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整理版2(重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整理版2(重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整理版2(重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整理版2(重要)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第五章货币市场:通货膨胀

2.解释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答:举例说明:假设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甲在A银行存入1000元,银行系统就因此增加了1000元的准备金。A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800元全部贷出,假定是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乙得到这笔贷款后全部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B银行,B 银行得到这800元存款后留下16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出640元。由此,不断存贷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1000+800+640+……=5000元。在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下,在贷款和存款的多倍扩过程之后,最初的1000元存款成倍增加到5000元,即总存款额。这就是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这个倍数就是货币创造乘数。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假如公众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或者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都会变小,但不会影响本质结果。

3.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答: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金率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一般而言,中央银行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用于控制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当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反之,当中央银行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

第六章经济增长1-3理解

1.试解释索洛模型的稳态含义,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答:索洛模型中的稳态指的是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稳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当经济处于稳态时,尽管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再发生变化,但由于人口在增长,因此资本总量和总产出也仍然是增长的。索洛模型表明,无论经济初始的资本水平如何,它最终会到达稳态的资本水平,因此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

答:在索洛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较低的储蓄率导致较低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提高储蓄率只能引起经济在一段较短的时间迅速增长,当经济达到新的稳态时,这一增长时期将会结束。因此如果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储蓄率,它也能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不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的?如何影响稳态增长率的?

答:索洛模型虽然假定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把n作为参数,就可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如图6-1所示。

图中,经济最初位于A

n 增加到'n ,则图6-1中的k n )(δ+线便移到k n )'(δ+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 点。比较'A 和A 两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 减少到'k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由于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人口增长率的差异,就会导致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A 和A 都处于稳态均衡。)另一方面,由于'A 和A 均处于稳态,所以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

8.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假设的情况下,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增长?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有什么不同?

答:生增长理论试图通过解释研发活动创造知识的决定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率。相反,索洛模型仅仅假设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提高导致暂时的产出增长,但资本边际产量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态。在这种稳态下,增长仅仅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但生增长理论假设知识等资本边际产量恒定,而非递减,因而储蓄率的变动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第七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IS-LM 模型

7.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投资为50(单位:10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

(1)经济社会均衡时,满足

Y=C+I

C=100+0.8Y

I=50

联立方程,可求得

Y=750

C=100+0.8×750=700

S=I=Y-C=50

(2) 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IU=800-750=50

(3) y k

O '

A 'k A k k n )'(δ+)(k sf k n )(δ+1==51-0.8

i k 投资乘数

即国民收入增加250。

(4)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经济均衡时满足

Y=C+I

C=100+0.9Y

I=50

联立上述方程,求得,

Y=1500

S=I=Y-C=50

即国民收入增加500。

(5)通过(3)(4)的求解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由0.8提高到0.9后,投资乘数由5提高到10。

10.假定某社会消费为C=200+0.75(Y-T ),投资函数I=150–6r ,政府购买G=100,税收T=100。货币需求函数d

P M )/(=Y –100r ,货币供给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IS 曲线和LM 曲线方程。

(2)求解均衡利率r 与收入Y 。

(3)现在假定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4)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IS 曲线会移动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5)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LM 曲线会移动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答:

(1)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满足

Y=C+I+G

C=200+0.75(Y-T )

I=150–6r

T=100, G=100

联立上述方程,求得IS 曲线方程为:Y=1500-24r

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满足

d P M )/(=Y –100r=1000/2 解方程,可以求得LM 曲线方程为:Y=500+100r

(2)联立IS 、LM 方程:

Y=1500-24r

Y=500+100r

可以求得:

Y=40500/31=1306.5,r=250/31=8.1

(3)当物价水平上升为4时,LM 曲线变化:

d P M )/(=Y –100r=1000/4

可求得,新的LM 曲线方程为:Y=250+100r

联立IS 、LM 曲线方程:

Y=1500-24r

1==101-0.9

1050500i i k Y k I ?=??=?=新的投资乘数

Y=250+100r

可以求得:

Y=39000/31=1258.1,r=625/62=10.1

(4)当政府购买增加50后,IS 曲线向右平移,平移的距离为:

平移后的IS 曲线为:Y=1700-24r

联立IS 、LM 曲线方程:

Y=1700-24r

Y=500+100r

可以求得:Y=45500/31=1467.7,r=300/31=9.7

(5)当货币供给增加200后,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200/2)=100,LM 曲线向右平移100。新的LM 曲线为:Y=600+100r

