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种境界

四种境界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正蒙学堂国际儒学联合会张世英 人的精神境界,按其实现人生意义、价值的高低标准和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欲求”的境界(资料图图源网络) 第一个等级,即最低的境界,是“欲求的境界”。人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孟子》中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 第二个等级,是“求实的境界”。人有了自我意识,能分清我与物、我与他人,能把自己当做主体,把他人、他物当做客体。人在这种境界中,不再只是满足于最低的生存欲望,而是更进而要求理解外在的客观事物(客体)的秩序——规律。这种要求就是一种科学追求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求实的精神。 “求实”的境界(资料图图源网络)

随着科学追求的进展,也随着个人的日益社会化,人同时逐渐领悟到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简言之,领悟到“万有相通”,其中不仅包括领悟到人与自然物之间的相通,而且包括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通。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相通的领悟,很自然地使人产生了“同类感”,从而也产生了道德意识。 这样,人就由第二境界进入了第三境界——“道德的境界”。人在这种境界中,以对万物一体相通的领悟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作为自己所“应该”做之事而为之奋斗不已。但是,“道德境界”以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为前提,以主客尚未达到最终的融合为一为前提。道德的实现与完成,既是道德境界的极致,也是“道德境界”的结束。 “道德”的境界(资料图图源网络)

这就开始进入了第四境界,即“审美的境界”。“审美的境界”属于“高级的主客融合”,它包摄道德而又超越道德、高于道德。在“审美境界”中,人不再只是出于道德义务的强制(尽管这是一种自愿的强制)而做某事,不再只是为了“应该”而做某事,而是完全处于一种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自然而然的境界之中。“自然而然”不同于“应然而然”,后者尚有不自由的因素,前者则是完全的自由。 “审美境界”中的人必然合乎道德,必然做道德上应该之事,但他是自然地做应该之事,而无任何强制之意,自然在这里就是自由。美有优美与崇高美之分,我以为崇高美高于优美,它是审美境界的极致。具体地说,崇高美就是对万物相通之“一体”的一种崇敬感。我把这种感情称为“无神论的宗教感情”。 “审美”的境界(资料图图源网络)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是为自己而战,第二种境界是为他人而战,第三种境界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第四种境界是为全人类而战,第五种境界是为自然而战。 应该还有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但是可以达到第五种境界的人地球上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因此再谈更高级的人生境界显然就没有什么意义。 人生来就是要战斗,为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生存而战斗,而人首先得为自己而战,自己能生存,然后才能让别人生存。因此人生的境界是一层一层往上的,人只有经过低一级的境界才能向高一级的境界前进。在生命过程中的大多数人都挣扎在人生的第一和第二种境界中,有一部分人到达了第三种境界,而只这一部分人中只有一小部分达到人生的第四种境界,达到这个境界已经很难了,只有象古代东方和西方的圣人才达到过这样的高度。像中国的孔子,将原本属于贵族的教育平民化了,他就是为了人类而战,在他那里,没有国界之分,没有贫穷贵贱之分,普天之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接受教育。再往下,为自然而战,也许现在的人们只会认为这样的人是疯子,但历史会证明这样的人是人类历史上,不,应该是自然史上最崇高的生物。 我引发了一个思考,就是学生究竟是应该在压力下学习还是在非压力下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最典型的在压力下学习的模式,结果是学生的知识根基比较扎实,功底与同样年龄的西方学生相比的确比较好,但是这样的好处也是有代价的。中国学生在被动灌输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而非压力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压力下学习,学习本来是一件苦差事,却变成了一件令人可以获得成功感,使身心愉悦的事情;而压力下学习,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变成了一件为了应付学习任务而疲惫的事情。两者的效果不言而喻。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是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作者氢“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的解释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的解释 人生的境界,是指人在生命历程中所处的不同状态和层次。不同的 境界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价值观。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 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我们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分别进行解释。 第一种境界:物质境界 物质境界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 往会把物质享受放在第一位,追求金钱、地位、名利等物质财富。他 们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足,因为物质的满足是短 暂的,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第二种境界:情感境界 情感境界是指人们对情感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 往会把感情放在第一位,追求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体验。他们认 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情感支持,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这 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情感的波动和不稳定,因为情感的满足是不可 靠的,无法带来真正的内心平静。 第三种境界:精神境界

精神境界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 往会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追求知识、文化、艺术等精神体验。他 们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精神财富,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精神的孤独和不足,因为精神的满足是有限的,无法带来真正的生活实际。 第四种境界:境界境界 境界境界是指人们对自我境界的追求和满足。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 往会把自我提升放在第一位,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等境界提升。 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因为境界的提升是无限的,可以带来真正的人生价值。 总之,人生的境界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 然而,只有在境界境界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生的境界的4个境界注释

