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12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5·临床研究·

对药品微生物控制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微生物检验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检验环境和培养基质量等。因此,探讨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影响药品检验的相关因素,对于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药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理汇总。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统计。

2 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药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共128例。偏差涉及的内容包括:检测标准和方法问题、操作环境问题、微生物培养及计数问题、人员操作不规范问题、仪器设施设备问题等。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表1: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n=128)

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例数比例(%)

人员操作不规范4535.2

仪器设施设备问题3325.8

检测标准和方法问题1713.3

操作环境问题1410.9微生物培养及计数问题97.0

其他107.8

3 讨论

3.1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3.1.1 人员操作不规范问题

实验室检验人员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对实验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操作人员未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是导致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重要原因。其在检验过程中,未注意操作时间、操作步骤、仪器的规范使用和检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3.1.2 仪器设施设备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检验在微生物检验中不断得以应用。但实际工作中,有部分仪器已经超出有效期,并且未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如培养基高压灭菌锅压力表和温度表是否在检定效期内,如压力和温度存在异常时可造成培养基灭菌不完全,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

3.1.3 检测标准和方法问题

目前,国家及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药品建立了相关质量标准,包括:中国药典、局颁部颁标准和注册标准等。并且药典对微生物检验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检测方法仍是普适性的检测方法,未针对具体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法说明,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对检验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此外,采用薄膜过滤法消除药品抑菌性对于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冲洗量、冲洗次数和流速等对抑菌性的消除结果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3.1.4 操作环境问题

目前,中国药典对实验室检验环境做出了具体要求,需符合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但实验室无菌检验的局部A级层流未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未对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及沉降菌按GMP要求进行监测控制[1]。此外,未对洁净区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且未对消毒方法进行验证。

3.1.5 微生物培养及计数问题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培养时间及培养条件略有不同。当微生物培养时间过短时,可造成结果的假阴性。培养时间过长,霉菌和酵母菌等可出现蔓延式生长。此外,不同稀释级计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稀释倍数及结果未参照药典说明,导致实验结果存在偏差。

3.2 影响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的对策

3.2.1加强人员培训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一定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后,并且理论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确保检验人员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后,方可授权该人员药品检验资格。此外,应定期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知识再教育,并定期进行岗位操作考核,如开展相关讲座、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加强仪器使用培训等,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3.2.2 加强仪器设备维护

为保证仪器处于良好运作状态,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经相关计量人员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加强风险管理,注意仪器的日常维护,规范使用仪器,如电子天平、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电热恒温干燥箱等,均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并按要求进行自检[2]。当检验过程中发现仪器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3.2.3加强检验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药品检测结果。尽管国家及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相关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但微生物检查有关项目仍有进行方法学验证的必要。并且,检验机构可针对某一产品建立相关的检验操作规程,对检验步骤及方法进行规范,减少检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

3.2.4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

微生物检验应按照GMP要求,确保检验环境应在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并做好洁净区环境监测和控制。做好洁净室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当环境监测结果超过警戒限度时应做好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需加强对操作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在操作前需对操作台面进行酒精擦拭。此外,还需加强对检出菌的菌种鉴定和溯源,了解检验室可能出现的微生物,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清洁和灭菌方法。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董勇

(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71)

【摘要】目的 探讨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药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理汇总。结果 某院药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共128例。偏差涉及的内容包括:检测标准和方法问题、操作环境问题、微生物培养及计数问题、人员操作不规范问题、仪器设施设备问题等。其中人员操作不规范和仪器设施设备问题所引起的偏差所占比例分别为35.2%和25.8%。结论 加强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避免偏差的再次产生,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对策