联立IS 、LM 曲线方程:

Y=1700-24r

Y=600+100r 可以求得:Y=41100/31=1325.8,r=225/31=7.3

第八章 所有市场:AD-AS 模型

1.如何从IS -LM 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答 :当价格水平为P 1时,LM (P 1)曲线与IS 曲线相交于E 0点,E 0点所表示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 1和r 1。当价格水平从P 1降到P 2时,由于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到LM (P 2),与IS 曲线的交点E 1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 2和r 2。依次类推,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收入和利率的均衡点位置会发生变动。图8-1(b )表示价格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表示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各种组合点E 0(Y 0,r 0)、E 1(Y 1,r 1)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 ,它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价格水平与收入水平组合。

r

r 1

r 2

O

Y 1Y 2Y P

P 1

P 2128-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3.哪些因素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自发总支出量和名义货币量。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发总支出量和名义货币量发生变动了,IS 曲线和LM 曲线就会发生移动,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自发总支出A 包括私人的自发消费a 和自发投资I 0,以及政府的购买支出G 、转移支付TR 和政府的税收T 。当政府采取扩性的财政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同样,若采取紧缩15020010.75g G k ??=?=-

性财政政策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水平都减少了,总需求曲线会向左方平行移动。

货币政策的变动会改变货币供给量,货币量M的变动会改变LM曲线的位置,从而会移动总需求曲线。当中央银行采取扩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时,总需求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同样,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水平都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方平行移动。

4.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答:在长期中,工资、价格可以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以劳动市场为例,说明价格调整对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影响来推导长期总供给曲线。在图8-3中,图(a)是劳动市场,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图(b)表示名义工资与价格水平的关系。图(d)是宏观生产函数,反映总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它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图(c)是是价格水平-产量空间,用来反映总供给曲线。

图8-2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由于价格、货币工资具有充分灵活性,劳动市场迅速出清,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

业的长期均衡状态。

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是:价格水平为P0,货币工资为W0,实际工资水平为W0/P0,均衡就业量为N0,总供给为Y0。

现在假定价格水平上升到P l,在货币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就会下降,在W0/P1的水平上,劳动需求D L超过劳动供给。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长期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有伸缩性,可以灵活调整,既可向上调整也可向下调整。当实际工资低于均衡工资引起失业时,货币工资水平就有上升的压力,一直要上升到劳动市场出清为止。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工资水平要上升到使实际工资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换言之,货币工资要与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结果,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保持不变,因而总产出也就保持不变。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5.短期总供给曲线与价格预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与总产出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可用短期总供给方程式来描述:

Y=Y*+a (P-P e)

式中Y是总产出,Y*是自然产出率,P是物价水平,P e是预期的物价水平,a是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这个方程式说明,对于一个给定的预期价格水平P e,如果实际价格水平偏离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产出就会与充分就业产出偏离。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P e时,产出大于其充分就业产出Y*:Y>Y*;相反,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水平时,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产出:Y

如图8-7所示,在A 点,P=P e ,Y=Y*。也就是说,如果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产出就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在A 点左边,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水平,产出小于充分就业产出;在A 点右边,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产出大于充分就业产出。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哪些因素会使总供给曲线移动?

答:一些因素的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劳动供给、资本存量、技术知识存量变动这些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事件也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另外,还有一个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新因素: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预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果工人预期更高的价格水平,那么他们就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名义工资上升导致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提高价格,从而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相反,预期价格水平下降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7.如何理解长期货币中性和短期货币非中性,这一假设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货币短期不是中性的,长期是中性的。

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意味着投放的货币数量只会影响价格,而不会影响产量。这正是弗利德曼货币主义的观点。在短期,货币投放的数量会影响产量。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和就业率面临着短期的权衡取舍;这也是凯恩斯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上述假设的政策含义是,在短期政府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来影响产量,但在长期这一政策对产量没有影响,从而政策是无效的。

9.考虑这样一个经济:消费函数C=200+0.75Y ,投资函数I=200-25r ,货币需求函数L/P=Y -100r ,货币供给量M =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出总需求方程。

(2)如果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IS -LM 模型会作如何调整?总需求会如何变化?

(3)如果政府增加购买一批军备物资,总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动?

