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阴虚、血瘀、血虚

阴虚、血瘀、血虚

阴虚、血瘀、血虚
阴虚、血瘀、血虚

阴虚、血瘀、血虚们——这是一群好解决的家伙们

阳虚的菇凉,先是身体被搞得晕晕的,然后皮肤才遭罪——这种类型的伤害,好像慢性毒药,有水滴石穿的功力,还真不是几天就看得出来的,“温水煮青蛙”的情形,真是足以让人忽略,直到当皱纹、痘痘、色斑的集团军,在与年龄不相称的时段,早早爬上脸,攻城略地时,才激起人骨子里的心惊肉跳。

那是身体全面衰退的反映,简直就是不可挽回的境地。

所以,这样子的菇凉们,应该早早预防:谁说青春就伤的起?一样伤不起。

身体这个精明的算术家,早把你放肆的熬夜、无忌的冷饮、可人的短裙,作为负债铭记心头,然后啊,它真会毫不留情的算总账。

阴虚的姐妹们大概会好一点,毫无疑问,那些血热、血液亏虚的症状,可没什么能隐藏的,都立马写到脸上,干涩、枯萎,发黄,这可与青春毫不相容,我想镜子前面,谁的警惕心都会腾腾的上冒,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毫不松懈——真是欣赏你这样子的决心。

我明白,捍卫容颜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拿什么和它相提并论。

但令人难堪的是,就算有态度,却没有正确的战略体系,这场关于身体的战斗,还是会输到精光,这令人情何以堪?

这是日以继夜的焦虑…况且郁闷的是,就是你明明知道结局,却阻止不了这一切事情的发生。

现在,不能这样子了。

很多时间,阴虚和血虚都蛮容易混为一谈。不过这本来就是两兄妹,你非得扯的很清,那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硬生生的割开了。

阴阳两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那更是属于偏执的细节变化,我宁愿告诉你,“黄芪建中汤”打准这一块基本不会出错,这总比大规格的文字布局来得舒服的多。

细节的误差,足够交给身体去搞定。

阴虚会显著的呈现出热:皮肤干干的,头发色泽枯萎,口干咽痛、舌头红的一派灿然,舌苔很少或者没有,手脚心暖的过了头,或者腰酸背痛,大便干结,小便黄黄的。

这样子的虚证如果被视而不见,血虚也会结伴而来。真是不堪忍受的事情。简单地说,这不仅仅是热的问题了,而是那种皮肤上的干燥质感,好像高清电影一般,被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

更多和干燥相关的症状,比喻血瘀,也接踵而至。

而同时,血虚也能导致阴虚。这种情形清晰的表现是:一个人从单纯的面色发白、月经量少,走到身体开始发热。

解法:

不过,好消息是,那些凉凉的美容润肤的草药,更加青睐阴虚体质的人。

1、所以,阴虚或者血虚的孩子,用麦冬、天冬、石斛、玉竹(只是唯一性平的),都是超级养颜补水的药物,滋阴效果无可比拟。可混合几种药材,配上四分之一分量的生姜与白术(免伤胃气),来煮上一大碗,水开了加煮5分钟,当一天的茶喝。

如果难得自己煮药,我也清楚你有那么一点点的憨懒,那么“四物汤”真是很好的补血药;六味地黄丸更能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

这样子的中成药与自己配的药材,如果同时进行,那么皮肤恢复的速度,也会显著到增加一倍。

到开始光彩照人的时间,就可以光喝前面说的茶了,这足够让你看起来非常水润。

2、血虚与血瘀同时也是值得一起提到的,那些胸闷的菇凉们,那些身体时不时冒出一块淤青的菇凉们,那些生斑生的肆无忌惮的菇凉们,那些面色晦暗、口唇发暗的菇凉们,这是用“血府逐瘀汤”开始对抗的时候到了。

黄芪建中汤有多好,需要另外讲。

另外说,药店卖的“小建中汤”,都不行。

(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

(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一、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

