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目录

第一辑学校发展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2.新任校长抓什么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第三辑人事管理

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

22.青年教师的早操

23.“刺儿头”老师

24.黄老师的沮丧

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26.“全勤”之争

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

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

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

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

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

32.该不该补发奖金

第四辑德育管理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42.偷糖风波

第五辑教学管理

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44.调班风波

45.迟到的处分

46.缺勤问题的处理

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

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

50.升学奖风波

编者的话

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

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

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什么?”第三,信息寻求问题。如:“学校的规模多大?”第四,挑战(检验)性问题。如:“你何以作这样的判断?”“说出你这样处理的理由。”第五,实施性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六,轻重缓急问题。如:“你将按照什么顺序来

处理这些问题?”第七,预测性问题。如:“根据你的分析,老教师会作何反应?”第八,假设性问题。如:“如果不换老校长,这个问题还会出来吗?”第九,延伸性问题。如:“从这个案例里,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第十,普遍化问题。如:“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案例教学或学习的目的不是给出唯一正确答案,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案例教学或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如何去思考,如何作决策,锻炼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决断的勇气。所以,案例学习时不要过分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甚至是否得出答案,而更应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辨和推理过程。在案例学习中,学习者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对案例涉及的”命题”进行思考,对案例中的“问题”或者自己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原因分析,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推理,对推导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质疑。为了增加思辨和推理的深度,要多视角地分析问题,对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如果是一个优质学校,该如何做?如果是一个普通学校,会如何做?如果是一个薄弱学校,又会如何做?如果你是校长,该如何对待?如果你是中层干部,会如何对待?如果你是普通教师,又会如何反应?按照科层管理理论,如何处理?按照人本管理理论,如何处理?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又该如何处理? 为了更好地利用案例进行学习,我们提倡小组讨论式的案例学习,3至7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开展案例讨论。由于学习者的背景不同、出发点不同,分析的视角就会不同。这样,每个人不用冥思苦想就能很快得到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每个人的分析也会及时得到反馈、质疑。这不仅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入思考,而且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书共选编了50个案例。由于数量有限,这些案例只涉及了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而不是全部内容。对于这些案例,我们按照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栏目进行了归类。但是必须看到,许多案例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些案例甚至是综合性的,并不仅仅是发展问题、用权问题、人事问题、德育管理问题或教学管理问题。之所以作这样的归类,主要是依据成书编排结构化的需要,再结合我们对案例主要特征的理解。我们希望学习者在使用这些案例时,不受我们分类的限制,作更广泛、更全面的分析。

对于每个案例,我们都提出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部分解答。但这些都只是引玉之砖。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够更加广泛地、多视角地提出更多问题,以便引发深入思考。我们给出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只是若干分析和解答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的意图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发思考,甚至思想上的碰撞,以便激发起学习者深入思考的动力。所以,对于每个案例后的分析,学习者最好带着挑剔的眼神或者质疑的态度去阅读。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书中的绝大多数案例是在一些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原始素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里,我们要对他们的劳动表示尊敬和感谢。考虑到既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又要保护他们的隐私,书中只给出了他们的姓名,而没有出现他们的单位信息。还有些案例,无法查到原始提供者,所以没有标注。本书的编写人员包括程凤春、卢家婧、王佳、冀芳、曹原、卢家婧、冀芳还参加了统稿工作,最后的统稿由程凤春完成。本书编者要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任’红瑚女士。该选题是她首先提出的,在编写过程中更是不断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并对完稿时间的一再推延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程凤春

2008年8月

于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辑学校发展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2.新任校长抓什么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案例

某校为争创省二级达标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计划新建教学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需要投入人民币600万元,按6:4比例分两年付完工程建设款。目前学校已争取到省发展计划局高中扩容项目资金80万元、省财政局布局调整资金20万元,其余500万元需要学校自筹。因为学校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购地、建教室,已负债800万元,又因为银行贷款政策调整,所以向银行贷不到款。于是,学校专门召开行政会议讨论筹款事项。在会议中,有人提出可出售学校临街的10间550平方米店面。参照周边店面出售价每平方米3600至4000元测算,出售店面可筹到资金约198万至220万,扣除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税收等开支约55万至60万,实际可利用资金在143万到160万之间。也有人主张不出售店面,建议通过集资入股(每万元为一股)方式向本校教师筹借所差工程款,然后把店面出租,用租金按照教师入股多少给老师分红。会上,大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A副校长和B主任等赞同第一种方案,理由是:地方政府对学校的发展只是口头重视,投入极少。目前学校负债又多,政府部门都不管,我们还为它想那么远的事情干什么?我们这届班子还能干多久?集资和分红是个敏感问题,况且办报批手续也《艮麻烦。相比而言,出售店面省事省心。多数人主张第二种方案,理由是:第一,可以保住学校店面,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和为学校将来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第二,学校既没有高利息负担,又能增加教师收入。

由于两种主张僵持不下,校长没有马上定夺。会后,校长找到A和B谈话,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劝说A、B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顾全大局。A、B两人最后同意了校长的意见。第二次行政会议一致通过第二种方案,并上报教育局同意和财政局批准。(李标国)

思考题

1.校长向本校教师筹款,出租学校店面这一做法合适吗?

2.针对这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校长的做法是否合适?

3.如果你是校长,你将如何与持反对意见的A副校长和B主任进行沟通?

4.如果你是校长,在这种情况下,你将如何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问题?

5.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校长的管理方式和领导风格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办学经费紧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筹款以建设和发展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筹款,成为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案例中,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需要筹措资金,除了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外,还需要自筹一部分经费。于是,利用什么资源和途径获得经费,便成为校长面临的难题。这不仅涉及经费如何筹措,还涉及学校领导决策、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等问题。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要明确,校长的工作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实行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被赋予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在这种背景下,校长们的工作价值取向更多地融人了“创业”的因素。校长不再是简单执行上级命令或由国家统一调配资金管理和发展学校,而是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学校管理者不能因为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就维持现状,不思进取,而要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针对店面出售和出租两种不同意见,校长没有马上作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种做法是否可取?我们可以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决策制定一般包括七个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定决策标准、开发备择方案、分析备择方案、方案选择、实施决策方案和评估决策结果。在案例中,校长首先意识到建设学校大楼需要自筹经费这一问题,然后,必须确定与制定决策有关的问题。校长意识到可以利用学校店面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并通过行政会议形成两种备择方案,即出售店面和出租店面并向教师筹款。经过综合考虑,最后选择出租店面的方案。

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决策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和执行人对决策的承诺水平。要想取得好的决策效果,不仅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还要想办法提高对决策的承诺水平。在案例中,校长并没有简单地选择多数人的建议,对少数不同意见者也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与他们进行谈话,努力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我们还可以对校长的决策风格和领导方式进行分析。管理者的决策风格可以分为四种: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以及行为型。命令型的决策者通常只考虑少量的信息,只评估少数的方案。分析型的决策者在决策之前,试图得到更多的决策信息,考察更多的选择。概念型决策者趋向于广泛的看法和意愿,考察更多的选择,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案。行为型决策者关注下级的成就,愿意接受来自下级的意见,通常通过会议方式进行沟通。虽然这可能带来冲突,但是此类型决策者更关注其他人的接受性。校长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专断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权变型领导方式和放任型领导方式。专断型领导强调高度集中统一,决策由领导作出,下级无权参与,而且必须五条件执行和服从领导者的决定。民主型的领导承认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在工作上主动引导教职工参与决策制定和整个管理过程。权变型领导认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唯一有效的领导方式。放任型是一种领导者任下级各行其