答:(1)IS :Y=c+I=(200+0.75Y)+(200-25r)

整理得到:0.25Y=400-25r

LM:由L/P=M ,得(Y-100r)/P=M ,整理得到:Y=100r+1000/P

解IS 、LM 联立方程组,消去r ,得到总需求函数Y=800+500/P 。

当价格P=2时,总需求Y=1050

(2)价格上升,其他因素不变,货币的实际余额下降,LM 曲线左移 ,而IS 曲线不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所以均衡的利率会上升,产出会减少。总需求会减少到925。

(3) 政策增加购买,G 上升,政府采取扩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右移,提高社会的总需求水平,总需求曲线也右移。

10.如果一个经济体系有以下方程:C=90+0.9Y ,I=900-900r ,L /P=0.9Y -900r ,M=900,P=1。 (l )求均衡收入水平和利率。

(2)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式。

解 :(1)IS 曲线:Y=C+I=90+0.9y+900-900r 求得IS 曲线方程为Y=9900-9000r

LM 曲线:L=M 即(0.9Y-900r )*P=900求得Y=1000+1000r

均衡利率和均衡国民收入取得为IS和LM的交点。

9900-9000r=1000+1000r求得r=0.89 Y=1890

(2)IS的方程:Y=9900-9000r,LM的方程0.9Y=900r+900/P,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组消去利率,得到AD函数:Y=990+900/P

12.某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80+0.8Y D,投资函数为I=20-5r,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10r,税收T=0.25Y,政府购买支出为G=20名义货币供给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

(1)若价格水平为P=2,则IS-LM模型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函数为Y=235+40P,则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

(3)如果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则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和价格水平。

(4)如果通过变动货币购买量来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给量?

答:(1)IS曲线。根据三部门的均衡:i+g=s+t。所以(20-5r)+20=(Yd-C)+0.25Y,

因此(20-5r)+20=(0.2Yd-80)+0.25Y,而Yd=Y-T=0.75Y,

所以(20-5r)+20=0.4Y-80,即0.4Y=120-5r

LM曲线,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P。所以0.4Y-10r=90/2,即0.4Y=45+10r

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分别为:r=5,Y=237.5

(2)已知IS方程为:0.4Y=120-5r;LM方程为:0.4Y-10r=90/P

消去r。得到AD方程:Y=200+75/P

联合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解得:P=1,Y=275。

(3)把充分就业收入285代入总供给函数,得到新的均衡价格P=5/4

变动G,此时IS方程变化为:0.4Y=120+X-5r,

联立LM曲线方程消去r,得到新的总需求函数Y=200+75/P+5X/3

同时把新的均衡价格与充分就业收入代入新的总需求函数,

求得变动的政府支出量X=15即政府支出增加28.5。

(4)变动货币供应量,IS曲线为0.4Y=120-5r,新的LM曲线为0.4Y-10r=(90+X)/P ,联立IS和新的LM方程消去r,得到新的总需求函数Y=200+75/P+5X/6P

把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和价格为5/4,带入新的总需求函数,货币供应量增加37.5。

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3.凯恩斯是如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的?

答: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大萧条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解释。

(1)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的变动引起。从短期看,有效需求决定产出与就业,经济衰退归咎于有效需求不足。

(2)经济中存在引起经济周期的在力量,乘数可以解释对需求的冲击如何被扩大以及如何导致产出更变动。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的乘数作用越大,经济的波动就越大。

(3)流动性偏好可以解释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有效需求,即货币并不是中性的。

(4)心理预期在影响消费和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性。凯恩斯认为投资者具有动物精神——外生的或自然的对经济状况的乐观和悲观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波动是造成需求和产出变化的主要因素。

4.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有何联系与区别?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答: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有何联系与区别:

(1)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乘数一般大于1,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自发总支出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支出又一次增加,进而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不断持续下去,形成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相反,如果自发总支出减少,也会有乘数作用,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减少数倍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减少。

(2)加速数原理是指产量变动引致的投资变动对总产出所产生的效应。具体来说,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会增加。要生产更多的产品需要更多的资本。在资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的的条件

下,需要进行新的投资,以增加资本存量。结果是投资增加会导致产量增加,而这又会引起投资增加,加速经济扩。由产量增加引起资本存量(净投资)的增加数称作加速数。加速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产量增长速度加快时,投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增长减慢或停止增长甚至减少时,投资则加速度地减少。

乘数-加速数模型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1)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通过对政府支出、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等主要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来说明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幅度。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形成周期性波动,它由扩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

(2)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数量增长。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会增加。通过上面所说的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经济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阶段。