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3、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分析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7T15:02:00.3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作者:饶亚 [导读] 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巴东县人民医院湖北省恩施市 444300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FMPS、F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加减清营汤;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临床疗效 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中晚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加重患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并发症[1]。其中内毒素多分布在微生物细胞壁或者革兰阴性菌之中,如果生物死亡或者细胞处于高速增值状态,内毒素便会被释放并进入人体循环之中,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伤害。现阶段临床治疗多遵循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治”理论,运用凉血解毒和清营泻热的方式,有效缓解内毒素虽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22,年龄28~68岁,平均(38.3±2.5)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为(12.6±3.1)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20,年龄23~60岁,平均(30.4±3.1)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13.5±2.8)年。全部患者符合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并且经由中医辨证为热毒血瘀型,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肝治疗,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599),1.2g/d,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60004),30ml/d,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630),250ml/d,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药方为:生地黄15g、赤芍15g、金银花13g、麦冬10g、熟大黄8g、水牛角30g、连翘15g、玄参10g,水煎口服,300ml/次,2次/d,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周。同时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症状,随症加减,其中对于腹胀尿少患者增加茯苓10g、厚朴5g、薏仁25g;对于舌苔厚腻者增加生白术15g、砂仁6g;对于目黄染重者熟大黄增加2g,另外加田基黄25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功能参考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放映速率(FMPS)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C)两项指标。同时检测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使用动态浊度法,经由BETA-24A内毒素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FMPS、FC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对比(x+s) 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为(0.071±0.02)EU/mL,明显低于对照组(0.215±0.07)EU/mL,t=12.353,P=0.000。 3.讨论 在肝硬化病症进入晚期时,多出现内毒素血症,加重患者肝硬化各项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多采取中医治疗方式,从此病毒、“气虚”和“血淤”等基本病理特点出发,根据患者病症变化具体情况,辅以加减清营汤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放映速率(FMPS)、纤维蛋白原含量(F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清营汤是中医温热学治疗热入营分证的经典古方,严格遵守“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的理论依据,在临床使用中选取本方加减的方法,既起到解营分热毒作用,又能够凉血散瘀,以此有效缓解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症状。其中玄参能够降火解读,配合连翘、金银花和黄连苦等药材能够达到良好的泻火祛热解毒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减用药,以目黄染重者为例,在治疗中增加大黄的用量,有研究[2]表明大黄可有效清除肠源性内毒素,降低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徒康宛[3]等人在研究中针对目黄染重者给予清营汤治疗,并加大其中大黄剂量,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内毒素水平降低了11.09%,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血瘀:病从瘀中来 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血瘀:病从瘀中来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内结之血史老总结历代医家经典、阐发了血瘀证的三种形成途径,其中一种是内结之血为瘀血。1血瘀证瘀滞内结是指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是中医对血瘀的最基本认识。属于内结之血为瘀血的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史老曾经救治过一个冠心病的患者,这个患者装了8个支架但是仍然反反复复不见好。史老告诉我们,支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意义非常大,但是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支架只能放在比较大的血管中,对于一些细小的血管堵塞是没办法装支架的,而供应心脏血液的90%全来自于小血管和微小血管。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血瘀的现象,请大家对照以下症状,有两条或者以上就要提高警惕。【血瘀证常见症状】1.舌质紫黯或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3.肌肤甲错或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4.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7.肢体麻木或偏瘫8.精神、神志异常9.腹腔脏器肿大或包块冠心病的病人放了支架并不能一劳永逸,虽然冠心病大血管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很多微循环还存在着堵塞,从心肌层面上来看可能并没有改善供血。所以史老根据古代医家关于瘀血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提出了瘀血阻络的观点,并形

