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南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

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综述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 类高校名单;2018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进入新时代,华南理工大学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兼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的“三创型”领军人才,全面构建面向未来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就业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校发展促进学校发展,融于学生长远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坚持立足培养输送“传承文明、引领未来”领军人才的使命,从“家国情怀、世界视野”两个维度开展就业引导工程,完善“全面覆盖与个性定制、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三结合的生涯发展系统,构建“就业市场、实习实践、精准帮扶、就业派遣”四到位的服务支撑平台,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了全面系统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进一步推动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的联动,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教学厅函〔2013〕25号)等文件精神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发布本报告。

本报告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特点、就业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和用人单位评价。今年的报告有三点变化:一是新增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研,涵盖了全体毕业生;二是新增了就业单位评价;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就业统计指标和评价指标。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一、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的抽样调研数据。调研时间从2019年11月8日开始,到2019年11月25日结束。调查面向2019届本科毕业生5654人,共回收问卷2642份;硕士毕业生3424人,共回收问卷1486份;2019届博士毕业生348人,共回收问卷157份;2019年用人单位评价,主要涵盖用人单位的聘用情况以及对本校毕业生的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该数据和院校终端数据存在差别,部分同学因邮箱错误未纳入调研,部分学院专业因未达统计标准未展示。

二、基于广东省大学生院校端管理系统的全样本数据。截止2019年12月10日,学校2019届毕业生人数为9553人,总体就业率为98.23%。其中,本科毕业生5654人,落实就业去向人数为5511人,本科生就业率为97.47%;研究生毕业生3899人,落实就业去向人数为3873人,研究生就业率为99.33%(博士研究生404人100%就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在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其中,本科生国(境)内外升学比例达42.57%,相比2018届增长4.4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占参加工作毕业生的34.86%。就业地区流向更加多元,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人数进一步增长,到西部地区参加工作的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共有377人,录用为选调生的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达到169人,去国际组织实习和就业学生均实现了突破。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再获“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荣誉称号,是广东省内连续两年获此荣誉的唯一高校,学校职业规划经验获教育部网站肯定。

目录

第一章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 (1)

(一)毕业生人数 (1)

(二)性别结构 (1)

(三)各学院人数 (2)

(四)生源地分布 (2)

二、毕业去向分布 (4)

(一)毕业生去向分布 (4)

(二)各学院毕业生去向分布 (5)

(三)未就业统计 (7)

三、就业率及升学深造 (7)

(一)本科生就业率 (8)

(二)研究生就业率 (9)

(三)本科生升学情况 (10)

(四)毕业生创业情况 (14)

四、就业流向 (15)

(一)地区流向 (15)

(二)单位流向 (17)

(三)行业流向 (18)

(四)职业流向 (21)

第二章就业质量分析 (26)

一、月收入分析 (26)

(一)毕业生的月收入 (26)

(二)各学院及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 (26)

二、专业相关度 (29)

(一)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9)

(二)各学院及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 (29)

三、就业现状满意度 (31)

(一)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31)

(二)各学院及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 (32)

四、离职率分析 (33)

(一)毕业生的离职率 (33)

(二)各学院及专业的离职率 (34)

五、职业发展和变化 (35)

(一)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35)

(二)毕业生职位变化 (37)

第三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41)

一、规模结构变化趋势 (41)

二、就业质量变化趋势 (43)

(一)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43)

(二)月收入变化趋势 (46)

(三)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 (48)

(四)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 (50)

(五)离职率变化趋势 (51)

三、就业流向变化趋势 (53)

(一)毕业去向变化趋势 (53)

(二)地域流向变化趋势 (54)

(三)行业分布变化趋势 (56)

(四)单位流向变化趋势 (57)

四、就业市场变化趋势 (58)

(一)就业市场新变化 (58)

(二)宣讲单位数量变化 (59)

(三)宣讲企业行业分布 (59)

第四章用人单位评价 (61)

一、聘用理由及渠道 (61)

二、用人单位使用评价 (62)

三、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 (63)

(一)对工作能力的需求及满意度 (63)

(二)对个人素质的需求及满意度 (64)

(三)对知识水平的需求及满意度 (64)

四、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64)

第五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66)

一、本科教育教学评价 (66)

(一)对学校总体推荐度 (66)

(二)对学校总体满意度 (68)

(三)对人才培养满意度 (70)

(四)通用能力培养评价 (72)

二、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价 (73)

(一)研究生教育满意度 (73)

(二)对导师工作满意度 (74)

三、就业创业工作评价 (76)

(一)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76)

(二)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77)

第六章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措施及特点 (79)

一、加强领导促落实形成合力增实效 (79)

(一)深化就业责任制落实“一把手”工程 (79)

(二)加强校际协调联动完善诚信记录制度 (79)

二、培养“三创型”人才赋能高质量就业 (80)

(一)突破思维藩篱树立三个理念 (80)

(二)发力协同育人聚合优势资源 (81)

(三)建立实训体系强化双创实践 (82)

三、融于发展促发展就业指导上水平 (82)

(一)一个使命:传承文明引领未来 (82)

(二)两个维度:家国情怀全球视野 (83)

(三)三个结合:构建生涯发展系统 (84)

(四)四个到位:打造服务支撑平台 (85)

附录 (86)

部分来校招聘重点企业名单 (8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