(3)但是经济周期的扩与收缩并不是无限的,经济最终会遇到约束因素,即形成经济周期转折点的约束条件。例如,劳动短缺可能对经济扩施加限制。一旦遇到这些约束因素,经济便停止扩,或者至少不再按那么快的速度扩。但是当经济按照一个更低的速度扩时,投资需求便会减少。由于存在乘数效应,这会减少总需求。因此经济开始走向衰退。

(4)由于产量减少,投资下降得更多,这又进一步推动产量减少,直到投资完全停止。但是,最终旧机器设备会被损耗掉或老化,即使衰退期生产低水平的产量,也需要新投资。这种新投资会刺激需求,需求又会刺激投资。从而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12.试分析和比较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答:(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和特征概括如下:

(1)采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

(2)市场不完全性使经济的产出偏离其自然水平。工资和与价格粘性导致产出缓慢回到其自然水平。

(3)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可能都是经济波动的根源,经济中的生因素常常放大外生冲击的扰动性影响。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不相信市场经济总是能够吸收各种冲击,并对冲击做出反应从而保持充分就业。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实际上将放大这些冲击并且使冲击的作用持续存在。

(4)否认古典二分法。新凯恩斯主义用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解释了货币非中性。

(5)经济波动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测的。多数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市场经济中调整过程过于缓慢,如果出现了持久效应的巨大冲击,那么政策干预就是必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活有重要影响。

(二)新古典主义主要包括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有:①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理性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个体利益最大化假设的基础上。②持续市场出清。当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出现供求失衡时,价格和工资可以迅速调整,保证市场连续出清,从而使经济具有一般均衡的特征。③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理性当事人最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预测经济变量的未来值,其预期值平均来说将与真实数值相一致。④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在短期中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率,但在长期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2)新古典主义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建立在理性预期、持续市场出清和卢卡斯总供给假说的基础上。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①市场经济对于干扰会做出迅速的并且有效率的反应,这些反应本质上是随机的,没有表现出可辨别的形式。产量和就业会围绕着它们的自然水平随机波动。如果不存在预期误差,产量将稳定在它的自然水平上。②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归因于总需求冲击,产出波动的大部分原因归于货币政策的误导。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会引发经济的波动,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反而会制造问题。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新古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纳起来,它具有下述基本特征: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采用代表性经济当事人的结构,代表性当事人的目的是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其效应或利润最大化。②当事人具有理性预期,不会受到信息的不对称的影响。③价格灵活性确保持续市场出清。由于市场调节迅速,经常保持均衡状态。④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是由可得到的生产技术的较大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课程序号: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2015年1月6日 成绩:

一案例描述 201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国际财经的头条发布了一条令全球震动的新闻,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美国第三季度GDP终值为年化增长率5%,远超此前市场所做的3.9%的二次估值,成为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速最快的一个季度。此前,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4.6%,结合今次5%的增长率,美国季度GDP增长已连续两季度突破4%,创11年来最好纪录。 二原理描述和分析 GDP是什么?为什么它的变化能够震动全球?GDP的英文全称翻译成中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个词语代表着什么呢?书上说,它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通俗点说,就是指就是服务和商品的总值。我们举个例子,A卖了一辆车给B,B付出了10万元人民币,然后B转手卖给了C,C付出了11万人民币,此时车从不怎么需要的B手里到了迫切需要它的C手里,虽然车还是那辆车,但是车的价值增加了1万元,这是我们就有理由认为GDP增加了1万元,所以,GDP的原理是交换产生财富,财富的增加导致GDP的增加。 而一个国家的GDP到底是要如何计算的呢?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用这种方法计算GDP所要用到的公式为:行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GDP=Σ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而它所需的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息和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这种方法所运用到的公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在这三种方法里最常用的的是最后一种方法:支出法。也就是我们从书上学到的那个公式:GDP=C+I+G-NX。 三案例分析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了解了GDP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计算得出的,那么,问题来了,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 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 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 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 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 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一下三点: 1.庇谷的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 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 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五、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画出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作业一及标准答案(国民收入模块)

