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比较研究_肖峰

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比较研究_肖峰

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比较研究_肖峰
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比较研究_肖峰

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比较研究

峰,曾文革

(重庆大学

法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中国与欧盟经历了农业支持体系的巨大变革,但转型过程在各自视野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理念,进而实

施了不同的具体策略而取得了差异明显的制度效果。相比而言,欧盟对农业发展规律和国际格局的认识更深刻,转型战略视野和轨迹中更好地兼顾了国情基础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对我国转变支持体系的价值导向、优化支持效应发挥的关系载体和重整支持对象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比较;借鉴中图分类号:D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2-0012-10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Strategic Transition of Agriculture

Support System between EU and China

Xiao Feng ,Zeng Wen-ge

(Law School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Abstract :Both China and EU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reform of agriculture support system.However ,different val-uelism concepts were formed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view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which consecutively lead to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obviously different systems.Relatively ,EU has more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rul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world.The transition strategic view and track have taken adequate account of bo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national needs.This could be very enlightening for the transition of valuelism ori-entation ,establishment of utilization channel for effect-support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upportee-structutre in China.Key words :agriculture support system ;strategic transition ;comparison ;enli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2-07-15修回日期:2013-01-11

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201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一般课题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的国内实施研究”(CLS (2012)C8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我国农业贸易生态化转型的法律保障研究”(12BFX14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CDJXS10082222)。作者简介:肖峰(1983-),男,四川南溪人,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国际经济法。

农业弱质性引发的收益劣势使其难以吸引从业者,以及人口环境、国际贸易对农业发展的压力,造成宏观战略与微观选择严重错位,国家要制度化地利用公共资源支持农业的利益凹点。欧盟推动支持体系的转型堪称典型,通过拓展立法视野将特定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列为支持目标,实施新策略回应新问题,遵循农业内在规律而

铸成综合化支持体系,取得全球战略发展先机。我国则偏重支持农业经济功能,疏于破解农民流失、贸易失衡、资源环境退化间的恶性循环,功能和内容较单一,对农业谈判、环境谈判支撑乏力,必须正视差距并扭转制度颓势。本文将以中欧农业支持体系转型轨迹为基础,检视转型中理念和策略的差异以及我国的不足,探究欧盟经验对我

①注:本文所指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指欧洲区域性组织层面的共同农业政策,将1992年以前欧共体和欧洲联盟成立后的共同农业政策视为一个连贯的制度框架来研究,不进一步区分二者的差异。

国的借鉴意义。

一、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欧都不断地转变农业支持体系来回应时代需要,其方向和步骤是各自农业在特定时期内主要矛盾决定的,中欧的具体转型措施有一定的相似,但不同的价值目标和转型策略勾勒出大相径庭的嬗变轨迹。

(一)欧盟农业支持体系的战略转型

欧洲国家自1962年开始在共同农业政策中形构区域性农业支持体系①,

随着产能过剩、农民流失、食品安全、国际贸易和生态保护等时代问题渐次出现,欧盟理事会等机构立法与政策

[1]

发起了多轮改革,促成目标综合化(从产能促进到可持续发展支持)和手段综合化(单一支持到核心支持与交叉支持结合)的战略转型。

1992年麦克萨利改革开始倚重对农民收入支持,遏制农民弃农与从业人口失衡问题,其中(EEC )1765/92、1766/92条例改变了对粮食作物的支持,

(EEC )2046/92至2080/92等30余条例改变了对奶肉制品、烟草等的支持,欧盟农业支持体系的战略蜕变由此开启。第一,直接补贴农民收入成为支持体系新中心,并加强对中小型经营者的保护。1765/92条例将国家支持与产能脱钩,强化大型经营者获资条件而放宽对中小型经营者的要求,设立中小经营者特殊支持计划。第二,限制适用价格支持以降低其制度地位。1766/92条例将1993-1996年粮食目标价格、门槛价格和干预价格与公共健康、生态质量等挂起钩来,2046/92等条例修正了各种农产品支持中“产量至上”做法。第三,借力收入支持改善从业结构,推行55岁以上未领取退休金农民如自愿退出农业则可享受财政直补的“提前退休计划”,腾挪出土地用于支持青年农民或植树造林、景观建设,农村环保由此开始成为新就业点。可见,支持方式由支持农产品价格促进增收,切换到稳定农业人口来支撑农产品市场。

WTO 对国内支持的限制和疯牛病等危机的爆发,促使欧盟在2000年议程中以(EC )1251/1999至1259/1999等9条例改变对种植物、牛肉与牛奶业的支持,农村整体发展受到重视。一是统一资助预算与项目管理,将预算归入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的保证部分,将成员国优先项目统一到欧盟层面,强调实际耕种的要求并设定获资上限,重点支持弱势地区、青年农民培训和提前退休项目

[2]

。二是善用市场和直补组合效应,降低价格

支持与出口退税率,农民相应损失由直补来填补;保持休耕资助水平五年不降低,且预算额度与农民贡献匹配

[3]

。三是以农业功能复合化推进收入

多元,以利基市场、能源市场推动农产品非食用利用,资助农业生态友好行为,使农民获得资源管理的回馈

[4]

。设定青年农民、环境受限地区等项目

资助的生态标准,对作出五年以上环保承诺农民的可得收入损失、履行费用、资本收益在合理限度内补偿,加强对从事有机农业、半自然耕种和自然景观维护的激励

[5]

。四是增强农村对市场的适应

能力,扩展消费者对产地、作业方式等的知情权,将消费者权益化为农民获资新条件,以提高支持力度来提升农民群体适应市场的能力。

2003年CAP 改革将农村地区发展列为支持重心,并深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其中(EC )1782/2003至1788/2003等7条例修改了直补、EAGGF 资金规则等措施。在欧委会政策影响评价基础上

[6]

,(EC )73、

74/2009条例继续完善对收入、农村地区发展的支持,《农村发展决议》(2009/61/EC )更将农业作为应对环境危机的战略领域来加以支持

[7]

。一是统一对农民的支持口

径,建立“单一支付计划”来简化直补申领程序。(EC )1234/2007号条例统一了21个农产品组织

(CMO ),减轻农民遵守与行政管理成本[8]

。74/

2009条例对其加以进一步强化。二是确立农民获取直补时的生态标准“交叉遵守”机制。欧盟及成员国动植物健康、良好作业、环境维持成为获取直

②注:“调制”(modulation )措施是将直补资金调节至农村地区发展项目的措施,欧盟规定:2005年用于削减直补资金3%,2006为4%,而2007开始每年削减5%,但单个农民直补获得额5000欧元以下可免于调制,例如2007年获得了1万欧元直补,5%的调制率下则先削减500欧(10000*5%),而后再返回250欧(5000*5%)。