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瘀血形成的三个途径内结之血、污秽之血、离经之血2气虚血瘀史老告诉我们冠心病的病机,大多数都是气虚血瘀。气虚以后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容易缓慢停滞甚至凝结。也就是中医当中的“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大气下陷↓无力擎血↓循环受阻↓血瘀气虚血瘀证的主要的表现在血瘀的症状基础上,还有气短,乏力,易汗出,心胸隐痛,动则加重。临床上,史老会给气虚血瘀的冠心病患者用一个名方。【升陷祛瘀汤】生黄芪升麻柴胡知母桔梗山萸肉党参益母草三棱莪术提示:气虚血瘀患者在服用这个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对方子做出调整。专家表示,内结之血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与中医的“气”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气有升有降,升降是人体的基本活动的规律。在解决瘀血的时候,也要从整体上重视协调全身的气血关系以及其他的夹杂因素。芪花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只是想进行调理,史老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芪花饮。【用料】生黄芪9克,三七花9克【用法】泡水喝,这对于调理气虚血瘀很有帮助。【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此茶。3寒凝血瘀心绞痛、冠心病也有很多人的情况属于寒凝血瘀。在血瘀的症状基础上,出现猝然胸痛、遇寒加重、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等情况,说明我们体内很有可能有寒凝血瘀的现象。泡脚方▼对于夹杂着寒的血瘀,史老告诉我们要采取温阳活血的办

_金匮要略_对妇科血瘀证证治述要

文章编号:1009-5276(2003)10-1727-02 中图分类号:R25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2-08-10 《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证治述要 许丽绵 宋 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510405,广东广州//第一作者女,1961年生,副主任医师)关 键 词:金匮要略; 妇科血证; 证治 妇女以血为本,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用。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任何原因引起冲任气血不畅,胞宫血脉瘀阻,致使经隧不通,或血不归经,或壅聚成症,均可发生经孕产乳诸杂证,临床表现有腹痛、经水不利、闭经、出血、发热、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口干燥、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不利等,故活血化瘀法乃妇科常用之法。《金匮要略》妇人三篇系统地论述了血瘀证的成因、脉证、治疗,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1 瘀血的成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条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虚是气血虚少,积冷是寒邪冷凝结,结气是气机郁结。因气血贵乎充盈,气机贵乎调达,血脉贵乎温通,若三者一有所患,日久必然导致血气凝结,胞门闭塞,经络阻滞,从而发生妇科疾病。 气滞血瘀 血的运行全赖气的推动,气为血之帅。七情内伤,气机失利,气滞而致血瘀。特别在经期、孕期、产后,若因七情内伤,情绪抑郁不畅,气滞血瘀,而导致经行不畅、痛经、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病证。如《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0条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即为气滞血瘀之证。 寒凝血瘀 寒为阴邪,血得寒则凝。经期产后,血室正开,若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或冒雨涉水,均可导致血为寒凝而成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条曰:“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即说明寒入胞宫所致的血瘀证。 热灼血瘀 热邪煎熬,耗律灼血,致血液凝滞。多因感受火热之邪,或经孕产后过食辛热助阳之品,热伏冲任血海,灼血为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即说明热邪煎熬,热与血结而成瘀。 出血成瘀 各种出血都有形成瘀血的因素,离经之血,留而不去,久而成瘀,瘀血阻滞经脉,新血不得归经,又可导致异常出血。出血与瘀血互为因果。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4条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均说明有瘀血的存在。 2 瘀血的脉证 腹 痛 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如痛经、妊娠腹痛、产后腹痛。其腹痛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按之有块,血块排出痛减为特点。如《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0条曰:“…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为瘀血阻滞痛经;《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5、6、7条则为瘀血停留所致的产后腹痛。 经水不利、闭经 瘀血阻滞,经隧不通,血行不畅,则月经量少,甚则经闭不行。如《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6条曰:“…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以及《妇人杂病脉 证并治》第10、13、14条皆为瘀血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 出 血 瘀血阻脉,血不归经,新血妄行。离经之血既可为血瘀的原因,也是血瘀的结果。包括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等病证。《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裹急,腹满,…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乃冲任虚寒兼有瘀血而引起的崩漏。《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2条曰:“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为妇人素有症疾,复又妊娠,瘀血在内影响胎儿发育而出血。 发 热 瘀血引起失血,出血导致瘀血,久而伤阴,阴虚生内热,则可出现发热。如《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裹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躁”,以及《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7条:“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暮即发热和日晡潮热,均是瘀血耗伤津血,阴津亏耗所致。 望诊及舌脉象 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口干燥,乃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失调,肌肤失其营养,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如《金匮要略血痹辨虚劳病脉证并治》第18条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不利。 3 瘀血的治疗 依病情之轻重,病程之长短,体质之虚实而有活血化瘀、活血消症、攻逐瘀血之不同。又因瘀血的成因有气滞、寒凝、热灼之不同,因而相应有行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等不同。 活血化瘀 用于瘀血壅阻者,证见腹中刺痛拒按,经行不畅,经来有血块,甚或经闭,舌质紫暗,脉沉涩。《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5条曰:“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妇人经后和产后,风邪最易侵入腹中,与血气相搏,以致气血瘀滞,宜红蓝花酒活血化瘀,利气止痛。瘀血滞留,气血不畅,故少腹疼痛,经行不畅,用土瓜根散以活血调经。方中以土瓜根、 虫活血行瘀;桂枝、芍药和营血,通血脉。 活血消 用于血瘀郁结凝聚积症包块。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2条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妊娠合并症瘕下血证。方中桂枝辛散行滞,通脉化瘀,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症,茯苓、白芍健脾养血,取扶正祛邪之意,用蜜为丸,取其缓攻,服量取递增方法,达到症去而不伤胎。此乃治本之法,即“有故无殒,也无殒也”。但当“衰其大半而止”。桂枝茯苓丸除治症病下血外,临床还用于瘀血痛经、产后恶露不绝、胞衣不下、异位妊娠、胎死不下等证。(下转第1775页)  中医药学刊 2003年10月第21卷第10期 古医籍博览