宏观经济学作业一及答案(国民收入模块)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C.等于 C、In、S、Xn 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 GNP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C.等于 C、S、G、和 Xn 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 GDP 3.一国的 GDP 和 GNP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GDP 包括()。 A.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 B.固定资本消费 C.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支出 4.在哪种情况下,GDP 会等于 GNP?() A.转移支付为零时 B.固定资本消费为零时 C.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为时 D.个人税收为零时 5.假定李强支付 1000 元给王刚,则()。 A.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 1000 元 B.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增加的数量 C.可以肯定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D.据已知信息无法确定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发生变化 6.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怎样避免重复计算?() A.在计算时包括转移支付 B.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都计算在内 C.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 D.只计算中间产品 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 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 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GDP 的值 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 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8.刘老师在家里后院自己种菜供自家食用,这种活动() A.不计算在 GDP 之内,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B.不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这里包含了中间产品 C.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它反映了生产活动 D.具有生产性,但不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9.可以将哪几项加总求得 GDP?()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进口 B.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消费和净出口 C.消费、投资、工资和租金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一:国防支出与经济 数的作用。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开始,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2010年的636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2%,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 问题: 1、解释什么是政府购买乘数,并写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2、说明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案例二:货币的需求动机 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75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10000元。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 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 问题: 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 2、分析上述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案例三:蜜蜂的寓言 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作一题,要求逻辑思路明晰,分析透彻)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案例内容提示: 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谨慎地启动经济,以避免经济的过度衰退。然而,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面的扩大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收入减少。这种情况使无论下岗的还是仍在岗的工人都对未来收入产生不确定性预期,而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却清楚地预示着未来支出的增加。于是人们就合理地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储蓄更多的钱以备未来之需,消费需求也进一步萎缩。再加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出口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总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化。 案例2:利用“总需求”原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案例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

降。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 日本为摆脱经济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案例评析: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利用总供给与供给冲击、滞胀的原理) 案例内容: 中东盛产石油,却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虽中东用至全世界石油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依据《油气杂志》2001年的统计,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整个世界石油储量的35%,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则为151.11亿吨,超过了美国、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总和。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美孚、埃克森、壳牌等人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逐渐掌握了本国的石油资源,各国经济也依靠石油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中东国家也开始利用西方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作为意识形态武器来使用。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 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 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 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 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 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 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 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

宏观经济学-作业2+答案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2 1、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2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D )。 A.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B. 规模收益递减 C. 规模收益不变 D. 规模收益递增 2、垄断企业能够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原因在于(D )。 A. 该行业有许多企业 B. 在市场价格下,垄断企业可以销售它希望销售的数量 C.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弹性无穷大 D.垄断企业生产了该行业的全部产品 3、某完全竞争企业正在生产每日总收益为5000元的产量,这是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该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为8元/单位,边际成本是10元/单位,则该企业的每日产量是(A )。 A. 500单位 B. 200单位 C. 625单位 D. 1000单位 4、完全垄断企业短期均衡时(D )。 A. 企业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 企业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 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 取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5、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的厂商的垄断行为(B )。 A. 是提倡的 B. 是限制的 C. 不管的 D. 有条件地加以支持 6、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是5.05.02k L Q ,说明该企业的生产是规模报酬(B ). A.递减 B.不变 C. 递增 D .无法确定。 7、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 小于SAC ,但大于AVC ,则厂商:( B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8、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 )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9、边际储蓄倾向若为,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 B. C. D. 10、下列项目哪一项计入GDP (D ) 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股票 C.汽车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C ) A.一般认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既定(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是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

《宏观经济学》案例 导论 案例1:绿色GDP 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 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 2.绿色GDP如何核算? 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 案例2: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 ——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分配关系未理顺,市场体系下的分配方式不尽合理,严重挫伤了各方的积极性。从二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超过零点四的国际警戒线。

宏观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宏观经济学作业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生产的小麦; 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 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服装; 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 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 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税收; D.消费。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 A. 4.2%; B.5.9%; C.6.25%; D.6%。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15.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N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正确的; B.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高衡量; C.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低衡量;

宏观经济学简答(1)

宏观经济简答题复习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3)GDP是计算期内(如201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5)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解释GDP,并说明这个指标有哪些缺陷。 答: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缺陷:()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3.核算GDP另种主要的方法。 答:()支出法: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GDP=C+I+G+(X-M)) ()收入法:是从要素收入(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把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4.解释名义GDP和实际GDP及GDP折算指数。 答: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参考393页12题) 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答: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C+S ②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第一套

