慢滴加速度: 关小活塞

25.实验室制O 2时,装KMnO 4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试管破裂 。铁夹应夹在 试管中上部 处,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KMnO 4颗粒进入导管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伸到 瓶底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 导管口的连续均匀的气泡时 开始收集氧气;实验完毕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是防止试管冷却后水倒吸,试管破裂。

方程式: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KClO 3 ==== 2KCl+3O 2↑ 2H 2O 2==== 2H 2O+O 2↑ 26.实验室制CO 2的药品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为何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为何不用Na 2CO 3与稀HCl 反应速度太快,不易于收集 ;为何不用浓盐酸 挥发出大量HCl ;

27.实验室制H 2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Zn+H 2SO 4=ZnSO 4+H 2↑ Zn+2HCl=ZnCl 2+H 2↑ 不用镁制氢气的原因是:镁与酸反应太快,不易操作,不用铁的原因:反应太慢

28.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一般方法:NaCl(Na 2SO 4,MgCl 2,CaCl 2) (其中步骤3必须要在1后面)(1)先加过量的BaCl 2除去SO 42- (2)再加过量的NaOH 除去Mg 2+ (3)加过量的Na 2CO 3除去Ca 2+ ,和步骤1过量的Ba 2+ (4)这时滤液中含有NaCl 和NaOH,Na 2CO 3,再加适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Na 2CO 3

29.基础实验题气体的检验或除去

1)、证明CO 2:Ca(OH)2 溶液 出现白色浑浊 2)、除去CO 2,HCl,SO 2: NaO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3)、证明H 2O :无水CuSO 4, 由白色变蓝色(第一步先证明水的存在)

4)、除去H 2O :浓H 2SO 4 无明显现象(最后除去水蒸气)

5)、证明CO :先将原CO 2除去,通过灼热的CuO ,再通过Ca(OH)2 溶液(粉末变红色,石灰水浑浊 )

6)、除去CO 2中的HCl :饱和NaHCO 3溶液

MnO 2 △ △ MnO 2

7)、除去H2中的HCl:可用NaOH溶液除去

第六部分:推断题突破口

1.不溶于酸的沉淀是BaSO4AgCl ;

2..红褐色沉淀是Fe(OH)3,蓝色沉淀是Cu(OH)2;

3.蓝色溶液是含有CuSO4 CuCl2 Cu(NO3)2;黄色溶液含有FeCl3Fe2(SO4)3Fe(NO3)3;

浅绿色溶液是含有FeSO4FeCl2Fe(NO3)2;紫色的溶液:KMnO4溶液

4.黑色固体可能是 C Fe粉末CuO MnO2Fe3O4 ,两种黑色固体高温反应是C+CuO

5.红色固体可能是Cu Fe2O3 (或红棕色) ;红色单质是Cu ;暗紫色(紫黑色)固体是KMnO4

6.年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Cu

7.绿色固体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分解Cu2(OH)2CO3===2CuO+H2O+CO2↑

8.如果条件是通电,应该是电解水;高温的分解反应,可能是煅烧CaCO3;

9.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常见的有毒气体CO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常见的无色液体H2O ;

11. 三大还原剂是:C CO H2;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是CH4;

12.制作馒头的发酵粉是NaHCO3;用于制造玻璃的是Na2CO3;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Na2CO3 13.相对分子质量是100的不溶物是CaCO3;14.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的碱是`:熟石灰

15.三种可燃性气体是(火焰蓝色)H2CO CH4;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C2H5OH 。

16.加入稀酸,产生气泡,则原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碳酸盐;

17.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CaO ;

18.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沉淀是CaCO3;配制生理盐水的盐是:NaCl

19.常温下为气体,组成元素相同,我想到是CO CO2;常温下为液体,组成元素相同,我想到是H2O H2O2;其中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是H2O2 。有消毒作用的粉末是KMnO4。

20.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般是NH3SO2;能使红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气体是:NH3

21.汽车蓄电池里含有的酸是:硫酸;浓溶液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酸是:盐酸;胃酸中含有的酸是:盐酸(HCl);炉具清洁剂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用于制造玻璃的盐是:Na2CO3

第七部分:物质(离子)的检验(单一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一般方法)

1.单独检验CO32-的方法:将待测物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待测物中含有CO32-。

2.单独检验Cl—(氯化物)的试剂是AgNO3溶液,方法:往待测液中加入AgNO3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用于稀HNO3,则证明原溶液中含Cl—。

3.单独检验SO42—(硫酸盐)的试剂是Ba(NO3)2溶液,方法:往待测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HNO3,则证明原溶液中含SO42—。

4.检验NH4+(铵盐)的试剂是Ca(OH)2或NaOH ,方法:往待测物中加入NaOH ,如果出现刺激性气味(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如(NH4)2CO3和Ca(OH)2反应方程式:(NH4)2CO3+Ca(OH)2=CaCO3+2NH3↑+2H2O 。铵态化肥不能与碱性物混合施用。

物质的溶解性口诀是:钾钠铵硝盐全溶,碱溶钾钙钠钡氨,碳酸盐溶钾钠铵,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第八部分:化学计算

1.反应的先后问题:(当某一反应产生的气体会被原溶液的碱吸收或某一反应生成的沉淀会被原溶液的酸溶解,哪么这个反应应该是后发生)

8 / 9

2.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意原溶液是否有这种物质,反应是否又新生成这种溶质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设,方程式,找相关量,列比例,求解,答题,一步不能少!4.图像题:找零点,找完全反应点,折点的坐标务必标清楚。

9 / 9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及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及结论→反思及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及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 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 (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71675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 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42973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 (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 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0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0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 )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02的量减少,C02和 H20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一一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一记录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一一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一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 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 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 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 )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精简版)【最新整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6)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7)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 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8)物质的加热 (9)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10)蒸发注意点: (11)仪器的洗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2.氧气 (1)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剂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3)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讲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箭头要标明。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通过上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习的很好的。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 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 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碳、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沙或水?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的学习需要大家每天的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成绩,下面是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