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中国古代_海上丝绸之路_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_韩湖初

关于中国古代_海上丝绸之路_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_韩湖初

关于中国古代_海上丝绸之路_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_韩湖初
关于中国古代_海上丝绸之路_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_韩湖初

收稿日期:2004-04-17;修订日期:2004-06-16

作者简介:韩湖初(1939-),男,广西合浦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E-mail:Hahuc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412930.html,

第24卷第6期2004年12月 地 理 科 学SCIENT IA GEOGRA PH ICA SI NI CA V ol.24 N o.6Dec.,2004

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0最早

始发港研究述评

韩湖初1,杨士弘2

(1.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通过广东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1番禺(广州)虽是岭南有名的大都会,但并非最早始发港;o中国西汉对外海上贸易和交通中心在北部湾,故其沿海地区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成为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至吴晋以后海上贸易中心始转移到番禺;?合浦与徐闻同为始发港,但合浦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其地位比徐闻更为重要,汉时也比徐闻繁荣。关 键 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番禺(广州);合浦;徐闻

中图分类号:K 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4)06-0738-08

2001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省文史馆、湛江市人民政府、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等有关各方组织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0,对中国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路0)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到广东徐闻县实地考察,会后出版了5/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0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5岭南文史62002年增刊),从而推进了有关古代海丝路的研究。同时,由黄鹤、秦柯编的5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6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海丝路的各家研究作了摘要汇编。笔者纵观二书各方的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1中国古代海丝路最早始于西汉,广州(番禺)当时虽是岭南的重要都会,但尚未具备成为始发港的条件;o西汉对外海上贸易中心在北部湾地区,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是汉代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吴晋以后海上贸易中心才逐渐转移到番禺;?合浦处于北部湾北部沿岸的中心,自然条件优越,汉时其地位比徐闻重要,也比徐闻繁荣。

1 关于广州是否是最早始发港

中国古代海丝路形成于西汉,这是学术界的一致共识。关于它的最早始发港,5汉书#地理志6的/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达0东南亚和印度洋的都元国、邑卢没国、离国、甘都卢国云云[1],

乃是公认最早和最权威的记载。有些论者虽不否

定5汉书6记载,却称番禺(广州)是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甚至是/发祥地0。如邓炳权早于1991年就提出了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0[2]

,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再次作了申述。其主要理由为:1/广州港湾条件良好0;o秦末汉初/广州为岭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0;?/岭南早有造船行舟的传统0,并进而从文献、考古的依据作了论证[3]。此外,刘亦文称:/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0,秦汉时期已是/海外贸易的中心0[4];黄淼章称:/广州从秦汉时期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市和发祥地0[5],等等。然而,多数学者指出:广州在中国古代海丝路的历史上无疑有其重要地位,但中国古代海丝路始于西汉,当时对外海上贸易中心在北部湾沿海地区,番禺(广州)并不具备最早始发港的条件。因此,对于把它定位为/最早始发港0、甚至升格为/发祥地0,无论从社会历史的具体状况,还是从航海科技的水平考察,均不认同。

关于5史记6、5汉书6和5淮南子6等称赞番禺(广州)如何繁荣,如5史记6的/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0等等,论者由此肯定番禺是当时中国中外贸易的/集散地0和/它才是汉代海外贸易的中心0[3]。但不少学者指出:在两汉大部分时间,番禺并非岭南政治中心,经济也远不及北部湾和岭南西部地区。

不错,秦末汉初,由于南越国曾有一段相对的稳定与繁荣时期,番禺作为其首都,为岭南的一大都会,自然相当繁荣。但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设交州刺史部统辖岭南七郡,州治先设交趾的赢阝娄,次年移至广信(含今封开与梧州)),且持续了375年,东汉末年才移至番禺。可见在两汉40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番禺并不是岭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司徒尚纪指出:秦汉统一岭南以后,/红河三角洲是汉帝国在岭南经济中心0;从六朝时代开始,/广州成为岭南政治中心,由广州首航丝绸之路开始使用海南岛东部海域0[6];/汉代番禺不是始发港0,但它/作为集散中外商品的功能和港市地位无可置疑0[7]。阮应祺指出:汉军攻入南越国都城番禺纵火烧城,宫室被毁,人民逃散,导致番禺所在南海郡人口迅速减少。据5汉书#地理志6记载西汉后期岭南七郡户口,按人口多少南海郡仅排第四,为当时居于首位的交趾郡人口的1/8。交趾人口雄踞首位,/应是汉武帝平定南越以后-实边.、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置交州部将岭南政治中心西移的结果0;又称:海丝路/始于西汉中期,番禺尚不具备成为始发港的条件0[8]。王元林也指出:西汉后期南海郡的人口总数不但远少于交趾,而且每县平均户数也不如交趾和九真,仅稍高于合浦和日南两郡。据5后汉书#郡国志6记载: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南海郡人口少于苍梧郡,每县平均户数稍高于苍梧郡(交趾、郁林人口失载)。至汉末吴时,广州初设和交广分治,六朝时期广州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至此/对外贸易港口已东移至番禺0[9]。著有5中外交通史6的香港学者陈佳荣对此更是作了细致辨析和归纳:1古番禺无疑是秦汉岭南的/大都会0和/海内外商品辐辏的贸易中心0,/但不一定非是最早的对外启航发舶港口不可0,/至少在西汉就未必如此0;o如果番禺确是西汉南海远航之始发点,则5史记6、5汉书6/似不应无载0;?尽管当时番禺集合了无数海内外贸易的奇珍异物,/但其来源可能有多种多样0。他还结合其它方面的条件指出:两汉时北部湾/成了海外交通繁忙地区0[10]。

其实,邓炳权自己也承认:仅在南越国的103年间/番禺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0[2];上引5汉书6记载是/第一条见诸史书明载的世界东方的远洋航线0,到三国至南朝时开辟了由广州经海南岛东面到东南亚的/南海丝绸之路的新航线0,/自此,北部湾航线及徐闻和合浦港重要性降低0[3]。如此说来,实际上是承认广州在两汉有3/4的时间并不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当时尚未直接远航南洋,对外海上贸易地位不如北部湾。

而且大多数学者指出:两汉时受造船与航海技术的限制,航船只能靠近海岸航行,广州至南洋航线未能开通,故南海海上贸易中心在北部湾。陈佳荣指出:汉时/如由珠江口沿海出洋,须经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如由深海经海南岛东面南下,须经七洲洋0;从六朝至唐宋,/逐渐形成-广州通海夷道.,取代汉代的交州日南航线0[10];司徒尚纪、李燕也指出:/北部湾沿岸是西汉帝国海上交通枢纽0;又引唐人刘恂5岭表录异6记述琼州海峡为鲨鱼出没、风浪险恶情形,以致/交趾回人,多舍舟,取雷州缘(沿)岸而归0;说明/既然唐代从交趾航海入粤都要舍舟登陆,则汉代更是如此0。因此,/最好的航线是避开琼州海峡,取道北部湾南下0[7]。张难生、叶恩显也认为:确立广州南海交通枢纽的地位应是在吴晋南朝时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才开通由广州穿越海南岛东部海面直航南洋的新航线[11],等等。

黄伟宗称广州是/世所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0[12]。查5辞海6:/发祥(地)0典出5诗经#商颂#长发6/溶哲惟商,长发其祥0,后谓/帝王诞生之处,及开国所自,曰发祥之地。0既然学者一致指出:吴晋之前广州尚未直航南洋,可见汉代并非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邓炳权也说:三国至南朝新开辟了由广州经海南岛东面到东南亚的新航线,自此北部湾航线/重要性下降0[3],实际上是承认广州并非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既然连最早始发港都不是,可见/发祥地0之说并非世所/公认0。

还应说明的,1974年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的/秦汉造船工场遗址0[2],被誉为/十分重大的考古发现,被列为国宝保护单位,被载入各种著述0。然而,杨式挺指出:2000年/在广州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受到了来自全国船舶史、古建筑、地理学、地方志和考古学界专家学者的质疑,以致否定是造船台0,/这对番禺是汉代的始发港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0[13]。在该次学术会议中,多数同志不再引述,说明否定的结论已被多数学者接受。