40多年的临床经验阴虚阳虚

40多年的临床经验——阴虚阳虚 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作者是河南省信阳地xx县人氏。祖上世代中医,据老 辈人传,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

中医教你分辨肾阴虚肾阳虚

火和水构成了阳和阴 中医的理论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实践,取相比类,是最常用的手法。火为阳,水为阴。 什么是虚呢? 就是弱的意思。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 那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呢?或者什么是火,什么是水呢?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人体的阳气。那什么是人体的阴呢,或者人体的水呢?这个水就是血液、体液。 就像烧水做饭一样,如果火烧的过大,水会烧干,饭会烧煳;同样,如果火不够的话,水烧不开,饭也做不熟。人体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因此,一般而言,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 因此,只有阴阳平和之人,身材才会不胖不瘦,显得很匀称。偏胖偏瘦之人,多半身体都有问题。 肾阴:

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 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由于“阴虚则阳亢”、“阴虚生内热”,肾阴虚往往会出现潮热、升火颧红、舌红、口干咽燥、脉数无力等热象,但也有虚而无热,则称为肾精亏损。肾阳: 肾阳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也称“元阳”。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如肺失肾阳的帮助则出现气急,吸气不足等症称为肾不纳气;脾失肾阳的推动则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心失肾阳的鼓动则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唇舌青紫等心阳不足的症候;膀胱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或遗尿;津液的吸收、输布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发生水肿;肾脏本身气化不足则出现阳痿、遗精、腰脊酸软等症;如果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称为亡阳。“阳虚则阴盛”,“阳虚生外寒”。肾阳虚必然会产生寒象,如行寒肢冷、面色光、腰脊冷痛、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淡苔白等症。