是、各自为政的领导方式。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校长倾向于概念型和行为型的决策风格,采取的是民主型和权变型的领导方式。针对学校店面是否出售这一问题,校长通过行政会议的形式与教职工进行沟通讨论,征求下属的意见,以得到更多的决策信息和更多的选择。学校出售店面本不是学校常规事务,是在财政拨款不足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因此校长采取谨慎的态度,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特殊问题。采取会议形式讨论,虽然带来了冲突,但也为校长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备择方案。校长采取这种领导方式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赢得教职工的支持,增进组织团结,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有利于作出有效决策。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向本校教师筹款,出租学校店面,将租金全部拿出按股分红给教师作为回报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学校店面作为学校基础资源,,其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将店面出租,按股分红,是学校行政会议所讨论的方案,方案实施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校长还要争取政策支持,将该方案交给政府,由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同意该校的筹款方案,以保证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连续性,从而保证学校和教师的利益不受损害。此外,校长也可向相关政策法律人士咨询,以保证筹款方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增强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2.新任校长抓什么

案例

某校新任校长初到学校,看到卫生状况非常差,整个校园凌乱不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有不少学生学习马虎,品行也较差;老师们也是各扫门前雪,扭不成一股劲。怎么办?思考了一段时间,也跟一些老师交换了意见,最后校长决定:从卫生工作抓起。

于是,在一次行政会议上,校长提出了工作思路。本以为不会有人反对,所以未加太多的说明。谁知,领导班子中有人当场就说:“学校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上不去。抓工作,首先应是教学,而不是卫生。”虽然这样,大扫除的工作还是布置了,但大扫除过后,校长发现,很多老师、同学只是在例行公事,情况并没有根本改观。怎么办?他分析了一些老师与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深感自己把问题简单化了。于是,他拟定了一份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并在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上说明了其缘由并加以强调,通过反复讨论,大家的想法逐步统一。最后,校长决定实施清洁卫生周计划。

一学期下来,学校的卫生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思考题

1.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主,新任校长却先抓清洁卫生工作,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2.分析卫生工作对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性。

3.请对校长在清洁卫生工作中的管理行为作出评价。

4.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工作的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5.同样是抓卫生工作,前后效果却是两样,试分析其缘由。

6.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新任校长把清洁卫生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全局工作的突破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校长的工作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事情等着管理者来处理,但是由于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抓很多事情,因

而必须作出抉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仅如此,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管理者会有意识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案例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新校长和薄弱学校。对一个新校长和一个薄弱学校来说,需要采取一些能够很快见到明显成效的措施,让教职工、家长看到校长的管理风格和能力,看到学校的变化,进而振奋精神。显然,抓卫生工作见效快、成效明显,而抓教学工作则要很久才能见到成效。

的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但这不是说其他工作无关紧要。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总务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它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不仅要抓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也要全面发展总务工作,为促进教学服务。如果学校环境太差,其他方面的工作解决不好,教学工作也无法进行。良好的环境可以振奋人心,提高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学校的中心环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任何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的问题都要尽力解决。

案例中,新任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清洁卫生工作,引发了教师的争议。从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该校校园凌乱不堪已经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决好卫生清洁工作,才能使教学工作步人正轨。同时,卫生工作也是重要的教育因素。通过卫生工作,可以使学生形成讲卫生、爱整洁、有秩序的习惯和品质。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公式:决策效果二决策质量X对决策的认可程度。意思是说,决策最终效果除了与决策的科学性有关外,还与决策的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密切相关。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出决策的人往往不是决策的执行人,或者不是决策的唯一执行人。这种决策的最终效果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决策者手中,决策的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的最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需要想办法提升相关者对决策的认可度。在案例中,同样是抓卫生工作,前后效果却是两样,原因就是认可度不同。此外,后来的决策有了比较详细的落实计划,而前者没有。

从卫生工作本身来看,它贵在检查,并持之以恒。如果只有“大扫除”,只有临时突击,仍然不可能保持校园整洁。只有把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才会有一个整洁的环境。在案例中,抓卫生工作初始,校长用一天时间搞卫生清洁,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环境没有根本改观。由此,校长认识到卫生工作的特点,通过制订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校长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呢?我们知道,校长的职责是主持学校所有的工作,但是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又不允许校长样样都干,所以校长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对于该案例,校长下一步的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继续保持卫生工作的成果并不断推进,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教育教学上来;二、规划好学校的发展蓝图,并争取全体教职工的认可和承诺;三、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组织体系,选拔合适的人才承担各级各类管理岗位;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打造规范高效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围绕教学工作推动学校全局工作时,要讲究领导艺术,提高领导水平,包括要善于决断、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干部,善于运用时间等。这也需要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不断进修提高。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案例

C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大约400名学生。5年前,学校还非常红火,有教师30人,教学成绩在各农村学校中也名列前茅。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间教师和学生流动日益频繁,该校的学生和老师大量流入城市学校。5年里,C校老师通过择优选调考试进城10人。其中英语学科先后走了4人,致使8个教学班,只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其余英语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或“赶鸭子上架”的:一名历史专业出身的,一名经过短短几个月英语培训选拔上来的。当然,学校的语文、数学学科仍然很强,在该区考试年年保持第一,并且平均分、优秀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学校。

2006年,学校所在市实施了新课改后的第一次中考改革。根据上级精神,中考不再像往年那样计算语、数、英、生、理、化、体育七科总分,而只计算语、数、英三科总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雪上加霜,占优势的理科和体育不计入总分,无疑意味着成绩大幅度地下滑。5月份,市里第一轮质量检查考试,C校第一名排到全市500多名。这意味着今年中考C校有可能会出现无一人考上重点中学的情况。其原因是,C校的语文、数学虽然保持优势地位,但英语成绩最高的只有110分,而全市最好的学校英语平均分为120多分,个别班级甚至达到130分。

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止学生们大受打击,老师们也很沮丧,校长也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黄丽芳)

思考题

1.试分析造成学校目前局面的原因。

2.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如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3.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改变学校的不利局面?

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考改革对城镇学校更有利;其次,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学生质量、师资队伍水平、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农村学校要想使中考成绩达到城镇学校的水平甚至超越城镇学校是非常困难的。对这一点,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发挥农村学校的特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对于该案例,校长要关注的问题有四个:师资队伍特别是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学生的英语学科成绩问题,学生的中考成绩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学校发展的长远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花大力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引进高水平教师,首先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分配专业教师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通过教研组建设、校内外培训、市县和校本教研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送出去进修、参加市县区教研活动等。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因为目前我国英语教师供应总量还很不足。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除了上面的措施外,还可以考虑大学生志愿者项目。由于政策引导,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在毕业后会到落后地区支教。如果学校确实因为资金等问题影响到师资的吸引和保留,校领导可以争取这些项目,缓解英语教师紧缺的局面。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应该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技术手段三个方面做工作。从教师方面来看,由于教师专业水平很不平衡,更应该注意合理组合。同一个年级要尽量做到专业英语教师与非专业英语教师搭配,强化集体备课,由专业英语

教师把关。同时,可以考虑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目前有一些大学生自发组织一些农村支教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义务到不发达地区给学生讲课。学校可以积极和外界联系,说出自己的需要,和一些大学建立特定的共建关系。这样不只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参加补课,学习落后的课程,还可以让支教老师为学校现有的老师进行一些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这样长期坚持,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从学生方面来看,农村学生的优势是吃苦耐劳,意志力较强。学校可以考虑加大学生的课业量,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课时。还可以为学生购买或选编一些好的学习和练习材料,让学生自学和自我训练。

同时,学校应考虑提高英语教学的技术条件,以此来弥补师资不足和专业水平落后的问题。如配置英语远程教室、视听教室和必要的声像资料等。对于该案例,学校还要注意,中考成绩是各科成绩的综合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两科成绩的问题。所以,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调配教师、时间等因素,强调发挥整体效率,取得好的综合成绩。