739

6期韩湖初等: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0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2北部湾是中国汉代对外海上贸易中心和枢纽,合浦、徐闻和日南的最早始发港地位无可置疑

学者一致指出:北部湾沿岸是汉朝南海对外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枢纽,据5汉书#地理志6记载:合浦、徐闻和日南是中国汉代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至今对此无人置疑。

司徒尚纪指出:秦汉统一岭南以后,/红河三角洲是汉帝国在岭南经济中心,故汉武帝在这一带设置合浦、交趾、九真、日南郡,居岭南郡建置大部分0;北部湾沿岸是/西汉帝国海上交通枢纽0[6]。陈佳荣认为:探讨始发港问题应考虑两个因素:1/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属汉朝版图0;o/依当时航行水平,北部湾乃是南海最佳对外航行区域0。根据文献记载,由交趾至日南既为当时中国最南边疆,州治又一度设于此处,北部湾/自然成了海外交通繁忙地区0,应较番禺频繁[10]。可见/由南海至印度洋的远航线开辟于西汉0,北部湾是/南海最佳对外航行区域0;日南、徐闻、合浦乃是这一航线之始发点/无可怀疑0[10]。黄启臣则指出:西汉时从徐闻、合浦出海的船舶已航达南亚次大陆南端;东汉时则直航至红海(大秦),形成了/横贯亚、欧、非三大洲的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0,/这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伟大壮举0[14];张泽南、弟增智称:两汉时已有以徐闻和合浦为起点的/从海上通往东南亚各国以至远东地区和非洲的-丝绸之路.0[15],等等。

汉代北部湾沿岸成为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所在地,除了它位于中国最南端,是海上通往西亚的最佳捷径,主要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远航南洋、西亚须沿北部湾西部沿岸航行并须借助季风;二是灵渠的开凿沟通了该地区与中原和长江流域的联系1。

徐鸣俊、司徒尚纪、陈佳荣、陈立新等众多学者对此均有论述,其中尤以陈立新最为具体详细。他指出:西汉时指南针尚未应用于航海,风帆也未出现,故必须利用海流。由于航速慢,并须沿岸行驶, /这样一旦遭受暴风时方能迅速靠岸躲避。0再者,粤西海区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秋季盛行东北季风,春末至夏盛行西南季风。如果在秋季东北季风期从徐闻起航,船舶将被海流冲经海南岛西岸而进入南海大洋中,十分危险;如果在春末至夏盛行西南季风期从徐闻启航,则船舶将在北部湾转一圈后仍然会被环流带回到徐闻。因此,/最好的办法0是:当每年10月东北风起之前10天左右,航船在徐闻顺北部湾环流航行至北部湾北端的合浦候风;待东北信风一起,又顺风顺流沿北部湾西部、越南东岸航行到金银瓯角。0这样,用2个月可达金瓯角,再用2个月时间可到达马来半岛南端今新加坡一带[16]。

其次,灵渠的开通,使北部湾沿岸成为海丝路的出海港口地带。

北部湾沿岸早已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出海港口,西南的货物由此出海比从广州要方便简捷。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珠江与长江两大水系,开通了由湘西经灵渠南下合浦的交通路线,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北部湾的海上贸易。周家干指出: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中原至合浦的水陆0;且平定百越后使大批移民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加快了合浦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成为中国对海外交通、贸易必经之路0[17]。张九皋指出:灵渠/沟通中原与珠江流域的联系,自桂江通过北流江,旱路越分水坳进入南流江0(合浦即南流江出海处)。由于分水坳的旱路不过16km,故比绕道广州便捷多了。/西汉后期,汉朝开凿湖南南部的峤道,对灵渠进一步治理,使湘江、桂江、北流江、南流江这条自中原至合浦出北部湾的水道更加通畅,使合浦港成为汉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0[18]。刘明贤指出:从国都西安经灵渠至合浦的秦汉古道,与古代西北陆上的、南方海上的/丝绸之路0, /三条古代交通大动脉构成了亚欧两大洲的古代海陆交通循环圈0,它/对于发展两大洲的古代国际贸易和洲际交通曾发挥过无以估量的推动作用0[19]。

而邓炳权称:灵渠开通/使广州腹地更为深广,有利进出口货物集散与商贾往来0[3]。其实灵渠的开通使中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货物无须经广州出海。有论者又称:西汉(海丝路)使者前往印度南部主要是从番禺(广州)出发,/主要的终点仍应是番禺0[20];也有称:5汉书6记载日南、徐闻和合浦为始发港而不提广州,是因为广州仍属/国境0、/国内

740地理科学24卷

1秦汉时从中原经洞庭湖、长江水系南下苍梧、合浦出海,除经灵渠,还有潇贺古道,即从湖南湘江支流潇水,经一段陆路接贺江入西江水道,再南下合浦。它也是海丝路的一条重要通道。

航运0,离开上述三个港口/才是离开国境0[21],才是/(汉朝使者)离开国境的计程起点0[22]。但此说有三个疑点:一是自秦开灵渠,汉使自可从西安走灵渠合浦路线,广州并非国都,何须绕一个大弯?二是如从广州出发,难以穿越风波险恶的琼州海峡,即使过了海峡还是要经合浦,何必舍近就远?三是如以离开国境计算,则5汉书6只应记载日南一地,因为航船从徐闻和合浦出发均须经日南。5汉书6记载三地,说明各有其货源和作用:日南的货物源自红河三角洲,徐闻源自海南岛和粤东、粤西,合浦则源自中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可见5汉书6记载三地堪称范例。其实论者自己也说:由于汉武帝锐意开拓日南、交趾等地的对外贸易,从岭南通中原便侧重于合浦)灵渠路线。因此,汉使过灵渠后/便无需绕道广州0,而直接从北部湾出航[21]。

至今合浦以及贵港、梧州等地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足证北部湾和合浦在汉代是海上贸易繁忙地区。蒋廷瑜、彭书琳指出:在广西东南地区出土大批秦汉时期南方兴起的錾刻花纹青铜器,尤以合浦、贵港、梧州三地汉墓中出土最多,见于合浦汉墓的有承盘、酒樽、焦壶、食盒、魁、卮、杯、熏炉、凤凰灯等等(仅望牛岭南1号墓出土20件,堂排2号墓10件)。三地正处于灵渠合浦的交通线上,说明当时海丝路是繁忙兴旺的[23]。又如黄金,合浦、贵港、梧州,乃至广州的汉墓中均有发现。合浦望牛岭1号墓出土金饼两枚,贵港罗泊湾2号墓出土1枚,它们的实际重量接近汉代的一斤。金饼是海上贸易用作大宗支付手段或国际货币的反映,两地出土金饼,印证了5汉书#地理志6的记载:从徐闻、合浦出发的西汉海船是/赍黄金、杂而往0的。合浦还出土有一批金器,/有的是当地官僚贵族的用器,有的可能是原来准备出海的商品,后来转为-内销.,成了陪葬品0[23]。还有玛瑙、水晶、琥珀,截止20世纪90年代,仅从合浦、贵港、梧州、贺州等地汉墓的出土所作粗略统计:玛瑙珠220多件、肉红石髓珠近百枚。另有玛瑙做的杯、耳、耳塞、扣、戒指,盘龙饰共20多件,水晶珠100多枚,绿松石珠10多枚,琥珀珠250多枚,等等。特别是合浦堂排汉墓出土用琥珀和肉红石髓雕成的狮子,当时琥珀价值昂贵,中国原来没有狮子,这/也是琥珀、玛瑙从海上输入的例证0[24]。还有香料,广州汉墓中出土有焚香用的熏炉和香料实物,而在合浦、贵港、梧州、贺州、兴安的汉墓中也有类似的熏炉出土,/说明南洋来的龙脑香也有从合浦港0进入中国。而且,在海外贸易中/还有原料的输入和技术的引进0。前者如中国工匠利用输入的玛瑙、琥珀加工成传统用品戒指、耳塞、印章等;后者如玻璃烧造,中国工人吸收西方技术,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加以制造[23]。此外,近年在合浦沿海一带和南流江出海口处,发现了许多汉代陶瓷窑址。它们的生产量很大,看来大多是为出口服务的[17]。