补的强制要求,

未达到则加以削减或取消,疏忽所致削减1%-15%而故意为之至少削减20%;奖励农民的增益性生态服务,如给予能源作物45欧元/公顷的碳信用补贴

[9]

。引入农场咨询体系引导农

民实施良好作业,强制要求农民2010年开始记录作业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信息。三是削减价格与收入支持而增加农村地区发展支持。降低价格支持方面,如2004年谷物干预价下浮5%至每吨95.35欧元,黑麦从干预体系中移除,硬质小麦传统产区补贴从每公顷344.5欧元降至250欧元;收入支持削减方面,设定收入支持(支柱1项目)预算上限,建立“调制”机制②,将直补预算移至农村地区发展项目(支柱2项目),为农村地区发展每年筹措约12亿欧元

[10]

欧盟农业支持体系从单一向综合的战略转型,破除了农业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性阻碍因素,支撑其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危机的主动领域。2011后,欧盟又启动了新一轮CAP 改革,就简化价格支持、优化收入支持、形成欧盟与成员国平行监管、拓展地区发展四议题继续推动支持体系变革

[11]

(二)我国农业支持体系的战略转型

我国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源于“三农”问题凸显与履行WTO 义务压力,从零星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发展为价格支持的格局与四大补贴结合

[12]

,体现了我国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逐

步完善公共财政向农村输送资源的不断努力。

2002年前我国农业支持体系处于萌芽状态,主要通过扶贫、西部大开发、灾后重建等转移支付措施,以及关税优惠措施实现,如海关总署1986年减征或免征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相关税费,财政部、农业部对国有良种示范繁殖农场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即便1998年实行保护价收购、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江大河治理等措施后,专向性支持措施乏善可陈,遑论对纾解农村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的支持。2002年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划(2003-2007年)》列出11个重点农产品后,财政部以

《关于大豆良种推广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财办农[2002]17号)为东三省和内蒙古高油大豆配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由此开启了我国支持体系转型的大幕。种粮补贴和农机具购置(2004年)、农资综合补贴(2006年),以及食糖临时收储(2005年)、临时收储、粮油临时收储(非口粮用的玉米、大豆和油菜籽)和猪肉临时收储政策(2008年)开始建立,并实行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2004年)和废除农业税政策(2006年)

[13]

。与欧盟转型较长的时间跨度不同,我国的

转型体现为近十年来四大补贴与价格支持的形成过程。

四大补贴方面,补贴对象、预算额度逐步扩大是共同趋势。从2002年补贴高油大豆开始,主要粮食作物、畜产品和粮食主产区特色作物先后进入良种补贴范围,2005年前稻米、玉米、小麦纳入补贴,2007年奶牛、生猪列入,2009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颁布时已覆盖31省区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三省和内蒙的大豆,江苏等10省及信阳、汉中和安康的油菜籽,川滇藏甘青五省的青稞,

2010年起试行花生良种补贴。种粮直补由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文件(国发[2004]17号)确立,财政部因应调整了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规则来规范直补经费管理,确立了补贴的种类、标准及兑付由各省市确定,且与耕种面积挂钩的做法。中央预算逐年提高,2008年后维持在151亿元,在四大补贴中额度最小(2011年占比10.7%),加上191亿地方粮食风险资金

[14]

共约340亿。农机购置补贴由2004年中央

一号文件确立,农业部《农业机械购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对象、标准和种类、资金申报与下达、发放程序、管理监督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27条将其提升为法律规则。各省依照农业部年度《补贴资金年度项目指

南》制定《使用方案》并交农业部批复,“2011年补贴规模增加到175亿元,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15]。而居四大补贴额度之冠的农资综合补贴始自2006年财政部《关于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的通知》建立的柴油补贴,其规定以用量、成品油价格预计变化确定额度。针对其他农资建立了按种粮生产资料支出、播种面积、粮食商品量因素,结合增支因素预计和国家财力情况确定分省补贴额度的做法。以粮食风险基金专户经中央、省、县向农民预付,并于2008年纳入全国农民综合直补网的“一卡(折)通”。财政部等部门在2009年调整了补贴基期、增值幅度和规模确定标准。2008年后的年份因价格上涨造成粮食亩均化肥、柴油支出高于2008年时,以该年作为新基期年并逐次滚动,补贴规模与农资、粮食价格、国家财力挂钩并保持只增不减。该项补贴从2006年126亿到2011年增至860亿(占四大补贴60%-70%)。

价格支持方面,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28条,发改委等制定了《200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将保护价敞开收购修改为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国有、国有控股粮企为主收购渠道辅之以其它粮食经营者,国家按品种及质地要求划定最低收购价,市场价格倚低时则由中储粮及其分支机构、主产区和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市价倚高时则不启动。每年粮食收获季发布当年早籼稻、中晚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价格水平逐年调高,如白小麦价格从2007年的0.69元/市斤涨至2013年1.12元/市斤。并且,规定不同价格对应的粮食等级、质地要求。此外,对部分粮油产品、畜肉进行临时收储则是通过国家农产品储备体系平衡市场供求的干预性做法,属于刺激农业生产的政策性托市措施,手段与最低收购价相似。

我国农业支持体系的战略转型主要是围绕稳定粮价及产量的手段创新,属于农业市场支持为主的法律政策体系,理念和具体措施与欧盟存在重大差异。

二、中欧农业支持体系转型理念的比较

中欧转型的差异综合体现在转型起点、目标和过程中,转型起点差异出于国情使然,而目标点与转型过程的差异则源自中欧秉持不同的转型理念,具体呈现于转型目标设定的视野和推动转型的态度两方面。

(一)转型目标体系的差异

农业支持要同时克服农业产业内生要素配比失衡和外部不利影响,中欧转型最大差异就体现为对将农业发展哪些内外影响因素纳入支持目标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

一方面,中欧将农业产业内生要素纳入支持目标的范围不同,欧盟逐步扩大产业链内各因素的关照,我国则不离对农业市场的支持。由于欧盟采取价格支持为主时有利于大型经营者而造成贫富差距、务农热情降低,农民转行、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以及产品结构单一、资源耗费与环境风险高等问题异常突出[16];1992改革将与产能脱钩的收入支持主流化,破除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经营者间收入悬殊问题;2003年将地区发展支持主流化促进了收入的区域平衡,农产品供求关系稳定、农民收入在产业和地区间保持平衡均在转型视野内,对产业上下游的支持着力均匀。我国以良种农资农机、与产能挂钩直补、废除农业税来降低务农成本,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来保障务农收益,凸显出农业市场供给量是我国的首要支持目标,属于农业产业的末端支持,对改善农民、生产资料和生态环境的结合方式作用有限,虽纵向发展进步明显,但远落后于非农产业收益和增速,农民流失和兼业务农难以避免。