(新)检验科2016年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

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

浅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05-07T09:54:06.9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孙菡昕 [导读] 探讨并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孙菡昕 香坊区卫生监督所 150030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质控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检测报告,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实验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结论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in drinking water,and to put forward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from 2017 to December,960 microbiological tests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rom 1 to Decemb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test repor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and the targe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icrobial test of drinking water mainly include environmental factors,experimental equipment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microbial testing for drinking water.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microbial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生活飲用水与人类生活、健康息息相关,通过科学、有效的微生物检测,可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水处理符合标准[1]。然而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会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生活饮用水是微生物的载体,如果人饮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生活饮用水,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有效的质量检验控制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为检验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样本采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采集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水样采集、运输、储存等过程不受污染,且确保在采集4 h内进行检验,以免因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水样变化或污染。若当天不能检测,应冷藏4℃下,并于24 h内完成检测。 1.2.2材料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 5750—2006)要求[2],配制培养基并经121℃灭菌15 min。培养基制成平板以后,置于培养箱37℃培养24 h,若无菌落生长,证明培养基无菌,符合实验要求。将含有大肠埃希氏标准菌株的菌液接种在培养基上,若大肠埃希氏菌能够正常生长,证明培养基的成分能够满足细菌生长的条件,符合实验要求。 1.2.3实验仪器水浴箱、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等。 1.2.4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 5750—2006)要求,依据检验微生物类型,选择最适宜、最准确、最科学的实验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季节水样微生物检测情况 第一季度合格率最高为97.91%,第三季最低为83.33%。 2.2 不同存放时间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 存放24 h的水样菌落总数最多(13 MPN/100 mL),总大肠菌群也最多为(1.8×103)CFU/mL。 2.3 不同体积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 100 mL的水样菌落总数与总大肠菌群多于1 mL水样。 2.4 不同培养温度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 36℃为最适宜菌落为大肠菌群生长的温度。 3 讨论 3.1 影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因素 3.1.1环境因素通过以上分析认识到微生物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其操作环境必须在无菌环境进行。若无菌环境遭到破坏,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影响检验质量。 3.1.2实验设备因素由于实验设备长期使用,若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实验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特别是恒温培养箱,需要检定内部不同角落温度是否符合检测需求。细菌的培养温度对其生长效果影响极大。 3.1.3人为因素①若操作技术不规范,可能影响检测结果;②微生物样品被接收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检测,避免其遭到破坏或者发生变化。样品存放时间越长,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越高。③检测过程中取样体积、检测方法和标准限值的不同,检测结果可能出现不符合规律现象。 3.2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3.2.1控制实验环境加强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依据实验实际需求和性质,检测环境采用超净工作台或洁净间,避免生活饮用水受到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陆晓柒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 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 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不同,不同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 不同,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申请 单时根据不同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不同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活。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 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 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 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 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 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 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 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 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 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 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 重要。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 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 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固定,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 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不同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 织的分布不同,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 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 等平均升高5%-8%,从直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衡。当 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

临床检验技士-微生物检验 讲义 32

第三十二章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标题记忆 本章内容 1.检验前质量保证 (1)检验申请 (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2.检验中质量保证 (1)人员 (2)试剂 (3)培养基 (4)设备 (5)检验过程 3.检验后质量保证 (1)检验结果的评审和报告 (2)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1)危险度评估 (2)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3)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2.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 (1)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2)生物恐怖 3.生物安全技术 (1)实验室技术 (2)意外事故的处理 (3)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4)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申请 ·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病房和床号、年龄和性别。 ·临床表现及当前所用抗菌药物。 ·相关病史。 ·标本来源。 ·检验项目。 ·感染类型或目标微生物。 ·标本采集时间、实验室收到标本时间。 检验前质量保证——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原始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患者准备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标本运送要求 ·延迟运送时标本的贮藏方法 ·安全运送标本的方法 ·标本标识 ·标本接收 检验中质量保证 1.对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

2.操作手册。 3.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5.试剂、染色液以及抗生素的质量控制。 6.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7.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及室内质量的全面控制。 检验后质量保证 ·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制定“警告/危急”范围;必要时及时发送分级报告;危急值及时报告并记录。 ·标本的处置: 1.任何污染材料未经消毒不能拿出实验室。 2.液体废弃物必须收集在防漏未破的容器内,高浓度化学消毒剂处理。 3.对剩余标本、接种过的培养基、菌种等丢弃前均需适当消毒。 4.动物房的废物在处理前及动物笼被清洗前均需消毒,最好经高压蒸汽灭菌。 5.对于任何有污染的锐器如针头、注射器、玻片等在处理前不要用手接触。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危险度评估 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 ·危险度等级划分为四类: 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基本不致病。 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致病,但不严重。 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度低。引起严重疾病,但不传播,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 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引起严重疾病,容易传播,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1.生物安全柜: 用于处理感染性物质;处理潜在空气传播的物质;离心前后,密封离心杯的装样、取样;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根据吸入空气的速度、再循环空气量、排出空气量、排风系统、压力设置等,分为三级:①Ⅰ级:能够保护操作者和环境,不能保护操作对象;②Ⅱ级:对操作者和操作对象均有保护;③Ⅲ级:对操作者防护最好。 2.个人防护装备: 用于预防气溶胶、喷溅物暴露等。