其它方面还有不少佐证。杨豪先生近年在印尼一些城市的博物馆中看到有汉代粤式铜鼓,一些村寨建筑物大门饰青蛙雕刻,并采取/干栏0式建筑,/说明汉代岭南居民可能假道丝绸之路迁居印尼一带0[6]。包驰林、罗活兴、唐岗指出:在印尼一些古墓中,除了五铢钱外,还有中国汉代的陶鼎(底部有西汉元帝初元同年的纪年铭文)、陶魁等,在北海合浦凸鬼岭汉墓和望牛岭汉墓就分别出土了两件陶鼎和两件铜魁,/说明汉代北海(合浦)与印度尼西亚关系密切0[24]

。合浦博物馆藏两个玻璃杯(一深蓝色、一湖蓝色)、一湖蓝色玻璃碟和一深蓝色玻璃环,均汉墓出土,属一级国宝,经专家考证是从海外输入,曾两次到国外展出,均为古代海丝路的重要物证。

综上论述,正如徐俊鸣指出:秦汉时代,广州的经济和海上交通和贸易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的限制,未能与海外诸国直接通航,所以/汉代从南海出航的地点不在番禺(广州前身)0;/晋代以前,广州未能与外国直接通航,徐闻、合浦、日南是南海市舶冲要0。其后,/广州已能直航外国,成为通往海外诸国的主要港口0[25]。王元林还进一步分析了东移的原因:客观方面,一是六朝时期/番禺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0,二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使广州可以直航出洋,三是徐闻、合浦一带时有叛乱影响了两地的沿海贸易;主观方面,番禺在东吴成为州治后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城市建设日渐完善,至六朝时已形成为中心城市[9]。

3合浦地处北部湾北部沿岸中心,汉时其地位比徐闻重要,也比徐闻繁荣司徒尚纪分析/北部湾沿岸是西汉帝国海上交通枢纽0的原因时指出;/秦汉定都关中,经济重心偏西,与岭南和海外联系,过秦岭,入汉中,跨洞庭,溯湘江,经灵渠,顺湘桂走廊,过(桂)鬼门关,顺南

741

6期韩湖初等: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0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流江即出北部湾。所以5汉书#地理志6所列三个对外通商港口,都环绕北部湾分布0,其中哈浦港地位至为重要[7]。由此/形成岭南开发自西向东、从北向南空间推进格局。番禺在三国以前不是始发港也与这个总体经济格局有关0。

有徐闻同志称:经2000~2001年各方专家组团考察,/得出了中国-海上丝路.的最早始发港是雷州半岛的徐闻的结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轰动0,称/这是一次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文化发现0[26]。本来,合浦与徐闻均为最早始发港,这早已是共识。郭沫若主编5中国史稿6(第二册)称:两汉时期与南边诸国的船舶出发站是/合浦郡的徐闻县0[27];翦伯赞5秦汉史6指出:西汉时代/通达中亚0商路之三是由合浦/沿安南海岸,经南洋以达印度0云云[28]。郭、翦二说并不矛盾,因为徐闻和合浦均可出航,且从徐闻出航须经合浦。可见,专家组团考察的意义在于在徐闻发现了汉代海丝路始发港的遗址,而不在于肯定其始发港的地位。现在却把一个教科书上的常识说成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0的、/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文化发现0,未免夸大不实。且学术会一致认为日南、合浦和徐闻均为最早始发港,现单举徐闻而略合浦,这就不尽符合会议的精神。

其实,合浦在汉代海丝路的地位比徐闻更为重要。

首先有必要辨清的是,一些论著乃至合浦、北海的一些方志称:西汉置合浦郡时郡治设在徐闻,直至东汉才移治合浦。对此,蒋廷瑜、彭书琳从文献记载和郡治条件作了详细的分析,结论是肯定汉时合浦一直是郡治所在。

蒋、彭指出:已有雷坚等当代学者引可靠文献证明两汉时合浦一直为郡治,如:北魏郦道元5水经注6称郁水/南出交州合浦郡,治合浦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平越所置也0;唐人杜佑的5通典6称廉州(合浦县城)为/秦象郡地,汉置合浦郡,后汉同0,而称雷州(唐时含徐闻)/秦象郡地,二汉以后并属合浦郡地0。可见杜佑认为徐闻在汉时是/合浦郡地0而非郡治。又如宋人王象之的5舆地纪胜6在廉州条下写明:/汉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合浦郡理也。0在合浦县条下注曰:/倚郭,本汉合浦郡0。上述三者或明确记载、或间接说明合浦自置郡起就是郡治所在。5汉书#地理志6虽把徐闻列为合浦郡首县,但并未说明就是郡治。5后汉书#郡国志6把重载合浦郡时合浦列为首县,并说明/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0这就肯定了其郡治地位,/而在两汉期间,没有发现合浦郡治有改动的记载0[23]。有论者以5后汉书6首县即为郡治之例,推论5汉书6既然把徐闻列为首县,亦应是郡治。阮应祺更以5旧唐书#地理志6记载岭南七郡其中六郡均以首县为郡治,说明5汉书6亦应如此[8]。但既然5汉书6没有明确说有此体例,我们便不能以推论作为定论。就以5旧唐书6来说,既然明知岭南七郡中有六郡如此,为什么偏偏不说首县徐闻就是郡治?而且在徐闻条只说/汉县名0?如果曾为郡治,不会如此遗漏。可见它并非疏忽,而是/心中有数0)))徐闻并非郡治。果然,5后汉书#郡国志6序有一段话,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力证据:/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5春秋6、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5郡国志6。0就是说,从秦至三国时期(尤其东汉以来),有关郡、县的设置和改动,该志都有记载。如会稽郡,注明/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阴0;吴郡则注明/顺帝分会稽置0,等等,例子还有不少。该书对岭南诸郡的名称和郡治的改动也均有记载。如郁林郡注明/秦桂林郡,武帝更名0;日南郡注明/秦象郡,武帝更名0;交趾郡注明/武帝置,即安阳王国0。合浦郡则云/武帝置0,没有郡治变动的任何记载。可见两汉时期合浦一直就是郡治所在。直至明末崇祯年间的5廉州府志6也是如此。而5大清一统志6和5合浦县志6、5廉州府志6等称西汉时合浦郡治在徐闻、东汉移至合浦,但这些著述时间均在清代以后,显然不足为据。

其次,如果徐闻是西汉时合浦郡的治所,那么,它在哪里呢?有论者认为在今海康县(现雷州市)。但已有论者指出:汉代徐闻在今雷州半岛南端,琼州海峡偏西的海边。因为,根据5汉书#地理志6记载,/徐闻应是一个海港,而现今的海康县内没有适合的海港,附近未发现大片汉代遗址或墓葬,因此不可能是汉代徐闻县城的故地0[23]。2001年3月广东各方组织专家考察,初步认定徐闻县五里乡二桥、南湾、仕尾一带的汉代生活遗址是汉代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遗址之一0[29]。即使如此,/考虑到这个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又无内河可行驶,陆路也较困难,很难想像汉代郡治会设在这里0,因此/不存在西汉设郡的迹象0[23]。

再说,是否成为郡治,文献记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要看是否具备成为郡治的条件。因此,不妨

742地理科学24卷

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军事意义和交通情况等综合比较二者。

从地理位置说,合浦东连广信、番禺,西控交趾,北连中原和长江流域,南通东南亚和印度洋。谭棣华指出:/在汉朝,徐闻和合浦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所以在对外交往中显得突出。徐闻位于雷州半岛的南端,地扼琼州海峡,是通往海南岛的桥头堡。合浦则濒临北部湾,是番禺前往东南亚必经之地,汉设合浦郡,并把徐闻划归合浦管辖,以此加强合浦的政治地位,合浦自然成为西汉时期来华的首冲口岸0[30]。从对海南岛的联系来说,徐闻要比合浦重要;从对交趾等地而言,则合浦无疑要比徐闻直接和重要。鉴于汉朝在海南岛设郡后又先后两次罢弃,可见当时该岛尚在开发阶段。而交趾一带早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海上贸易繁荣的地区。合浦乃中原通往交趾的咽喉,是控制交趾的军事重镇[31]。邓朝开、吴凯称:徐闻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的/合浦海道上的要冲0[32]。其实马援是平定海南岛后再挥师征战交趾才须要取道徐闻的。除此便谈不上徐闻是/合浦海道上的要冲0。合浦对交趾的战略地位胜于徐闻无疑是汉朝选择郡治的重要条件。