另一方面,中欧转型对外部影响因素的开放度不同,欧盟能充分地接纳多种外部因素来形成交叉支持措施,我国则未能给予重视。第一,欧盟在食品危机爆发后迅速调整监管模式,建立追溯与标签制度、安全标准等来赢回市场信心[17],强化收入支持中对食品安全保障的要求,建立咨询系统帮助农民提高信息记录、标签使用能力。而我国转型固守流通环节而难以覆盖“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数量平衡有余而风险抑制不足。第二,

1992改革后欧盟逐步将生态保护纳入支持目标,2003改革采取了最低环保要求与增益贡献奖励结合的做法,2008年后转为应对生态危机的主动领域,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被列入支持目标。而我国虽面临农村环境及生态系统退化、面源污染的严重问题,却只在“三农”资金中安排了大江大河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退耕(牧)还林(草)资金,支持体系没有设定的生态支持接入点,未内化为对农业支持的对价要求。第三,欧盟在预判国际贸易规则趋势上推动转型,收入支持主流化使其在WTO成立前预先规避了《农业协议》对补贴的限制,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的支持契合了GATT1994第20条“例外条款”、TBT和SPS要求,其支持体系的国际先进性奠定了在贸易、环境谈判优势地位的国内法基础。我国转型中国际化考量比较欠缺,如2011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4089.6亿元,四大补贴共1400余亿元,两项总额仅占农牧业产值(40807亿)的13.5%,“黄箱”补贴不到10%,既有制度资源尚未用足遑论开拓未来空间;并且对农村生态保护支持的忽视使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处于动摇之中,在国际农业贸易、环境规则未来发展中比较被动。

(二)转型推进态度的差异

转型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使将粮食安全、农民收入、消费者权益、国际竞争力和生态保护问题纳入到农业战略,而是否注入公共资源来支持则是各国的态度问题,中欧推动转型的主动性大有不同。

欧盟在转型重要节点上能主动地根据农业发展主要问题更新支持手段,农产品过剩、农民流失、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压力、生态保护依次出现,欧盟主动积极地以立法行动来改善支持体系,这既有利于创新公共财政对农业的“输血”方式,又能在全球率先摆脱农业发展阻却因素而取得贸易、环保的制度优势。反观我国,支持体系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一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且摊子较宽,农业现代化对支持措施需求旺盛;二是须在部分农业领域内超越发达经济体,才能稳固农业国际贸易大国的地位,国内支持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势在必然;三是我国故有发展方式形成的城乡二元失衡问题突出,支持体系不仅要着眼农业的未来还要弥补欠账;四是在欧盟依次出现的经济社会与生态问题在我国同时涌现,支持体系承受着多管齐下的压力。

但是我国支持体系的转型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明显不足。一方面,不断增加对农业市场的支持造成粮食丰产但农民流失,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贸易失衡、生态退化等问题积重难返,农民工即便遭受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子女求学的严重歧视仍不愿回归农业,可见支持体系难以激发务农动机,不能帮助形成稳定的从业人群。另一方面,支持体系转型中落实农业发展战略的力度较弱,以农村生态保护为例,从2004年首份一号文件要求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时需保护农村环境,2005年一号文件规定农技机构推广中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普及,到2013年一号文件的生态文明建设,农业战略中生态保护要求不断强化,但支持体系反应迟钝,收入、农产品质量的支持也存在类似现象,这种缺乏主动性的作法与欧盟正视问题而积极求变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

转型目标与态度差异充分说明中欧对支持体系地位奉行着不同的理念,欧盟将农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功能对公共资源需求均寓于支持体系,而我国则主要将经济功能中的总供给量保障纳入其中,指导理念的高度存在较大差距。

三、中欧农业支持体系转型具体策略的比较

理念差异下必然存在不同的转型具体策略,从中欧的制度轨迹上可以发现这种不同集中反映在转型支撑点和效应发挥途径上,中欧在推动支持体系转型中选取了不同的中心要素,直接导致了形成不同的转型效果。

(一)转型支撑点的差异

转型支撑点即是公共资源注入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欧盟以农民收入为转型支撑点而我国则选用了产能保障。从欧盟转型过程可以看到,农民收入多元化的支持是其命脉所在,体现为农民市场收入(价格支持)、直补收入、非农收入和生态保护收入等多收入源的增设和巩固,农民义务加重

与收入增加的同向发展。具体说来,价格收入是农民最直接、持久的收入源,产能不足时欧盟以与产能挂钩的价格支持手段鼓励扩大产能,卖方市场条件下产能扩大意味着收入增加,市场充当了农民增收的介质。市场竞争导致的农业结构失衡扭曲了支持体系,1973-1988年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2%但消费增速仅0.5%,其中6%的农场耕作了50%土地并占有60%谷物产量,15%奶场占有50%产量,10%养牛场占有50%牛肉产量,80%预算集于20%农场,从业人口降低35%且一半在55周岁以上、1/3为兼业务农[18],农民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欧盟以收入、地区发展支持扭转农民间、行业间、地区间收入悬殊,以农产品就地加工等非农就业、增益性生态服务奖励来增加收入源[19],留住农民的同时实现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并按收入流向有针对地支持青年农民以保持职业的继承。

而我国虽然将增产增收、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等列入农业发展战略,却采取了围绕农业市场的支持体系。具体来说,良种补贴扩至农机、农资增加了受支持的劳动资料类型,保护价敞开收购转向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将行政支持手段市场化,而价格、收入支持均与产能挂钩,可见拱卫粮食自给率的产能保障是我国支持转型的支撑点。这使得支持体系不可能成为国家战略与农民利益间的“转换器”,我国转型中始终关注劳动资料与劳动成果而非劳动者、劳动对象,对农民流失、农业生产关系松弛、农村生态系统退化束手无策,高质量作业及其正外部性只能获得道义赞许而缺乏制度激励,农民当然更愿意转入对生存条件改善更明显的非农产业。此外我国气候决定了农作物以一年两熟为主,粮食播种、收获仅占全年1/3时间,产能保障意味着仅能支持农时的劳动,农闲就业及收入则落于支持体系之外。因此,围绕产能保障的支持体系不管如何升级,也无法扭转宏观利益挤压微观利益的局面。并且支持体系会受到市场自发性的困扰,既不利于实现宏观意图而又造成微观层面“劣币驱逐良币”,对农业市场逆向调节功能可能逐步削弱。