由于先天不足和政策原因,农村学校在升学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学校不仅要从升学上考虑学生的发展,还要从更广的范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趣和生活技能等。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案例

某校地处城市中心,近几年发展迅速,办公用房和专业教室越来越紧张。经过多方筹资,再加上学校原有的积累,建设新办公楼的计划得以实施。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清理出一片土地,用于建设新办公大楼。开始,校长办公会为新办公大楼建设定了几条原则:考虑到学校地处市中心,土地面积有限,而且寸土寸金,所以要尽量多出使用面积,以保证行政办公和专业教室的需要;要有特色,力争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因为该校在该区是一所很有影响的学校);使用上要方便、节能、环保。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学校对楼房设计进行了内部招标。最初有7家设计单位投标,学校从中选择三家进入最后评标阶段。考虑到这是学校的大事,教师们也很关心,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于是便将三个方案(包括效果图和微缩模型)在学校展示一个月,要求教师前去参观,并填写调查问卷。一个月后,后勤部门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问卷的结果是,A方案61.7%,B方案15.4%,C方案22.9%。这个调查结果与建筑专家的意见有比较大的出入(专家认为C方案比较好)。专家认为A方案造型确实很有特点,但是存在致命的问题:一是容积率(利用率)在三个方案中最低,二是按该方案建成的楼房使用不方便,最大的问题是采光很差。校长办公会开会研究认为,既然实施民主,就要尊重大家的意见。所以最后决定采用A方案。教职工对校长办公会的决定也很满意。

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建设,大楼如期完工。但是等大楼投入使用后,教职工中逐渐出现了很大范围的埋怨。原来,该楼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办公用房和专业教室的需要,专家说的采光差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校长办公会专门开会研究了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向教职工作出说明。

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学校主管领导专门就此事作了说明。他讲了该方案出台的过程,明确表示这是大家的意愿,是民主决策的结果。言外之意:不能全由领导负

责任。(程凤春)

思考题

1.你如何评价整个事情的过程?

2.你觉得这个问题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合适吗?

3.你认为学校领导后来在全校大会上的表态恰当吗?

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建设办公大楼不仅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学校的一件大事。这一点学校领导是认识到了,而且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定位,并按照工程招标的方式进行了招标,而且通过问卷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这些做法反映了学校领导的民主意识。但是最后的结果不好,而且学校领导的表态也是不合适的。问题出在学校领导错误地理解了民主决策。同时,案例反映的民主决策的范围及过程也有问题。

平时我们讲民主管理,并不是大家都来管理,而是在决策意义上说的,即吸收群众参与决策或共同决策。民主有优点,也有缺点。民主的优点包括:能够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由于参与广泛,能够提高对决策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对决策执行的承诺水平,提高决策执行效果;能够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水平,进而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但是民主也有一些问题:耗费时间,增加时间成本;出现冒险偏移,增大组织的冒险水平;出现责任分摊,有可能降低决策的科学水平。正因为如此,民主要合理使用。

实际上存在两种性质的民主,即政治民主和管理民主。政治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以民主为目的,民主是最高价值追求。政治民主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也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事情。政治民主追求的是:人人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表决权。政治民主强调民主的形式,如严谨的程序、必需的参与比例等。政治民主的权力在“民”,所以责任也在“民”。管理民主与政治民主不同。在管理民主中,民主是手段而非目的,之所以采取民主的方式,是为了取得管理成效,如通过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参与决策制定提高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对决策的承诺水平,通过民主程序缓解矛盾,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程度等。管理民主追求的是科学精神,而不是人文精神。

管理民主也有两个基本假设: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是不一样的。正因为管理民主是以民主为手段,所以它不强调严格的民主形式。严格来讲,管理民主的“民主”是一种参与决策,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都很灵活。在管理民主中,决策的权力是属于相关管理者的。正因为如此,决策的责任也应该由相关管理者来负担。

在学校中,只有那些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如职工福利、集资建房等,或者虽然不是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首先与组织本身有关,但是组织规定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事务,如学校发展规划等,才需要采取政治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在一所学校中,需要通过政治民主方式解决的事务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需要管理民主。但是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容易把该政治民主的事务按照管理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或者把本该管理民主的事务按照政治民主来对待。在案例中,学校领导把本该采用管理民主的事务错误地使用了政治民主。建设办公楼,是学校的大事,广泛征求意见是对的。但是如何利用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则要慎重。因为建设学校办公大楼,首先是学校事务,而不是教职工的个人事务,最重要的是讲究科学性,而不是尊重大家的意见。学校领导简单地把大家的意见当成决策的根本依据,这是不对的。当然,如果民主的过程更合理一些,也许结

果会有所不同。如首先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向教职工传达建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职工问卷调查,也许问卷的结果就不一样了。关于办公楼的结构、式样等问题受到科学标准的限制,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在没有讲解说明的情况下调查询问教职工的意见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其实,办公楼的结构和式样更应该尊重建筑专家的意见,而不是教职工的意见。真正该征求教职工意见的是办公楼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因为这与教职工的工作直接相关。至于这些功能和要求在办公楼设计和建设中如何体现,则是建筑专家的事了。

政治民主的权力是民众的,责任也是民众的。管理民主的权力是管理者的,责任当然也是管理者的,不能因为决策权的出让而推卸责任。案例中,建设办公楼尽管是大事,但都是管理者的权力,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决策形式,最后都要由学校管理团队来承担责任。所以学校领导最后的表态是不合适的。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案例

这是一所有近40年历史的中学,1985年Z校长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老校焕发了青春,升学率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和上级的肯定。此后,生源质量一年好于一年。学校一直以保证学生考入重点高中为总目标,在这条轨道上平稳运行。

1997年,市里进行初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实行小学毕业直接升入初中的办法。这一改革,使得该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但未引起学校领导的特别注意。1998年春季,上级为发挥该校的办学优势和消灭薄弱学校,在征得Z校长的同意后,将附近的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并入了该校。当年秋季招收新生时,市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改革——“电脑派位”。这样一来,该校新生的质量进一步下降,Z校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一些教师的建议,主张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重点班、普通班、提高班。

新学期开始不久,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乱班、乱堂现象出现了;学生逃学、旷课现象也时有发生;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公开分成几派,在校外打群架,泡游戏厅……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应付这种局面,Z校长要求全体教师早来晚走,看住学生,学校中层干部则全天巡视。就这样,仍然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干部、教师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教育质量继续滑坡。第二学期,有的家长托关系找到校长要求给孩子转学,社会上也纷纷议论:“这所学校不行了。”这是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情。直到这时,Z校长才感到问题严重,再不抓就有可能乱校了。(吴淑耀)

思考题

1.请列出你认为会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因素,并按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列。

2.学校管理者如何敏锐地发现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政策,以保证组织绩效?

3.如果你是校长,你将采取何种措施改变该校乱班、乱堂现象,重建学校的和谐气氛?