如从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来看,徐闻无内陆大河作为依托,土地贫瘠干旱,每年多台风袭击,而港湾开阔,无阻挡风浪之屏障;而合浦处南流江入海口,地势北高南低,是一个天然良港。南流江流经全境,全长250km,流域9545km2。两岸土地肥沃,又有渔盐之利,水上交通南可出海,北溯南流江接北流江可联西江流域,/应是古代滨海地区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区0[23]。且早在汉代桑蚕业已得到普遍的发展。其北部地区早已生产蚕丝(以天然树蚕木蚕为主),东汉时由于桑蚕获利,故中部地区普遍种桑养蚕繅丝[17]。合浦又以盛产珍珠闻名,历史上曾几番以珠易名。如三国东吴改称/珠官郡0,唐、宋曾置/珠池县0。其珠母主要是马氏珍珠贝,俗称珍珠螺。据5旧唐书#地理志6记载:合浦有珠母海,即珠池。沿海有多处天然珠池,秦汉前已采珍珠。5汉书#王章传6载西汉成帝时京兆尹王章遭陷冤死,其妻子被流放合浦,/以采珠为业0,七八年间/致产数万0。可见采珠业和珍珠商贸十分发达。

可见,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合浦作为郡治的条件远胜于徐闻。郡名/合浦0,意即江河汇聚之地,而徐闻河流稀少,可见/合浦0之名是从郡治所在地而来。

再从两地汉墓的规模、数量和出土文物的档次来看,从中显现不出徐闻曾为郡治的迹象,而合浦则当之无愧。

徐闻发现和发掘了200多座汉墓,均为中、小型平民墓,尚未发现大型汉墓,年代跨越西汉元鼎(前116年)至东汉末年的三百多年间,并出土一批海外舶来的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琉璃珠等。据笔者粗略统计,其出土文物,总计陶器、陶珠、铁器、铜器、五铢钱、珠饰、肩石斧等不足600件,其中珠饰308颗,占了半数[32]。邓开朝、吴凯概括徐闻汉墓的特点为:呈群体分布,反映了汉代聚族居、葬的风俗;/全不见封土,无碑刻0;/大多数为砖室墓,少数土坑墓0(部分为就地采料的珊瑚室墓);/随葬品不奢侈,大部分属实用品,但种类繁多,数量较大0,且/每座都有随葬品,随藏物有铜器、铜剑、铜镜、铁剑、印章、吉祥语铭文砖,其墓主不是一般平民0[32]。

而合浦汉墓群规模大、数量多,且出土文物之丰富、档次之高,均为徐闻远远不及。

从数量说,据合浦博物馆同志介绍,合浦廉州县城附近的汉墓群,有封土可数并已作标号的为1056座,以通常1B5的比例计算,连地表下的共有6000多座(已清理发掘为数百座),时间大多数在西汉中叶至东汉时期。从规模来说,合浦有不少相当郡守一级官吏的大型汉墓。如已发掘的望牛岭1号汉墓,封土直径40m,高5m,其墓道全长25.8 m、最宽处14m、深8.8m;而徐闻最大的那涧东坡汉墓(迄今粤西发现的最大汉墓)墓道全长为4.63 m、宽1.6m、通高1.71m,两者比较,前者为后者的6至8倍。又如已清理、发掘的合浦堂排2号汉墓、黄坭岗西汉墓、风门岭东汉砖室墓,/这些墓都可能是郡守一级的官吏的墓0[23]。如果连尚未发掘的,合浦大型汉墓恐怕少则数十,多则有数百座。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再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说,徐闻汉墓出土陶器、铁器、铜器、五铢钱、珠饰等共计不足600件,其中比较珍贵的水晶珠1件、玛瑙珠1件、银饰4件,没有金器。而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随葬器物总数达245件,铜、漆、陶、铁、玉石、琉璃,应有尽有。有两件陶提桶内壁书写/九真府0等款,推测墓主曾任九真郡太守[31];堂排汉墓随葬品230件,有

743

6期韩湖初等: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0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金戒指、金手镯和大量琉璃、水晶、玛瑙配饰品[33,34];黄坭岗汉墓出土大量铜、铁、漆、金、银器,其中有龙首的金带钩、錾刻花纹铜仓模型;风门岭汉墓出土陶、铜、铁器47件,金、银器8件,玉、石配饰品近200件,其中有金戒指、银戒指、金球、金珠、玛瑙、水晶、串珠、琥珀穿珠、琉璃穿珠等等。另有母猪岭中小型砖室汉墓6座,北海市盘子岭东汉中小型汉墓38座[34],均有不少文物出土。而且就其档次来说,合浦亦非徐闻可比。徐闻至今尚未出土有金器,仅有银饰4件;而合浦则出土不少金银器,如金戒指、金手镯、龙首金带钩、金球、金珠等。合浦又出土大量引人注目的錾刻花纹铜器,其中的铜风灯、铜魁、三足盘等作为中国文物精品曾在亚、欧、美等洲展出[18],铜凤灯还被选为展览会的会标,范文澜箸5中国通史6第二册(1978年版)图板就有/广西合浦望牛岭西汉墓出土铜凤灯、鸭首铜方匜0。而这些都不过是冰山的一角。/由此可以想见西汉时期合浦已是一座商贸发达、水陆运输畅达、人烟稠密的江海港口城市0[18]。

综观两地汉墓,徐闻汉墓作为汉代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的见证,是可以的;但要是作为西汉时合浦郡的郡治,那就只有合浦才有当之无愧了。

参考文献:

[1]5汉书#地理志6.

[2]邓炳权.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A].见:黄鹤,秦

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

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08~112,72.

[3]邓炳权.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J].岭南文

史,2002,(增刊):47~50.

[4]刘亦文.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十三行[J].岭南文史,2002,

(增刊):375~376.

[5]黄淼章.广州/海上丝路0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开发[J].岭南文

史,2002,(增刊):370.

[6]司徒尚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我国在南海传统疆域形成[J].岭

南文史,2002,(增刊):22~24.

[7]司徒尚纪,李燕.汉徐闻港地望地理历史新探[J].见:黄

鹤,秦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

[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79~183.

[8]阮应祺.南海丝绸之路航线上雷州半岛主港概述[J].岭南文

史,2002,(增刊):84~85.

[9]王元林,从徐闻.合浦到广州对外贸港口的变迁[J].岭南文

史,2002,(增刊):88~93.

[10]陈佳荣.西汉南海远航之始发点[A].见:黄鹤,秦柯

(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57,69~70.[11]张难生,叶恩显.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A].见:黄鹤,秦

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77.

[12]黄伟宗.交融与辉映#前言[A].见:黄鹤,秦柯(编).交融

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

[13]杨式挺.试论海上丝之路的考古学研究[J].岭南文史,2002,

(增刊):36.

[14]黄启臣.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0的发祥地[J].岭南文史,

2002,(增刊):16.

[15]张泽南,弟增智.走向海洋的中国[A].见:黄鹤,秦柯

(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276~277.

[16]陈立新.论汉徐闻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

岭南文史,2002,(增刊):80~81.

[17]周家干.合浦乾体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J].岭南

文史,2002,(增刊):99~103.

[18]张九皋.合浦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0中的地位[J].岭南文

史,2002,(增刊):110~111.

[19]刘明贤.试论/海上丝绸之路0的开发价值[J].岭南文史,

2002,(增刊):381.

[20]袁钟仁.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A].见:黄

鹤,秦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

[C].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1.74.

[21]邓瑞本.广州港市形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A].见:黄

鹤,秦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

[C].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1.70~71.

[22]曾昭璇,曾新,陈权英.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A].见:黄鹤,秦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

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74.

[23]蒋廷瑜,彭书琳.汉代合浦及其海上交通的几个问题[J].岭南

文史,2002,(增刊):104~109.