(二)转型效应发挥渠道的差异

中欧转型除理念与支撑点不同外,转型所借以产生效果的关系载体也不尽相同,因而为各自国际地位和农民利益带来不同的效应,其中欧盟转型始终以国家与农民的直接关系为途径,我国则以二者的间接关系来承载转型。

欧盟透过国家与农民间的直接性法律关系来发挥转型效应,其中农民收入是该关系的客体。欧盟凭借该关系为利益对话工具形成了宏观战略与微观利益的交集,如欧盟支持有机农业体现了政府、消费者和农民等多方意愿[20]。创新支持措施只是将日益复杂农业战略嵌入政府与农民间类契约平权关系中,关系主体并未改变,而只是不断增删关系的内容,体现为国家加重对农民的义务要求的同时增加对其的授益。这产生了两大积极效应:一是,农民欲获得国家支持须以履行底限义务为对价。价格支持中国家是农产品交易关系局外人,与农民无直接利益关系,收入直补特别是“交叉遵守”强化后,质量、生态保护义务成为支持授予的尺度,国家的支持资源能直接兑换为良好的全局效应。二是,国家对农民增益性贡献给予经济承认是法定义务,如碳汇农业、农产品能源用途、生态保护项目支持,在价格、收入支持有效运作后,地区发展支持主流化对农民作出额外贡献产生了良好的利导效应。并引入农场咨询、食品溯源、安全标准体系提升市场透明度,以货币选票为增益性贡献拓展市场空间。

产能保障为首的思路意味着我国转型是以国家与农业市场关系为效应发挥渠道,劳动资料和产品交易是国家与农民间支持关系的介质。我国的转型是增加受支持生产要素、农产品范围和支持额度的过程,虽一定程度改变了农民与农资农机生产者、粮商的力量对比,但农民高度依赖农资、现代机械,农资综合补贴居首即是明证;“大物流,小农户”的市场环境挤压了农民获利空间,公共资源只是经农民之手在三者间分配,且农民拿到的是小部分。这种模式忽视了农资农机生产者、粮商滥用市场地位的后果,支持资源无法固定于农业生产,而从上下游交易关系中泄漏,违背了我国支持农业的初衷。与欧盟相比,我国转型未

让公共资源到达农业生产贡献最大者———农民,未切中务农动机与农业战略脱节的要害。

四、欧盟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欧盟的转型纾解了农业发展中产业间、地区间、国家间、人与自然间的紧张,取得良好的战略效果,其经验能为我国支持体系的未来转型所用。其转型的理念和策略有利于我们认清支持体系对农业多元功能的作用机理,更好地立足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进的国情,推动支持体系在价值导向、效能载体和支持对象上形成质的飞跃。

(一)增强支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导向

我国支持体系导向是确定未来转型战略的指南,纳入支持体系的因素和关系越复杂则转型跨度越大。当前,我国以产能保障为核心,支持体系围绕农业产业中资源配置展开,对农业的社会性、国际性功能支持严重不足。这种片面支持农业经济功能的导向不可持续,无法应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竞争资源、与生态系统紧张、抵牾公共健康、脱离国际市场的矛盾,未来转型必须扩展支持体系的价值导向,摒除片面追求产能保障。此外,与欧盟以城乡一元为基础、产能过剩为转型起点不同,我国城乡二元、产能结构性不足的国情造成改革空间有限,不可能采取闲置资源来促进增收、保护生态,这要求我们在借鉴欧盟经验时,还要立足国情实现支持体系的跨越式转型。

支持导向的转变必须究问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需要国家支持谁、怎么支持?一是,我国以分散还是集中经营为农业现代化的愿景,即谁来种地?这决定了主要受支持者是大型抑或中小型农业经营者。当前我国农村自然资源仍主要在集体组织内部流转,与外部资本、人力、技术等资源平行沟通机制不畅;政府对土地财政、市场对商业开发的期许造成农村资源用于耕作的社会共识度低,农民则以进城务工、兼业务农为增收对策,回报足够丰厚时也乐于兑现资源交换价值而放弃使用价值,土地感情脆弱。二是,推进城镇化时如何避免抽空农村资源?即农村究竟应该留多少人种地、年龄及知识结构如何。我国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村优质资源,农村发展被边缘化的趋势严重,农民即便遭受严重歧视仍不愿回归农业,支持体系转型须考虑农村被抽空的风险。三是,如何应对农业整体合理与局部失衡?我国各地自然资源丰度不同,富集地区资源集中与贫瘠地区抛荒共存,追逐经济作物经营而冷落基础农业的“挑肥拣瘦”式从业倾向严重,需要支持体系更好发挥“削峰填谷”功能。

解决这些问题要寄望于支持体系转型,笔者认为:我国未来支持体系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帮助理顺农业发展中市场、社会和生产的关系。第一,修正托市倾向转而支持农民能力建设来增强农业市场关系的可持续性。欧盟成功转型潜含着农民具备与政府、市场直接对话的能力和平台,我国农村则充当了城镇化改革成本的消化地带,农民“弱势化”造成不适应国内、国际农业市场机制,未来须建立国家与农民间平权支持关系取代行政性扶贫过甚的做法。第二,平衡对农业经济与社会价值的支持效应来提高农村社会关系可持续性。善用与产能脱钩的支持挽回优质劳动力,并转向对其发展性需求的支持;实现支持体系与农村社保“分灶吃饭”,确保国家支持资源专用于务农行为,避免惠农政策因支持资源泄露失去农民信任。第三,支持体系要覆盖产业上游、贸易、生态保护等以增强农业生产关系的可持续性。虽然“既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水、环境等世界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部分已受贫困和粮食危机困扰国家的资源条件将遭遇重大挑战,农业必须朝着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技术方向发展”[21],但我国尚耽溺于是首先支持粮食安全保障还是农民增收的疑虑中[22],未建立综合支持的有效机制,制度激励缺位是造成农民“用脚投票”的重要原因。未来转型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所有支持对象,确保强制与奖励结合的支持措施贯穿于农业要素投入、农事生产过程、市场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地支持农业实现复合功能。

(二)优化支持效应发挥的关系载体

我国通过转变对农业市场的支持方式来刺激务农热情,造成国家意图实现受交易条件掣肘,对

农民增收、公共健康及生态保护的支持效果不佳。未来转型应明确支持关系是国家为让农民承担政策性负担,以公共资源为代价补强农业发展薄弱环节的工具。这可以通过干预农产品交易关系进行实施,也可实现于国家与农民的专向支持关系中,如收入、生态保护支持等。