血热是热毒侵入血分

血热是热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发生在热带地区,或者是在非常热的环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热的季节,曝晒过度,或者是出汗过度,没有补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热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兴奋剂,都可能导致血热。 血热的症状是血液热了之后,到处乱窜。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血热的经验,只是不太记得而已。每到了夏天,晒过太阳之后,血液在体内乱窜,弄得你坐立难安。你通常会说,好热喔。仔细的去感觉一下,就可以发现,皮肤由内而外有一点刺刺的感觉,那是热血妄行。有些人的微血管比较脆弱,就在皮下出现一点一点的小红点。那就是脾经对血管的调节不好,当热血窜到末稍的时候,血管就挡不住血液,以致血液就渗出来一点。看上去,就是皮肤有斑疹。 在血热的情形下,即使是静脉流出来的血液,也是鲜红色的。不像平常静脉的血液比较暗红。早期,西洋有一位医生陪著工人搭船通过赤道,要到南非去工作。那时候的船舱没有冷气设备,通过赤道时,很多工人病倒。当时的治疗方式就是把静脉割开来放血,让血液流一点掉,症状就改善很多。那就是血热造成的。当时,他把静脉一割开来,看到血色鲜红,吓了一大跳,以为割到了动脉。后来,他从这里面想到了物理学上有关热力学的一条定理,就是能量的转换,热能会转换成身体的内能。从而得到物理学上一个认知。 还有心烦不安。这时候一定很烦燥,坐立不安,一下子起来走走,一下子又坐下来。舌绛,这时候的舌头是很红的。再严重一点,就会谵狂,就是讲话不经过大脑,乱讲一通。再更严重一点,就会昏迷,不醒人事。 我在前面讲过,身体的操作都是非线性的,当血热的时候,非线性现象就会很厉害。厉害到某一种程度,身体就会失控,各个器官会失去彼此之间应有的节奏和协调,也就很容易昏迷。 脉数,是血脉跳得很快。因为要加速散热,必需要加速循环。透过表皮来散热,也透过呼吸来散热。 血的病大概有以上所讲的三种,第一种是血虚,造血功能不足,对身体的滋养、濡养的功能也就不好。第二种是血瘀,通道不顺畅所造成的。第三种是血热,环境的温度太高,以致热毒入侵血液里面。 血热根本无法治愈,只是看自己平时保养的好不好.发血热的时候,可以吃中药,也可以买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两瓶,一天吃两次,是大清热的药,再买十滴水擦患处,在生病期间不可以吃辣椒,不可以抽烟,多吃清热解毒的蔬菜,多喝绿茶. 一般半个月就好了.也不会每年都发.快到夏天的时候,煮薄荷冰糖水喝.会有一点预防作用 双手双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通常较差,是我们的身体最容易觉得冷的部位。

中医内科学病证歌诀大全

中医内科学病证歌诀大全! 肺系病证 一、感冒 病证歌诀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 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 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常人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病证歌诀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 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痰湿,内伤痰热清金方, 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三、哮病 病证歌诀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三子养亲化风痰, 青龙石膏寒包热,虚哮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六君生脉金水煎。 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证——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加减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加减 缓解期 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 病证歌诀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痹五磨专, 生脉补肺脱参附,肾虚不纳参蛤散。 实喘 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 虚喘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合黑锡丹加蛤蚧粉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肾阴虚和阳虚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 阴虚: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 阳虚: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腰凉膝凉、阳萎、早泄。 如果确实是肾虚:一句话,手脚热的、出汗的,就是阴虚,手脚冷的,就是阳虚。 虚证从中医来讲,认为是脏腑功能的不足,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脏器,脏指的是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腑指的是和脏互为表里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等,五脏六腑的功能好不好,像西医去查一些指标正常不正常,而中医师通过气血表现出来,比如说你心气足不足,肾气强不强,都是通过气血表现出来的,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脾,这个跟现代医学的脾完全是两回事,脾能够接受物质以后,它运输消化,最后化成气血,而升成气血以后,就能营养全身各个部位,当脾虚的时候,气血生成不足了,俗话说就是能量不足了,就感觉到特别疲劳。 根据中医的不同类型来说,虚证还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气虚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可能大家伙众所周知,就是人参、黄芪,这都可以补气。 脾气虚 因为脾从中医来说它是主运化,运化就和消化联系的比较紧密一些,那么在我们中药里头,可以用一些补脾的山药、莲子、饴糖、苡仁米,来补脾气。 血虚 血要养心,这种人可能出现心烦、失眠这种情况,再有就是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觉不好,还有就是比如说肝血不足,就会指甲容易断裂。如果您有以下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好那么您可以选择:当归、阿胶、红枣、龙眼、当归羊肉汤 阳虚 答:阳虚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怕冷,因为我们中医讲,阳虚可能是气虚之慎,因为中讲气是属阳的,他们还是有一定联系的,气虚日久了就会导致阳虚,除了怕冷,可能也会感觉到疲乏,没有精力。