[24]包驰林,罗活兴,唐岗.北海)))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港口

[J].岭南文史,2002,(增刊):112~113.

[25]徐俊鸣,郭培忠.略论古代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0的地位

(A).徐俊鸣.岭南历史地理论集[C].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编

辑部,1990.73~75.

[26]黄强.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0文化及其开发价值[J].岭南

文史,2002,(增刊):356~362.

[27]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95.

[28]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5~267.

[29]黄伟宗.对/海上丝绸之路0逐步认识和深化研究开发的过程

[J].岭南文史,2002,(增刊):7.

[30]谭棣华.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A].见:黄鹤,秦柯

(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

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76.

[31]吴凯.试谈徐闻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军事斗争地位[J].岭

南历史,2002,(增刊):77.

[32]邓开朝,吴凯.徐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的发现和研究

[J].岭南文史,2002(增刊):70~75.

744地理科学24卷

[33]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合浦县堂排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资

料丛刊(4辑):58.

[34]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北海市盘子岭东汉墓[J ].考古,1998

(11):70.

A Review on Researches in Earliest Departure

Harbor of Silk Road on Sea in Ancient C hina

HAN Hu -Chu,YANG Sh-i H ong

(Dep ar tment of Chinese,South China N or mal University ,Guangz hou ,Guangdong 510631;Dep ar tment of Geogr ap hy ,South China Nor mal Univer sity ,Guangz 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es in the earliest departure harbor of the Silk Road on

Sea in ancient China,and concludes three opinions of consensus:(1)Thoug h Pan -yu(Guangzhou)is a famous city in South China,it w as not the earliest departure harbor of the Silk Road on Sea in ancient China.(2)Be -fore being moved to Pan -Yu City in Wu -Jun dynasty,the center for traffic and overseas trade is always in Beibu Gulf in western H an dynasty ,so the coastal cities in Beibu Gulf,like H e -Pu City ,Xu -Wen City and R-i Nan City (in Viet Nam today),w ere the earliest departure harbors of the Silk Road on Sea in ancient China.(3)Though being the same earliest departure harbor as Xu -Wen City,He -Pu City was superior to Xu -Wen City in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natural conditions,and being more prosperous in H an dynasty.Key words:maritime silk road;starting port;Pan -Yu(Guangzhou);Hu -Pu;Xu -Wen

7456期 韩湖初等: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0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演变,漆器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任何时期的漆器都是社会文化和创作情感的结合,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古代漆器;纹样;研究;几何 一、前言 在漆器的发展历史中,纹样一直是创作者倾心研究的重要对象。所谓纹样,是花纹和装饰的统一体,也有花纹、纹饰或图案之称。勾勒在漆器上的纹样,多为象征或装饰之用。纵观漆器的历史,秦汉时期是其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漆器纹样的选材、绘制样式基本定型。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罕有的黄金时代。本文以秦汉时期为例,就中国漆器纹样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漆器纹样特征,以此还原我国古代漆器之美。 二、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的类型 1.几何纹样 在漆器的装饰纹样中,几何纹样不仅是漆器中最早使用的纹样,其应用也最为广泛。漆器中的几何纹样简单明晰,具有鲜明的符号性特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制国家。早在秦朝时期,中国漆器几何纹样的发展就已经趋于成熟。从秦墓出土的各式漆器纹样中研究发现,秦代漆器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点、圆、方格、菱形等。秦汉漆器中,多数漆器上的几何纹样与其他的花纹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案。而也有少数漆器上的纹样呈单一的几何形,这些几何图案经过相互变换构成简单的几何图纹。在秦代,几何纹样的差异多与绘制器具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直接相关。如在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的一只耳环,其上的几何纹样为点纹,而且大小不一。而在汝阳官庄出土的秦墓中的一个漆圆盒,其上的纹样则以卷纹为主。 中国的汉代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呈现出高度的单一性,但在漆器纹样 方面,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汉代漆器风格独特,最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菱形、三角形、圆、直线等等。几何纹样虽然在汉代漆器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就目前来看,单纯的以几何形为主的漆器纹样相对较少,多为一些造型简单的耳饰等物。在该时期出土的漆器中,几何形多与其他纹样配合在一起,相辅相生。从几何纹样的形式上来看,连续纹样的漆器更为常见。一般来说,这类连续纹样多呈对称图形,常见于耳杯、盘、方壶等漆器上。 2.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主要是以各种鸟兽虫鱼为原型所创作的漆器纹样。通常可分为夸张和写实两大类。 在秦墓中出土的各种秦代漆器中,主要的动物纹样有马、龙、鸟等。这些动物纹样大多由匠人直接绘制在器具上。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动物纹样的器具不在少数,如凤形勺以及各种鸟云纹器具等等。在这一时期的漆器动物纹样中,纵然是同一种动物纹样,在各种不同的器具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鸟云纹是秦代漆器纹样的一大突破。该时期的鸟云纹有的线条流畅,有的复杂多变;有的为主要纹样,而有的则为辅助纹样。 及至汉代,漆器中的动物纹样更为生动丰富。从出土的汉代漆器中可见,这个时期动物纹样已经发展成为漆器纹样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虎、龙、鱼、鸟等纹样尤为匠人偏爱。 这些动物纹样大多是匠人在器具上利用色彩绘制而成,也有少数是在漆器上镂刻形成,如龟盾。汉代漆器动物纹样的内容更为宽泛。很多漆器上都绘制有瑞兽,如龟、龙、鹤等。这与当时上层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意识是相通的。与此同时,汉代的漆器纹样中也有大量的兽面纹、蛇纹等。但这些动物纹样作为图腾的作用已经弱化,它们更多的是以装饰的作用出现。 3.植物纹样 一般来说,漆器纹样中的植物纹样多是以各种树木花草为原型的图案装饰。秦汉时期, 在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2015.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蒋防的《___________》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名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 2、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___________”。 3、《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___________》。 4、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___________》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 5、《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6、纪昀批评《___________》“一书而兼二本”并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与之抗衡 7、清中叶的小说中李汝珍《___________》的成就最高。 8、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最具影响的小说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孽海花》。 9、小说起源: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 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阶段。 1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___________》;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___________》。 12、唐传奇发展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时期代表王度,《___________》2)中唐时代是兴盛时期代表白行简《___________》3)传奇在中唐的繁荣陈玄祐《___________》是传奇步入兴盛期标志作品。 13、三位传奇大家的作品:白行简《李娃传》元稹《___________》蒋防《___________》. 14、宋代说话分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的《_________》梁辰鱼《_________》王世贞的《鸣凤记》。 16、《___________》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二,单选题 1,"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是谁的论述( ) A,班固B,桓谭C,刘歆D,庄子 2,"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这里的"小说"是指什么( ) A,说话的一家B,话本的一种C,短篇小说D,笔记 3,下面属于上古创世神话的是( ) A,女娲补天B,盘古开天地C,大禹治水D,精卫填海 4,下面不是后人著录的两汉小说的是:( ) A,《说苑》B,《燕丹子》C,《飞燕外传》D,《东方朔别传》 5,下面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西京杂记》C,《笑林》D,《世说新语》 6,下面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列异传》C,《幽明录》D,《世说新语》 7,唐传奇文《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 A,元稹B,陈鸿C,白行简D,李公佐 8,用"谴责小说"一词概括清末批判时政的小说的学者是( ) 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郭沫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李娃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一章第三节,第36—40页。 二、分析《水浒传·李逵负荆》中的李逵形象。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四章第二节,第178页。 三、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三种说法:一是农民起义说,二是市民说,三是忠奸斗争说。这三个观点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它所刻画的宋江起义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作者把这一历史上并不出色的农民起义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使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农民起义。《水浒传》塑造了一些农民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最后梁山英雄受招安,被利用去征方腊,遭到残酷镇压的命运,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失败的悲剧。《水浒传》的确是一曲农民革命的颂歌。 水浒故事长期在城市流传,市民群众和艺人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并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们是用市井细民的眼光来观察农民起义的。因此,在他们的渲染与修饰下,梁山义军虽然还保留着某些农民起义的特点,但它实际上是被市民观点改造过的一次农民起义,小说中更多的是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也多少反映了市民的心声。《水浒传》描写的不是广大农村而是市井社会,不见田野庄稼,不见农业耕作,而只有酒楼妓院,瓦舍勾栏;不见地主恶霸的地租剥削和高利盘剥,而是衙吏猖獗,地痞流氓横行。《水浒传》里的官逼民反,官是封建官僚,民是市井细民。另外,书中宣扬的是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表现为见义勇为、扶困济危、刚强义烈、恩怨分明、受恩必报的道德原则。所以《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英雄颂歌。 水浒故事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最后加工者把它们联缀成长篇巨制时,又用忠奸斗争的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因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呈现了多元融合的趋势。 四、《水浒传》是如何塑造传奇式的英雄的?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 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 第二类是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有不满,同情被压迫人民,但或因出身高贵,顾念“清白”身世,不肯落草;或有较好的地位,留恋小康生活,不愿铤而走险。或因“忠孝”思想束缚,不肯“犯上作乱”,因此一定要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要经过一番严重的思想斗争,才被动地被逼上梁山。 第三类人物,或是出身大地主、大富豪之家,或是身居要职,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以消灭农民义军为己任,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搏斗中被打败、被俘虏,被客观形势逼得无路可走,又为宋江等人的“义气”感动,只好“暂居水泊,等待招安”。他们是被拖上梁山的。他们加入义军,一方面壮大了义军声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加速了这个英雄群体的解体。如卢俊义、秦明、关胜、呼延灼等。 《水浒传》继承宋元话本的优良传统,以平民百姓为作品的主人公,小说虽然仍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与《三国演义》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它把出身农民、渔民、城市平民的下层人物作为英雄来歌颂,把他们放在主人公的位置,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人,也把他们平民化了。《水浒传》包罗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民屠夫、和尚道士、小贩小偷、市井无赖、妓女虔婆等,人物角色比《三国演义》要丰富得多。 《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是古代英雄人物与农民、市民阶层理想人物相结合的产物。《水浒传》所描写的草