欧盟将支持关系从市场关系中剥离是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保证了国家能直接向农民输送用于增收、公共健康保障、生态保护的资源,无需依赖农产品、农资农机的交易,在国家与农民间建立起支持资源授予与义务履行的对等关系。农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经济人”,也是保障公共健康的“社会人”、涵养资源的“生态人”,达成国家宏观战略与农民微观利益最高程度的一致。这恰是我国转型的软肋,在以市场关系为载体的转型中,资源流向大型经营者、农资农机及粮食商,消解了国家农业战略中支持政策的善意。缺乏对社会性因素支持也破坏了农业发挥多样化功能,支持资源传导还严重依赖行政体制,既不利于增加对农民的实惠,也没有为农民反馈国家提供的法律渠道。

因此,我国未来转型应更倚重农民与国家的直接关系,摒除市场意志的负面干扰,着眼于城乡一体建设来稳固支持关系。一是,要转向以农村自然资源使用价值为基础的支持模式上。这要求以务农为获取支持的前提,建立农业生产从业记录的诚信机制,避免仅以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即可获资的做法;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人、经营实体都应当成为被支持者,核心支持、交叉支持都应以此为依据确保有限资源稳固在农业产业内。二是,增强支持措施实施的直接程度,继续加强全国性农民综合直补网建设来形成国家与农民资金直接来往渠道,统一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资金拨付出口,逐步为农民直接申报夯实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强支持的双向调节能力,建立根据支持对象优劣确定支持额度的机制,避免弄虚作假、冒名受补等行为。三是,建立多层支持关系来服务多元价值导向,将国家对农民的基本要求与增益要求结合起来寓于其中。在国家与实际耕作者间建立基本支持关系,不脱离农业是获得基本支持的唯一要求;在农业的社会、国际价值范畴内,合理设置低限强制履行义务和增益性奖励,以契约性支持关系来保持国家根据农民表现调整支持力度的灵活性。四是,注重转型对未来城乡一体趋势的前瞻性,随着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性增强,农业成为就业领域而非身份符号的特征愈加突出,非农产业积累的技术和资本进入农村、农民退出农业的体制障碍降低,作为向农民授益的支持体系必须与向居民授益的社保体系对接,因此要为农业支持纳入统一社保账户管理预留政策空间。

(三)重整支持对象的结构布局

矫正导向、优化关系是为将有限资源用于农业薄弱点,公共资源实际流向则取决于支持对象的结构布局。欧盟转型是以国家与农民关系为纽带,农民义务增一分则收入进一步,由价格、直补、地区支持项目、生态保护等构成的农民收入是主要支持对象,其在转型不断调节各类收入权重来配合国家战略转向。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资源压力也在增大,优质农业人才流失异常严重,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远低于工业为主的主销区,GDP 冲动对农村资源竞夺积重难返,而占补平衡形成的新增耕地与占用的良田不可相提并论。农民流失后从农产品供给者成为消费者,动摇了粮食安全的根基,迫切需要打平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村与城镇的收益缺口,务农人口的稳定性比产能保障更加重要,农业支持对象的优先次序需要重整。

短期来看,在当前我国的技术与耕作模式下农业还可适度增长,托市为主的支持尚有一定生存空间,但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单产方是长久之计,这要靠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改变既有支持体系中诸对象的排序。一要逐步调节价格与收入支持的对比关系,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用足WTO 允许的价格支持空间来保持市场稳定,并向与产量脱钩的收入支持倾斜,弥补务农与非农就业的收益差距以提高就业人口稳定性,抑制支持资源经交易关系向非农民主体“泄漏”。注重优化农业人才年龄结构的支持,逐步将高龄、残疾农民率先纳入城乡社保体系,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来减轻农

业承载的社保负担。二要增强对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建设支持,通过市场信息、农技等网络布局,普及信息化手段、电子商务平台来提高其发现和上传信息的能力,在发挥合作社、农超对接等组织化手段缩短物流长度之外,支持虚拟平台的组织化建设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小农户,大物流”中农民的交易工具劣势,保障优质产品获得更高回报,而消费者诉求、国际市场反馈也能及时反馈到生产端。三要支持农村拓展非农项目,降低建设性项目增加政府与农民合作项目,形成国家出钱农民出力来推广农技、建设加工设施、改造贫瘠土地、保护农村生态,以合同关系向农民输送物质资源并提出底限要求、奖励增益性贡献,通过扩展支持关系的内容促成农民收入多元化。

中欧农业支持体系战略转型差异是多个原因的结果,欧盟在理念形成和具体策略的经验,对我国未来扩展农业支持视野、优化支持措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迫使我们主动求变,未来支持体系必须统筹农业国情与国际趋势、农业与非农业收益、农民与消费者利益、人与自然等多对关系中的多重矛盾,要立基于国家与农民互动关系上,以收入为利益交集凝聚务农共识,改变单向利益授予模式而通过双向互动,特别注重农民能力建设,发挥我国经济总量和国家干预能力的优势,构建适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EC.The History of the CAP[OL].http://ec.europa.eu/ agriculture/cap-history/Index_en.htm,2013-02-12.

[2]EC.On Support for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European Agricultural Guidance and Guarantee Fund(EAGGF)and A-mending andRepealing CertainRegulations(No1257/1999)[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1999(6):80-102.

[3]EC.Establishing CommonRules for Direct Support Schemes under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No1259/ 1999)[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1999(6):113-118.

[4]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Proposals for Council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Reform of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OL].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 index_en.htm,1998-03-18.

[5]EC.Agenda2000For a Stronger and Wider Union[OL].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index_en.htm,1997-07-15.[6]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Impact Assessment Summary[OL].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cap-history/health-check/ index_en.htm,2008-05-20.

[7]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ommission Legislative Proposals(COM(2008)0306)[OL].http:// eurlex.europa.eu,2008-05-20.

[8]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A Simplified CAP for Europe a Success for All[OL].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cap-history/simplification/index_en.htm,2009-03-18.

[9]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Proposals for CouncilRegulations Explanatory Memorandum-A Long-term Policy Perspectiv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OL].http:// eur-lex.europa.eu,2003-01-21.

[10]EC.The2003CAPReform Information Sheets[OL].http://bookshop.europa.eu,2004-10-15.

[11]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APReform –An Explanation of the Main Elements[OL].http:// 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1-685_en.Htm,2013-05-01.

[12]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OL].http://www.moa.gov.cn,2013-03-20.