人生的境界的4个境界注释 人生境界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道路,也是一种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力量。在国外有四种基本的人生境界,分别是小孩、青少年、成人、老年,它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及相应的义务、权利和责任。 其实,不论是小孩、青少年、成人还是老年,在每个人生境界都有相关的学习机会,有必须面对的挑战,有必须实现的理想,也有机会去完成一些自我展示的伟大事业,从而提升自我而不断前行。 以小孩为例,小孩处于最初的人生境界,他们有可爱的外表,有活泼的性格,乐于助人,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也有机会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从而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对小孩来说很重要,只有不断地学习,他们才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陷入一种安逸的态势。 而当青少年长大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他们不仅要继续接受学习,而且还面临着许多更复杂的问题。比如,青少年会面临性格的改变,对未来的恐惧,以及与社会的变化有着不同的态度。同时,青少年还要逐步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学会去认识和控制他们自己的情绪,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以及学习如何做正确的决定。 随着青少年慢慢长大,他们进入成年的阶段,会有更多的压力和机会。虽然成年的人的生活节奏会比青少年更忙碌,但也有很多乐趣可以从中获得。比如,在这个时期,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人生有了真

正意义上的落实。如果他们曾经勤奋学习,现在就可以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他们曾经有过创业梦想,现在就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佳时期。对成年人而言,挑战是很多,但他们也有更多机会面对更多艰苦的挑战,而不必要经历像小孩和青少年那样的挣扎。 最后,老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生最后的一个境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在这段时光里,面对的挑战不再是短期的目标,而是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些意义会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去珍惜自己,把握爱情,增加家庭温暖,去完成一些自己视为重要的事业。他们也去从中享受这一刻,而不是像小孩、青少年或成年时期那样去担心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人生境界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小孩、青少年、成人和老年,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取得一定的成就感,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素书》人生四种境界

《素书》:人生四种境界 《素书》为秦末黄石公所作,在汉朝被称为天书。相传黄石公在桥上扔下鞋子,三试张良,认定张良品行优良之后,才把天书传给他。后来张良正是凭借《素书》辅佐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基业。 这本书仅有一千多字,但是涉猎广泛,除了安邦定国、军事谋略之外,还有很多修身正己的法门。 其中讲到,人虽然一样负阴抱阳而化育,但由于性情禀赋各异,所以可以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境界是衡量个人修行的重要参考,也为人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 第一层:自然境界 《素书》里讲,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这是说,人们遵守纲常伦理,勤勤恳恳地劳作,没有丝毫的背离,日夜相继,只为生计奔波。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 他们近乎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下,遵守着基本的规矩制度,满脑子想的都是温饱,所有的努力都是指向生计和生活,和动物一样,只为满足口腹之欲,只为活着,没有更高的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在老舍的《骆驼祥子》里,历经虎妞难产,车子变卖之后的祥子,心灰意懒,混吃等死,就处于这一境界。 第二层:功利境界 《素书》中有言: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这类人就高于自然境界,他们开始在社会上谋求一定的地位和利益。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这一境界中。 无论是升学、考官、经商,都是为了获取个人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获取更多的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追求地位和利益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依然要注意,天道“赏善罚恶”,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望而为所欲为,一定要恪守底线,用符合社会规则的方式来获得进步的机会。 第三层:道德境界 《素书》中有言: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境界是一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达到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体验,是一个人在心灵层面上的成熟和深化。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境界,通过思考和感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浮躁”的境界。这是很多年轻人常常会经历到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十分强烈,追求快乐的心态往往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他们不断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名声和地位,希望通过这些来获取快乐。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外部的东西给予的满足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追求的是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的提高。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往往感到迷茫和没有方向。他们追逐的目标不断变化,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 第二种境界是“平凡”的境界。在平凡的境界中,人们已经逐渐关注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追求真实和纯粹。他们明白物质的追求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开始探索内心的世界。他们学会与自己对话,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这种境界中,人们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们懂得欣赏自然的美丽,懂得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内心充满了平和和满足。

第三种境界是“高尚”的境界。在高尚的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的桎梏,关注到了社会和大众的利益。他们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他们有着追求真理和公义的精神,对社会问题思考更加深刻,关注他人的福祉。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追求的目标更高尚。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动力和激情,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议题和活动中去。 第四种境界是“智慧”的境界。在智慧的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一切的烦恼和纷争,拥有了洞察真理的智慧。他们已经悟透了世事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看透了名利的虚妄。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抱着平和和宽容的态度,接受一切的存在。他们宽阔的胸怀能容纳世间的一切,不被外界所困扰。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成长和提升。他们拥有了智慧的眼睛,能够看到生活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把握住生命的真谛。 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境界。每个境界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意义。通过经历和感悟,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管是浮躁的境界、平凡的境界、高尚的境界还是智慧的境界,每一个境界都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境界都值得我们珍视和体验。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境界,活出自己的精彩。继续人生境界的内容,可以拓展以下几点: 1. 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内在修养。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增长和