从_血瘀_论治严重脓毒症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1月第22卷第1期JETCM.Jan.2013,Vol.22,No.1 ·证治探讨· 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1]。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出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规范了脓毒症的中医治疗原则。然而,脓毒症病情变化多端,治疗不能墨守成规。根据笔者多年中医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经验,提出从“血瘀”论治严重脓毒症的观念。 1中西医对脓毒症的认识概况 长期以来,文献上将感染、菌血症、脓毒症、脓毒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混用。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给出了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脓毒症指存在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严重脓毒症指感染伴有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或功能障碍(器官灌注不足、血乳酸水平增加、少尿、外周循环障碍、意识状态急性改变)[2]。治疗方面的重要建议包括:6h内的早期目标复苏,1h之内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及多巴酚丁胺,应用糖皮质激素,对ALI以及ARDS患者采取小潮气量的通气策略,强化患者血糖管理,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还包括应用重组活化蛋白C 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从其临床症状和演变过程来看,脓毒症与《伤寒论》和温病著作中所论述的大量的温热病有诸多相似之处,脓毒症应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辨证可以借鉴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多数学者认为脓毒症与卫气营血辨证各阶段证候的表现存在大致的对应关系[4]。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王今达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三证三法”,即把脓毒症分为3大证:毒热证、瘀血证、急性虚证,分别采取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扶正固本为主的治疗原则[5]。 2“血瘀”是严重脓毒症的重要病机 从临床上看,脓毒症患者不论原发感染部位在哪里,都会出现高热症状,符合热邪治病特点。发展到严重脓毒症阶段,导致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功能障碍。此时,不论中医辨证为实证还是虚证,临床上都可以表现出肢体末端发凉、皮肤花斑、唇甲紫绀、舌质紫黯,脉象可见沉涩、细涩,甚至局部肿痛,并发出血。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瘀血的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质紫黯、脉涩或结代。笔者由此得出结论,在严重脓毒症阶段,患者都有“血瘀”的共同病机。 脓毒症的始动病因中医学一般称为“毒邪”,诱发脓毒症的毒邪分为外来毒邪和内生毒邪两种。外来毒邪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外界因素,是自然界的细菌和病毒,属于温热毒邪,患者或因久病体衰,或因外伤猝病,致使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机体卫外不固,方令毒邪有内侵之机。内生毒邪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内在因素,是机体感受外来毒邪刺激后,脏腑功能失调,一方面诱发菌群失调、移位,另一方面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外来毒邪入侵,耗损正气,令机体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内生毒邪。 严重脓毒症初期,患者外感温热毒邪,或因毒邪迅猛,或因正气不足,邪气内侵,或从鼻而入,或从口而入。从鼻而入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因而肺多为脓毒症的首发器官。肺主治节,主气的宣发肃降,毒邪内侵,肺失宣发肃降则清气难以疏布全身,各脏器缺乏清气的滋养,功能损伤加重;外来毒邪积于肺中,深入肺络,进而周布全身,灼伤气阴,血液为之瘀滞;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腑气不通。从口而入者,温热毒邪滞于脾胃,积于肠腑,中焦气机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运行不畅则成气滞,温热毒邪与气血相互搏结,聚热成毒,毒盛气滞血瘀。此时患者共同表现有高热,烦躁或昏朦,或气促,或腹胀便秘,或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或有出血,舌质或红绛或紫暗,脉或细数或沉迟。严重脓毒症极期,此阶段多表现虚实夹杂之证,或为“正衰邪盛”或为“正衰邪衰”,“正衰”是此阶段主要矛盾。邪气深入营血,灼伤气阴,血液为之瘀滞;瘀热互结、蕴毒酿痰,内闭脏腑,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严重紊乱,神明失主,易成热毒瘀邪内闭血分,正 从“血瘀”论治严重脓毒症 丁红生陈锋陆树萍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浙江嘉兴314001) 中图分类号:R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1-0071-02 【摘要】严重脓毒症及其相关的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当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瘀”是严重脓毒症的重要病机,在严重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祛瘀”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关键词】脓毒症病机血瘀瘀血 71··