[13]倪洪兴.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R].瑞士: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2013:10-13.

[14]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中央财政下拨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44亿元[OL].http://jjs.mof.gov.cn,2013-06-04.[1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6.

[16]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Follow-up to theReflections Paper(COM(91)100)Proposals of the Com-mission[OL].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index_en.htm,1991-07-11.

[17]凯普里阿诺(著),孙娟娟(译).欧盟食品安全50年[J].太平洋学报,2008(3):1-19.

[18]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CAPReflections Paper of the Commis-sions[OL].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index_en.htm,1991-02-01.

[19]EC.Agriculture-A Partnership between Europe and Farmers[OL].http://europa.eu/pol/index_en.htm,2013-06-02.

[20]Darnhofer Ika,Lindenthal Thomas,Bartel Kratochvil Ruth,et al.Conventionalisation of Organic Farming Practices:From Structural Criteria towards an Assessment Based on Or-ganic Principles[OL].http://www.agronomy-journal.org,2013-03-15.[21]Piero Conforti.Looking Ahead in 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Perspectives to2050[R].Rome:FAO,2011:537.[22]杜辉,张美文,陈池波.中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困惑与出路:六年实践的理性反思[J].中国软科学,2010(7):1-8.

(本文责编:辛城)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汇总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以浙江新艺机电有限公司为例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地调查新艺机电有限公司,主要采用访谈法、抽样问卷调查法、实 地考察法为手段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网上搜索、文献查阅等手段搜集第二手资料。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以九力模型(包括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产品力、执行力、决策力、资源力、整合力)为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框架,对新艺机电有限公司竞争力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扩展。在分析过程中,本文采取层层递进的分析思路,对每一力都分解成可具体调研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最后纵观整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找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 4. 本文结构 本文行文由浅入深,从实际资料着手,层层分析,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发 展之道。本文行文结构如下:(1)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所使用的方法。(2)公司简介及数据分析。首先简单对新艺机电有限公司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再以九力模型模型为框架,对所获取的资料的进行深刻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劣势及机遇。(3)结论分析。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进行总结探讨,并联系我国实际,推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所面临的问题。(4)感想与建议。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数据资料分析 1. 调研公司简介 新艺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艺公司)坐落于浙江海宁市观潮胜地盐 官镇开发区,公司西距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50公里,东离国际大都市上海13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邻东西大道。 新艺公司于90年代初创建,创建时只有几名工人,是个典型的中小家族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有厂房两座,占地2000多亩,现有资产10亿,员工600多人,年产值6000多万。公司生产的旋转窄面网缝剃须刀及内藏旋转鼻毛刀现已通过浙江省新产品鉴定,产品全部采用进口材料,工艺流程全自动高速冲压,产品质量国内领先。公司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资源、人才、品牌、规章制度等各项工作都在发展转型。 2. 九力模型数据分析 (1)九力模型 九力分析模型是一个在企业竞争力“资源观”的观照下对企业内部的静态 属性与其外部的动态属性作系统分析的工具,借助它可对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得出全面的认 识。 九力模型包括品牌力(市场稳定性、行业地位、受支持程度等)、研发力(研发新产品的时间、技术、人员等的优势)、营销力(营销体系、范围、潜力等)、制造力(产品技术、设备、产房、人员等的整体力量)、产品力(产品外观、价格、质量等方面的美誉度)、资源力(自然、资金、政府支持、人力等)、决策力(管理人员在决策中的速度和效率)、执行力(信息传达和任务执行的有效程度)、整合力(建立整体形象、整合资源能力)。如图1: 图1 九力模型分析图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

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

中欧商学院 MBA课程第一部分 项目管理

成功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 每天,政府、公司以及个人都在从事着项目的活动,这些项目在规模上各不相同,大的项目涉及到数千人,例如美国政府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小的项目可能只有一个人,例如在业余时间里制造一件自用的家具。 项目的定义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项目运作的经验表明,对各种创意的项目管理与对一个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是不同的。韦氏大辞典给项目下的定义是“一项有计划的任务”。通常,公司都将准备实现的特定目标分门别类地排列出来,通过组成项目和项目组的形式来付诸实现。在其他情况下,像公司联合会或政府代理机构是通过建立一种项目组织,并向它委派任务来实现特定目标的。 以上所有这些有创意的行为通常都被称为“项目”。以“项目”命名的各种管理行为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规模上和复杂程度上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家用电器公司计划开发一种新型立体声音响,新型产品的开发需要公司现有各部门的协作(例如工程部与营销部合作),以及集中利用产品开发所需的大量不同资源。欧洲大陆与英国之间的海底隧道工程——海峡隧道是比较大的“有计划的任务”,也被称为项目,这项工作涉及数千人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项目管理的注意事项 项目的管理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关系到项目实施的结果。下面主要讲述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项目的相同点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所有的项目都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目标,都要涉及特定产品,或者确定的服务,这常被称为“技术型”目标;其次,每个项目都有产品或者服务完成的明确期限。这是“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根本区别之一,当项目完成时,项目组织就解散了;最后,为完成项目,都有一套可固定利用的资源。概括而言,项目必须满足资源(或者成本)、时间,以及技术绩效目标的要求。 2.项目管理与普通管理的差别 项目管理与普通管理有以下的差别:首先,每个新的项目组织都要把新的一组人与资源融入一个有效的管理结构;其次,项目管理通常依赖其他组织提供在特定项目期限内所需要的资源;最后,项目组织必须承担的任务通常是专门针对一组人和资源而设定的。 除了项目管理与普通管理之间的差别之外,项目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别,这些差别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规模、技术复杂程度以及技术不确定性。 3.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错误观点 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错误观点,首先应该摒除的错误观点是:只有一种方法或者模式去管理项目。实际中存在着许多管理项目的方法。项目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的方法会比其他方法要适合一些;其次应该摒除的错误观点是: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计划有可能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根本算不上“关键”性工作。显而易见,管理层应该知道如何执行项目计划,但是对项目整个过程的周密计划并不能降低管理层实际管理项目的责任。 4.过分地强调项目计划重要性的原因 为什么会如此过分地强调项目计划的重要性呢?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首先,在过去的30年中开发了许多有用的数学工具,从而表面上为管理层提供了许多全面安排项目的方法;其次,可能与人的本性有关:思考项目比执行项目要容易得多;最后是人们的误解,即一旦项目经过仔细计划,以后的工作就可“一顺百顺”了,管理层所要做的就是执行计划而已。 以“计划”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的逻辑思路是:当项目偏离预设路线或者遭遇困难时,就表明该项目在计划环节出了错误,最佳解决方案是返回重新计划,然后再启动项目。事实上,无论经过多么仔细的分析研究而设定的计划,都只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始部分,无论事先进行多么周密的计划,项目都需要进一步的现场管理,而不仅仅是计划本身。 5.项目管理方式 项目管理的不同类型适合于不同环境、不同规模的项目。通常,有两种应用广泛的项目管理方式:企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所在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 姓名高先生 指导教师及职称 成绩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些年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受到自身规模、技术水平及企业主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受到忽视,企业转型及扩大规模等较为困难的局面。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打破这种格局,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小企业的涵义及作用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战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战略规划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bstract: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a pivotal rol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however, by its scale, technical level and business owners the ability limitation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neglected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expand more difficult situation. Therefore, SMEs how to break this pattern is a major reality facing it.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brief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the problem, find out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s 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rategy; strategic planning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天津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商务管理专业班 设计(论文)题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完成期限: 注:1. 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

