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校园绿化环境的创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性和共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实践;校园文化 一、龙港的自然地理背景 龙港高级中学位于浙江温州龙港镇。龙港镇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土壤呈酸性,适合植物生长,植被资源也比较丰富,林木种类较多。综上所述,我校的植物生存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学校投入了资金购买了大量的植被,校园物种也比较丰富,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二、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呈现我校校园绿化的图片(如文化走廊、校门口、操场边等)。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照片上显示的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激发探究热情。 自古以来,人类与植物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且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乐趣。说起植物,人们的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各种画面――牡丹的华贵、玫瑰的芳香、荷花的高洁、腊梅的不屈、松柏的坚挺、杨柳的悠扬……植物给我们以视觉的享受,给我们以嗅觉上的愉悦,甚至还丰富了我们的食谱,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没有植物的世界是不能称之为世界的。所以我们把研究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校园植被鉴赏与规划”。 三、立足实践,以生为本,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类别,学生自由选题,成立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鉴别植物?植物有哪些功能?”等等。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为3个子问题:植物的鉴定、植物的功能、校园绿化的规划。学生成立几个研究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组,并且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各组员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各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各小组展开调查和研究活动,并及时做记录。汇总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小论文、写活动体会。

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发表时间:2018-09-26T17:04:42.0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作者:黄晓光 [导读] 本文探讨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 海丰县公平镇中心小学 516421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的教育和学习实践中,沉淀和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境界。本文探讨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是从社会文化演变而来的,它同时也能够折射和反映出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需要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发展。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及原则 1.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它包含了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校训、校风、制度等各项内容。所以,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即是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校园文化在物理环境中的显现和表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反映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规范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表现了学校的治学态度、教学理念、价值观念等。 1.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和制度来落实这一行动。首先在对小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遵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主题,来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动精神;再者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表现学校的文化特色,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办学理念来创办一些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也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时,首先要结合校园中的人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高品质为发展追求,来不断进取和创新,从而落实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建设。 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从现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看,校园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却仍然存在有很多的问题:(1)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模糊。有些人认为它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意识形态,而有些人则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精神;(2)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校园文化形式的思考和设计,却模糊了它的真正用意,他们倾向于对物化的环境的改善;(3)只注重外在装饰,忽略了其教育功能。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的装饰,仅仅为了追求规模的庞大、影响的范围、热闹的程度等。 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增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各个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形势和特点,来发展校园文化,从而使学校成为学生追求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温暖家园。同时,学生也应注重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带动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3.1 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一个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场所。针对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来讲,课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特点,设置流动的红旗竞赛记分榜、创作同地及三号标兵等板块,还可将名人名言张贴在教师两边的墙壁上,让学生从进入教室开始,变收到鲜明教室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让学生处处有榜样,时时有目标。对于文化长廊而言,可以每月更换一次,做到期期有新意,月月有主题,将文化长廊变成学生书写人生、放飞梦想的舞台,成为发挥学生艺术特长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文化阵地。 3.2 完善学校制度 “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所提倡的不仅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信念,而制度乃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基础条件,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文明习惯,需要有形的校园制度为支撑,且依据实际情况及相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各种有效、全面且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规章制度的“治”作用、“预”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便需要从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出发,对中小学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进行统一划定。 3.3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如举办“我与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开展“六一文艺节”、“新年晚会”等文体节目;举行“朗读日”、“演讲比赛”等课外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在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4重视精神建设 在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按照自身的治学理念、办学宗旨、教育目的、校训、校风等,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并且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校风校训为指导,以办学宗旨为目的,来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荣辱心和进取精神,鼓励他们为了学校的名誉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断努力创新。 4.总结 小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文化涵养,现阶段国家和学校需要重视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把学校创建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和温馨的精神家园。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三篇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怎么写】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根据《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40条评分细则》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以建立优美校园环境、培养优良学风为目标,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必须的成效。现将我校本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状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认真组织领导和全体教师学习中央8号文件,学习教育部党组《关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分组织管理、荣辱观教育、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组织活动、绿化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民族精神教育九个方面进行,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不断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全校一千多名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透过召开行政会、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同时,利用校园文化宣传长廊、广播、上远程课等阵地宣传活动的目的好处及开展状况,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荣辱观教育。学校重视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校上墙八荣八耻的具体资料,师生明确八荣八耻的具体资料和对各自的特定要求,并自觉践行;学校开展以荣辱观为主要资料的文艺演出,开展班级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出版学习园地并写心得体会。 三、校风建设。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德育为中心,学校有教育方针标语,有校风校训标语,有宣传橱窗;学校全面执行国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设途径探析(最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设途径探析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还不到10年,尽管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高职学院主要精力仍处在抓硬件建设及制度建设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途径进行探析。 关建词:高职教育校园文化职业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的综合体现,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而高职院校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类型,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果。