案例分析

办学质量是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把学校的办学质量理解为学校的加工能力,那么办学质量主要和学校的管理、师资、设施设备等有关。但是如果把质量理解为学生的学业成绩,那么生源质量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把办学质量理解为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影响办学质量的因素就更加复杂。目前社会、家长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是中高考成绩)来衡量学校的办

学质量,所以生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学校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学校如何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战略是组织针对环境和自身条件所选择的长远发展对策,通常包括组织的长远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指导资源获得、分配和使用的政策方案。它是组织计划的一种,有时又称为战略计划。战略计划的特点是:(1)全局性。战略回答的是组织全局性的问题,指导组织总的工作。(2)长期性。指向组织未来的长期运作,而不是短期行为。(3)纲要性。组织的战略通常是粗线条的、纲领性的。组织战略关注的重点是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学校战略的作用在于为学校指明发展方向,为学校的一切工作提供前提,将组织的力量聚焦起来。

学校发展战略通常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学校使命、发展方针(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它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使命和方针是学校发展战略的理念和方向所在,它们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视野;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是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它们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具体标准和方法。从使命到发展对策,越来越具体,操作性越来越强,但是视野越来越窄;从发展对策到使命,视野越来越宽,但是越来越抽象,操作性越来越低。一个完整的学校发展战略,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发展对策(或称战略对策)就是实现发展方针、发展目标的具体策略。目前选择战略对策最成熟的技术是SWOT分析表。这个表通过交叉匹配的办法将学校的优势、劣势与环境中的机会、威胁有机结合起来,确定学校的战略对策,如表5—1所示。

助学校达到渴求状态的因素。借助外部机会,学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或突破性的成长。各种机会维持的时间是不同的:稍纵即逝的机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不马上把握,过期作废;一段时间内起作用的机会,通常会维持一段时间,管理当局可以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机会;长期起作用的机会,通常会维持数年,学校管理当局可以随时利用,最好是制订长远的计划加以利用。

威胁指的是外部环境中对学校发展或达到渴求状态有阻碍甚至危害的因素。这些

因素不但阻碍组织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有消极影响。威胁是有程度之分的:致命的威胁,关乎学校的生死存亡;重大的威胁,虽不致命,但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很大;一般的威胁,对学校工作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次要的威胁,对学校的局部工作有轻微的不良影响。

应该注意的是,各种威胁对学校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某些学校是重大威胁,而对于另一些学校可能只是一般的威胁,甚至不是威胁。就是对于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时期,同一种威胁对学校工作的威胁程度也可能是不同的。

优势和劣势是指学校自身资源状况,包括财务状况、教学设施、设备和仪器、人力资源、学校的信息系统、学校规范化程度等。优势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或同类学校而言自己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是分层次的: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的资源,超过大多数同类学校的资源,与众不同或超过所有同类学校的资源。劣势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或同类学校而言自己存在明显弱点的资源。劣势也是分层次的: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资源,低于大多数竞争对手的资源,低于所有竞争对手的资源。由此可见,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通常与学校选择的对比范围有关。对比范围可以是所在区、县,也可以是所在地、市,所在省、市,还可以是全目。对比的范围不同,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也会有所变化。当然,不能随便选择对比范围,要与本校业务和工作可以伸展的范围一致。选择的对比范围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优势或劣势的夸大,导致对学校优势和劣势的错误估计。

在SWOT分析表上有四种战略对策可供选择,如表5—1所示。

(1)WT战略对策:避开劣势和威胁,即通过克服劣势的办法来应对外部威胁,或不与威胁正面交锋。如在生源争夺比较激烈,而学校教学质量又不是很高时,可以通过减小招生规模,确保生源质量,或通过施行小班上课,确保教学质量。(2)WO战略对策:借助机会克服劣势,即利用外部大好时机弥补自身不足。比如,尽管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不是很好,但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招生要求,确保人学学生质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3)战略对策:借助优势战胜威胁。例如,在当地适龄学生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教育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通过加强教育教学来确保教育质量。(4)SO战略对策:借助优势利用机会,即把自身的优势和外部条件都发挥到最大限度。如在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较高,生源质量好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技术和方法,将教育质量推向一个新高度。

上述每种战略对策都不是简单的单一战略对策,而是组合战略对策,包含着若干具体对策。同时,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是兼有的,而外界的威胁和机会也是并存的。学校需要根据各种情况制定出各种相应的对策。所以学校实际的战略对策覆盖了SWOT表的所有范围,即同时包括WT、WO、ST、SO四种战略对策。

由于生源质量下降,该校应该改变以前单纯追求升学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是面对差异,实施分类指导。学科教师可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考试等方面顾及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学校可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以弥补学科课堂教学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为每个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针对初三学生的实际,实行分流教育。在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学校开设普通班、音体美班和职业预备班。普通班是为知识基础比较好,打算读高中的学生而设的。音体美班是为有音、体、美特长的学生开设的,以帮助他们考入对口学校继续学习。职业预备班是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设立的。该班降低学科课程要求,为这些学生升人职高或岗前培训班作

准备。

学校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树立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注意过渡。教师应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学习、交友、生活上的变化,在教学上要循序渐进,要特别注意教授学习方法。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建设班集体。二是注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并能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分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别人的情感,并掌握调控情绪的适宜方法(如改变认知、放松训练、积极暗示等)。

三是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加强学科重要性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案例

某校食堂就餐人员600人左右,食堂工作人员10人,外请一级厨师5人,保洁员1人。一年水电费在6万元左右,开支总费用在10万元左右,主要由学校负担。学校作了关于食堂满意度和改进措施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不高(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6份。关于食堂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为:对食堂饭莱质量不满意的316人,认为食堂饭菜价格偏高的282人,对食堂服务态度不满意的146人。关于食堂改进途径的调查结果为:主张对食堂进行社会承包的264人,进行内部改进的142人。对食堂感到不满的方面有:饭菜品种少、食堂就餐环境差、服务态度不好等)。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上级精神,学校领导初步决定对食堂进行社会承包——通过市场形式来运作食堂经营权,吸收社会民间资本搞活食堂。

经过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食堂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的企业化运作形式,既告别纯福利办伙食的经营模式,又不走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不以承包费用多少作为确定承包商的依据,而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等)。学校领导进行了细致周密的部署:进行洽谈、实地考察、制定合同、利润合理分配。在食堂配套设施方面,如厨房设施、餐厅桌椅、餐具等,均田承包商承担,学校统一要求,以便形成整体化。承包商还需交纳风险抵押保证金5万元。学校根据在校生就餐数测算承包费,给承包商以足够空间使其利润控制在20%以内,第一年水、电费由学校承担,第;年学校承担水费,第三年承包商承担所有费用。承包商每月付给每位教师40元作为承包金,这样也解决了教师餐费补贴问题。(胡志伟)

思考题

1.根据学校对食堂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你是否同意该校食堂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2.试对食堂由学校集中管理和社会化管理进行利弊分析。

3.除招标投标外,食堂社会化还有哪些途径和形式?

4.请分析学校后勤产业化、社会化之后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行,我国中小学也同样面临着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中小学发展的瓶颈。在案例中,

该校针对食堂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运作食堂。食堂社会化管理是学校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要明确我国中小学食堂社会化管理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形成了学校办小社会的格局。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供求关系表现为纯行政的管理体制、福利性质的供给服务方式,以及人、财、物资源的按计划配置。这种计划经济性质的中小学后勤工作,在快速集中人、财、物力,建立中小学后勤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小学师生员工对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这种缺乏合理的调节机制,分配上奉行平均主义的食堂管理模式不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而且变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阻碍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使学校的经济包袱沉重,二是分散了学校领导的精力,三是低水平、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浪费。

在案例中,我们要讨论学校食堂社会化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理论上的概念,更应具有具体内容。校园是个小社会、小市场。校外是个大社会、大市场,学校食堂社会化就是将食堂后勤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使食堂后勤工作成为社会统一市场上具有教育特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将小社会和大社会融为一体的过程,必须坚持为学校教学和师生服务的宗旨。

