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窥一斑而知全豹

窥一斑而知全豹

窥一斑而知全豹
窥一斑而知全豹

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风俗习惯演变谈社会改革摘要:各民族风俗习性,反映在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透过它,我们可以窥察各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美学观点和心理素质,从而了解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它整个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古今重大社会改革中,往往涉及了社会风俗的变革,而这些社会风俗习惯的演变又会帮助我们学习了解社会改革。我国古代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日本明治维新都着手进行风俗改革,通过学习研究这两个时期风俗的变革,我们能更好的学习了解这两次社会变革。

关键字:社会改革风俗习惯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一、这两次改革中对社会风俗改革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对社会风俗改革主要就是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其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措施。以下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改变胡人习惯作出的规定:

(1)改服装:首先改变衣著,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

(2)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於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3)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5)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以下是一些例子:拓拔(皇族)→元姓、独孤→刘姓。

(6)尊孔子: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伟大的祖先。

日本明治维新对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主要是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陈规陋习,如发布“断发脱刀令”,允许人们有剪短发和脱掉佩刀的自由,并奖励模仿西方人的发式〔限于男人)。鞠躬礼代替了昔日的跪拜礼,蝙蝠伞(洋式折伞)代替了腰

间的双刀等。1872年1l月,明治政府发布采用阳历的布告,废除天保历以与世界时间保持一致.便于国际交往。同时将过去的一日12小时制改为一日24小时制,时钟作为“文明开化”的代表之物进入日术家庭。还推行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和节日休息的作息制度。

(2)通过移植欧美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推行欧化运动,试图重新建构日本的新生活、新文明。1872年12月,宣布废止直衣、狩衣〔幕府时期高级官员常穿的服装),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穿着欧式礼服。佩戴金色有章授带,俨若洋人。当时身着西装,头戴普士帽,脚穿法兰西鞋,被认为是最时髦的服装。饮食改革,牛肉、牛奶开始列为上等食品,咖啡、蔺萄酒等洋式饮料也出现在餐桌上,饮食改革从城市饭店开始慢慢地渗入了家庭。同一时期,东京出现了人力车、欧式马车、铁轨马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它们取代了封建时代的轿子。1872年东京一一横滨铁路通车、1874年大阪—神户铁路通年。

(3)文化方面,1869年电报和1877年日本首家报纸《横滨每日新闻》创刊,此后各地纷纷办报。报纸与人力车和煤气灯并列,被认为是当时“文明开化”的三大象征。

二、对两次改革社会风俗的分析评价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

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鲜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起同期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如羯、氐等,鲜卑族的汉化程度无疑是最高的。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

至世界强国。日本走上强国之路的同时也走向扩张之路。

三、个人总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它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促进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危机,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得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而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这两次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而日本明治维新则使日本从封建国家逐步走向了治本主义社会。社会生活(风俗)领域,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或汉化);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化(近代化)。并且在这两次改革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全面接受汉族文化,日本明治维新也是全盘西化,没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也是两次改革的局限之处。

两次改革的区别在于:首先是本质属性不同分别为封建主义性质

和资本主义性质;其次是学习对象不同分别为本国先进文化和国际先进文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今中外伟大历史变革往往都会涉及社会风俗习惯改革的原因,个人认为社会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妨碍变革的消极作用,并且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恶俗,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移风易俗往往还具有开风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说白了就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领域得到了解放改革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进行社会风俗习惯改革也不过是改革者为进行社会改革扫清障碍,使得改革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相关文档