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

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 “丝绸之路”海上行 据说古代西方人最喜欢中国的两样东西,一是瓷器,一是丝绸,而后者更是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用以冠名西域商路,即人们熟悉的“丝绸之路”(1877年首次提出,后为世人所公认)。中国丝绸走向世界大约在秦汉时期,在西方,它被称为“赛里斯”(希腊文),当时的罗马贵族妇女都以穿上这种高贵典雅的中国丝织衣裙为荣,以至于丝价竟与黄金价格相等,丝绸也成为罗马帝国最知名的奢侈品之一。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商人们竞相前往中国贩运丝绸及其他物品,这条贯穿西域的“丝绸之路”也由此繁荣一时。 由于古代交通落后,长途贩运物品利润高,但风险也极大。以路程而言,当时的这条陆上商路从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穿越帕米尔高原,然后通往土耳其或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最终才达到罗马帝国。唐中期后,由于受到中亚国家崛起并控制商路等因素的影响,陆上“丝绸之路”也几度中断而日渐衰落,最终埋没在无边的黄沙之中。 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同时,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通往世界。在前者不断衰落的过程中,随着国内造船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的贸易商路逐渐上升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道,即所谓“广州通海夷道”,这大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具体而言,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主线路。由于距离较近,中日两国通过海路交往十分便利,传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等数千人东渡日本,但船队出发后杳无音信,有一说法是到了日本,所以日本至今仍有尊祀徐福为“蚕神”的做法。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和僧侣频繁往来中国,中土物品包括丝绸也都大量从海上运往日本,如今的奈良(当时日本国都)正仓院俨然成为保存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其中的很多丝织品即使在大陆也很难见到。直到明清时期,日本仍把从中国开往长崎贸易的商船称之为“唐人船”,而这些船大多从江浙出发,顺风三日(一般七天)即可抵达日本,并在次年春天顺风返航。 另外一条商路则以广州为起点,以南海为中心,其间途经百余国,全长共两万八千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当时的广州港,“大舶参天”、“万舶争先”,唐代诗人刘禹锡惊叹之余,曾留下“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

《中国漆器》教案1

《中国漆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了解漆器工艺制作过程和种类,各时期漆器工艺的发展。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其精神领域的外在体现。 2、能力目标要求:通过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高超的漆器工艺,了解漆器工艺种类和发展,使同学们对漆器精湛的工艺产生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并紧跟着老师了解各朝代作品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对单色造型基础具有自己的见解,运用于今后的设计作品中。 3、情感目标要求:重点是对漆器工艺中各时代特征的了解和感悟。作品是作者精神的体现,更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应当重视思考漆器发展的源流,感知时代情感体现。 教学准备: 准备漆器工艺现代作品,以便直观展现。多媒体课件PPT 课前了解古代文明起源直至明清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便更轻松展开本课程的造型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漆器的起源。 2、了解漆器的发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吸引同学兴趣 演示图片观察研究----对历代漆器工艺进行观察鉴赏以及探讨,引发同学思考。 对此归纳讲述总结----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理解经过前几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不难发现,在庞杂的美术体系中,工艺美术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工艺美术在各个朝代都有其鼎盛代表,如商周的青铜、汉朝画像砖、明清的瓷器,等等。 当然这些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也一定有其独立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其中不为众所知的漆器工艺的朝代发展经行纵向评述,希望同学们能对此有所了解。 1、提问:同学们有谁了解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是用漆涂在器物表面上所制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2、提问:漆器是一种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早期形成 第二节形态独立 第三节文体完成 第四节语体变革 第五节主体自觉 第六节走向新变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 一、特立型传奇 二、对峙型传奇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 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 新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两 种小说观念(史家小说和文学 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 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 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 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 长期并存。 ★中国古代小说特殊性形成 的原因:文学小说观和史家小 说观是对立的,它反映了对小 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 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 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 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 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 对立。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 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 殊现象。 ★小说: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 种长度的虚构故事,但在中国 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 (话语)而非形式(文体)。 ★“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 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鲁迅认为 “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 非道术所在” ★《荀子·正名》又有“小家 珍说”一语:故知者论道而已 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 “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 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 —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 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有可观之辞。”——桓谭。 ★班固正式将小说家列入诸 子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 稗官居。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 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 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 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 书·艺文志。 ★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 十五家三百八十篇。 ★秦汉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 形式上为残丛小语集合而成 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 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 小说都是成集而非单篇。 ★明胡应麟说:汉《艺文志》 所谓小说,盖亦杂家者流,稍 错以事耳。分“小说”为六类: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 订、箴规。 ★鲁迅指班固所著十五家:诸 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 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 史而悠缪者也。 ★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 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 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 《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 “杂传记”。 ★《新唐书·艺文志》“小说 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 洪迈始称唐传奇为“小说”。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将小说划为三类:其一叙述杂 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 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 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 志、述异记)。 ★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 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 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 容。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 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 别而非文学体制。 ★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 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 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 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 记体),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 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 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 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 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 础上形成的。 ★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 “市人小说”、“人间小说” 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 “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 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 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 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 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 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 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等。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 起于话。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 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 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 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 说连接起来的。 ★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 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 些口传今人为传说。由此再演 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 为小说了。这条演进道路不但 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 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 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 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 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 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 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 变,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 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 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 史入话。 ★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 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 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 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 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 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 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 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 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 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 统高度融合统一的巨著。 ★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小说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 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这些矛盾所形成的动 因,主要包括1、渊源与传统: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 于话。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 破史的传统是小说艺术发展 的强大动力;2、观念与实践: 文言小说的艺术发展是突破 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 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 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 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 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 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 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 响;3、创作与接受:;4、 继承与创新:小说史上的每一 次艺术突破,每一个艺术高 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 结果。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 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 反革新的产物。四组动因分别 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 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 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 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 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 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 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 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 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 关键。 1/ 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 论漆艺与中国古代乐器