2017科室质控管理记录本(检验科).doc

喀喇沁旗医院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工作记录本 科室: __ ____ 年度: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一、人员组成: 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全员参与,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

二、职责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在医院各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对本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实时监测。 2、根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结合本科室的质量管理特点,制定、形成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年终总结,制定并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督促落实。 3、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全面排查和梳理科室质量与安全隐患,查找医疗活动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检查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根据检查情况确定科室工作人员的奖惩,实现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4、根据医院要求的质量管理指标,收集整理和分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与数据,并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室质量管理。 5、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有关质量与安全的相关要求,及时通报医院质量管理信息,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6、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以及质量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

7、每月定期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例会,汇总各项质控员工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探讨科室质量管理状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完整的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并记录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中。 8、积极参与、配合医院质量考核组、质控科组织的质量检查等相关工作。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工作职责 1、科主任是科室质控小组组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定期组织自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自查结果进行整改,按照医院质量管理规定,做好月、季、年度科室质量控制分析及总结。 3、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接受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考核,并做好记录。 (三)质控员职责 1、医院感染质控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参见感控科要求。 2、医疗指标分析质控员:负责科室各医疗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如:检查阳性率、工作量、诊断符合率等)并协助组长做好整改落实。定期统计科室质量与安全目标,分析变化趋势和影响住院诊疗的因素,评估本科室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每月记录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中。

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以及门诊科所收取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0份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标本检验中所产生误差的比率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10000份样本中,共有958份发生实验室误差,误差发生比例为9.58%。误差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不当、检验操作失误以及后期结果处理失误等,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不当所带来的误差有783份,占实验室误差总数的81.7%。结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失误是造成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结果误差最重要原因,因而应与有关科室合作联系,加强对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视,只有高质量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临床检验和准确的检验结果。 标签: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实验室误差 在临床上对微生物进行检验分析时,有很多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其中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合格的分析前治疗控制是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保证,但在临床上往往被忽略,且由于要求检验科人员与医生护士等密切配合共同重视,难度较大,因而难以控制,成为国内外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难点和要点[2]。为分析研究造成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分析误差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其中的重要性,以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0份样本为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用之标本来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和门诊科患者送检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分析的微生物标本10000份,其中包括3530分痰标本,2900份尿液标本,2470份血液标本以及1100份分泌物标本。 1.2方法对上述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该10000份标本在检验中有958份发生实验室误差,实验室误差发生率为9.58%,对造成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学上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误差发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1.3统计学处理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百分比记录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均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组间差异均使用χ2检验,结果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无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 2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在958份发生实验室误差的微生物样本中,有450份为痰标本,占46.96%,220份为尿液标本,所占比例为22.97%,158例为血压标本,所占比例为16.49%,130例为分泌物,所占比例为13.57%。对造成误差的原因