齐物论的四种境界

齐物论的四种境界 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创作的一篇哲学文章。文章中提到了“齐物”这个哲学概念,主要是指一种达到了心境至高境界的状态。齐物可以理解为心静如水,与世界万物和谐共处的状态。而齐物的境界,又分为四种:肆无忌惮之境、恬淡之境、无有所取之境、无有所谓之境。 一、肆无忌惮之境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毫不顾虑地追求自己的欲望,不论是财富还是权力,他们都认为这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我执”,认为所有的事物和利益都必须服从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否则就是不可忍耐的。这是一种浅薄的心态,将人们拘于欲望的枷锁之中。 二、恬淡之境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开始意识到物欲的短暂性和虚无。他们不再执着于物质的追求,而是开始寻找内在的宁静与平衡。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更关注身心健康,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使命。他们懂得欣赏自然风光、艺术品等美好的事物,从而更加深入与自然相互融合。 三、无有所取之境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已经放下了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执着,并意识到一切事物皆是无常的。“无有所取”意味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得到,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丢失。人们开始深刻理解到自己是宇宙万物的形而上之一,与万物相连续。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心灵变得非常高贵和纯净。 四、无有所谓之境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心境已超越了一切的生老病死、得失成败,他们已经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在这种境界下,人们对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没有彼此的观念,不存在任何的界限或者距离。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是极其难得的精神状态。 总之,齐物论的四种境界是通过对于自己的认知以及对于外部的认知,逐渐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状态的过程。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自我修炼才能够实现。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浅薄和执着,不断努力打破自己的局限,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开阔、高贵和纯净。

人生四种境界的内容

人生四种境界的内容 人生是一场修行,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折腾一番,然后匆匆几十载就离开了这个世间,虽然时光短暂,但也品尝到了人间的各种酸甜苦辣,非常丰富多彩,虽然最后离世的时候也带不走世间的一花一草,但活着的这个过程其实是有重大收获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没有白走的路,我们都是带着修行的重大任务和意义而来的,都是助我们一路不断改变提升与成长。 当你对这个世界无所求的时候,你就不会苦,你就不会累,你之所以苦和累和烦恼,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所求,当你真正人生的境界达到无所求,你就不会累。经过高人的指点,我最后把人生总结为四重境界,今天分享给大家! 一、自然境界 什么是自然境界呢?简单来说就是本能境界,比如说话吃饭,喝酒吃肉,男女关系,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不用别人教你就会了,是人天生的一种本能能力,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就会哇哇大哭,天气热了就乱拉衣领,天气冷了就躲进妈妈的怀里,就是这种自然反应,自然的一种本能。 自然境界一般都在婴儿和少年时期尤为明显,在这时期人的思想和心灵还是比较单纯和纯洁的,也处在一种纯自然的境界中,对世界都充满的是好奇,光明和美好。因为在这时期,孩子的的生活主要依赖于父母,所以不会为生活或工作而发愁,除了学习就是玩耍。 在这样一种自然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就不会有烦恼,即使有一点

学习上的烦恼,很快过两天就忘了,因为小孩都天生爱玩,只要玩一会就什么都好了,所以很多人为什么长大之后,特别怀念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玩得特别开心,特别有味,特别美好,特别幸福。 在小孩时期,我们处于自然境界中,思想纯净,没有生活负担,就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无所求当然就没有烦恼了,当然就处在了一种人生的自然境界当中。 二、功利境界 人走向社会以后,为了生活而奔波在外,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金钱名利,为了吃饭,为了养活家庭,我们不得不追求金钱名利,于是心里自然升起了功利心。 你是教授我用得上你,你是当官的我用得上你,我就和你有意地和你交往,这个过程当中不管你嘴里说不说一定是功利的,有功利在里头是功利境界,所以我们出门在外工作,求生存谋发展都是在求功利,都是在相互竞争,往自己身上谋取功利,因此人心就复杂了,这社会环境就复杂了,只要有工作,有生意事业交往的地方都是非常险恶与复杂的。 因为有了功利心,人都变得自私自利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根本利益,在自己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不顾什么人伦道德的,背地里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干一些害人利己的事,玩各种套路,各种陷阱与手段,各种勾心斗角,耍各种阴谋诡计,都免不了会被人算计,被人背后捅刀子,说到底就是功利心引发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