一、设计(论文)原始依据(资料) [1] 吕部,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区经济,2008,(1):225~227. [2] 王晓婷,关于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5:5~6.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12~14. [4] 章长生、周永生、赵德森,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5~17. [5] 段芸,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浅析,社会科学家,2006,5:188~189. [6] 刘仲康,企业管理咨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86~88. [7] 李晓林、何文炯,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9~65. [8] 马念,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期下.

二、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绘图、试验结果等)(一)论文内容 这篇论文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内容,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广泛地收集国内外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成功经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企业内几种普遍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天津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为天津中小企业战略的制定进行了规划,以使中小企业具备适应激烈的竞争、发展的能力。论文共分为了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以及目的和几种普遍存在的发展战略模式,为论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制定中小企业战略中存在的进入壁垒、退出壁垒、产业结构、优势以及劣势分析、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等问题进行剖析,使得制定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凸显。再次,对前文所分析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为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进行总结。 (二)写作要求 1、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理论正确; 2、论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符合科技文写作规范; 4、杜绝错别字,字数符合要求。

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XX省经济的发展格局一直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XX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 社会已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但还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有力扶持, 特别是在融资、人才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发展障碍, 培育竞争力。企业自身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 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为向大企业发展积蓄力量。同时, 中小企业还必须十分重视发展策略问题。 一、权变制胜出奇以绝- 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孙子曰:“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转换到商战中, 正者, 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 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 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 市场风云变幻, 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 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 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 不是坐以待毙, 就是被拖垮。

因此, 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学会度势控变,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 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 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 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 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 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 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 使“正”又转化为“奇”。 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 不断创新, 才能有生命力, 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 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 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 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 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 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 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 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 坚持“有所不为而后 有为”的原则, 运用市场聚焦策略, 扬长避短, 把有限的 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 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 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 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 要乘势而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 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 年$月!"#$%& ' ()*#+$)*),-特区经济!!%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别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矛盾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两个方面,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认为中小企业应采用集中战略,并从品牌、质量、技术、营销、融资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集中战略&' ()*+,》./0(1.2+33+45/65782 9 .7:65 04)6*;*7(6(<+*6;3+=74>?87)6 72;@*)+4) *@36 74)A6 6,@4@27,56B63@;264)@C DA74+,‘ 8) )A6=A+B6 ' 664,@4C*@4)65E7)A B+*7@8(;*@ ' 362( +45 57CC7,83)76(F GA7(+*)7,36 C@,8(6(@4)A6 ()*+)6>7,7((86(@C./0(74)6*2(@C)A6 57CC7H ,83)76(26) ' =./0(F.)*+)6>76(;*@;@(65*6H >+*574>)A6 ' *+45,?8+37)=,)6,A4@3@>=,2+*H I6)74>+45 C74+4,74>F GA6 E*7)6*A@35()A+))A6 ./0((A@835,@4,64)*+)6)A67**6(@8*,6(@ 4 J8() @46@C)A6+ @B6+(;6,)()@ ' 6,@2@*6,@2H ;6)7)7B6 74)A6 2+*I6);3+,6F K6=E@*5(-./0(L.)*+)6>=L M@,8(.)*+)6>= 1蚌埠学院,安徽蚌埠!NN"%"<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吕部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小企业的王国,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企业受到资金、技术和市场环境等制约,其规模不可能很大,因此产品技术水平低,以劳动密集型和简单加工型生产为主。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含糊不清,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紧缺、管理水平低下和抗风险能力差等。最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战略意识淡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相适应,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搞好搞活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研究其发展战略。 本文将分别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矛盾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两个 方面,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矛盾改革开放!"余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长足的进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镇集体企业迅速成长,私营、个体企业和“三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了较大的

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目录 一、对我国中小企业情况的概述 (1) (一)我国中小企业定义 (1)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1) 2、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1) 3、中小企业有力于缓解就业压力 (1) 4、中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提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 (2)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 (一)地区差异正在显现 (2) (二)企业自主程度比较 (2) (三)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2)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 (3) (一)发展战略 (3) (二)技术创新 (3) 一、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 (4) 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 (4) 三、加快中小企业制度创新 (4) 四、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 (4) 五、加快催生中小企业 (5) 参考文献 (5)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由于我国的现行体制和历史原因,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现状问题及长远发展战略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规划部署。通过对政府的政策简单分析和中存在环境分析出发,从发展战略及创新等方面简略地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 战略规划; 经营战略; 技术创新

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更具有重要要的意义。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和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我国中小企业情况的概述 (一)所谓中小企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为便于界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其作了划分。一般说来,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目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2、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如下特点: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渐下降,其他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升。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我国中小企业人数少、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企业制度形式选择上的空间广、自由度大、可变性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政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3、中小企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比大公司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力要求

2020年(发展战略)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发展战略)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2003-05-28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本着“放中求活”的原则,加大了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进壹步了解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深入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于的问题,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省企业调查队、省经贸委共同对全省确定的100户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且对收到的74户有效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省中小企业运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且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中仍存于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壹、调查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 (壹)、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调查的74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从注册类型见:有限责任XX公司和股份有限XX公司所占比例最高,为76%。国有企业占6.8%。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例均为4.1%,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他企业共占4.1%;从企业规模见:中型企业35户,占调查企业的47.3%,2002年资产总额为37.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小型企业31户,占41.9%,2002年资产总额为12.3亿元,从业人员0.4万人。其余8户企业未划型;从地区分布见:52.7%的调查企业分布于西安,位于宝鸡、咸阳和汉中的企业分别占总体的14.9%、10.8%和6.8%,分布于其他地市的企业相对较少;从控股类型见:国有和集体控股的企业仅占37.5%,63.5%的调查企业属于其他控股类型。 (二)、企业规模扩大,业务收入增加,总体经济效益下降