再者,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多样复杂化,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生态环境,其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出来,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将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在发展中积沉下来的聚合力,是长期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则和尊崇的理念。不能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外部包装,而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她的形成,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学校每个地方、每个人身上具体的自然体现。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看,主要存在已下问题: 第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二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三是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建设校园文化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重视的往往是教学、科研、基建等“硬件”,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任务”,由于办学经费紧缺不是被挤,就是被拖。最后只好舍“软”保“硬”,校园文化建设经费难以得到切实保证。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不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而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底蕴。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内在的精神。一所学校只有形成并践行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双沟中心小学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10年,区特色学校参观考察团一行100余人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我校的办学特色是“营造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型学校”,围绕这一办学特色我校做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五大亮点:1、在走廊及过道内张贴名人名言、名人读书立志故事、古典名篇欣赏、地方文化名人及古迹介绍的高清放大写真图片。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使之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及展示平台。3、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随时有书读。4、创办校刊,使之成为师生展示文学艺术才华的平台。5、建立“红领巾广播站”,传播师生关注话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团成员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饶有兴趣的参观了上述我校的五大亮点,刘颖区长和赵勇局长对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方面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赏。 一、构建以人为本、立体丰盈的理念文化 在反复讨论、不断揣摩的基础上,双沟中心小学确定了自己的理念文化框架: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使命,以“为腾飞学子添翼、为成功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理念,倡导“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自然与自觉”的学习境界。这个理念建构后,又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和讨论,促进大家全面理解和领会“成长文化”的建构,“成长教育”的开展,引领师生“关注成长”、“追求成长”、“共享成长”,努力追寻自我身体的发育、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长、道德的提升的最佳途径,为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践行关注需求、促进成长的教师文化 (一) 了解成长需求 每个教师有其个性需要,也有其共性追求。他们都渴望成熟、成功、成名。社会和学校也期盼教师“成名”,因为教师的“成名”是建立在师德和业务素质精良基础上的。学校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作用 学校所处的区域不同,环境就会不同,学校的校情学情也更不同,因此,在确定本校的发展方向和选择本校的教育策略上也必然不同。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办学品位的一种本校化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逐步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认知的改变 十几年前,“素质教育”一直是挂在整个教育界口头上的最时髦的词汇,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各类下发、上报的学校文件和材料中,如没有“落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会认为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更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然而,当时的事实情况如何呢?此时的“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尤其在小学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分数”与“学校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现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想尝试改变这种现状的基层学校是何等的艰难,一切的努力都会被视为不合时宜。 2001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发布后,这种局面才稍有改观,然而,这种改变的过程仍是十分的缓慢,并且在《纲要》实施之初,我县在中小学自上而下都无比的迷惘,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学校

不知道小学教育改革从何入手,更找不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这样,《纲要》实施的初几年,大多数学校仍是教育改革的旁观者,而非教育改革的参入者,更谈不上实际意义上的推行者。 2006年前后,各所学校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以无可逆转、势当必行,如不推行实施,必将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于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被学校提上了行事日程。不过,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是为了美化校容校貌,二是为了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现在想来,学校应为当时的决定而感到庆幸,正是有了十多年前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划,才有了现在我县中小学文化建设的教育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不同,校情与学情就会不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本校文化建设规划和布局,以便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近年来,各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不断的加大,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已趋于完善。总结学校的文化物质条件,可归为“学校三化”。 首先是校园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的绿化,以盆景为主;休闲区绿化与运动区的绿化,以自然植物为主,做到树中有花,花中有草,并保持四季长青。 其次是校园美化。校园静态美化,应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要求与需要,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浅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近朱者赤”一个幽雅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知识才能的增长及法律意识的强化,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校采取了通信、交谈、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对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统计数据与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私、任性。表现为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认为人人都为我服务,只要求他人给予、奉献,却不知道关心体谅他人; 2、自卑。表现为单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性格内向,不合群,消极地评价自我,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什么也不敢尝试;

3、依赖、缺乏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性格暴躁,缺乏独立意识,怕苦怕累,不愿承担责任,对学习得过且过。 以上表现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着力于校园“环境文化长廊”建设,时时处处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向上,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欲。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如在教室外布置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在橱窗内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照片,在校园内开辟出生态小花园,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天空,徜徉于欢乐的海洋,陶醉在美的意境中。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这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心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1357672.html,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作者:王琳琬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两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凝聚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育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萃取五千年文明精髓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文化客体,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弘扬校园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能量磁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确树立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形成并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意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人文主义伦理型文化,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梯、节、勇、恕、让等思想精髓的推广与提升。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仁爱”思想在校园中得到传播,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优化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强校园的和谐氛围;儒家“义利观”的弘扬,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拥有真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塑造学生“内圣外土”的理想人格,强调“齐家、治国、平天卜,以施行土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学思想,都对当前学生发展作用巨大。因此,依托优秀的传统节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师德的修养和学生灵魂的净化,有利于师生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1.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校园所处外部自然环境、校园内部的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 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彰显办学理念为出发点,以创建重庆市首批示范高中为契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学校借创示之机,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硬件建设的力度,共投入近80万元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实现了“四化四有”,即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和“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校园有大量如花坛、假山、雕塑、文化墙、草坪、桃园、李园、桂花园、珍稀植物园、健身园等景点,校园内四季鲜花烂漫,绿树成荫,亭台雕塑,集人文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 学校还在校园中新建了一个长约40米的宣传长廊,集校板报、画廊和校务公开公告栏于一体,简洁、美观、大方。