在中国,漆艺与古乐器有着不解之缘。早在《诗经》中就有琴瑟与大漆的记载“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所谓漆艺,即漆工艺。中国大漆素有“国漆”身份,漆器艺术跻身“国粹”行列。在世界音乐史上,中国古代漆乐器是独一无二的。据考古发现,古代漆乐器有排箫、篪、琴、瑟、琵琶、笛、筑、虎座凤架玄鼓、竽、竽律、木编钟等种类。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过战国早期的13管漆排箫与两支漆篪,曾侯乙墓和长沙五里牌楚墓均出土过10弦漆琴,最为著名的要数出土的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唐代漆琴“大圣遗音”和“九霄环佩”。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漆瑟,目前出土最早的是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漆瑟,1957年信阳长台关出土绘有狩猎场面的漆瑟,虎座凤架玄鼓是典型的战国时期楚国打击漆乐器。漆瑟在两汉时期多见于画像石,唐代琵琶盛行,漆瑟只在民间流传,唐宋后漆瑟形制有所改变,与筝相似。琵琶大约在东汉时期由西域传入我国,新疆尼雅汉代精绝国遗址中曾出土过漆琵琶残片,凡此不赘列。可见中国古代乐器多用大漆髹涂,漆艺赋予乐器之美,乐器也成就漆艺之韵,它们之间同理同性,相辅相成、互为反哺。 一、品性漆艺之道与乐器之理 大漆的品性是中国古代漆乐器制作的首选因素。大漆的黏性与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品性为制造古乐器提供物理依据。大漆之道与乐器之理的同构性,正所谓“道器不二”。 髹漆是制作琴瑟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漆面坚硬, 漆膜可以保护乐器外体免受侵蚀;漆膜有弹性,对于传音、共鸣皆有改善,更可衬出乐器音韵悠长绵远;漆膜温润含蓄,不仅使乐器卓显高贵典雅,更可烘衬乐器的东方传统韵味。大漆的黏性为乐器制作提供天然“乳胶”,成语“如胶似漆”道出天然漆的重要品性黏性。漆乐器正是利用大漆的附着力而使漆乐器稳固而美观,譬如战国时期彩绘竹胎排箫各箫管的排列边,就是利用大漆粘固。大漆有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化学属性,它为古乐器物理属性提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漆膜对乐器发音系统有一定改善作用,譬如排箫音色纯美,宛如自然流云清风,素有“天籁之音”的美称。大漆作为髹饰漆器外表的艺术,它具有音乐般的品性。漆色光泽静幽典雅,具有排箫音色之美。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竹胎漆排箫”,通体黑漆为地,用朱、黄色漆髹绘三角纹样,口沿髹朱色。以当今色彩学中图谱来分析,黑与红的搭配也是一种理想的搭配。红色波长最长,纯度最高;黑色波长最短,纯度消失。由此可见,古时漆乐器多以朱黑二色髹饰是符合色彩科学道理的。漆色的黑有其他黑色所没有的含蓄、蕴藉,给人以深沉内敛的美感,更烘托出乐器典雅深邃的传统东方文化意蕴。不仅是排箫,古代琴瑟髹漆也是如此,如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通体涂布厚黑漆。南北朝时期的古琴“万壑松风——仲尼式”,中层为坚硬的黑漆,表层为薄栗壳色漆。隋琴“万壑松——霹雳式”,面为黑及栗壳色间朱漆,底栗壳色漆。唐琴漆色也主要以黑色、栗壳色为主,朱砂琴较为少见。这些乐器之髹足以彰显中国古代乐器之韵。 漆艺材料之道与乐器之理也是同构的。材料美是古代乐器工艺美自身的必然选择,譬如大漆对颜料的选择,由于大漆含有漆酸,凡是含有锌、铜、铁、钙、钠等金属化合物与大漆之漆酸是相克的,一旦与漆酸起化学反应而变暗黑,则不能入漆。《淮南子?览冥训》曰“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同书《说山训》也曰“漆见蟹而不干”。“蟹之败漆”与“漆见蟹而不干”意思是蟹黄与大漆相克。现代漆化学研究表明,生漆主要成分有漆酚、树胶、水分等,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酚遇到蟹黄后,甲壳素的水解产物壳多糖就产生了保湿作用,如蟹黄污衣,能以蟹脐擦之即去;同样漆毒患者,也可搽蟹黄治疗。“漆见蟹而不干”为同样道理,也就是漆酚遇到蟹黄后而生产过量水分而不干。说明古人不使用“蟹黄”入漆,其原因大概在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在秦朝以来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秦汉时期—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南越王墓出土的具有波斯风格的银盒、两河流域工艺制作的金珠泡饰、非洲原支象牙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当时以“番禺都会”(今广州)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实况。 西汉史书明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南越,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南海地区。《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样,从中国广东番禺、徐闻、广西合浦等港口启航西行,与从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海港口出发往东航行的海上航线,就在印度洋上相遇并实现了对接,标志着贯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打通,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此后,远至印度、罗马帝国的外国商人、使节,都沿着这条航路,往来沿海地区,进入中国内地。 (二)魏晋南北朝—发展期 这一时期南方政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因为与北方对峙,更注重向海洋发展,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魏晋以后,开辟了一条沿海航线。这条航线自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 这条航线穿越印度洋后,向西延伸到了阿拉伯半岛。那时,中国南方与斯里兰卡之间已经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官方联系。不少前往印度求法的中国僧人也取道海路。东晋高僧法显沿陆路到印度,由海路返回中国。 (三)隋唐时期—繁荣期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中国与西方的交通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成为唐朝最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是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具体走向为:从广州启航,沿东南方向航行至屯门山(今广东深圳南头),然后西行,经海南岛东部海面,越过西沙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抵印度南部后,沿半岛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直达波斯湾,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可到非洲东岸。这条海路是八世纪至九世纪间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在南海,东南亚诸国基本上进入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海洋贸易圈内。考古发现显示,唐代广州极可能已开辟直航菲律宾的航线。唐朝陶瓷开始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湖南长沙窑、河南巩县窑、河北邢窑、浙江越窑、广东潮州窑等地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 (四)宋元时期—鼎盛期 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国漆器_浙美版2014秋

中国漆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图片展示) 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 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

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3.《彩绘人物故事图屏风(局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 4.《车马出行图圆奁》(战国)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战国,直径27.9,通高10.8cm。 夹丝胎。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奁里髹红漆,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盖顶绘凤鸟纹、变形蝶纹、卷云纹等图案,奁底周边绘勾连云纹,器身外壁绘凤鸟纹、卷云纹。盖外壁绘车马出行图,共有26人、4辆车、10匹马、5棵柳树、1头猪、2只犬、9只大雁等。这幅车马出行图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漆画艺术珍品。出土时,奁里放置有花椒、铜镜、搽粉饰、骨笄、木片饰、蛤蜊壳等物。 5.《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代)高22.8厘米、腹宽24.2厘米、厚7.8厘米1978年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 盛水器,木胎,挖制。两腹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牛,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 壶体木胎髹漆,一侧绘牛,一侧绘奔马与飞鸟。此马奋蹄向前,尽管奔跑动态的表现不够娴熟生动,但飞鸟于马首之后,可见马奔之迅疾。

中国古建筑论文:漆艺及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研究

漆艺及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研究 以木结构为核心的建筑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成就。木结构建筑虽然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但木质结构的防潮、防虫、防腐蚀性较弱,大漆具有的防腐、防潮特性恰好弥补了木材的缺陷,又可以增强观感,所以髹绘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木料不能经久的原始缘故,中国建筑又发生了色彩的特征。涂漆在木料的结构上为的一是保存木质抵制风日雨水,二是可牢结各处接合关节,三是加增色彩的特征,这又是兼收美观实际上的好处,不能单以色彩作奇特繁华之表现。”[1] 1如胶似漆与漆瓦 大漆具有黏性,可以作为黏合剂使用,而人类对漆的认识应该是从其黏性开始的。王世襄在《中国古代漆器》一书认为:“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史上,天然漆的利用,最初应该是用于生产工具的粘连、加固,然后才发展到漆制日用品和工艺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大漆具有高度的黏合性,用漆液髹整的木器,不仅能防渗漏,还便于保存与清洗。到西汉初期,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伫与漆相结合的牢固性,《汉书?张释之传》记载,汉文帝视察自己的陵寝霸陵时说:“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伫絮?漆其间,岂可动哉!用伫絮斩陈滓。”这说明伫与漆结合是非常牢固的,同时