其次,要明确食堂社会化的性质。食堂是学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广大师生员工所必需的设施。学校进行食堂社会化改革,是使食堂服务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运作方式,以降低服务成本,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通过社会化改革,提高食堂服务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需要明确的是,食堂社会化面对的是师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单纯追求利润,就背离了学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宗旨。必须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在案例中,学校采用招标、择优引进租赁承包经营模式。在食堂社会化改革的初期,租赁承包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化模式。学校在尝试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完善招标投标的各个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招标投标的重要步骤。服务合同的立约步骤大体包括以下12个方面:考虑实施合同外包、选择拟外包的服务、进行可行性研究、促进竞争、了解投标方意向和资质、规划雇员过渡、准备招标合同细则、进行公关活动、策划“管理者参与的竞争”、实施公平招标、评估标书和签约、监测评估和促进合同的履行。可以看出,食堂承包租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处理和解决食堂合同承包的一些技术性问题,还要考虑一些政策性问题,如合同承包是否有立法保障,怎样保证招标过程公开、公正,如何实现投标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回避等。

在案例中,学校将食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通过市场形式来运作食堂经营权,吸收社会、民间资本搞活食堂。因此,还必须考虑学校如何处理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案例中学校实行的是通过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教委宏观调控,行业自主管理,教委、学校、社会共同监督的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新模式。食堂社会化之后,经营、管理的模式、方式、方法都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经营由原来的纯福利经营向微利经营、成本经营、效益经营过渡。管理由原来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向企业化管理模式靠拢。因此,食堂后勤化需要更新经营观念,改变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水平。

把食堂经营权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交给企业运作,这种新型的学校食堂经营方式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如果学校放松了对经营服务的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把追求利润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性。

将食堂承包并不意味着学校放弃责任。学校的责任就是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但合同承包可能会带来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学校的目标和经营者的目标可能不一致。经营者追求的可能是更多的利润和其他收益,而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因此,学校把食堂经营权交出后,要强化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进行经营和服务。要树立经营和管理并重的观念,处理好食堂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学校也需要为减少经营者的投机行为而付出监督成本,防范由承包商的投机行为而带来的损失。

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将食堂承包只是学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方式,还有诸如特许经营、补助、租赁等委托授权的手段和企业化管理、服务集团管理等模式。考虑到我国中小学管理的特殊性,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还没有实现后勤服务集团化的模式,采用招标投标的方法将食堂租赁承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化方式。

学校采用这一模式进行管理改革时,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明确产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划分,明确食堂作为公共服务的福利性质,规范合同承包中的具体技术手段等。还要考虑到外部政策的因素和相关群体的利益调整,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食堂社会化的良好局面。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随着学校的发展,某校的硬件条件已不能适应办学需求,突出表现为校园环境需要改变,校舍需要更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需要添置。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校长组织老师开设英语特色、足球特色寄宿制班,并将部分闲置教室外租,用以筹集资金。利用筹措到的资金,学校建设了全塑胶操场,使得师生不用再顶着黄沙上操,也不用再因雨雪而停止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师生身体健康,又改变了校园环境,并使得周围居民所形容的“沙源”得到彻底的改变。学校为此花掉150万元。随后教委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计算机课,于是学校又装设了多功能厅,安置了多媒体展示柜,添置了一个装机50台的计算机教室,并给全校20个教学班和专用教室都配备了电视和电脑,还建立了主控室。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小组,装备了机器人教室和科技教室。为了配合英语教学,学校还设置了语音教室。

各种各样的基本建设,使得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接受教委督导,还是退休教师回校参观以及外校参观,或者家长开放日,学校均受到了好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也花费了相当多的资金。

与此同时,校长聘任了教育和教学两个副手,主抓教育和教学,带领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进行软件建设。面对这样的变化,也有教师不满意,认为校长只重视硬件的改变,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校的品牌建设与质量管理。学校硬件条件再好,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恐怕就会陷入危机。甚至有人写信上告至上级机关(高彦)

思考题

1.你如何评价该校校长?请对案例作出相应分析。

2.如果你是该校校长,面对学校发展的现状,你将采取何种措施建设和发展学校?

3.对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硬件建设,校长应如何取得二者发展的平衡?

4.如果你是该校校长,面对教师的不满,你将采取何种措施?

5.结合案例,试对校长的职责进行讨论和分析。

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要求子女接受高质量学校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不仅包括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包括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在本案例中,校长面对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矛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这是一种满足顾客需求的办学思路。但如何把改善硬件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成为校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讨论案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学校总务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是学校总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学设备和条件不准备好,教学工作就无法有效进行。做好总务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经常、最大量和最基本的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之一。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管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总务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为教学服务。学校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案例中,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校长为改善办学条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适,校长应如何取得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校长面对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现状,作了两方面的改善:改善校园环境,改善教室设备。教与学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学校应该努力把校园建设得雅致洁净,以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整洁的校容校貌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各种设备是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学校应尽可能地保证有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如教室的设备、实验室的设备、体育运动的设备等。这些教学设备都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尽量充实,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案例中,校长负责建了全塑胶操场,使校园环境得到改善;根据教委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定添置了计算机教室;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添置了科技教室;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设置了语音教室。这些硬件建设都是围绕教学需要这个中心来安排的,适应了学校当前的办学需求,促进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校长为适应办学需求所采取的硬件建设措施是恰当的。

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一条基本规律,是由学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因而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好教学工作。以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为教学服务。硬件建设也不例外,也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是和学校其他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教学所需要的设施的配合,教学工作也搞不好。片面强调哪项工作,学校的中心工作都不可能搞好。

在案例中,校长花大力气整顿校容校貌,添置教学设施,重点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在教学工作上聘任了两个副手,抓教学建设,却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大力改善,因此引起了许多教师的不满。从这个角度讲,校长的工作有点顾此失彼。学校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否有先后次序,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否要把其中一项放在重点位置,要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和需求进行权衡。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教学质量的建设和管

理。在案例中,在学校硬件条件滞后的时期,环境和设施的改善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即使如此也仍然不能放松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互协调,使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建设。即使在学校进行硬件建设的攻坚阶段,也不能放松以教育教学为主的原则。

我们也可以从校长职责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德育、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工作;领导总务工作;培养和提高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等。可以说,校长要对学校的工作全面负责。因此,校长不仅要抓学校的建设工作,也要抓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学校教学建设方面的工作,校长也要充分地讲究领导艺术,要做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施授权管理,要鼓励学校其他领导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作用。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助手。因此校长应认真挑选助手,充分信任和依靠助手。双方步调一致,配合默契,是管好教学的关键。在案例中,校长聘任了教育、教学两个助手,全力抓教育教学,带领全体教师改善教育质量,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而在硬件建设方面,也要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我国教育经费有限,学校任何时候都应贯彻勤俭办学的原则。这不仅是财经上的需求,也是教育上的需要。要合理使用学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在基本建设中,要贯彻经济、实用的方针。教学上急需的设备、仪器,只要经费允许,该购置的就要购置,但要厉行节约,防止讲排场、讲气派等铺张浪费行为。

在案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校长在进行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包括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授权的艺术等。一个成熟的领导者能自然、贴切地将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融于自己的各项工作中,圆满完成学校的工作。案例中的校长进行硬件建设造成许多教师的不满,甚至有人写信向上级机关告状。校长如果能把这一时期学校建设的重点告知学校的广大教师,充分运用授权的艺术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动员并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同时抓教育质量和师资培养的工作,这一问题就可能避免。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案例

S中学地处县城东部,周边是高密度的居民生活区。该地区居民多是蓝领阶层:下岗工人、菜农、进城民工、小商贩。

全校有3叩0多名学生(其中有1000多名来自农村的住宿生),200多名教职员工,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学校周边也就成为小商小贩们的钟情之地。他们选择的是长不足30米、宽6米的校门口。在这个学生上学放学的唯一通道上,齐刷刷地摆出了30多个各式各样的饮食摊。沿街两边低矮破旧的店铺,多是针对学生而开设的饮食店、文具店、书店、录像厅……总之目标很明确,都是做学生和部分老师的生意。有人戏说“S学校养活了东关一条街”。