促脉证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气虚 阳虚 阴虚

气虚阳虚阴虚 -----杏林老师 《中医虚证·气虚证篇》 气虚病机: 气者,人之根本也!人有此生,全赖此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生生不息,皆因气之为用也!少气则无力。凡气虚之人,必感乏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气足则神旺,气虚则神衰。气虚之人,常感神疲。 综上所述,神疲乏力乃气虚第一主症。 肺主自然清气,脾主水谷精气,二者相合,名曰宗气。宗气聚于胸中,以胸为府。故气虚者,多胸闷气短;甚者以深吸为快,常欲抬肩以吸。胸闷气短乃气虚第二主症。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气虚者,运化无力,故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此气虚第三主症也。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喉、主声,气虚者,声音低怯,少气懒言,此气虚第四主症也。 肺主气,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怯风畏冷,平素易于伤风外感,此气虚第五主症也。 肺主气、主津,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常自汗出,或动则汗出,此气虚第六主症也。

气虚证之舌象,或舌淡苔白,或舌体微胖大,稍有齿痕;脉或软、或大、或数,但重按,必无力。“脉无力”乃辨识此证之要点也。 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又曰:“劳则耗气”,故气虚者,常动则症状加剧,或劳则症状加剧。 气虚者,宜静养。气虚者,原本懒动,亦不宜多动。 《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则头昏、脑鸣、甚则头空、隐隐作痛。 清阳不升,面部五官失于滋养,则清窍不灵,或视物不清、或耳塞耳闭、或舌痛舌痒,或鼻窍不通、或口疮唇燥。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肌腱松驰,可致脏器下垂,如: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睾丸下坠等等。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湿浊下注可致白带、阴痒、脚气、湿疹;脾肾精微下注,可致尿浊;胎元不固,可致流产;谷气下行,可致阴吹。 气主固摄,统摄阴液。凡津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精液者,皆由气所主,气不摄津则多唾、多口水、多涕,多泪、多汗,多尿;气不摄血则肌衄、鼻衄、乳衄、便血、尿血、崩漏、月经量多等。 《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气虚者,大小二便皆生异常:大便或稀薄或次数增多,小便或尿频或尿涩等。 麻者,气之虚;木者,血之虚;气血不足或气血受遏,肌腠失于

血淤体质养生法

血淤体质养生法日期:2009-09-07 人气:43 编辑: hihi 1.体质特点。面色晦滞,眼眶暗黑;平素红缕赤痕,淤斑、肿块、易出血、舌紫暗、淤点、脉细涩或结代。跌打损伤可气虚而运血无力,或因寒邪、热邪侵入血分等皆可导致血淤。若病则胸、肋、小腹或肢体等处刺痛且固定不移、口唇青紫;或腹内有症瘕积块;或妇女痛经、闭经,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 2.养生原则。活血祛淤,补气行气。血淤体质者养生之道关键在于畅通气血,勿使滞塞,内外兼施,缓慢调理,改变体质状态。3.养生方法 (1)多做有益于心脏的活动。各种舞蹈活动、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均可实施;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为原则;用功力加强运气功法,以助血行。因“心主血脉”,故可多做有益于心脏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①双手攒拳。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股之间,调匀呼吸;然后两手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 6次。本功法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随呼吸而用力, 对于调气息及血液循环有好处;当用力握拳时,可以起到按摩掌心的劳官穴的作用,具有养心的功效。②上举托物。端坐如前,以左手按于右腕上,两手同时举过头顶,调匀呼吸;呼气时,双手用力上举,