也说明在建筑中也普遍利用漆的黏性来牢结各处接合关节。到了秦汉,漆的产量大增,秦二世胡亥曾计划将咸阳城的满城城墙涂上大漆,漆产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汉代建筑上的髹漆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汉代漆艺的鼎盛。据汉代的文献记载,富贵人家住宅的壁、柱、丹墀、殿门、门户等皆髹漆彩绘。《汉武故事》中还提到了一种罕见的漆瓦:“汉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为瓦,而淳漆其外,四门皆如之。”汉代神明殿的瓦,是以夹纻为胎并用漆反复涂刷表面而成的漆瓦。到魏晋时期,后赵武帝石虎“于襄国起太武殿……皆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枝巧”。全殿饰以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极尽华丽之能事。这里的漆瓦也应该就是延续汉武帝时期所使用的淳漆布瓦。唐武则天时,在洛阳的乾元殿旧址上建造的明堂用到的漆瓦应该也是沿用了汉武帝的旧制,先以木瓦为衬,再覆夹纻漆瓦。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 2丹楹与画栋 古代建筑讲究装饰美,大漆的光泽使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独具魅力。“雕梁画栋”既是中国古典建筑装饰的法则,也是辨明等级的礼制。商代建筑装饰已经十分发达,一般是于墙面上涂刷彩绘,于木结构上施加漆饰。据《礼记》记载,周代依据等级制度对建筑色彩做过详细的规定,如针对柱子:“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国语?楚语》记载“彤楼为美”,[2]即髹丹漆之楼,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V 1.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 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2. 按出版的年代顺序,下列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____。 A. 《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 B. 《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 C. 《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 D. 《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演义全传》 满分:2 分 3. 《品花宝鉴》的作者是()。 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满分:2 分 4.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满分:2 分 5.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满分:2 分 6. 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 A. 《初刻拍案惊奇》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7. ()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 A. 民间童话 B. 恐怖小说 C. 神话传说 D. 寓言 满分:2 分 8. 凌濛初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

B. 二言 C. 二拍 D. 拟话本 满分:2 分 9.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贤相”的典范的人物是() A. 刘备 B. 曹操 C. 诸葛亮 D. 关羽 满分:2 分 10.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____。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满分:2 分 1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 B. 《秋千金记》 C. 《负情侬传 D. 《小青传》 满分:2 分 12. 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玉娇梨》 B. 《水浒传》 C. 《金瓶梅》 D. 《三国演义》 满分:2 分 13. 早在先秦子史部典籍中,已经出现一种假借他事他物以寄托本意的文学体裁是()。 A. 寓言 B. 小说 C. 传记 D. 散文 满分:2 分 14.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作者是() A. 李渔 B. 冯梦龙 C. 凌濛初 D. 鲁迅 满分:2 分 15. 《乐田演义》的作者是____。 A. 蔡元放 B. 熊大木

2017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2017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游仙窟》的作者是____。 A. 王度 B. 无名氏 C. 刘义庆 D. 张鷟 满分:2 分 2.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 A. 《后西游记》 B. 《天女散花》 C. 《续西游记》 D. 《西游补》 满分:2 分 3. 金挹香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 A. 《花月痕》 B. 《青楼梦》 C. 《品花宝鉴》 D. 《雪月梅传》 满分:2 分 4.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醒世姻缘传》 B. 《歧路灯》 C. 《金瓶梅》 D. 《儿女英雄传》 满分:2 分 5. 《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____。 A. 野史 B. 历史演义小说 C. 人情小说 D. 人物传记 满分:2 分 6.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 B. 《秋千金记》 C. 《负情侬传 D. 《小青传》 满分:2 分 7.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满分:2 分 8.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A. 冯梦龙 B. 熊大木 C. 曹雪芹 D. 纪晓岚 满分:2 分 9. 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人情小说被称为() A. 感情小说 B. 世情小说 C. 恋爱小说 D. 风俗小说 满分:2 分 10. 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玉娇梨》 B. 《水浒传》 C. 《金瓶梅》 D. 《三国演义》 满分:2 分 11. 宋代传奇的代表作是____。 A. 《翠翠传》 B. 《流红记》 C. 《绿衣人传》 D. 《金凤钗记》 满分:2 分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核题 1、任《聊斋志异》中一篇,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 析 答:《聊斋志异》之《小翠》 (1)故事梗概:越人王太常幼年曾庇一狐躲过雷霆劫,长大后官运亨通,仕途坦荡。后育一子,却是个痴儿,至十六岁仍不辨牝牡。王甚忧之。忽一日,有妇人挈一绝色少女登门,自请为妇。王大喜,遂纳之为媳。女过门后,常与痴儿嬉闹,公婆难免对其出格行为表示了不满。后,王太常结怨于同僚,险遭馋劾。幸小翠急中生智,令其化险为夷。某日,小翠将痴夫置于热汤中闷之,竟令其病愈。后小翠不慎将公公的一件名贵瓷器打破,遂遭垢骂。翠大怒,念己屡屡有恩于公家,殊料公家待己如此苛刻。于是盛气夺门而出。公子日思成疾,骨瘦如柴。偶以故自他里归,竟意外邂逅小翠。两情由是相悦。期间,女每劝公子别婚,然公子不从。后年余,女容颜日异。自称无法生育,央公子他娶。公子无奈,然之,娶钟太史之女为妻。后女遗玉匿去,竟不回。 (2)主题思想:狐女小翠为报王太常救母之恩,委身其痴子为妇,数年如一日,含垢忍辱。其有情有义者,正如异史氏所言: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 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作者借狐之重情重义,来反衬人之薄情寡义。的确振聋发聩。 (3)艺术特色:本文再次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其真其

纯,皆可与婴宁和狐谐女相媲美。只是,小翠身上多了些克忍。由于她是为报救母之恩来到王家,所以对王家人的苛刻,更多时候是以含忍之心面对的。这期间的小翠,尽管时有天性流露,但多少带着些压抑,没能全然放得开。直到五年报恩期满,她因不慎将一名瓷失手堕地,招来夫家人大骂时,方将本性展露了出来:“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 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真乃一刚烈不阿的好女子也!阅至此处,小翠之真性情方才呼之欲出,令人大快朵颐。可见,小翠同狐谐女一样,身上是有反抗精神的,其重情重义实在叫人肃然起敬! 2、《水浒传》如何塑造传奇式英雄人物? 答:《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

(完整版)中国古代漆器剖析

一、新石器时代古朴的漆器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从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二千年,经过了长达三千年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漆器,目前已发现两处:1974年发现的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和1973年发现的距约五千五百年的江苏常州圩墩马家滨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两件漆器:朱漆瓜稜碗和緾藤篾朱漆筒形器。这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漆器。但是,这两件漆器,已经使用了朱漆,而从本色漆(褐黑色)到色漆(朱色漆)的使用,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说明河姆渡遗址的漆器,只是中国漆器的流,还不是源。 常州圩墩遗址出土了漆筒形罐和喇叭形器,这些漆器使用了红黑两色漆,说明漆工艺进步了,但时间上比河姆渡晚了二千五百年,漆工艺在早期的进展是多么缓慢和多么不容易! 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漆器发现增多了,主要有江苏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的黑漆陶罐、棕红色漆陶杯,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等,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彩绘漆鼓、案、豆、俎等。 根据上述考古资料,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很可能是漆工艺的摇篮,此后,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等地。 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时间虽然长达三千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进展缓慢。这个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是用石器作工具,将木料砍制或挖制成胎,再涂漆而成。胎骨比较厚重。前期只有木胎一种,后期出现了陶胎漆器。 这个时期漆器艺术的表现手法,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装饰艺术,均处于古朴的阶段,其特点是朴素、单纯,像天真的儿童,像大树初生只有两片叶子一样,给人以纯真和朴素的美感。如饰带纹、回纹、云纹等简单的几何纹饰;绘红、黑等并不复杂的色彩;器形则注重实用,几乎没有附加装饰。值得注意的,是余坑良渚出土的朱漆杯,镶嵌了平平整整一周白玉珠,朱漆与白玉交相辉映,非常美观,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漆器镶嵌工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二、夏商周神秘、威严、庄重的漆器艺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