小商小贩占道,给学生和教职工进出校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天上学放学时,校门口喧嚣吵闹,拥挤不堪。由于过于拥挤,曾几次出现饮食摊被掀倒,学生被烫伤的事故。

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学校领导曾多次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依法治理校门口的无证经营现象。有关部门也采取了几次行动,但都收效甚微。城管、卫生、工商等执法人员一来,小商小贩们收摊就跑,执法人员一走,“营业”照样。无奈之下,学校领导出面,与当地居委会协调,由学校提供经费,请居委会帮忙维持秩序,以保证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与此同时,学校还强行规定:任何学生都不准在校门口购买食品。为了执行这一规定,学校的行政领导们轮流值班监督,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但是,种种努力都没有出现满意的结果。学生、教师违反规定购买零食的大有人在,小摊小贩照常早出晚归。校门口的饮食摊成了一道大杀风景的“风景线”。

于是,学校领导专门召开教职工大会,号召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以解决这一难题。会上,有教师提议:应该依靠师生,从自我教育做起。会后,全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安全卫生自律活动”:以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为主题,以环境卫生保护为核心,将详实、具体的数据、图片等资料通过黑板报、墙报等展现给全体师生。学校多次召开教师会、家长会、主题班会,并成立了环保科研小组,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以卫生环保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参加活动的学生把通过“研究”得到的结果讲给其他同学听,并带领其他同学参观、动手实验,增强他们对卫生环保的认识。通过开展“安全卫生自律活动”,学生和老师们都了解到:校门口小商小贩出售的饮食中大部分卫生极差,细菌严重超标;如果每人每天扔一个塑料食品袋,不出半年,就将把学校淹没在白色垃圾中;学校的清洁环卫人员每天工作非常辛苦,等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爱心帮扶活动”,将卖可乐瓶、废报纸等的收入捐给贫困生。

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卫生环保、勤俭节约的道理。结果,没有三令五申,也没有行政领导值班监督,学生开始自觉地抵制学校门口饮食摊上的零食。饮食摊自行解体,通道也变得畅通安全起来。(李启敏)

思考题

1.长期以来,校园周边的饮食摊点的治理一直是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你对这一问题如何看待呢?

2.学校周边环境对于学生和老师的正常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

3.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4.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校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5.对于“人本管理”,你怎么理解?这一思想在案例中得到了怎样的应用?

6.你怎么看待学校公共关系的处理?在案例中,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有何用处? 案例分析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一直是学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小商小贩既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没法得到保证,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如此,由于饮食摊占道,堵塞交通,造成学生进出学校拥挤,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可是要治理校外饮食摊,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力,也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小商小贩们打“运动战、持久战”;简单地制定约束学生行为的校园纪律,也只能短期治标,不能长远治本。而且学生因为畏惧纪律,必然躲避老师,千方百计偷偷地买零食,从而使诚信教育付诸东流。何况,学生可以不在校门口买零食,但其不良习惯在别的地方照样可以表现出来。

学校教育应该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要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案例中学校为取缔校门口的饮食摊多次采取行动,但

都失败了。最后,该校变“堵”为“疏”,结果达到了目的。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开始的时候有些本末倒置,把工作重点放在禁止摊贩营业上面。可是只要学生有需求,摊贩受到利益的驱使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兜售产品,以至于学校的治理工作一直收效甚微。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忽视了管理的主要对象——学生,在策略上采取了非人本化的管理手段。

人本化的管理,是我国古已有之的管理思想。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功能重在协调、激励、互补、软控制。其实质是重视人的价值,强调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与人格尊严,倡导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张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早已为多数管理者所熟悉,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被忽视。

该校为了取缔学校门口的饮食摊,不准学生在校门口买零食,并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处罚,却忽视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处罚是治标的常用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中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起伏很大,当他们每天经过五花八门的饮食摊时,要抵御其诱惑十分艰难。这一点,就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到。即使学生知道要遵守学校纪律,但也只是对学校规定条文的理解,并没有从心理上接受为什么不准在校门口买零食的现实。

学校的“人本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工作中,开始时管理者眼里只有校门口的饮食摊,忽视了管理主体的存在,将希望寄托在靠上级文件约束,靠有关单位行政干预和学校纪律的约束威力上,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其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在学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个主体人群也是学校管理的重点。那就是学校的教师和员工。教职工的主体地位与人格尊严,应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相比而言,教职员工的思想觉悟、认知能力都远在学生之上。大多数教职员工不会故意在校门口买零食,但并不排除图方便省事或者为变换一下口味等偶尔购买一次。他们的“偶尔”对学生的影响实际上非常大——身教甚于言传,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对的。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如果一味地维护领导者的权威,无视人的存在,最终可能导致教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对抗管理者简单的管理。让教师感受到校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是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案例中,学校通过召开教职员工的“治理献策会”,让教职员工参与治理校园周边环境,除了激发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外,还激发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同时,这也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使他们对学校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将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连成了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来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学校领导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要求,同时还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的要求。事实证明,学校只有加强公关力度,才能创造“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局面,才能赢得公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才能尽快朝向名校目标迈进。

领导者公共关系的对象不言而喻是公众,即与学校这个主体利益相关并且相互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公众的确定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学校公众一般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多重性的特点。从公众构成因素来看,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

学校管理的50个经典案例读书报告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读书报告 11级小学教育010王琦琦 一、书名: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二、著者:程凤春 三、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四、页数:211 五、内容简介: 这本书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每一部分都遵循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这样一个体例。虽然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但都只是引玉之砖,其意图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六、读后心得: 起初选择这本书来阅读仅仅是因为相对于枯燥的教育管理书籍,案例分析类的书籍可能会比较容易消化吸收,也会相对有趣一点。但真真正正接触到它时,却发现这本书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个案例都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事、常发生的事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然后作者又会根据案例给出设定的“命题”,把我带入到一个相应的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局外人等等。需要我自己设身处地的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了解到了学校管理常见的问题、困境,无论是成功案例中的经验、失败案例中教训都提供给了我很大的学习空间,教会了我从困难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 其中在李校长的“无为而治”这一章中讲到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因身兼数职经常参加校外社交活动,虽然不是每天都在学校,但学校工作却井然有序。在遇到问题时,他一般都会说:“好了,这个问题我知道了,这个方面因该是xxx 负责。我去跟反映一下……”在大多数人眼里该做决定的校长,却把这些问题分散交给了其他人。这就引发了关于校长负责制的争论。学校里一部分人就开始质疑李校长说这是“无为而治”。对于这个案例,作者给出的思考题是: 1.如果你是李校长,你会采取何种管理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如何界定在哪些事上有所作为?在那些事情上有不 为? 3.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在与基层教师、学生沟通时,面对他们提出的具体 问题,你会采取何种措施使问题迅速解决,使教师、学生感觉到你的力 量?