检验科质控计划

检验科2017年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控小组和科室负责人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检验科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5-09-16T14:26:19.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杨再东 [导读] 贵州省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的主要手段。 杨再东 (贵州省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黎平 557300) 【摘要】随着我国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加深了对微生物的研究。微生物种类繁多,由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不胜枚举。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结果则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检测的措施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22-02 引言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的主要手段。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直接能够影响正常的实验工作的进度,因此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避免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对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包括多方面检验:全面的质量管理、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是相关部门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通过相互校准检验、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来进行对实验室检验微生物能力的验证;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采取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检验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1]。 1.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微生物的检验质量,通常是彻底消除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所谓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就是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用到的相关检验试剂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可以检测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并且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确保检测实验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对实验室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很重要。 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1)技术人员素质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保障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微生物学、医学以及生物学要有专业理论基础。当技术人员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以后,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微生物检验中。要严格训练技术人员的检验技术,以便于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应对实验中的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对检验对象进行认真检测,降低检测实验中的人为误差。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取岗位资格证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实验室要对技术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实验能力,让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此外由于该工作是精密工作,所以对于长期从事微生物实验的技术人员都要对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2]。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及设施 对微生物进行实验时要保证实验所用的各个仪器设备和设施都处于性能良好并和洁净程度达标的状态。实验室要对仪器设备以及设施定期进行定期检查校正,确保所使用的仪器性能都能达到检测标准。对不同的仪器设备和设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比如灭菌器,可以使用嗜热芽胞杆菌或者化学方法来测试灭菌效果,洁净室用平皿计数法等等[3]。 (3)检验方法的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方法必须经过相关行业鉴定之后才能使用。在没有可行性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具有权威性技术组织公布的文献或者与国家标准的科技文献中选取一个合理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要选择背景雄厚的厂家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选择,并且要对培养基进行感官、PH以及生物学指标检定,将被检培养基与相应细菌进行细菌生长率、菌落大小以及生长特征的检测,实验验证合格以后这个培养基才能使用。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做好培养基的配制的数量、分装情况、灭菌方法、无菌试验检查、配制时间、有效时间等的实验记录,在使用培养基的时候一定要在确认记录完全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使用[4]。 2.2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 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室间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每一个实验室都能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取两个或者更多的条件相同的实验室相互比较,比较每个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采用这样的方法对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进行评价。最后由上级质量控制中心的检验机构对实验室进行考核。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对比考核,是为了了解各个实验室的检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助于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技术水平。 3.总结 现阶段,我国不断的加强教育事业的建设,不断的学习研究新技术,逐渐将探索的对象由宏观物体拓展到了微观世界。而生物医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微生物是生物医学中最常见的生命体,也是疾病感染的根源。为此相关人员不断的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其中用于微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6-03-01T16:01:03.9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高玉梅张海苗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淄博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医院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复杂多样,只有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做好各环节质控举措。 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55100;2山东省淄博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医院 255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川区某医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检验科采取微生物检验样本2000份,并对相关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总结相关质量控制应对措施。结果:通过回顾统计本院20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发现,总误差率达到12.3%(246份),其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含检验人员因素、待检标本因素、操作流程因素及其他因素,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4.1%、28.9%、22.4%、14.6%。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复杂多样,只有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做好各环节质控举措,加强人员、标本、操作流程的管理,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检验才能减少微生物检验误差的发生。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影响分析;质量控制 近几年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这一检验手段早上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已成为诊断感染性疾病最为迅速而准确的方式,这对病情的诊治就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考。但是微生物检验方式复杂,所需学科多样以及各类检测流程繁琐,检测人员自身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等相关问题影响[1],均可能会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偏差而影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对此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相关影响因素及质控对策,本文回顾分析了山东省淄川区某医院近两年微生物检验样本资料,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淄川区某医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检验科采取微生物检验样本2000份,分别来自院内各科室临床送检,其中肝肾血脂等21项目生化检验500份,血常规400份,尿常规400份,细菌霉菌培养检验300份,蛋白定量200份,脑脊液试验200份. 1.2方法 对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检验科采取微生物检验样本2000份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查验样本采集时间、流程及外观形态,分析检验结果及复查状态等进行相关统计,准确判断标准最终检验结果是否合格,若发生检验误差情况需进行观察记录微生物检验误差原因,从检验人员、标本及操作流程等因素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报告误差率 通过回顾统计20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发现,总误差率达到12.3%(246份),其中血常规误差率为20.3%(81份),生化检验误差率为13.8%(69份),尿常规误差率为9.8%(39份),细菌霉菌培养检验误差率为6.0%(18份),蛋白定量误差率为8.0%(16份),脑脊液试验误差率为11.5%(23份);表明微生物检验结果误差率不容忽视。 2.2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246份微生物检验发生误差结果的检验报告因素记载分析,其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含检验人员因素、待检标本因素、操作流程因素及其他因素,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4.1%、28.9%、22.4%、14.6%。 3讨论 3.1微生物质量检验影响因素 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体积微细并且在临床检验操作流程较为复杂,各环节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均可能对质检结果产生影响,而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笔者认为当前微生物检验造成误差的因素可分为3类:①检验人员因素,部分检验工作者自身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对个别菌落的鉴别存在忽视或误差,另外当前检验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者工作量呈超负荷状态,心理及生理疲劳而产生检验操作疏忽;②检验标本因素,标本采集不规划或在采集前标本源已受到影响[2],采集后标本未按照规定时间保存受到细菌污染;③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试剂盒不合理,检验方式、标品等存在错误,造成基质效应超标,系统误差值扩大。 3.2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简单探讨几点质量控制的预防对策:①加强医院微生物检验相关工作者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人员管理制定,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确保检验工作者技术水平稳步增长;②加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环节的妥善处理,严格进行检验区域分化及消毒清洁,加强无菌操作观念避免发生交叉污染;③建立科学、规范的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合理使用最为适用的检验方式,选取敏感性较好的试剂盒,检验后做好器械消毒处理;④合理调整检验工作者工作时间及工作任务量,确保工作者保持良好而成分的休息,以此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殷立升.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及影响因素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47-148. [2]王普.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8):148-148,156.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