学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电教楼、办公楼和专用教室,张挂了名言警句、教育家头像及格言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四性"的完美统一。 1.科学性。我校在移校建设过程中,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目前校园布局气势磅礴、大气美观、合理科学、层次分明,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动静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方便。 2.教育性。学校在进行校园改造、环境布置过程中,十分注意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做到让“砖石说话,草木传情”以体现育人功能。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独特的“母校情结”文化,以它独特的导向、规范、凝聚、美育等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人生路;同时,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制或升格或合并而成,虽然国家宏观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很清晰,但一些学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型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培养;三是一些学校一心一意忙着“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不姓“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随之定位不准,偏离方向,不能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2、学校刚刚组建,校园文化建设急需大力推进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投入少,社会和经济效益差,教育资源(资金、物资、生源、师资)相对短缺,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建校初期的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工作上,容易忽视一些需要扎实“内功”、见效慢的事情,比如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存在着文化和科技含量低,品位不高,很多学校仅仅是抓了一些毫无特色的文体活动而已。 3、历史积淀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不坚实职教在我国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高职教育还是近十年的时间,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很多方面无法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一、目前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得到了很大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 陈文丰 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 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社会文化工作的根本指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院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青年学生, 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校园文化工作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与新时期学校建设对校园文化工作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加强新时期校园文化工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能, 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四有”大学生的主战场。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净化功能及社会文化导向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提升了“先进文化”在我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建设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就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

塑造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就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 (1)校园文化具有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功能。信息素质是 人类素质的新标志, 也是信息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 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文化具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作用。一方面, 它可以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终身学习的机遇,使个性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内化。 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能力, 掌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信息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园文化具有培养学生健康心灵的功能。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心理,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观念与时俱进, 情绪容易波动, 需要思想的安慰、精神的寄托、情感 的抒发、尊重心理的满足、烦恼的渲泄、闲暇时间的充实, 以化解内心矛盾的冲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的精神食粮, 它对于消除大学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1-14T10:25:29.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袁群建[导读]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陕西省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群建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管理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校园文化管理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建,也需要有多种机制加以维护和固化,更需要通过持续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校园文化。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实现管理育人作用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强调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生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作为学校班子成员要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涵,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引导师生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2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对锻造优秀教师团队有积极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来建设先进教师文化,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打造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稳定和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严把师德关、学习关和业务关,通过建设激励性培养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给教职员工奋斗予以动力与压力,促进教师自我追求,自主发展;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名师工程”的建设力度和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本领提供一个舞台,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述这些措施,必然有利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既定的目标。 3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重要保障 一所学校要具有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一是学校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弘扬人文、塑造自我”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空间。二是以艺启德、以艺启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学校一方面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依托教学内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艺术周、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丰富学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起源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正是文化完成了大学存在的终极目的——培育人才。因此,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它对当代社会进步乃至未来社会发展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即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而辅导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正是耕耘好校园文化这片天地的点滴辛勤劳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在多元文化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方向。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必须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校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特殊使命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必然要落实于广大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工作至关重要。没有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规定着学校基本结构的性质,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完善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组织,以及学生自发成立的协会和社团等组织便是践行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作为这些组织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动承载者,也对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辅导员的的亲力亲为与具体指导,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性积淀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引导者。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以创制、共享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文化冲突和整合的动态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动员、组织和开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四、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培养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思想的解惑者、人生的导航者”,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引导其融入和建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学风建设的督导者。培养学生过硬的学风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再者,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者。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互动深入,更容易以自身的表率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生寝室、学生班集体以及各种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之处,也是需要辅导员重点关注和投入的地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