学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管理工作实施 方案

富旺学区中心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化观念管理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实现“确保师德、确保规范、确保发展,努力把学校办得让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留恋、同行尊重”的总体目标,特制订本校学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让所有教师认识到实施管理,有利于学校依法治教的工作推进,同时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严谨、和谐、健康、人文的校园新风,感受到学校管理中既有严谨的制度、严格的要求、又有亲情关爱、俨然如家的人文关怀,激发广大师生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工作,关心学校发展。 三、具体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以下七个方面着重抓好管理。 1、校务管理 学校要从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管理举措等方面提出严格、细致、具体可行的要求。学校制定的各项具体工作计划、方案、管理制度等都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乱办学,不乱收费。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教师中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体现管理的人文情感化。完善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推行校务公开。每学期召开教师大会,每周召开行政例会,全体教师会,部署本周工作,组织政治学习和教师业务学习,以此激发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增强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主人翁意识,发扬勤学善思、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工作,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队伍管理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第一,任人唯驯。任人使用都以自己的标准为根据,只重用听话的,善于体察并贯彻领导意图的。业务过硬的教师爱提点不同的意见,校长就调其去管图书;公正的会计敢于坚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主要内容介绍: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由程春教授编写,其中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篇章,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读者不论在初读时还是读完以后,不免会有这种感受:本书真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实例研究的精粹,尤其对于从事过学校管理的人来讲,会发现以往曾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的疑惑,都能从本书中肯、专业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读书感悟: 50个案例讲的是关于学校内部,学校与外界之间常发生的问题,矛盾,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其中,涉及到学校最高管理层——校长篇章让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校长的不易。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发展,内部的矛盾关系的妥善处理,学校的集资,建设与发展,上级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外部各种冲突的缓和,与学校内部各层级职工关系的妥善处理,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关系,公共资源的争取,都是作为一个务实,做事高效的校长必须考虑的,必须在脑海里有个规划,在心里有个谱的。 在《学校的店面该不该出售》篇章中,面对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校长选择了召开行政会议倾听大家的意见,会议上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主张,这位校长没有马上做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校长决策的艺术。首先,我们知道,学校出售店面其实并不属于像教学工作一样的学校内部与教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常规事务,如果这位校长属于命令型的校长,很可能不会召开这种会议,让这么多人参与决策,以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但是,这位校长很谨慎,很民主,没有采取专断式的决策方式,没有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勃然大怒,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志一拍板来休止不和谐的争论。这位校长在会议后找到意见欠妥的反对派,谈了自己的看法,

学校管理案例:“学生”碰 上“手机”

“学生”碰上“手机” [案例] 手机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其优点是不用多说的。但是就是同一样事物,在学校中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手机禁或不禁成为各学校的一桩烦心事。 某职业中学的班中有一学生的手机在上课时铃声大作,满堂哗然。老师事后将其叫到办公室。因为该生此举影响了课堂秩序,按照惯例,老师准备将手机暂时保管起来,希望和家长取得联系后再处理此事。不料这位学生“语出惊人”:“因为手机是贵重物品,请老师写张收条给我”。周围的老师听了哭笑不得。 一些学校对于手机得原则是:不提倡,不限制,但要加强管理。校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如:教学期间,教学楼、试验楼、视听楼以及会议场所等一切教学场所内不应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不应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进入课堂;考试期间不应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为作弊;学生宿舍22时以后不得使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等。 而在网站上大家各抒己见,赞同声、反对者此起彼伏。 有些人认为:信息时代,应该去利用信息。比如出去玩或活动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从网络上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可以了解到一些旅游景点、科技设施,可以作为搞活动的参考依据。还有,平时各校学生会干部之间联系,用手机很方便。对于住校的学生更是微利与父母联系更方便。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多此一举。他们认为学生带手机主要还是赶时髦、炫耀的心理在作祟。学生用手机一般都是干些无关紧要的事:给另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发短信息,中午呼外出的同学顺便买点东西进来,还有就是打游戏什么的。学生纯粹是为了一种追求时尚的感觉,到底能有多少用处,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除了读书考试,学生不应把精力过多地放在那些暂时还属于成年人的“消费品”上,毕竟学习是第一位的事。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能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

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四种精神与四种能力

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四种精神与四种能力 【摘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管理干部要做好管理工作,除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外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能力和富有几种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管理工作;四种精神;四种能力 孔子曾说:“其身异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俗话也有“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之说,这些都是说明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一个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不但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领导属下创造性地、全力以赴地做好部门工作,而且还要在各方面时时处处为部门人员做出榜样,起到表率作用。由于有不少下属喜欢模仿上级的言行举止,处处仿效领导的言行,因此,一个领导者或负责人的一言一行对下属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年轻人来说也可能是一辈子的影响。所以,各个岗位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的领导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才能让下属把你当成良师益友,对你尊敬,对你爱戴。 可是,管理干部,特别是学校的管理干部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光有榜样作用,能够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还是很不够的,他们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当的工作方法以及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 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把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好除了要各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外,一个管理干部还必须富有下面的几种精神和具备以下几种能力,才能真正赢得下属的信任,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大家的支持。 一、五种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单位和同仁服务的精神。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干部,无论管理的部门大、小都必须任劳任怨地为学校、部门和同事服务,为上级领导和部门下属排忧解难,不藏私心,顾全大局,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二)多奉献少索取的精神。一个学校的管理干部,无论在何种岗位都要在各方面起到带头作用,要多为教职工谋利益,多想如何提高部门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部门的业迹,多想如何把部门工作做出特色;多为学校和属下干实事,干好事;而不能总是躺在别人的功劳薄上偷机取巧,索取荣誉。 (三)要具有勇于吃亏的精神。郑板桥说得好“吃亏是福”。一个好的学校管理干部要善于吃亏。虽然在各个方面管理者总是要比下属付出更多,常常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甚至废寝忘食,但是在评先、评优时还是要发扬风格,主动谦让,把方便、荣誉让给别人,而千万不能和下属争荣誉、争功劳。 (四)自强不息,不断学习的精神。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知识在不断地更新。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112012007022 【案例名称】究竟是谁的责任 【案例出处】《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案例关键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责任 【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

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案例思考】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目录 第一辑学校发展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2.新任校长抓什么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第三辑人事管理 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 22.青年教师的早操 23.“刺儿头”老师 24.黄老师的沮丧 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26.“全勤”之争 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 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 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 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 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 32.该不该补发奖金 第四辑德育管理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42.偷糖风波 第五辑教学管理 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44.调班风波 45.迟到的处分 46.缺勤问题的处理 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 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 50.升学奖风波 编者的话 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 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 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什么?”第三,信息寻求问题。如:“学校的规模多大?”第四,挑战(检验)性问题。如:“你何以作这样的判断?”“说出你这样处理的理由。”第五,实施性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六,轻重缓急问题。如:“你将按照什么顺序来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4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XX县X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8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 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各类组织机构齐全,职责明确,五名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学校整体工作。 学校成立了由教导处主管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下设语、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主抓学校教学工作;成立了由政教处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小组、团小组和少先大队,主抓学校精神明及校园化建设,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家校联系工作;成立了由总务处主管的总务后勤工作小组,下设法制安全、财务卫生、后勤服务、营养餐管理组,主抓学校安全、财务、后勤、卫生、维修、采购、营养餐供应等工作的管理及实施。 二、学校管理现状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他专兼职人员工作职责, 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性和激励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 师生请销假、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集体备、学生管 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等42项制度,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谐五星”创评、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 建立健全教代会、女工组等群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妥善解决学校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三风”转变。学校以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精细管理,全力推动教育改革, 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素质教育和校园化两个重点;实施集体备、堂教学、师生评价三项改革;加强 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校园化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五项建 设;深入开展改实验、校本研训、师德师风教育、五星”创评、六园”创建、阳光体育六项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职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风、教学方式和学生行为习惯、校园三风的根本转变。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1)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静态分析: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学校管理的 50 个案例1

学校管理的50 个案例学校管理的50 个案例目录第一辑学校发展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2.新任校长抓什么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17.校长的越级指挥18.教导主任谁来当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20.校长的用人艺术第三辑人事管理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22.青年教师的早操23.“刺儿头”老师24.黄老师的沮丧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26.“全勤”之争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32.该不该补发奖金第四辑德育管理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42.偷糖风波第五辑教学管理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44.调班风波45.迟到的处分46.缺勤问题的处理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50.升学奖风波编者的话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 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 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 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