【摘要】注射剂是一种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生作用的药品,为此要严格控制注射液微生物污染。因此本文从注射剂选择适应的灭菌参数、f0值灭菌应用、灭菌效果验证方面进行探究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以此保障灭菌过程均匀完善,提高注射液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在探究后总结,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主要还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应用适当的灭菌工艺,并且严格执行gmp管理,以此保障良好的无菌生产体系,这就要求注射液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无菌安全,避免微生物风险,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完全灭菌,以此保证注射液产品的无菌安全。 【关键词】注射剂;生产过程;微生物;质量风险控制 注射剂是一种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生作用的药品,为此要严格控制注射液微生物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部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成为保障该注射液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序,同时灭菌过程均匀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注射液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1]。 1注射剂选择适应的灭菌参数 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用药的顺应性来保证制剂无菌水平。一般湿热灭菌条件采用121℃×15min、121℃×30min、116℃×40min的程序,以此必须保证邪君后的微生物存活率≤10-6,即没100万个注射剂中存活微生物不得超过1个,以此保证灭菌后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灭菌效果,应在密闭的制剂灭菌容器内,进行加压高温灭菌,若压力和灭菌时间不当,则不能有效杀死所有芽孢和细菌繁殖体。对于含糖类注射剂和氨基酸类营养性注射液,高温灭菌条件会影响药物产生不稳定性,因此注射剂选择适应的灭菌参数时,要保障高温灭菌的安全性,也要保障注射剂的稳定性,以此能够即可有效去除微生物,确保药剂治疗的稳定性。若灭菌方式方法不当,灭菌温度低、灭菌时间短,达不到灭菌目的;灭菌温度高、时间长,注射剂会产生杂质。因此,要正确选择适当的灭菌温度,保证注射剂质量[2]。 2 f0值灭菌应用 f0值是灭菌周期验证中所应用的术语。高温高压灭菌程序中,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是标准灭菌时间,是一个可靠的灭菌参数。f0值的计算直接作用于生产灭菌过程的设计和灭菌效果。通常包装材料性能等因素会引起不同的升温速度,包括容器大小、形状及热穿透系数;灭菌产品溶液的粘稠度和容器的填充量;容器在灭菌器中的数量和分布。溶蚀由于f0值会随上述因素温度变化而呈现出的指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温度即使有很小的差别也会影响f0值,由此测定灭菌物的实际温度有利于灭菌器和灭菌技术的验证。 3灭菌效果验证 为控制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必须进行全效可行的灭菌效果验证,高温高压灭菌时,需要对灭菌器的空载、满载分布进行试验、热穿透试验、生物指标试剂挑战试验,同时,再采用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进行验证。 3.1空载、满载分布试验空载、满载分布试验是为了检查灭菌器内腔的热分布情况,检查灭菌器内腔是否有冷点,达不到高温高压灭菌的目的。试验中,将温度探头均匀分布在灭菌器内腔各处,再进行灭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记录各个温度点[3]。 3.2热穿透试验热穿透试验是在热分布基础之上,确定灭菌器内腔中的“最低温度点”,检查该点f0值是否在无菌保证值之上。试验中,按照注射液的工艺灭菌温度进行操作,检测出“最低温度点”,将此点与注射液接触,监测其温度,记录数据作为热穿透试验数据。 3.3生物指示剂试验生物指示剂能够有效确认监控的灭菌效果。根据热分布试验和热穿透试验的结果,通过生物指示剂试验,对灭菌器内腔中的“最低温度点”进行验证,以此检查确认灭菌效果。通过灭菌器内腔中的“最低温度点”进行灭菌,灭菌后再进行无菌过滤,

