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
-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我校的校本教研一直比较重视并取得丰硕成果,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 校本教研,迎接新课标实施,省、市、县教育局发出“关于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的通知”,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新方案。

一 . 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处室负总责,教研组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

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 、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 、专业引领。,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

一级———校长、处室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1.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 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及中层干部应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主管副校长及教务主任每周不少于3节。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 、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4、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5 、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6、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部教研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7. 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务处、教科处、教研室、政教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管理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务处、教科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 、组织好隔周 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四有”:定时间、定场所、定内容;有记录、有存档、有反馈、有检查。

2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等理论,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

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核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5 、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般来说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自身学校实际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之为校本课题。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

6 、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 、做好以老带新工作、以新促老,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周互相 听课。

8 、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各学科信息员要主动且经常性的做好教学资源库的整理、充入工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9 、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平时勤检查,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和谐合作的教研组。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本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 、组织制定本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 、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 、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

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 、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 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 、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 、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写 教学反思,每周保证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节数。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教研论文。

6、要熟悉新课程计划、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了解新课程标准 。

7、能把握好大纲、考纲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六 . 具体实施计划:

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 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 一) 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每月每位教师进行 1 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 1 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由教学检查组进行检查评价。

(二) 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 交谈、讨论,每组利用隔周教研活动,每周集体备课,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的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务处每周检查做好记录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3、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三) 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小至典型案例)推向社会,

(四) 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 、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 1 篇教学案例分析。

2 、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举行 1 次研讨交流。

3、 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年学校进行两次面对全校教师的业务讲座,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备课组要进行教学反思;利用校园网采集前沿性信息等各种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 、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会基本技能,会制作简单课件,用于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兴趣。

( 五) 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1.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期末写出阶段总结或教改论文。教科处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听课调查,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2.

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本学年的重点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我县资源和学生实际,每个学科组开发 1 ~ 2 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科处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将传统的学校兴趣活动和活动课,通过提升,成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我们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