一单选题 1?在国民收入循环流程中属于漏出部分的是() r A.政府支出 r B.出口 C.消费 J D.进口 本题分 值: 4.0 用户得分:4.0 用户解答: D.进口 标准答 D.进 2. “货币规则”的含义是: a、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应等于潜在实际GNP勺年增长率 b、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应等于物价水平的长期增长率 c、扩张性财政政策应总是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 d、只有在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后6至9年月后,货币政策才会对经

济产生影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a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应等于潜在实际GNP勺年增长率 标准答案:a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应等于潜在实际GNP勺年增长率 3. 下列那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A. 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是敏感的,投资需求并不敏感 B. 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非常敏感,投资需求是敏感的 C. 利率对货币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变动是敏感的 D.以上情况都是 有效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C.利率对货币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变动是敏感的 D.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标准答案: C.利率对货币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变动是敏感的 D.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4. 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下降时 a、凯恩斯学派会预言实际总产品和就业水平将下降 b、凯恩斯学派会预言物价和工资水平将下降 c、古典学派会预言实际总产品和就业水平将下降 d、古典学派会预言实际GNF和物价水平都将下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a凯恩斯学派会预言实际总产品和就业水平将下降 标准答案:a凯恩斯学派会预言实际总产品和就业水平将下降 5. 均衡价格是指() A. 需求者想要的价格 B. 供给者想要的价格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一: 两辆汽车相撞,一辆需要大修,一辆全毁,需要重买,保险公司也只好理赔。正当三方都很沮丧的时候,一个经济学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又为汽车修理业、汽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业创造了几十万元的GDP。 这就是GDP。 案例二: 几个骗子拿着一些写着面值一元的纸片对一群傻瓜说,我们这里有一些神奇的纸片,它们代表一座不断长高的金山,可以不断升值。你们看,现在这些纸片就已经升值了,我们可以把它们一张卖10元钱。于是傻瓜们蜂拥而上,花10元一张买了那些纸片。后来没有买到的傻瓜就以20元、30元甚至100多元的价格从前面的傻瓜手里买那些纸片,并且给那些骗子交手续费。而且每个傻瓜都认为还会有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价格买那些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其实连一元钱也不值,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 这就是股市。 案例三: 有一片土地,农民们有的在上面种地,有的在上面放牧牛羊。来了几个骗字,对放牧牛羊的农民说,我们把你们的牛羊全买了,你们到城里去卖牛羊肉吧。于是被骗的农民没有了牛羊,就把土地交给了那些骗子。骗子们在那些土地上面盖了很多房子卖掉,赚了很多钱。很多疯子看到可以赚很多钱,就蜂拥而来,从银行借了很多钱,买农民的土地。对农民说种地多苦呀,你们也去城里吧。于是农民拿着卖地的钱去了城里,发现那些钱连一套普通的住房都买不起,他们只能住在贫民窟里做苦工。而那些疯子买到土地也盖了很多房子,发现已经没有人买了,只好闲置在那里任其倒塌,欠的债也还不起,于是跑掉的跑掉,跳楼的跳楼,把银行也拖垮了。城里的农民活不下去,纷纷跑回来,把荒废的房子拆掉,该种地种地,该放羊放羊,只留了少部分养鸡喂猪。 这就是房地产。 案例四: 猪通过勤劳致富有5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猪打算拿这5元钱建一个小窝,大概要花2元买地,花3元搭窝。王八是搞工程的,他想在猪身上挣更多的钱,于是找来当投资顾问的狐狸想办法,狐狸说:这好办。于是找来管地盘的狼,开钱庄的老鼠一起来商议,结果王八从老鼠那里借来200元,用100元卖了狼的地,花了3元把猪窝盖好,花了50元给了狐狸咨询服务费,猪没有地,只好求王八把窝卖给它,王八要价500元,老猪说只有5元买不起,这时候狐狸说服猪去向老鼠借钱,老鼠答应借500给猪,前提是要他连本带利还600元,可以分10年还清,并且产权证拿来抵押。结果成交。猪到最后花了600元买来了猪窝,比他原来的计划高了11倍,猪努力了十年去挣钱还贷。在这场交易里面,狼,老鼠,狐狸还有王八都挣了钱。以后他们就如法炮制。更多的猪去贷款买房子了,这时候,当商人的驴看到有机可乘,到老鼠那里贷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第一章 ●1.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 3.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 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 5.环境保护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4.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收入法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5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NDP;NNP -间接税=NI;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yd= c + s ◆6.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章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消费增量知识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但是总消费可以大于总收入,所以说平均消费可以大于1. ◆2.为什么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手中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