如托重物,吸气时放松;如此做10-15按于左腕,再做一遍,动作如前。本动作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活动上肢肌肉关节。③手足争力。端坐如前,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腿屈膝。踏于两手掌中,手脚稍稍用力相争;然后放松,换左腿,交替做6次。本功法宽胸理气,活血祛淤。④闭目吞津。端坐,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股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口微闭,如此静坐片刻,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连吞3次;再上下牙叩动,叩齿10-15次,此法能养心安神、健目、固齿。(2)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淤作用的食物,酒能常饮,醋可多喝,山楂粥、花生粥宜常食用。(3)药物治疗。应随淤血之部位而遣方用药,并配以补气行气药。若头部淤血,用通窍活血汤;胸部淤血,选用血府逐淤汤;腹部淤血,用膈下逐淤汤或少腹逐淤汤;躯干四肢淤血,选身痛逐淤汤;肋下痞块,用别甲煎丸。 待淤血大部去后,即投补气养血扶正之剂,以利善后,防止淤血复生。(4)精神调养。淤血常常是气滞的后果。反应在精神状态上,表现为时时忧虑、苦闷、颓丧。此种体质者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只有精神愉快才能气血和畅、营卫流通、精神畅达。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4种体虚如何养生保健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种体虚如何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体质虚弱基本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可通过饮食、药物、运动、起居加以调摄。 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者体力和精力都不足,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且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 1.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食物可选小米、粳米、糯米、莜麦、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鸡肉、鸡蛋、鲢鱼、黄鱼等。这些食物都有健脾益气作用。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如人参大枣粥可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2.药物保健 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五味子、大枣等。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高血压者忌服人参、五味子。 3.运动、导引保健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 血虚体质的保健法

血虚体质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的一种虚弱状态。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清、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 1.饮食保健 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葚、蜂蜜、金针菜、黑木耳、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鹌鹑蛋、甲鱼、海参等。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于血虚身寒、腹部隐痛、月经后期者食之甚效。但火盛者不宜。 2.药物保健 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3.起居调摄 平常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要做到劳逸结合、怡情养性、振奋精神。 阴虚体质保健法 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

中医诊断学试题-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气血津液辨证 一、单选题 1.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应属( ) A.血虚证 B.阳虚证 C.阴虚证 D.亡阳证 E.气虚证 2.大出血后出现气短,心悸,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诊断为( ) A.气血两虚 B.气虚失血 C.气随血脱 D.气虚下陷 E.阴虚阳亢 3.阳虚证与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区别是( ) A.有无少气懒言 B.小便是否清长 C.有无神疲乏力 D.寒象是否明显 E.舌质是否淡嫩 4.气滞证的特征性症状是( ) A.头昏眼花 B.胀闷疼痛 C.嗳气恶心 D.腹部坠胀 E.手足发麻 5.临床中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脾肺肾 B.肺胃肾 C.肝肺胃 D.肝心肺 E.心肾肺 6.疼痛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喜暖恶寒,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涩,属于( ) A.血瘀证 B.血寒证 C.气滞血瘀证 D.血虚证 E.气虚证 二、多选题 1.气不摄血与血热妄行鉴别要点为() A.病程的长短 B.血质淡薄与红稠 C.舌质的淡白与红绛 D.脉象的细弱与弦数E.出血的多少 2.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脉细涩 B.出血反复不止 C.血色紫暗,且有血块 D.唇舌甲青紫 E.皮下紫斑 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可有() A.刺痛 B.肿块 C.紫绀 D.出血 E.脉细涩 4.狭义痰饮证的临床表现是() A.胸胁支满 B.痰质粘稠 C.胃脘有振水音 D.关节肿痛 E.舌淡嫩、苔白滑、脉弦 5.水饮内停可表现为() A.脘腹痞胀,水声漉漉B.咳嗽气喘,痰多清稀 C.喉中痰鸣,喘息不得平卧D.泛吐清水,食欲减退E.舌淡嫩,苔白滑,脉弦 6.津液不足的临床表现是() A.咽干舌燥 B.皮肤干燥 C.大便秘结 D.口渴漱水不欲咽 E.小便短少而黄 三、填空题 1.气虚类证包括、、。 2.血虚类证包括、。 3. 气病实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四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阴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阳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和表现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 人体虚症、概括起来就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应辩证施术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及症状 1、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头顶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足 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能力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临床表现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3、气虚体质表现为疲劳乏力 气虚体质是指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4、血虚体质常为面苍色白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5、阴阳两虚: 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6、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7、气阴两虚: 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根据不同的体质,要使用不同的食补方法:1、平补:不论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女性均可食用。 2、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 3、清补:指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清火作用。 4、温散:指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来御寒和除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