浅谈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类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浅谈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姓名教育层次大专 学号1161001401683 年级2011春 专业工商管理分校汉中电大 指导教师教学点

浅谈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论文正文: 摘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和要实现的目标所要达到的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结合我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当前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

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一、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

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统计部门为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阐述,分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面临的现状,并从对中小企业的统计角度分析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对策。 标签: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统计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约占到全国总产值的60%,承担着社会80%的就业人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融资能力差、获取市场信息不及时等问题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要通过加强对中小企业市场信息的统计分析,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以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阐述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方式、手段等进行总体性的规划。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就是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综合评价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关键在于完善的数据统计,只有加强对中小企业市场环境的统计,才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与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统计分析是对中小企业所处环境的综合分析,通过客观的统计分析可以增强中小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比如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所处环境的消费能力,进而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确定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避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失误。 1.2 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精确性 一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之后,就需要中小企业围绕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生产管理,而发展战略具体到企业的生产执行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发展战略执行方向出现偏差,而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方向偏差的问题:一是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把控中小企业生产全过程。企业的发展战略执行与实现离不开市场外部环境,在发展战略制定之前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可以将企业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一旦企业在生产中出现了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概述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中小企业就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1这类企业目前在我们国家大量存在,并成雨后春笋的态势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逐步居于主要地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战略管理是管理科学中一个较新的分支。战略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评价能保证组织实现目标且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艺术与科学。战略管理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有市场营销、财务与会计、企业内部管理、生产与运作等多个方面。战略管理通常包括三个方面: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因此构成一个整体的部分缺一不可。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相关研究概述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不断重视,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也越来越系统化完善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学者们作了大量有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着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拉开了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不断深入,得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些核心思想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先的经典战略变为了竞争战略,是战略管理史上的一个大跨越。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小企业发展特别迅速,在竞争战略的引导下,优先考虑内外部环境,使中小企业发展得到了新的契机。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一阶段的研究要求中小企业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得到最优匹配。同时也从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认为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因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对中小企业战略环境的分析的重要性有所提高,注重行业整体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良好的态势,增长速度迅猛,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因经济危机亏损面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也不再是少数,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缺乏战略管理专业技能,因而造成了中小企业战略严重缺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小企业现在所面临的现状。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灵活多变,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企业发现未被开发广阔的市场空间时,可以快速转变生产方向,进行企业的战略调整。中小企业在战略制定时具有很高的效率,同时具有快速的执行力。高效的决策管理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可以直接快速的掌握核心信息,有利于企业决策管理。 专业知识的匮乏,战略定位不准确,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企业的战略的制定就是企业根据自有资源,并且通过对各种资源的重新组合,加以利用,以达到创造市场价值的目的的商业行为。但有些中小企业没有对自身及外部环境进行准确 1江宁,《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和现状》,《经济论坛》,2007年第19期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383990.html,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刘艳红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兰州黄河经验的几点启示。本文还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辨析,最后给出了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战略选择;战略管理 1研究背景和问题方法 1.1研究的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形成了众多企业战略学派。然而,传统战略理论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这种“好大”的学术研究取向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在传统企业战略理论中难觅适用于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战略踪迹,从而难以有效发挥现有战略理论对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包括成长为大企业)的科学指导作用。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关注较少,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1]。 周长辉(2005)指出,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管理时代,中国企业必须在企业管理层次上全面升级,迎接战略管理时代的考验。而目前企业战略管理学的研究在中国仍然处于垦荒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研究者对战略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尚缺乏必要的把握[2]。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课题组”揭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层面的管理[3]。这种现象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保障,发展目标也不明 确。因此,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还尚未上升到战略管理阶段,相应的战略研究更是非常匮乏。 所以选择发展战略作为研究的课题在国内企业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研究问题和方法 本文所要揭示的主要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状况如何,在各个成长阶段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其战略管理的特征如何,存在哪些一般性的问题。 许德音和周长辉(2004)认为中国管理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一是在中国背景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第二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在方法上,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对于上述的第二类研究,

中欧国际商学院课程

欢迎来到高层经理培训部公司特设课程(CSP) ?为什么选择公司特设课程? ?开发公司特设课程 ?建立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的客户 ?教授 ?公司特设课程小组 ?课程视频 为什么选择中欧的公司特设课程? “公司特设课程是实现个人与组织发展的极有有效的工具。” 没有一种商业解决方案能适用于所有的商业需要。公司特设课程(CSP)是一种培训方案,旨在满足来自同一公司或不同公司的经理人群体的特定需求。如果您的组织需要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培训方案,则公司特设课程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经理人的培训与发展需求度身定制 ?针对所处的公司或行业特点设置 ?与您的公司的经营战略相联系 ?与您的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或本地化战略相融合 ?支持您的公司文化或“经营方式” ?融合了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各种授课模式 ?灵活的授课时间与次数 公司特设课程是世界顶尖商学院--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亚太地区--提供的增长最快的一种培训方案。我们相信,在未来十年内这一趋势将在中国继续快速发展。 如果您选择了中欧的公司特设课程,就意味着您选择了一种根据您的需求而定制的学习体验。我们的专家教授将组成一个项目管理团队,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您可以设计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课程,为公司的管理者提供创新性的学习、知识及技能,从而帮助公司实现最终的远景目标。 开发公司特设课程 “这一过程确保了所制定的培训方案能够支持公司经营战略与企业文化。” 我们的经验表明,以下是公司特设课程成功与否的两大关键因素: ?客户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全力支持-最高管理层应该积极支持并参与课程设计、授课、评估等所有阶段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是基于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共同理解而建立的长期合作伙

浅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浅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我国是中小企业大国,中小企业是我们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统计,就工业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99% 以上,从业人员占80%左右,工业总产值占60%以上,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 。53% ,轻工、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等方面的出口产品,几乎全部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调节经济波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全国闻名的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约有5000 多家民营中小型企业,其成活率很低,平均寿命只有2。9 岁,生存超过5 年的只有不到500 家,超过8 年的企业不到150 家,在数年内稳定扩张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面对如此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在充分认清自己的实力及竞争环境的情况下,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抓住机遇,为寻求自身规模的有序扩张,谋求效益增长和企业良性发展,做出自己科学的准确的抉择,利用船小好调头、机制灵活这种优势以小搏大,谋取了企业长足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就成为日益突出和亟需解决的企业决策论之一。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企业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小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之一。 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及原因分析分析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不少的经营者认为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