2019年检验科质控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从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努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质控组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2.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应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3.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 4.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由于检验前过程大 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进行全院培训、印制发放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本运输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避免送检不及时、不规范影响检验质量。 (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检验中指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包括标本的接收过程。 1)重视标本的接收:检验科要建立专门的标本接收和拒收登记,由检验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核 查签收。核查内容应包括:申请单填写是否正确齐全、申请单与标本的唯一性标识是否一致、标本质量是否满足申请项目需要、标本是否及时送检等方面。对不合格标本拒收,并向送检者说明拒收原因,必要时可直接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要求重送标本。对接收和拒收标本均应记录并保存。 2)把好仪器、试剂关: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检验科将对试剂供应商的选择、 评价和管理、试剂采购及出入库、保存条件、试剂的使用记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合格试剂进入检验科,杜绝不合格试剂和过期试剂应用于检测。在检测仪器方面,也应制定标准化设备管理文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专人保管,对仪器设备考察、购买、使用、校准、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确保仪器设备的运行条件与使用手册要求一致。 3)严格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我科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 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操作误差。 4)做好室内质控:通过室内质控可发现仪器、试剂误差波动规律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 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科将建立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文件(SOP),开展除大便常规外

医院检验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检验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池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王细宏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运用,检验技术快速得到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方法、实验项目不断增加。新形势下,检验科旧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不适应科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临床实验室,尽快建立和实施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资格认可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需要医院方方面面,要求大家重视并积极参与。我国检验科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医院领导层只是简单地将检验科看作为辅助科室并未认识到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重视检验科的建设,特别是软件建设。科主任也忽略了质量管理,检验科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科学性很强,有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很多文字工作要做,但绝大多数实验室嫌麻烦不愿意做,甚至有的医院检验科连控制仪器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标准品和质控品也不愿意购买,杜撰质控图欺瞒医院和临床检验中心;有些医院领导并不了解检验质量应该如何管理,只单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科室好坏的指标,致使部分检验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损害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多数医院在全面质量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实验室室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室前质量管理是指临床医师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护士按要求送检这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就是标本进入实验室之前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临床医师对所开据的不少检查项目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目的性不强,对检查前病人如何进行准备也不太了解;护士抽取标本不规范,如抗凝血标本需要严格按规定的比例抽取标本,否则影响检验结果。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从6点30分到8点以后都有,而检验科不少检验项目标本需批量检测,导致部分标本待检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血液常规混用静脉血和外周血,导致多次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临床医师有时难以判断是误差所致,还是病情变化所致。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首先临床医师要专病专治,通过专病专治能够经常接触和了解本专业相关检验项目的资料,有些医院将院校新毕业的临床科医生到检验科实习和轮转,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检验知识,提高对检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能力,同时与建立了与检验科联系的渠道。护校新毕业的临床科护士也到检验科实习,了解检验操作程序,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同时检验科工作人员也可以充实临床知识,经常深入临床。一方面将一些检验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务人员,并指导他们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等信息,有利于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对于临床标本采集时间要统一,血标本特别是血常规标本要按操作规程规定采用真空采血管按规定的抗凝比例采取静脉血送检。 2.实验室室内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检验科的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自动化仪器的普及,科室的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旧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实验室人员对室内质量控制知识不了解,对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意义不重视,认为是额外的工作,不按操作手册操作,有些检验人员过于相信和依赖自动化仪器,对电脑自动打印的结果不进行检查,发出的报告令人费解。因此,检验科要制定好室间、室内质控管理制度,标本采集、转运及规范操作制度,减少各种影响因素。要象对待室间质控一样,重视室内质控,设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要加强对结果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