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

中江县玉兴镇初级中学校 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 一、基本情况介绍:中江县玉兴镇初级中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73人,在校学生1350余人。近年来,学校狠抓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在2009年、2010年全市中考工作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二、管理主要做法 1、狠抓德育工作,认真落实德育常规。 2、精细教学常规管理,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一是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各细节,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二是通过检测等手段引导老师重视教学质量。三是实施奖惩措施,奖优罚劣,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 3、扎实开展了安全工作。学校抓安全管理的队伍配套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方案、制度齐全,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学校安全工作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4、后勤工作不断创新,努力为广大师生服务。 5、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师德考核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和岗位设置方案,使全体教职工在正确荣誉感、责任感,正确的成绩观的引领下不断前进。 三、存在问题: 1、谋划学校发展规划、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流于形式。 2、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3、工作检查与指导力度不够,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4、教师的学习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交心谈心不够、各种工会活动开展较少。 四、整改措施 1、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为了让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将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人人职责明确,时时规范管理。校长室主抓校务管理、安全管理,教导处主抓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档案管理,政教处主抓学生管理、校园管理,教科室主抓科研管理,总务处主抓后勤管理。各部门突出重点,落实工作职责,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督查,力求实效。 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工作自查活动。进一步明确考核要求,强化检查。学校行政具体分工,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督导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及时改进和推动教育管理工作,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和岗位设置方案。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管理的现状,找准问题、差距与不足,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持用创新的精神研究修订完善本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配套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学校逐步走上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轨道。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导向,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前进。

我的学校管理案例分析(优.选)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我校赵老师是一个非常让领导头疼的教师。他总是找领导的“麻烦”和“不是”,给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他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儿而让领导很是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把教导主任发给他的课表给撕了,并且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感觉真是没法。赵老师是师范毕业分配的正式教师,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工作不务实,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学校给他安排的工作他只能算勉强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几乎没有让领导满意的地方,工作中很少和同事交往。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也不会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更谈不上什么爱岗尽力和奉献精神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校务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用制度加上人性管理来改变他。经过两个学期之后,赵老师开始转变观念,工作状态也有了较大的起涉。 案例反思: 一、坚持依法治校、治教,以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没有依规矩办事。因此,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学校依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神制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二、少责怪,多关心,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每一位教 师 领导和教师之间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在工作中产生一些分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领导如果不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去分析问题,而只是一味地拿条条框框去责怪老师的行为,就会适得其反,这样不但使老师不满还容易把矛盾激化。这时的领导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少一份责怪,多一份关心,用自己的真情和行为去感动教师,融洽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更有激情、无负担地投入到他自己工作中去。 三、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更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尊重。教师常把受到社会尊重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学校领导尊重教师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教师工作十分繁重、生活也比较清贫,在这种新情况下,他们更需求得到领导的信任和理解。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尽力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对他们关心,工作上对他们支持,业务上对他们培训,生活上对他们照顾。使他们的合法地位、权利、利益不受侵犯,人格不受侮辱,感情不受蹂躏。让他们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 四、关爱教师的生活细节,激励教师的奉献精神 一般说来,教师的奉献多于索取,大都崇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学校管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学校管理工作计划

学校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作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级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向纵深领域迈进;深化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做到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抓好干部及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努力争创“北碚区示范村小”,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名师名校工程。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抓好队伍建设 ????1、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领导班子,核心在校长。本学年,学校领导班子将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或碰头会,统一思想,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支干事创业、成绩突出、民主公正、发展群众公认的进取性、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新学年开学后,结合全区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工作,严格按照教委制定的“树教育形象,转变行业作风”的目标,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从教行为六条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决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的行为在校园内发生,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让全体教师都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学校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继教工作中,认真做好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校本培训内容的制定做到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定,并在工作学习中努力落实,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以争创示范村小为契机,深化名师名校工程。在争创“北碚区示范村小”的工作中,不断深化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本学年达到“北碚区示范村小”的要求,并顺利通过验收检查。积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校长究竟该怎样用人 潼南区古溪镇飞跃小学副校长:莫银全 【案例描述】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主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但一个学校,光有校长是不可能唱好一台戏的,在校长身边,必须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协助校长全面管理好学校,所以怎样用人对校长来说至关重要。我工作25年来,先后在三个学校工作过,经历了9届校长的领导。我总结过,有部分校长在用人上面首先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看和校长走得近不,是不是对校长言听计从,能力却放在了次要位置,所以导致学校工作完成很吃力,校长自己也很累,学校的发展很是缓慢。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反映了校长的用人的标准得改变,用人决不能只看其听话不听话,任用能人方显示校长的领导水平。因此我认为,校长用人,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德才兼备。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学校管理者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才,就是精通业务,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二、公正合理 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择优才有利于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三、知人善任 知人是为了善任,反之,校长只有善任,才能做到真正知人。知人,就是校长必须熟悉,了解每个干部和教师的基本情况及个性特长,根据他们的个人素质特点安排、分配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各得其职,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善任,就是只要看准了干部、教师的特长,不拖延时间,不左右摇摆,抓紧时间任用,安排适合的工作,并大胆信任,给职给权,让其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才能。 四、不存私心 有些校长用人以自己的标准为根据,只重用听话的,善于体察并贯彻领导意图的。业务过硬的、公正的领导、教师,爱提点不同的意见,敢于坚持原则,校长就不重用;能力虽平平,但却能顺着领导意思去干,又能替领导办点私事,其得到的是重用、提升。只要奴才,不要人才。这样用人,学校只有走下坡路。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2 善于授权敢于放权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的第二辑,感受颇多,如: “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案例中的王校长有很多优点:对自己要求严格,能以身作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把学校搞好;精力充沛,能力强;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应该说,王校长是一位懂教育、敬业的校长。但是其管理知识和能力却严重不足,造成管理失误。 “校长的越级指挥”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长与教学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没有按照组织机构设计的管理层次来进行管理,而是错误地把工作联系混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联系。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明确的不同。前者遵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等级模式,层层分工明确;后者则较为随意,没有严格规定。在工作中如果不明确职责分工,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而且使原本和睦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作为校长,不能使组织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就不能有效地领导众多教职员工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案例中的陈校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校纪校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

震动的突破口,而且要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终于他选中了一条规定:本校无论干部还是教师,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斟酌再三,认为这条一定得改。因为1元钱虽少,但让教师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他正式宣布,教师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教师们对这一举措都鼓掌欢迎。可随后增加的新校规,老师门对之却反应冷淡。这样的改革到最后让陈校长“皱起了眉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校长,没能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使老师们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不说这第一步路没有走好。 “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案例中,讲到一位对教学管理比较内行的张校长在履新不久后,决定通过发挥自己在教学管理上的优势来树立威信。然而,分管教学的李副校长曾做过多年教务主任,同样经验丰富、管理有方。于是,他们俩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争执与误解。 …… 这一辑中谈到的案例,在现实学校中用权与用干部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案例中都涉及到了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权限关系等。通过品读这些案例,我收获了一些感受: 1、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个学校领导、领导人员的水平和管理队伍的质量。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的能力要比别人强,重要的是善于出思路、会用人,因为领导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学校领导的过程就是一种用人的艺术创造过程。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管理观念和立场很重要,校长要有全局观念,要站在学校的立场实施管理,要围绕学校发展的全局做事,校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校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事必躬亲。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遵循清晰的职、责。权层次,根据一定的原则将任务逐级布置下去由下属完成。如果领导无论大小事情都直接过问,则会分散个人精力,导致管理不力,最终会妨碍组织的发展。 2、树立校长权威的重要方法是树立领导集体的权威,学会授权、学会放权才是破解管理冲突的重要法宝。在制订了大的方案之后应当适当授权、放权,由下属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比如,案例中学校打算成立教育委员会一事,校长决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